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分离过程动力学)

合集下载

化工分离工程第2章 单级平衡过程

化工分离工程第2章 单级平衡过程

FLGC
• 活度系数法通式
fˆi L
i
xi
fiL
i
xi
is
Pi s
expVi L
(P RT
Pi s
)
yiˆiv
P
i
xiis Pi s
expVi L
(P RT
Pi s
)
i 1,2,, N
低压至中压
expVi
L
(P RT
Pi
s
)
1
yiˆiv P
xi
s
ii
Pi
s
i 1,2,, N
(2-7)
11
FLGC
两种常用的汽液相平衡关系表达式:
(2-5)式和(2-6)式代入(2-4),得 ˆiV yi p ˆiL xi p (2-5)式和(2-7)式代入(2-4),得 ˆiV yi p i xi fiOL
12
FLGC
二、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
1. 相图 yi
主要用来表示二元组分体系的相 平衡关系,包括恒压下的t-x图和 y-x图,以及恒温下的p-x图。
i
④判定 | 1 S y | 是否接近0,是,得到Tb=T和Ki;否,按以下方式调整
T。
⑤ S y 1,T偏大,调小; S y 1,T偏小,调大;调整后返回②。
FLGC
一、泡点温度的计算
1. Ki与组成无关: Ki f (T, P)
泡点方程:
f
T
C
Ki xi
1
0
i 1
假定T
已知P 得到Ki 调整T
3
FLGC
• 相平衡,是研究多相平衡体系的状态如何随温度、 压力、组成的变化的科学。

第0章(绪论)

第0章(绪论)

分离方法分类(按分离过程实质)
3.反应分离过程—促进化学反应达到分离
反应分离操作
反应体 再生型 有反应体 一次性 反应类型 可逆的或平衡交换反应 不可逆反应分离 分离反应 (螯合)离子交换反应、反 应萃取、反应吸收 反应吸收、反应晶析、中 和沉淀、氧化还原
生物体
无反应体 电化学反应
活性污泥
湿式精炼
浓缩
纯化
0.1-0.9
>0.9
分离科学(separation science)
研究从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或富集某些组分以获 得相对纯物质的过程的规律、仪器制造技术及其 应用的一门学科。 分离科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分离科学系、分离科学专业、分离科学杂志)

分离的目的

确认对象物质或准确测定其含量; 获取单一纯物质或某类物质以作它用; 浓缩(富集)某个或某类物质; 消除干扰,提高分析方法选择性和灵敏度。
分离的两种形式
1. 组(族)分离—将性质相近的一类组分一起分离 石油炼制中的轻重油分离; 中药有效部位的分离。 2. 单一分离—将某一组分以纯物质形式分离出来 工业上纯物质的制备; 化学标准品的制备;
药物对映异构体的分离。
单一分离的结果

相互完全分离
(a,b,c,……) (a) + (b) + (c) + ……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物理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通过 适当的装置或方法,使各组分分配至不同的空间区域或 者在不同的时间依次分配至同一空间区域的过程。
富集(concentration)

通过分离过程,使目标物质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从大量基体物质中将欲测量的组分集中到一较小体积的 溶液中,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分离过程的分类

分离过程的分类

第一章 绪论分离过程的分类:机械分离、传质分离机械分离:处理两相以上的混合物如过滤、沉降、离心分离等 传质分离:处理均相混合物传质分离可分为:平衡分离过程如精馏、吸收、萃取、结晶、吸附等,借助分离剂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成两相系统,再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的不等同分配而实现分离。

速率分离过程如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等,在某种推动力(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分离。

分离媒介:能量媒介ESA 、质量媒介MSA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相平衡关系:混合物所形成的若干相保持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

热力学:整个物系的自由能最小。

动力学: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相平衡条件(准则):各相的温度相等、压力相等,每个组分的化学位相等。

相平衡常数:i i i x y K /= 分离因子:ji j i j i ij K K/x x /y y ==α,平衡分离过程,常采用分离因子表示平衡关系。

相对挥发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不敏感,常视为常数,简化计算。

分离因子与1的偏离程度表示组分间分离的难易程度。

相平衡方程:C 个 C 1,2,...,i ==i i i x K y 摩尔分率加和方程:2个0.11=∑=Cii x0.11=∑=Cii y汽液平衡常数关联式: C 个 C 1,2,...,i ),,,(==y x P T f K i 泡点方程: ()011=-=∑=Ciii x K Tf泡点压力的计算:泡点方程: ()011=-=∑=Ciii x K pf露点方程:()0.1/1=∑=cii i K y 闪蒸过程:连续单级蒸馏过程。

它使进料混合物部分汽化或冷凝得到含易挥发组分较多的蒸汽和含难挥发组分较多的液体。

物料衡算—M 方程 C 个 ,...C ,i Vy Lx Fz i i i 21=+= 相平衡—E 方程 C 个 C i x K y i i i ,...2,1== 摩尔分率加和式—S 方程 2个11=∑=Cii x11=∑=Cii y热量平衡式— H 方程 1个 L V F LH VH Q FH +=+设计前需预先给定数值的变量称为设计变量。

大学物理学第2章 动力学

大学物理学第2章  动力学

受力分析涉及变力的情况
例1 如图长为 l 的轻绳,一端系质量为 m 的小球,
另有一水端平系 速于 度定v0点,o求,小t球在0任时意小位球置位的于速最率低及位绳置的,张并力具.
解 FT mg cos ma n
mg sin ma
FT mg cos mv2 / l
mm
1.图中A为定滑轮,B为动滑轮,三个物体的质量分
别 为 m1=200g , m2=100g , m3=50g , 滑 轮 及 绳 的 质 量 以及摩擦均忽略不计。求:
(1)每个物体的加速度;
(2)两根绳子的张力T1与T2。
A
T T 求a1:
a1 T1
a1
m1g (m2 m3 )g m1 m2 m3 a1 m1
直角坐标系:

F Fxi Fy j Fzk
a
axi
a
y
j
az
k
Fx max
Fy may Fz maz
Fx
max
m dvx dt
d2x m dt2
Fy ma y
m dvy dt

m
d2 dt
y
2
Fz
ma z
m dvz dt
(a) F=(m+M)g
(b) F>(m+M)g
F
(c) F=0
(d) F<(m+M)g
(d)
m M
如图所示,一只质量为m的猫,抓住一根竖直悬吊的 质量为M的直杆。当悬线突然断开时,猫沿杆竖直向 上爬,以保持它离天花板的高度不变。在此情况中, 杆具有的加速度应是下面的哪一个答案?

3--第二章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3--第二章色谱分析理论基础

当待分离组分随着载气进入色谱柱,组分就开始在两相间进行 分配,平衡后,再随着载气进入下一个塔板进行分配,平衡后 再进入下一个塔板。以此类推,从而不断达到分配平衡。
1.塔板理论基本假设
(1)在色谱柱中的每一小段长度H内,组分迅速达到分 配平衡,这一小段色谱柱称为理论塔板,其长度称为理论 塔板高度,简称板高,记为H; (2)载气不是连续通过色谱柱,而是脉冲式,每次进气 量为一个板体积; (3)试样开始时都加在0号塔板上,且试样沿柱纵向扩 散忽略不计; (4)分配系数在各塔板上是常数; (5)塔板与塔板之间不连续。
结论: 分配系数K是色谱分离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两组分分配系数K相差越大,两峰分离的就越好。 不同物质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组分不能分离。因此是色 谱分离依据。
3.分配比k
又叫容量比、容量因子。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 两相之间的质量比值,以k表示。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
k=
分子扩散大。
3.传质阻力项C
组分在气相和液相两相间进行反复分配时,遇到阻力。传质阻 力C包括气相传质阻力Cg和液相传质阻力CL 。液相传质阻力 大于气相传质阻力。
C =(Cg + CL)
气相传质过程是指试样组分从气相移动到固定相表面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试样组分将在两相间进 行质量交换,即进行浓度分配。有 的分子还来不及进入两相界面,就 被气相带走;有的则在进入两相界 面后又来不及返回气相。这样,使 得试样在两相界面上不能瞬间达到 分配平衡,引起滞后现象,从而使 色谱峰变宽。
(3)对于某确定的色谱分配体系,组分的分离最终决定于 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量,而不是决定于组分在每相中的相对 浓度,因此分配比是衡量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重要参数。 k越大,组分保留时间越长,k=0,组分的保留时间为死时间。

中山大学-化工分离新技术-第二章:分离基础

中山大学-化工分离新技术-第二章:分离基础
溶质在两相中达到分布平衡
● 速度差分离过程
● 反应分离
利用重力梯度、温度梯度、电位梯度等场 中,各组分的移动速度差进行分离
▲ 化学反应,如水中重金属沉淀,离子交换反应 ▲ 电化学反应,如电沉积 ▲ 生物反应,如BOD
可见,分离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
2.2 分离过程与分离方法
一、分离过程
力学能:机械能、流体动能、位能、 热能
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
2.1 概述
要求:正确把握分离的概念 分离:字面解释清楚 科学定义难
人们对“分离”一词的反应是强烈的,比如亲人间、朋 友间的分离大多是痛苦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分离要考虑是 否有必要。
物质分离也要考虑是否有必要,因为它是需要付出代 价的。
作为物质分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 中遇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
nB nA nB
)]
分离----负熵的生成:
蒸馏过程 d(S) Q( 1 1 ) 0
dt
T1 T2
T1:液面蒸汽 T2 :冷凝管入口
分离的理论耗能量(最小功):
Wmin, T
RT[n A
ln(
n
nA A n
B
)
n
B
ln( nB nA nB
)]
三、 分离方法的分类
● 平衡分离过程
利用相间平衡 ▲相平衡:在分离过程中形成新相 ▲分布平衡:分离前引入第二相,
3)分离因子(Separation Factor)
QB
SB/ A
QA QB0
Q
0 A
RB RA
A+B?
A+B
分离因子(分离系数)表示两种组分分离的难易程度, 显然当SB/A<<1或SA/B>>1时,两者越易分离。

《化工分离工程》PPT课件-第4讲分离过程

《化工分离工程》PPT课件-第4讲分离过程

(k )
f T (k ) − f ′ T (k )
( ) ( )
f (T ) = ∑ K i xi − 1
2. Ki与组成有关: 与组成有关:
已知: 已知: x 、p 计算: 计算: y 、T 已知: 已知: x 、T 计算: y 、p 计算: 泡点方程: 泡点方程:
f (T ) =
பைடு நூலகம்泡点温度计算 泡点压力计算
pb = ∑ pis xi
y i = K i xi
C
i = 1,2,..., C
C
(2)摩尔分率加和方程: 2个 摩尔分率加和方程:
∑x
i =1
i
= 1 .0
∑y
i =1
i
= 1.0
2C+ 2C+2 C个
(3)汽液平衡常数关联式: 汽液平衡常数关联式:
Ki = f (T , P, x, y)
i = 1,2,...,C
变量数: 变量数:
∑K
i =1
C
i
xi − 1 = 0
K i = f T , P , x, y
(
)
由状态方程法或活度系数法求取K 由状态方程法或活度系数法求取 i :
K
i
φˆ i L = φˆ iV
K
i
yi γ i Pi sφ = = xi φˆ iV P
s i
v iL ( P − P i s ) exp RT
已知条件
开始
输入p 及有关参数 输入 ,x及有关参数
活 度 系 数 法 计 算 泡 点 温 度 的 框 图
设T并令φiV=1,作第一次迭代 并令 ,
L Vm,i p − pis pisϕis Ki = )V exp RT ϕi p

分离工程期末知识总结

分离工程期末知识总结

思考题
1. 什么叫泡点,什么叫露点? 2. 精馏塔塔顶的温度和塔釜的温度分别是什么? 3. 简述求解泡露点的思路? 4. 对于泡点温度,∑Kixi <1,应如何调整温度? 5. 怎样判断闪蒸问题在给定的T、P下是否成立? 6. 等温闪蒸的通用闪蒸方程(Rachford-Rice方程
)的形式。
第三章 多组分精馏
特点:★F=D=W=0
★ L=V;L/V=1
★操作线方程: yn1 ,i xn,i
★板效率 最高
由于全回流,用 N m表示N,省去“均”:
Nm

lg([
x x
A B
)D

x x
A B
)W
lg AB
]
(3 8)
— — Fenske方程
最少理论板数只与分离要求有关,与进料组成无关。
多组分精馏
分离工程
第一章 绪论
分离过程基本概念 定义:将一混合物转变为组成不相同的两种或 两种以上产物的操作。
分离工程示意图
分离剂 (物质或能量)
原料物流 (一股或几股)
分离装置
产品1 (组成不同的物流) 产品2
第一章 绪论
分离过程的分类
分离过程分为机械分离过程和传质分离过程两大 类。
机械分离过程是指分离装置所接受的是多于一个 相的非均相进料,只要简单地分相就可以。如过 滤、沉降、固-液分离和气-液分离器等。
no yes
T,yi
第二章 单级平衡过程
露点计算
平衡常数与组成无关的露点计算 ki f (T , P) 露点方程: f (T ) iC1Kyii 1.0 0 (2 60)
f (P) iC1Kyii 1.0 0 (2 61)

分离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分离课后习题和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1.因时间关系,详细复习总结的电子版没时间做了,大家抽空多看看课本,考试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书上找不到答案的不会考。

2.这里主要总结了老师上课讲的课后题 参考 答案,以及部分往届复习的名词解释整合,大家参考记忆。

3.考试题型:6-7个名词解释,6-7个选择题(考察细节掌握,一个两分),填空,简答论述(接近50分)。

4.不考计算题,但依然会考公式的其他应用,复习时自己注意。

5.【P22】【P24】【P44-45】【P216-217】这几页的图和表必须会解读,【P191-192】这两页表必须背过,必考重点!考试没有画图题,但可能有读图题,常见的重点图示必须熟悉。

6.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今年监考比历届都要严,不要因小失大!!!7.最后,祝都过。

***感谢冯晓博、马阿敏、张雪琴三位热心的好学霸肯抽出时间为大家整理资料***第一章 绪论1.分离技术的三种分类方法各有什么特点?答:(1)按被分离物质的性质分类分为物理分离法、化学分离法、物理化学分离法。

(2)按分离过程的本质分类分为平衡分离过程、速度差分离过程、反应分离过程。

(3)场流分类法2.分离富集的目的?答:①定量分析的试样通常是复杂物质,试样中其他组分的存在常常影响某些组分的定量测定,干扰严重时甚至使分析工作无法进行。

这时必须根据试样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把干扰组分分离除去,然后才能进行定量测定。

②如果要进行试样的全分析,往往需要把各种组分适当的分离,而后分别加以鉴定或测定。

③而对于试样中的某些痕量组分,进行分离的同时往往也就进行了必要的浓缩和富集,于是就便于测定。

因此物质的化学分离和测定具有同样重要意义。

3.什么是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答:直接分离是将待测组分从复杂的干扰组分分离出来;间接分离是将干扰组分转入新相,而将待测组分留在原水相中。

4.阐述浓缩、富集和纯化三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答:富集:通过分离,使目标组分在某空间区域的浓度增大。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1章 ·绪论【精选】

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第1章 ·绪论【精选】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 混合过程是一个熵增加的过程, 它是一个自发过程, 而它的逆过程—— 分离过程, 则不 能自发地进行, 需要某种专门的过程和设备, 否则不可 能实现。
实例二:己烷和水的混合实验。
将己烷和水放在一个烧杯里,它们不能自发混合 形成均匀溶液;当剧烈搅拌(做功)时,则相互 分散,短时间内形成均匀溶液,一旦放置(停止 搅拌)则形成互不相溶的两相。在这个实例中, 我们看到混合过程不能自发进行,而(做功使之 混合后的)分离过程可以自发完成。
现代分离技术
Modern technology for separation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分离过程的热力学 第三章 分离过程的动力学 第四章 分子间相互作用与溶剂特性 第五章 萃取分离法 第六章 色谱分离原理
内容简介
第七章 制备色谱技术 第八章 膜分离 第九章 电化学分离法 第十章 其他分离技术 第十一章 分析鉴定方法与分离分
杂志
化学工程; 化工学报; 膜科学与技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第一章 绪 论
§1.1 分离科学及其研究内容 §1.2 分离科学的重要性 §1.3 分离过程的本质 §1.4 分离方法的分类 §1.5 分离富集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6 分离富集方法 §1.7 分离方法的评价 §1.8 直接分离和间接分离 §1.9 分离富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1)平衡分离过程 利用外加能量或分离剂使混合物体系形成两相界面,
通过两相界面的平衡关系使均相混合物得以分离。如液 -液萃取(达到平衡时的分配系数不同);结晶(固-液 平衡);蒸馏(液-气平衡) (2)速度差分离过程 利用外加能量,强化特殊梯度场(重力梯度、压力梯 度、温度梯度、浓度梯度、电位梯度等)。如高速或超 速离心强化离心力场,使用过滤材料强化不同物质移动 的速度差。电泳强化离子移动速度差等。一般用于非均 相混合物的分离。 (3)反应分离过程

化工分离过程第二章

化工分离过程第二章

(2) 逸度与组成的关系 气相逸度与气相组成yi的关系为:
fˆiV
fi0V
V i
yi
Pi0V
V i
yi
PˆiV yi
式中:fi0V 在系统温度和压力下纯组分i的气相逸度 γiV 组分i的气相活度系数 φi0V在系统温度和压力下,纯组分i的气相逸度系数 φiV 在系统温度和压力下,组分i的气相分逸度系数且
ˆiL
i0L
L i
平衡时,汽液两相逸度相等,通过平衡常数Ki的定义式可求 出相平衡常数。
10
1. 汽液平衡关系(Vapo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
fˆiV fˆi L
(2-4)
引入逸度系数 :
ˆ i
,汽相中组分i的逸度系数 ˆ Vi 定义为
ˆ iV fˆiV / yiP
ZM
PVt RT
RT (Vt b
a Vt2
)Vt
RT
Vt Vt
b
a RTVt
2
④计算汽相逸度系数
将(2—15)积分后代入以上结果:
ln
) i
bi Vt b
ln[ZM
(1
b Vt
)]
2 aai RTVt
3
25
⑤用xi代替yi,按照②~④步骤求各组分的液相逸度 系数
⑥由式(2-14)求Ki值。
fi L
Pi S iS
exp[ViL (P PiS )] RT
(2-21)
33
由式(2—21)可知,纯液体i在T、P下的逸度等于饱和 蒸汽压乘以两个校正系数。
S i
为校正处于饱和蒸汽压下的蒸汽对理想气体的偏离,
而指数校正项也称普瓦廷(Poynting)因子,是校正压

化工工艺学 第二章 化工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

化工工艺学 第二章 化工生产过程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化工生产过程及工艺流程一、化工生产过程在化工生产中,将原料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加工处理制成目标产物的过程称为化工生产过程。

化工生产过程一般是由原料预处理、化学反应、产物的分离与精制及“三废”治理四个部分组成。

1 原料预处理在化工生产中,当一个反应确定之后,它就必须对原料有一定的要求,原料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使其达到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条件。

例如:对固体原料需要进行粉碎、筛选,除去部分杂质;对液体原料一般需要配制成一定的浓度,再进行加热或气化;对气体原料通常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压力等。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化工生产过程的核心部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原料到产物的转化过程。

1)化学反应的种类及条件◆化学反应种类很多,按反应体系中物料相态的不同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按催化剂的使用与否分为催化反应和非催化反应,当催化剂与反应物处于同一相态时称为均相催化反应,处于不同相态时称为非均相催化反应;◆按化学反应的特性分为氧化、还原、加氢或脱氢、聚合、缩合、重排、烃化、酰化、重氮化、硝化、磺化、歧化、异构化反应等。

实现化学反应通常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反应的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以及原料投料配比如何、反应的停留时间多少。

所以如何使反应过程进行较为合理,是化工工艺所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2)化学反应器实现化学反应过程的设备称为化学反应器,它是化工生产的关键设备。

反应器的设计和选型十分重要,这是因为反应器中进行的反应过程通常比较复杂,在反应的同时还有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

由于各单元反应的特点各异,所以对反应器的要求也不相同,工业生产过程不仅与反应本身的特性有关,而且还与反应设备的特性有关。

反应器的种类繁多,结构各异,既可以按照反应的特性分类,也可以按照设备的特性进行分类。

◆按反应器中物质相态、反应器可分为均相和非均相反应器;◆按反应器的结构可分为釜式(槽式)、管式、塔式、固定床、流化床反应器等;◆按操作方式可分为间歇式、半间歇式和连续式反应器;◆按操作温度分为恒温式(等温式)和非恒温式反应器;◆按反应器与外界有无热量的传递可以分为绝热式和外部换热式反应器等。

分离过程-相平衡

分离过程-相平衡

f
L
上式有二个校正系数:
1. fis校正在pis下蒸汽对理想气体的偏 离。 Vi L ( p pis ) 2. exp[ ] 称Poynting 因子, RT 校正压力偏离饱和蒸气 压的影响。
(2)不凝性组分基准态
取基准态:
当xi 0时, gi 1

ˆL f i (2—10): g i OL xi f i
s i
——计算Ki的普遍化形式(用于严格计算)
各种简化形式:
1.汽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理想溶液。
——完全理想系
Vi ( p p ) V s ˆ fi 1 fi 1 g i 1 exp[ ] 1 RT pis (2 19)为: K i 与T、p有关 p
L s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 及: yi xi p
Ki xi 1
2.2.2 相平衡常数的计算
一、状态方程法 二、活度系数法 三、各种估计方法
一、状态方程法
由(2—13):
L ˆ yi fi Ki xi f ˆV i
(2 14)
由p—V—T关系计算 f
V i
L f , i
以V为自变量:
p 1 RT ˆ ln fi [( )T , p ,n j ( )]dVt ln Z M RT V ni Vt
汽液平衡关系式:
V L ˆ ˆ fi yi p fi xi p (2 13) V 0L ˆ fi yi p g i xi f i (2 13)
ˆL f yi Ki i xi f ˆV i
y g i f 0L i K i i x ˆV p f i i
2.液液平衡 ˆ ˆ fi fi

化工分离过程重点

化工分离过程重点

化工分离过程重点1、相平衡:指混合物或溶液形成若干相,这些相保持着物理平衡而共存的状态,从热力学上看,整个物系的自由焓处于最小的状态;从动力学看,相间表观传递速率为零。

2、区域熔炼:是根据液体混合物在冷凝结晶过程中组分重新分布的原理,通过多次熔融和凝固,制备高纯度的金属、半导体材料和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提纯方法。

3、独立变量数:一个量改变不会引起除因变量以外的其他量改变的量。

4、反渗透:是利用反渗透膜选择性地只透过溶剂(通常是水)的性质,对溶液施加压力克服溶液的渗透压,使溶剂从溶液中透过反渗透膜而分离出来的过程。

5、相对挥发度:溶液中的易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与难挥发组分的挥发度之比。

6、理论板:是一个气、液两相皆充分混合而且传质与传热过程的阻力皆为零的理想化塔板。

7、清晰分割:若馏出液中除了重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的重组分,而釜液中除了轻关键组分外没有其他轻组分,这种情况为清晰分割。

8、全塔效率:完成给定任务所需要的的理论塔板数与实际塔板数之比。

默弗里板效率:实际板上的浓度变化与平衡时应达到的浓度变化之比。

9、泡点:在一定压力下,混合液体开始沸腾,即开始有气泡产生时的温度。

露点:在一定压力下,混合气体开始冷凝,即开始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

10、设计变量:设计分离装置中需要确定的各个物理量的数值,如进料流率,浓度、压力、温度、热负荷、机械工的输入(或输出)量、传热面大小以及理论塔板数等。

这些物理量都是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因此,设计者只能规定其中若干个变量的数值,这些变量称设计变量。

简答题:1、分离操作的重要意义答:分离操作一方面为化学反应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料,清除对反应或者催化剂有害的杂质,减少副反应和提高收率;另一方面对反应产物起着分离提纯的作用,已得到合格的产品,并使未反应的反应物得以循环利用。

此外,分离操作在环境保护和充分利用资源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精馏塔的分离顺序答:确定分离顺序的经验法:1)按相对挥发度递减的顺序逐个从塔顶分离出各组分;2)最困难的分离应放在塔序的最后;3)应使各个塔的溜出液的摩尔数与釜液的摩尔数尽量接近;4)分离很高回收率的组分的塔应放在塔序的最后;5)进料中含量高的组分尽量提前分出。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第二章课件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第二章课件
.
第2章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
2.2.3.1.3 Flory—Huggins理论的缺陷
实验证明F-H 模型过分简化,不能解释大多数聚合物溶液和聚合物共混物的普遍特点:相容的聚合物共混物随着温度升高发生相分离;甚至不能定性解释,对浓度依赖的物理意义因为 F-H 理论在推导过程中作了如下假设:
.
第2章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
2、共聚物的组成
对于均聚物/共聚物体系,相容性与共聚物的组成有关。NBR的 与AN含量有关。用气体作探针表明,AN含量20一40% 时NBR/PVC的相容性不断增加。由电镜和Tg表明,NBR-18和AN含量26%的NBR-26与PVC只是有限相容,两相界面模糊,仅AN含量40%的NBR一40与PVC溶液共混时才是均相,只有一个Tg。在PVC/EVA中相容性随醋酸乙烯(VA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VAC含量为65-70%时共混物为单相,45%时为两相。对氯苯乙烯—邻氯苯乙烯共聚物与PPO共混时,在对氯苯乙烯含量23—64%范围内,用量热法观察到单一的Tg。苯乙烯(St)与AN的无规共聚物(SAN)与PMMA共混时,AN含量在9—27%范围内时,电镜和力学性能表明二者相容。
.
第2章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
2.2.3 聚合物—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热力学理论
2.2.3.1 Flory—Huggins理论
2.2.3.1.1 基本理论
式中 为混合的吉布斯(Gibbs)自由能; 为混合焓; 为混合熵; T 为热力学温度。
但是,也有例外,极性高分子共混时也会不相容,如PVC/CR,PVC/CPE;非(弱)极性高分子共混时也会相容,如 PS/PPO。
.
第2章 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
熔融共混物,与乳状液相似,其稳定性及分散度由界面两相的表面张力决定。对于高分子,当两相的接触角为零时,其界面张力 可用下式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在300K时,使1mol普通溶质以0.1mm/s的速度通
过溶剂运动时,要克服25000吨的阻力。 因此,溶质分子在溶液中的运动加速度几乎为零(几 乎是立即达到稳态)。
平均速度
因为加速度几乎为零,即:
d 2x M 2 0 dt
分子运动方程:
d 2x d ~ dx M 2 f dx dt dt
代入
dc dJ dt dx
得: dc dC d RT dC Y ( ~ ) dt dx dx f dx
(输运方程)
Fick第二定律
2 dc dc d RT dc dc d c 输运方程: Y ( ~ ) Y D 2 dt dx dx f dx dx dx
其中扩散系数D ~ f 即只有扩散
热力学的局限
所有溶质的迁移都是朝着趋向平衡的方向进行的,是
平衡控制着组分的迁移方向。但仅用平衡的观念(热
力学)无法准确回答组分的迁移速率和迁移性质等问 题。而迁移速率与整个分离速度又是密切相关的,因
此需要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溶质的迁移。
无论是定向迁移还是非定向扩散,涉及的都是物质分 子的迁移,因此分子迁移的表征是研究分离过程动力 学的基础。
dx 1 du ~ 所以,分子运动平均速度: U dt f dx
2.2 Fick第一定律
1. 流密度(J) 因为分子的运动速度难于测定,所以人们提出一个易于 测定的物理量(流密度)来反映分子在流体中的运动速
度。
流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摩尔数。 当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 U 的单位为cm/s,溶质的浓度单 位取mol/cm3时,有下列关系式:
C 为溶质浓度,假定其在扩散方向上不随时间变化,
(接下页)
2. Fick第一定律
于是有:
C du C d (u ext u 0 RT ln C ) J ~ ~ f dx f dx C du du RT dC ~( ) f dx dx C dx C du ext du 0 RT dC ~( ) ~ f dx dx f dx
RT
当既无外场梯度,也无内部化学势梯度时,Y=0,
所以: Fick第二定律(一维扩散)
dc d 2c D 2 dt dx
多维扩散情况下的Fick第二定律
一维扩散:
dc d 2c D dt dx 2
dc 2c 2c 二维扩散: D( 2 2 ) dt x y dc 2c 2c 2c 三维扩散: D( 2 2 2 ) dt x y z
2.3 Fick第二定律和输运方程
Fick第一定律的假设:
溶质浓度C在扩散方向上不随时间变化。
Fick第二定律的条件:
考虑溶质浓度C在扩散方向上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 为简单起见,先只考虑一维扩散的情形。
2.3 Fick第二定律和输运方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单位 时间内在x处因扩散而进入 到小体积元dx的物质流减
有流时的输运方程:
dc dc d 2c Y D 2 dt dx dx dc dc d 2c (Y V ) D 2 dt dx dx
dx dm ( J x J x dx ) 1 dx dt dm dx dx dc dc dx dx dt dt dt
J x J x dx
dc dx dt
2.3 Fick第二定律和输运方程
将Jx+dx在dx附近按Taylor级数展开,并略去高次项,得:
和p的差别:比p包含更多的内容。
力学运动的规律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力F与加速度的关系:
d 2x F F1 F2 m 2 dt
力学推动力:F1 dp
dx
阻力: F2 f
dx dt
2 d x dp dx 基本力学运动方程:m 2 f dx dt dt
分子运动规律
费克第一定律的通用公式
费克第一定律的通用式可以写成:
J ( x) A dy dx
J(x)表示沿x轴方向的流,A为比例系数,-dy/dx指在x
轴方向上的梯度。 当y为浓度C时,dC/dx为x轴方向上的浓度梯度,J(x) 就是沿x轴方向的质量流(扩散)。 如果y为温度T时, dT/dx为x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J(x) 就是沿x轴方向的热流。
(接下页)
ext
0
2. Fick第一定律
ext 0 1 du du 定义: Y ( ) ~ f dx dx
Y是外场和内部物理化学作用的总化学势产生的位移速度
将Y代入前面的公式:
RT dC J YC ~ f dx
当外场和内部作用势能梯度为零(Y=0)时:
RT dC J ~ f dx
力学输运与分子输运
目前还只能通过物质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统计学间的相互关 系来了解迁移过程的规律 力学运动研究的对象:宏观物体的运动轨迹。 分子运动研究的对象:大量分子在统计学上的运动规律。 共性:对力的响应以及数学表达式相似。 力学推动力=-dp/dx 分子推动力=-d/dx (p为势能,x为坐标) (为化学势)
分子运动除受使宏观物体运动的所有力的约束外,每个 分子还与邻近分子发生激烈的碰撞作用。 分子运动的推动力为化学势梯度,阻力是分子碰撞的摩 擦阻力。 d 2x d ~ dx M f 分子运动方程: 2 dx dt dt M为物质的分子量; x表示整个1摩尔分子运动位移平均值;
~ f 表示每摩尔运动着的分子的阻力常数。
(接下页)
2. Fick第一定律
定义扩散系数D: 于是有:
RT D ~ f RT dC dC J ~ D f dx dx
Planck-Einsten方程 Fick第一定律
这是早在1855年就已发表的描述分子扩散的基本方程。 Fick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扩散系数一定时,单位时间 扩散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物质的摩尔数与浓度梯度成正比,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
J U C
( J的单位为mol/scm2 )
2.菲克(Fick)第一定律
1 du 将 U ~ f dx C du 代入 J U C 中,得:J ~ f dx
在低浓度下(假定=C),化学势可以写成: = ext + 0 +RT lnC 式中 ext 为外场作用于分子(粒子)上的化学势; 0 为体系的标准化学势。
研究生课程
分离方法基础与技术
第2章 分离过程动力学
第2章 分离过程动力学
2.1 分离过程中物质的输运
2.2 Fick第一定律
2.3 Fick第二定律和输运方程
2.4 在有流存在下的输运
2.1 分离过程中物质的输运
一个体系达到平衡之前,体系内存在外场作用下的梯 度(如压力梯度、浓度梯度),也有体系内部的分子 间相互作用引起的化学势梯度。 定向迁移:溶质分子在外场或内部化学势作用下向趋 于平衡的方向定向迁移,在空间上重新分配。 非定向扩散:与定向迁移同时,溶质分子的随机运动 又会使溶质从高浓度区域向四周低浓度区域扩散,使 分离开的溶质又趋向重新混合。 定向迁移与非定向扩散总是相伴而生,分离过程就是 强化定向迁移,尽量减小非定向扩散。
S S
设截面积为1个单位,即:S=1
去在x+dx处扩散出来的物
质流,等于单位时间内体 积元dx中积累的物质量。
Jx x Jx+dx x+dx x
dm ( J x J x dx ) S dt
2.3 Fick第二定律和输运方程
公式变形:
dm ( J x J x dx ) S dt J x J x dx
J x dx
将此式代入公式
dJ Jx dx dx J x J x dx dc dx dt
得:
dJ dc Jx Jx dx dx dx dt
dJ dc dx dt
2.3 Fick第二定律和输运方程
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下得输运方程 将
RT dC J YC ~ f dx
摩擦系数
所有分离过程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物质(溶质)进行输 运,分离所需时间与输运时间有关,因而也与摩擦系 数有关。
Stokes定律—分子运动的摩擦系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 f 6Leabharlann Af 为摩尔摩擦系数;NA为Avogadro常数;为球 式中 ~
形溶质分子的半径;为介质粘度。
摩擦系数
分子运动的特点与平均速度 特点:与力学运动相比,分子运动的摩擦阻力(分子碰 撞)要大得多。
2.1 分离过程中物质的输运
分离过程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物质在输运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即分离体系中组分迁移 和扩散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 扩散有时也被用于分离: 利用物质扩散速度的差异可使某些组分达到分离,如等
温扩散法就可以用来制备高纯的挥发性酸。但在色谱分
离过程中扩散会使组分的谱带展宽,是要设法减小的。
无流时的流密度公式:
RT dC J YC ~ f dx
有流时的流密度公式:
RT dC J (Y V )C ~ f dx
此式为考虑外场和内部化学作用存在时,同时有介 质流动情况下一维输运的一般方程。
2.4 在有流存在下的输运
无流时的输运方程: 考虑溶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dc dJ dt dx
2.4 在有流存在下的输运
在前面的讨论中,只考虑了溶质本身的位移,即假设介 质(气体或溶剂)是不流动的。
很多分离体系(如色谱)中,载带溶质的介质也流动。
有流:有介质流动存在。设介质的流速为V,介质对溶 质输运所产生的流密度为:
J=VC
考虑有流存在时的流密度: J U C V C
2.4 在有流存在下的输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