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2.1 运动的描述
授课人:黄瑞兰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运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活动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跳绳、接力棒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2.2 运动的快慢
授课人:康道伟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二.重点、难点
1、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
2、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12.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授课人:黄瑞兰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2.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教学难点]: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
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计时工具:教学停表、石英表、秒表等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米尺等,多媒体课件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12.4 力
授课人:康道伟
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分析:力的概念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本章的重点。由于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可能一次就建立下来。因此,本课特设计较多的活动和应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领悟到力的存在,并引起学生的思考,通过分析、归纳、抽象出力的概念。从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进而通过各种熟悉的事件分析力的作用效果,学习描述力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地认识力。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力”具有不确定的含义,而物理学中对力的概念的界定是严格而狭窄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纠正对力的一些不正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有示意图表示力(建立力的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这一客观规律也包含着辩证的思想,能有所认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1)力的作用效果;
(2)画力的示意图
2、难点:(1)力的概念;
(2)受力分析
三、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力的概念比较抽象,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仍然是学生的障碍。所以课堂上应尽可能的通过实验、活动、课件演示让学生体会、感悟、归纳,得出结论。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力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可能一次建立下来。本节课通过活动和展示图片,使学生领悟到力的存在;通过学生手推手、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通过同组交流想一想,分析、归纳、抽象出力的概念。通过课件演示看一看,领悟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学生手推手、拉弹簧、压皮球等实践活动做一做,体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交流想一想,分析、归纳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通过图片展示看一看,让学生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三要素。总之,这节课每个环节均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引导学生由感知——表象——概括,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习题的选取上既注重教材这个“根”,又不忽视生活和科技这个“枝叶”,不脱离学生实际这个“空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在教学中实现“根深叶茂”,让学生既“做面包”,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