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综合曲线分析
生物组应中保
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变化曲线图中,最典型的就是夏季的一天中CO2吸收和释放变化曲线图,如图1所示:
1.曲线的各点含义及形成原因分析
a点:凌晨3时~4时,温度降低,呼吸作用减弱,CO2
释放减少;
b点:上午6时左右,太阳出来,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c点: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d点: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ef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
fg段:太阳落山,停止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2.有关有机物情况的分析(见图2)
(1)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
(2)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
(3)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
(4)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5)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Sp-SM-SN。
3.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一昼夜CO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 (见图3)
(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增加;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
减少;
(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总量不变;
(4)CO2含量最高点为c点,CO2含量最低点为e点。
4.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一昼夜O
2含量的变化曲线图(见图
4)
(1)如果N点低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减少;
(2)如果N点高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增加;
(3)如果N点等于M点,说明经过一昼夜,植物体内的有机物
总量不变;
(4)O2含量最高点为e点,O2含量最低点为c点。
5.用线粒体和叶绿体表示两者关系
图5中表示O
2的是②③⑥;图中表示CO2的是①④⑤。
图6中:Ob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⑤⑥
bc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⑤⑥
c段: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
ce段:呼吸作用小于光合作用应有①②③④
e段:呼吸作用等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
ef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应有③④⑤⑥
fg段:只有呼吸作用应有⑤⑥
6.植物叶片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见图7)
AB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NADP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
BC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ATP和NADPH逐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含量逐渐降低。
CD时间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三碳化合物合成减少,含量最低。
DE时间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CO2进入增加,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含量增加。
EF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中产生ATP和NADP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被还消耗的越来越少,含量逐渐增加。
FG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NADP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含量较高
7.植物叶片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变化曲线图(见图8)
AB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NADPH,
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
较低。
BC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增强,叶绿体中产生ATP和
NADPH逐渐增加,三碳化合物不断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
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增加。
CD时间段:由于发生“午休”现象,部分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五碳化合物固定合成三碳化合物减少,含量最高。
DE时间段:关闭的气孔逐渐张开,CO2进入增加,五碳化合物固定生成三碳化合物合成增加,五碳化合物含量减少。
EF时间段:随着光照逐渐减弱,叶绿体中产生ATP和NADPH逐渐减少,三碳化合物还原成五碳化合物越来越少,五碳化合物含量逐渐减少。
FG时间段:夜晚无光,叶绿体中不产生ATP和NADPH,三碳化合物不能被还原成五碳化合物,五碳化合物含量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