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离散数学基础:数理逻辑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第一章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第一章数理逻辑
故命题可形式化为:(A∧B∧C) ↔ P
34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例3.他既聪明又用功。 例4.他虽聪明但不用功。 例5.除非你努力,否则你将失败。 例6.张三或李四都可以做这件事。
35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作业:
(1)判断下列公式哪些是合式公式,哪些不是合 式公式。
a.(Q→R∧S) b.(P ↔(R →S)) c.((┐P→Q)→(Q→P)) d.(RS→T) e.((P→(Q→R))→((P→Q)→(P→R)) (2)用符号形式写出下列命题。 a.假如上午不下雨,我去看电影,否则就在家里读
书或看报。
36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b.我今天进城,除非下雨。 c.仅当你走我将留下。
37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练习: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说逻辑学枯燥无味(P)或毫无意义(Q)是不对的。 2)如果明天有雾(P),则我乘车(Q),不坐飞机(R)。 3)有雨(P)就刮风(Q)。 4)如果小王没来上课(P),一定是他生病了(Q)。 5)如果我上街(P),我就去图书馆看看(Q),除非我很累
2020/6/30
10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结论: 命题一定是陈述句,但并非一切陈述句都是命题。 命题的真值有时可明确给出,有时还需要依靠环境、 条件、实际情况时间才能确定其真值。
2020/6/30
11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二、命题的分类
1.原子命题(简单命题):不能再分解为更为简单命 题的命题。
游; (5)两个三角形全等当且仅当三角形的三条边全部
相等。 (6) 张辉与王丽是同学。
2020/6/30
24
中北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例 (解)

(完整版)数理逻辑简介

(完整版)数理逻辑简介
(3) 34 12 。
(4) 请把门关上! (5) x 是有理数。 (6) 地球外的星球上也有人。
例1、判断下列句子中哪些是命题。 (7) 明天有课吗?
(8) 本语句是假的。 (9) 小明和小林都是三好生。
(10) 小明和小林是好朋友。 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首先看是否为陈
述句,再看其真值是否唯一。 命题常项,命题变项均用 p, q, r, 表示。
原语句化为 p (q r) s 。
第二节 命题公式及分类
内容:命题公式,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公式。 重点:(1) 掌握命题公式的定义及公式的真值表。
(2) 掌握重言式和矛盾式的定义及使用真 值表进行判断。
一、命题公式 通俗地说,命题公式是由命题常项,命题变项,
联结词,括号等组成的字符串。
是否重言式 。
例1、判断 A, B两公式是否等值。 (1) A ( p q),B p q
解:作真值表如下:
例1、判断 A, B两公式是否等值。 (2) A p q ,B ( p q) (q p)
解:作真值表如下:
二、重要等值式。
1、交换律 A B B A ,A B B A
(1) ( p q) ( p q)
(2) ( p q) p q q p
(3) ( p q) q
(4) ( p p) q (5) p ( p q)
例4、给定命题公式如下,请判断哪些是重言式, 哪些是矛盾式,哪些是可满足式?
(6) p q p p
(7) ( p q) ( p q)
设 p :我上街, q :我去书店看看,
r :我很累。
原语句化为 r ( p q)(或 (r p) q)。
(5) 小丽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她生于1982或1983年, 她是三好生。 设 p :小丽是计算机系的学生, q :小丽生于1982年, r :小丽生于1983年, s :小丽是三好生。

(完整版)离散数学电子教材1(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离散数学电子教材1(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离散数学电子教材1(可编辑修改word版)第1 章命题逻辑逻辑是研究人的思维的科学,包括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

辩证逻辑是研究反映客观世界辩证发展过程的人类思维的形态的。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规律的科学,它撇开具体的、个别的思维内容,从形式结构方面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其正确联系的规律。

数理逻辑是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形式结构和推理的规律的数学学科。

所谓的数学方法也就是用一套有严格定义的符号,即建立一套形式语言来研究。

因此数理逻辑也称为符号逻辑。

数理逻辑的基础部分是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本章主要讲述命题逻辑,谓词逻辑将在第2 章进行讨论。

1.1命题及其表示1.1.1命题的基本概念数理逻辑研究的中心问题是推理(Inference),而推理就必然包含前提和结论,前提和结论都是表达判断的陈述句,因而表达判断的陈述句就成为推理的基本要素。

在数理逻辑中,将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

因此命题就成为推理的基本单位。

在命题逻辑中,对命题的组成部分不再进一步细分。

定义1.1.1 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称为命题(Proposition)。

命题的判断结果称为命题的真值,常用T(True)(或1)表示真,F(False)(或0)表示假。

真值为真的命题称为真命题,真值为假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从上述的定义可知,判定一个句子是否为命题要分为两步:一是判定是否为陈述句,二是能否判定真假,二者缺一不可。

例1.1.1 判断下列句子是否为命题(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请勿吸烟!(3)雪是黑的。

(4)明天开会吗?(5)x+y=5。

(6)我正在说谎。

(7)9+5≤12 。

(8)1+101=110 。

(9)今天天气多好啊!(10)别的星球上有生物。

解在上述的十个句子中,(2)、(9)为祈使句,(4)为疑问句,(5)、(6)虽然是陈述句,但(5)没有确定的真值,其真假随x、y 取值的不同而有改变,(6)是悖论(Paradox)(即由真能推出假,由假也能推出真),因而(2)、(4)、(5)、(6)、(9)均不是命题。

离散数学 第三-四章

离散数学 第三-四章
n i 1
Ai
(f) A (A∪B ), B (A∪B )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运算
交与 并的关系 定理3-2.1 设A、B、C为三个集合,则下列分配律 成立。 a) A∩(B∪C)=(A∩B)∪(A∩C) b) A∪(B∩C)=(A∪B)∩(A∪C) 定理3-2.2 设A、B为任意两个集合,则下列吸收律 成立 a) A∪(A∩B)=A b) A∩(A∪B)=A 定理3-2.3 A B 当且仅当 A∪B=B 或 A∩B=A。
集合与关系 > 集合的运算
本节重点掌握的概念: 集合, 集合相等,集合包含, 幂集。
本节重点掌握的方法: 集合的表示, 求幂集.
作业
3-1 (1)(a),(c) ,(e)
(3) (4) (a),(c) ,(e) (5) (6) (a),(c) ,(e) (9)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
上节知识点: 1. 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 3 集合之间的关系 4 空集和全集 5 幂集(power set)
A-B
E B
A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运算
• 绝对补 定义3-2.4 设E为全集,任一集合A关于E的补 E-A, 称为集合A的绝对补,记作~A。
即 ~ A={ x| xE ∧ xA}
集合与关系 >集合的运算
(3) 集合的补(complement) 定义3-2.3 设A、B为任意两个集合,所有属于A而 不属于B的一切元素组成的集合S称为B对于A的 补集,或相对补,记作A-B。 即 A-B={ x| xA ∧ xB} 或 xA-B xA但 xB
例如 A={2, 5, 6} B={1, 2, 4, 7, 9} A-B={5, 6} B-A={1,4,7,9} E - A?

离散数学--第一篇 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第一篇  数理逻辑

Dr Chen Guangxi
1.2 命题公式及其真值表
【定义1.2.2】赋值 定义 赋值 设p1,p2,…,pn是出现在公式中的全部的命 题变项, 给p1,p2,…,pn各指定一个真值, 称为A的一个赋值或解释。 若指定的一组真值使A的真值为1,则称 这组真值为A的成真赋值(或成真解释)。 若指定的一组真值使A的真值为0,则称 这组真值为A的成假赋值(或成假解释)。
Dr Chen Guangxi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定义1.1.4】析取联结词 定义 】 例 (1)李军到过桂林或云南。 )李军到过桂林或云南。 (2)数列收敛或发散。 )数列收敛或发散。 (3)你选一楼的一间房或选二楼的一间 ) 不能既选一楼又选二楼)。 房(不能既选一楼又选二楼)。
Dr Chen Guangxi
Dr Chen Guangxi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5种联结词组成一个联结词集 合 。 联结词也可以看做是命题间的运算。 出现在复合命题中的运算符号(联结词 ¬ 符)的优先顺序规定为: 在先,其次 ∨ 与 ∧ ,再其次是→与 ↔ 。此外还可以加 括号,括号内的最优先。
Dr Chen Guangxi
Dr Chen Guangxi
第一章 命题逻辑基本概念
表示命题。 一般用 p, q, rL 或 pi , qi , ri L表示命题。命题的真 值也用符号表示, 表示真, 值也用符号表示,用“1”或“T”表示真,用 或 表示真 表示假。 ,(1),( “0”或“F”表示假。那么,( ),( )的 或 表示假 那么,( ),(2) 符号化形式为: 符号化形式为: π 的真值为1( (1)p: 是无理数。p的真值为 (或T)。 ) : 是无理数。 的真值为 )。 的真值为( (2)q:桂林属于广东省。q的真值为(或F)。 ) :桂林属于广东省。 的真值为 )。 由简单陈述句确定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或原子 命题。 命题。由若干个简单命题用联结词联结起来的 命题称为复合命题。 命题称为复合命题。

离散数学资料库

离散数学资料库

《离散数学》资料库第一章数理逻辑1、数理逻辑的历史。

逻辑是研究人类思维学科,最早是由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创建的,他的《工具论》奠定了逻辑学的理论基础。

中国最早的一部逻辑专著--《墨经》也创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

b5E2RGbCAP 根据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的不同,逻辑学可分为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和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得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利用符号体系研究推理过程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叫符号逻辑。

plEanqFDPw从十七世纪开始,就有一些学者试图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逻辑。

德国的哲学家的数学家莱布尼兹&".10让血2>被公认为是数理逻辑的创始人。

他认为数学之所以能发展如此迅速,数学知识之所以能如此有效,就是因为数学使用了特别的符号语言。

这种符号语言为表达思想和进行推理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条件。

因此他提出了用一种象数学一样的表意符号体系来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能简洁地表达出各种的推理的逻辑关系,使得推理过程就象数学一样可以利用公式来进行计算,以便用计算来解决争论。

DXDiTa9E3d1847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布尔(G.Boole>发表了《逻辑的数学分析》(The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Logic>,建立了“布尔代数”(Boolean Algebra>,并创造一套符号系统,利用符号来表示逻辑中的各种概念。

布尔建立了一系列的运算法则,利用代数的方法研究逻辑问题,初步奠定了数理逻辑的基础。

RTCrpUDGiT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初,为了理解数学命题的性质和数学思维规律,德国的弗雷格(G.Frege>、意大利的皮亚诺(G.Peano >和英国的罗素(B.Russell>建立了古典逻辑演算、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

数理逻辑突破了古典形式逻辑的局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5PCzVD7HxA而德国的希尔伯特(D.Hilbert^D哥德尔(K.Godel>的研究努力又使数理逻辑成为一门内容丰富的独立学科。

离散数学讲义

离散数学讲义
历史上著名的悖论
NO.1 说谎者悖论(1iar paradox or Epimenides’ paradox) 最古老的语义悖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伊壁孟德 所创的四个悖论之一。是关于“我正在撒谎”的悖论。具 体为:如果他的确正在撒谎,那么这句话是真的,所以伊 壁孟德不在撤谎,如果他不在撒谎,那么这句话是假的, 因而伊壁孟德正在撒谎。
其内容较广,主要包括数理逻辑、 集合 论、图论、代数结构等四个基本部分。
7
什么是离散数学?
离散数学将日常的概念、判断、 推理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用数学方法 进行思维。其目标是掌握严密的思维 方法、严格证明的推理能力和演算能 力,掌握处理各种具有离散结构的事 物的描述工具与方法,适应学习其他 专业课程的各种需要,为学习其它计 算机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
12
1-1 命题及其表示法
命题:能够判断真假的陈述语句。
例:‘中国是一个国家’, ‘9为素数’。
原子命题:不能分解成更简单的陈述语 句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连结词、标点符号和原子 命题复合构成的命题。
一般用字母“T”表示“真”,“F”表示 “假”。也经常用“1”表示“真”, “0”表示“假”。
2
课程概况
选修课/必修课:选修 周学时:3(学时) 上课周:1-16周 总学时 数理逻辑(14学时)
第一章 命题逻辑(8) 第二章 谓词逻辑(6)
第二篇 集合论(12学时)
第三章 集合(4) 第四章 二元关系与函数(8)
第四篇 图论(14学时)
第七章 图论(8) 第八章 一些特殊图(4) 第九章 树 (2)
19
NO.2 伊勒克特拉悖论(Eletra paradox) 逻辑史上最早的内涵悖 论。由古希腊斯多亚学派提出。它的基本内容是:伊勒克 特拉有位哥哥奥列斯特回家了.尽管伊勒支持拉知道奥列 斯特是她的哥哥.但她并不认识站在她面前的这个男人。 写成一个推理.即: 伊勒克持拉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这个人是她的哥哥。 伊勒克持拉知道奥列期特是她的哥哥。 站在她面前的人是奥列期特。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全称量词
表示所有个体都满足某个条件的量词,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
04
范式理论
范式的定义与分类
范式(Paradigm)是指某一学科领 域中,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观念、理 论、方法或标准。在数理逻辑中,范 式主要指逻辑公式的一种标准形式, 用于简化逻辑推理过程和提高推理的 可靠性。
VS
范式主要分为两类:自然范式和人工 范式。自然范式是指直接从语言和直 观中得出的逻辑形式,如命题逻辑中 的重写规则;人工范式则需要通过特 定的人工构造来获得,如集合论中的 形式化表述。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目录
• 引言 • 命题逻辑 • 谓词逻辑 • 范式理论 • 集合论基础 • 数理逻辑的实际应用
01
引言
数理逻辑的定义
01
数理逻辑是研究推理的数学分支 ,主要关注命题和推理的形式化 、符号化及其演绎关系。
02
它使用数学方法对推理过程进行 精确描述和证明,为计算机科学 、人工智能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 。
数理逻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法律
法律逻辑学运用数理逻辑的方法来分析法律推理 和法律论证。
经济学
数理逻辑用于经济学的决策理论、博弈论和信息 经济学等领域。
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中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模型研究运用了 数理逻辑的概念和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范式在逻辑推理中的应用
范式在逻辑推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使用范式,逻辑推理过程可以更加规范、准确和高效。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 中,范式被广泛应用于知识表示、推理和问题求解等方面。通过将知识表示为范式形式,可以方便地进行逻辑推理和知识推 理,从而提高智能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范式还为逻辑推理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语言和工具,促进了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学习和掌握范式理论 ,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理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开展科学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一章 逻辑和证明

北京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件-第一章 逻辑和证明

第一章基础:逻辑和证明1内容提要◦逻辑(logic):思维的规律和规则,是研究推理的科学公元前四世纪由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首创◦数理逻辑:用数学方法研究逻辑,又称符号逻辑十七世纪由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提出2内容提要命题逻辑数理逻辑谓词逻辑34日常使用的自然语言,往往易产生二义性:•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中国足球,谁也打不赢;中国乒乓球,谁也打不赢。

引入形式符号体系5本节摘要◦命题(离散对象)◦命题逻辑(离散对象之间的关系)◦命题逻辑的应用6命题◦命题是一个陈述语句,可判定真假◦举例:◦月亮是绿色奶酪做的。

◦1+0=1◦别的星球有生物。

◦坐下!◦几点了?◦X+1=2。

◦我正在说谎。

7命题非命题说明:◦只有具有确定真值的陈述句才是命题。

一切没有判断内容的句子,无所谓是非的句子,如: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等,都不是命题。

◦命题只有两种真值,“命题逻辑”又称“二值逻辑”。

◦“具有确定真值”指客观上的具有,与我们是否知道它的真值是两回事。

8命题逻辑◦命题变量:表示命题的变量,习惯上用p, q, r, s, ...表示;真命题用T表示,假命题用F表示◦命题逻辑:涉及命题的逻辑领域研究对象:复合命题由已知命题用逻辑运算符(联结词)组合而来只有成绩好和竞赛获奖的同学才能保研操作符:逻辑联结词包括[否定,合取,析取,异或,条件,双条件]9复合命题:否定联结词◦令p为一命题,则p的否定记为 p,读作“非p”,一元运算符。

命题之否定的真值表T FF T“非”放在命题最前面表意更清晰。

p:地球是圆的;p:并非地球是圆的。

p:咱们班上都是男同学;p:咱们班上都不是男同学(×)or 咱们班上不都是男同学(√)。

10◦令p 和q 为命题,p 和q 的合取(conjunction )记作pq 。

11复合命题:合取联结词T T T T F F F T F F F F两命题析取的真值表阳光灿烂,但是正在下雨= 阳光灿烂正在下雨我在吃饭我女朋友在吃饭我和女朋友一起吃饭= 我和女朋友都在吃饭复合命题:析取联结词◦令p和q为命题,p和q的析取(disjunction)记作p q。

离散数学 数理逻辑__命题逻辑_(4)

离散数学  数理逻辑__命题逻辑_(4)
第11页
推理理论
(三) 间接证明法 1、反证法(归谬法) 、反证法(归谬法)
原理: 原理: 即 A1∧A2∧A3⋅⋅⋅⋅⋅∧An ⇒B ⋅⋅⋅⋅⋅∧ A1∧A2∧A3⋅⋅⋅⋅⋅∧An →B ⇔ T ⋅⋅⋅⋅⋅∧ ¬(A1∧A2∧A3⋅⋅⋅⋅⋅∧An)∨B ⇔ T ( ⋅⋅⋅⋅⋅∧ 即证 A1∧A2∧A3⋅⋅⋅⋅⋅∧An ∧¬B ⇔ F ⋅⋅⋅⋅⋅∧
更一般的有: 更一般的有: 定义2: 是命题公式, 定义 :设A1、A2…An和B是命题公式,当且仅当 是命题公式 A1∧A2∧A3…∧An ⇒ B,则称 是一组前提 1,A2…An 是一组前提A ∧ ,则称B是一组前提 的有效结论,或称从 推出B。 的有效结论,或称从A1,A2…An推出 。 有时也记为: 有时也记为 A1,A2 ,…,An ⇒ B。 。
第15页
2、附加前提证明法(CP规则) 、附加前提证明法( 规则 规则) 欲证明: 欲证明 ( A1 ∧ A2 ∧, …, ∧ Ak )→ (A→B) → →
(1)
而 (A1∧A2∧…∧Ak)→(A→B) ∧ → → ⇔ ¬( A1∧A2∧…∧Ak)∨(¬A∨B) ∧ ∨¬ ∨ ⇔ ¬( A1∧A2∧…∧Ak∧A)∨B ∧ ∨ ⇔ (A1∧A2∧…∧Ak∧A)→B (2) ∧ → 在(2) 式中原结论中的前件 已经变成了前提,如 式中原结论中的前件A已经变成了前提 已经变成了前提, 果能证明(2) 式为永真式, 式也是永真式。 果能证明 式为永真式,则(1)式也是永真式。称 式也是永真式 A为附加前提,称这种将结论中的前件作为前提 为附加前提, 为附加前提 的证明方法为附加前提证明法( 规则 规则)。 的证明方法为附加前提证明法(CP规则)。
第4页
推理理论
二、命题演算的证明方法(推理理论) 命题演算的证明方法(推理理论) (一)真值表法: 真值表法: 检查真值表中使所有A 都取T的那些行 的那些行, ① 检查真值表中使所有 1,A2…An都取 的那些行, 在所有这些行都为真值T, 若B在所有这些行都为真值 , 在所有这些行都为真值 即证得: 即证得 A1,A2…An ⇒ B。 。 检查真值表中B的取值为 的那些行,若在相应行中, 的取值为F的那些行 ② 检查真值表中 的取值为 的那些行,若在相应行中, 至少有一个A 至少有一个 i(i=1,2,…n)取值为 , , , )取值为F, 即证得: 即证得 A1,A2…An ⇒ B。 。

离散数学 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 数理逻辑

2019/3/20
11
第一篇数理逻辑第一章命题逻辑
1.2命题联结词
例1:P:“李军聪明”,Q:“李军用功” PQ:“李军聪明且用功” 例2:P:“1+11=100”,Q:“熊猫为稀有动物” P Q : 注:内容上无联系的两个命题也可以组成具有确定真值的命题。 3:析取词“” 定义:设P和Q为两个命题,由P与Q用二元联结词 “”组 成 复合命题,记为“PQ”。读作“P或Q” 例1:P:“开关坏了”,Q:“灯炮坏了”:PQ: 注: “”表示可兼或。不可兼或不能用“”表示。
定义2:真值是陈述句为真或假的这种性质。
假命题:凡与事实不相符的命题,其真值为假。符号化:用“0”或 “F”表示。 真命题:凡与事实相符的命题,其真值为真。符号化:用“1”或 “T”表示。
2019/3/20 8
第一篇数理逻辑第一章命题逻辑
1.1命题及表示法
例: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 (1)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度。
1.3命题公式及其赋值
一、命题公式(合式公式):由命题常元、命题变元、命题联结词及 圆括号等组成的字符串。 是否任何字符串都是命题呢?AB,A,B 定义:命题公式的递归定义(简称公式) 1)单个命题变元为命题公式。 2) if:P,Q为命题公式,则P,PQ,PQ,PQ,PQ也为命题 公式。 3)仅有有限次地利用上述1)、2)产生的字符串才是命题公式。 (RP),P(R),(P(R) 例:PQ(QR),(PQ)R(QR)Q) 定义:设A为含有命题变元P1,P2,…,Pn的命题公式,给P1, P2,…,Pn一组确定的真值,称为对A的一个赋值或解释或真值指 派。
2019/3/20 23
第一篇数理逻辑第一章命题逻辑
1.4~1.5
命题逻辑的等值演算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共87页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共87页


想。
12
英国数学家 G.Bool于1847年发表《逻辑的数学分
析》,创建一套表示逻辑推理的基本符号以及符号的
创 运算规律,建立了布尔代数。



德国数学家 G.Frege于1879年在《概念的演算》
一书中引进谓词符号和量词符号,创建第一个比较严
Hale Waihona Puke 格的逻辑演算系统。13
英国逻辑学家 A.N.Witehead和B.Russel于1910
3.通过演算规则,得出结果
8
(3)内容
命题逻辑 谓词逻辑
9
(4)分支
证明论 模型论 递归论 公理集合论
10
§1.2 数理逻辑的发展简史
起源阶段



创立阶段

完善阶段
11
德国数学家、哲学家 G.Leibniz
起 源
(1646~1716),提出建立一种普遍的符
阶 号语言,利用符号语言进行思维演算的设
– 《Discrete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Sixth Edition), [美]Kenneth H. Rosen,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版、译本
1
课程主要内容
• 数理逻辑 • 集合论 • 图论 • 代数系统*
2
目的、意义和要求
• 研究内容:离散量的结构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 意义: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 • 目的:打基础
数理逻辑是采用数学方法研究抽象思维推理规律 (形式推理)的一门科学。
命题逻辑是数理逻辑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推理的基本要素是命题 把命题作为基本单位来分析
符号化
研究公式间的关系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

P:两个三角形全等。
Q: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
P→← Q:两个三角形全等,当且仅当这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相等。 关于这五个联结词的定义,可以通过如表 1-1 的真值表给出,关于真值表的定义,我们 将在 1.3 节详细说明。
表 1-1 五个联结词的真值表
P Q ┐P P∧Q P∨Q P→Q
P→← Q
1.2.2 命题的翻译
有了合式公式的概念,我们可以把自然语言中的有些语句,翻译成数理逻辑中的符号形
式。把一个用文字叙述的命题相应地写成由命题标识符、联结词和圆括号表示的合式公式,
称为翻译,也称符号化。
例 1.3 张明正在睡觉或游泳。 解:设 P:张明正在睡觉。Q:张明正在游泳。本例的“或”是“不可兼或”,而析取
定义 1.1 单个的命题常元和命题变元,统称为原子命题公式,简称原子公式。 下面,我们使用递归来定义命题逻辑中的合式公式(wff)。 定义 1.2 命题逻辑中的合式公式是由下列规则形成的字符串: ① 原子命题公式和真值 T、F 都是一个合式公式。 ② 若 A 是合式公式,则 (┐A)是合式公式。 ③ 若 A 和 B 是合式公式,则(A∧B)、(A∨B)、(A→B)和(A→←B)都是合式公式。 ④ 经过有限次地使用①、②、③所得到的包含原子命题公式、联结词和圆括号的字符 串都是合式公式。 例 1.1 (┐P)∨Q,(P→(Q∧R))都是合式公式,而(P→Q)→(∧Q),(P,( P→Q)→←(∧R)) 都不是合式公式。
2
1.1.2 联结词
联结词是逻辑联结词或命题联结词的简称,用它和原子命题构成复合命题。常用联结词 有以下五种。定义如下:
(1) 否定联结词 设 P 是一个命题,由联结词┐和命题 P 构成 ┐P,┐P 为命题 P 的否定式复合命题。┐P 读做“非 P”。 联结词 ┐是自然语言中的“非”、“不”和“没有”等的逻辑抽象。否定联结词是一 个一元运算。例如; P:离散数学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P:离散数学不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 (2) 合取联结词 令 P 和 Q 是两个命题,由联结词∧把 P,Q 连接成 P∧Q ,称 P∧Q 为 P 和 Q 的合取 式复合命题,P∧Q 读做“P 与 Q”,或“P 合取 Q”。 联结词∧是自然语言中的“和”,“与”,“并且”,“既…又…”等的逻辑抽象。合取 联结词是一个二元运算。例如: P:今天下雨。 Q:明天下雨。 P∧Q:今天与明天都下雨。 (3) 析取联结词 设 P 和 Q 是两个命题,由联结词∨把 P,Q 连接成 P∨Q,称 P∨Q 为 P 和 Q 的析取式 复合命题,P∨Q 读做“P 或 Q”,或“P 析取 Q”。 析取联结词∨是自然语言中的“或”的逻辑抽象。但它与自然语言中的“或”的意义并 不完全相同,自然语言中的“或”既可以表示“排斥或”,也可以表示“可兼或”。例如: P:今天晚上我在家里看电视或去剧场看戏。 Q:他可能是 100 米或 200 米赛跑的冠军。 命题 P 中的“或”是“排斥或”,命题 Q 中的“或”是“可兼或”,而析取联结词表示 的是“可兼或”。关于“排斥或”,我们会在 1.5 节给出它的定义。析取联结词是一个二元运 算。 (4) 条件联结词 设 P 和 Q 是两个命题,由联结词→把 P,Q 连接成 P→Q,称 P→Q 为 P 和 Q 的条件式 复合命题,把 P 和 Q 分别称为 P→Q 的前件和后件,或者前提和结论。P→Q 读做“若 P, 则 Q”或“P 条件 Q”。 联结词→是自然语言中“如果…,则…”,“若…,才能…”等的逻辑抽象。条件联结 词是一个二元运算。 在自然语言中,前件为假,不管结论真假,整个语句的意义,往往无法判断。但在命题 逻辑中,当 P 为 F 时,无论 Q 为 T 还是为 F,都规定 P→Q 为 T,这称为“善意推定”。例 如: P:雪是黑的。 Q:太阳从西方升起。 R:3+3=6。 P→Q:如果雪是黑的,那么太阳从西方升起。 P→R:如果雪是黑的,那么 3+3=6。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部分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部分

合取运算特点:
只有参与运算的二命题全为真时,运算结果才 为真,否则为假。自然语言中的表示“并且”意 思的联结词,如“既 …又 …”、“不但 …而且 …”、 “虽然…但是”等都可以符号化为∧
例如: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 北京不仅是中国的首都而且是一个故都。 解:设P:北京是中国的首都;Q:北京是一个故都; 则原命题符号化为: P∧Q。
(4)单条件联结词 设P,Q为二命题变元,复合命题“如果P,则Q” 称为P 与Q的单条件(蕴涵式),记作PQ,并称P为单条 件的前件,Q为单条件的后件,符号称为单条件 结词。 运算规则:属于双目运算符
与自然语言的不同:前件与后件可以没有任何内在联系!
P 0 0 Q 0 1 PQ 1 1
1
1
0
例1.1 下列句子中那些是命题?
(1)重庆是直辖市。 (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4是素数。 (4)1+1=2。 (5)2100年的春节是晴天。 (6)火星上有生物。 (7)请安静! (8)今天天气多好啊! (9)现在是几点钟? (10)我正在说假话。 (11) x y 3
(1)、(2)、(3)、(4)、(5)和(6)都是命题。其中 (1)、(2)、(4)是真命题,(3)是假命题。 至于(5)和(6)真假值是确定的,只是现在无法知道,因此它 是命题。 (7)、(8)、(9)、(10)、(11)都不是命题。原因在于 (7)是祈使句,(8)是感叹句,(9)是疑问句,而(10)是 悖论,即若(10)的真值为真,即“我正在说假话”为真,也就是 我说的是假话,因此(10)又是错误的;反之,若(10)的真值为 假,即“我正在说假话”为假,也就是我在说真话,因此 (10) 的真值应为真。 像(10)这样既不为真又不为假的陈述句不是命题,这种陈述句称 为悖论。凡是悖论都不是命题。(11)中的x、y 的值不确定, 某些x、y使为真,某些x、y使为假,即的真假随x、y的变化而变 化。因此,的真假无法确定,所以不是命题。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课件

离散数学数理逻辑课件

课程说明一、离散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二、离散数学课程的特点
三、如何学好离散数学1熟读教材。

2独立思考,大量练习。

3注重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离散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数理逻辑。

第二部分集合论。

第三部分代数系统。

第四部分图论。

逻辑举例
第一章数理逻辑
数学方法数学方法
符号逻辑
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
逻辑:是研究推理的科学。

数理逻辑逻辑
数理逻辑
数理逻辑共同基础:指引进一套符号体系的方法。

主要内容如下:
命题逻辑部分要求:谓词逻辑部分要求:
1.1 命题
一、命题的概念
1、命题:
2、真值:
例1

练习:
我正在说谎。

(备注举例)
3、命题标识符:
例2

4、原子命题与复合命题:原子命题
复合命题
二、命题联结词
原子命题:
复合命题:
例3
定义五种联结词(或称命题的五种运算)。

1. 否定“¬”
定义1-1
P¬P
1 0
0 1
•真值表:运算对象的真值,
应用运算符命题的真值•真值表的生成:
•真值表的表示:
例4
2.合取“∧”
定义1-2
例5P Q P∧Q 000 010 100 111
•例如,
记作P∧Q
3. 析取“∨”
定义1-3
P Q P∨Q
000
011
101
111例6
解。

离散数学之数理逻辑

离散数学之数理逻辑

第一篇数理逻辑数理逻辑是应用数学方法引进一套符号系统来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和规律的学科,它起源于公元十七世纪。

十九世纪英国的德·摩根和乔治·布尔发展了逻辑代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数理逻辑进入了成熟时期,基本内容(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有了明确的理论基础,成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电子元件设计和性质分析的工具。

冯·诺意曼,图灵,克林,…等人研究了逻辑与计算的关系。

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践,随着1946年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计算技术中提出了大量的逻辑问题,逻辑程序设计语言的研制,更促进了数理逻辑的发展。

除古典二值(真,假)逻辑外,还研究了多值逻辑、模态逻辑、概率逻辑、模糊逻辑、非单调逻辑等。

不仅有演绎逻辑,也还有归纳逻辑。

计算机科学中还专门研究计算逻辑、程序逻辑、时序逻辑等。

现代数理逻辑分为四论:证明论,递归论(它们与形式语言语法有关),模型论,公理化集合论(它们与形式语言的语义有关)。

第1-1章命题逻辑学习要求: 掌握命题,命题公式,重言式,等价式,蕴涵式等基本概念,能利用逻辑联结词或真值表,等价式与蕴涵式进行命题演算和推理;学习范式时与集合的范式进行对比。

表述客观世界的各种现象,表述人们的思想,表述各门学科的规则、理论等,除使用自然语言(这常常是上有歧异性的)外,还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术语、符号、规律等“对象语言”,这些是所研究学科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化语言,研究思维结构与规律的逻辑学也有其对象语言。

本章就是讨论逻辑学中的对象语言—命题及其演算,它相当于自然语言中的语句。

§1-1-1 命题逻辑联结词与真值表一、命题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从下面的例子加以分析。

例1-1-1.1人总是要死的。

例1-1-1.2苏格拉底是人。

例1-1-1.3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例1-1-1.4中国人民是勤劳和勇敢的。

例1-1-1.5鸵鸟是鸟。

例1-1-1.6 1是质(素)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广义关系R, 若它满足对任意的三个元素x, y, z , 若 x, y ∈R且 x, z ∈R, 则y = z , 则称R为 广义函数(general function)。 不过我们通常考虑从A到B 的 (全) 函数(total function)f : A→B , 它满 足: (i) f ⊆ A×B ; (ii) 对任意元素x, 若x∈A, 则存在y ∈B 使得 x, y ∈f ; (iii) 对任意三个元素x, y, z , 若 x, y ∈f 且 x, z ∈f , 则y = z 。 函 数是 现 代 数 学 的 核 心 概 念,函 数f : A→B 给 出A到B 的 一 种 特 殊 的对 应,这 种 特 殊 性 体 现 在:(i) 存在性:即对任意x∈A,都存在y ∈B 使得 x, y ∈f ;(ii) 惟一性:即对任意x∈A,仅存在惟一 的y ∈B 使得 x, y ∈f 。只所以这两个性质特别重要, 因为这是数学家一直追求的内容。大家知道, 古 代数学(到十五、六世纪)为止,数学(特别是代数学)的核心是求解方程,而求解方程追求的正是 方程要有解(存在性) ,而且要有惟一的解(惟一性) 。因此存在且惟一永远是数学家所追求的目标, 而函数这种对应则体现了这个目标。 我们可以将存在且惟一合称为函数性 (functionality),很多时候,我们在对集合(信息、对象、 系统)进行变换(处理)的时候都希望有这种函数性,例如,我们常见的运算,数的加、减、乘、除,
参考文献
i
ii
目录
第一章
预备知识
我们在这一章讨论一些学习离散数学的预备知识,主要是与集合、关系及函数有关的一些基本 概念,并在讨论数学归纳法的基础上稍微深入一点讨论归纳原理,因为归纳原理在离散数学课程具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1
1.1.1 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 关系与函数
集合(set)是数学的最基本概念之一, 不能用更简单的概念定义, 只能给出它的描述。 我们说, 一 些对象的整体称为一个集合, 该整体的每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 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等表示集合, 用小写字母a, b, c等表示集合的元素。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基 本关系是属于关系,或成员关系(membership),通常用a∈A表示a是集合A的元素(成员) ,或说a属 / A。集合的一个基本特点是,集合中的元素 于(belong to)集合A。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记为a ∈ 是无序且不重复的。 给出一个集合有两种方法: 1. 元素枚举法: 即通过列出其所有元素的方法来确定该集合, 例如: A = {0, 1, 2, 3, 4, 5, 6, 7, 8, 9} B = {a, b, · · · , z } 这种方法适合给出元素数目较少的集合。由于离散数学课程的特点,我们在举例的时候,通常会使 用元素枚举法来给出一些集合, 这符合离散结构化的特点。 2. 性质概括法: 使用某个性质来概括集合中的元素从而确定该集合, 例如: A = {n | n 是小于10的自然数} C = {n | n 是质数} 这 使 用 性 质 概 括 法 确 定 集 合 的 一 般 形 式是:A = {x | P (x)},这 里P (x)表 示 一 个 于x有 关 的 性 质 陈 述(或 更 准 确 地 说,一 个 以x为 变 量 的 谓 词) 。注 意,这 种 表 示 形 式 的 含 义 是x∈A当 且 仅 当x满 足 性 质P 。 实际上,元素枚举法对应的集合论依据是外延原则:一个集合由且仅由它的元素确定,即给出 一个集合就给出了该集合的所有元素,反之,若给出了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也就给出了这个集合。 将外延原则应用到无穷集合,实际上蕴含了所谓的“实无穷”的观点,即无穷集合可以当作一个整 1
2
第一章 预备知识
体进行研究, 例如我们在给出自然数集合N时, 我们想到的就是所有自然数构成的全体, 我们可以对 自然数这个整体进行研究。与之相对应的是“潜无穷”的观点,即认为无穷集合作为一个整体是不 存在的,为研究无穷集合的性质,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构造的方法,逐步构造其元素,以从有穷达到 无穷。例如,对于自然数,数学归纳法就是一种从有穷达到无穷的方法。 “潜无穷”观点导致直觉主 义的产生, 导致对可构造性的研究, 对于计算机的产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性 质 概 括 法 则 对 应 朴 素 集 合 论另 一 原则:抽 象 原则,即,对 于 任 意一 个 性 质P ,都 存 在 一 个 集 合A,使 得A的 每 个 元 素 都 具 有 性 质P ,且A包 含 了 所 有 具 有 性 质P 的 元 素。此 原则 不 能 滥 用,因 为 不 是 所 有 性 质 都 能 得到 一 个 符 合 逻 辑 的 集 合,例 如, “所 有 不 以 自 身 为 元 素 的 集 合(? )R = {x | x ∈ / x}” , “所有集合构成的集合(?)U = {X | X 是集合}”等都实际上不是合乎逻辑的 集合, 前者是罗素悖论, 有R∈R当且仅当R ∈ / R, 后者根据康托尔证明的不存在最大基数 (因为一个 集合的幂集的基数总是大于该集合的基数! ) ,因此也不存在由所有集合构成的集合(否则该集合就 是具有最大基数的集合! ) 。 在公理集合论中,使用子集分离原则代替抽象原则。子集分离原则说,若已经存在一个集合U , 再给出一个性质P ,那么U 中所有满足性质P 的元素可得到一个集合。在实际应用时,当然在绝大多 数情况无需为这些数学基础所困扰,有时为避免悖论等种种问题,假设存在一个全集(universal)U , 即我们所研究的所有元素都属于U , 那么使用抽象原则实际上是使用子集分离原则。 元素枚举法和性质概括法代表了我们考察集合(对象、系统)的两种观点,前者从集合(对象、 系统)内部考察集合(对象、 系统)的性质, 而且从集合(对象、 系统)与外部(其他集合、 对象 、 系 统)的关系的角度考察集合的性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是计算机科学乃至任意学科的两种 基本的思维方法,例如,面向对象技术可以说是要从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考察对象,抽象数据类 型从数据与数据之间的操作性质考察数据的性质等等。我们在后面学习集合论时也要注意运用这两 种思维方法。 外延原则确定了判断两个集合是否相等的基本标准,即A = B 当且仅当对任意元素x,x∈A当 如果对任意元素x, 若x∈A则x∈B 则我们称A是B 的子集(subset), 记为A⊆B 。 显然A = 且仅当x∈B 。 B 当且仅当A⊆B 且B ⊆A。若A⊆B 且A = B , 则称A为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记为A ⊂ B 。 约定存在一个空集(empty set),记为∅,即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且空集是任意集合的子集。对 任意集合A, A的所有子集也构成了一个集合, 称为A的幂集(power set), 记为℘(A), 即: ℘(A) = {x | x⊆A} 因此, 我们总有∅∈℘(A)以及A∈℘(A), 这说明集合的元素本身也可能是集合。 实际上, 从集合论的角 度看, 它所研究的任何对象都是集合。 集合的基本运算是并(union)和交(intersection),对于两个集合A和B ,它们的并记为A ∪ B ,交 记为A ∩ B , 分别定义如下: A ∪ B = {x |x∈A 或者 x∈B } A ∩ B = {x |x∈A 而且 x∈B }
i 1 1 1 2 3 4 7 7 9
归纳定义和归纳证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合练习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章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证明 我们只需证明当 a, b = c, d 时有a = c且b = d。 首先根据有序对的定义,a, b = c, d 表 示{{a}, {a, b}} = {{c}, {c, d}},从而根据集合相等的含义有{a}∈{{c}, {c, d}},若{a} = {c, d}则意 味着c = d = a, 否则若{a} = {c}, 则也有a = c。总之, 不管怎样都有a = c。 另一方面,我们也有{a, b} = {c, d} = {a, d},这时,若b = a,则根据集合元素是不重复的,就 有{a, b} = {a} = {a, d}这意味着d = a = b, 否则若b = a, 则同样有b = d。 实际上, 我们也无需关系上述引理的证明, 而只需要知道两点:一是有序对是通过集合定义的, 即有序对也是一个集合;二是有序对的基本性质是 a, b = c, d 当且仅当a = c且b = d。有序对的定 义可推广到n元组(tuple) a0 , a1 , · · · , an−1 , 不过我们暂时无需关心n元组。 两个集合A和B 的笛卡尔积(Cartesian product)A×B 定义为:A×B = { a, b | a∈A 且 b∈B }。笛 卡尔积也可推广到n个集合A0 , A1 , · · · , An−1 的笛卡尔积A0×A1×· · ·×An−1 。但同样我们也暂时不定 义n个集合的笛卡尔积。 若集合R的所有元素都是有序对,则称R为广义关系(general relation)。但通常我们给定两个集 关系(relation)。 若R ⊆ A × A, 则称R为A上的 (二元) 合A和B , 称A × B 的子集R是A与B 之间的 (二元) 关系。关系R的定义域(domain)dom(R)定义为:dom(R) = {x | 存在y 使得 x, y ∈R},而关系R的值 域(range)ran(R)定义为: ran(R) = {y | 存在x使得 x, y ∈R}。显然广义关系R是dom(R)×ran(R)的 子集。 给定n个集合A0 , A1 , · · · , An−1 ,也可定义它们之间的n元关系R为A0×A1×· · ·×An−1 的子集,不 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研究二元关系。 注意, 空集∅ ⊆ A × B 也是A与B 之间的关系, 而A × B 本身也是A与B 之间的关系, 它被称为A与B 之 间的全关系。此外, 对于集合A, idA = { a, a | a∈A}称为A上的恒等关系(identity relation)。 A与B 之 间 的 关 系 建 立 了A到B 的 一 个 对 应(correspondence):对 于A的 一 个 元 素a∈A,可 能 指 定B 的 一 个 元 素b∈A与 其 配 对,即 使 得 a, b ∈R。若 a, b ∈R,我 们 可 称b为a(在 关 系R下)的 像(image), 而a则为b(在关系R下)的原像(pre-im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