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课内阅读练习
《北京的春节》试题及答案
![《北京的春节》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83594a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a.png)
《北京的春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北京春节通常从哪个节日开始?A. 元旦B. 冬至C. 腊八D. 小年答案:C2. 在北京,春节期间有一种传统的食品叫做“饺子”,它象征着什么?A. 财富B. 团圆C. 长寿D. 健康答案:B3. 北京春节的传统习俗中,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活动?A. 贴春联B. 放鞭炮C. 赏花灯D. 赛龙舟答案:D二、填空题4. 北京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贴红色的________,以求好运和驱邪。
答案:春联5. 春节期间,北京的庙会是一大特色,其中________是北京最著名的庙会之一。
答案:地坛庙会三、简答题6. 描述一下北京春节期间的“破五”习俗及其意义。
答案:破五是指农历正月初五,北京的习俗中,这一天要“破”掉过年期间的禁忌,开始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商业活动。
人们会吃饺子,象征“捏小人嘴”,避免诽谤和是非。
同时,这一天也是商家开市的日子,象征着新的一年生意兴隆。
7. 春节期间,北京的哪些地方会有花灯展览?答案:春节期间,北京的许多公园和名胜古迹会有花灯展览,如北海公园、颐和园、天坛公园等。
此外,一些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也会布置花灯,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气氛。
四、论述题8. 讨论北京春节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答案:北京春节文化是中国传统春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春节文化强调家庭团聚,这有助于强化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
其次,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等,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为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旅游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
最后,春节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活力和包容性,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五、附加题(开放性问题)9.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关于北京春节的旅游推广活动,你会如何规划?答案:(此题答案开放,可以根据个人创意进行回答,以下是一个示例答案)我会设计一个以“体验传统北京春节”为主题的旅游推广活动。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第1课《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0c627c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4.png)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北京的春节课后作业一、书写1.看拼音写词语。
luòtuóqiàhǎo yīlǜcǎi huìfèn wàiwàn xiànɡɡēnɡxīn二、填空题2.联系课文《北京的春节》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色味双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腊七腊八,冻死寒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的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3)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4.辨字组词。
旦()但()拌()伴()恰()给()轿()娇()三、选择题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断(jiān)白云观.(guàn)B.火炽.(zhì)娴.熟(xián)C.擦.黑(cā)掺.和(chān)D.菱.角(léng)榛.子(zhēn)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同仇敌忾临危不惧不屈不饶奋发图强B.披荆斩棘任重道远再接再厉前扑后继C.举世闻名破烂不堪小心翼翼安然无恙D.不容争辨低头折节风欺雪压倾盆大雨7.《北京的春节》是以时间为经线,以()为纬线展开的。
A.地点B.人们的活动C.人物8.《北京的春节》的语言俗白清浅,朴素自然,不能体现“京味儿”的句子是()A.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B.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就是买杂拌儿。
C.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D.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9.关于《北京的春节》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老舍的作品B.写法注重有详有略C.北京的春节历时一个月左右D.高潮是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E.以时间为经线,以人的行为为纬线结构全文F.作者讨厌有些年俗10.“‘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草原·北京的春节》阅读测试题
![《草原·北京的春节》阅读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f0a1f8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5.png)
《草原·北京的春节》阅读测试题1.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腊八这天,人们把suàn( )瓣放到gāo cù()里,封起来,为过年吃jiǎo( )子用。
除夕真热闹,家家户户灯火tōng xiāo( )。
大年初一,人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bài( )nián( )了。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间断(jiān) 白云观(guàn)B.火炽(zhì) 娴熟(xián)C.擦黑(cā) 掺和(chān)D.菱角(léng) 榛子(zhēn)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摊:①摆开,展开;②摆在地上或用席、板等摆设的售货处;③量词,用于摊开的糊状物或事务;④分担财物;⑤遇到,碰上。
(1)募捐禁止摊派,不得以慈善为名从事营利活动。
()底下搞小动作。
()4.补全本课出现的四字词语,并完成练习。
万( )更( )万( )得( )( )然( )同独( )心( )悬( )结( )色味( )( )日夜( )( )无( )顾( )(1)上面的词语中,可以用来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是________。
(2)新年到,大人小孩都穿上了新衣新鞋,显出一派________的气象。
(选词填空)5.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1)下列词语中的“儿”的读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零七八碎儿B.杂拌儿C.幸运儿D.玩意儿(2)下列对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说法不恰当的是( )。
A.朴素自然B.普通随意C.给人亲切感D.俗白清浅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内阅读、类文阅读 复习试题(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6年级下册 第1单元 课内阅读、类文阅读 复习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a5962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f.png)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第一单元课内阅读、类文阅读(有答案解析)【课内阅读】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
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就用榛仁。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孩子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
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用的一切,也必须赶快给孩子做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1)选文所描写的北京过腊八节的两个习俗是________和______,作者对它们进行了______(详写略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①这句话把腊八粥比作______ ,写出了熬腊八粥的材料______。
②透过腊八粥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年。
A. 团圆喜庆B.福寿满堂C.五谷丰登D.财运亨通(3)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吃的喝的用的一切”写出了大人们为过春节而准备的东西极为丰富B.“万象更新”写出了人们筹备这些东西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新年时显出新的气象C.这句话详写了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忙碌的身影D.这句话通过写大人们过春节的准备,说明了人们对新的一年寄予了美好的愿望(4)对课文中的“京味儿”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下册《北京的春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f746ba5a8102d277a22f1f.png)
1.北京的春节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带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585cf86edb6f1afe001f51.png)
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带答案)一、阅读理解。
哨卡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
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
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
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
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
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
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
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
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
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
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
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
“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
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
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
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
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
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
”“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
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
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⑧上校没有回答。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教材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0224fceff9aef8951e062a.png)
1. 北京的春节1. 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些部分写得详细, 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
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 其中“腊八”“除夕”“元旦”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 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 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
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 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 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 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 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 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 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
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年夜饭前, 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 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 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 一家人谈笑风生, 气氛特别融洽。
3. 读下面的例句, 注意加点的词语,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
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
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
◊腊月和正月, 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 ; 称风筝、空竹、口琴为各种“玩意儿”; “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 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 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 下面的“阅读链接” 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 读一读, 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 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
语言通俗直白, 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 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 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阅读专项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de77c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9.png)
专题四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专项练习一、阅读《北京的春节》第三到六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万象更新:。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意思的递进D.表示插说3. 选文中的一个过渡句是。
4.大人们也紧张是因为。
5. 孩子们准备过年要做的事都有什么?..二、阅读《腊八粥》第一到八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合拢——()浓稠——()搅拌——()好奇——()2.如果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这两个词语可以是、。
3.根据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文第一句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来说明腊八粥受所有人喜爱。
B. 选文第二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说明腊八粥的制作过程。
C.“喜的快要发疯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和期盼。
D.“塞灌”写出了人们吃腊八粥时的痛快淋漓。
4.选文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的?..5.小朋友,你喜欢吃腊八粥吗?写一写你吃腊八粥的心情吧。
..三、阅读古诗《十五夜望月》,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十五夜: .尽: .2.这首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3.根据古诗判断对错。
(1)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律诗。
()(2)这首诗第一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词语“地白”看出月色的皎洁,写出了萧瑟苍凉之景。
()(3)“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描写了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
()(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落”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4.解释诗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并简单地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5.描写中秋节的古诗很多,再写两句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句吧。
..四、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节选)第一到四自然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1.解释词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外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外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3b69b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6.png)
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专项复习——课内阅读(一)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
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
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这个句子中的“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2.文中有一处使用了引号,在这里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B.引用C.强调D.讽刺和嘲讽3.“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好处是( )A.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农业发达。
B.通过腊八粥体现人们的生活水平高。
C.突出腊八粥使用的粮食很丰富的特点。
D.通过腊八粥赞美中国的美食文化。
4.下面对选文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介绍老北京的一些新年习俗。
B.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粥。
C.介绍腊八的时候北京人都要吃腊八蒜。
D.介绍老北京在腊八时要煮腊八粥和吃腊八蒜这两个习俗。
(二)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
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
这时猫突然一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皮肤,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
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3c8395cf84b9d529ea7a07.png)
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一、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_______;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_________。
2.请用“”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3.请给第2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元宵节闹花灯”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用一句话介绍一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向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1.读选文中画“”的句子,在文旁批注出你的阅读感受。
2.读文中画“﹏﹏﹏”的句子,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从“冲”“揪”等动词可以看出画线句子对老汉动作进行了细致描写。
B.加点的“揪”字是“拉”的意思,但是如果把“揪”字换成“拉”字,则表现不出动作的力度,不能更好地突出老汉的决心和形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三) 1.北京的春节(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三) 1.北京的春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0d8c318762caaedc33d439.png)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27.“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_____);“截然不同”的意思是(_____)。
28.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___(详写 略写),这种写作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北平的中秋(节选)
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到了。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好像是含着笑告诉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胁与损害的。
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用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又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的有些醉意了!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69ef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18.png)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第六课《北京的春节》练习题及答案一、看拼音,写词语。
suàn bàn jiǎo zi fěi cuì fēnɡ zhēnɡ áo yè( ) ()()()()mài yá sì miào ɡuànɡ jiē zhēn zi biān pào()()()()()二、比一比,再组词。
醋()熬()饺()询()腊()傲()较()循()宵()饯()筝()眨()销()践()挣()泛()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
()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
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五、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
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4.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
六、联系整句话的意思,解释画线词语。
1.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色味双美:2.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娴熟:3.“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阅读平台一、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 pū)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标上拼音。间()断铺()户掺和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标上拼音。间()断铺()户掺和](https://img.taocdn.com/s3/m/89e6d906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d1.png)
《北京的春节》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标上拼音。
间( )断铺( )户掺和《北京的春节》练习题一、给下列词语标上拼音。
间, ,断铺, ,户掺和, , 分, ,外初旬, , 寺观,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外—, , 闲在—, , 庇佑—, , 省得—, , 光景—, , 开销—, , 酬劳—, ,三、形近字组词。
醋, , 熬, , 饺, , 筝, ,腊, , 傲, , 较, , 挣, ,已, , 饯, , 宵, , 眨, ,己, , 钱, , 销, , 泛, ,四、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
2., ,除夕之夜要守岁,, ,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3.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玩耍。
4.北京, ,城市,, ,它也跟着农民一齐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
5.小孩子最爱过年,,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还可以放鞭炮。
五、将词语补充完整。
色, ,双, , , ,象, ,新灯火( )( ) 日夜( )( )万不( )( ) ( )( ) 不同六、从课文中找出下面各类物品的名称,写下来。
1.春节食品:, ,, ,, ,, ,, ,2.春节玩具:, ,, ,, ,, ,, ,3.元宵彩灯:, ,, ,, ,, ,, ,七、请你按照时间顺序重新排列下面的节日活动。
,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 ,泡腊八蒜,为过年吃饺子用。
,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八、请用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今天是元宵节。
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
,2,庙会上有赛马的。
庙会上有赛骆驼的。
九、阅读并完成题目。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第一单元课内语段专项练-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课内语段专项练-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15e32c60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f.png)
第一单元课内语段专项练-语文六年级下册在六年级下册语文的第一单元中,我们走进了一个个精彩的语段世界,仿佛在文字的海洋中畅游,领略着不同的风景。
让我们先来看《北京的春节》中的语段。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老北京春节前夕的热闹景象。
“在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
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这段文字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手法,把腊八粥丰富的食材比作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腊八粥的丰盛和人们对春节的重视。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能体会到老北京独特的年俗文化,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再瞧《腊八粥》里的描写:“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作者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人,让我们感受到腊八粥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它是如此的诱人,能让所有人都心生向往。
还有《古诗三首》中的诗句。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句诗描绘了春节时阳光明媚,人们更换桃符的景象,展现出新年的喜庆与祥和。
通过对这些诗句的研读,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节日的氛围,还能体会到诗人用词的精妙。
在《藏戏》中,“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
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这段文字让我们对藏戏的表演形式有了直观的认识,它那独特的表演方式和不拘一格的舞台设置,都彰显着藏戏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通过对第一单元这些课内语段的专项练习,我们学到了很多。
首先,是描写手法的运用。
作者们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比如把腊八粥比作农业展览会,让抽象的食材变得具体可感。
其次,是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人物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世界。
再者,通过对传统文化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描绘,让我们增长了见识,了解到更多的民俗风情。
要想真正掌握这些语段,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5cba8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6.png)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专项强化练习及答案一、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
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
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2.请用“”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
3.请给第2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4.中国的传统节日,除了“元宵节闹花灯”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用一句话介绍一个吧。
二、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苦瓜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种些花草和蔬菜。
这些活儿,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
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
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儿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瓢和籽儿是红的! "我喜欢苦瓜,()它里边的瓤和籽儿格外吸引我。
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
越老,它里边的瓤和籽儿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
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盘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儿时,母亲总是眯缝着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很好吃。
()做汤,还是炒肉,()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给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我喜欢上了苦瓜这种食材。
每到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珠的苦瓜,给我炒上一盘苦瓜青椒肉丝。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阅读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阅读训练 部编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611c478bd63186bdebbc23.png)
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阅读训练1.课内阅读。
元______(宵霄)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______(zhènɡ zhē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______(采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从文中选出正确的汉字和音节。
(2)找出选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3)文中画线的句子( )一个比喻句。
A.是B.不是(4)给选文取一个小标题:________。
2.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正(zhēnɡ 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 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pù 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 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
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
各形各色(ABAC)________(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________(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
(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________多,________多,为的是突出________3.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e2493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18.png)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内阅读训练(含答案)第一课《北京的春节》1.中心句: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2.这段话从以下方面来写“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3.“守岁”有两重意思:岁数大的人守岁;年轻人熬夜。
4.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体会到人们对于团圆的渴望和重视。
5.本片段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了解了中国春节的传统俗和文化特色。
2.1.男人们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
2.反映了淳朴善良、友善的民族心理特征和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3.元宵指的是上元节,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对于春节的期待和喜爱。
第二课《腊八粥》3.略。
1)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八儿的孩子在观察妈妈煮粥的过程中,对锅中食物的猜想和惊奇的故事。
2) 画线的句子是对八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描写,这样写,生动地把一个好奇、活泼的八儿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3) “跌”字的运用,通过生动的描写,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栗子跌进锅中的情景,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4) ~“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总之,一切都成了如他所猜的样子了,但他却没想到今日粥的颜色是深褐。
于是,他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粥的颜色不一样,妈妈告诉他是因为加了红枣和花生仁。
"1) 第一句中的“地白”、“树栖鸦”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景的,“树栖鸦”巧妙地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 “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孤独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中秋佳节,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3) 不行。
因为“落”字在这里是表示“落在谁家”,表达了诗人的疑惑和思考,如果改成“在”,就会使这个意思失去了表达。
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象征着威严。
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象征着柔顺。
活佛的面具是黄色的,象征着吉祥。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五) 1.北京的春节(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训练(五) 1.北京的春节(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eff646c6f1aff00bfd51ea1.p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从文中的加点字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试着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副对联。
8.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
9.文中画线句子表明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方面细腻描写了人们欢庆除夕,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红火热闹。
阅读三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1.《北京的春节》作者是_____,原名_____,字______,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
2.课文按照_________顺序展开,对照上文,完成内容梳理: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学生上学,大人做事
阅读二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含答案)阅读理解专项
![2023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一课一练(含答案)阅读理解专项](https://img.taocdn.com/s3/m/c7fbc55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b.png)
阅读理解专项一、课内阅读。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
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1.选段的作者是__老舍__。
我还知道他的作品有__《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__。
(至少写出两个)2.用“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3.画“”的句子中“__一律__”“__清一色__”和“都”的意思相同。
这句话写出了有名的老铺挂的灯__种类多__的特点,突出了__街上的热闹和美丽__。
4.选段中“除夕是热闹的……火炽而美丽”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什么?__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元宵节“明月当空,火炽而美丽”的特点。
5.请你写出与春节有关的诗句。
__示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_______________(二)那个星期天(节选)这段时光不好挨。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
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
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
那上面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
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1.选段主要写了什么?__选段主要写“我”等母亲回来的这段时光在院子里无聊地做些事情。
_ _ 2.用简要的词语概括“我”在院子里做了哪几件事。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习题练习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习题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8382e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63.png)
六年级语文下册《北京的春节》习题练习一年一度的春节又要来临了,北京的春节有着独特的魅力。
作为首都,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吸引着许多人前来观赏。
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一直是世界闻名的,其中最重要的要数庙会了。
每逢春节,北京的庙会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来展示民间艺术和传统手工艺品。
我们可以在庙会上品尝到各种各样的美食,欣赏到传统戏曲和表演,也可以在摊位上购买到各种有趣的小玩意儿。
庙会上的灯笼、红灯和彩旗装点得热闹非凡,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感觉。
此外,北京还有一个传统的春节活动就是放烟花和晚会。
每到除夕夜,人们会放烟花庆祝新年的到来。
整个城市弥漫着烟花和鞭炮的烟雾,炸响的声音在古老的胡同中回响。
在昏暗的夜晚里,烟花灿烂多彩,美不胜收。
而晚会则通常在除夕夜举行,人们会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欣赏精彩的表演,度过一个欢乐的夜晚。
除了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北京的春节还有一项别具特色的活动——冰灯展。
每年冬天到来时,人们就开始等待着冰灯展的到来。
冰灯展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人们可以欣赏到用雪水做成的各种各样的精美冰雕。
白天,这些冰雕闪烁着晶莹剔透的光芒,而到了夜晚则更加美丽,因为这时冰雕会被五彩斑斓的灯光装点得如梦似幻。
可以说,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丰富多样,无论是庙会、放烟花、晚会还是冰灯展都各具特色,吸引着人们前来观赏和参与。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喜庆的节日,北京的春节更是如此,给人一种浓厚的节日氛围。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在北京的春节庆祝活动中收获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北京的春节不仅有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还有许多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习俗和风俗。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前,每个家庭都会进行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净整洁,以求在新的一年里迎接好运。
同时,人们还会贴对联和春联,并在门上挂上红色的春联。
对联和春联上写着吉祥寓意的文字,希望给家庭带来好运和祝福。
春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些祭祀活动,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举办庙会,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小孩子们特别爱逛庙会,为的是有机会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庙会上有赛马的,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片断的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
2、除夕真正体现了出了过年的喜庆气氛,可以用热闹来概括,请找出表示“热闹”的句子。
3、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穿()、贴()和()、放()、吃()饭,还要()。
4、文中说“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关语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逛”字是()结构,部首是(),音序是(),它的意思是()。
6、“光景”这个词在文中指();“截然不同”的意思是:。
7,第三自然段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什么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里写了除夕和正月初一的热闹光景,是属于(详写,略写)。
答案:
1.除夕真热闹。
2.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3.年菜新衣对联年画鞭炮团圆饭守岁
4.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5.半包围走之guàng外出闲游
6.初一的情景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7.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孩子们逛庙会。
8.初一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的各做各的事。
9.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