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

机制

外资并购国企的双赢机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直接投资发展,跨国公司通过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技术战略联盟、参股、控股与并购等方式整合各国的资源,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近20年来全球并购以年平均42%的速度上升,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6440元,其中跨国并购为4110亿美元,占FDI的63.8%;1999年全球FDI总额为8440亿美元,跨国并购为7200多亿美元,占FDI的85%以上;2000年跨国并购已达到11000亿美元,单项交易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有109起。

到1999年,中国连续8年成为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2002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吸引外资额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创历史最高纪录。在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过程中,外资具有强烈的并购国有企业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我国深化国企改革,需要借助于跨国公司购并国企活动,加速国企的改组改造和提高国际竞争力。这是一个新形势下扩大利用外资的双赢选择。如何建立起双赢选择机制,关系到中国今后利用外资的效果。

一、动机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作为一种产权市场商业行为与企业发展战略综合,大致有以下动机:

1、为了取得产业发展上的协同效应

我国国有企业具有技术、人才、管理、设备、品牌等优势,作为中国产业的龙头企业,深受外资并购者的青睐。跨国公司同国有企业早期组建合资企业,其目的之一是利用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原材料价格便宜等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占领中国市场,延伸他们的产品价值链。外资如今并购国有企业,是为了更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降低经验成本曲线(如利用国企的技术、熟练工人、国内市场营销渠道、品牌等),获得最大的产业协同效益。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外商通过多年的合资,已经同不少国有企业建立起产品联盟,获取了不菲的市场收益。现在并购国有企业,为的是在产权交易中获得更大收益,并通过产权交易达到产业上的协同。

所谓跨国并购,就是跨国公司通过收买东道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取得对东道国企业控制权的产权交易行为。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跨国公司已经表现出并购国有企业的强烈动机。只不过是当时我国的资本市场条件尚不成熟,刚发生了几起外资并购国企案,就被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所禁止。例如,1995年7月5日,日本五十铃和伊藤忠商事会社以协议方式,一次性购买了北旅股份总股本25%的非国有法人股,成为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首例。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暂

停将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转让给予外商请示”的通知,暂停了外资并购国企的业务。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取得产业发展协同的重要手段,是进行业务上的战略整合。如法国阿尔卡特公司通过收购国有股把上海贝尔改组成由其控股的股份公司,其目的就是要将它在中国建立的17家合资和独资企业的部分资产合并到该股份公司,以消除它们在业务上的重复,进而实现阿尔法特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在战略上的有力协同。也有一些外资并购国有企业通过拓展相关业务,是为进一步加速主业扩张。如加拿大格林科尔公司(世界第三大制冷剂企业)用5.6亿元和4.2亿元的价格分两次收购了科隆电器34.06%的股权,是为实现制冷剂与电冰箱的业务融合,以电冰箱副业推动制冷剂主业发展。

2、为了实现竞争的后发优势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强劲,投资环境看好,吸引跨国公司纷纷来华投资。那些捷足先登的企业取得了直接投资的先发优势。于是,较晚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特别愿意采用收购国有企业的方式,缩小同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以获得后发优势。典型的例子是,1998年柯达公司收购了汕头公元、厦门福达和无锡阿尔梅三家感光器材公司,将先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富士公司甩在了自己的身后。这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中国国有企业经过改革开放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源优势,如一定能力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收购国有企业就可以取得更大的后发收益。

3、为了整合国有企业的资源,实现购并方盈利最大化

同以往直接投资方式不同,外资并购国企作为一种产权交易活动,在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下,借助于资本市场,对目标国有企业进行收购,通过注资和对技术、劳动力、管理、设备、营销渠道等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进行整合,使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尽快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也就使外资作为控股方扩大了收益机会。即使外资不作为控股方收购,只要他们参与国企并购重组,就能获取相应收益。如1995年8月福特汽车公司向江铃汽车定向增发B股,持股20%;1999年12月皮尔金顿国际控股公司以收购B股方式参与上海耀华玻璃重组,持股16.70%;1998年8月韩国三星康宁以协议转让方式收购赛格三星,持股21.37%等,都获得了显著的投资收益。不可否认,在20世纪90年代,一些外资如中策公司利用我国政策法规的漏洞,低价收购国有企业,经过包装到国外上市或出售,从中谋取高额收益,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和负效应。

4、适应中国利用外资政策转变,寻求新的市场机遇

十六大报告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规定。这些政策已经突破了以前外资只能采取间接方式并购投资国有企业的限制,确立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合法地位。从此,中国的股票证券市场对海外资本开放,鼓励

它们参与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这是外资难得的市场机遇,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将在中国市场立足更稳、更具有竞争力。中国利用外资先后经历了合资、后合资和购并国企的三个阶段,目前的并购国企,具有广阔的前景。它是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聪明的外资能领悟到中国外资政策的转变精神,懂得购并国有企业的无限商机。跨国公司收购国有企业这种方式更为便捷、更能做大、更能盈利,也更有主动权。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现行政策法律对并购国企有了明确保障,使外资购并国企更加放心。因此,他们表现出很大的并购国企的积极性。对跨国公司来说,整体收购国有企业,不仅是买下国有企业的资产,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国有企业在原有领域的资源和政府的支持,进一步说是获得了一大片市场。

5、跨国公司收购国企,还有一般跨国并购的动机和特征

例如,可以使跨国公司通过并购,绕过关税壁垒和贸易摩擦,有效地实现内部化管理,降低交易费用;可以降低跨国公司进入新行业的障碍,减少原有企业的抵制,避免引发价格战;可以降低发展的风险和成本;可以使跨国公司将自己在东道国的潜在竞争对手转化为合作伙伴,加强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价值链;可以使跨国公司实现合理避税,如采用换股并购方式可以免税,或者通过先转换为可转换债券,再转换为股票实现免税。另外,如果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亏损企业,还可以根据国际惯例,利用亏损递延条款享受东道国的免税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