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生物膜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牙菌斑堆积的部位PPT课件
★恆牙長出的空間喪失
★鄰牙傾斜
★恆牙咬合不正
6
認識牙菌斑
成份:細菌和口內脫落的細胞,不是大塊
的食物殘渣,肉眼看不見
哪裡最多?(1)牙齒靠近牙齦處
(2)牙縫中的牙齒鄰接面
控制的目的:預防蛀牙及牙周病 7
如何預防蛀牙?
★定期作口腔檢查 ★作好口腔衛生 ★均衡飲食 ★使用氟化物及預防性治療 ★不吃檳榔和過多甜食
1分鐘後吐出 ●使用後30分鐘內勿吃東西勿喝水
及漱口
28
齲齒的成因
細菌
刷牙未徹底 嚴重的牙周病
不良飲食習慣
食物
宿主
(牙齒)
含著奶瓶睡覺
時間 29
乳牙的預防性治療
★塗氟 ★齒面小窩與裂溝封 劑(溝隙封填)
30
認識牙菌斑
成份: 細菌和口內脫落的細胞,
不是大塊的食物殘渣,肉眼看不見
哪裡最多?(1)牙齒靠近牙齦處
牙線的使用要領
(1)牙線長度約45公分 (2)兩端各纏繞在兩手的中指第二指節 (3)兩手握緊拳心繃緊牙線 (4)牙線要越過一手姆指與另一手食指,間
距約1公分略成C型 (5)上下刮牙縫鄰接面 (6)初學由前牙開始逐漸往後牙作,右邊
開始右邊結束
27
含氟漱口水
●成份為氟化鈉0.2% ●每次10西西,每週一次 ●刷牙後使用,含在口中用力漱動約
◆牙齒鄰接面(牙縫)最容易堆積
◆牙齒靠牙齦處
以上三處也是容易
齲蛀的部位
15
清除牙菌斑的基本工具
★小刷頭的軟毛牙刷 ★牙線 ★鏡子 ★牙菌斑顯示劑
16
何時該潔牙?
★飯後
食物殘渣滯留會 提供細菌養份
★睡前
睡覺時舌頭吞 嚥減少口水分 泌少且自淨作 用降低
牙菌斑生物膜PPT课件
共生的血链球菌
16
7.氟化物的作用
氟可以抑制致龋菌的附着,有利于唾液的冲洗和 外力的机械清洁除菌,使牙菌斑形成的时间延长、 数量减少。
牙菌斑中的氟还能够以氢氟酸的形式扩散到细菌 细胞内,通过抑制糖代谢酶的活性而干扰糖代谢, 降低细菌的产酸能力。
17
第三节 牙菌斑形成与发育
18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连 续的过程,不能截然分开,为描述方便,一般 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致龋牙菌斑内变异链球菌为优势菌,而能够 合成葡聚糖酶的细菌及韦荣菌数量少。
能够迅速分解蔗糖产生大量乳酸,并能够迅 速将蔗糖转化为细胞内多糖。
35
4.主要致龋菌
目前已经证实的致龋菌有: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酪乳杆菌、 嗜酸性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
(1)变形性链球菌:是最早确认的致龋菌,在病变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强 致龋性。它能够合成非水溶性葡聚糖,对牙齿的釉质面及根面均有较强的黏 附力;它能够产生大量乳酸,并在pH低的酸性环境中生存。
(1)牙菌斑中碳水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代谢产生乳酸、乙酸、丙 酸等有机酸,氢离子和有机酸根离子扩散到釉质晶体周围,使釉质 表面钙和磷酸盐等矿物质溶解。
(2)致龋菌合成非水溶性的粘性多糖形成生物屏障,限制牙菌斑内外物 质的扩散,维持牙菌斑深层较低的pH值。当外源性糖缺乏时,细菌 可利用这些细胞内多糖和细胞外多糖继续产酸。
细菌生长的物质过多进入牙菌斑内层,从而起 到保护作用。
11
牙菌斑细菌组成特点
1.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 同一个体口腔内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 3. 牙菌斑形成的不同阶段细菌的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4. 致病性牙菌斑与非致病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差异
却不大,仅是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不同。
16
7.氟化物的作用
氟可以抑制致龋菌的附着,有利于唾液的冲洗和 外力的机械清洁除菌,使牙菌斑形成的时间延长、 数量减少。
牙菌斑中的氟还能够以氢氟酸的形式扩散到细菌 细胞内,通过抑制糖代谢酶的活性而干扰糖代谢, 降低细菌的产酸能力。
17
第三节 牙菌斑形成与发育
18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连 续的过程,不能截然分开,为描述方便,一般 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致龋牙菌斑内变异链球菌为优势菌,而能够 合成葡聚糖酶的细菌及韦荣菌数量少。
能够迅速分解蔗糖产生大量乳酸,并能够迅 速将蔗糖转化为细胞内多糖。
35
4.主要致龋菌
目前已经证实的致龋菌有:变异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乳酪乳杆菌、 嗜酸性乳杆菌和粘性放线菌。
(1)变形性链球菌:是最早确认的致龋菌,在病变早期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强 致龋性。它能够合成非水溶性葡聚糖,对牙齿的釉质面及根面均有较强的黏 附力;它能够产生大量乳酸,并在pH低的酸性环境中生存。
(1)牙菌斑中碳水化合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代谢产生乳酸、乙酸、丙 酸等有机酸,氢离子和有机酸根离子扩散到釉质晶体周围,使釉质 表面钙和磷酸盐等矿物质溶解。
(2)致龋菌合成非水溶性的粘性多糖形成生物屏障,限制牙菌斑内外物 质的扩散,维持牙菌斑深层较低的pH值。当外源性糖缺乏时,细菌 可利用这些细胞内多糖和细胞外多糖继续产酸。
细菌生长的物质过多进入牙菌斑内层,从而起 到保护作用。
11
牙菌斑细菌组成特点
1.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2. 同一个体口腔内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 3. 牙菌斑形成的不同阶段细菌的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4. 致病性牙菌斑与非致病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差异
却不大,仅是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不同。
口腔微生物学PPT课件
b、影响口腔pH的因素:
外源性物质:饮料、食物等;
细菌发酵:
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 :碳酸盐缓冲系统
第十八页,共91页。
4.营养物质的利用:
口腔中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与其所寄 居的部位密切相关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九页,共91页。
(二)宿主因素:
口腔粘膜表面的光滑程度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口腔内 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antonvanleeuwenhook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称为生态学ecology生态连续ecologicalsuccession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牙菌斑形成和成熟的过程就是生态连续的典型范例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菌丛normalflora或固有菌丛寄生在健康人体各特殊部位或表面的生物群
• 增补菌丛:口腔内常居的数量低于1%的菌丛,在生理
、病理条件下可转变成固有菌丛。
• 暂时菌丛:食物和饮水中的过路菌暂时存在于口腔 中,一般不引起口腔疾病,但是可引起其他器官疾 病,如肠炎等。
第四十六页,共91页。
二、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门 (Phyla):
•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形成机制
可逆性结合 不可逆性结合
共聚集
第二节 牙菌斑与生物膜
釉质
第二十八页,共91页。
形成机制
菌斑成熟
生物膜脱落再植
外源性物质:饮料、食物等;
细菌发酵:
牙菌斑和唾液的缓冲能力 :碳酸盐缓冲系统
第十八页,共91页。
4.营养物质的利用:
口腔中细菌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与其所寄 居的部位密切相关
第一节 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
第十九页,共91页。
(二)宿主因素:
口腔粘膜表面的光滑程度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饮食习惯的人口腔内 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
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antonvanleeuwenhook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第一章口腔微生物学生态系ecosystem生物之间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科学称为生态学ecology生态连续ecologicalsuccession生物体或细菌栖息在一个变化的环境中的过程牙菌斑形成和成熟的过程就是生态连续的典型范例第一节口腔生态系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菌丛normalflora或固有菌丛寄生在健康人体各特殊部位或表面的生物群
• 增补菌丛:口腔内常居的数量低于1%的菌丛,在生理
、病理条件下可转变成固有菌丛。
• 暂时菌丛:食物和饮水中的过路菌暂时存在于口腔 中,一般不引起口腔疾病,但是可引起其他器官疾 病,如肠炎等。
第四十六页,共91页。
二、口腔正常菌丛成员
门 (Phyla):
• 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 • 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 • 厚壁菌门 (Firmicutes)
形成机制
可逆性结合 不可逆性结合
共聚集
第二节 牙菌斑与生物膜
釉质
第二十八页,共91页。
形成机制
菌斑成熟
生物膜脱落再植
牙菌斑ppt课件
详细描述
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 腔问题,如牙结石和牙菌斑等。洁牙 则可以彻底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保 护牙齿健康。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两次 口腔检查和洁牙。
控制糖分摄入
总结词
控制糖分摄入有助于预防牙菌斑的形成。
详细描述
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口腔酸度升高,为牙菌斑提供生长环境。因此,应减少糖分摄入,尤其是碳酸饮料、果汁等 含糖量高的食品。建议每天糖分摄入量不超过5次,以保持口腔健康。
重视牙菌斑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患口腔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 口腔问题,如牙菌斑、牙周炎等
,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定期洁牙可以清除牙菌斑和牙结 石,预防牙周炎和牙龈炎等口腔
疾病。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和洁牙,以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
调整频率。
牙菌斑会导致牙齿表 面磨损,形成龋齿( 蛀牙)。
长期存在的牙菌斑还 会影响口腔健康,导 致口臭、牙齿松动等 问题。
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 生毒素,引发牙周炎 等口腔疾病。
01
牙菌斑的预防
正确刷牙方法
总结词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预防牙菌斑至关重要。
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述
刷牙时应采用水平颤动法和旋转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得到 有效清洁。刷牙时间应不少于2分钟,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刷牙时 应避免力度过大,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01
牙菌斑的治疗
洗牙和洁牙
洗牙
通过超声波震动去除牙齿表面的 牙菌斑和牙结石,减轻牙龈炎和 牙周炎的症状。
洁牙
使用专业器械清除牙缝和牙龈下 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以保持口腔 卫生。
定期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口 腔问题,如牙结石和牙菌斑等。洁牙 则可以彻底清除牙结石和牙菌斑,保 护牙齿健康。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两次 口腔检查和洁牙。
控制糖分摄入
总结词
控制糖分摄入有助于预防牙菌斑的形成。
详细描述
糖分摄入过多会导致口腔酸度升高,为牙菌斑提供生长环境。因此,应减少糖分摄入,尤其是碳酸饮料、果汁等 含糖量高的食品。建议每天糖分摄入量不超过5次,以保持口腔健康。
重视牙菌斑的预防和治疗,可以降低患口腔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牙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及时发现 口腔问题,如牙菌斑、牙周炎等
,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定期洁牙可以清除牙菌斑和牙结 石,预防牙周炎和牙龈炎等口腔
疾病。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和洁牙,以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
调整频率。
牙菌斑会导致牙齿表 面磨损,形成龋齿( 蛀牙)。
长期存在的牙菌斑还 会影响口腔健康,导 致口臭、牙齿松动等 问题。
牙菌斑中的细菌会产 生毒素,引发牙周炎 等口腔疾病。
01
牙菌斑的预防
正确刷牙方法
总结词
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对于预防牙菌斑至关重要。
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描述
刷牙时应采用水平颤动法和旋转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牙齿的各个面都能得到 有效清洁。刷牙时间应不少于2分钟,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早晚各一次。刷牙时 应避免力度过大,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
01
牙菌斑的治疗
洗牙和洁牙
洗牙
通过超声波震动去除牙齿表面的 牙菌斑和牙结石,减轻牙龈炎和 牙周炎的症状。
洁牙
使用专业器械清除牙缝和牙龈下 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以保持口腔 卫生。
生物膜 ppt课件
•
医疗的视角
在医疗领域,只要是存在非灭菌水的场所都 有可能形成生物膜。那些有非灭菌水附着 的表面,包括外来器械的缝隙、内镜的管 腔以及各种植入物都是生物膜滋生的场所 。生物膜很长时间内一直是齿科关注的对 象。牙菌斑就是生物膜的一种形式,而生 物膜也在齿科所用的水管与吸引器内存在 。
生物膜?
• 在温湿度,营养合适的任何表面 • 99%的细菌生活在生物膜内 • 好处:如生物修复,反刍 • 坏处:人体表面如牙齿,组织内,
植入物周边等
生物膜的定义
• 生物膜(或生物被膜): • 集聚的细菌和细胞外物质,紧紧地粘附在
表面并不容易被去除
• 一些微生物,在水中或水溶液或体内(如
:血流)生长时,有能力粘附表面,然后 包埋在多聚糖基质中。基质含细胞,活和 死的微生物和多聚糖,阻止抗菌剂,灭菌 剂,消毒剂和抗菌素到达微生物
生物膜的特点
落
• -大量微菌落使BF加厚 • -细胞启动包间信号系统,产生胞间信号
生物膜的形成
• 3.BF的成熟:
• -结构不均匀,类似蘑菇形状的微菌落组成 • -菌落之间围绕着输水通道,可以运送养料,酶
,代谢产物和排出废物,形成原始的循环系统。
• 因菌种,营养,附着表面和环境不同,形成疏松
或致密以及厚薄不等的BF结构
• (3)如果有泡沫,取出器械时又会把粘附在 • 气泡上的污物带回到器械上,造成清洁不彻 • 底,从而影响消毒灭菌。 • 同时,泡沫也会增加清洗的时间。 • (4)泡沫会阻隔视线,清洗人员无法看清水 • 面下的情况,增加了清洗人员被水面下的刺 • 伤、割伤的危险,从而造成交叉感染。 • (5)泡沫容易造成自动清洗机排水管的堵塞 • 及吸液泵、排水泵的损坏,更换这些部件价 • 格昂贵。
医疗的视角
在医疗领域,只要是存在非灭菌水的场所都 有可能形成生物膜。那些有非灭菌水附着 的表面,包括外来器械的缝隙、内镜的管 腔以及各种植入物都是生物膜滋生的场所 。生物膜很长时间内一直是齿科关注的对 象。牙菌斑就是生物膜的一种形式,而生 物膜也在齿科所用的水管与吸引器内存在 。
生物膜?
• 在温湿度,营养合适的任何表面 • 99%的细菌生活在生物膜内 • 好处:如生物修复,反刍 • 坏处:人体表面如牙齿,组织内,
植入物周边等
生物膜的定义
• 生物膜(或生物被膜): • 集聚的细菌和细胞外物质,紧紧地粘附在
表面并不容易被去除
• 一些微生物,在水中或水溶液或体内(如
:血流)生长时,有能力粘附表面,然后 包埋在多聚糖基质中。基质含细胞,活和 死的微生物和多聚糖,阻止抗菌剂,灭菌 剂,消毒剂和抗菌素到达微生物
生物膜的特点
落
• -大量微菌落使BF加厚 • -细胞启动包间信号系统,产生胞间信号
生物膜的形成
• 3.BF的成熟:
• -结构不均匀,类似蘑菇形状的微菌落组成 • -菌落之间围绕着输水通道,可以运送养料,酶
,代谢产物和排出废物,形成原始的循环系统。
• 因菌种,营养,附着表面和环境不同,形成疏松
或致密以及厚薄不等的BF结构
• (3)如果有泡沫,取出器械时又会把粘附在 • 气泡上的污物带回到器械上,造成清洁不彻 • 底,从而影响消毒灭菌。 • 同时,泡沫也会增加清洗的时间。 • (4)泡沫会阻隔视线,清洗人员无法看清水 • 面下的情况,增加了清洗人员被水面下的刺 • 伤、割伤的危险,从而造成交叉感染。 • (5)泡沫容易造成自动清洗机排水管的堵塞 • 及吸液泵、排水泵的损坏,更换这些部件价 • 格昂贵。
牙周病概述 牙周病的发病因素 牙菌斑生物膜
获得性膜的形成
细菌的粘附和共 聚
菌斑生物膜形成
(三) 菌斑生物膜的结构
不同生物量的细菌群体杯获得 性薄膜和胞外基质包裹,内部 为大小不等的水性通道所间隔 ,通道内有液体流动
二、 菌斑生物膜分类
牙菌斑
龈上菌斑 龈下菌斑
菌斑生物 膜
龈上菌斑 (supragingival
plaque)
龈下菌斑 (subgingival
釉质或龈缘处 暴露的牙骨质
G+需氧菌 和兼性菌
在牙周袋内的 根面牙骨质
G+兼性菌 和厌氧菌
龈沟上皮、结合上皮、 牙龈结缔组织
G-厌氧菌 和能动菌
致病性
龋病、龈炎、 龈上牙石
根面龋、牙 周炎、龈下 牙石
牙周炎、牙 槽骨吸收
三、牙菌斑生物膜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
• 大量的实验研究、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观察证明,牙周病是菌斑微生物引 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发牙周病的始动因子,是造成牙周病破 坏的必需因素,证据如下:
(1)实验性龈炎观察:1965年,LÖ e等选择12名牙周健康的志愿者,停止口腔卫 生措施,使菌斑在牙周积聚,所有受试者在10~21天内均发生了实验性龈炎, 菌斑量增多,牙龈出现炎症、出血。菌斑的组成也发生改变,牙周健康时菌斑 细菌数量较少,革兰氏阳性球菌和短杆菌约占85%.龈炎形成过程中细菌数量 增加,革兰氏阴性菌的百分比增加至40%~55%。恢复口腔卫生措施,清除牙面 菌斑后,发炎的牙龈在1~8天内全部恢复健康。该实验有力地证明了菌斑的 堆积可直接引起牙龈炎症。此后,在动物实验中还证实长期的菌斑堆积可导 致牙周炎的发生。
一、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生物膜
牙菌斑染色显示
Dental plaque
口腔微生物学牙菌斑ppt课件
唾液清洁
+
-
食物摩擦
+
-
代谢底物
糖 类 血清蛋白、氨基酸、糖
宿主防卫机制
唾液Ig
血清Ig
ppt课件.
24
(二)根据致病作用分类
1. 致龋菌斑
与龋病发生有关的牙菌斑,多位于牙齿的咬 合面、光滑面、邻面和颈缘。主要的致病产物 是各种有机酸,如乳酸。
ppt课件.
25
致龋性菌斑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1)利用蔗糖的速度快,乳酸产生速度快; (2)产生多糖的速度快,接触蔗糖15分钟内
专性厌氧
ppt课件.
产黑色素
27
牙周复合体
Most commonly found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al disease
Socransky et. al. 1998. J Clin Periodontol
ppt课件.
Found in both healthy patients and in periodontal lesions
*非附着龈下菌斑
位于附着龈下菌斑的表面,为结构 较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和 袋内上皮接触,主要为格兰阴性厌 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
ppt课件.
牙菌斑细菌(刚果红染色)
23
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
特征\菌 斑
龈上菌斑
龈下菌斑
生长环境
有氧、兼性厌氧 兼性、专性厌氧
优势菌
G+需氧菌和兼性菌 G-厌氧菌和能动菌
28
三、基本结构
ppt课件.
29
表层
中间层
基底层
牙菌斑的基本结构(LM)
ppt课件.
第4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ppt课件
第4章 牙周病微 生物学
• 掌握:牙周炎致病机制;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 龈上菌斑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的分布、主要特 性。 • 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菌斑致病的三个学说;各型 牙周病相关的可疑致病菌(着重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牙菌斑的生态学;菌斑微生 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侵袭 、体内繁殖、抑止或躲避宿主的防御功能、损害宿主的牙周组 织)。
白细胞 补体 抗体 细胞因子
牙周致病菌的概念
Concept of Preiodontal Pathogen
口腔及牙菌斑中多为口腔正常菌群, 仅少数细菌(目前发现30 种左右)与牙周病有关。在各型牙周病损种区,常可分离出一 或几种优势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 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称之为 牙周致病菌。
牙周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牙之间的相互作 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牙周生态区的划分
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 将牙周袋病损分为:
釉质 区 暴露的病变牙 骨质区 上皮附 着区 结缔组织 附着区 意义
牙龈 上皮区
牙龈结缔 组织区 骨缺损 区
用于分析牙周袋的生态系。不同部位其菌群组成和修复 潜能不同。 研究牙周菌群时必须在同一层次上方有意义
A
B
A.附着性龈下菌斑(SEM×5000) B.试管刷样附着性龈下菌斑(SEM×5000)
A
B
A.非附着性龈下菌斑(SEM×7000) B.袋壁溃烂处可见较多入侵细菌(TSM×6000)
非特异和特异性菌斑学说
Non-specific and 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 掌握:牙周炎致病机制;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 龈上菌斑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的分布、主要特 性。 • 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菌斑致病的三个学说;各型 牙周病相关的可疑致病菌(着重证据充分的致病菌)。
•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牙菌斑的生态学;菌斑微生 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细菌侵袭 、体内繁殖、抑止或躲避宿主的防御功能、损害宿主的牙周组 织)。
白细胞 补体 抗体 细胞因子
牙周致病菌的概念
Concept of Preiodontal Pathogen
口腔及牙菌斑中多为口腔正常菌群, 仅少数细菌(目前发现30 种左右)与牙周病有关。在各型牙周病损种区,常可分离出一 或几种优势菌,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通过多种 机制干扰宿主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称之为 牙周致病菌。
牙周菌群之间以及它们与宿主牙之间的相互作 用称为牙周生态系
牙周生态区的划分
根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 将牙周袋病损分为:
釉质 区 暴露的病变牙 骨质区 上皮附 着区 结缔组织 附着区 意义
牙龈 上皮区
牙龈结缔 组织区 骨缺损 区
用于分析牙周袋的生态系。不同部位其菌群组成和修复 潜能不同。 研究牙周菌群时必须在同一层次上方有意义
A
B
A.附着性龈下菌斑(SEM×5000) B.试管刷样附着性龈下菌斑(SEM×5000)
A
B
A.非附着性龈下菌斑(SEM×7000) B.袋壁溃烂处可见较多入侵细菌(TSM×6000)
非特异和特异性菌斑学说
Non-specific and 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口腔微生物学》 (2)幻灯片
致病性: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 机制: ⑴ 变链菌的胞壁外表物质在细菌黏附、聚集和对牙
外表的定植中起重要作用; ⑵ 变链菌产生的酶在糖代谢中起主导作用〔糖代谢的
终末产物主要是乳酸,菌斑内pH为4.5-5.0,促进 了菌斑酸化和釉质脱矿〕;
• 葡萄糖基转移酶〔GTF〕
细菌
•
GTF-I:能合成不溶性葡聚糖〔α -1,3-糖苷键〕黏附
•
第二节 牙菌斑与生物膜
• 生物膜(biofilm):由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需氧
• 糖、
菌、兼性厌氧菌或绝对厌氧菌等〕嵌入多
•
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共同构成的
膜
•
性构造。是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病因。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生物膜的发育的5个阶段 • 形成获得性膜 • 细菌分子对宿主外表的吸附 • 同种细菌间的聚集和异种细菌间的共
刺激机体产生天然抗体 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刺激 正常菌群有助于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发育〔例:无
菌动物的盲肠占体重的2-3%,恢复正常喂 养,盲肠可占体重的15-40%〕 营养功能〔肠道菌群可提供Vitk、B6、B2和生物素等 〕
• 损害作用:
• 导致内源性感染
• 为外源性感染提供条件
•
a、正常菌群可为外源细菌提供碳源和氮
口腔内 正常菌群的构成不同
宿主唾液和龈沟液中不同的物质组成 1、抗体:SIgA和IgG
SIgA:分泌型抗体,是唾液中的主要抗
2、唾液中的其他蛋白组份 唾液粘蛋白:对口腔细菌的生长具有选择性,维持
口腔正常菌群的相对恒定。 溶菌酶、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对多种菌有非特
异性溶菌作用。 唾液素:碱性四肽物质,含量很少,调节PH。
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学
龋病病因学PPT课件
胞外多糖在龋病发生中的作用: a.促进菌斑的形成并参与菌斑基质的
组成 b.生物屏障作用 c.作为胞外贮能形成。
.
18
C.对牙面的黏附 与牙面羟磷灰石有高度亲和力 表面蛋白——粘结素 是主要致龋菌,不是唯一致病菌
2.乳杆菌属 3.放线菌属
.
19
六.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致龋牙菌斑的糖代谢特点: 1、消耗蔗糖的速度较快,15分钟内有 20%以上的蔗糖被利用; 2、形成乳酸的速度快,且量多; 3、合成的胞内多糖较多; 4、从蔗糖形成的胞外多糖较多,且不 溶性胞外多糖占的比例较大。
五.牙菌斑微生物学 (一)组成 (二)确定牙菌斑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因子:
1. PH; 2. 氧化还原电位(Eh); 3. 营养; 4. 抑制细菌生长的因子; 5. 黏附和集聚; 6. 细菌之间的相互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6
(一) 致龋微生物
1.链球菌属:G+兼性厌氧菌 (1) 血链球菌 (2) 变形(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
34
时间因素
龋病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它与其他慢性疾 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
1、致龋菌斑在牙体滞留的时间; 2、菌斑内酸性产物持续的时间; 3、菌斑及唾液环境低于临界pH所持续时间。
以上因素的持续时间越长,龋病发生危险性大。
.
35
.
36
生腐败学说 三、蛋白溶解学说 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
27
五、Millter化学细菌学说
意义: (1)口腔微生物在产生酸和溶解蛋白方面 的作用 (2)微生物发酵碳水化合物底物 (3)酸导致牙齿矿物质溶解
.
28
不足: (1)不能解释龋病的特异性部位 (2)未提出牙菌斑附着的概念和局部细菌 酶活性的概念 (3)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 (4)不能解释某些人群是无龋的
组成 b.生物屏障作用 c.作为胞外贮能形成。
.
18
C.对牙面的黏附 与牙面羟磷灰石有高度亲和力 表面蛋白——粘结素 是主要致龋菌,不是唯一致病菌
2.乳杆菌属 3.放线菌属
.
19
六.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致龋牙菌斑的糖代谢特点: 1、消耗蔗糖的速度较快,15分钟内有 20%以上的蔗糖被利用; 2、形成乳酸的速度快,且量多; 3、合成的胞内多糖较多; 4、从蔗糖形成的胞外多糖较多,且不 溶性胞外多糖占的比例较大。
五.牙菌斑微生物学 (一)组成 (二)确定牙菌斑微生物组成的生态因子:
1. PH; 2. 氧化还原电位(Eh); 3. 营养; 4. 抑制细菌生长的因子; 5. 黏附和集聚; 6. 细菌之间的相互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6
(一) 致龋微生物
1.链球菌属:G+兼性厌氧菌 (1) 血链球菌 (2) 变形(异)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
34
时间因素
龋病是慢性硬组织破坏性疾病,它与其他慢性疾 病一样,有一定的时间因素。
1、致龋菌斑在牙体滞留的时间; 2、菌斑内酸性产物持续的时间; 3、菌斑及唾液环境低于临界pH所持续时间。
以上因素的持续时间越长,龋病发生危险性大。
.
35
.
36
生腐败学说 三、蛋白溶解学说 四、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
27
五、Millter化学细菌学说
意义: (1)口腔微生物在产生酸和溶解蛋白方面 的作用 (2)微生物发酵碳水化合物底物 (3)酸导致牙齿矿物质溶解
.
28
不足: (1)不能解释龋病的特异性部位 (2)未提出牙菌斑附着的概念和局部细菌 酶活性的概念 (3)不能解释静止龋现象 (4)不能解释某些人群是无龋的
牙菌斑的生物化学PPT课件
2021
23
葡萄糖是细菌碳源的主要碳水化合物,它可以四种不 同的途径转变为丙酮酸,这些途径是以发现和确定途 径学者的名子或按照该途径的主要成分来命名的.
①EMP途径:糖酵解途径 ②H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③ED途径 ④PK途径:磷酸乙酮醇酶途径
关键酶
2021
24
*细菌对代谢途径的选择 *不同代谢途径的产物差异 *不同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牙菌斑的生物化学
2021
1
人牙面上的牙菌斑
2021
2
牙菌斑与生物膜
1.简述牙菌斑与生物膜的关系?
2021
3
● 牙菌斑(dental plaque)
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 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 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 件下,细菌及其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 织产生破坏。
1
4
● 生物膜(biofilm) 指在任何表面上细菌生存的实体。牙菌
斑即是牙面上的生物膜,它能够容纳多种多 样菌丛生存,其成层的结构和穿通其间的水 道和气道,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的需氧 菌、兼性厌氧菌和绝对厌氧菌,这些细菌嵌 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 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 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 的动态平衡。
18. 磷酸葡萄糖水解酶 19.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醛缩酶 20. 果糖-6-磷酸乙酮醇酶 21. 乙酸激酶
22. 磷酸乙酰转移酶 23. 乙醛脱氢酶 24. 乙醇脱氢酶 25. 乳酸脱氢酶 26. 磷酸乙酮醇酶 27. 1-磷酸果糖激酶 28. 腺苷酸环化酶 29. 磷酸二酯酶 30. 丙酮酸甲酸裂解酶 31. 糖原磷酸化酶 32.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33. ADP-葡萄糖磷酸化酶
牙菌斑生物膜课件
学习交流PPT
9
二、牙菌斑的组成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乳糖、多糖(葡聚糖、果聚糖、杂多糖)
蛋白质 有机成分
免疫球蛋白(IgG, sIgA, IgM ,补体C3 ,乳铁蛋白等) 、白蛋白 酶(溶菌酶、淀粉酶、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
葡糖基转移酶、果糖基转移酶、己糖激酶等) 糖蛋白(粘多糖) 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亮氨酸、丙氨酸)
学习交流PPT
4
分类
光滑面牙菌斑:G+球菌和杆菌为优势菌
龈上牙菌斑 点隙沟裂牙菌斑: G+球菌为优势菌群
牙
邻面牙菌斑: G+杆菌为优势菌群
菌
斑
龈下牙菌斑 附着性龈下牙菌斑: G+球菌、杆菌、丝状菌+ G-短 杆菌和螺旋体
非附着性龈下牙菌斑 :G-无芽胞厌氧杆菌
学习交流PPT
5
第二节 牙菌斑的结构与组成
2.中间层 为牙菌斑主体部分,主要由排列成栅栏状结
构的细菌组成(黏附于基底层的长杆菌及丝状菌 垂直于牙面排列,大量的球菌、杆菌分布或黏附 于其中形成)。栅栏状结构是牙菌斑的基本结构。
学习交流PPT
8
3.表层
为牙菌斑最外层,结构松散,可见谷穗样结 构或试管刷样结构。
微生物组成差异很大,主要含有球菌、短 杆菌、脱落上皮细胞及食物残渣。
共生的血链球菌
学习交流PPT
16
7.氟化物的作用
• 氟可以抑制致龋菌的附着,有利于唾液的冲洗和 外力的机械清洁除菌,使牙菌斑形成的时间延长、 数量减少。
• 牙菌斑中的氟还能够以氢氟酸的形式扩散到细菌 细胞内,通过抑制糖代谢酶的活性而干扰糖代谢, 降低细菌的产酸能力。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球菌和杆菌为优势菌 龈上牙菌斑 牙 菌 斑 点隙沟裂牙菌斑: G+球菌为优势菌群 邻面牙菌斑: G+杆菌为优势菌群
龈下牙菌斑 杆菌和螺旋体
附着性龈下牙菌斑: G+球菌、杆菌、丝状菌+ G-短 非附着性龈下牙菌斑 :G-无芽胞厌氧杆菌
5
第二节
牙菌斑的结构与组成
6
一、牙菌斑结构
1.获得性膜的形成 2.细菌黏附集聚 3.牙菌斑的成熟
19
一、获得性膜的形成
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是一层非发 育性的无细胞结构的薄膜,主要由唾液、龈沟 液中的粘蛋白或糖蛋白选择性的沉积、吸附于 牙齿、修复材料表面形成。 不同部位获得性膜的成分有所不同。釉质表面 的获得性膜的以唾液成分为主,而牙根表面的 获得性膜以龈沟液成分为主。 获得性膜的形态与结构受所支持的固体表面性 质影响,其厚度差异很大,一般在30~60μm 之间。
镜下观察,牙菌斑为由大小不等的被覆基质或 获得性膜的细菌团块组成。成熟牙菌斑由内至外 一般分为三层:
7
1.基底层
为牙菌斑紧靠牙面的一层,为无细胞的均质 结构, HE染色为红色,厚度为0.1~1.0μm,实 际上是获得性膜, 可见少量细菌黏附于其表面或 直接黏附于釉质表面。
2.中间层
为牙菌斑主体部分,主要由排列成栅栏状结 构的细菌组成(黏附于基底层的长杆菌及丝状菌 垂直于牙面排列,大量的球菌、杆菌分布或黏附 于其中形成)。栅栏状结构是牙菌斑的基本结构。
牙菌斑生物膜
1
牙菌斑是口腔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是口腔 常见病——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 内微生物之间以共生、竞争和拮抗等方式相互
作用,与所处的环境构成不同的微生态。
2
第一节
牙菌斑的概念与分类
3
概念: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被基质包裹的
互相黏附并附着于牙齿或修复体表面的未矿化的
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或唾液冲刷去除。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生境中的氧,使局 部Eh下降,为专性厌氧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牙菌斑中的细菌代谢唾液中的糖蛋白时,首先由 口腔链球菌、普雷沃菌等含有糖苷酶的细菌分解 如变异链球菌产生的细菌素为变链 糖蛋白侧链,然后蛋白质被具核梭杆菌、中间普 菌素,它能杀伤链球菌属中的其它 雷沃菌等含有链蛋白水解酶的细菌降解 细菌及粘性放线菌,也能杀伤与其 共生的血链球菌
蛋白质
有机成分
脂类:糖脂、磷脂、中性脂肪 其它:有机酸(乳酸、甲酸、乙酸、丙酸、戊酸)、氨、吲哚、甲硫醇 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钠、钾、氟等 无机成分 水
10
牙菌斑基质的作用
1. 2. 3.
构成了牙菌斑内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是牙菌斑细菌生存的载体和营养物质储库; 限制牙菌斑表层的氧气、抗菌药物及其它不利 细菌生长的物质过多进入牙菌斑内层,从而起 到保护作用。
15
6.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共生:一些细菌的代谢产物是另一些细菌的营养物质/必须的生长因子; 一些细菌的存在是另一些细菌生存的必要条件; 血链球菌产生的对氨基苯甲酸是变异 协同完成物质代谢过程。 链球菌生长的必要生长因子 拮抗:细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和定植空间而影响生态平衡; 细菌自身能够合成并释放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存的代谢产物; 引发机体产生天然抗体而抑制其他细菌的定植与生长。
11
牙菌斑细菌组成特点
1. 2.
3.
4.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同一个体口腔内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 牙菌斑形成的不同阶段细菌的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致病性牙菌斑与非致病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差异 却不大,仅是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不同。
12
影响牙菌斑生态平衡的因素
1.温度 影响pH变化、离子活性及微生物的凝集。 口腔温度一般维持在35~36℃左右,摄入食物时的温差在 60℃左右,长期定植于口腔的细菌一般能够适应这一范围温度 变化。 2.pH值 影响细菌酶的活性。 口腔内平均pH 值为6.7~7.2,主要由唾液中的碳酸盐及磷 酸盐缓冲系统来维持。 牙菌斑内pH值变化幅度较大,微生物生长适宜的pH值各不相 同: 当pH值为6.0~8.0时,几乎所有的牙菌斑细菌都能生长; 当pH值为5.0时,放线菌和一些链球菌还可以生长; 当pH值达4.6以下时,只有乳杆菌和酵母菌能够生存; 当pH值高达9.5时,只有少量的韦荣菌、梭杆菌、酵母菌和 链球菌可以生存。
8
3.表层
为牙菌斑最外层,结构松散,可见谷穗样结 构或试管刷样结构。 微生物组成差异很大,主要含有球菌、短 杆菌、脱落上皮细胞及食物残渣。
9
二、牙菌斑的组成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乳糖、多糖(葡聚糖、果聚糖、杂多糖) 免疫球蛋白(IgG, sIgA, IgM ,补体C3 ,乳铁蛋白等) 、白蛋白 酶(溶菌酶、淀粉酶、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 葡糖基转移酶、果糖基转移酶、己糖激酶等) 糖蛋白(粘多糖) 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亮氨酸、丙氨酸)
16
7.氟化物的作用
氟可以抑制致龋菌的附着,有利于唾液的冲洗和 外力的机械清洁除菌,使牙菌斑形成的时间延长、 数量减少。 牙菌斑中的氟还能够以氢氟酸的形式扩散到细菌 细胞内,通过抑制糖代谢酶的活性而干扰糖代谢, 降低细菌的产酸能力。
17
第三节
牙菌斑形成与发育
18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连续 的过程,不能截然分开,为描述方便,一般将 其分为三个阶段:
13
3.氧化还原电势(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s, Eh)
高Eh支持需氧菌或微需氧菌的生长,而低Eh 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口腔中不同部位的Eh差别 很大,光滑面的Eh高,而龈沟、牙周袋内Eh很低。 健康龈沟的Eh约为+75mV,而牙周袋则为-50mV, 深牙周袋甚至可达-300 mV。
4.营养
唾液与龈沟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蛋白、 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维持微生物生存的最基 本营养物质。宿主摄入食物的种类、频率和方式 影响微生物的组成。
14
5.唾液中的抑菌成分
分泌型IgA(sIgA): 能与细菌合成的葡聚糖转移酶结合, 限制细菌酶的活性;sIgA还能与细菌表面蛋白、脂磷壁酸 等抗原结合,使微生物凝集成簇,降低其对牙面的黏附能 力。 溶菌酶:作用于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而使细菌 胞壁崩解。 乳铁蛋白:能够与Fe3+紧密结合,从而降低了细菌对生存 必需的Fe3+的利用,实现抑菌作用。 过氧化物酶:主要是催化唾液中过氧化氢及硫氰酸盐氧化 反应,产生毒性物质,使细菌糖代谢所需的酶失活而终止 糖代谢,干扰有机酸的产生。
龈下牙菌斑 杆菌和螺旋体
附着性龈下牙菌斑: G+球菌、杆菌、丝状菌+ G-短 非附着性龈下牙菌斑 :G-无芽胞厌氧杆菌
5
第二节
牙菌斑的结构与组成
6
一、牙菌斑结构
1.获得性膜的形成 2.细菌黏附集聚 3.牙菌斑的成熟
19
一、获得性膜的形成
获得性膜(acquired pellicle)是一层非发 育性的无细胞结构的薄膜,主要由唾液、龈沟 液中的粘蛋白或糖蛋白选择性的沉积、吸附于 牙齿、修复材料表面形成。 不同部位获得性膜的成分有所不同。釉质表面 的获得性膜的以唾液成分为主,而牙根表面的 获得性膜以龈沟液成分为主。 获得性膜的形态与结构受所支持的固体表面性 质影响,其厚度差异很大,一般在30~60μm 之间。
镜下观察,牙菌斑为由大小不等的被覆基质或 获得性膜的细菌团块组成。成熟牙菌斑由内至外 一般分为三层:
7
1.基底层
为牙菌斑紧靠牙面的一层,为无细胞的均质 结构, HE染色为红色,厚度为0.1~1.0μm,实 际上是获得性膜, 可见少量细菌黏附于其表面或 直接黏附于釉质表面。
2.中间层
为牙菌斑主体部分,主要由排列成栅栏状结 构的细菌组成(黏附于基底层的长杆菌及丝状菌 垂直于牙面排列,大量的球菌、杆菌分布或黏附 于其中形成)。栅栏状结构是牙菌斑的基本结构。
牙菌斑生物膜
1
牙菌斑是口腔微生物的生长环境,是口腔 常见病——龋病和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牙菌斑 内微生物之间以共生、竞争和拮抗等方式相互
作用,与所处的环境构成不同的微生态。
2
第一节
牙菌斑的概念与分类
3
概念: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被基质包裹的
互相黏附并附着于牙齿或修复体表面的未矿化的
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或唾液冲刷去除。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在生长过程中消耗生境中的氧,使局 部Eh下降,为专性厌氧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牙菌斑中的细菌代谢唾液中的糖蛋白时,首先由 口腔链球菌、普雷沃菌等含有糖苷酶的细菌分解 如变异链球菌产生的细菌素为变链 糖蛋白侧链,然后蛋白质被具核梭杆菌、中间普 菌素,它能杀伤链球菌属中的其它 雷沃菌等含有链蛋白水解酶的细菌降解 细菌及粘性放线菌,也能杀伤与其 共生的血链球菌
蛋白质
有机成分
脂类:糖脂、磷脂、中性脂肪 其它:有机酸(乳酸、甲酸、乙酸、丙酸、戊酸)、氨、吲哚、甲硫醇 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钠、钾、氟等 无机成分 水
10
牙菌斑基质的作用
1. 2. 3.
构成了牙菌斑内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 是牙菌斑细菌生存的载体和营养物质储库; 限制牙菌斑表层的氧气、抗菌药物及其它不利 细菌生长的物质过多进入牙菌斑内层,从而起 到保护作用。
15
6.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共生:一些细菌的代谢产物是另一些细菌的营养物质/必须的生长因子; 一些细菌的存在是另一些细菌生存的必要条件; 血链球菌产生的对氨基苯甲酸是变异 协同完成物质代谢过程。 链球菌生长的必要生长因子 拮抗:细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和定植空间而影响生态平衡; 细菌自身能够合成并释放不利于其他微生物生存的代谢产物; 引发机体产生天然抗体而抑制其他细菌的定植与生长。
11
牙菌斑细菌组成特点
1. 2.
3.
4.
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同一个体口腔内不同部位之间存在差异。 牙菌斑形成的不同阶段细菌的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致病性牙菌斑与非致病性牙菌斑的细菌组成差异 却不大,仅是各种细菌所占的比例不同。
12
影响牙菌斑生态平衡的因素
1.温度 影响pH变化、离子活性及微生物的凝集。 口腔温度一般维持在35~36℃左右,摄入食物时的温差在 60℃左右,长期定植于口腔的细菌一般能够适应这一范围温度 变化。 2.pH值 影响细菌酶的活性。 口腔内平均pH 值为6.7~7.2,主要由唾液中的碳酸盐及磷 酸盐缓冲系统来维持。 牙菌斑内pH值变化幅度较大,微生物生长适宜的pH值各不相 同: 当pH值为6.0~8.0时,几乎所有的牙菌斑细菌都能生长; 当pH值为5.0时,放线菌和一些链球菌还可以生长; 当pH值达4.6以下时,只有乳杆菌和酵母菌能够生存; 当pH值高达9.5时,只有少量的韦荣菌、梭杆菌、酵母菌和 链球菌可以生存。
8
3.表层
为牙菌斑最外层,结构松散,可见谷穗样结 构或试管刷样结构。 微生物组成差异很大,主要含有球菌、短 杆菌、脱落上皮细胞及食物残渣。
9
二、牙菌斑的组成
碳水化合物:葡萄糖、蔗糖、乳糖、多糖(葡聚糖、果聚糖、杂多糖) 免疫球蛋白(IgG, sIgA, IgM ,补体C3 ,乳铁蛋白等) 、白蛋白 酶(溶菌酶、淀粉酶、蛋白水解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 葡糖基转移酶、果糖基转移酶、己糖激酶等) 糖蛋白(粘多糖) 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亮氨酸、丙氨酸)
16
7.氟化物的作用
氟可以抑制致龋菌的附着,有利于唾液的冲洗和 外力的机械清洁除菌,使牙菌斑形成的时间延长、 数量减少。 牙菌斑中的氟还能够以氢氟酸的形式扩散到细菌 细胞内,通过抑制糖代谢酶的活性而干扰糖代谢, 降低细菌的产酸能力。
17
第三节
牙菌斑形成与发育
18
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连续 的过程,不能截然分开,为描述方便,一般将 其分为三个阶段:
13
3.氧化还原电势(oxidation-reduction potentials, Eh)
高Eh支持需氧菌或微需氧菌的生长,而低Eh 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口腔中不同部位的Eh差别 很大,光滑面的Eh高,而龈沟、牙周袋内Eh很低。 健康龈沟的Eh约为+75mV,而牙周袋则为-50mV, 深牙周袋甚至可达-300 mV。
4.营养
唾液与龈沟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蛋白、 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是维持微生物生存的最基 本营养物质。宿主摄入食物的种类、频率和方式 影响微生物的组成。
14
5.唾液中的抑菌成分
分泌型IgA(sIgA): 能与细菌合成的葡聚糖转移酶结合, 限制细菌酶的活性;sIgA还能与细菌表面蛋白、脂磷壁酸 等抗原结合,使微生物凝集成簇,降低其对牙面的黏附能 力。 溶菌酶:作用于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肽聚糖而使细菌 胞壁崩解。 乳铁蛋白:能够与Fe3+紧密结合,从而降低了细菌对生存 必需的Fe3+的利用,实现抑菌作用。 过氧化物酶:主要是催化唾液中过氧化氢及硫氰酸盐氧化 反应,产生毒性物质,使细菌糖代谢所需的酶失活而终止 糖代谢,干扰有机酸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