宋代服饰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94307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d.png)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其文化、艺术、服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宋代服饰的样式及审美特点也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从宋代服饰的样式、材质、色彩、花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宋代服饰的审美特点。
一、宋代服饰的样式宋代服饰的样式主要分为男装和女装两种。
男装主要有袍、袄、衫、褶子裤、裤子、靴子等。
其中,袍和袄是宋代男性最常穿的两种上衣,袍是长袍,袄则是短袍,通常搭配褶子裤或裤子。
衫则是一种中式衬衫,可以单穿或搭配袍、袄等上衣。
靴子则是宋代男性最常穿的鞋子,多为高腰,有时会搭配长筒袜。
女装则主要有衫、裙、袄、褙子、绣鞋等。
其中,衫是女性最常穿的衣服,分为单衫和对襟衫两种。
裙则是女性的下装,有长裙、短裙等多种款式。
袄则是女性的上衣,通常搭配对襟衫和裙子。
褙子则是宋代女性的特有服饰,类似于披肩,可以搭配裙子或单衫。
绣鞋则是宋代女性最常穿的鞋子,多为绣花鞋或织花鞋,花色繁多,颜色鲜艳。
二、宋代服饰的材质宋代服饰的材质主要有棉、麻、丝、绸等。
其中,棉和麻是宋代人最常使用的材料,因为它们比较耐用,价格也比较便宜。
丝和绸则是宋代服饰中的高级材料,多用于宫廷和富贵人家的服装上。
丝和绸的颜色鲜艳,质地柔软,非常适合用于制作女性服饰。
三、宋代服饰的色彩宋代服饰的色彩以淡雅、清新为主,以白色、灰色、浅黄色、淡绿色、淡蓝色等浅色调为主,这与宋代文化的精致、文雅有关。
同时,宋代服饰中也有一些鲜艳的颜色,如红色、紫色、绿色等,这些颜色多用于宫廷和富贵人家的服饰上。
四、宋代服饰的花饰宋代服饰的花饰主要有刺绣、织花、绣花等。
其中,刺绣是宋代服饰中最常用的花饰,可以用于男性和女性的服饰上,通常以花卉、动物、山水等为主题。
织花和绣花则主要用于女性服饰上,可以增加服饰的美观度和艺术性。
总之,宋代服饰的样式、材质、色彩、花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反映了宋代文化的精致和文雅。
虽然现在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是宋代服饰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依然被人们所珍视,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宋代服饰
![宋代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0e61e51eff00bed5b9f31dbb.png)
宋朝服饰目录[隐藏]宋朝服饰概述宋朝服饰简史宋代皇帝朝服宋代皇后礼服宋代贵妇礼服宋代官员朝服宋代妇女襦裙宋代背子宋代大袖宋代胄甲质朴保守话宋装[编辑本段]宋朝服饰概述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
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
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南宋后期,"一钩罗袜素蟾弓"表明妇女裹足渐成大势,这种农村的习俗残害了古代农村女性的身心,能幸免于难的就只有那些劳苦的从事田间耕作的妇女!缠足,是中国妇女血的历史;青楼,是我国女性泪的根源。
除了盛行残酷的缠足之风,青楼文化也是宋代特殊的一面。
青楼女子虽然命苦,却不乏才貌双绝者。
人称"秦淮一片明月",以文采称著的这类女子多居住于长江沿岸,衣着扮相自然别有一番韵味。
[编辑本段]宋朝服饰简史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候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男服服饰:冕服: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经常出现。
朝服: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
公服:宋代以常服为公服。
宋朝的服饰文化
![宋朝的服饰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4fb12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2.png)
宋朝的服饰文化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服饰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一面镜子。
宋朝的服饰文化以典雅、端庄著称,体现了时代特点和社会风貌。
一、官方服饰宋朝时期,官方服饰分为文官和武官两大类。
文官服饰讲究素雅,主要以青色、黑色为主,象征着纯洁和庄重。
例如,文官常佩戴黑色方帽,穿着鸢尾罗纹衫配以黑色绸子长裤,整体形象庄重得体。
而武官服饰则更为豪华和炫目。
武官通常身穿黄色龙袍,戴黄色宝冠。
黄色在古代中国被视为君权的象征,因此武官的服饰更加彰显权力和威严。
二、宫廷服饰宋朝的宫廷服饰以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织纹为特点。
宫廷中,皇帝穿着袍袖长达地面的朱色袍袖官袍,头戴官冠,腰佩金鱼袋。
皇后则身穿仿效皇帝的袍袖式宫罗袍和丽色长裙,头戴凤冠。
除了皇帝和皇后的服饰,宮廷中的官员们也穿着色彩斑斓的袍服。
例如,贵妃们常常身着五色衣裙,配以绣花的刺绣,表达了高贵华丽的形象。
三、民间服饰在宋朝的民间,服饰的款式和颜色较为简约,但依然能够展现出骨子里的典雅与朴实。
宋朝民间女子常常穿着对襟直领的长袍,袖口处装饰着红、黄等亮丽色彩的细节,并佩带绣花丝带,体现了温柔和经济独立。
男子则通常穿着颜色暗淡的长褂,下身搭配长裤,强调了中庸之美。
此外,民间还有一种叫“宋装”的服饰风格,它结合了北方和南方的特点,既朴实又雅致。
四、饰品和配饰宋朝的服饰文化中,饰品和配饰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女子通常佩戴各种金银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等,以展现自己的美丽和地位。
此外,绣花、织锦等工艺也广泛应用于服饰的装饰中。
男子则受限于社会礼仪,饰品相对简单,常见的有佩带玉佩、佩刀等。
另外,细节上的装饰也非常注重,比如腰带的扣针以及纽扣等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形状。
五、服饰的社会功能宋朝的服饰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具有身份、地位和性别的象征意义。
人们通过服饰的款式、颜色和配饰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层身份。
宋代服饰
![宋代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131bc201844769eae009edd3.png)
前言
宋代的服饰,从社会风尚看来,是趋于比较拘谨和保守 的,式样变化不多,色彩也不如以前鲜艳。这与当时的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当时,程朱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 下,人们的美学观点也相应变化了,这便影响了衣冠服饰。 当时整个社会舆论主张服饰不宜过分豪华,而应崇尚简朴, 尤其是妇女的服饰,更不应当奢华。
宋代统治者在百姓服饰穿着上作出了很多规定 和限制,但对儿童服饰不加制约,多彩活跃的童装 成为宋代服装的亮点。 童装的特色是上丰下俭;上衣款式繁多有襟袄 、长襦、短衫、带衩、褙子等,褙子又分长袖、半 袖、无袖。下裳以裤为主,女童也着裙。童服面料 有丝绸、棉帛、麻纺等。儿童发饰多样有博焦、鹁 角、多髻、三搭头等发型。
袁采所著的《世范》一书,就提出女服“惟务洁净,不可 异众”。
女子服饰
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以襦裙、褙子为主或将褙子作为襦裙的配饰搭配着装。
宋代流行的女装样式:
一、礼服
1、宋代皇后礼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袆衣
周礼所记命妇六服之一,后妃、祭服、朝服“三翟”中最 隆重的一种。因周礼的传统典范作用,袆衣成为后世皇后最高 形制的礼服,既是祭服,也是朝服和册封、婚礼的吉服。周礼 中袆衣为玄色,刻缯彩绘翚文(彩绢刻成雉鸡之形,加以彩绘 的纹饰),所用衣料为黑色纱榖,为了衬托出衣上的纹彩,特地 在衣内缀一层白色夹里,即《周礼》所谓的“素沙”。 宋代以后袆衣深青质(应该也算黑色系,但是偏蓝),织 成领袖,五采重行,文以翚翟十二等(翚翟纹12行)。
宋代,皇后在受册封、朝会等重大的礼仪场合时穿袆衣。 袆衣是上衣下裳连成一体的连体式服装,用以象征女子 在感情上的专一。其制为深青色、五彩翟纹。领、袖、裾都 有红色云龙纹样的镶缘。穿着这种服装,必须戴凤冠,内穿 青纱中单,腰饰深青蔽膝。另挂白玉双佩及玉绶环等饰物, 下穿青袜青舄。 与之相配套的是华美的九龙四凤冠,其上有大小花枝各 12枝,并在冠的左右各有两个叶状饰物,称为博鬓或掩鬓。
宋朝服饰
![宋朝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2efda50fbb68a98271fefa02.png)
为贵,红色则为歌舞伎乐所穿,以石榴裙最为鲜丽,多为诗人吟诵。青、绿色裙多为老年妇 女或农村妇女所穿。 (十一)裤、裈(裩) 宋代由于家具的发展,太师椅、椅子、凳子、梳妆台等的使用,人们从过去坐席、坐榻演变 到垂足而坐,出门则由乘马、乘轿发展到乘牛车、独轮车、串车、太平车、平头车,轿子也 由大轿发展到不垂帘幕的小轿,生活的节奏比已往更快了,在服装款式方面的反映便是裤子 造型的改变。古代裤子没有裤裆,有裆的是小短裤叫做裈;这两种裤按封建伦理观念女子是 不能穿了露在外面的。宋代上层社会的妇女穿裤子,外面要用长裙掩盖,福州南宋黄昇墓出 土裤脚外侧缝不加缝缀的开片裤,就是穿在长裙里面的裤子。次等的女妓穿衫子,着有裆裤 而不系裙,这种裤子在使用功能上是一大进步。 (十二)足履 北宋宋代有地位的妇女已经实行缠足,使妇女生理形态畸形化,这是封建社会审美心理的异 化现象。当时的女鞋小而尖翘,以红帮作鞋面,鞋尖往往作成凤头样子。南方劳动妇女因下 地耕作而不缠足,穿平头、圆头鞋或蒲草鞋。又宫中歌舞女子亦有大足穿靴的。 帖子 701 精华 1 银两 1970 两 阅读权限 255 在线时间 7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6-19 最后登 录 2008-8-28 查看详细资料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 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 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 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 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宋代服饰各部分名称
![宋代服饰各部分名称](https://img.taocdn.com/s3/m/d4f5fbd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1c.png)
宋代服饰各部分名称
宋代的服饰种类主要可以分为上衣和下裳,以下是其各部分名称的介绍:
上衣部分:
1. 抹胸:宋代女子内层最贴身的衣物,用以遮掩保护胸部。
2. 衫:一种长衣,有单、夹、棉、皮多种。
3. 襦袄:襦指的是短衣,袄指的是长衣,通常为贴身的衣物。
4. 袍:一种长至脚背的衣物,多为官员、士大夫的穿着。
5. 褙子:一种长袖的外衣,通常为贵族、士大夫的穿着。
6. 半袖(半臂、背心):一种短袖的外衣,类似于现代的马甲。
下裳部分:
1. 裙:宋代女子的主要下裳,多为长裙。
2. 裤:宋代也有类似于现代的裤子,多为男性穿着。
此外,宋代还有一些配饰和装饰品,如带、帽、巾等。
这些服饰各部分的名称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尚和文化。
宋代服饰PPT课件
![宋代服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43f63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9.png)
•6
5、半臂 半袖长衣,宋代男女均穿用。
6、背心、裲裆 半臂缺袖即为背心,宋代杭州人又称背搭。背心短的称为裲裆, 男女均穿。
背心
•7
7、围腰 宋代妇女常在腰间围一条围腰,色彩以鹅黄为尚,称“腰上黄”。
8、抹胸、裹肚 都是贴身的内衣。
9、裙 宋代有一种前后开胯的裙式,称为旋裙。裙子的纹饰,有彩绘、 染缬、销金刺绣、或缀珍珠为饰。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为 贵,红色则为歌舞伎乐所穿,以石榴裙最为鲜丽,青、绿色裙 多为老年妇女或农村妇女所穿。
一、宋代男子的服饰
1、袍 长至足上,有表有里,有广身宽袖和紧身窄袖两种形式。
2、襦、袄 长至膝盖间有袖头的夹衣或棉衣,襦和袄没有太大的区别。
南宋《中兴四将图》中的岳飞、 韩世忠,身穿圆领袍,腰部有 捍腰,两旁为佩剑。
•1
3、短褐 用粗布或麻布做的袖小身狭的短衣,为贫苦百姓所穿。
4、褐衣 麻布或毛布制作,比短褐长而宽大,为文人隐士及道家所穿。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戴笠帽、 穿圆领衫,腰束组带的文人。
•3
9、鹤氅 古时用鹤羽捻线织成面料,制成衣身宽长曳地的衣着,披于身上, 称为鹤氅或羽衣,宋代文人、诗客、隐士用布制作,披于身外。
10、背子、半臂 是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短袖式罩衣。宋代,背子变成长袖,腋下 开胯的长衣服。宋代半臂为短袖式的长衣。
裙
•8
10、裤、裈 有裆的小短裤叫做裈,按封建伦理观念女子是不能穿了露在 外面的。
•9
5、直掇 背部中缝线直通到底的无襴长衣,为宋代文人、僧寺行者所 穿。
《西园雅集图》中穿褐衣的文面所穿的短小的衫,及穿在外面较 宽而长的衫。
7、襴衫 用白细布做的圆领大袖长衫,下施横襴,腰间有襞积,为进士、国 子生、州县生所穿。
宋代服饰风格特点
![宋代服饰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585acc31126edb6e1a104b.png)
宋代服饰风格特点宋代政治势力较弱,经常受到外来力量的打击,对宋代的服饰文化也造成了影响.宋代服装多因旧习根据前朝的服饰形制、民俗风情,制定了上自黄帝、皇太子、诸王,以及各级官员,下及庶民的各类服饰.宋朝的衣服相对于唐朝来说保守了很多. 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颜色限制:北宋初年,曾对各级官员的服色做出严格的规定,如三品以上穿紫色,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穿绿色,九品以上穿青色.至于普通百姓,就只能穿黑白二色.等级限制:宋代对士、农、工、商的服饰,限制极为严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谓如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当铺>掌事,即着皂<黑>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认得是何色目."可见,在宋代,除从服饰上可以看出等级差别外,还可以看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缠足:缠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陋习.女子用布帛紧扎双足,使足骨变形,脚形尖小,以为美观.元末明初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缠足》载:"《道山新闻》云:<南唐>李后主宫嫔娘,纤丽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令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此知扎脚自五代以来方为之,如熙宁、元丰以前人犹为者少.近年则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在清代,1664年<康熙三年> 曾下令禁止缠足,1668年又取消禁令.太平天国也曾禁止缠足.辛亥革命后,缠足之风始渐废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彻底根绝.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男服服饰:冕服: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经常出现.朝服:宋代在劲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公服: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布衫和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贵族裤子的质地也十分讲究,多以纱、罗、绢、绸、绮、绫,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女服服饰: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宋代妇女服饰大多仿照周代制度,'大袖'是宋代贵妇最常使用的一种服装, 因两袖宽博肥大而得名.普通妇女多穿背子,下长过膝.衣袖有宽窄二式,著时罩在襦袄之外.女服仍以衫、襦、袄、背子、裙、袍、褂、深衣为主,都是命妇之服.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宋朝服饰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采用不同颜色的服装来区别官员级别;贵族妇女的时髦礼服则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著,可见其流行程度.宋代建朝初期,衣冠服饰均沿袭晚唐的服饰制度.新制颁发后,才逐渐将其服饰分为祭服、朝服、公服〔宋人又称为常服〕、时服〔按季节颁赐文武朝臣的服饰〕、戎服以及丧服.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通常在衣服的外边再穿长袖对襟褙子,褙子的领口及前襟绘绣花边,时称"领抹".宋代的服饰主要的特点是清新、朴实、自然、雅致. 宋代织品非常的发达,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在服装上广泛使用.织品的质地轻薄、飘逸,给人秀丽之感.宋代着幞头、圆领袍皇帝画像宋代服装常服有如下几种:"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衫",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的男人长衫."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宋代妇女服饰大多仿照周代制度,'大袖'是宋代贵妇最常使用的一种服装, 因两袖宽博肥大而得名.普通妇女多穿背子,下长过膝.衣袖有宽窄二式,著时罩在襦袄之外.女服仍以衫、襦、袄、背子、裙、袍、褂、深衣为主,都是命妇之服.宋代妇女以裙装穿着为主,但也有长裤.其裤子的形式特别,除了贴身长裤外,还外加多层套裤.宋代妇女有缠足的习俗,因此裙长多不及地,以便露足.妇女的弯头短靴形状小巧玲珑.。
宋代汉服特点介绍
![宋代汉服特点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32ba9d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3.png)
宋代汉服特点介绍宋代汉服特点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艺术都非常发达,也反映在当时的时尚风格上。
宋代汉服作为中国古代的传统服装,在这个时期有着很多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宋代汉服的特点,其中包括服饰、颜色、织造工艺等方面。
一、宋代汉服的基本款式宋代汉服的基本款式是长衫与下裳相配。
长衫是指从颈部至膝盖的袍子,下裳指的是从腰部至脚面的裤子。
这种袍裤式的穿法在宋代后期盛行,以丝绸和棉麻布料为主要面料,轻薄舒适,非常适合当时的气候和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服装的设计也更加注重舒适和实用性,以适应宋代文人雅士的生活需要。
二、宋代汉服的颜色特点宋代汉服的颜色非常多样化,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宋代时期的舞台、绘画、小说和诗歌中都有非常丰富的服装描写,颜色选择也非常丰富。
此外,在不同社会阶层和场合中,穿着的颜色也有所不同。
通常,通过颜色来区分和表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比如,黄色、红色、紫色、鲜艳的绿色和蓝色都是皇室贵族、高官显贵的专属颜色,而寻常百姓则无法穿着这些颜色的衣服。
三、宋代汉服的织造工艺特点宋代汉服的织造工艺也非常讲究。
在服装的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很多的手工艺技术,如丝绸的绣花、织锦等,以及棉麻的刺绣、印花等等。
这些手工艺技术使得宋代汉服更加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此外,在宋代时期,制衣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染色、织造到造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四、宋代汉服的流行程度与现状宋代汉服在当时的社会中是非常流行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走向了衰落。
然而,宋代汉服在现代又出现了一些复兴和变异的情况,比如国内的汉服文化复兴运动,以及外国的中国风文化流行。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总之,宋代汉服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它独特的款式、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精湛的工艺,标志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兴盛。
同时,现代社会的汉服文化再次唤起了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和传承,也是我们重拾历史记忆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之一。
宋代的服饰与时尚风尚时代变迁中的穿着文化
![宋代的服饰与时尚风尚时代变迁中的穿着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fbe36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d.png)
宋代的服饰与时尚风尚时代变迁中的穿着文化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有趣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服饰与时尚风尚方面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宋代的服饰文化是时代变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时代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阶层的区分,还与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一、服饰的种类与演变1. 衣物宋代人的衣物大致可分为上衣、下衣和外套三类。
上衣有袍、褙、襦等,下衣则有裙、裤等。
在宋代的早期,男性一般穿着冠冕、袍服,而女性则穿着缀满十字花纹的对襟袍。
到了宋代的中晚期,服饰开始逐渐简化,并更加注重穿着的轻便和舒适度。
2. 鞋帽宋代男性一般穿着靴子,女性则穿着尖头鞋。
同时,宋代还流行戴着簪子、花翎等头饰物,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华丽。
随着时代的变迁,宋代的鞋帽逐渐演变出不同的款式和样式,反映出社会的多样性和时尚风尚的转变。
二、时代背景与服饰文化1. 经济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商业繁荣,人民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
这种经济背景下,人们开始注重穿着的质地和款式,追求更为讲究的服饰。
2. 社会阶层与服饰区别宋代社会分为士大夫、农民、工商业者等不同的阶层,他们在穿着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
士大夫阶层喜欢穿着华丽而不失庄重的服饰,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农民和工商业者则更为注重服饰的实用性和舒适度。
这种社会阶层的区别也体现在鞋帽的款式和装饰上。
三、时尚风尚的变迁1. 宋初的风尚宋初时期的服饰风尚比较保守,以朴素、端庄为主。
这与当时国家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的价值观有着密切关系。
宋初重视礼法,注重仪容仪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服饰的风格。
2. 宋中期的风尚到了宋朝中期,随着北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商业的繁荣,时尚风尚开始多元化。
人们开始注重服饰的变化和流行趋势,追求更为时尚和个性化的穿着。
3. 宋朝后期的风尚宋朝后期的时尚风尚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女性服饰方面更加注重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
宋朝服饰发展演变
![宋朝服饰发展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7166243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48.png)
宋朝服饰发展演变一、宋朝时期的服饰概况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朝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进步,服饰在形制、材质、样式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和演变。
1. 形制与款式宋朝时期的男性服装主要包括上衣、下衣和外套。
上衣多为长袍,下衣则为裤子或直筒裙。
外套主要有褙子、袄子和大氅等。
女性则穿着对襟长袍或直筒裙,并常常搭配外罩。
在款式上,宋代男装注重简洁大方,强调舒适度和实用性;女装则更加注重细节和华丽感。
男装多以黑色或深色为主,女装则以明亮的颜色为主。
2. 材质与颜色宋代服饰使用了丰富多样的材质,如丝绸、棉布、绢布等。
其中丝绸是最常见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男女装饰。
丝绸的光泽和质感使得宋代服饰更加华丽。
在颜色上,宋代服饰以淡雅、柔和的色彩为主,如浅蓝、浅绿、粉红等。
这些颜色给人以温婉、文雅的感觉,与宋代社会的文化氛围相契合。
二、宋朝服饰发展演变1. 宋初(960年-1127年)在宋初时期,服饰仍然延续了唐朝的一些传统风格。
男性服装主要采用直筒袍和裤子的组合,外搭长袍或斗篷。
女性则穿着对襟长袍或直筒裙,并常常搭配外罩。
这一时期的服装还比较朴素简单。
2. 宋中期(1127年-1279年)随着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宋中期的服饰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男性服装逐渐注重剪裁和细节处理,衣袖逐渐宽大起来,并出现了一些新款式如“折腰衫”等。
女性服装则更加注重细节和华丽感,衣袖和裙摆开始采用褶皱和花纹装饰。
3. 宋末(1127年-1279年)宋末时期,由于战乱的影响,服饰开始趋于保守和朴素。
男性服装回归简洁大方的风格,女性服装也逐渐减少了华丽的装饰。
同时,由于社会变革的需要,一些新型的服装开始出现,如袖子长而宽松的“披衣”。
三、宋朝服饰与社会文化宋朝时期的服饰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品,更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的。
宋代社会注重礼仪和道德规范,这种观念也体现在了服饰上。
宋朝服饰的演变与发展
![宋朝服饰的演变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a7f23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d.png)
宋朝服饰的演变与发展宋朝服饰以其华贵、精致和多样性而闻名。
它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征。
北宋前期(960-1127年)这一时期服饰以唐朝风格为基础,但更加简洁和实用。
男子官服主要包括圆领直裾、袍服和幞头。
其中,圆领直裾是一种交领右衽的服装,领口为圆形,衣裾平直下垂。
袍服则是一种宽松的长衣,袖口较宽。
常见的颜色有红、紫色、青色和黄色。
女性服饰较为宽松,以襦裙为主。
襦是一种短上衣,裙子则分为长裙和短裙两种。
裙子以白色为主,上面绣有花卉、鸟兽等图案。
北宋后期(1127-1141年)这一时期服饰受契丹和女真等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更加重实用性。
男子官服中出现了团领衫和直裰。
团领衫是一种领口为圆形的短衫,直裰则是一种直领长袍。
女装与之前基本一致,增加了褙子这一服饰。
褙子是一种加在襦裙外面的长衣,领口较低,袖口宽大。
南宋前期(1141-1189年)南渡后,中原汉族服饰与南方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南宋服饰风格。
男子官服中出现了大袖衫和襕衫。
大袖衫是一种袖子很宽大的短衫,襕衫则是一种领口和袖口上有褶皱的袍服。
女装变化较大,出现了袄子、比甲和花钗裙。
袄子是一种短上衣,比甲是一种无袖短袄,花钗裙是一种裙子上绣有金丝银线花纹的裙子。
南宋后期(1189-1279年)这一时期服饰更加奢靡。
男子官服中出现了朝服和公服之分。
朝服是一种更加正式的礼服,公服则是一种日常办公服。
朝服中出现了曳撒,一种长衫上绣有金线图案的服装。
女装则出现了琵琶袖和罗衫。
琵琶袖是一种袖口较宽,袖子呈琵琶形的袖子,罗衫则是一种用罗绸制成的轻薄上衣。
宋朝服饰的文化内涵宋朝服饰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审美情趣,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例如,官服上的补子,代表着官员的等级和官职。
而女装上的花卉图案,则寓意着吉祥和美好。
此外,宋朝服饰还对后世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服饰即是在宋朝服饰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文献拓展《宋史·舆服志》《中国服饰史》《宋代服饰研究》。
宋朝服饰
![宋朝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b75ea224af45b307e8719739.png)
2.玉钗、镀金银钗
1974年在北京市房山县长沟峪北宋石椁墓出土玉双股钗1件,长15厘米,宽1.7厘米,从弯钩形的钗头分叉成为两股相并,钗尾逐渐收细,末端圆钝。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镀金银钗数件,有钗头分双股浮雕花的,有素面无纹的。
3.簪
①玻璃簪:湖南省长沙市出土1支长7.9厘米,簪头呈钉帽形,头径1.2厘米的南宋玻璃簪,通体透明。
(九)抹胸、裹肚
都是贴身的内衣。
(十)裙
宋代裙子有6幅、8幅、12幅。多褶裥,福州南宋黄昇墓曾出土1件褶裙,6幅除两侧2幅不打褶外,其余4幅每幅打15褶,共60褶。宋代还有一种前后开胯的裙式,称为旋裙。裙子的纹饰,或作彩绘,或作染缬,或作销金刺绣,或缀真珠为饰。色彩以郁金香根染的黄色为贵,红色则为歌舞伎乐所穿,以石榴裙最为鲜丽,多为诗人吟诵。青、绿色裙多为老年妇女或农村妇女所穿。
(二)通天冠、远游冠服
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宋代的方心曲领是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饰,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通天冠的形式,《三礼图》所画极简陋,与实际相差甚远,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中的东华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较接近实际,和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导和〓纩充耳。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
②金簪:浙江永嘉北宋遗址出土1支镂花金簪,簪头呈扁橄榄形,上有高浮雕穿花戏珠龙纹,下衬镂空卷草纹地,簪尾收细呈尖锥形,制作极为精美。
③银簪: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出土的银钗,有的在簪头雕镂花饰或镶嵌宝石,有的素面无纹。福州南宋黄升墓曾经出土鎏金顶部空心雕花银钗:3件(长9.9厘米至16.8厘米),出土时插于发髻上。
宋朝服饰[整理版]
![宋朝服饰[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36e2c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99.png)
宋朝服饰宋朝服饰大体沿袭隋唐旧制,但因宋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之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等因素的影响,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
唐的软脚幞头这时已演变为内衬木骨、外罩漆纱的幞头帽子。
皇帝与达官显宦戴展脚幞头,公差、仆役等戴无脚幞头,儒生则戴头巾。
宋代男子服饰仍以圆领袍衫为主。
妇女发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为贵。
簪插花朵蔚然成风,女裙较唐时窄,且有细褶,“多如眉皱”;衫多对襟,覆在裙外。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只是与传统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宋朝时侯的服饰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往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是黑白两种颜色。
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掇」的对襟长衫,袖子大大的,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宋代的官服制度宋代官服分祭服、朝服、公服、时服、戎服、丧服等。
(一)祭服有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玄冕,其形制大体承袭唐代并参酌汉以后的沿革而定。
(二)通天冠、远游冠服通天冠服仅次于冕服,冠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蝉为饰,与织成云龙纹绛色纱袍,白纱中单、方心曲领(宋代的方心曲领是一个上圆下方,形似锁片的装饰,套在项间起压贴作用,防止衣领雍起,寓天圆地方之意)、绛纱裙(裳)相配,腰束金玉带,前系蔽膝,旁系佩绶,白袜黑舄。
通天冠的形式,《三礼图》所画极简陋,与实际相差甚远,北宋武宗元所作朝元仙仗图中的东华天帝君戴的通天冠,比较接近实际,和敦煌石室唐咸通九年刊本《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卷首画王者所戴通天冠形制相似,但宋代加了簪导和〓纩充耳。
远游冠形状与通天冠相同,只是在前面的金博山上没有蝉纹了。
远游冠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蝉纹、余同通天冠,为皇太子所用。
宋代服饰特点总结
![宋代服饰特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a145a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4d.png)
宋代服饰特点总结1. 时代背景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服饰的发展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的影响,表现出独特的特点和风貌。
2. 社会风气宋代社会以士人文化为主导,讲究礼仪和绅士风度。
这一点在服饰上也得到了体现。
宋代服饰注重繁缛和细腻,在款式上偏向柔和、雅致,打造了一种庄重、文雅的风格。
3. 男性服饰特点3.1 冠帽宋代男性常戴宽边冠,一般以葛布作为骨架,上覆缎、绢或罗布等材料。
常见的冠帽有青冠、襕冠等。
这些冠帽在形状和装饰上都比较简洁,符合宋代对于朴素和质朴的追求。
3.2 上衣宋代男性的上衣有袍、褙子、羊踯躅等。
袍是一种直筒形的宽松服饰,多以绢、罗等轻薄材料制作。
褙子和羊踯躅则是一种短款的外套,具有保暖和实用的功能。
3.3 下装宋代男性的下装多为裤子,常见的有袴、直裤等。
袴是一种宽松舒适的裤子,多用棉麻等材料制作。
直裤则是一种紧身的裤子,更加注重修身和贴合。
3.4 鞋袜宋代男性的鞋袜以靴子为主,多为木履式的靴子,有助于行走和防止滑倒。
同时,男性也会穿袜子,袜子高及小腿,一般由丝绸制成,多以青色为主。
3.5 配饰宋代男性的配饰相对简单,主要有佩戴的玉石、银饰和腰带等。
这些配饰往往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和象征意义。
4. 女性服饰特点4.1 头饰宋代女性喜欢在头部佩戴各种发髻和发饰,常见的有钗、簪等,这些头饰多以金、银、玉等贵重材料制作。
4.2 上衣宋代女性的上衣多为对襟衫、襦等,注重衣袖的宽松和腰身的修身。
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常采用图案和绣花等工艺装饰,增加了服饰的美观度。
4.3 下装宋代女性的下装有裙子和裤子两种选择。
裙子多为直筒裙,长款的裙子则被称为褙子。
裤子则是指直筒状的下装,一般用作内搭或在户外活动时穿着。
4.4 鞋袜宋代女性的鞋袜多以靴子和袜子为主。
靴子一般为木履式或有绣花装饰的绣花鞋,袜子则采用丝绸等材料制作,色彩丰富。
4.5 配饰宋代女性的配饰品种繁多,主要有项链、手镯、耳环、腰带等。
宋朝的服装特点
![宋朝的服装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1afde1e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a.png)
宋朝的服装特点宋朝的服装特点服装,是衣服鞋装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
在国家标准中对服装的定义为:缝制,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产品,又称衣服。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宋朝的服装特点相关内容。
宋朝服饰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饰,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饰,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
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对襟的一种服饰,出土实物有福州南宋黄升墓、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江苏金坛茅麓南宋周瑀墓。
浙江黄岩赵伯澐墓等。
宋朝女子的服装中国的服装是依靠传承推移的,宋代也不例外。
它既延续了唐,五代时的服装样式,又在这基础上作了一些变,动和创新。
宋代的女子服装比较复杂,各阶层有不同的特点,贵族妇女的礼服仍是宽衣长大袖,长裙,衣饰豪华,与晚唐,五代时贵族妇女妇女穿的差不多。
但宋代贵族妇女的便服却时兴瘦长型,与以前各时期的大不相同,衣着配色也打破以红紫,蓝绿为主的习惯,采用粉紫,黝紫,葱白,银灰,沉香色等配合使用,色调显得十分鲜明。
衣着的花纹也由呆板的唐代图案改成写生的折枝花样。
一般平民女子,尤其劳动妇女或婢仆等,则仍穿窄袖衫襦,但比晚唐,五代时的瘦而且长,颜色多为青,白等。
总之,宋代服装除了北宋一度流行大袖衫襦和肥宽的裙,裤以外,窄袖,瘦长是主要特点。
宋代女子的服装,上衣有衫、襦、袄、背子等名目。
下衣则以裙为主。
衫是一种最普通的衣服,大都用罗纱绫缣等轻软衣料做成,在宋代衫上大半绣有花样。
襦也是短衣的一种,和衫是不同的,因为襦是秋冬的常服,并且有很长的袖端,衣身也较衫子狭窄;所以襦和宽大而没有袖端的衫子不同。
通常襦的颜色,是紫色或红色,黄色亦常见,很少用青色、白色或褐色的,就是上了年纪的妇人,也喜欢服紫红的颜色。
仁宗时,有诏令妇女不得将白色、褐色,并毛缎淡褐色制造衣服。
总之,襦和衫一样,都是最通行的服装,并且两者都属上衣,下面都得穿裙子。
袄是一种冬衣,可以代替袍的作用,不过袍是有限制的;根据宋朝礼制局的规定,除掉命妇可以服用外,其余大多数的民妇是不能服用的,同时袍的颜色也有一定的限制,三品以上是紫色,绣有仙鹤及芝草,三品以下一律用黄色,并不绣有花样,至于袄的颜色,除白色禁用外,其余并没有一定的限制,尽可以随个人的便。
宋代服饰特征范文
![宋代服饰特征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f9d780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7.png)
宋代服饰特征范文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宋代服饰以雅致、朴实为特征,主要分为官服和民服两大类。
以下是宋代服饰的特征。
一、官服:1.吉服:宋代的官服种类繁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吉服,由天子、帝后、太后、太子穿着,常用的有龙袍、鹿裘等。
龙袍是天子的标志,正反两面各绣有九条祥龙,寓意吉祥。
鹿裘则是太子的标志,通常由红色绸料制成,上面绣有鹿纹。
2.冠服:宋代的官员头戴冠,冠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用途。
冠服分为幕冠和巾冠两类,幕冠是贵族或高级官员戴的,巾冠则是中低级官员戴的。
巾冠由三角形或圆形的巾帼布制成,佩带金鱼袋。
3.行装:官员外出时穿着的行装主要有直身长袍和粗布长袍等。
直身长袍多为麻布或绫缎制成,领口挺直,前襟有钮扣或系带。
粗布长袍则是由粗布制成,常用于冬季保暖。
二、民服:1.男装:宋代男性穿着以单褂为主,褂长到膝盖以下,领口宽大,前襟斜扣,袖口下垂至手腕。
常见的材料有绢、纱等。
下身通常穿着长裤,裤长及至脚踝,腰部使用细带系紧。
在寒冷的冬季,男性会多穿一件马褂,以保暖。
2.女装:宋代女性的服饰非常复杂,包括上衣、下裳、外袍等多种组合。
上衣为褙子,通常由面料和脂纱制成,长袖下垂,前襟斜扣。
褙子下面穿着对襟襦裙或大襦裙,腰部使用腰带束腰。
外袍则是妇女出门时穿的,主要有披风、斗篷等。
妇女的鞋履是宋代妇女装饰的重要部分,普通妇女穿靴子,而高阶妇女则穿脚著。
3.首饰:宋代人尤其妇女非常注重饰品的搭配,常佩戴头饰、耳饰、项链、手镯等。
其中头饰多为金银丝制成,形状有花朵、蝴蝶等。
耳饰则多为珠宝或金银制成,常带有珠子或宝石。
项链则是由珠宝、玉石或贵金属制成,以珍珠为常见材料。
4.织物和纹饰:宋代织物工艺非常发达,丝绸尤为著名。
不同类别的人使用不同的纹样和花样。
上流社会喜欢使用各种花卉和动物图案,而下层社会则多使用简单的纹路或没有花纹的织物。
总体来说,宋代服饰追求朴实、雅致的风格,注重细节和饰品的搭配。
宋代服饰种类有哪些
![宋代服饰种类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e666b9e680eb6294dd886caf.png)
宋代服饰种类有哪些宋代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宋朝服饰文化也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宋代服饰种类有哪些,希望你喜欢。
宋代服饰种类男服服饰冕服:宋朝开始减少冕服的种类,大典礼穿非冕服的情形,就经常出现。
朝服:宋代在颈下加上特别的装饰谓之「方心曲领」。
公服:宋代以常服为公服。
女服服饰礼服:其服色大致与唐代相同。
常服:均以大袖上衣,长裙、霞帔为常服。
女装风格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衫。
妇女襦裙宋代妇女襦裙;;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
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
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本图为窄袖短襦、长裙、披帛穿戴展示图。
宋代褙子宋代褙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褙子、半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
宋代褙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
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
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
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图为褙子穿戴展示图。
宋代大袖宋代大袖;;宋代大袖,原是皇嫔妃的常服,因其两袖宽大,故名大袖。
《宋史;舆服志》记:”其常服,后妃大袖。
”后来传到民间,成为贵族妇女的礼服。
《朱子家礼》称:“大袖,如今妇女短衫而宽大,其长至膝,袖长一尺二寸。
”另注:“众妾则以背子代大袖。
”可见地位稍低的妇女不能穿大袖,只能以背子代替。
大袖样式为对襟、宽袖,衣长可拖地,领、衣襟往往镶有花边。
此图为南京高淳花山宋墓大袖。
宋代服饰分类
![宋代服饰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c92b18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a.png)
宋代服饰分类宋代服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服饰种类多样,风格独特。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宋代服饰进行分类。
一、官服类宋代官服是以官职和等级为基础的,官服的款式和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
官服的种类繁多,包括侍从官服、尚服、侍从尚服、从五品尚服、从六品尚服等。
官服的特点是色彩鲜艳,款式庄重,常常用以显示身份和地位。
二、士人服饰类宋代士人的服饰注重简洁和雅致,以文雅为主要特点。
士人的服饰包括衣、裳、巾等。
衣服的款式多为直裾、袍服,领口和袖口常常有绣花图案装饰。
士人还喜欢佩戴玉佩、玉璧等饰物,以显示其身份和品味。
三、妇女服饰类宋代妇女的服饰以妩媚、柔美为主要特点。
妇女的服饰包括衣、裳、饰带等。
衣服的款式多为对襟、褙子,领口和袖口常常有绣花图案装饰。
妇女还喜欢佩戴金银首饰、珠串等饰物,以增添女性的魅力和妩媚。
四、民间服饰类宋代民间服饰以朴素、实用为主要特点。
民间服饰的款式多样,包括袍、衫、裙、裤等。
颜色常常以深色为主,材质多为棉布、麻布等。
民间服饰注重舒适和耐用,适合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活动。
五、宗教服饰类宋代宗教服饰主要包括佛教和道教的服饰。
佛教服饰以袈裟为主,道教服饰以道袍为主。
这些服饰的款式和颜色都有严格的规定,以显示宗教身份和地位。
宋代服饰可以从官服类、士人服饰类、妇女服饰类、民间服饰类和宗教服饰类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每一类服饰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宋代服饰丰富多样,为后世服饰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宋代服饰特征
![宋代服饰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5e6013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47.png)
宋代服饰特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时期的服饰也具有独特的特征。
宋代的服饰风格以典雅、朴素为主,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
下面将从服饰的款式、面料、颜色等方面介绍宋代服饰的特点。
一、款式宋代的服饰款式较为简洁,整体上注重展现人体线条的美感。
在男性服饰中,常见的有袍、襕、衲、裳等。
袍是一种宽大的外套,常用于正式场合,而襕则是一种类似于现代西装的上衣,常用于日常穿着。
衲是一种长袍,多用于僧侣的服饰。
而裳则是一种类似于长裤的下装,常与袍一起搭配。
女性的服饰则以衣、裙、腰带等为主,衣通常是上衣,裙则是下装,腰带则用于束腰。
二、面料宋代的服饰面料以丝绸为主,由于丝绸的光泽和柔软度,使得服饰更加华贵。
除了丝绸外,还有一些轻薄的面料如纱、绢等也常被使用。
这些面料的选择使得服饰更加舒适,适合四季穿着。
三、颜色宋代的服饰颜色以淡雅为主,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调和。
男性服饰常见的颜色有黑、蓝、绿等,这些颜色给人以稳重、端庄的感觉。
而女性服饰则更加多样,有红、黄、绿等鲜艳的颜色,这些颜色给人以柔美、婉约的感觉。
此外,宋代的服饰还常使用金黄色和银灰色的细节装饰,增加服饰的华丽感。
四、细节装饰宋代的服饰注重细节装饰的精致和考究。
男性服饰常见的细节装饰有领口、袖口、扣子等,这些细节的处理使得服饰更加雅致。
女性服饰的细节装饰则更加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褶皱、刺绣、织锦等,这些装饰使得服饰更加华丽、精美。
五、发饰与配饰宋代的服饰中,发饰和配饰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男性常佩戴帽子,常见的有巾、巾帽等。
而女性则注重发饰的装饰,常见的有冠、簪等,这些发饰使得女性更加婉约、优雅。
此外,饰物如项链、手镯、腰带等也是宋代服饰中常见的配饰,它们的选择和搭配都能够体现出主人的品味和身份。
总结起来,宋代的服饰以简约、典雅为主,注重细节和色彩的搭配。
男性服饰注重稳重、端庄,女性服饰则更加柔美、婉约。
丝绸是主要的面料,颜色以淡雅为主。
细节装饰精致考究,发饰与配饰也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协退让--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
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了许多。
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很像现在的背心,褙子的领口和前襟,都绣上漂亮的花边。
宋代背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大多为上衣袄、襦、衫、背子、半
臂等,下身为裙子、裤等。
宋代背子样式,为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
衣襟部分时常敞开,两边不用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内衣。
关于妇女的内衣,也有时代特色,除贴身的“抹胸”之外,还有一件“腹围”。
腹围是一种围腰、围腹的帛巾,其繁简不一,颜色以黄为贵,时称“腰上黄”。
宋代妇女襦裙——宋代襦裙的样式和唐代的襦裙大体相同。
唯衣襟有所不同,可用右衽,也可用左衽,可能是受契丹族、女真族等少数民族的影响。
身上的装饰并不复杂,除披帛以外,只在腰间正中部位佩的飘带上增加一个玉制圆环饰物,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压住裙幅,使其在走路或活动时不至会随风飘舞而影响美观,史书所称的“玉环绶”,就是这种装饰。
评论(1) |
2005-08-26 10:01 Shelley1118|四级最快回答
背子又称“褙子”
背子在宋代是穿着最为普遍的服饰之一。
不论男女老幼,也不管职位尊卑,上自皇帝、下至群臣、百姓,皆可穿服。
背子的形制,达五六种(单指男子〉之多。
若就其样式比较,有相似的,有相同的,也有几种椅子式样出入颇大的。
究竟何为原本、何为演化派生的,史籍中未曾记载,有待日后考古发现的分析研究来证实。
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男子所服背子,
总括起来, 大至分为以下几种:
斜领加带式:其形制是斜领长身至脚,窄袖至腕,后背和腋下端附二带子。
盘领加带式:其形制与斜领加带式大致相同,只是领子为圆盘领而已。
对襟开胯式:这种褙子最为典型,形制为窄袖长至腕部,直领对襟,腋下开被及高,整个服装无带束勒帛。
直领长袖式:此式褙子较为宽松,开衩较高为半袖形。
斜领短身式:其形制为斜领、开衩、身短,以带帛缚之于身
在褙子的使用上,同样各说不一。
若就以上几种式样,再参照其出处背景分析比较,是这样划分的:
其一,可作常用之用。
宋时褙子虽不能在典礼等正式场合穿用,但在平时的活动中,穿褙子出行、会客是常事。
但这种褙子须是长身加带式的,如北宋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二人着这种褙子(即前述斜领加带式、盘领加带式二式)。
其中,一人头戴席帽,说明当时未成就功名的人,也常着此服。
其二,起方便、御寒作用。
这种褙子式样最为复杂,包括前面提到的后三种式样。
其中,对襟开胯式、斜领短身式两种,多为轿夫、货郎、仪卫之人所常用。
这是因为:对襟开胯式最属长身、长袖,但前襟对开不系,开被甚高,使服用者行动起来方便自如,又能御寒,所以轿夫多用,斜领短身式虽有带吊固之于身,但身长犹短,且
为半袖式。
据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述:"背子本半臂,武士服……。
"这种由半臂演化延伸出来的褙子,原为军服。
可想而知,它的设计本意便是为使服用者,穿戴时行动更为方便自如,且能御寒、保暖。
由此可以看出椅子的基本特征应为:长袖长身,或是半袖斜领。
它是宋代军服服饰与民用服饰相结合的产物。
宋代的女装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袖小褙子,样式上大体是对襟、窄袖,领、袖口、衣襟下摆都镶有缘饰。
褙子长度有过膝的,也有直达裙边的。
衣襟部分敞开,两边没有纽扣或绳带系连,任其露出里衣,很像现在的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