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教案35月球地球的卫星

合集下载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月球的科学数据和探索历程。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掌握月球的科学数据和探索历程。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月球探测科学家,模拟月球探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2)实验:设计简单的月球运动实验,如月球的相位变化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月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3)游戏:设计月球知识竞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对月球基本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5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课程主题为“月球——地球的卫星”。课程内容主要介绍了月球的概况、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月球的运动和月球的探索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4.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相互交流和探讨月球的科学数据,加深理解和记忆。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介绍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教学设计一、本科时所属单元内容及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时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课时,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是关于月球、月相的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以及星座的认识。

都是关于宇宙的内容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从离地球最近的和人类了解比拟多的月球开始,激发学生对研究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这局部知识应该是学生比拟感兴趣的,六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有了肯定的认知,不但有了肯定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搜集材料的网络或书籍比拟有限,很多内容要求老师呈现后学生分析接受。

三、设计特色简述由学生感兴趣的天文现象月食引入,说说有关的谜语、诗句,激发学生对认识月球的兴趣。

然后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方法,感受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技术开展的重要性。

接着交流学生学生搜集到的知识与老师出示的内容相结合,一边交流一边学习,补充学生学生搜集内容。

其中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及如果你是宇航员将怎样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制作月球卡进行评比,到达教学目的。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法、体积大小、引力大小、外表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球的根本情况2、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3、了解环形山的形成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会人类登月工程的伟大2、激发探究宇宙神秘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依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六、(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商量和整理。

七、(教学打算)教师打算: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打算: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月全食、月偏食的图片你了解这是哪种天文现象吗?你了解那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谜语?学生自由答复,教师相机引出课题并板书:地球的卫星——月球2、理解卫星的含义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简析】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日常积累,学生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但月球还有很多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例如月球的背面、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等。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比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的照片,通过照片来近距离的了解月球。

第二部分是查找资料,建立月球小档案,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月球信息。

第三部分,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月球,模拟制造环形山,本课综合应用了三种探究方式来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而这种学习方式将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对月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心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疑问“月球上能不能住人?有没有外星人生活在月球上?月球上的坑坑洼洼又是些什么?”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月球的更多“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月球、资料阅读和交流,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等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寻找、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并简单描述月球的特征。

在模拟实验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环形山的特点。

[态度责任]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与同学分享,能持续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较照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更加深入的了解月球。

[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来制造环形山,了解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

[学生]1.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2.镊子、水槽、大小不一的球、沙子或者面粉等。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科学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科学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科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绕地球运动。

2. 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山脉、坑洞和平原等地貌特征。

3. 能够简单描述月球的外观和特征。

教学准备:
图片或模型展示月球的外观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或模型展示月球的外观和特征。

2. 教师问学生月球是什么?它是怎样的一个天体?
二、探究月球(10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描述月球的外观和特征。

2. 教师问学生月球是地球的什么?
3. 教师解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动。

三、月球的地貌特征(15分钟)
1. 教师出示月球的地貌特征的图片,如山脉、坑洞和平原等。

2. 教师解释月球的地表有山脉、坑洞和平原等地貌特征。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描述月球的地貌特征。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月球的图片,让学生简单描述月球的外观和特
征。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月球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动。

2. 教师鼓励学生对月球的了解进行拓展,可以通过家长或图书馆查阅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动,并且知道月球的地表有山脉、坑洞和平原等地貌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趣的故事或科学实验,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主要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宇宙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月球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对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知识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难点: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直观教学:利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3.实验教学: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月球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学具:学生科学笔记本、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吗?月球有哪些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月球——地球的卫星》。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月球模型,向学生介绍月球的形状、大小、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月球模型,加深对月球形象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书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结构、月球的运动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此外,教科书还设计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月球的神奇。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月球的认识还比较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月球的基本结构,知道月球的运动特点,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对科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结构、月球的运动特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2.教学难点:月球的运动特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月球的运动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月球的神奇。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月球模型3.实验器材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月球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月球的基本结构,如月球的表面、月球的内部结构等。

同时,展示月球的运动特点,如月球绕地球转、月球的自转等。

学生认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是否明白月球的运动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的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各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

教师批改并及时给予反馈。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月球的运动规律包括月球绕地球公转和月球自转。教师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向学生展示月球的运动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包括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或实例,向学生展示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月球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月球运动规律的复杂性和月球与地球关系的抽象性。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有效的教学方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水槽和海绵来模拟月球对地球潮汐的作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这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月球的理解。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唯一自然卫星。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标之一。月球的表面特征包括环形山、平原、山脉等,这些特征是月球上最显著的地形特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月球的引力作用于地球上的水体,引起潮汐现象。这种现象对地球的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月球的表面特征和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例如,我会通过展示月球表面的图片和地形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球的地形特征。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月球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他们可以讨论月球的表面特征对月球探索的影响,或者讨论月球对地球潮汐的影响。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科学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科学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三年级科学
课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年级:三年级
学科:科学
教学目标:
1. 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和月球的关系。

2. 理解月亮的特点和变化。

3.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
1.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 月亮的特点和变化。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图表展示地球、月球和它们的关系。

2. 实验材料:月相模型或月球模型。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引导学生回忆地球和月亮的外观和特点。

2. 引入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的概念,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卫星。

探究活动:
1. 展示地球、月球和它们的关系的图片或图表。

2. 解释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动的方式。

3. 使用月相模型或月球模型进行实验,观察月亮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有满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等不同形状。

4. 与学生探讨月亮的变化是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不同位置造成的。

总结归纳:
1. 与学生总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动。

2. 总结月亮的特点和变化。

拓展活动:
1.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变化,记录每个月的月亮形状。

2. 鼓励学生观察和了解其他行星和卫星的关系。

评价方式:
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教学延伸:
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自然卫星,如火星的两个卫星。

2. 引导学生了解人造卫星的作用和运行方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教学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主要介绍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以及月球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多种方法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并学会整理和汇报月球的信息。

教学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整理能力,以及进行信息的汇报和表达。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学生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 学生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 学生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科学态度目标:1. 学生能够保持对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学生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以及人类对月球认识的不断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教学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他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础的天文知识,如太阳、地球等。

他们对宇宙和天体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些模糊的概念。

他们还需要培养观察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和汇报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月球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培养学生对月球的观察能力。

2. 比较法:比较月球和地球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3. 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查找相关资料,学会整理和收集知识。

4.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分享月球的信息。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月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材料。

2. 准备展示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月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月球的问题,例如:“你们知道月球是什么吗?它和地球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以回答月球是一个天体,是地球的卫星。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月球-地球的卫星》教科版
4.科学知识:使学生掌握月球的基本知识,了解月相变化规律,认识到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水平。
5.科技与创新:激发学生关注我国月球探测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月球的基本特征:形状、大小、表面结构等,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使学生直观了解月球的特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月相变化规律。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月球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月球的相关知识。从课堂的反应来看,学生们对于月球的基本特征和月相变化规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月球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月球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科学思维:通过学习月球知识,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提高分析、综合、评价月球相关信息的能力。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月球探索的热爱,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在分析潮汐现象成因时,以图解形式展示地球、月球、太阳的引力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潮汐现象的产生。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3.5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以及月球对地球的影响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宇宙的探究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地球、太阳的基本知识,对于新的知识接受能力较强。

但在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教具、模型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月球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

2.培养学生对宇宙的探究兴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3.讨论法: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授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月球模型、地球模型。

2.PPT、教学课件。

3.实验器材:如尺子、绳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远近等。

同时,配合月球模型、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用尺子、绳子等器材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月球对地球有什么影响?”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设计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单元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设计
(5)教师评价学生造好的“环形山”,主要从相似性方面评价。(说明:学生模拟实验的环形山应体现出和图片中的环形山类似的特点:分布随机、大小和深浅不一等。)
3.比较月球与太阳的特征。
(1)教师课件出示太阳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在维恩图中填写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指名学生展示交流自己填写的维恩图,教师适当改正补充。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
重难点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
准备
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
(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环形山资料图,在随堂学习题中画出简图并简要地用几个关键词写出特征。
教学设计
导入
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板书课题)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及反思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及反思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环形山资料图,在随堂学习题中画出简图并简要地用几个关键词写出特征。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知识点梳理
1. 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外观呈暗灰色,表面有许多坑洞和山脉。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因此总是有一面朝向地球。
2.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月球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如引起潮汐现象,对地球的自转和倾斜角度产生稳定作用。
3. 月球的起源:月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当时地球受到一颗大小与火星相当的行星撞击,撞击产生的碎片逐渐凝聚形成了月球。
3. 对于月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通过月球表面地貌的图片和地质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月球表面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结合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突破重点难点。
5. 针对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知识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4. 月球表面形态的形成原因:月球表面形态主要受到火山活动、陨石撞击和地质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而月球的山脉则是由地球引力造成的月球地壳拉伸和皱褶形成。
5. 月球地质年代:月球的地质年代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地质时期、中期地质时期和晚期地质时期。不同地质时期的月球表面形态特征有所不同。
2. 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在阅读科普书籍和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和对月球的疑问。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在课后拓展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和研究。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月球的奥秘,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课后拓展活动的有效性和实际性。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和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3.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案和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目标】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3.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4.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2.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的成因,学习合理地控制多种因素,创造性地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

【教学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

2.教师: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月球——地球的卫星》。

(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观察月球,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

(1)课件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照片。

指名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观察照片后回答。

(3)教师进一步展示月球资料卡,学生学习记录后,自主完成随堂学部分的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后视完成情况再次补充月球知识。

2.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制作步骤。

(2)教师明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围绕几个问题展开思考:选择哪些模拟实验的材料?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月球上的哪些环境?如何做好这个实验,才能使造出来的“环形山”和月球上环形山的特点比较符合?(3)学生根据课本P52与课件展示的制作过程,分小组合作制作“环形山”。

(4)完成模拟实验后,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结果。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月球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有一定的认识。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对月亮有过观察和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知识。

此外,学生对图片和实物有较强的兴趣,可以通过观察模型、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2.难点:月球运动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模型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

2.实验法:通过观察月球运动,让学生亲身感受月球的运动规律。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月球的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器材,如地球仪、月球仪等。

3.准备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模型等展示月球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呈现(10分钟)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运动等知识。

通过地球仪、月球仪等展示月球的运动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月球的运动,亲身感受月球的运动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月球的运动规律。

教师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月球运动对地球有哪些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基本概况和运动规律。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同时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宇宙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月球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只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但是对月球的具体情况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月球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2.让学生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基本知识。

2.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2.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3.讲解法:教师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月球的基本知识、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等内容。

2.月球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3.地球模型:用于直观展示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同时,提问学生:“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地球的距离等。

同时,展示地球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月球距离地球的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月球对地球的影响,以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球-地球的卫星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五课时,从教材内容上通过对月球更多秘密的探索,利用展示图片、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活动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

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

从教材编排的目的上,本节课是在前面几节课关于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探究讨论的基础下,利用照片对月球进行一个近距离的观察,指导学生从多维度地去认识月球,掌握月球的基本信息,解决月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等问题。

【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学生的日常积累,他们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但月球还有很多值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在本节课基于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通过学生图片比较、查阅资料、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寻找和收集信息地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科学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1.掌握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了解查找资料的多种方法,学会整理收集的知识。

3.通过模拟环形山实验,意识到模拟实验是理解和推理天文预测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了解月球的特征,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
教师:月球信息整理卡、课件、月球资料
小组:沙盘、沙子、各种大小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地球移民”一直是人类寻找第二家园的计划,寻找到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能减轻地球的负担,而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就是月球,它适合人类居住吗?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PPT 出示月球图)我们已经观察月球,知道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月球上还有哪些秘密呢?(预设:环形山、没有水、空气)
3.揭示课题:我们继续来探索月球知识,揭题。

(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
二、探索:月球的特征
[材料准备:每组一盆沙盘、大小不同的球、记录单]
(一)观察月球
1.我们在地球上观察了月相,远远地观察着月球,月球表面又是怎样的?观看月球表面视频,发回来的月球正面的图片(ppt呈现月球正面图),观察这张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暗色部分较多)
提问:这些暗色部分和亮色部分分别代表什么呢?
2.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仪器,又发回来了一张月球背面照片(ppt呈现月球背面图),观察这张月球背面图,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有暗的有亮的,亮色部分较多)
3.师总结:月球它是个球体,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平原、高地,但是月球背面有更多的环形山。

(二)查找月球资料
1.我们通过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图片,近距离的看到了月球表面的特征,月球还有哪些秘密我们能发现呢?
2.老师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份科学家收集来的“月球情报”请同学们阅读“月球情报”资料,将你感兴趣的月球信息整理成月球小档案,来进行展示交流
3.学生阅读资料,整理月球小档案。

4.交流研讨:月球小档案能让阅读的人迅速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与信息,你的月球小档案与别的同学一样吗?欢迎你来补充交流。

5.同学们整理的月球小档案很详细,包含了月球的年龄、大小、与地球距离等基本信息。

这为我们“地球移民”计划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

(三)模拟环形山
1.教师引导:地球上有很多山脉,月球上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环形山,这些环形山是怎么来的呢?
2.学生质疑。

3.教师引导:陨石撞击说是目前公认的形成环形山的原因,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材料,我们如何来模拟环形山的形成?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哪些物体?
4.学生实验并记录模拟后的月球表面。

5.学生交流:(找特例:环中环,环相连)。

6.学生实验交流:进一步模拟环形山特例,并说说形成原因。

7.学生交流:月球适合人类生存吗?
(四)探索月球的新秘密
1.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对月球还有新的问题吗?
2.学生记录:我对月球的新问题。

三、拓展
教师播放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视频。

四、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月球特征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学生归纳总结。

五、练习
1.月球和太阳的韦恩图。

2.作业本练习。

【板书设计】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月球的特征: 1.没有水、空气
2.有大量环形山
3.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月球新信息填写在第1课韦恩图(课后总结练习用)
2.环形山模拟后的月球表面,实验后记录
3.关于月球的新问题记录。

【作业设计】
1.下列属于月球特点的请在□内打√。

□球形□有引力
□有海洋□有环形山
□有月海□年龄约45亿年
□有空气□距地球约38万千米
2.地球的天然卫星是()。

A.太阳
B. 金星
C. 月球
【阅读资料】
姓名:请在资料中选择你感兴趣的列入“月球小档案”
月球信息资料
1.月球年龄:45亿年
2.月球表面温度:零下12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
3.月球结构:月壳(厚度60-65公里)、月幔(厚度1000公里)、月核(温度1000摄氏度)
4.月球直径:3474.8公里,地球的1/4,太阳的1/400
5.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的1/400
6.月球的体积大概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差不多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约是地球重力的1/6
7.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月海)
8.月球有大量环形山:
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

“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

“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

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9.轨道运动: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
10.月球自转: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
月球-地球的卫星学习记录单
第小组
一、月球小档案
1.。

2.。

3.。

4. 。

二、环形山模拟实验后的月球表面
三、探索月球的新问题。

1. 。

2. 。

3. 。

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