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通论》课后题答案及解析_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P179—180)练习题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

(数词)2.他去过三(次)上海。

(量词,动量词)3.我不(管)这种事。

(动词)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

(名词)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

(名词)7.他刚刚走(进)山。

(趋向动词)8.他会干这种事(吗)?(语气词)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指示代词)10.这个人非常(出色)。

(形容词)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动词) 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 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答案——答应(名词——动词) 气愤——气魄(动词——名词)批语——批示(名词——名词/动词) 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名词) 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 :道歉一抱歉(动词——形容词)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 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 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动词)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能愿动词,疑问代词)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动词)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方位名词,能愿动词)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名词,动词)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形容词)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思考题一、划分词类时形态标准和功能标准有什么区别?形态标准,就是根据词的形态——词法范围内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来划分词类。

在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里,一个词属于什么词类,往往由词法上的形式来表示,它包括: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第一篇:现代汉语通论课后答案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P179—180)练习题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

(数词)2.他去过三(次)上海。

(量词,动量词)3.我不(管)这种事。

(动词)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

(名词)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

(名词)7.他刚刚走(进)山。

(趋向动词)8.他会干这种事(吗)?(语气词)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指示代词)10.这个人非常(出色)。

(形容词)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动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批语——批示(名词——名词/动词)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名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一抱歉(动词——形容词)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动词)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能愿动词,疑问代词)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动词)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方位名词,能愿动词)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名词,动词)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形容词)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思考题一、划分词类时形态标准和功能标准有什么区别?形态标准,就是根据词的形态——词法范围内表示“性、数、格、时、体、态”等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来划分词类。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语音)【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语音)【圣才出品】
四、用汉语拼音给下列汉字注音标调。 庆威羊岳轰忘汹英崔吞归煤 嫩家跟话学污圆云盐最混瓮 液郡外染黄珉桥酒半刚灵速 答:qing(去声) wei(阴平) yang(阳平) yue(去声) hong(阳平) wang (去声) xiong(阳平) ying(阴平) cui(阴平) tun(阴平) gui(阴平) mei(阳 平) nen(去声) jia(阴平) gen(阴平) hua(去声) xue(阳平) wu(阴平)
3.我环顾四周,果然是一个山谷,不远处的雪山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答:Wo huangu sizhou,guoran shi yige shangu,buyuanchu de xueshan zai yangguang xia shifen yaoyan. /Ǿo/ /xuan ku/ /sɿ tʂou/,/kuo ʐan/ /ʂʅ/ /Ǿi k / /ʂan ku/,/pu Ǿuan tʂ‘u/ /t / /ɕyɛ ʂan/ /ʦai/ /Ǿan kuaŋ/ /ɕiA/ /ʂʅ fən/ /Ǿau Ǿan/.
5.口腔中的下腭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答案】下唇;下齿;下齿龈;舌头
二、改错。 1.在区别语义作用上,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都是一样重要的。( ) 【答案】错误
2.男演员在唱京戏中的花旦时,他主要是使相对音色发生了变化。( )
2 / 51

duancu tingliu anfenshouji qianjunyifa wanshuiqianshan baoluowanxiang longfeifengwu haoshiduomo
/ɕi liɛn/ /pau tʂəŋ/ /ʂɑŋ ʐən/ /Ǿan su/ /ʨi tuŋ/ /mA mu/ /Ǿən miŋ/ /fA tʂan/ /tuan ʦ‘u/ /t‘iŋ liou/ /an fən ʂou ʨi/ /ʨ‘iɛn ʨuən Ǿi fA/ /Ǿan ʂuei ʨ‘iɛn ʂan/ /pao luo Ǿan ɕiɑŋ/ /luŋ fei feŋ Ǿu/ /xau ʂʅ tuo mo/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答案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答案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完整答案现代汉语通论第四章语法练习172页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语言中用来表示语法关系、表现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多种多样,重要的有:形态变化、词序变化、虚词运用等等。

有的语言偏重于形态变化,例如法语、俄语;有的语言偏重于词序变化和虚词运用,例如汉语。

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的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主谓结构”,词序一变化,“动词+名词”就构成了“述宾结构”,“形容词+名词”就构成了偏正结构。

例如:我们同意(主谓关系)--同意我们(述宾关系)衣服干净(主谓关系)--干净衣服(偏正关系)2.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的重要。

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爸爸妈妈”和“爸爸的妈妈”意思不同。

3.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印欧语里,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

但是在汉语里,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除了副词只能做状语,属于一对一之外,其余的都是一对多,即一种词类可以做多种句法成分。

例如:名词主要做主语宾语,但有时也可以做定语、谓语等。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

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在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词: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

现代汉语通论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第四章语法参考答案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P172)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四个主要特点。

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例如:电影导演(偏正关系)一—导演电影(述宾关系)一本杂志(偏正关系)——杂志一本(主谓关系)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

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大学生”是名词,是个指称;而“对大学生”则是介词结构,表示某种动作的对象。

3.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汉涪同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动问除了主要做谓语,还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例如:他们两夫妻吵架了。

(作谓语)吵架不是件好事。

(作主语)老王就喜欢吵架。

(作宾语)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致。

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再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渭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

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句子。

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偏正)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偏正)结构。

从语义上看,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这和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有被动承受的意味,“辣不怕”有主动承受的意味。

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

而“怕不辣”则更加是主动的挑战,意思是越辣越好。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所有课后答案大全解析

《现代汉语通论》(邵敬敏版)所有课后答案大全解析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词 汇【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词  汇【圣才出品】

第3章词汇3.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词汇概述(一)词汇1.词汇的含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词和语的集合体。

现代汉语词汇是现代汉语所有词和语的总汇。

广义的现代汉语词汇包括现代汉民族各方言所有的词语,狭义只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中的词语。

2.词汇的构成(1)词汇的主体是成千上万的单词,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语”,“语”是指固定短语,包括熟语和专用短语两类。

(2)词汇其基本系统和多种组成成分构成。

基本系统,包括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上下位词和类义词等。

(3)现代汉语的词汇有多种来源,其中包括传承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和新造词语等,它们都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4)根据不同的需求,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用词通常被分为常用词、次常用词和通用词。

(二)词和语素1.词和语素的定义(1)词的含义词,指一定的语音形式跟一定意义相结合,并且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这句话有四层含义:①词的语音形式是固定的,这不仅指一个词的声韵调是固定不变的,而且也指词的内部结合紧密,不允许有停顿出现。

②词都有跟语音形式相匹配的完整而明确的意义。

③词还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功能,所谓“独立运用”,不仅指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或者单独成句,更是指可以跟别的词语自由组合。

④在前面三个前提下,词还应该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一方面跟短语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又跟语素区别开来(2)语素的含义语素是音义相结合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对一个语言片段,不断地进行切分,得到的最小语言单位,就是语素。

2.语素和音节、汉字的关系判断汉语语素,通常是从字形入手,同时结合字音和字义进行考察。

它们的关系大体上有下面几种情况。

(1)同一个汉字,可以代表不同的语素①汉字虽然相同,但读音不同。

②汉字和读音都相同,但是词性不同。

③汉字、读音和词性都相同,但是意义不同。

(2)一个语素可以是两个以上音节这主要有三种情况:联绵词、口语词和音译词。

(3)同一汉字是否为语素因场合而异一个汉字在不同场合,有的是语素,有的不是语素。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语法 上)【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语法 上)【圣才出品】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的四个主要特点。

答: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电影导演(偏正关系)——导演电影(述宾关系);一本杂志(偏正关系)——杂志一本(主谓关系)。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

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大学生”是名词,是个指称;而“对大学生”则是介词结构,引进某种动作的对象。

3.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动词除了主要做谓语,还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例如:他们俩夫妻吵架了。

(作谓语)吵架不是件好事。

(作主语)老王就喜欢吵架。

(作宾语)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一致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再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谓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答: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句子,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偏正)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偏正)结构。

从语义上看,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这和否定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有被动承受的意味,“辣不怕”有主动承受的意味,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而“怕不辣”则更加是主动的挑战,意思是越辣越好。

三、汉语的量词使用有什么特点?答:量词最突出的语法特点有两个:一是汉语的量词一般跟数词结合使用,如一句/三根/五次,“句”、“根”、“次”都是量词。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附标准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附标准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附标准答案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请不要当做绝对标准使用。

另外,学习本课程应以读书为主,先把问题弄明白,精彩之处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练习参考答案(略)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答: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

(数词)2、他去过三(次)上海。

(量词,动量词)3、我不(管)这种事。

(动词)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

(名词)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

(名词)7、他刚刚走(过)山。

(助词)8、他会干这种事(吗)?(疑问语气词)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指示代词)10、这个人非常(坏)。

(形容词)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答: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答: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动词,名词)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动词,疑问代词)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动词)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名词,助动词)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名词,动词)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答: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副词)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第三节虚词与词类划分练习参考答案一、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导论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练习题一、什么是现代汉语的共同语?请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说学好普通话的作用。

答:(1)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它是我国汉族各方言地区和我国各民族之间用来进行交际的语言。

(2)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

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业务联系中、结社聚友中、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

因此,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已成为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中国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二、简述现代汉语书面语和口语的来源及其发展情况。

答:(1)白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书面语的发展情况:我国早在先秦就产生了“雅言”,汉代又有“通语”,它们都是当时统一的书面语。

但是在古代社会中掌握书面语的仅仅是少数受过教育的人,书面语代代相传很容易和口语脱节,形成一种脱离口语的书面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文言”。

文言最初也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后却和口语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样到了唐宋时代,在人民大众口语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种新的书面语,这就是“白话”,白话始终是和口语密切联系的。

宋元以后用白话写作的文学作品就大量出现了。

它们尽管都带着各地的地方色彩,但所用的基础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它们大量流传到非北方话地区,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很多非北方话地区的人也学会了用白话阅读和写作,这样白话就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全民性。

(2)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口语的发展情况:在白话文学流传的同时,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官话”也逐步传播开去,不仅成为各级官府的交际语言,而且逐渐变成各方言区之间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元末明初的《朴通事》和《老乞大》是两种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用的会话课本,就是用北京口语写的,被公认为当时汉语口语的代表。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语法 下)【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语法 下)【圣才出品】

3.为什么呢?就图多看几眼。(设问句) 4.你是在说他为什么不去吗? (回声问)
◇思考题 一、“双重否定”跟疑问句如何结合使用?“三重否定”有什么特殊功能? 答:否定形式的反诘问可以构成双重否定。例如“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巴金《海 上日出》)”就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这种双重否定句,形式多样,而且使用频率高。 数学上两个负数之积为正,三个负数之积仍为负,即否定之否定的再否定,就又回到了 否定上。如:“他们要靠学校才有地位,而学校并非非有他们不可。(钱钟书《围城》)”这样 的句子在表义上比原来单一否定句的内涵丰富。三重否定句常常把双重否定的强调意味给否 定掉,从而在语气上比单一的否定要来得委婉和缓。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三重否定, 即一个双重否定再加上反诘句,那么就构成特殊的三重否定句,例如:“难带你非去不可吗?”
二、有人说“是非问句没有疑问焦点”,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疑问句的回答都是针对疑问焦点的,是非问句的回答形式比较简单,用“是、 是的、对”等表示肯定,用“不、不是、没”表示否定。由于是非问的疑问焦点就是整个句 子,所以,有时也可以重复原来的句子形式:例如:“你是学生吗?”“是的,我是学生。”
四、请鉴别下列形容词(假设为 A),看看它们进入三个不同句法框架的情况。 形容词:客气、公平、热心、努力、谦虚、急躁、胆小、小气、难过、争气。 框架:(1)A 一点儿!(2)别不 A!(3)别 A! 答:框架:(1)A 一点儿!(2)别不 A!(3)别 A!
客气一点儿 别不客气 别客气 公平一点儿 别不公平——— 热心一点儿 别不热心 别热心
第八节 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
◇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语句中加“·”的名词性成分所担任的语义角色。 1.售.票.处.围满了人.,大.家.都在挤电.影.票.。 2.昨.天.我买了一.部.词.典.。 3.我家去年盖了一.幢.小.楼.。 4.李老师退休时赠给学.校.图.书.馆.一批书。 5.他.是跳舞明星,他会跳探.戈.。 6.这个小店方便了周.围.的.群.众.。 7.食.堂.我吃不惯,我还是在家.里.吃。 8.陈朗用红.木.打了一.套.家.具.。 9.这.件.事.他有他的想法。 10.他对我.说了许.多.大.道.理.。 答:1.售.票.处.围满了人.,大.家.都在挤电.影.票.。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附标准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四五附标准答案

说明:本答案仅供参考,请不要当做绝对标准使用。

另外,学习本课程应以读书为主,先把问题弄明白,精彩之处尽量做到“熟读成诵”。

第四章语法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练习参考答案(略)第二节词类和功能分析法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答:1、我的(一)个战友来了。

(数词)2、他去过三(次)上海。

(量词,动量词)3、我不(管)这种事。

(动词)4、青年们要到(山上)去。

(名词)5、桌子(上)有什么?(方位词)6、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

(名词)7、他刚刚走(过)山。

(助词)8、他会干这种事(吗)?(疑问语气词)9、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这)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指示代词)10、这个人非常(坏)。

(形容词)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答:坚决——决心(形容词——名词、副词)可爱——热爱(形容词——动词)荣誉——光荣(名词——形容词)企图——意图(动词、名词——名词)答案——答应(名词——动词)气愤——气魄(动词——名词)批语——批示(名词——名、动)残杀——残忍(动词——形容词)诱饵——诱惑(名词——动词)兴奋——兴趣(形容词——名词)安心——担心(动词、形容词——动词)道歉——抱歉(动词——动词)安慰——欣慰(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感激——激动(动词——动词、形容词)愉快——高兴(形容词——动词、形容词)三、注明下列句中带黑线词的词性:答: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动词,名词)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动词,疑问代词)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动词)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名词,助动词)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名词,动词)四、鉴别下列带黑线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答: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副词)——这里风景确实不错(副词)2、长久没有好处(形容词)——永远没有好处(副词)第三节虚词与词类划分练习参考答案一、指出下列词的词性。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概述

《现代汉语通论》课后习题答案参考概述

第一节现代汉语词汇概述(P116)练习题一、请运用“同形替代法”来鉴测哪些是语素,哪些不是语素。

语素:研、究、沙龙、汪、洋、仿佛、荒唐、荒、原、精、密、玻璃二、请区别下列语素属于哪一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定位语素、不定位语素。

成词语素:的士、琵琶、啊、过、走、最、清、从不成词语素:微、阿、者、们、晰、言定位语素:啊(语气词)、过(助词)、阿、者、们、最、从(介词)、晰不定位语素:啊(叹词)、的士、琵琶、微、过(动词)、走、清、言三、现在一种女式厚底鞋,有不同的名称:“高底鞋”、“松糕鞋”、“长高鞋”、“增高鞋”,请从文化的角度对这些名称加以解说。

“高底鞋”不叫“厚底鞋”的原因与“长高鞋”、“增高鞋”的名称来由一样,都体现了中国女性极力追求高挑的审美心理。

“松糕鞋”的名称融入了鞋的喻体,该喻体新颖独特,反映了当代社会求新求异的文化心理趋向。

四、判断下面这些词出现在什么历史时期,表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文明戏”是20世纪初指具有西方现代意识的戏剧(还有文明结婚、文明棍)。

“武工队”是指抗日战争时的敌后武装工作队,“支前”是指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支援前线的行为,“保家卫国”是抗美援朝时期出现的词,这后三个词语都表现了当时大敌当前,人民积极备战的时代风貌。

“卫星田”指在浮夸风指导下的虚假的高产田好比放了卫星上天、“大跃进”则是1958年是的一种不顾客观实际冒进左倾的群众运动,这两个词都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词语,反映了当时的一种极左思潮。

“工宣队”、“关牛棚”、“插队落户”、“文攻武斗”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词语,表现了十年动乱期间颠倒黑白、一派混乱的时代特征。

“国格”、“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外向型经济”、“三陪小姐”、“追车族”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词,有些体现了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的时代特征,还有些则反映了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五、同样是“狗”,中国人常常说: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狐朋狗友,而欧美人则对狗情有独钟,请从文化心理上加以分析。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音【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  音【圣才出品】
3 / 9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3)韵母表。以开、齐、合、撮四呼为经,以韵母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小为纬,排成四 列十三行,共 39 个韵母。
(4)声调符号。普通话共有ˉˊˇˋ四个声调符号,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 调类。声调符号要标注在音节主要元音的上面。轻声不标声调。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1章 语 音
1.1 复习笔记 一、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含义 语音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目的是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 音。 2.语音和其他声音的区别 语音跟其他各种各样声音的区别有三点: (1)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 (2)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意义; (3)其作用在于社会交际。其中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语音代表了一定的语义,这是 它的“社会性”的体现。
3.社会属性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本质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 (1)语音的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2)语音必然表现出一定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 (3)语音的系统性。一种语言的语音都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这主要表现为: ①系统所包含的音素数目及其相互关系; ②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存在,但它们在各自的语音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一样。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色
音色又又称音质、音品,是声音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动的形式。主要由两个因素
决定:
①发音方法不同。
②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2.生理属性 (1)发音器官的分类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不同的声音。 人的发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三大部分。 ①呼吸器官。主要由肺、气管、支气管组成。 ②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和声带。 ③共鸣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鼻腔、咽腔和喉腔四部分。 (2)发音器官不同导致的不同声音 由于发音器官的不同,可以把声音分为口音和鼻音、乐音和噪音。 ①口音:软腭、小舌上升,鼻腔通道关闭,气流从口腔中通过而发出的音。 ②鼻音:软腭和小舌下降与舌根接触成阻,口腔通道关闭,气流从鼻腔中通过而发出的 音。 ③“鼻化音”:即软腭和小舌垂在中间,口腔、鼻腔气流通道同时打开,声音在口腔、 鼻

现代汉语通论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

现代汉语通论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第四章语法参考答案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P172)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四个主要特点。

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

它的总特点是: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

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

例如:电影导演(偏正关系)一—导演电影(述宾关系)一本杂志(偏正关系)——杂志一本(主谓关系)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

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

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如“大学生”是名词,是个指称;而“对大学生”则是介词结构,表示某种动作的对象。

3.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汉涪同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动问除了主要做谓语,还可以做主语和宾语。

例如:他们两夫妻吵架了。

(作谓语)吵架不是件好事。

(作主语)老王就喜欢吵架。

(作宾语)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致。

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再团结。

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

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

主渭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

二、请以“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

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

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和”怕不辣”三个句子。

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偏正)宾结构、主谓结构、述宾(偏正)结构。

从语义上看,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这和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有被动承受的意味,“辣不怕”有主动承受的意味。

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

而“怕不辣”则更加是主动的挑战,意思是越辣越好。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文字)【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文字)【圣才出品】

5.先进的计算机与古老的汉字正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使汉字不再仅仅是人与 人之间交流信息的工具,而且成为_________沟通信息的纽带。
【答案】人与机器
6.在空格内填上各字的造字方法。
例字










造字方法
答:
例字 木









造字方法 象形 指事 指事 形声 形声 会意 会意 形声 形声 形声
(5)合成记号字一一组合成字的部件都是既不表示字音又不表示字义的记号
这类字有的是从古代象形字演变而来的。比如:鱼,古字形写作爵,象形。组成现代汉 字字形“鱼”的部件都不能表示鱼的字音或字义。有的原来是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它们 的形旁和声旁都失去作用,变成了记号。比如:特,原来是形声字。形旁是“牛”(原指公 牛),声旁是“寺”。现代汉字的字义是“特殊的、不平常的”,字音是 te,原来的形旁、声 旁都成了记号。还有的是简化形体。比如:圣,部件“又”和“土”跟字音字义都没有联系, 是两个记号合成的字。
2.“森”表示树多貌,“淼”表示大水貌,运用同样的造字法所造的汉字,你还能举出 4—5 个例字来吗?
答:例如鑫、垚、焱、晶、芔、轰、磊、畾、猋、毳、品、众等。
3.新造字的造字方法有哪几种跟传统的方法不同的?请举例说明。 答:现代新造的字,它们的造字法主要是继承传统,但也有少数新创造的。 (1)切音合形造字法 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字义也合,读音则利用切音方法记录,即取前字的声母、后字的 韵母(或近似韵母)和声调。例如方言字“韵”,音 fen,是“勿”和“曾”的方言音的切 音;字义“不曾”,是“勿”和“曾”的合义。 (2)省形的切音合形造字法 字音和字义跟上面的方法相同,只是字形各取其半。例如科技用字“巯”和“羰”。“巯” 音 qiu,是“氢(qing)”和“硫(liu)”的切音,字义是“有机化合物中含硫和氢的基”,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用【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用【圣才出品】

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语用【圣才出品】第5章语用5.1复习笔记一、现代汉语语用概述(一)语用分析的意义语用分析能使人们了解现代汉语交流、传达语言信息的一般规律,能深刻理解在有表达内容和特定语境的前提下,如何调动汉语的各种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说话者能准确地传情达意、受话者能获取话语原意,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用的基本要素语用是一个交际行为过程,由以下基本要素构成:1.发话者(1)发话者的含义发话者是语言信息的发出者。

在正常的情况下,大都是发话者有某些事情、某种感受想要告诉受话者,或者想跟受话者建立某种联系,或者向受话者发出某种请求、指令等,对受话者实施言语行为。

(2)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发话者多数是言语行为、信息传递的主体。

在一般的情况下,发话者都是要通过说出某些话以实现一定的语言外的目的,人们称为语用意图。

语用意图指的是打算通过完成一定的言语行为来实现某些语言外目的的意图。

(3)发话者的语用策略发话者为了实现语用意图,就要有一定的语用策略。

语用意图提出的是“为什么说”的问题,而紧接着的就是“怎么说”的问题。

①从已知信息到未知信息的策略。

②语境信息优于话语信息的策略。

③语面意义和言外之意的表达选择策略。

2.受话者受话者是指听话人或信息接受者。

对于受话者而言,最关键的就是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为了推求发话者的语用意图,受话人往往会依靠语境来寻找知识关联性的依据。

关联性越强,就越符合发话者的语用意图。

3.话语内容话语内容是指发话者用语言符号表达具体内容。

4.语境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的环境,就是言语行为发生的环境。

语境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上下文语境从静态的角度看,上下文语境由语言符号链条的上下文(书面语)或前后语(口语)组成;从动态的角度看,则由一个言语行为之前及之后的其他言语行为组成。

(2)现场语境现场语境指的是一个言语行为发生的具体时空环境。

(3)交际语境交际语境也是一种现场,但不是具体的物质环境,而是与这一次言语行为相关的各种交际要素组成的抽象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