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优选)

合集下载

层序地层学—松辽盆地

层序地层学—松辽盆地

盖 储

松辽盆地综合地层柱状图
–2、层序界面类型及特征:
•1)界面类型
–古构造运动界面:区域不整合面; –构造应力场转换界面:盆内不整合面; –构造机制转换面:局部不整合。 坳陷阶段 萎缩阶段
裂陷阶段
泉头组(河流相、三角洲相)——青山口组 (浅湖至深湖相)——嫩江组(浅湖至河流相)
二、陆相地层层序的形成机制
4、基准面和可容空间变化对层序的控制
基准面是控制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何者发生的一 个临界面,即在基准面之上要发生侵蚀作用,而基准面 之下则发生沉积作用。基准面是一个受构造沉降、 气候变化、沉积物补给、海(湖)平面升降、沉积地 形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可容空间是指沉积物表面与基准面之间可供沉积 物充填的全部空间。
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认为海平面升降、 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和气候是层序形成 与分布的控制因素,其中海平面升降起主要 作用。
– 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沉降---相对海平面变化:
• 控制可容空间变化,从而决定着层序空间分布;
– 沉积物供给速度:与可容空间增加速度共同控制着层序构型; – 气候变迁:控制沉积物的供给速度以及沉积物类型。 气候变迁
松辽盆地内不同地区的构 造沉降曲线显示,在124 Ma前 后盆地存在着构造沉降速率的 重大转折(如图),即由前期的 快速沉降转为后期的缓慢沉降, 而这一时期恰为松辽盆地断坳 转换时期的开始。断陷时期构 造沉降曲线斜率较大,即构造 沉降速率较大;而坳陷时期曲 线段斜率变缓,即构造沉降速 率趋小。表明在盆地演化不同 阶段构造作用的控制强度不同, 断陷盆地受构造因素影响更为 突出。
在构造沉降保持线性沉降的前 提下,基准面快速下降,可容空间减 小,且Δ A/Δ S<1或≈1时,形成小型 进积或加积的准层序组,此时,常构 成低水位体系域;基准面快速上升, 可容空间迅速增大,且Δ A/Δ S>1时, 产生退积式的准层序组,常形成水进 体系域;基准面缓慢上升,可容空间 缓缓增加,且Δ A/Δ S=1时,产生加积 式的准层序组,常构成高水位体系域; 基准面快速下降,可容空间迅速减小, 且Δ A/Δ S<1时,产生大型进积式的 准层序组,形成水退体系域。(可容 空间增量Δ A与沉积物补给增量Δ S)

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综述

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综述

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综述谭 婷(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松辽盆地作为勘探重点开发地区其地层研究一直备受广大学者关注,本文就众多学者对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及特征进行了部分总结。

松辽盆地南部深层火石岭组-营城组分布于众多分割断陷盆地中,以单断的箕状断陷为主,少数为双断的地堑式断陷。

众多学者对松辽盆地地区矿层进行了精细研究,利用地球物理特征归纳松辽盆地地层的两次喷发,还有学者运用区域叠置的方法对优质储层进行了可靠预测。

关键词:松辽盆地;矿床;地质概况;特征中图分类号:P61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214-2A Summary of the Geological Surve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s in the Songliao BasinTAN T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9, China)Abstract: As a key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a, the stratigraphic study of Songliao Basi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surve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eposits in Songliao Basin by many scholars. The deep Huoshiling Formation-Yi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 of Songliao Basin is distributed in many separated fault basins, mainly single-fault dustpan-like fault depressions, and a few double-fault graben-type fault depressions. M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ore beds in Songliao Basin in detail, summed up the two eruptions of strata in Songliao Basin by using geo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de reliable prediction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regional superimposition.Keywords: Songliao Basin; Deposits; Geological Survey; Characteristics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得知,当前在松辽盆地的研究过程中存在3个主要争议:①首先厚层流纹岩段及其上覆碎屑层中所含矿物质存在于营城组的地层中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于流纹岩之下是否还存在火山岩夹碎屑岩含煤段[1,2]还有待进一步考量。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松辽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摘要】松辽盆地为中国北方大型内陆盆地之一,总面积达26万平方公里,它位于中亚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带的东延部分,在盆地的发展过程中,发育有含油气建造,含煤建造和杂色陆相碎屑岩建造。

在杂色碎屑岩建造中有层间氧化带和“泥—砂—泥”结构发育,同时盆地内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循环体制,是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

【关键词】松辽盆地;可地浸;铀矿;条件分析松辽盆地位于我国东北,包括黑龙江西南部、吉林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和辽宁省北部。

1 大地构造位置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天山—兴蒙褶皱区(Ⅰ级),吉黑褶皱系(亚Ⅰ级)之松辽坳陷(Ⅱ级),西侧为大兴安岭优地槽褶皱带(Ⅱ级),内蒙古优地槽褶皱带(Ⅱ级)。

南部与内蒙地轴(Ⅱ级)相接。

见图1。

1.吉黑褶皱系1-1 松辽坳陷1-2 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1-3 佳木斯隆起2.内蒙-大兴安岭褶皱带2-1 大兴安岭优地褶皱带2-2 内蒙优地槽褶皱带3.中朝准地台3-1 内蒙地轴3-2 燕山台褶皱带3-3 胶辽台隆4.延边褶皱系5.那丹哈达优地槽褶皱带(属锡霍特褶皱带)6.上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属蒙古-鄂霍次克褶皱带)7.额尔古纳褶皱带2 盆地特征2.1 盆地基底松辽盆地基底主要岩石类型有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砂板岩、石灰岩等,在松辽盆地的中部以片麻岩一片岩为主,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其西部以矿板岩—碳酸岩为主是兴安地槽的延伸部分,其东部是片岩—砂板岩—石灰岩分布区与吉黑地槽区相过渡。

花岗岩是松辽盆地基底岩石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可分为三个期次,有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

松辽盆地基底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对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控制作用。

在基底构造中,主要有北北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组深断裂为主干断裂。

北北向主干断裂有四条,它们具有切割深,规模大,活动时间长等特点。

其中嫩江-白城-扎鲁特深断裂和依兰-伊通深断裂控制着盆地的东、西边界。

孙吴-双辽断裂和海沦-伏龙泉断裂控制的盆地内二、三级构造单元,并决定着盆地内构造-沉积特征的东西分带特点。

松辽盆地沉积充填与油气地质特征

松辽盆地沉积充填与油气地质特征

二段沉积 了两 套分布广泛 、富 含有机 质 的深湖一 半深 湖相烃源 岩;主要勘 探 层 系在沉积 以河湖沉积体 糸为主 ,具有 多物源 、 多体 系的特征 ;平 面上优
质 三 角 洲 相 及 河 流 相 砂 岩 储 层在 湖 盆 边 缘 呈 环 带 状 展 布 , 与 烃 源 岩 构 成 良好
并形 成盆 地 锥 形 。早 白垩 晚 期 由 于太 平 洋 板 块 向 西活 动 ,使
…t … 瓣 露

图1 松 辽盆 地 构造 宦化 剖 面示 意 图 图: 松 辽 盆地 北部 地 层综 合 柱状 图
2盆地 地 层 发育 盆地 主 要 沉积 充填 了 中 、新 生 代 的 沉 积岩 系 ,最 大 沉 积 厚
I l J 盆 地 型沉 { , 岩性 包括 荻 白 色砂 岩 、砂 砾岩 、灰 黑 色泥 岩 、 粉 砂 岩 夹 灰 紫 色 凝 灰 岩 及薄 层 煤 层 ,底 部 常 见 有凝 荻 质 砾 岩 ,
角度 不整 合于 二 橇 系之 卜
( 2)上侏 秒统 上侏 罗统 分布 比较 广泛 ,是盆 地 断 陷阶 段 初 期 沉积 的 套 火 …岩 和火 L J J 碎 屑岩 建造 ,对应 于 洮南 组 ( J t ) 或 火石 岭 组 ( J _ h ).其 岩 性 主 要 为凝 灰 质 角砾 岩 、凝 灰岩 、安 …岩 、玄 武 岩及 凝 炙 质 砾岩 等 , 底 郎 不整 合 于 白城 组 或 二 叠 系
裂谷 沉 积



一 一
. ‘
_
— _




}…

_

一 一


麓§ l

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

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

,格式正规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松辽盆地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区,也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铀矿床,被称为“中国铀带”。

松辽盆地是一个地质复杂的盆地,其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重要。

一、松辽盆地演化历史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叠纪,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生代的构造演化,中生代的沉积演化和新生代的演化。

1、古生代构造演化古生代构造演化是松辽盆地形成的最初原因,包括构造隆升、断裂及火山活动的演变。

构造隆升的过程包括了上古生代的南拉维拉断裂运动,中古生代的津山-辽宁断裂运动,以及下古生代的黑龙江褶皱运动等。

这些运动形成了松辽盆地的基本构造形态。

2、中生代沉积演化在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基础上,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沉积,形成了许多层次的火山岩、碎屑岩、砂岩和泥岩,这些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储集条件。

3、新生代演化新生代演化主要指的是地壳塑性变形和构造演化,主要包括了辽宁拉伸运动、新疆拉伸运动、罗西—张家口断层运动等。

这些构造运动对松辽盆地的构造形态和沉积结构产生了极大影响,也为后续铀成矿作准备。

二、铀成矿地质条件铀成矿地质条件是指松辽盆地形成铀矿床的地质条件,主要包括构造、沉积、流体和温度等四个方面的条件。

1、构造构造是形成铀矿床的重要条件,松辽盆地构造变形活动极其丰富,造就了许多构造洼地、断层带和构造块体等,这些构造洼地和断层带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地质条件。

2、沉积沉积也是铀矿床形成的关键条件,松辽盆地的沉积物具有良好的储集性,其中的碎屑岩、砂岩和泥岩等可以有效地储存铀。

3、流体流体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松辽盆地的构造演化使得地层的渗流性和流体类型有很大的变化,地层中的流体可以将溶解的铀运输到矿床所在的位置。

4、温度温度也是铀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松辽盆地的构造变形过程中,伴随着大量地壳岩石的拉伸、压缩和消减,从而形成了铀成矿所需要的较高温度条件。

总之,松辽盆地演化历史和铀成矿地质条件十分重要,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

K1
三、盆地演化与地质构造特征
盆地的演化可分为裂陷、坳陷和萎缩三个阶段。 (一)裂陷阶段(J2-3—K1d) 正断层活动强烈,控制了地层厚度和沉积相带展 布,影响着白垩纪大型盆地的演化和二级构造带的 发育。 地层厚度变化较大,2000-3000m;沉积速度最快, 247-400m/Ma,平均296m/Ma;地热场较高,地温梯 度为3.7 ℃/100m。
(4)嫩江组
分为五段,厚度500-1000m。嫩一、二段,为盆地第二次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嫩三四五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三)萎缩阶段(K2四方台期-早第三纪)
3. 宋方屯油田
位于大庆长垣的东坡上,为低幅的隐蔽油藏。北部为自西 向东倾的鼻状构造;南部为自南向北倾没的鼻状构造。断 裂发育,北北东走向。储层为姚家组下部葡萄花油层。 有三种油藏类型 断层遮挡油藏(西部)、 岩性断层油藏(东部) 岩性油藏(南部)。
4. 龙虎泡油田
位于古龙凹陷 西侧,泰康隆 起向东南倾没 的斜坡上,为 轴向近南北的 背斜构造。储 集层为萨尔图 (嫩一段)和 葡萄花油层 (姚一段)。
(三)盆地构造变动和构造特征
1. 时间演化:不同阶段构造变动形式不同:早期裂陷阶段 断裂活动强烈;中期坳陷阶段区域整体沉降,接受沉积; 晚期晚期萎缩阶段有三次强度随时递增的褶皱运动。构造 特征:深层以断裂为主,断距较大;中浅层褶皱构造发育, 幅度大,断距较小。
2. 空间变化:东早西晚、东强西弱。东部形成凹 凸相间的褶皱带,西部为平缓的东倾单斜。中部 为大型坳陷,在其中间形成大型正向构造带—— 大庆长垣。 3. 变形强度:三次褶皱运动(K2嫩江期/四方台期, K/E,E/N),构造变动不很强烈。中浅层变形不强 烈。地层倾角较缓,褶皱两翼倾角约1°-3°,通常 不超过10 ° 。 4. 构造形式:以褶皱为主,断裂除早期外,在中 浅层构造中处于从属地位。 5. 动力学机制:与区域构造应力和深部热动力作 用有关系。

松辽盆地03资料

松辽盆地03资料
1.基底拼合褶皱期 古亚洲洋消失,
古中国大陆固结形 成并开始向外增生。
基底拼合褶皱期
2.初始裂张阶段(中晚白垩世-早 白垩世营城期)
基底断裂和火山活动强烈,形成了一 系列相对分割呈地堑式的小型断裂群。
a.晚侏罗时期的沉积轮廓是东部为一 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b.沿牡丹江断裂、在牡丹江断裂与嫩 江断裂间为一套陆相碎屑岩与火山岩 建造
松辽盆地
内容提纲
一、盆地的名称、面积、位置及勘探阶段 二、盆地的基底及时代 三、盆地的类型 四、盆地的一级构造单元 五、盆地的发育时期,发育阶段及各阶段的属性 六、盆地的构造 七、盆地的主要生油层,油气藏,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一、盆地的名称、面积、位置及勘探阶段 名称和位置
松辽盆地是中国东部的一个大型沉积盆地, 盆地周围为山脉丘陵所环绕,东为长白山系的 张广才岭,西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 南部为康平一法库丘陵地带,现今是个地貌盆 地。
松辽盆地复合油气藏可 以分为2类, 一类以构造因素为主导 的称为岩性—构造油气 藏,
另一类以岩性为主控因 素的称为构造—岩性油 气藏。
主要生油层
高台子、葡萄花、萨尔图、扶余油层 、青山 口组的青一段、嫩江组和泉头组的部分段
主 要 生 油 层
主要生油层
松辽盆地的油气分布规律
松辽盆地坳陷层油气分属下、中、上含油气组合,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储、盖匹配 关系的制约。纵向上分布规律:
扶杨油层岩性油藏以肇州油田为例:
①油藏受构造控制不明显,油层分布与岩性有关; ②储层成岩作用强,储集物性差; ③油藏油水分异好,具有正常—超压特征。
松辽盆地中南部中浅层岩性圈闭
复合油气藏
储层集在空间上由构造、地层、岩性等因素中两种或 两种以上因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为复合圈闭,在其中形 成的油气藏为复合油气藏。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市域地热资源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市域地热资源特征

松辽盆地北部大庆市域地热资源特征
隋学文;李淑萍
【期刊名称】《黑龙江国土资源》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一、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构造概况rn松辽盆地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地,是产生在大型坳陷带内的坳陷区,盆地形状近似菱形,长约750 ,宽330km~370km,主轴沿北北东方向展布,面积26万km<'2>.盆地周围被山脉丘陵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东北为小兴安岭,东南为张广才岭,南部为康平--法库的丘陵地带.基底为石炭二叠系,沉积层为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盆地中部沉积层较厚,平均厚达5km,最厚超过10km,向盆地边缘沉积层渐薄.
【总页数】1页(P43)
【作者】隋学文;李淑萍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齐齐哈尔矿产勘查开发总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
【相关文献】
1.茂名市茂港区沙院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J], 张丽
2.广东阳江新洲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建议 [J], 王双
3.安徽省亳州市城南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J], 黄多成;王守沛
4.安徽省亳州市城南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分析 [J], 黄多成;王守沛;
5.云南石林盆地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J], 姚明波;刘红战;陈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松辽盆地地层岩性简表

松辽盆地地层岩性简表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
特征:松辽盆地的变质 岩具有多种类型,包括 千枚岩、片岩、大理岩 等,这些岩石在高温和 高压的作用下,经过变 质作用形成了新的岩石 类型,具有新的结构和 构造特征。
松辽盆地的地层与岩性关系
第三章
地层与岩性的相互影响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松辽盆地的地层与岩性关系密切,不同地层和岩性对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产生 了重要影响。
化。
地层的形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演化受到构造 运动、气候变 化和河流冲刷 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地层的分布和 排列顺序对于 石油、天然气 等矿产资源的 勘探和开发具 有重要意义。
主要地层单元的特征
古近系:以河流相、湖泊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大。
新近系:以河流相、湖泊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泥岩为主,厚度较小。
地层岩性简表的内容与结构
内容:松辽盆地的地层岩性简表包括地层、岩性、厚度、时代、分布范围 等基本信息。
结构:地层岩性简表采用表格形式,按照地层时代顺序排列,便于查阅和 对比。
特点:地层岩性简表简洁明了,重点突出,能够快速了解松辽盆地的地层 岩性特征。
应用:地层岩性简表在地质勘探、油气资源评价、环境治理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价值。
第四系:以河流相、湖泊相沉积为主,岩性以砂岩、粘土为主,厚度较小。
松辽盆地地层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性,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多个沉积旋回,每个旋回都由粗到 细的沉积序列组成。
松辽盆地的岩性
第二章
沉积岩的分布与特征
分布:松辽盆地内的沉积岩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和南部地区。 特征:沉积岩的岩性主要由泥岩、页岩、砂岩和砾岩等组成,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和沉积纹理。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论述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条件

论述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条件

论述松辽盆地南部油气成藏条件松辽盆地是一个典型的中、新生代大陆拉张型断坳复合型盆地,具体体现在盆地的基底性质、盆地的构造样式、盆地地层沉积特征与地热特征以及盆地的演化史上。

盆地构造基本特征研究是盆地形成演化过程、盆地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的基础。

一、区域地质概况松辽盆地南部由断陷层和坳陷层组成。

盆地基底是经过多期碰撞拼合形成,由古生代地层组成。

断陷层和坳陷层主要为晚中生代地层,下部断陷层主要由晚侏罗世(火石岭组—营城组)地层组成,中部坳陷层主要由早白垩世(登娄组—嫩江组)地层组成,上部反转期地层主要由晚白垩世四方台组—古近纪地层组成。

二、烃源岩发育情况松辽盆地烃源岩主要发育在盆地断陷和坳陷两个阶段.深层烃源岩发育于断陷层系中的侏罗系及白里系。

在断陷沉积演化过程中,发育多期烃源岩,如沙河子期、营城期、登娄库期等烃源岩。

不同类型的断陷,烃源岩具有不同的沉积环境,也具有不同的发育展布特征。

1.烃源岩沉积环境松辽盆地南部不同时期的断陷,由于受断陷面积、沉降幅度、最大裂陷期裂陷强度、充填序列的完整性的等因素的制约,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及其组合的特征差别较大。

断陷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沙河子组、营城组,烃源岩的发育程度与断陷盆地样式、断陷强度、最大断陷期断陷强度、断陷持续时间关系密切。

由于上述地质因素的影响,松辽盆地南部地区断陷层系的烃源岩发育程度有所不同。

松辽盆地烃源岩主要是陆相烃源岩,可分为湖相烃源岩和煤系烃源岩。

岩性主要为泥岩、碳质泥岩和煤三种类型。

沉积环境一般为低能的半深湖一深湖相环境和前三角洲相环境。

2.烃源岩分布特征断陷层系烃源岩发育,在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烃源岩中以沙河子组、营城组的暗色泥岩为主.断陷层系烃源岩分布的普遍特征是其有机质丰度及其类型变化较大,不同断陷烃源岩特征差异明显。

烃源岩的分布主要受断陷的盆地样式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烃源岩的富集程度主要受断陷规模、断陷持续时间、最大裂陷期裂陷强度的控制。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

(4)嫩江组
分为五段,厚度500 1000m。嫩一、二段, 500分为五段,厚度500-1000m。嫩一、二段,为盆地第二次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海侵,湖盆范围达到最大。地层岩性稳定、分布广泛,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主要生油层。 以深色泥岩和泥页岩为主,是盆地内另一套主要生油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 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 底部的油页岩, 对比标志层。 嫩二段底部的油页岩,为盆地的对比标志层。嫩三四五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段湖盆又一次发生明显收缩,三角洲相占主体部分。
(一) 中浅层构造单元
基底埋藏浅, 基底埋藏浅, 为区域东倾 大单斜。 大单斜。
6个一级,36个次一级 构造单元。
中央坳陷:多期沉积、沉 降中心,盆地主要产油区, 大庆长垣。
基底埋藏浅, 基底埋藏浅, 近南北向断 裂发育。 裂发育。
基底起伏大, 基底起伏大, 地层发育不全。 地层发育不全。 基底起伏大, 基底起伏大, 断裂发育。 断裂发育。
兴 安 岭 小 兴 安 岭
张 广 才 岭
3. 勘探历程 (1)1955(1)1955-1964 石油普查阶段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 1959,9.26,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3井 大庆长垣高台子构造带上的松基 喷油, 28日 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27井或工业油流 喷油, 28日,扶余3号构造上的扶27井或工业油流。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扶余油田 (2)1965(2)1965-1975 油田开发及外围勘探阶段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开发为主的阶段。隐蔽油藏进行了勘探。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黑帝庙油层等工业油流 扶余油层、萨尔图油层、 红岗、新立、 红岗、新立、木头和新北油田 1976新层系、 (3)1976-1990 新层系、新领域勘探阶段 深部层系、 二次勘探” 深部层系、外围盆地 “二次勘探”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 1996年产量达 37个油田 个气田, 现已发现37个油田,10个气田,1996年产量达 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5600万吨,天然气23亿立方米。 万吨 23亿立方米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分析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分析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2.大地构造背景中国东北部及其邻区包括四个构造单元:北部是北亚大陆区,由西伯利亚地块和中西伯利亚地块组成;南部是中朝大陆区,由塔里木一中朝地块组成;中部是北亚陆间区;东部为环太平洋区。

而中国东北地区就处在西伯利亚、华北和太平洋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区域,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在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平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Dobretsov etal., 2004;郊瑞卿,2009),北缘受到蒙古一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一碰撞作用的多重影响。

区域构造变形经历了前中生代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板块拼合造山作用及其之后的中、新生代板内构造作用改造,具有不同的构造指向和复杂的变形样式(郊瑞卿,2009)。

前人从构造演化角度,根据块体边界主缝合带构造特征和块体内部构造演化,将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为(郑瑞卿,2009) : 1)华北板块北缘;2)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3)大兴安岭微板块:甘南逆冲拆离构造及华力西期板块俯冲带和乌奴尔逆冲拆离构造带;4)额尔古纳微板块:喜桂图旗逆冲拆离构造带和额尔古纳基底隆起带;5)兴凯徽板块;6)佳木斯徽板块;7)那丹哈达增生地体(Wang and Mo, 1995;任纪舜等,1990;李锦轶等,1999;邵济安和唐克东,1995;张贻侠等,1998;张梅生等,1998;任纪舜等,1999;李锦轶等,2004b;谢鸣谦,2000; Liu etal., 1998; Wu et al, 20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

岩性及生储盖组合松辽盆地全解

岩性及生储盖组合松辽盆地全解

一.地层分布及岩性描述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1100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

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

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1 沙河子组(K1sh)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

发育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

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

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指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

2 营城组(K1yc)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

发育湖相,火山喷发相。

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世分子。

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

介形类化石有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章区域地质概况1.1 研究区位置研究区位于大庆长垣上,研究范围是整个杏北地区高三组油层,地震工区面积约342.7Km2,重点研究高三组储层及成藏条件(图1-1)。

图1-1 研究区位置图1.2 区域构造演化1.2.1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松辽盆地是一个晚侏罗世和白垩纪时期的断坳盆地,发育于晚侏罗世,受断陷控制,沉积了巨厚的火山岩和陆源碎屑岩,后期抬升遭受剥蚀,形成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间的区域不整合。

早白垩世后,受盆地坳陷作用控制,整体下沉,沉积范围广布全盆地。

松辽盆地演化经历了完整的兴衰过程,包括隆起、断陷、坳陷和萎缩四个演化阶段。

(1)隆起阶段(T—J2)古生代末期的海西运动使中亚海槽收缩回返,三叠纪-中侏罗世地幔上拱,处于隆起剥蚀状态,盆地初始形成。

(2)断陷阶段(J3—K1d)断陷早期火石岭组沉积,受燕山运动二幕影响,产生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由于主断裂发育,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此期间各断陷相对独立,水体较浅,主要为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喷发和火山碎屑岩沉积;断陷中期沙河子组和营城组沉积时期,断裂活动进一步加强,水体扩大、加深,形成沉降中心,沉积了一套暗色泥岩为主的含煤陆源碎屑岩及滨浅湖-半深湖相富含有机质的生油岩建造;断陷晚期-登娄库组沉积时期(也称为断坳转化期),受燕山运动三幕影响,基底断裂重新活动,形成了中央断陷带、中央隆起带和东部断陷带两堑一隆的构造格局,构成了松辽盆地的雏形,属快速充填补偿式沉积,为盆地进入坳陷式沉积奠定了基础。

此期间地壳以整体沉降为主,水域扩大,沉积物覆盖了侏罗世诸断陷,随着地壳下降、坳陷发育,完成了断陷向坳陷的转化。

(3)坳陷阶段(K1q—K1n)松辽盆地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松辽盆地主要的生油和聚油期,该期盆地发育为统一巨型坳陷盆地。

泉头组沉积时期,沉积范围逐渐扩大,为披覆式沉积,以河流相红色泥岩为主;青山口组-嫩江组沉积时期为非补偿式沉积,湖盆发育、水体扩大、变深,青山口组一段和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是湖盆两次兴盛期,以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为主,形成主要生油层和区域盖层;姚家组一段和嫩江组三、四、五段沉积时期是湖盆两次衰退期,湖盆面积缩小,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

送离职同事刀的诗

送离职同事刀的诗

送离职同事刀的诗
摘要:
一、松辽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征
二、松辽盆地的矿产资源概述
三、松辽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四、松辽盆地的其他矿产资源
五、松辽盆地的资源开发与保护
正文:
一、松辽盆地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征
松辽盆地位于中国东北部,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

该盆地是一个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沉积盆地,其地质特征独特,具有丰富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

这些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二、松辽盆地的矿产资源概述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该盆地的主要矿产资源,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

三、松辽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松辽盆地是我国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拥有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等大型油气田。

该盆地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松辽盆地的其他矿产资源
除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外,松辽盆地还拥有其他一些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铁等。

这些矿产资源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五、松辽盆地的资源开发与保护
松辽盆地的资源开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松辽盆地区域地质概况1.地理位置松辽盆地是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地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在亚洲地层分区中,处于北亚陆间区和环太平洋陆缘区的交接位置。

白垩纪时期是盆地发育的主要阶段,沉积了厚达万米的非海相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河流相、湖泊相和沼泽相碎屑岩地层,地层剖面完整,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陆相白垩纪地层的理想地区之一。

松辽盆地为一近北东向、北北东向的菱形盆地,周边为丘陵和山脉所环绕,西部为大兴安岭山脉,东部为张广才岭,北部为小兴安岭山脉,盆地内部则是松花江、嫩江和辽河水系冲积形成的平原沼泽。

规模:长750km,宽330-370km,面积约26万km2。

2.大地构造背景中国东北部及其邻区包括四个构造单元:北部是北亚大陆区,由西伯利亚地块和中西伯利亚地块组成;南部是中朝大陆区,由塔里木一中朝地块组成;中部是北亚陆间区;东部为环太平洋区。

而中国东北地区就处在西伯利亚、华北和太平洋三大板块所夹持的区域,由多个微板块主体在前中生代拼合成统一的复合板块,并在中新生代时期,在板块的东缘受到环太平洋板块拼贴和洋壳俯冲作用(Dobretsov etal., 2004;郊瑞卿,2009),北缘受到蒙古一鄂霍茨克海缝合带俯冲一碰撞作用的多重影响。

区域构造变形经历了前中生代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板块拼合造山作用及其之后的中、新生代板内构造作用改造,具有不同的构造指向和复杂的变形样式(郊瑞卿,2009)。

前人从构造演化角度,根据块体边界主缝合带构造特征和块体内部构造演化,将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单元划分为(郑瑞卿,2009) : 1)华北板块北缘;2)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3)大兴安岭微板块:甘南逆冲拆离构造及华力西期板块俯冲带和乌奴尔逆冲拆离构造带;4)额尔古纳微板块:喜桂图旗逆冲拆离构造带和额尔古纳基底隆起带;5)兴凯徽板块;6)佳木斯徽板块;7)那丹哈达增生地体(Wang and Mo, 1995;任纪舜等,1990;李锦轶等,1999;邵济安和唐克东,1995;张贻侠等,1998;张梅生等,1998;任纪舜等,1999;李锦轶等,2004b;谢鸣谦,2000; Liu etal., 1998; Wu et al, 2001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矿产局,1993;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1993)。

松辽盆地主体就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微地块,盆地南部坐落在华北板块北部陆缘增生带(葛荣峰,2009)。

3. 区域构造演化3.1 盆地基本构造特征据现有的研究成果,松辽盆地盖层可分为下部断陷沉积层序(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中部坳陷沉积层序(包括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和嫩江组)和上部反转期沉积层序(包括四方台组、明水组和新生界)。

以断陷期层序和坳陷期层序为主,二者在沉积特征和构造特征上又有很大差别,但都表现为受先存基底构造的严格控制。

盆地演化过程中,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或基底断裂控制了盆地的边界、轴向、沉降沉积中心和构造单元分区,基底断裂的多期活动也直接影响了盖层断层发育、沉积建造和局部构造的形成。

3.2 松辽盆地区域构造演化松辽盆地主要经历了5 个构造演化阶段,即成盆先期褶皱阶段、初始张裂阶段、裂陷阶段、沉陷阶段和萎缩平衡阶段(图 1.2)。

图 1.2 松辽盆地形成及演化示意图1)成盆先期褶皱阶段:古生代末期欧亚板块向南东方向运动,与古太平洋板块碰撞,使大陆受到强烈挤压,中国东北和日本诸岛发生大规模褶皱,松辽板块大范围抬升,伴随强烈岩浆活动,有大规模的花岗岩浆侵入,深部莫霍面可能发生起伏。

三叠纪早期经过侵蚀夷平,略具准平原化。

2)初始张裂阶段:中、晚侏罗世,地表经前期剥蚀,岩石圈较薄,深部莫霍面拱起已达较高程度,上地幔造成局部异常,产生热点,导致了盆地早期的初始张裂,形成规模不等的裂陷,沿断裂发生强烈的岩浆活动。

此时盆地西部地壳破裂较强,火山活动强烈,而东部地壳破裂不完全,以产生裂陷为主,充填了巨厚的裂谷式补偿沉积。

3)裂陷阶段:早白垩世早期,盆地中部莫霍面拱起异常,地幔作用明显,造成持续拉张。

此时,孙吴—双辽地壳断裂活跃,中央断裂带隆起上升,两侧形成拉张断陷,断陷沉降速度快、物源多、水动力强,沉积补偿作用好,因而沉积物以较粗屑类复理石建造为主,并形成目前盆地的雏形。

沙河子组形成时期盆地以伸展为主,伴随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形成一系列新的北东、北北东向展布的断陷盆地。

营城组形成时期,松辽盆地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初始裂谷未能继续扩展,导致断陷趋于萎缩,伸展率减小,构造沉降幅度降低,盆地周缘开始隆起。

4)沉陷阶段: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逐渐冷却,产生热收缩,盆地大幅度沉降,沉降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在上地幔拱起最高地带,形成中央深坳陷。

随后分别在青山口组和嫩江组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湖侵,使松辽盆地在27Ma (92~65Ma)内形成了厚达3000m 的河流、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的砂、泥岩互层含油建造。

由于地壳沉陷的不均一性,使松辽盆地在发育的前期形成东部和中部两个沉降中心,中、后期东部沉降中心逐渐消失,造成东部发育早期断陷,中部多数发育中期坳陷,西部为长期斜坡带。

早白垩世末,由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关闭,中国东北拼贴板块(包括松辽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产生强烈挤压,同时日本海开始扩张,向西的推挤波及盆地,即所谓的“嫩江运动”,产生压扭应力场,地壳普遍抬升,盆地东部地区抬升比较明显。

因此形成了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从而结束了沉陷阶段。

5)萎缩平衡阶段:嫩江运动以后,盆地深部地质结构逐渐趋于均衡,盆地全面上升,湖盆收缩,仅为前期的四分之一。

挤压运动一方面使先期地层发生褶皱;另一方面,挤压也使盆地边缘产生差异性隆起,而盆地中心则发生了差异性沉降。

因此,在总体上升的背景下,盆地东部差异性抬升,沉积中心再次西移,沉降速度缓慢,盆地东、中部构造幅度进一步加大,西部形成一批浅层构造。

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叠加构造—反转构造。

反转构造分为断裂型正反转构造,即下部为正断层,上部为逆断层、如弧店、大安、林甸、任民镇断层等;另一种为背斜型反转构造,即下部为断陷式向斜构造,上部为背斜构造,如大庆长垣。

新生界是在侵蚀夷平的基础上沉积的一套磨拉石建造,此时盆地活动性很弱,呈现出渐趋消亡的特征。

4.区域地层特征松辽盆地基底为前古生界、古生界的变质岩、火成岩等岩系,上部沉积盖层从侏罗系开始,至新生界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总厚度可达11000m以上,但以白垩系为主,白垩系厚达7000m以上,是盆地内的主要含油层系。

地表均为第四系未固结的松散粘土所覆盖。

松辽盆地自下而上为前古生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

白垩系地层自下而上发育有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泉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明水组地层。

松辽盆地深部含油组合为农安油层,下部含油组合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中部含油组合为萨尔图油层、葡萄花油层和高台子油层,上部含油组合为黑帝庙油层。

研究区目的层段位于松辽盆地中生界白垩系地层之内,松辽盆地中生界含油组合地层特征如下。

1 沙河子组(K1sh)沙河子组由灰白、灰黑色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酸性凝灰岩组成。

发育河流相、滨浅湖、半深湖—深湖相。

该组产狼鳍鱼(Lycoptera),东方叶肢介(Eosestheria),费尔干纳蚌(Ferganoconcha)等热河生物群典型分子。

也可见一定含量的早白垩世分子,无突肋纹孢(Cicatricosisporites),希指蕨孢(Schizaoisporites)等[20]。

2 营城组(K1yc)营城组下部以沉积岩为主,主要由灰黑、灰绿色安山玄武岩、凝灰质砂岩、火山角砾岩、砂砾岩以及灰色砂岩、砂砾岩及灰、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组成,局部夹红色泥岩和可采煤层;上部由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

发育湖相,火山喷发相。

营城组见到大量植物化石及孢粉化石,其它化石较少,植物化石如高腾刺蕨(Acanthopteris gothani),葛伯特茹福德蕨(Rufforidiagoepperti),稀脉北极蕨(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早白垩世分子。

该组海金砂科孢子含量较高,为典型的白垩纪分子。

介形类化石有三角星介属(Triangulicypris)也属于早白垩世分子。

3 登娄库组(K1d)登娄库组主要岩性为灰白色块状砂岩,暗色砂质泥岩,杂色砂、泥岩和砂、砾岩成频繁互层。

发育的相主要为冲积扇、河流相、泛滥平原、水下重力流相、浅湖相。

该组化石较少单调,化石主要有孢粉、植物、轮藻以及少量的沟鞭藻、叶肢介,主要为陆地植物及其孢子花粉,水生生物很贫乏。

孢粉中蕨类含量较高约占80%,海金砂科孢子丰富,被子植物花粉含量较低,植物化石有披针苏铁杉(Podozamites lanceolatus),约氏楔羊齿(Sphenopteris johnstrupii),蛹形锥叶蕨(Coniopteris nympharum)等。

4 泉头组(K1q)泉头组是松辽盆地坳陷期早期阶段的沉积,盆地内以河流相为主,向盆地边缘粒度变粗,按岩性可将该组分为四段:泉一段以紫灰、灰白色砂砾岩与暗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局部夹少量凝灰岩;泉二段以紫红、褐红色泥岩为主,夹紫灰色、灰白色砂岩;泉三段以灰绿、紫灰色粉、细砂岩与紫红色泥岩互层为主;泉四段为灰绿、灰白色粉、细砂岩与紫红、棕红色泥岩互层,顶部常为灰绿色泥岩。

泉头组与下伏登娄库组呈整合—平行不整合接触。

盆地边部常超覆于不同层位老地层之上。

这一时期主要发育了洪积相、河流相、湖泛平原相、三角洲相、滨浅湖相。

化石以植物、轮藻、孢粉、双壳类、介形类、沟鞭藻为主,多分布于中上部。

该组植物化石中见到较多的被子植物化石,如角形菱(Trapa angulata),细齿荚蒾(Viburiphyllum),北方悬铃木(Platanusseptentrionalis),孢粉化石中被子植物花粉已具一定数量,以三沟粉(Tricolpollenites)、网状三沟粉(Retitricolpites)、棒纹粉(Clavatipollenites)等为主。

泉三段以角藻类囊孢占优势,双壳类含富饰蚌(Nippononaia),褶珠蚌(Plicatounio)等化石,叶肢介为松辽似直线叶肢介(Orthestheriopis songliaoensis),介形类以女星介属(Cypridea),蒙古星介属(Mongolocypris)为主,并与蒙古介属(Mongolianella),狼星介属(Lycopterocypris),玻璃介属(Candona)等化石共生。

5 青山口组(K2qn)青山口组主要为一套黑色、绿色泥岩,油页岩、下部以泥岩为主,下部夹砂质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