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合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名师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名校名师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生物名校名师试题评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生物试题评析融入新冠疫情,体现社会责任。

结合学科特点,高考生物试题有机融入新冠疫情素材,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免疫应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学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体现时代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

如全国II卷第1题,要求学生对能引发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新冠病毒和肺炎双球菌在遗传物质、遗传信息传递、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以生物学视角加深对新冠病毒致病方式和防治措施的理解。

结合生态保护,倡导绿色发展。

高考生物试题精选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素材,体现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显著优势,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提升生态意识。

如全国II卷第38题以植树造林、“无废弃物农业”、污水净化等运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生态修复的实际案例,传达生态修复时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地位,强调修复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凸显生物方法处理污染的优势,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发挥育人功能,突出价值导向。

高考生物试题在评价学生学科文化素质水平的同时,注重传递生物学科的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建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促进高考育人功能的发挥。

如全国III卷第5题,选取“每天适量饮酒可以预防新冠肺炎”的不当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学生能审慎看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帮助他人科学解读问题的意识,激发乐于助人、不信谣不传谣的责任担当意识。

结合农业生产,弘扬劳动精神。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积累了丰硕的劳动实践经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

全国I卷第30题选取中耕、施肥、间作等农作物栽培措施为素材,从植物生理调节的角度,考查对这些栽培措施的生物学原理的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内在机制,以更好地领略中华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

种子保藏是保障农作物产量的先决条件,全国I卷第2题创设种子贮藏问题情境,考查植物细胞呼吸作用方式,渗透了控制细胞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可作为种子保藏方式的信息。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答案】D【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主要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详解】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为胞吞,A错误;B、新冠病毒不具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等细胞器,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的合成,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二者的核苷酸不同,C错误;D、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D正确。

故选D。

2.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答案】B【解析】【分析】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

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接触了动物的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

【详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联考 理综生物试题附答案+全解全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联考 理综生物试题附答案+全解全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联考理综生物试题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6分1.下列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蓝藻细胞和伞藻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B.细胞内含有核酸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C.浆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表达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内核糖核酸发生改变2.将人的红细胞移入低渗溶液后,很快吸水膨胀而溶血,而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不膨胀。

后来科学家从人的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成功分离出一种具有通道作用的蛋白质——水通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水分子从低渗溶液单方向进入高渗溶液中B.人的红细胞与水生动物的卵母细胞的吸水方式相同C.人的红细胞通过水通道蛋白吸收水的速率大于自由扩散吸收水的速率D.红细胞吸水膨胀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具有流动性3.稳定性选择和单向性选择是自然选择中的两种类型,前者是把种群中趋于极端的变异个体淘汰,而保留中间型的个体,后者是在种群中保留趋于某个性状中某一极端的个体,而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

下列关于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受工业发展影响,桦尺蠖黑化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桦尺蠖黑化现象是工业污染导致其发生定向变异B.工业污染前后由于桦尺蠖物种没有改变,则其没有发生进化C.单向性选择导致某基因频率逐代增加,其等位基因频率逐代下降D.桦尺蠖黑化现象属于自然选择中的稳定性选择4.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下列有关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有3个神经元,不可能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B.刺激a处,a处的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外流C.刺激c处,兴奋可经过b传向dD.反射弧中c受损后,给予e刺激,e不能发生反应5.某鸟类(2N=34)性别决定为ZW型,灰色羽毛对白色为显性,受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将灰色雄鸟与白色雌鸟多次杂交,每次后代只有雌鸟,且白色∶灰色=1∶1。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Ⅱ)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和答案解析(新课标Ⅱ)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1. 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链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 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 新冠病毒与肺炎链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 新冠病毒或肺炎链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2. 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 艾滋病B. 类风湿性关节炎C. 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 抗维生素D佝偻病3.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 观察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可以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B. 探究人体红细胞因失水而发生的形态变化时,可用肉眼直接观察C. 观察细胞中RNA和DNA的分布时,可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D. 用细胞融合的方法探究细胞膜流动性时,可用荧光染料标记膜蛋白4. 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 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5. 取某植物的成熟叶片,用打孔器获取叶圆片,等分成两份,分别放入浓度(单位为g/mL)相同的甲糖溶液和乙糖溶液中,得到甲、乙两个实验组(甲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乙糖的2倍)。

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检测甲、乙两组的溶液浓度,发现甲组中甲糖溶液浓度升高。

在此期间叶细胞和溶液之间没有溶质交换。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组叶细胞吸收了甲糖溶液中的水使甲糖溶液浓度升高B.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不变,则乙组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为零C.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降低,则乙组叶肉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D. 若测得乙糖溶液浓度升高,则叶细胞的净吸水量乙组大于甲组6. 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答案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答案

2020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答案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及答案【试题分析】一、选择题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的选择题部分涵盖了生物学的多个基础知识点,包括细胞结构、遗传与进化、生态学和生物技术等。

题目设计注重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填空题填空题部分要求学生对生物学的某些概念进行填空,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术语的掌握程度和对生物学现象的描述能力。

三、简答题简答题部分要求学生对生物学的某些现象或问题给出简要的回答,考查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实验设计题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生物学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五、论述题论述题部分要求学生对生物学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考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1. A2. B3. C4. D5. E(注:此处答案仅为示例,具体答案需根据实际题目确定)二、填空题答案1. 细胞膜2. 基因重组3. 光合作用4. 物种多样性5. 克隆技术(注:此处答案仅为示例,具体答案需根据实际题目确定)三、简答题答案1. 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其过程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

2.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之一,它可以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为自然选择提供多样性。

四、实验设计题答案1. 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可以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光照,实验组遮光,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

五、论述题答案1.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等多种方式。

【结束语】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考试,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2)(解析)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6分)新冠病毒(SARS﹣CoV﹣2)和肺炎双球菌均可引发肺炎,但二者的结构不同,新冠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被动运输B.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均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C.新冠病毒与肺炎双球菌二者遗传物质所含有的核苷酸是相同的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分析】1、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需要消耗能量。

2、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

3、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解答】A、新冠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方式是胞吞,A错误;B、新冠病毒无核糖体,只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B错误;C、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两者含有的核苷酸不相同的,C错误;D、新冠病毒或肺炎双球菌的某些蛋白质可作为抗原引起机体免疫反应,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生物、病毒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病毒的结构,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6分)当人体的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艾滋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D.抗维生素D佝偻病【分析】1、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一类疾病。

2、过敏反应: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接触某些花粉而引起皮肤荨麻疹,或吃了海鲜而呕吐、接触了动物毛屑而出现过敏性鼻炎等,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过敏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

【解答】解:A、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缺失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错误;B、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属于自身免疫病,B正确;C、动物毛屑接触性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对过敏原(毛屑)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C错误;D、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D错误。

2020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理综生物试题评析 课件2021年高三生物复习

2020年高考全国三套试卷理综生物试题评析 课件2021年高三生物复习

高考真题解析
3以 达 (0影到1.)响增(中作加1耕0物 产分是的量)指生等农作理目业物活的生生动。产长,回中期促答的中进下一,作列些在物问栽植的题培株生:措之长施间发可去育,【(和含解1农氧)析作量中物,】耕之有松间利土的于过竞根程争细中;胞去疏的除松有了土氧杂壤呼草可吸,以,减增促少加进了土矿杂壤质草的元
其耗氧量会增加
激素的分泌,故小鼠的耗氧量会增加,B正确;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 C、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故给
统的兴奋性会增强 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
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会增加,C正确;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垂体, 故切除垂体后,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能
题号
20
1
20
2


3

4
生 物
5

6

29

30

31
评 析
32

37

38



1
知识点
微生物综合 种子代谢
动物激素实验 实验综合
单基因遗传 土壤小动物综合 细胞结构和功能
农业 动物激素调节
遗传 微生物培养 单克隆抗体
高考真题解析
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 【解析】 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叙述 A、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可以
C 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观察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可以用于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不 符合题意。
D 人口腔上皮细胞
观察DNA、RNA

2020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020高考全国二卷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围绕“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坚持一贯的以稳为主、稳中有进的风格特征,充分发挥生物学科育人功能。

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落实立德树人。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1以当今最热门的新型冠状病毒话题为考查载体,重点考查了新型冠状病毒致病机理、其与肺炎双球菌(引发肺炎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遗传物质等方面的区别以及机体对其免疫应答等,让考生从生物学角度加深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观和方法论,相信科学,尊重事实,坚定人类必定战胜病毒的信心。

战胜病毒,需依靠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功能,试题2就是从免疫系统防卫功能过强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为载体,考查自身免疫病实例。

本题为教材基础知识,难度较低,创设现实情境,设置问题,全面彰显高考育人功能。

2.基于学科素养导向,着力关键能力考查。

关键能力是指即将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5、6题分别考查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群落的演替和进化相关知识,试题呈现方式新颖,以考生知识获取能力为主要考查内容,以区分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

而全国Ⅱ卷生物试题30(1)考查对实验条件补充,30题(2)(3)着重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试题37考查SDS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作用等,考查实验操作,同时考查考生能否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完善实验条件,科学收集、处理并解释实验数据,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

3.理论联系生活,助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全国Ⅱ卷生物试题29、31题分别设置以大豆蛋白在人体内经过消化道中酶作用后形成小肽情境和人体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出现的生理变化情境为载体,突出应用性的考查,完美的将生物知识融入进现实生活,引导考生能够有意识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与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中。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名师评析(山东卷)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名师评析(山东卷)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评析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

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答案】D【评析】该题渗透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引导考生合理运用生物学思维方式与方法,有效地整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生物学的相关能力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该题以溶酶体酶的形成过程为情境,考查溶酶体酶无法正常形成对溶酶体功能的影响,蕴含结构与功能观,体现了对生命观念的考查。

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 正确;由所学知识可以知道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错误。

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答案】B【评析】该题以癌细胞的“瓦堡效应”为情境,既从基础性维度考查细胞呼吸不同类型的特点,又需考生结合题目情境综合性分析癌细胞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情况。

生物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生物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

2020年高考生物试题分析一、考点分布近三年全国卷生物试题考查内容分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必考内容: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高频考点: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结构、遗传的分子基础、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种群与群落、微生物培养与应用➢选修1可能与必修结合,也可能选修1内跨专题综合可见,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中,始终遵循“核心考点连年考查,适当兼顾知识覆盖面”的原则。

二、试题分析1.考查方向体现核心素养考试说明中考核目标增加了一段关于考核要求的表述。

表明高考在能力要求上会更加注重素养考查及理论联系实际、会更加关注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高考生物命题中的核心素养,就是指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来综合考查考生,引领了生物高考新方向。

生命观念是指对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本身学习的同时,相应形成的观念认识,这里的生命观念,不是指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生物学知识或对生命特征进行解释后形成的抽象的观点,也是能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问题现象的观念和思想方法。

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近年高考题已经有所涉及,在复习中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科学思维体现在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进行探讨、阐释或论证的过程,其中涉及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

作为高考题目,科学思维主要是以基于证据的阐释或论证的面孔出现,近几年的高考题已经对此进行了多次考查,而且势必会成为命题的重要方式。

据统计,2020 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中 4 次出现解释原因类的设问,2020 年全国卷Ⅰ生物试题中 5 次出现解释原因、原理、现象等类型的试题。

如 2020年全国卷Ⅰ第30题(题略)题中设问的解释原因部分,考查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提供的证据支持,来论证结论的正确或合理性。

这是在高考题的解题过程中,最能体现思维逻辑和论证严密性的展现形式,这也将继续成为高考题命题的特征,高考也将延续这种设问形式。

2020年高考生物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专题04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十年真题精解(全国Ⅰ卷)专题04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遗传病(解析版)

三观一统十年高考生物真题精解专题04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磨一剑。

本专辑按照最新2020年考纲,对近十年高考真题精挑细选,去伪存真,挑选符合最新考纲要求的真题,按照考点/考向同类归纳,难度分层精析,对全国卷Ⅰ具有重要的应试性和导向性。

三观指的观三题(观母题、观平行题、观扇形题),一统指的是统一考点/考向,并对十年真题进行标灰(调整不考或低频考点标灰色)。

(一)预测2020考纲(二)本节考向题型研究汇总一、考向题型研究一: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1.(2013·全国Ⅰ卷,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答案】A【解析】杂交的两个个体如果都是纯合子,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方法是杂交再测交或杂交再自交,子二代出现1:1或3:1的性状分离比;如果不都是或者都不是纯合子可以用杂交的方法来验证,A正确;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2.(2011·全国Ⅰ卷,34)人类中非秃顶和秃顶受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男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非秃顶,而女性只有基因型为bb时才表现为秃顶。

控制褐色眼(D)和蓝色眼(d)的基因也位于常染色体上,其表现型不受性别影响。

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问题:(1)非秃顶男性与非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秃顶男性与秃顶女性结婚,子代所有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试题讲评(PPT)

2020年全国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试题讲评(PPT)

(能2和)农空田间施充肥分的利同用时(,1分往)往,需A要和适能当量浇流水向,农此作时物浇,水从的而原对因人是类更
_C_适__合__套__种__。__(答出1点即可)。 利(2分)。
(3)农植业物生光产合常作采用用的间原作料(之同一一是生水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
植两所种以作浇物水)可的以方提法高提农高作农物田的光合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
(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 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供4类营养物质,即 ___水__、__无__机__盐__、__碳__源__、__氮__源__(__2_分__)__。
38.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分) 为研制抗病毒A的单克隆抗体,某同学以小鼠甲为实验材料设 计了以下实验流程。
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 比释放CO2的多
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 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 产热减少
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 量会增加
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会增强
分子机制;为高血糖症治疗提供新思路等(2分)
32. (9分) 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 题: (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 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 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 同_源__染__色__体__的__非__姐__妹__染__色__单__体__之__间__发__生__交__叉__互__换__(__2_分) 和非__同__源_。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分) (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 般不能稳定遗传, 原因是____________。 若要由使于诱生变物获的得性的状性通状常能是够由稳体定细遗胞传中,成需对要基采因取控的制 措的施,是且__基__因__突__变__的__频__率__往__往__很__低__,_所__以__基_。因突变通 让常该是突成变对个基体因连中续的自一交个,基直因到发不生发突生变性,状基分因离突为变止后(2 分)的个体通常为杂合子(3分)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

2020年高考全国卷三生物试题分析解析解读2020年全国Ⅲ卷生物试题难度中等,一贯延续了高考生物重视课本、重视与生活相紧密联系的特点,今年特别加强了与病毒、中心法则相关板块的考察。

题目命制注重基础,试题所涉及的主要是遗传信息的传递(第1题)、实验(第2题)、基因的表达(第3题)、免疫调节(第4题)、新冠病毒(第5题)、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6题)、细胞代谢(第29题)、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第30题)、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31题)、育种(第32题)、生物技术实践(第37题)、现代生物科技技术(第38题)。

一、融入新冠疫情以及杂交育种,体现社会责任生物选择题第5题考查了新冠病毒的相关知识,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免疫应答、疫情防控措施中的生物学原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核酸检测的原理以及疫情所致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考查,体现时代主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意识。

第32题结合杂交育种原理和过程,让同学们分析并设计实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让大家重温袁隆平先生的杂交育种之奥妙,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考查核心概念的识记、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科知识点较多,但是考查内容仍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植物生理方面,依然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综合知识,同时涉及植物激素调节等内容;动物生理方面,依然侧重神经和体液调节以及免疫调节内容;生态学方面,考查群落的演替等微观生态学内容,而宏观生态学方面的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内容着重考查;遗传学方面,侧重基因表达等内容,及杂交育种等遗传学内容。

三、考查科学探究与理性思维试卷中第2、32题都涉及了实验或探究内容,分别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方法的应用和实验方案的设计等基础知识;尤其是2题,侧重考查了探究题目的提出与实验现象的对应关系,并且考察了学生对于对照实验的理解。

第32题考查了学生答出出现生物学现象的原因,对学生的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要求较高,体现了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命题意图,同时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思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了考查。

精品解析: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解析(新课标Ⅲ)(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0年高考全国卷Ⅲ理综生物试题解析(新课标Ⅲ)(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B. 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C.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总数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不相等D. 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真核生物的正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详解】A、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包括DNA转录成mRNA,mRNA进行翻译合成蛋白质,A正确;B、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可以转录出mRNA、tRNA、rRNA等,mRNA可以编码多肽,而tRNA的功能是转运氨基酸,rRNA是构成核糖体的组成物质,B错误;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DNA分子上还含有不具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DNA分子的碱基总数大于所有基因的碱基数之和,C正确;D、染色体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D 正确。

故选B。

2.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 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 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 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 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1而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知,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最低,仅加入IAA组比仅加入蔗糖组胚芽鞘伸长率升高,IAA+Suc 组胚芽鞘伸长率明显高于仅加入IAA组,说明蔗糖对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有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五年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卷试题命题分析一、试题总体分析综合分析2011- 2015年的新课标高考生物学试题可以看出:对必修与选修、主干与非主干以及重、难点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强调双基(基础生物知识、生物技术)、突出对重点知识和思维能力、生物学素养的考查”。

命题立足课本,又适度延伸到课外,加大了对遗传与进化(必修2模块)以及实验探究、综合运用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试题稳中求变、求新,基础与能力并重,更加注重基础突出能力与素质;更看重主干与非主干知识、课内知识与课外应用的有机结合;实验与探究、创新与应用结合,更加注重对考生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研究方法)的考查,体现了新课标、新课改的新理念。

全国新课标卷生物学试题考点覆盖面明显加宽,对基础知识考查更为全面,对考生能力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在注重考查主干知识的同时,重点考查“双基”、突出能力--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如必做题仅10个题(宁夏卷也从原来的8道增加到10道题),但却涉及了细胞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植物的激素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等内容,基本涵盖了《考试说明》中的主干知识。

其中,必修内容约占83%,选修内容约占17%。

选择题的选项情境的设置,更为广泛。

一个题目中涉及到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有效地检查了考生对主干知识与核心内容的掌握、理解及应用程度。

在选考的《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

在《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着重考查了微生物的培养和利用等基础知识。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联系,创新情景立意,凸显能力考查引导考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知识,倡导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相关问题,理解国家有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试题的情境和立意大多从生物学最新发展现状出发,体现了学科的时代性。

素材来源广泛,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设问角度新颖;结合新材料、新发现,创新问题情景设计,考查获取处理信息、综合迁移运用能力。

问题设计有明确的主线,设问层次分明,巧妙有序,层层递进。

通过比较研究近六年(2011-2012,2013、2014、2015)新课标卷考点及分值分布变化情况不难看出:与2012年前相比,2013、2014、2015年增加了1-3道选择题以加大对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的考察力度;并且六年来对遗传基本规律的考查,试题难度和区分度都是整个卷面最大的(难度系数接近5.0 ),而2009年后新课标生物试卷的难度系数维持在0.6-0.66之间。

所以,重点中学和高三重点考生备考复习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必修二模块(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和遗传的基本定律)上。

此外,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和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细胞代谢、稳态与调节以及生态学内容仍是高考每年考查的重点知识点。

二、例析高考试题、解读高考《大纲》和新《课标》--从考试大纲中紧紧抓住重点考点和高频考点。

高考,尤其是新课标高考考什么?就生物(理科综合)而言,考试的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即:“知识+能力”。

我们现在的新课标高考是在原来“3+X”综合高考模式下平稳过渡而来的。

“3+X”高考从1999年在广东进行改革试点,到“三南”、“十八省区”统一命题,再到2003年全国所有省市区全部参加“3+X”高考;从2004年多种形式命题(出现十二套生物试题)、到2007首次新课标高考,2008年自主命题、09统一命题(全国新课标卷),再到2011-2013绝大部分省市区的“宁夏模式”,高中新课程改革已经由(过度版教材)“3+X”向(新教材)新课标高考实现了“平稳过渡”。

新课标高考与“3+X”考试在考试性质和命题原则上基本不变,就是在试卷题型结构和难度上也保持了相当的稳定。

具体就生物学科来说,试题难度有明显下降,更加注重学科基础和学科思想、方法的形成;题目灵活性加强,增加选做题,更加突出对生物学素养和能力的考查,区分度加大;试题总分增加,题量增多、阅读量增大(但答题量并未增加)(即“超量命题、限量答题”)、分值细化;试题知识点、考点的分布和覆盖面更广,尤其是知识点和能力与《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大纲》规定的要求吻合程度更高,高考的信度和效度也就大大增加。

在考查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所不同的是新课标高考命题趋向直指新课程标准、指导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重视对考生生物科学素养(生物学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

在实现“平稳过渡”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和突破,更加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即“求新、求变”。

与“3+X”理科综合相比,主要变化体现在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和内容与新课标、新课程和新教材相适应。

因此,从试题难度和考核层次、题型来看,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更加注重“基础”,题目设计更加“灵活”,即“基础+灵活”,这是新课标高考生物试题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三、命题动向近几年(尤其2011-2015)全国高考试题无论从试卷结构、试题类型、难易程度、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诸方面都逐渐趋于稳定--符合国家大局但稳中求新、求变:知识点的分布和覆盖面加宽、难度降低,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加强、区分度加大,信度、效度提高,而且试题类型灵活多变、求新求异。

对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不变,对实验探究和必修Ⅱ的考查权重增加,非主干知识有所增加。

加强了实验性、探究性,灵活考查能力、思维;理解与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等科学素养的考查,在试卷中有所突现。

命题情景新颖,取材考究,立意独到,设计巧妙,大大加强了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

生物学科命题愈加突出以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为核心,但并不忽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具体来说:全面考查“双基”,重点考查主干,非主干有所增加;必修为主,注重“双基”,突出学科能力,着重考查“生物科学素养”;课外情景,课本答案,试题开放灵活,设计立意新颖,突出新材料新情境;凸显开放性、时代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尤其2009-2014年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知识面广;注重双基,联系实际,有创新但没有偏题难题怪题。

试题平稳,考生感觉良好,但不容易得高分。

要研究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动向,必须对2004~2014年高考理综全国卷(大纲卷)生物试题进行比较分析。

尤其2011、2012、2013、2014年大纲卷都已经明显凸显新课标理念,甚至直接考查了新课标要求的知识点(如2011年第29、31题)。

与之前“3+X”试题比较,无论是全国新课标卷还是大纲卷,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难度都明显下降,注重基础但不乏灵活,突现对能力的考查。

由此可见:2016以后高考生物命题也应该是试题平稳,知识点分布广、试卷结构合理,注重基础、更加突出能力素质,全面过渡但求新求变尽量体现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具有鲜明个性和特点的。

这样的命题才能对中学生物教学和教改起到真正的“指挥棒作用”。

四、教学中如何应对(一)“全面+重点”逐一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尤其是要抓住重点知识、重点考点教学重点落实以下内容:物质和结构基础、细胞代谢(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光呼关系)、稳态及其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基因的表达(遗传的分子基础)、减数分裂与染色体(基因)行为(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三大定律)及其应用、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环境问题、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微生物分离、培养及其应用、课本实验及实验探究(做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收集数据、解释数据做出合理判断)。

以生态、稳态调节,遗传和变异,细胞代谢为重中之重;生物与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节能减排以及生物圈稳态、人口问题、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学问题要注意(“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正确解答图形、表格、曲线等图文信息题作为突破口,加强、落实数学思维在生物学领域(遗传)的运用;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既要注意课本实验也要重视以实验为背景的综合试题(包括选择题),培养正确、科学的思维(严密的逻辑思维、数学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注意思维的深度、广度、敏捷度…);密切联系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生产生活、生理病理等实际问题……(二)“双基+能力”注重“双基”,培养能力。

要重基础:查漏缺,落实练;加强学法指导,提升能力素质。

1.关于“能力和素质”高考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从学习心理学划分--感知(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力、思维力、操作技能核心成分:思维;最基本的特征:概括(智力和能力的首要特点);操作技能:既是能力的组成因素,又是智力的基本成分。

科学素养:公民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

提高每个中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中学教育教学尤其是实施新课标的核心任务。

仔细的观察能力(审题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缜密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和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严密、准确、科学的表达能力(描述能力)。

坚强的意志和持久的毅力、耐心2.关于应试能力仔细、快速审题要由“视而不见、有眼无珠”→练成“火眼金睛”;在快速审题的同时“抓住关键字、词、句”,从“细微之处找焦点”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迁移相关知识缜密、敏捷思维从审题中“关键字、词、句”正确把握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广度、深度,注意思维的速度、培养严密科学的逻辑思维品质。

准确、科学答题答题要严密、科学、简短、规范,学会运用题干和书本上的“生物学语言、概念”(即用专业术语)描写答案,这样简明扼要准确才能答到得分点上,避免用大白话。

认真、耐心检查高考理综(生物)命题给予考生的时间是45分钟,但科学训练后实际审题和答题的时间各需约15-18分钟的时间,也就是30-35分钟时间应该完成生物学试题,这样就能确保10分钟左右的富余时间,一定要有恒心,耐心、细心地做检查。

(三)“必修+选修”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以必修为主,结合考纲要求兼顾、整合选修模块相关知识(四)“课本+课外”教学始终要“紧扣课本”:尤其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延伸和理解”,做到课内课外、题内题外相互“迁移”;要正确处理好课本与课外资料、高考题与模拟题的关系。

反对“忘本”只抓资料,又切忌“照本宣科”!六、对学生的要求--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一) 要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关注生物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实践的联系和应用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生理、健康、环境、高新技术、诺奖)(二)多阅读、重理解、勤思考,忌死记概念;多观察、积累,重过程、方法,忌硬背结果;重手脑并用,忌空想而懒动(三)基本要求:既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和应试习惯,又有科学要求和有效方法预习的习惯:主动地看书、做题-走在老师前面;听讲的习惯:专心、参与、积极思维;记笔记的习惯:记要点、疑点、解题经验、课外材料看书的习惯:仔细并找出主题句、关键词、论点、论据作业的习惯:仔细审题、表达严谨、规范、使用生物学术语;及时做及时练,“落实”老师的要求好学善思勤问的习惯:准备问题本、错题本,记录问题、错题;及时问并记录好错例和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