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教学设计
《心脏》教学设计
心脏海原县李俊中学张玉虎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心脏结构,认识心脏的四个腔和各个腔连接的血管、房室瓣、动脉瓣。
(2)简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科学观察、思维和总结的方法。
(2)概述心脏各腔收缩与舒张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的观点(2)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关心身体健康二、重点和难点重点:心脏结构和工作过程难点:心脏工作过程中瓣膜的变化情况三、课前准备课件、心脏模型、简易听诊器四、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如果想让水往高处走,有什么办法?引发学生想到“水泵”,教师就此点题,引出心脏的概念,并向学生讲述人体的心脏就相当于“水泵”。
学生互相讨论新授1、实验:组织学生用手感受自己心脏的跳动,每2人之间通过简易听诊器感受对方的心跳,实验后互相交流感受,体会心脏对人的重要性。
结论:心脏是血液流动的动力来源教师教方法,学生自己感受心脏的跳动2、通过图片、模型展示心脏在人体内的位置和形状:位于两肺之间,心尖朝向左下方,像一个子,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小学生观察,说出心脏的外观特点3、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心脏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心脏的四个腔,并根据提示认识各个腔的名称、与什么血管相连接,学生亲自感受心脏模型的拆卸,触摸感受心脏壁厚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实验、观察心脏的模型和图片,可通过讨论说出答案结论:左右心房,左右心室;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连,右心室和肺动脉;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壁比心室壁厚,左心室壁最厚。
4、综合心脏的工作过程,思考为什么左心室壁最厚?心脏中的瓣膜有什么作用?教师向学生展示心脏工作过程原理动态图,观察心脏四个腔的收缩和舒张的交替配合,并有学生观察、讨论,互相交流。
通过心脏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左心室壁最厚的原因与其功能有关,随着血液的流动,瓣膜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假如没有瓣膜,血液流动会怎么样,以此引发学生思考瓣膜的作用5、心脏的工作原理结论:心脏心房先收缩,将血液压入心室,接着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当心室内压力大于心房时,房室瓣关闭,心是继续收缩,当心室内压力大于动脉中压力时,动脉瓣打开,心室中的血液射入动脉中,再接着心室舒张,当心室中的压力小于动脉中压力时,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当其压力小于心房时,房室瓣打开,血液继续从心房流入心室,此时心室和心房同时处于舒张状态。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教案
年级:初中生物
时间:40分钟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描述心脏的结构、功能和作用。
材料:心脏模型、图片、解剖图、幻灯片
活动:
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心脏的图片和模型,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猜测心脏的作用是什么。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向学生详细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的供血和供氧、心脏的循环系统等。
并让学生互动讨论并回答问题。
3. 实验演示(10分钟):通过解剖图或观察心脏模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心脏的结构和位置,了解心脏的工作过程。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对心脏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或画画等形式来展示。
5. 总结(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再次强调心脏的重要性和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心脏健康的重要性。
评估: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思维的活跃性、讨论的深度和交流的质量等,以及在小组讨论中的互动和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扩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心脏疾病和保护心脏健康的文章或小册子,进一步了解心脏的保护和预防方法。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发性学习,了解心脏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医学进展。
《心脏》教学设计
《心脏》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心脏》教学设计《心脏》教学设计(精选2篇)《心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心脏的位置。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
教材:初中生物下册
时间:1课时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心脏的结构:心脏分为左右两房两室。
左心房和右心房负责接受血液,左心室和右心室负责将血液泵送到全身。
心脏内有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以及心室和大动脉之间的动脉瓣和肺动脉瓣。
2. 心脏的功能: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
通过心脏的跳动,将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同时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血液送回肺部和肾脏进行新陈代谢。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提问引入主题,让学生回顾一下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通过图片和简单的示意图了解心脏的构造,并讲解心脏的功能及作用。
3. 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一起探讨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心脏的功能和作用。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适当总结,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要点。
5.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内容,并写一篇小结。
评价: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讨论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初中生物心脏部分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部分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心脏的功能、结构以及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心脏的位置和功能
2. 心脏的结构
3. 心脏的循环作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心脏的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兴趣。
2. 引入:介绍心脏的位置和功能,与学生讨论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3.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心脏的结构,并讨论心脏的构造。
4. 总结: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强调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5. 巩固:通过小组讨论或练习题,复习心脏的相关知识。
6.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心脏疾病和如何保护心脏健康的方法。
7. 结束:总结课程内容,鼓励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
教学方法:
1. 图片展示
2. 分组实验
3. 小组讨论
4. 练习题
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表现和参与度
2. 学生对心脏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保护心脏健康的认识
延伸活动:
1. 请学生制作心脏模型
2. 观察和记录心脏的跳动频率
3. 通过阅读资料或视频,了解心脏手术和心脏移植的过程资源准备:
1. 心脏图片或模型
2. 实验器材
3. 练习题和教案材料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的实验和讨论
3. 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心脏的作用和结构。
心脏教案初中生物
心脏教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3. 掌握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4. 认识心脏的保护和维护方法。
教学重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 心脏的工作原理;3. 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理解心脏如何进行心脏循环;2. 掌握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
教学准备:1. 讲义、幻灯片等教学材料;2. 模型或图表展示心脏结构;3. 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心脏这一概念,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并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二、讲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心脏的模型或图表,介绍心脏的结构(心脏壁、心房、心室等);2. 解释心脏的功能(泵血、输送氧气和养分等)。
三、讲解心脏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介绍心脏的工作原理(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脏舒张→心脏收缩);2. 讲解心脏如何进行心脏循环,传递氧气和养分至全身。
四、讲解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10分钟)1. 介绍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关系,强调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2. 解释心脏与血液循环系统的协同工作,保证全身血液的流动和供给。
五、总结及提问(5分钟)让学生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进行小结,回答提问,巩固学习内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例如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或观察心脏模型等。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同时,通过提问等互动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使知识更加深入学生心中。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位置
2. 掌握心脏的主要功能
3. 理解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4. 培养学生对于心脏健康保健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理解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教学板书
2. 模型或图片展示心脏结构
3. 教学实验材料:心脏解剖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或问题,引出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展示心脏结构的图片或模型,讲解心脏的位置和组成部分。
2. 讲解心脏的主要功能,包括输送氧气和养分、清除二氧化碳等。
三、实验探究(20分钟)
1. 教师进行心脏解剖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心脏的真实结构。
2.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心脏的特点和构造。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交流心得和思考。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心脏健康保健知识,如心血管疾病预防、运动锻炼等。
六、反馈和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提出问题加深理解。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阅读或调查任务,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对心脏健康的意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循环系统的理解。
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可以加入更多案例和实际运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脏的重要性。
《心脏》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二课时(心脏)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2.使学生知道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本知识。
3.使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以及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对三种血管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
通过学习心率及心输出量,使学生会测自己的心率及心输出量,从而会分析自己心脏的工作状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毛细血管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体育锻炼,并养成不酗酒的好习惯。
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二、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三、教学难点:心脏的瓣膜的开放方向与血流方向的关系四、课前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教材分析血管是体内物质运输的管道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关于血管和心脏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心脏观察的分组实验的指导与组织,是本节的重点,是本节的难点。
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做好三个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观察哺乳动物猪或羊心脏的结构,用不带针头的注射器依次向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和肺静脉内注水,观察水从何处流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挂图和模型的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结合课上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由感性认识入手加强对心脏四个腔、各腔的结构特点及各腔相连的血管名称的识记效果。
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把此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采用边讲边观察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在指导学生实验观察时,按先观察外形,再观察内部结构的顺序进行观察,并且列出观察提纲:1.如何分清心脏的前后左右?如何分清心房和心室的位置?2. 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左右心壁的厚薄。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设计
初中下册生物心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心脏模型、心脏解剖图、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用心脏模型向学生展示心脏的外观,并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心脏的形态特征。
二、讲解心脏的结构(15分钟)
1. 通过PPT介绍心脏的位置和组成部分:心脏位于胸腔中,由心房、心室、心包等部分组成。
2. 利用心脏解剖图详细向学生介绍心脏的结构特点。
三、探讨心脏的功能(15分钟)
1. 讲解心脏的主要功能:泵血、输送氧气和养分。
2. 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如何完成泵血的功能,促使学生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四、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15分钟)
1. 通过PPT展示心脏的工作原理:心脏通过心室的连续收缩和舒张完成泵血的过程。
2. 请学生动手操作心脏模型,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加深学生对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
五、小结与作业(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布置相关的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了解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能够描述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
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实物操作更好地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生物教案初中心脏
生物教案初中心脏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负责泵送血液,维持血液循环。
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学生理解人体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图解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让学生深入了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心脏疾病。
二、教学目标:1. 认识心脏的形态结构,包括四个腔室、瓣膜等;2. 理解心脏的功能,包括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3. 了解常见的心脏疾病及其危害;4. 培养学生关爱健康,关注心脏健康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心脏的形态结构及功能;2. 心脏疾病的预防和保健。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心脏模型、图解;2. 讲授法: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案例分析法:分析心脏疾病实例;4.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心脏的结构:介绍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等组成部分,并借助模型、图解等进行直观展示。
3. 讲解心脏的功能:阐述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原理,让学生了解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4. 分析心脏疾病:介绍常见的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并分析其危害及预防措施。
5. 心脏保健: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心脏的重要性和关注心脏健康的意义。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及与其相关的心脏疾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心脏
初中生物教案模板心脏
【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心脏的工作原理。
3. 能够描述心脏在体内的位置和作用。
4. 能够理解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心脏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1. 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2. 描述心脏在体内的位置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模型心脏。
3. 绘制心脏示意图的教具。
4. 相关课本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用PPT展示人体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人体内有一个重要的器官,它承载着整个身体的生命力,你知道是什么器官吗?”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二、讲解
1. 讲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模型心脏展示各个部分的位置和功能。
2. 解释心脏的工作原理,如心脏如何进行收缩和舒张,如何进行血液的循环等。
三、实验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模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加深对心脏工作原理的理解。
四、讨论
1. 引导学生描述心脏在体内的位置和作用。
2. 讨论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心脏健康等问题。
五、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关注自身心脏健康。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内容,绘制心脏的结构示意图,并写一篇关于心脏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心
脏的重视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脏健康。
《心脏》教学设计
《心脏》教学设计昊天学校赵海玲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心脏的观察,使学生掌握心脏的位置和结构的基本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对猪心脏(或羊心脏)的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与心脏相连血管;心脏结构及特点(二)、难点:与心脏相连血管;心脏结构及特点三、教学方法实验法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验观察五、教学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提问:1、人体内血管有哪几种?2、如何在血流方向上区分动脉和静脉?引入:血液要能在血管中流动还需要动力,其动力来自什么?学生回答:来自心脏的搏动。
板书:(三)心脏(二)、具体过程:对于心脏,我们并不陌生,那么它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教师出示挂图,让学生说出心脏的位置与形状大小,并在自身胸部摸到心脏的位置,感受到心跳。
请一位学生用语言说明。
1、位置: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两肺之间。
2、形状大小:形似桃,与各人拳头大小相似。
3、功能:血液流动的动力。
过渡: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那么,心脏的结构是如何适应这种生理功能的?4、心脏的结构让学生观察哺乳动物心脏结构的演示实验及心脏的挂图、模型:学生结合书观察实物,并对照心脏的立体模型观察,心脏的结构。
1、观察心脏的外形:(1).辨别心脏的前后。
(心尖朝向左前下方。
)(2).识别房室沟和室间沟:(3).把心脏的正面朝上放好;辨别心脏的上下左右。
(4).捏一捏室间沟两侧的软硬,比较上下心壁的厚薄。
(5).结合挂图观察血管与心脏的连接。
2、观察心脏的结构观察提纲:(1).掀开心壁,验证心壁的厚薄,观察四腔:(2).手指从心房往下伸,观察心房和心室是否相通,再摸两个心房之间及两心室之间是否相通(3).将手指从心室往上捅,找到与心室相通的动脉及与心房相通的静脉。
初中生物心脏备课教案
初中生物心脏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心脏的运动方式;
3. 掌握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 心脏的运动方式;
3. 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模型或图片展示心脏结构;
3. 心脏相关的实验器材。
四、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通过展示图片或模型引起学生对心脏的兴趣。
教师讲解:介绍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运动方式。
学生实验: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心脏的运动情况。
小组讨论:让学生就心脏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展开讨论。
答疑与总结: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五、教学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心脏疾病及预防措施。
六、教学评价:
1. 考察学生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3. 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的发言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延伸:
1. 邀请专家讲解心脏的保健知识;
2. 带领学生进行心脏健康运动。
以上为初中生物心脏备课教案范本,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心脏教学设计
心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心脏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包括血液循环的过程。
能够识别心脏各腔室、瓣膜的名称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心脏模型和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参与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人体奥秘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
体会人体结构的精妙,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包括心房、心室、瓣膜等。
血液循环的途径。
2、教学难点心脏瓣膜的作用机制。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协调关系。
三、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展示心脏的模型、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心脏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2、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心脏的工作原理,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讲解法对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心脏跳动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大家知道心脏在我们身体中的重要性吗?它是如何工作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脏。
2、心脏的位置和形态利用图片和模型,向学生展示心脏在胸腔中的位置,以及心脏的大致形态,像一个倒置的桃子。
3、心脏的结构详细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让学生观察模型,指出各个腔室的位置。
介绍心脏的瓣膜:房室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和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主动脉瓣)。
讲解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4、心脏的工作原理结合动画演示,讲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发生了哪些变化。
5、课堂练习给出一些与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心脏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心脏》教学设计
《心脏》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心脏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掌握心脏的基本知识。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适当的术语描述和解释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心脏健康的重视,以及了解心脏相关疾病的预防和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心脏的位置和外形。
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心脏的循环系统。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心脏的基本知识。
2.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心脏相关的问题,然后进行整体讨论。
3. 观察实验:学生观察和描绘心脏的模型。
四、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循环系统相关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心脏。
2. 学习心脏的位置和外形(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模型或图示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心脏的位置和外形,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教师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分为四个部分介绍:心脏壁、心脏间隔、心脏门膜和心脏瓣膜。
学生通过观察心脏的模型,描绘心脏的结构,并回答相关问题。
4. 学习心脏的循环系统(2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动画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详细介绍心脏的循环系统,包括静脉循环和动脉循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互动讨论和提问,理解心脏的循环功能。
5. 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并展示心脏的工作模型或海报。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来展示他们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总结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幻灯片、模型或图示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心脏的模型。
六、评估方式1. 学生在观察实验中描绘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设计并展示心脏的工作模型或海报。
3. 学生通过口头回答问题,表达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收获。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教案设计
初中生物教案心脏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描述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路径。
3. 掌握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路径。
教学难点:1. 理解心脏的工作原理。
2. 描述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简易动态模型或图片展示心脏结构。
3.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管、水、染色剂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心脏的图片或视频,引出主题:“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二、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1. 展示简易动态模型或图片,讲解心脏的结构: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有四个腔室。
2. 介绍心脏的功能:心脏是泵,负责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
三、探索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路径(2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用透明塑料管模拟心脏,通过向管中注入水和染色剂,观察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路径。
2. 学生讨论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描述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路径。
四、掌握心脏与循环系统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心脏和循环系统之间有什么关系?2. 解释心脏和循环系统的关系:心脏通过不断收缩和舒张,将氧合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维持生命活动。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发表对心脏的了解和看法。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展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海报,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扩展活动可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到校进行心脏健康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关注心脏健康。
心脏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心脏的血液循环过程;(3)认识心脏病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心脏健康的关注;(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血液循环过程。
2. 教学难点:(1)血液循环过程的描述;(2)心脏病的预防措施。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心脏健康知识短片,引起学生对心脏健康的关注;(2)提出问题: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血液循环过程是怎样的?2. 课堂讲解(1)心脏的结构: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血管等结构,并展示心脏结构图;(2)心脏的功能:讲解心脏的泵血功能、心率和血压等概念;(3)血液循环过程:通过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展示血液循环过程图。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心脏解剖实验,让学生亲手观察心脏结构;(2)模拟血液循环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血液循环。
4. 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心脏病的常见类型及预防措施;(2)讨论如何保持心脏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5. 总结归纳(1)总结心脏的结构、功能和血液循环过程;(2)强调心脏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心脏健康的关注。
6. 课后作业(1)收集关于心脏健康的相关资料,撰写一篇心得体会;(2)设计一个心脏健康宣传海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实践操作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心脏健康的认识程度;3. 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心脏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心脏健康的关注程度。
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人的心脏模型,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推测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四、教具心脏模型、PPT五、教法与学法教法: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五、小结和反思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
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
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
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人的心脏模型,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推测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四、教具
心脏模型、PPT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观察法、练习法
学法:观察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
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
意图
类比
分析,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爬
坡的汽车、抽水的
水泵和人体血液循
环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
比较,踊跃发表自己
的见解,达成共识:
心脏是人体内输送
血液的泵。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使
学生联想到发动机、水泵和心脏具
有相似的功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
意力,明确教学目标。
“心脏为什
么是人体内输送血液的泵?”,自然
萌生的问题,引发了学生探究心脏
奥妙的好奇心。
组织学生用手
感觉心脏的跳动,并说出心脏在人体中的具体位置,最后多媒体出示“人体体腔解剖图”。
通过切身体验,表述
自己的心脏的位置。
学生观察“人体体腔
解剖图”,进一步确
认心脏在人体中的
准确位置。
学生对“心脏在人体中的位置”
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却很难
用生物学学术语言准确表达。
现场
做运动,能够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
基础上,通过体验学习和表达交
流,自主构建“心脏在人体中的准
确位置”知识。
出示人体体腔解剖
图,更加直观、清晰,有效地强化了
学生对心脏位置的认识。
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心脏的位置心脏的形态、大小和方位的区分
引导学生分组
观察课本及挂图上
的“人体心脏的形
态”图强化学生的
认识。
小组观察图片:
(1)猜测人的心脏
的大小,了解自己的
心脏大小。
(2)学会区分心脏
的前后、上下和左右
的方法。
(3)观察“人体心
脏的外部形态图”,
进一步明确心脏的
形态和方位。
学生观察心脏解剖图时,首先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由表
及里,由外而内、由上至下。
1心
脏大小大致与本人拳头大小相似,
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构建“心脏的
形态、大小”知识。
2通过“师生
同举手”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心
脏正面解剖图上的左右,为学习心
脏四腔的名称及位置打好基础。
心脏的
功能心脏的引导学生观察心脏的
结构组成,回忆肌肉
组织的特性,推断心
脏的功能,心脏的结
构与功能之间的关
系,引导学生运用所
学知识指导生活实
践。
①学生观察心脏,说
出心脏主要是由肌肉
组织构成:根据肌肉
组织的特性推断心脏
的功能。
②理解心脏
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
应的特点;发现改善
心脏的结构能加强心
脏的功能,明白合理
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脏
产生的积极意义。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
发,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实
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感
受到了新知不新,学会用旧知
去同化新知。
根据结构特点推
断功能,促进学生建立生物体
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
观点,并能使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指导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
用的目的。
结构(1)观察、辨认心脏的四个腔及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的血管
在人的一生中,
心脏总是在不停地跳
动着,心脏压送出的
血液总能沿一定方向
流动,而不会倒流,这
是为什么呢?进一步
探索心脏的结构奥
秘:指导学生看“心脏
的解剖图”,观察、辨
认心脏的四个腔、与
四个腔相连的血管。
①学生利用课件
进一步辨认心脏四
腔、与四腔相连的血
管,描述四个腔之间
的关系,交流观察和
辨认的方法。
②分析、总结规
律:心房连静脉,心室
连动脉。
学生观察、记录心脏的四
个腔及与四个腔相连的血管,
学生在动手动脑、合作交流的
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学习体
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
主构建心脏的内部结构的有关
知识。
运用课件进一步强化,有
助于学生对这一重要知识识记
得更深。
(2)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
.观察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位置
B.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观察心脏的内部
结构,你还发现了什
么?
引导学生观察房
室瓣和动脉瓣,说出
其位置、猜测其作用,
观察P62图片,启发
学生描述血液在心脏
中的具体流动途径。
学生述说自己的
发现:心脏中有房室
瓣和动脉瓣。
①观察、
描述房室瓣、动脉瓣
的位置并猜测其作
用。
②学生分组讨论。
进一步理解心脏的结
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
特点。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
了解了血液在心脏的流动路
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
探究的能力。
(3)勾画心脏结构模式简图
鼓励学生运用心
脏的结构知识,画出
心脏结构模式简图。
学生画心脏结构
模式图,各学习小组
间进行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及时把所学的知
识归纳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结构
图,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强化理解
和记忆。
鼓励学生交流对心脏的新认识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血管知识补充完善心脏结构模式图,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
下一节课讨论、交流、评价和修正。
学生表达交流自
己在本节课中的收
获。
学生尝试勾画
人体血液循环路线
图。
学生对本节课进行自我反思
和思想升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科学兴趣和情感。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
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带着问题
走进课堂后,又带着问题走出课
堂。
五、小结和反思
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这些教学环节,从浅处入手,增加本节课趣味性。
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气氛活跃、融洽。
左
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