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知识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问题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我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我监控能力。同时,我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5.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从导入新课到讲授新知,再到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种设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培养学生反思和评价自己学习过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质量守恒定律展开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实验环节,我鼓励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结果。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质量守恒定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在实验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让他们评价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发现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尝试,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风貌。
此外,我还会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引导学生积极面对,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从而培养他们坚定的学习信念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九 年 级 化 学 学 案———————————————装————————————订—————————————线—————————————————————————————————————————————————————————————————————————课堂随记第五单元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学习目标:1、列举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事例;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具体问题诊断补偿:1、从分子、原子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2、用“一定”“一定不”“不一定”填空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物质的种类改变,分子的种类 改变,元素的种类改变,原子的数目改变新课导学: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
2、实验验证⑴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玻璃管上连接气球的作用:瓶底放少量细沙的目的:⑵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应在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若有些化学反应中出现了“不守恒”,通常是没有考虑。
二、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三、化学变化中:1、六个不变:微观宏观2、两个一定改变3、一个可能变:达标测试1.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 .C 、OB .H 、OC .C 、HD .C 、H 、O2、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gX 与bgY 充分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后,生成Z 质量为()A. 一定等于(a+b)gB.一定小于(a+b)gC.一定大于(a+b)gD.一定不大于(a+b)g3、AgNO 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 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A .SO 2B .NH 3C .N 2D .NO 24、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 2+H 2O淀粉+O 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A .淀粉中一定含C 、H 两种元素B .淀粉中一定只含C 、H 两种元素 C .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D .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2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在导管口安装气球的目的是;(2)小新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其原理是;白磷引燃后瓶中的现象是,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3)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 29.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填“左”或“右”)偏转.该反应(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的原因是.总结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要点 课标要求 1.质量守恒定律(重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能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质量守恒的实质 会用微粒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 教学过程导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比如,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在质上发生了变化,那么量上有什么变化吗?合作探究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提出问题 在化学反应里,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1.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2.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3.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探究实验一 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块的红磷磷,用带有导管橡胶塞盖紧,在导管上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然后,取下锥形瓶,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小气球鼓起,冷却后,小气球变得更瘪 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探究实验二铁钉与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皮塞,几根铁钉(用砂纸打打磨光亮),将其放入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1;将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中,过一会,观察现象?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数据m2。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上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总质量m1反应后总质量m2实验结论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m1= m2,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结论: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3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19
宏观
参 加 化 学 反 应 前 后
质 量 守 恒 定 律
微观
元素种类 各元素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六 不 变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原子质量
物质的种类 改变 分子的种类
分子个数可能发生改变
20
1、辨析:有一则广告:“水变汽油、柴 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 之士加盟。”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加 盟?请谈一谈你有何想法?
练习 1、在化学反应A+B=C中,10 g A物质恰 好与8 g B物质完全反应,则生成C物质的 质量为 ( ) A、 8 g B、18 g C、10 g D、无 法确定 2、将27.5 g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 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7.9 g,则生成氧 气的质量为 ( ) A、9.6 g B、12.6 g C、6.6 g D、 14.9 g
3、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A 反应前 10 B 8 C 12 D 3
反应后
0
10
x
3
参加反应 -10
+2
+8
0
⑴x=
20
, (反应类型) 。
⑵该反应是 分解反应
⑶参加反应的A:C= 5 : 4
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分解
重新组合
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氢分子和氧分子
分析: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是否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哪?
m1
=
m2
参加反应的磷和氧气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 测定
单击图片观看视频
人教版 初中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01知识管理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__化学反应__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__总和__,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而体积和分子个数不一定守恒。
2.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实质: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__原子重新组合__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__种类__没有改变,__数目__没有增减,原子的__质量__也没有改变。
点拨:质量守恒定律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物质的总质量守恒;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应用:(1)解释化学反应中的“不守恒”现象。
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质量大,是因为生成物的质量比原来的镁条多了__氧气__的质量。
(2)判断物质的组成。
如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碳__元素和__氢__元素,可能含有__氧__元素。
(3)求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4)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02基础题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某同学为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做了如下三个实验,按要求完成填空。
实验A: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B: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C: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实验A: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2)实验B:反应后,天平__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3)实验C:反应后,天平__不平衡__(填“平衡”或“不平衡”)。
(4)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实验C__。
(5)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A、实验B__,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为__实验C__,不能验证质量守恒的原因是__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天平不平衡__。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有答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一、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二、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的问题以上实验说明,探究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反应中是否有气体生成;反应中是否有外界物质进入。
理解辨析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什么?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设计实验验证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时,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三、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的问题。
1、正确理解“参加反应”的含义不能把“参加反应的物质”理解成“反应物”。
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反应物过量”问题。
2、不要漏掉气体或沉淀很多化学反应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
讨论质量守恒定律时,各状态均要一起讨论,不能遗漏。
也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明确普遍性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中的普遍规律,没有一个化学反应例外。
4、明确适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如1g水加热后变成了1g水蒸气,这一变化虽然前后质量相等,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例题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A.水结冰前后质量不变B.1 L芝麻和1 L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 LC.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氧气变为淡蓝色液体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例题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A.参加化学反应的分子个数等于反应生成的分子个数B.所有的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D.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跟反应生成的固体的质量相等例题3.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B)A.湿衣服晾干B.生铁生锈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例题4.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托盘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A、B、C 所示。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质量守恒定律的 内容 2.从微观角度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 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大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于
方案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玻璃管 细沙
从物质种类、质量和反应条件等方面考 虑,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给你 哪些信息? 点燃 S+O2 SO2 Fe+CuSO4 Cu + FeSO4 △ CuO+H2 Cu+H2O
根据化学方程式4P+ 5O2
点燃
2P2O5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化学方程式怎么读? 2、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多少; 3、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2 H2O 36
通电
↑ ↑ 2 H2 + O2 4 32
①表示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 和氧气。 ②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分解能生成4份质 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③表示每2个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反 应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1、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 学方程式。 2、化学方程式表明了: ①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②参加反应的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③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 间的质量比,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 子质量)来表示。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二个一定改变
微观:构成物质粒子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 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 二个可能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二、化学方程式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可以用文字表示为:
第五单元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例题+练习(含答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含义: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B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增大C 、100g 酒精和100g 水混合在一起,质量等于200g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 、氢气和氧气形成的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考点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 、①②④⑥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③④⑤⑥ 2、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A 、物质的总质量B 、元素种类C 、原子数目D 、分子数目知识点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点1 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变化点燃1、在2Mg+O2===2MgO 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关系是() A 、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B 、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C 、氧气的质量=氧化镁的质量 D 、无法判断2、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
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中所有物质的总质量(m )与时间(t )的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 考点2推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中的组成元素1、实验证明M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知识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1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一)探究《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方案一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说明①集气瓶底部细沙的作用:。
②橡胶塞上的导管下端能接触到红磷的目的:;上端套气球的作用:;。
③气球的变化,红磷燃烧时,因为;降温过程中逐渐变;冷却到室温时的情形是,因为。
④引燃红磷后,迅速的原因,塞紧的原因:。
⑤再次称量时,为什么要等到冷却:;。
2、现象:;;;。
3、结论:。
4、反思1)若不用玻璃管并且套气球可以直接用塞子塞紧锥形瓶吗?答:,。
2)若整个实验中,小气球无变化,可能原因是什么?答:。
3)文字表达式。
4)实验若要成功,关键因素是:。
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1、过程的说明:本实验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是体现定量实验的严谨性,注意密闭性。
但若改为开放式(即容器口敞开)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现象:;;。
3、结论:①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和实际参加反应的硫酸铜的质量之和等于最后生成的铜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之和。
(注意,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不能叙述为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②Fe+CuSO 4=FeSO 4+Cu4、拓展:①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因为反应后生成的Cu 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Fe 的质量,故反应后所得到的溶液的质量比起始溶液的质量(选填“大”、“小”,下同),若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最后所得溶液的密度较反应前变。
③反应前CuSO 4溶液中存在Cu 2+、SO 42-、H 2O 三种粒子,反应后FeSO 4溶液中存在着Fe 2+、SO 42-、H 2O 三种粒子,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铁比铜活泼,在这个反应中转移2个电子给,结果生成了和,而在这整个变化过程中和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用“Cu 2+”、“Fe 2+”、“SO 42-”、“H 2O”、“Fe”、“Cu”填空)④凡是含(用“Cu 2+”或“Fe 2+”填空,下同)的溶液的颜色都是蓝色的,凡是含的溶液的颜色都是绿色的。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和反思(一)

在备课过程中,一开始我们试图按照探究的路线来呈现这节课,
但是总是脱不开首
先由于老师人为设计的装置问题而误导学生得出: 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总质量有些
不变、有些变大、有些变小的猜想;然后再 Nhomakorabea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引导学
生我们在测量操作中是否达到了完全称量,若没有,如何作到完全称量?最后请学生再
为接下来分析反应前各物质的总质量和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铺垫达
成之后, 提出第一个从定性的角度认识的问题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了吗?” ,
见, 例如蜡烛燃烧后变短, 酒精燃烧后就 无影无踪了。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
学生倾听
吗?物质都有质量, 它们的质量哪去了?
联系生活实际 引出质量关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
【演示 】 镁条和稀硫酸的反应。
【设问 】镁条放入硫酸中, 发生了什么变 观察实验现象 化?为什么?
按照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试验, 继而得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的结论。因
而在实施过程中,总感觉是老师先挖坑再填坑。经过反复的总结和实验,最终我们抛弃
了常规的质量守恒定律的讲法, 在思路上做了大胆的改进,即按照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
思路从定性认识到定量分析再到理论解释, 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改变吗?” “化
【动画】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知其然知其所 以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不改变。
【思考】 将第一组实验的气球取下, 第二 组实验的塞子打开再称量, 反应前后的质 量还相等吗?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 化学反应 总和, 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 和。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这个规律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水的电解: 水的电解
H2O→H2+O2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实验三 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 定 Na2CO3+HCl→NaCl+H2O+CO2 实验四 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石蜡+O 石蜡+O2→CO2+H2O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能力拓展
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 水受热变成10g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 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 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 纸的质量小 C.20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得到120克食盐溶 C.20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得到120克食盐溶 克食盐溶于100克水中得到120 液 D.蜡烛受热熔化, D.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质量不变 蜡烛受热熔化 )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பைடு நூலகம்
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 种类 有改变。 有改变。
课题1 课题 质量守恒定律
五个不变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 微观: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 宏观:元素种类、 宏观:元素种类、物质总质量 两个一定变 微观: 微观:分子种类 宏观: 宏观:物质种类 一个可能变: 一个可能变: 分子数目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活动与探究
练习:1、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恰
好完全反应,求生成的C的质量。
9克
2、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充分反应
后,剩余1克B,求生成的C的质量。
8克
3、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能恰好完
全反应,如 5克A和6克B充分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下午11时54分0秒下午11时54分23:54:0021.8.29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探究一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的测定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 生成物各质量总和
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原子质量没有变化
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20世纪初
1777年
1756年
波 义 耳 1673年
“无论是人工的或自然的作用都没有创造出 什么东西,物质在每一反应前的质量等于反 应后的质量,这可认为是一个公理。”拉瓦 锡把近代化学推进到定量研究的水平,被后 人称为“定量化学之父”。
称量
化学反应
(反应后)
称量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921.8.29Sunday, August 29,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3:54:0023:54:0023:548/29/2021 11:54:00 PM
课题1 质守恒定律

活 动 与 探 究
3.制定计划 3.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方案一: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步骤: 镊子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 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 步骤:①用镊子取出一粒白磷放入铺有细砂的锥形瓶中央, 塞紧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与白磷接触,然后称量, 塞紧瓶塞并使玻璃管下端正好与白磷接触,然后称量,使 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 取下锥形瓶( 砝码不用取下), ),将橡皮塞上的玻璃 ②取下锥形瓶(注:砝码不用取下),将橡皮塞上的玻璃 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 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 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 冷却后 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 待锥形瓶冷却 ③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托盘天平 是否平衡。 是否平衡。
8克 克
3、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克B能恰好完 、 的反应中, 克 和 克 能恰好完 全反应, 充分反应后, 全反应,如 5克A和6克B充分反应后,生成 的质量为多 克 和 克 充分反应后 生成C的质量为多 9克 少? 克
鸡场中学
活 动 与 探 究
6.反思评价 6.反思评价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是否存在违背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反应呢? [实验 -1] 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的质量测定 实验5- 实验 步骤: 步骤:①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 杯中,放在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 杯中,放在天平托盘上,用砝码平衡。②取下小烧杯并将 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③一段时间后, 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和碳酸钠反应。 一段时间后, 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时天平指针的变化。 再把烧杯放在天平上,观察时天平指针的变化。 现象:固体消失,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天平不平衡, 现象:固体消失,产生大量气泡。反应后天平不平衡,指 针偏向右侧。 针偏向右侧。 碳酸钠 + 盐酸 Na2CO3 HCl 氯化钠 + 二氧化碳 + 水 NaCl CO2 H2O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
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 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呢? 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之间可能有哪几种关系呢?
作出假设: 作出假设: 大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于
活动与探究一: 活动与探究一:
方案一: 方案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 的测定 方案三: 方案三: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复习提问: 复习提问: 1.请写出白磷、硫燃烧的反应式: 1.请写出白磷、硫燃烧的反应式: P+O2 点燃 P 2O5 S+O2 点燃 SO2
3.请从分子—原子角度对化学变化进行解释。 3.请从分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解成 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我的娘呀,又是 什么回事?
下列变化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方案一: 方案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方案二: 方案二: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不遵守” 1.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不遵守” 质量守恒 前后 定律, 生成物 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生成物” 定律,“生成物” 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 质量守恒定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 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 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方案一 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产 生大量白烟; 生大量白烟; 气球先膨胀后 缩小
方案二
方案三
铁钉表面覆盖 一层红色物质, 一层红色物质, 蓝色沉淀 溶液由蓝色变 成浅绿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资源
相关知识·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问题
(1)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
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
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0.2%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
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
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曼莱(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 k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0.0001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
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发展自从爱因斯坦(Einstein)提出狭义相对论和质能关系公式(E=mc2)以后,说明物质可以转变为辐射能,辐射能可以转变为物质。
这个结论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中的应用有何影响呢?实验结果证明1000g硝化甘油爆炸之后,放出的能量为8.0×106J。
根据质能关系公式计算,产生这些能量的质量是0.89×10-7g,与原来1000g相比,差别小到不能用现在实验技术所能测定。
从实用观点来看,可以说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是完全正确的。
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原子核裂变所产生的能量远远超过最剧烈的化学反应。
1000g235U裂变的结果,放出的能量为8.23×1016J,产生这些辐射能相等的质量为0.914 g,和原来1000 g相比,质量变化已达到千分之一的程度。
于是人们对质量守恒定律就有了新的认识。
在20世纪以前,科学家承认两个独立的基本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现时科学家则将这两个定律合二为一,称它为质能守恒定律。
欢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