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_以5_12汶川地震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文献回顾和假设推演
根据 Slovic (1987 ) 的定义 , 风险感知是用来描述人 们对风险的态度和直觉判断的一个概念 , 在人类的行为 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Cho and Lee,2006 )。 无论是 日常生 活 的 各 种 决 策 (Erdem and Swait,2004 ;Forsythe
* 本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项目编号 :70841012 ) 资助 。
-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管理世界》 ( 月刊 ) 2009 年第 6 期
震重灾区的实际调研数据为基础 , 分析重灾区公众在地 震中的风险感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揭示风险感知对公 众心理健康和应对行为的影响 , 为政府构建风险管理机 制和制定应急反应策略提供心理 和 行 为 方 面 的 理 论 与 现实依据 。
1984 ;Webster and Christman,1988 ), 负 面 情 绪 反 应
(Wineman,1990 ) 等心理健康指标有直接关系 。 Cho 和 Lee (2006 ) 也指出高度风险感知会将人们置于沮 丧和焦虑的状态中 。 人们处于风险带来的压力环境 中 , 若焦虑 、 紧张的情绪持续时间较长 , 往往会带 来 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 特别是在地震 这种特大 自然灾害中 , 风险感知给人们带来 了巨大的恐慌 、 惧怕 。 因此 , 可以推断风险感知 对心理健康水平具 有负向影响 。 由此 , 得到以下假设 。 假 设 H 4: 风 险 感 知 越 高 , 越 容 易 引 起 心 理 健 康 水平降低 。
(Slovic,2000 ;Otway and Winterfeldt,1982 ), 风 险 感 知 都 具有重要的影响 。
Slovic (1987 ) 指 出 公 共 风 险 事 件 具 有 涟 漪 效 应 , 如
同在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后 , 环形水波会一 层一层地由中心扩散开来 。 如果投入湖中的石头质量足 够大 , 其形成的水波就会很深 , 波及的范围也会相当广 。 公共风险事件所产生的涟漪水波的深度与广度 , 不仅受 风险事件本身的危害程度 、 危害方式和性质等的影响 , 也与涟漪波及的过程中 , 公众获取 、 感 知 和 解 释 相 关 信 息的方式有关 。 突发性灾害如汶川特大地震具有突发性强 、 破坏性 大 、 尚无明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特征 , 地 震 本 身 及 其 涟漪效应影响着人们的风险感知 , 并导致人们产生一系 列情感和心理反应 , 如恐惧 、 无助 、 哀伤 、 焦虑 、 消 沉 、 失 去信心等 。 这些心理反应不仅存在于个体之中 , 而且往 往带有群体性 、 组织性和传染性 , 带给 人 们 巨 大 的 社 会 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 同时 , 风险感知也导致大量应对 行为的产生 , 这些行为是有机体的外显 活 动 , 有 正 面 的 行为 , 也有负面的行为 , 应对行为的多 样 性 使 地 震 灾 难 给人们造成的后果趋于多样 , 尤其是负面的应对行为会 使灾难的伤害和持续时间更长 。 汶川地震带来的风险 感 知 对 公 众 心 理 行 为 的 影 响 在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 , 但从当前的研 究 现 状 看 , 很 少 有学者以地震等突发性灾害为背景 , 研究风险感知对公 众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行为的直接影响 , 并且对于风险 感知通过什么机理对公众心理行 为 产 生 影 响 尚 有 较 多 的问题需要解决 , 此外 , 关于地震等 突 发 性 灾 害 中 人 们 的心理健康与应对行为 的相互影 响 情 况 也 有 待 进 一 步 研究 。 图 1 勾勒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 , 即以汶川地震为
Lazarus 和 Folkman (1984 ) 认 为 应 对 (Coping )
是指那些个体用以处理自己所认为的具有压力的 内外部情 境 的 思 想 和 行 为 。 Compas 等 人 (2001 ) 把 应对定义为个体在面对压力事件和 环境时 , 调节情 绪 、 认知 、 行为和环境的有意识 的努力 。 据此 , 本研 究将应对界定为突发性地震灾害中人们为减轻压 力的影响而有目的 地采用的认知 、 情绪和行为的过 程 。 应对策略是 (Coping Strategies ) 是个体在突发性 地震灾害中为减轻压力的影响而有目的地采用的认 知 、 情 绪 和 行 为 策 略 , 与 此 相 应 , 应 对 行 为 (Coping
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
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 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
— ——以 5 · 12 汶川地震为例 □李华强 范春梅 贾建民 王顺洪 郝辽钢
摘要: 突发性灾害对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也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严 峻的挑战。灾害所导致的巨大风险感知是引发人们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核心中介变 基于重灾区的实际调研数据, 量, 是应急风险管理应考虑的中心问题。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 分析重灾区公众在地震中的风险感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险感知理论模 型, 有利于更好地理解风险感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行为的作用机理, 并为政府风险管 理机制构建和应急反应策略制定提供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 关键词: 突发性灾害 汶川地震 风险感知 心理健康 应对行为
地震风险信息 及可控制感 风险感知影响因素 风险感知 风险感知特征 心理健康 应对行为 风险感知作用结果
图 1 风险感知研究框架
例 , 在探讨突发性灾害中人们的风险感知特征 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 构建一个完整的风 险 感知模型 , 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震等 突发 性灾害中风险感知对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应对行 为的作用机理 。
了政府和社会抗震救灾 、 减少人员伤亡和安置受灾 群众的有力举措 , 可以增加人们的安全感 。 政府的防 范措施影响越大 , 越能降低风险感知 ( 时勘 、 陆佳芳 、 范红霞 、 贾建民等人 ,2003 )。 我们推出以下假设 。 假设 H2a: 体现地震造 成 后 果 严 重 性 的 信 息 增 加公众的风险感知 。 假设 H2b: 地震防范和救 援 信 息 降 低 公 众 的 风 险感知 。 这种高度的风险感知必然促使人们采取各种应对 行为来缓解内心的压力 。 由于应对行为是人们为降 低风险感知而采取的行动, 所以风险感知程度越 高 , 人们采取应对行为的频率也越高 。 因此 得到以 下假设 。 假设 H3a: 风险感知越高 , 积极应 对 行 为 的 出 现 频率越高 。 假设 H3b: 风险感知越高 , 回避应对行 为 的 出 现 频率越高 。
Fischhoff 等人 (1978 ) 总结了影响风险感知
的 一 些 特 征 ,包 括 后 果 的 严 重 性 、普 遍 的 恐 惧 、 影 响 的 长 期 性 或 灾 难 性 。 Slovic 等 人 (1980 ) 发 现 , 影响风险感知的因素包括风险的巨大程度 及熟悉程度等 。 Otway 和 Winterfeldt (1982 ) 也指 出衡量风险感知的因素 , 包括非自愿性 、 可控制 性 、 不确定性 、 恐慌性 、 风险管理的困难性 、 影响 时间等 。 由于地震的灾害性 , 我们可以推断这些 风险影响因素与公众在地震中的风险感知高度 关联 。 Slovic (1987 ) 的研究 , 将控制感作为评判 风险的一个重要维度 , 即人们对灾难的无法控 制 感 会 引 起 其 风 险 感 知 的 升 高 (Frewer et al.,
(一 ) 信息因素对风险感知的影响
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 所引起的 公众的风险感知有何特征 ? 哪些信息因素主要 影响了人们的风险感知 ? 尽管一些学者探讨了 风险感知的一系列影响因素 , 但以地震等突 发 性灾害下公众的风险感知为对象的研究并不 多 , 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
and Shi,2003 ), 还 是 在 人 们 面 临 重 大 危 机 的 时 刻
stein,1968 )。 对于危及生命安全的灾难 , 如地震
这种产生严重伤亡的灾难事件 , 情况更是如此 。 因此可以推断 , 在影响公众风险感知的各种因 素中 , 体现后果严重性的信息最能增加公众的 风险感知 。 对地震的各种防范和救援信息 , 显示
- 53 -
突发性灾害中的公众风险感知与应急管理 中国公共管理论坛
1998 )。 因此 , 汶川地震中 , 公众对地震的可控制
感越低 , 风险感知越高 , 由此提出以下假设 。 假 设 H 1: 公 众 的 可 控 制 感 越 低 , 风 险 感 知 越高 。 虽然大多数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结合某个特 定的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发生时后果的严重性, 但有研究表明人们更集中注意力于严重的后 果 , 而不是其发生的概率 (Slovic and Lichten-
(三 ) 风险感知与心理健康水平
风险感知包括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发生时 后果的严重性两个方面 , 但危险发生的可能 性是不 确 定 的 (Yates and Stone,1992 ), 会 给 人 造 成 多 方 面 影 响 , 与 心 理 压 力 (Christman et al.,1988 ;Mishel,
(二 ) 风险感知与应对策略
风险感知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 已有 的研究十分关注人们如何降低或避开风险 , 风险包 括两个不同的方面 : 不确定性和后果 的严重程度 , 相应的 , 也就存在两种潜在的行 为模式来降低风险 (Cox,1967 ;Taylor,1974 ), 即 降 低 不 确 定 的 行 为 ( 例 如收集地震相关信息 ) 和降低后果严重程度 的行为 ( 例如住到帐篷里躲避地震伤害 )。 感受到的风险越 高 ,人 们 越 倾 向 于 采 取 降 低 风 险 的 应 对 措 施 ,因 为 高风险往往将人们置于一种沮丧和焦虑 的状态中 , 自然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或减缓这种状 态 (Cho and Lee,2006 )。
一、 引言
人类社会文明在不断进步的同时 , 脆弱的生存 环境却未曾大幅改进 , 突发性灾难依然层 出不穷 。 地震 、 雪灾等自然灾害 、SARS 、 禽流感等突发疫情 ,9 · 11 事件等恐怖袭击 ,核泄漏等人 为和技术事故 , 这些突发性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强 、 破坏性严重 、 有潜在衍生危害 、 影响范围 广泛等特征 , 给公众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 也对政府的应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感知并躲避环境的危险是生物体赖以生存的本能反应之一 。 对于这些突发性灾害 , 虽然 可以采用复杂的技术手段进行相对客观的风险评估 , 但绝大多数普通公众却倾向于依赖个人 主观的判断来评估风险 , 即风险感知 (Slovic ,1987,2000 )。 由于风险感知来源于人们主观的判 断 , 因此往往与客观的真实风险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 例如当媒体对灾难的发生和破坏进行广 泛密集的报道时 , 可能使人们对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后果严重性的判断增强 , 造成风险 感知过 高 (Slovic,2000 ), 引发恐惧 、 无助 、 焦虑等心理反应 , 甚至出现群体性恐慌 ; 而信息的匮乏或信 息传递过程的不对称 , 有可能使人们的风险感知过低 , 疏于应对 , 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 因 此 , 从科学的角度 , 研究突发性灾害中公众的风 险感知特征及其对心理行为的影响具有重 要 的意义 。 近年来所发生的突发性灾害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 , 使应急管理工作难度大 为增加 。 突发性灾害一旦发生 , 往往会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因此我们不能期待通过试 错改进的办法来完善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 , 但 可以通过对已发生灾难的深入研究 , 总结出 科 学规律 , 并拓展到其他类似的突发性灾难当中 , 以此来减轻或避免灾难带来的破坏性影响 。 汶川地震是我国自 1949 年以来破坏性最强 , 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 , 造成了巨大的生 命和财产损失 , 也给人们带来了无法磨灭的心理创伤 。 汶川地震作为一次巨大的突发性灾难 事件 , 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 。 风险感知是影响人们在地震中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核心中介变 量 , 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 能够帮助人们在今后面对地震等突发性灾害风险时做好心理准备 , 提 高社会整体应对风险的能力 , 以及更有效地发挥应急管理机制的作用 。 因此 , 本文拟以汶川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