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和历史思考
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
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引言中国电影作为中国文化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片风格、电影题材和创作理念上经历了多次演进和变革。
从建国初期的“主旋律”电影到改革开放后的“新主流”电影,中国电影在取得许多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国电影由“主旋律”到“新主流”转变的内在理路,分析这一转变在电影创作、审美观念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影响。
一、“主旋律”电影的定义与特点1. “主旋律”电影的定义“主旋律”电影是特指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1976年)所拍摄的影片,它主要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调英雄人物的崇高与伟大。
2. “主旋律”电影的特点a) 讴歌英雄人物:电影中的主人公常常是在革命、战争或其他特殊背景下的英雄人物,代表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点。
b) 精神纯洁性:为了体现社会先进性和社会公德,电影中排除了过于暴力、血腥、色情等元素,力求展示社会正能量。
c) 题材的局限性:在这一时期,电影的题材局限在所谓的革命、战争以及集体主义的范畴之内。
二、“主旋律”电影的成功与局限1. 成功之处a)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电影媒介,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宣传,引导民众的思想。
b) 塑造正面形象:通过英雄人物形象的展现,增强了人民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
c) 唤起集体向心力:通过煽动国家观念和民族感情,营造了凝聚全国人民的氛围。
2. 局限之处a) 缺乏创新性:在题材和情节上缺乏多样性,形式上过于刻板化,缺乏艺术上的创新。
b) 网开一面的宣传效果:由于片面渲染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电影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反响。
c) 思想层面的缺陷:由于过分追求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电影未能准确反映社会的日常生活和复杂性。
三、“新主流”电影的崛起与特点1. “新主流”电影的定义“新主流”电影是指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类型,它与“主旋律”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代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思路与价值取向
051[摘 要]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主旋律电影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主流价值观、反映时代风貌为主要任务,旨在塑造和传播国家的形象、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背景下,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思路与价值取向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以当代中国主旋律电影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创作思路与价值取向,以期为主旋律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主旋律电影;创作思路;价值取向;题材选择当代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思路与价值取向李拓夫1 刘智宇2主旋律电影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旋律电影以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主流价值观、反映时代风貌为主要任务,通过艺术手法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光辉历程。
主旋律电影在我国电影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研究当代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思路与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当代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思路在当代中国的电影界,主旋律电影以独特的创作思路和手法,呈现了一幅幅精彩动人的时代画卷。
它们紧扣时代脉搏,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生动的情节设计,让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从策划到拍摄,从演员到导演,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
这些电影不仅是中国电影的骄傲,更是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一)题材选择:聚焦时代主题,弘扬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创作思路上首要的关注点便是题材。
主旋律电影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为主旨,因此在题材选择上,往往会聚焦时代主题,展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首先,时代主题是主旋律电影的核心,是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从抗战精神到航天精神,主旋律电影紧扣时代脉搏,展现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如《厉害了,我的国》以我国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和成就为题材,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非凡成就。
主旋律电影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转型思考
主旋律电影面临的困境分析及转型思考作者:周韩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32期摘要:在当下,中国的电影产业日趋成熟与壮大,呈现出各种题材百花齐放的局面。
如何在重多题材中脱颖而出并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是电影人迫切思考的问题。
例如我国的主旋律电影曾经达到过巅峰时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观众逐渐改变了对主旋律电影的审美要求导致该类影片票房受损、产量下降。
因此,在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要突破主旋律电影面临的困境则需要电影从业人员转变创作观念,适应市场与受众的观影需求,生产出既卖座又叫好的精品之作。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困境;转型对中国广大电影工作者来说,电影工业化、产业化已谈了很多年了,而作为这一模式最大受益者,好莱坞是一直是各国电影行业效仿的对象[1]。
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理论论证后,我们不难发现,好莱坞电影的成功模式并非不能复制,虽然在上世纪中后期,好莱坞的剧本创意陷入了瓶颈期,即使到现在,还是处在这种困境中,但其在全世界大部分区域所造成的“文化剥削”,还是证明了其生命力的旺盛。
换言之,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生产本身的精神困境得到有效缓解。
一、当前主旋律电影面临的困境不断深入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让主旋律电影均开始受到人们的冷待,这一点从票房收入与电影品牌上便能够看出。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第一,人们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未正确认识主旋律电影;第二,社会消费心理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第三,僵化的艺术形式;第四,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改变了传播环境。
下面对这些困境展开详细分析。
(一)对主旋律电影的误解越来越深深入推进的改革开放,让人们的价值观越来越多元化,由此也加深了对主旋律电影的误解[2]。
主旋律电影多和政治相关,常言道,主旋律电影的观看就好比来到了一节政治课,这一做法比较贴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较长时间内,社会大众对于电影的印象便是宣传片,政治教化作用比较明显。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表达特点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表达特点1.引言1.1 概述中国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具有独特的表达特点。
它以叙事方式展现社会主义价值观和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关切,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中国主旋律电影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人物的遭遇和行动来展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这些电影通常选择真实的历史事件、社会问题或英雄人物作为题材,通过讲述这些故事,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它们旨在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激发社会的正能量。
此外,中国主旋律电影通常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主人公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描绘,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故事中发生的事件和社会背景。
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让电影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使观众能够在电影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体验。
另外,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表达上注重情节的紧凑和节奏的把控。
它们常常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结构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通过情节的扭转和高潮迭起的方式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种紧凑而节奏感强的表达方式使电影更具有观赏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中国主旋律电影具有独特的表达特点,以真实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把控来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它们致力于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反思,激发社会的正能量,成为中国电影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对于一篇文章的写作非常重要,它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并帮助作者组织自己的思路。
文章的结构应当清晰、条理分明,并能够准确地呈现主题的内容。
在探讨中国主旋律电影的表达特点时,本文将采用以下结构:第一部分: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概念进行概述,并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引入相关背景信息和问题,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并对后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
第二部分:正文在正文部分,将重点讨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表达特点。
首先,我们将介绍第一个要点,即中国主旋律电影在题材上的选择与呈现。
《2024年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与反思——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范文
《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与反思——以电影《长津湖》为例》篇一一、引言近年来,主旋律战争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崛起态势。
这类影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艺术化的手法展现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伟大。
电影《长津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以《长津湖》为例,探讨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背景、艺术特点及社会影响,并对其进行反思。
二、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背景随着国家对文化自信的重视,主旋律电影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一大热门。
战争片作为主旋律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英雄主题,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背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对历史文化的重视:国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战争片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2. 观众对英雄主义的向往:观众对英雄主义的向往和敬仰,使得战争片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3. 电影技术的进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战争片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为观众带来了更加震撼的视觉体验。
三、电影《长津湖》的艺术特点电影《长津湖》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和出色的制作水平,成为了主旋律战争片的代表作。
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真实的历史背景: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展现了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2. 细腻的人物刻画:电影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观众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的伟大与牺牲。
3. 精良的制作水平:电影在制作上精益求精,无论是画面、音效还是配乐,都达到了国际水准。
四、电影《长津湖》的社会影响电影《长津湖》的上映,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社会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传承历史文化:电影传承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文化,让观众更加了解这段历史。
2. 弘扬英雄主义:电影弘扬了英雄主义精神,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
3. 促进文化交流:电影的国际化制作水平,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新主旋律电影中的忧患意识、底线思维与文化责任
66THE FILM CULTURE电影文化近年来,以反映中国现代社会和历史为主题,注重表现人性、道德、社会责任等主流价值的中国新主旋律电影逐渐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一股新力量。
中国新主旋律电影中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与险象环生的戏剧情景配合流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主人公或居安思危或临危受命,在坚守道德底线的同时拯救人民的行动则展现出强烈的底线思维,普遍突出诚实、善良、公正、勇敢等基本的道德价值观。
这些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构成了中国新主旋律电影的文化责任。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中国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电影创作者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和责任。
一、增强忧患意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国新主旋律电影中的忧患意识大多通过当代中国社会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表现出来,如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教育问题、家庭问题等。
电影创作者通过电影语言对这些国家和社会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通过艺术手段在化解危机中孕育新的机会,以文艺工作者具备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
中国新主旋律电影在坚持思想引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许多中国新主旋律电影都融入了思想引领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元素。
中国新主旋律电影对忧患意识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创作者从各自的创作视角出发,通过对人类、社会、国家、人民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危难的深入了解展示出深刻的思想内涵。
例如,中国新主旋律电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中国电影中存在着大量的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影,《可可西里》(陆川,2004)通过尕玉等考察团成员的视角审视可可西里地区的环境破坏和生态灾难问题,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而在中国新主旋律电影中,电影创作者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综合关注和反思,以更强烈的时代语气呼吁人们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例如改编自真实事件的《超强台风》(冯小宁,2008)中,气象专家陈老师以强烈的忧患意识提前作出极端天气预警,坚持提出与城市三次擦肩而过的台风仍有50%的可能性对本市造成影响。
《2024年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范文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美学探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入人心的主题和美学风格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对近年来主旋律电影进行探析,分析其艺术特点、美学风格及其对当代电影的贡献。
二、主旋律电影的艺术特点1. 主题鲜明:主旋律电影往往以国家大义、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关怀。
2. 叙事结构:主旋律电影在叙事上通常采用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既展现宏大的历史背景,又关注个体命运与情感。
3. 人物形象: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与精神特质,通过他们的奋斗与成长,体现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三、主旋律电影的美学风格1. 视觉美学:主旋律电影在视觉上注重画面构图、色彩运用和镜头运用等,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画面风格大气磅礴,富有张力。
2. 音乐美学:电影音乐紧扣主题,既有宏大的交响乐,又有动听的主题曲,为影片增色不少。
音乐与画面的完美结合,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 情感美学:主旋律电影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细腻刻画,展现人性光辉,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四、主旋律电影的贡献与影响1. 文化传承: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2. 艺术创新:主旋律电影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不断创新,为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美学风格为电影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3. 社会影响:主旋律电影通过深入人心的主题和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国家、民族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五、结论近年来,主旋律电影以其鲜明的主题、宏大的叙事和独特的美学风格在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
它不仅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主旋律电影的崛起,体现了中国电影人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也展示了中国电影的自信与实力。
《2024年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范文
《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列化发展不仅丰富了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中国电影的独特魅力。
本文旨在分析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趋势及其价值所在。
二、主旋律电影的概述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电影作品。
这类电影通常以重大历史事件、英雄人物、社会现象等为题材,旨在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1. 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系列化趋势近年来,国内主旋律电影在题材选择和叙事方式上呈现出系列化的趋势。
例如,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系列电影,通过不同角度和故事线索,将历史事件与现实问题相结合,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共鸣。
2. 人物形象的深度塑造主旋律电影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细节刻画和情感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
通过系列化的发展,同一题材下的人物形象得以延续和深化,使观众对人物形象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3. 技术手段的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主旋律电影在制作技术上不断追求创新。
从画面特效、音效设计到后期剪辑,都体现了技术的进步。
系列化发展的主旋律电影在技术手段上更加成熟,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四、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分析1. 文化传承与弘扬主旋律电影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系列化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下去。
同时,通过展现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增强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2. 价值观引导与社会责任主旋律电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主旋律电影在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方面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3. 促进产业发展与就业机会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为电影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为相关产业如拍摄制作、后期剪辑、特效设计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与壮大。
《2024年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范文
《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主旋律电影以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魅力,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及其价值分析,以期为未来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提供参考。
二、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1. 系列化现象的兴起主旋律电影,是指反映我国社会生活、政治制度、历史风貌等方面的影片。
随着其内容的丰富和质量的提升,国内主旋律电影逐渐呈现出系列化的发展趋势。
如《战狼》《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系列作品,均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2. 多样化的发展路径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题材、类型和表现手法上的多样化。
从历史题材到现实题材,从战争片到警匪片,从传统叙事到现代视觉特效,主旋律电影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
3. 跨文化传播的拓展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主旋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也得到了拓展。
如《湄公河行动》《战狼》等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
三、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分析1. 社会价值主旋律电影以其独特的题材和内容,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通过影像的力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了社会正能量,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教育和文化传承作用。
2. 艺术价值主旋律电影在创作过程中,往往采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和创新的表达方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无论是剧情设置、角色塑造、视听语言还是摄影技术等方面,都充分展示了我国电影艺术的实力和魅力。
3. 经济价值随着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其产业链逐渐完善,不仅为制片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为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
同时,主旋律电影的跨文化传播也为中国电影产业开辟了国际市场。
四、结论与展望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不仅丰富了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也提升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变化,主旋律电影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品质的提升,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内涵。
《2024年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范文
《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主旋律电影逐渐成为国内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以真实、正面的历史事件和现实题材为背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不仅丰富了电影市场的多样性,也提高了电影艺术的深度与内涵。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逐渐向系列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并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
本文将深入分析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及价值。
二、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1. 系列化现象的出现随着《战狼行动》、《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系列化主旋律电影的成功,国内主旋律电影逐渐呈现出系列化的趋势。
这些电影以共同的价值观、相似的主题和人物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系列。
2. 系列化发展的特点(1)持续性:在系列化主旋律电影中,故事的延续性得到较好的体现。
影片以人物角色的成长与蜕变、故事的深入与扩展为主要线索,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
(2)创新性: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系列化主旋律电影不断进行创新,包括内容、题材、手法等方面。
这使得系列化主旋律电影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同时,不断满足观众的新需求。
(3)品牌化: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宣传,系列化主旋律电影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
这些电影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故事吸引了大量忠实观众,形成了自己的观众群体。
三、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分析1. 文化价值主旋律电影以其真实的背景和积极的内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些影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现实生活的反映,传达了正义、勇敢、忠诚等优秀品质,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2. 艺术价值主旋律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对艺术性的追求。
通过精良的制作、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这些影片为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观影体验。
同时,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使艺术家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各种题材和手法。
3. 商业价值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观众需求的多样化,主旋律电影逐渐成为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中国电影发展研究
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中国电影发展研究从“主旋律”到“新主流”:中国电影发展研究引言自上世纪50年代末期的“主旋律片”时代起,中国电影一直受到政治、社会、经济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然而,近年来的“新主流”电影的崛起,标志着中国电影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突破。
本文将探讨这一转变的原因、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对中国电影发展的趋势进行研究。
一、主旋律电影时代1956年至1976年间,中国电影处于主旋律的时代,即被视为党和政府意志的喉舌,以宣传、教育和歌颂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使命。
这一时期的电影创作主题单一,注重政治思想的灌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弘扬。
电影内容被严格审查,审查机构对电影的创作自由进行了限制,导致了电影艺术的贫乏和传达方式的单一化。
二、电影市场开放与港台片的影响1980年代,中国电影市场开始逐步开放,这为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香港和台湾的电影产业的快速崛起对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港台电影以多元化的风格和商业化的手法吸引了观众,并成为中国内地学习借鉴的对象。
从1980年代开始,受到港台电影的影响,中国内地的电影创作开始尝试商业化,影响了国内电影观众对于电影类型、表达方式的需求和口味。
三、新主流电影时代的崛起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创作逐渐喜剧化、悬疑化和商业化。
2001年的《英雄》、2006年的《色戒》以及2013年的《一步之遥》等作品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新主流时代。
新主流电影注重商业运作,追求高票房和好口碑,注重影片的市场营销和宣传,并借助国内外影展展示作品。
此外,中国电影产业在技术、设备方面的进步也为电影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四、新主流电影的特点与意义新主流电影以多样性、个体化和开放性为特点。
它们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突破传统,更加注重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共鸣。
新主流电影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多样化,引入了许多新的艺术和摄影手法,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艺术性的结合。
《2024年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范文
《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篇一一、引言主旋律电影以其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和价值观输出,成为中国电影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主旋律电影也逐渐走上了系列化的道路。
本文将对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及其价值进行分析。
二、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1. 历史回顾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主旋律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如《焦裕禄》、《血战湘江》等作品,都以弘扬国家精神、传递正能量为主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主旋律电影逐渐走上了系列化的道路,如《战狼》系列、《湄公河行动》系列等。
2. 现状分析近年来,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趋势愈发明显。
从题材选择、叙事风格到视觉效果,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这些系列化作品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此外,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主旋律电影的创作环境和条件也在不断改善。
三、国内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分析1. 文化价值主旋律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文化内涵,传递了国家价值观和民族文化精神。
通过系列化作品,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和国家精神,从而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此外,主旋律电影还通过展现英雄形象、塑造人物性格等方式,弘扬了社会正气和道德风尚。
2. 艺术价值主旋律电影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魅力。
从画面、音效到剪辑、配乐等方面,都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系列化作品更是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将主旋律电影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了震撼,也在情感上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3. 商业价值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主旋律电影的商业价值也日益凸显。
系列化作品通过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和IP价值,吸引了大量观众和粉丝。
同时,这些作品还通过与其他产业进行合作和联动,进一步拓展了商业价值。
例如,《战狼》系列与游戏、玩具等产业的合作,为电影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价值。
四、结论综上所述,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对于传承文化、弘扬国家精神、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
论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一、本文概述中国电影自诞生之初,便承载着传播社会价值观、塑造民族形象的重要使命。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中国电影也经历了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转型与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这一转型的内在理路,分析中国电影如何在保持核心价值观传承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以适应新的时代背景和观众需求。
“主旋律”电影强调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时代价值,以弘扬正能量、传递社会主流观念为主要目的。
这类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塑造国家形象、凝聚民族共识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观众审美的变化,“主旋律”电影在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题材单人物形象刻板、叙事模式僵化等,难以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新主流”电影应运而生。
与“主旋律”电影相比,“新主流”电影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情感表达和艺术创新,力求在保持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题材、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创新的叙事手法,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这种转型不仅体现在电影创作的层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和观众审美趣味的转变。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社会语境、观众需求等多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中国电影从“主旋律”到“新主流”的内在理路。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证数据,本文将揭示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动力机制,并探讨其对中国电影产业未来发展的启示与影响。
二、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回顾与特点分析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旨在通过电影艺术的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主旋律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宏大的叙事和正面的人物形象,成为了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
回顾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其鲜明的特点。
主旋律电影往往以重大历史事件或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事迹为题材,通过电影语言将这些故事进行艺术化再现,使观众能够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浓烈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我国主旋律电影现状及发展策略
我国主旋律电影现状及发展策略我国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以中国特色和中国精神为主题的电影作品。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国主旋律电影在创作和生产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与国际上优秀的电影作品相比,我国主旋律电影在艺术水平、市场影响和受众认可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将对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我国主旋律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主旋律电影现状1. 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近年来,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题材得到了极大丰富和拓展,影片类型层出不穷,内容丰富多彩。
以《战狼2》为代表的军事题材影片,以及《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等警匪题材影片,都在国内外掀起了轰动,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
2. 影片质量逐步提升,产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国电影的产量也在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达到642.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而且,国内主旋律电影《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等作品也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存在问题:审题不够深入,表现形式相对单一我国主旋律电影在审题深度和表现形式方面仍存在着一定问题。
许多主旋律电影在审题上停留在表面,缺乏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挖掘和探讨。
影片的表现形式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艺术感染力,难以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1. 深入挖掘社会现实问题,强化作品的思想性和时代性对于主旋律电影来说,影片的核心在于对社会实际问题的深入挖掘和表现,只有如此,才能使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我们应该鼓励电影创作者深入挖掘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呈现多样化的题材和故事,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思考和触动。
2. 鼓励创新,拓展影片表现形式主旋律电影的创新是其发展的关键,只有在影片的叙事方式、剪辑手法、视听效果等方面做出创新,才能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承载时代精神和价值观的电影作品。
近年来,随着主旋律电影的兴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存在题材单一、内容雷同的问题。
一些主旋律电影创作团队在选择题材时较为保守,过多地依赖于历史题材和政治题材,导致作品内容相似,缺乏新意。
为此,应鼓励创作者发挥想象力,大胆尝试新颖的题材,并适度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以丰富作品的内容。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情节发展平淡、缺乏张力的问题。
一些电影的情节发展缓慢,剧情推进不够紧凑,缺乏给观众以强烈代入感的张力。
为此,创作者应注重编剧工作,精心设计情节,注重剧情的递进和高潮的打造,使得电影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角色形象刻画不够立体的问题。
一些主旋律电影中的角色形象存在单一且刻板的情况,缺乏层次感,无法让观众产生共鸣。
为改善这一问题,创作者应注意对角色形象进行全面、多维度的刻画,注重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复杂性,使得观众更容易与角色产生共情。
第四,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艺术性与宣传性平衡的问题。
作为主旋律电影,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重要任务,但过分强调宣传性,忽视了对电影艺术性的追求,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应该注重在宣传主题的兼顾艺术表达,提高电影的审美品质,以吸引更多观众。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中存在审查制度对创作者创作自由的限制。
有时候,为了通过审查,创作者不得不牺牲一些创作自由度和艺术追求。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开放的审查制度,允许创作者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发挥更大的创作自由度,从而有更多创新的可能。
新时代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题材单一、内容雷同、情节发展平淡、角色形象刻画不够立体、艺术性与宣传性的平衡以及审查制度对创作者创作自由的限制等方面。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鼓励创作者敢于尝试新颖题材,注重剧情的设计和角色的刻画,兼顾艺术性和宣传性,同时改革审查制度,为创作者提供更大的创作自由度。
《2024年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范文
《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与价值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主旋律电影逐渐崭露头角,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积极向上的主题以及丰富多样的故事情节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更是成为了电影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社会文化、艺术创作、产业价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二、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一)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主旋律电影在内容创作和表现手法上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从早期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历史题材电影,到后来的《战狼2》、《长津湖》等战争题材作品,再到《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以人民为中心的系列化作品,都展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强大魅力和深厚内涵。
(二)系列化特点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主题的深度挖掘、故事情节的丰富多样以及艺术手法的创新。
同时,这些电影作品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结合地方文化、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使电影作品更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此外,主旋律电影还善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特效、音效等,提升观影体验。
三、主旋律电影的价值分析(一)社会文化价值主旋律电影以其积极向上的主题、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传递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通过电影作品,观众可以了解国家历史、民族文化和地方风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艺术创作价值主旋律电影在艺术创作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方面,它为导演和演员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表演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技艺;另一方面,主旋律电影也促进了艺术创新,为电影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产业价值主旋律电影的系列化发展对于电影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有助于提升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其次,它有助于形成产业链条,促进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它还有助于培养观众的电影消费习惯,扩大电影市场的消费群体。
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对主旋律电影的看法
主旋律电影通常是指以宣传国家、政府或社会价值观念为主题的电影,其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社会公正等等。
这些电影通常会通过虚构的故事或场景,向观众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主旋律电影在当今社会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观众而言,这些电影可以是一种精神食粮,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对于制作方而言,这些电影也可以是一种商业机会,通过宣传国家形象和价值观念,提升国内文化产业的水平和影响力。
然而,主旋律电影的制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些制作方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可能会过于强调国家、政府或社会价值观念,忽略了个人情感和人性的表达。
这些电影可能会过于格式化和套路化,缺乏创新性和想象力。
此外,一些主旋律电影可能会涉及到敏感话题和社会问题,可能会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争议。
在看待主旋律电影时,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和理性。
主旋律电影是一种文化产品,应该以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来欣赏和评价,而不是简单地将其视为“假大空”或“洗脑”。
观众也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念,并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思考它们对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除了客观评价和包容心态,我们还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和支持主旋律电影的制作和推广,来促进国家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传播和落实。
通过鼓励电影制作方和观众,共同推动文化创新和发展,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和进步。
《2024年电影的归电影,主旋律的归主旋律——《建国大业》、《风声》观后感》范文
《电影的归电影,主旋律的归主旋律——《建国大业》、《风声》观后感》篇一电影的归电影,主旋律的归主旋律——《建国大业》、《风声》观后感在浩瀚的电影海洋中,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让观众在光影交错中感受生活的悲欢离合。
其中,以主旋律为背景的电影更是以它们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触动人心。
本文将就《建国大业》和《风声》两部电影展开讨论,探讨电影的归电影,主旋律的归主旋律。
一、《建国大业》:历史的厚重与电影的艺术《建国大业》作为一部以新中国成立为背景的史诗电影,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呈现在观众面前。
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以及无数英雄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这部电影的成功,首先体现在对历史的尊重和再现。
电影制作团队通过大量史实资料和实地采访,力求还原历史真相,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同时,电影也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英雄形象。
此外,《建国大业》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影的艺术手法,将历史与现实、理想与情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精心的剧情设计、演员的精湛表演以及美轮美奂的画面,让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气息。
二、《风声》:悬疑的魅力与主旋律的传承《风声》是一部以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的悬疑片,通过紧张的剧情和精彩的演员表演,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强烈的悬疑氛围。
同时,电影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民族情感。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将悬疑元素与主旋律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观众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时,电影也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让观众对那个时代的英雄形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风声》还成功地运用了电影的特效和音效等手段,增强了电影的观感和听感,让观众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2024年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与反思——以电影《长津湖》为例》范文
《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与反思——以电影《长津湖》为例》篇一一、引言在电影艺术的众多类型中,主旋律战争片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宏大的叙事结构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观众审美的日益成熟,主旋律战争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一种新的崛起态势。
本文以电影《长津湖》为例,探讨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对其所引发的反思进行思考。
二、主旋律战争片的崛起1. 电影技术的进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影制作的技术手段日益丰富。
主旋律战争片通过运用先进的特效技术、摄影技术和剪辑技术,将历史事件和战争场景真实、生动地呈现出来,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感受战争。
2. 历史题材的挖掘主旋律战争片往往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让观众了解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通过对战争中英雄人物的刻画,弘扬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
3. 艺术表达的多样性主旋律战争片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多样性,不仅可以通过宏大的叙事结构展现战争的全貌,还可以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此外,主旋律战争片还可以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深入挖掘战争背后的人性、道德和价值观。
三、电影《长津湖》的案例分析电影《长津湖》作为一部典型的主旋律战争片,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宏大的叙事结构和深刻的主题内涵,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作品。
1. 真实的历史背景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通过再现历史事件,让观众了解那段艰苦岁月中的英雄事迹。
2. 宏大的叙事结构电影通过讲述志愿军战士的战斗经历和成长历程,展现了战争的全貌和人性的一面。
同时,通过对长津湖战役的宏大叙事,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那段历史的沉重和悲壮。
3. 深刻的主题内涵电影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在战争中,人性的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都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这种主题内涵使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能够深入思考战争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主旋律电影调研报告范文
主旋律电影调研报告范文主旋律电影调研报告一、引言主旋律电影是指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批评揭露社会问题,表达正能量的电影作品。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表现出了强大的影响力,不仅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了解主旋律电影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力,本次调研将对主旋律电影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主旋律电影的特点、主题、观众群体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情况。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两个方面。
通过收集主旋律电影的相关统计数据和票房情况,结合对观众和电影专业人士的访谈,对主旋律电影进行全面分析。
三、主旋律电影的特点1.正能量主题:主旋律电影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形成正能量的氛围。
2.批评揭露社会问题:主旋律电影通过展现社会的黑暗面,揭露社会问题,引起观众的思考和关注。
3.高度统一的意识形态:主旋律电影在创作上高度统一意识形态,对于一些敏感问题和政治问题进行低调处理,以保持社会稳定。
4.政府支持:主旋律电影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财政资金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支持。
四、主旋律电影的主题1.英雄主义:主旋律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家庭关系:主旋律电影中关注家庭关系,表达家庭和睦、亲情厚重的价值观念。
3.教育问题:主旋律电影通过展现教育问题,引起人们对教育体制的思考和改革需求。
五、主旋律电影的观众群体主旋律电影的观众群体以中老年人为主,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有较强的关注和兴趣。
同时,年轻人群体对于主旋律电影也有一定的关注度,但相对较低。
六、主旋律电影对社会的影响1.价值观念引导:主旋律电影通过展示正能量的故事和情节,引导观众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念。
2.社会问题关注:主旋律电影揭示社会问题,引起大众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讨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国家形象塑造:主旋律电影作为国家的文化输出方式,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展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和历史思考[摘要]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传输国家意识形态的方式,本应该在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在一个奉行且不断完善电影工业的国度当中,一部电影能够在市场当中获得生存,是它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我国的主旋律电影曾有过辉煌时期,可是随着时代和社会背景的变迁,观众对主旋律电影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电影从业人员对于主旋律电影创作的观念势必要有一个转变,使之更能适应当今的电影市场。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工业化;土壤;创新性实践电影的工业化、产业化对于中国的电影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好莱坞是电影工业化、产业化高度发达的受益者,因此也成为各国电影行业纷纷效仿的对象。
经过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论证,我们得知好莱坞电影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尽管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的剧本创意就已经濒于枯竭,直到今天,这种困境依然存在,可是好莱坞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区域所造成的“文化剥削”,依然可以证明它旺盛的生命力。
也就是说,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往往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来自于生产本身的精神困境的。
一、我国主旋律电影的现实困境近几年,美国的大电影制片厂对于一部电影在票房上的风险承担能力越来越弱,这其中包括一系列复杂的资本原因,也包括它们在应对创意危机上,采取了十分有限、保守的应对策略。
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之下,那些依赖高资本运作完成的大制作陷入困境的时候,给一些小的电影制片厂以及独立制片的电影带来了巨大的生机,相对于那些大制作而言,它们应对资本挑战、化解危机的能力要更强,同时由于受到的资本束缚相对要小很多,它们在电影的创作层面更为大胆,关注世界的角度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故事题材的锁定也并非完全是大众审美所习惯的目标对象,这些努力使得这些小成本、独立制片的电影的整体风貌,十分清晰地区别于那些大制作,尤其是在近几年的奥斯卡获奖名单上,这些电影都斩获颇丰。
在这里,无论是大制片厂的制作模式,还是小制片厂以及独立制片方式对于电影市场的应对策略,其实都离不开两个字――土壤。
这里所谈及的土壤,几乎与观众群体同义。
也就是说,无论是哪种方式制作出来的电影,都没有忽略一个重要的目标靶向――电影的土壤。
土壤是电影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无论是创作上的“跟风”抑或是独创性的开掘,其实都是在以土壤作为信仰来指导创作。
因此可以用土壤是否“广袤”来判断某种电影类型的受欢迎程度,尤其在市场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看重土壤之于一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土壤就是一部电影或者某种类型电影的生命,尽管不能用“唯票房论”为一部电影盖棺定论,但它起码能验证一部电影或者某种类型电影有没有在主流电影市场上存活的必要,或者昭示出一种创作方向。
如果根据这个标准来对主旋律电影做一个评估,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国家的主旋律电影是脱离于其他电影类型单独存在的,尤其以它特殊的生存方式――每年我们国家都会生产一定数量的主旋律电影,这些主旋律电影的存活不依赖于市场,或者说不依赖于以院线放映为主体的电影市场。
因此,我们会对主旋律影片提出一个巨大的疑问,它是否还可以放在电影本体这一范畴当中进行讨论?我们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到底是社会教化优先还是电影本体优先?邓小平在对第四次文代会的祝词中指出,文艺创作应当“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汲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应当“努力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
根据这次祝词的主要内容,我国的电影领导部门据此提出:“这应当成为我们电影创作的主旋律。
”于是,主旋律电影一词,由此逐渐流行开来。
然而这只是一次系统的总结和提法,我们知道,宣扬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的电影,从我国电影诞生之初至今,一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之所以选择电影这一载体来宣扬国家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理念,自然有它的先天优势,在此我们不对电影之于别的艺术形式所具备的特殊性进行赘述。
刨除它务必要有的精神教化的作用之外,我们所理解的主旋律电影,首先应该以电影本身作为出发点,也就是说,主旋律电影的本体是电影,而并不是这种特殊种类的电影所承担的社会教化的作用,这些作用以及意义的衍生、传达,还是要依靠电影本体来得以呈现,这是首要的、关键的问题。
基于以上两个大的方面,我们可以对我国的主旋律电影的困境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这种困境其实是来自于这类电影内部的,并且关乎土壤与电影本体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来看,具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因为对电影本体的忽视,所导致的电影土壤的缺失――既然以电影这种艺术手段作为问题讨论的一个大的前提,那么,也就是说,面对观众是永远都不可回避的一个关卡。
二、我国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借鉴与批判我国的主旋律电影从关注角度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人物传记,这类电影主要关注我国的革命伟人以及新时期的英雄、模范;第二种可称之为大历史的书写,比如对我国的战争时期某场战役的描述,或者新时期某些国家工程的再现、解读;最后一种可归纳为民主进程或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细节的呈现,例如某项技术攻关或者真实人物事迹的对位。
这样的分类几乎可以涵盖全世界所有国家意识形态影片,只是在不同的区域或者不同的年代,每一种影片所呈现出的面貌有所不同,其创作方法以及背后所依靠的理论依据也不尽相同。
我国的主旋律电影一直伴随着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进程,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旋律电影几乎就是我国电影生产的全部,当然这和我国长期的革命历史有着十分紧密的,在漫长的战争以及争取民主独立的过程中,电影都被当作十分有效的武器,实践着我国不同阶段的文艺趋向和文艺主张。
然而提及我国早期电影的发展,就不能忽视苏联对我国电影创作的影响。
在20世纪20年代,爱森斯坦以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辩证法为依据,提出了研究电影特性的系统电影美学理论和之间原则,也就是著名的蒙太奇论,成为当时世界电影理论发展的重要支撑。
从蒙太奇理论的产生与实践的情况来看,它是先锋精神与革命意志相结合的产物。
当时的俄国电影理论家积极投身电影创作和实践,努力用电影的武器鼓舞群众,宣传革命。
俄国电影理论实践上的成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电影的理论思维和艺术创作。
大概在30年代初,中国的电影理论领域开始引入了有关蒙太奇理论的著述,一些先锋的电影理论学家翻译和介绍了相关的理论文本。
由于我国和俄国当时都处于战争的特殊历史阶段,因此,俄国在电影理论与实践上的成功,直接为我国带来了新希望,我国的电影理论工作者通过本土化的移植与通俗化阐释,为中国电影实践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理论营养。
在蒙太奇理论指导下的电影创作,将电影本身提高到了一个显著的地位,也就是说,无论电影创作本身想传达的所有战时思想呈现什么样的面貌,其电影的本质属性是不可撼动的,也正是有了电影本体作为电影创作的出发点,其中宣扬的精神内核对于传播来讲,才变得有效。
我国早期的主旋律电影之所以可以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也正是对待这一点有着足够清晰的认识和认真的实践。
在这之后的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又延展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研究,它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描写现实。
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表现创作的主动性,选择各式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这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研讨一直在苏联延续了几十年之久,可以这样讲,将电影理论和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是苏联电影得以稳步发展的重要保证。
电影本体是电影创作的前提,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为电影创作确定了一条更适合于国内发展的道路。
我国当时的国情与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此,在电影发展方式上的学习,也使得国内良好的电影创作风气得以延续和传承。
在苏联30年代开展的讨论之后,50年代和70年代都有着理论的延展和创作方式的革新、深入。
比如许多理论家和创作者着重强调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内容,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阐述的重要发展;强调鼓励艺术手法上的多样性和独创性,在内容上应充分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赞美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创作出现了不同流派和主张,如诗电影、散文电影的出现,更能够强调民族风格,真实反映人民的精神面貌。
在这个阶段,我国的电影理论发展与道路规划基本上与苏联有着紧密的,同期的我国正处于“十七年”电影的历史阶段,它的内涵是指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权直接领导下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电影事业。
这与我们今天所讲的主旋律电影有着相似的内涵,正因为它是在人民自己的政权下,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诞生、成长直到壮大,所以无论作为事业还是艺术,它都成为革命机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在新时期,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应该坚持的原则和之前没有大的不同,可是由于历史背景的不断变化和国家使命的转移,主旋律电影也应该呈现一个新的时代风貌,这不仅与我国电影市场不断的蓬勃发展有关,更迎合了我们与时俱进的优良创作态度。
然而,我们所看到的现状则是处于停滞不前甚至发生了倒退。
正如前面关于我国主旋律电影现实困境的讨论当中所提到的,我国现在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忽略了电影在这之中的第一属性,而试图用影像的方式解释概念,诠释先进理念。
苏联电影的成功模式包括我国早期电影的创作趋向都一齐将目光放在电影本身,将其视为电影创作以及主旋律传达的必要前提,这不是一种创作方法,而是针对创作必须要认清的不可撼动的原则。
主题先行放在今天来讲,对于电影创作不是一条完全不可以走的道路,也不像原来的理论批评对于主题先行一直采取诟病的态度,主题先行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创作方式,起码在电影的整体面貌上保证了主题阐述的严谨和扎实,可是如若这样作为电影创作的初衷,我们就要花尽力气,用电影特有的方式来对主题进行包装和表述。
正如之前提到的苏联电影发展初期的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是不可逆的,只有先有了蒙太奇理论在苏联电影界扎根,有了深厚的认知土壤,才会有后来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诞生及几十年的延展。
这些无疑对我国的主旋律电影创作有着巨大的来自于历史的启示。
三、新时期主旋律电影创作思路的创新思考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首先应该正视“土壤”,也就是要主动面对最为广大的电影观众,其实电影土壤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和电影思维的创作方式做一个等量代换的,无论是观念还是创作的角度,都可以对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方式有着很好的延展和创新。
其实,在近几年有无数优秀的国产电影作品,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传达着主旋律电影的精神内涵,这些电影打破了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上的一体化、一元化,与其说这是新时期的主旋律电影,不如用一种更为严谨的方式对其进行表述:带有主旋律色彩的商业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