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_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5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7e81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3.png)
琼枝璧月:借指奢华糜烂的 生活 狎客:陪伴权贵游乐之人 纤儿:犹小儿,含鄙视意 明慧:聪明 重:重复
不堪重听耳。
——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一边是孤舟行客萧索凄迷,一边是酒 筵歌席纸醉金迷,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境对比之中, 诗人前面写景的 忧愁彻底引爆,他一扫之前的低沉,言辞 激烈地发出悲愤的慨叹:“若仍醉生梦死, 国家必然万劫不复”。诗人仿佛已经在灯 红酒绿中,看到了风雨飘摇的唐王朝的结 局。
杜 牧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听朗读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词
夜泊/秦淮/近酒家。 词组
商女/不知/亡国恨,
音节 内容
隔江/犹唱/后庭花。 二二三
审题目
泊①秦淮②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③近④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夜泊秦淮”四字点明了时间、 地点,同时也照应了题目。
④ 这里的“近”应该是仅仅隔河 相望”。这时诗人所处的位置十分 微妙:如果说,这首诗的第一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更像是远景的 话,那么,随着船的行驶,诗人逐 渐接近,并停在酒家门口。诗人寒 江孤舟,或许想解酒来一解风尘之 苦,酒家里人声鼎沸、乐声嘈杂, 那么,诗人为什么不踏入其中,共 同欢愉呢?这就给我们留下一个悬 念。
祯明初,后主作新歌,词甚哀怨, 令后宫美人习而歌之。其辞曰:“玉树 后庭花,花开不久复。”时人以歌谶, 此其不久兆也。
—— 《隋书五行志》
《泊秦淮》教学课件(28张ppt)
![《泊秦淮》教学课件(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b58fe13c1ec5da51e27072.png)
精品课件
▪ 3、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 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 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 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精品课件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歌女所唱,还 不是为取悦寻欢听歌的家伙。“不 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 “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 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 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 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 演亡国的悲剧。 精品课件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精品课件
谢谢指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生好学,博古通今。太和进士,曾 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牧之有抱负, 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曾注曹操所定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 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合称
“小李杜” 。
▪ 明确: ▪ “笼罩”的意思 ▪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和谐地溶合在
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 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寄寓了诗人 的忧愁和伤感。
精品课件
▪ “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明确: ▪ 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迷蒙的月色,轻烟
笼罩着寒水和白沙,一切安静而美丽。
精品课件
走近作者
▪ 作者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字什么?号 什么?本文选自什么文集?以什么命 名的?人们一般把作者和另一位诗人 并称为什么?
▪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 几言?属于 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 3、这些豪门贵族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 听,而且是在国难当前的情况下,可见他 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 作者面对这样的一番景象,这样的一群人, 他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精品课件
诗人在此用了曲笔。歌女所唱,还 不是为取悦寻欢听歌的家伙。“不 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之深;一个 “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在杜牧 看来,晚唐政局已经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 以国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 日听亡国之音取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 演亡国的悲剧。 精品课件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
精品课件
谢谢指导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生好学,博古通今。太和进士,曾 为江西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牧之有抱负, 好言兵,以济世之才自诩。 曾注曹操所定 《孙子兵法》十三篇。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 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 “小杜”。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合称
“小李杜” 。
▪ 明确: ▪ “笼罩”的意思 ▪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和谐地溶合在
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营造 了柔和幽静,迷蒙冷寂的气氛,寄寓了诗人 的忧愁和伤感。
精品课件
▪ “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明确: ▪ 描绘了秦淮河的夜景——迷蒙的月色,轻烟
笼罩着寒水和白沙,一切安静而美丽。
精品课件
走近作者
▪ 作者是什么朝代的诗人? 字什么?号 什么?本文选自什么文集?以什么命 名的?人们一般把作者和另一位诗人 并称为什么?
▪ 这是一首绝句还是律诗? 几言?属于 古体诗还是近体诗?
优选泊秦淮pptppt(共28张PPT)
![优选泊秦淮pptppt(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811c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1.png)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 唱《后庭花》。
合作探究:赏析1、2句。
1、第1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 样的感觉? 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说说你 的看法。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烟、水 、月、沙
笼
※首句的两个“笼”字好在哪?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 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 主家庭。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 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 治主张未得施展。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写 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 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 “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3、描绘出声音的一句是: <3>写作手法角度:运用曲笔,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由景及 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3、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
酒家。” 所展现的画面。
4:赏析3、4句。
(1)、“商女”和“《后庭花》”指什么?
▪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
▪ 不知:凸现诗人的感慨之深;
▪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
卖唱的歌女哪里懂得亡国的悲与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高 唱《后庭花》。
合作探究:赏析1、2句。
1、第1句中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 样的感觉? 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个词用得好?说说你 的看法。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烟、水 、月、沙
笼
※首句的两个“笼”字好在哪?
作者简介
杜牧(803-约852年),晚唐诗人,字牧 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 主家庭。他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后来, 由于卷入党派纷争的政治旋涡之中,使他的政 治主张未得施展。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写 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 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 “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3、描绘出声音的一句是: <3>写作手法角度:运用曲笔,表面上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点题 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由景及 情,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3、用自己的话描述“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
酒家。” 所展现的画面。
4:赏析3、4句。
(1)、“商女”和“《后庭花》”指什么?
▪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
▪ 不知:凸现诗人的感慨之深;
▪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
《泊秦淮》PPT课件【优秀课件PPT】
![《泊秦淮》PPT课件【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5ad3faecc77da26925c5b06d.png)
1.自由读古诗两到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师范读。 3.生配乐练读。 4.师生合作读,在吟诵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整体把握
①再读诗歌,解决字词。 泊:停泊。近:靠近。笼:笼罩。
②理解诗的意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面,月光照映着水边的沙滩,
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整体把握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泊秦淮
杜牧
激趣导入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 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 的责任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 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 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 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迷蒙的烟雾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滩。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 岸边,靠近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 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理解诗歌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 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 的景象。
整体把握
①再读诗歌,解决字词。 泊:停泊。近:靠近。笼:笼罩。
②理解诗的意境 烟笼寒水月笼沙:迷蒙的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江面,月光照映着水边的沙滩,
夜泊秦淮近酒家,夜晚我停泊在秦淮河岸,正临近酒家所在的地方。(夜景) 夜泊秦淮近酒家:交代时间、地点,“近酒家”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恨事。 隔江犹唱后庭花:隔江还在把《后庭花》声声歌唱。
整体把握
③赏析诗中出现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
七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泊秦淮
杜牧
激趣导入
中国的诗文浩如烟海,能流传千古,靠的不 是诗人的地位和名气,而是诗人的以天下为己任 的责任感。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战争连连,但统 治者目光短浅,不知道危险已经近在眼前,依然 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面对此种景象,写下 了《泊秦淮》一诗,抒发内心的愤慨。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 迷蒙的烟雾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滩。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 岸边,靠近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明这是深秋 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理解诗歌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歌女)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
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 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 的景象。
《泊秦淮》PPT教学课件
![《泊秦淮》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e276891711cc7930b716e1.png)
品味赏析
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 “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 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 地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鉴赏评价
简要赏析《泊秦淮》一诗是如何即景抒怀的。 《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 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为其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而生出 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朦胧、清冷;次句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 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醉生梦死的豪门贵 族。诗作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 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 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 不同侧面的写照。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字牧之, 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其诗文 多指陈或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 晚唐成就颇高,一些写景抒情的 小诗笔调多清俊生动。后人称杜 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 杜”。代表作有《清明》《赤壁》 《过华清宫》《江南春》《题乌 江亭》等。
检查预习
(1)重点词语理解 笼:笼罩。 泊:停船靠岸。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2)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
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
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
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 花》。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98cf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2.png)
04
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传承
Chapter
儒家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01
02
03
仁爱之心
诗歌中表现出对人民的深 切关爱,体现了儒家仁爱 思想。
中庸之道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了对和谐、平衡的追 求,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
礼制观念
诗歌中的礼仪、典章制度 等元素,彰显了儒家对礼 制的重视。
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传递
诗歌语言简练、生动,通过运用意象 和比喻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朦胧、静 谧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 人的内心情感。
诗歌结构
诗歌采用先写景后抒情的方式,前两 句描绘秦淮河上的夜景,后两句则通 过商女的歌声表达诗人的情感。整首 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探讨
Chapter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
音韵
诗中运用了押韵、平仄等音韵手法,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沙”与“家”押韵,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节奏
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和停顿,形成起伏跌宕的节奏感。如“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前一句节奏紧凑,后一句则舒缓悠长,形成鲜明对比。
画面感呈现及视觉冲击力
画面感
诗中通过细腻入微的描绘,呈现出秦淮河夜景的朦胧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一 句,通过描绘轻烟、淡月、寒水和沙滩等元素,构成了一幅朦胧而静谧的夜景图。
视觉冲击力
诗人巧妙地运用色彩和光影的对比,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商女不知亡国 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商女”的红颜与“亡国恨”的沉重形成鲜明对比,给 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比喻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手法,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中将轻烟、淡月比喻为笼罩在沙滩上的轻纱,形象 生动地描绘出秦淮河朦胧冷清的景象。
泊秦淮ppt课件
![泊秦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87d57b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a.png)
要点一
总结词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泊秦淮》诗歌以秦淮 河为背景,抒发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杜牧的《泊秦淮》诗歌中,他通过对秦淮河畔的景象和历 史的回顾,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中透露出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其他诗人与秦淮河的诗歌
总结词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泊秦淮 》诗歌以秦淮河为背景,表达了深沉的历史 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详细描述
李白的《泊秦淮》诗歌中,他通过描绘秦淮 河畔的景象,引出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 诗中表现了李白的豪放性格和对历史兴衰的 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 忧虑。
杜牧的《泊秦淮》
教育推广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向公众 普及秦淮河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和尊重。
文化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 以展示和传播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旅游开发
合理开发秦淮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为当 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 和体验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1 2 3
悠久的历史背景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渊源,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
丰富的文化遗产
秦淮河沿岸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观,如 古城墙、古寺庙、古桥等,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重要的交通枢纽
秦淮河作为古代水路交通的要道,促进了地区间 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
和思考。
05
泊秦淮的旅游资源
秦淮河的旅游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总结词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泊秦淮》诗歌以秦淮 河为背景,抒发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杜牧的《泊秦淮》诗歌中,他通过对秦淮河畔的景象和历 史的回顾,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诗中透露出杜牧的忧国忧民之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其他诗人与秦淮河的诗歌
总结词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泊秦淮 》诗歌以秦淮河为背景,表达了深沉的历史 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详细描述
李白的《泊秦淮》诗歌中,他通过描绘秦淮 河畔的景象,引出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 诗中表现了李白的豪放性格和对历史兴衰的 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 忧虑。
杜牧的《泊秦淮》
教育推广
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向公众 普及秦淮河的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大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和尊重。
文化活动
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 以展示和传播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旅游开发
合理开发秦淮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为当 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旅游活动让更多人了解 和体验秦淮河的历史文化。
1 2 3
悠久的历史背景
秦淮河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有着悠久的历史 渊源,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
丰富的文化遗产
秦淮河沿岸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景观,如 古城墙、古寺庙、古桥等,这些文化遗产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重要的交通枢纽
秦淮河作为古代水路交通的要道,促进了地区间 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故事。
和思考。
05
泊秦淮的旅游资源
秦淮河的旅游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泊秦淮》PPT优质课件
![《泊秦淮》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ab6e6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f.png)
合作探究
2.后两句中诗人仅仅是在斥责商女的“不知”吗?作者意在表 达什么?
“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了 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 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连为一体,伤 时之痛,委婉深沉。
借古讽今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借 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 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 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和深深的忧虑。
后两句写现实中达官显贵饮酒作乐、荒淫无度的生活, 表达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有何作用?
首句通过描写“月色”“轻烟”“寒水”“白沙”,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 图。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和谐统一,为下 文抒情创设了情景,作好了铺垫。
泊秦淮
-.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 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 集》。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们享乐游 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诗人夜 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 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 这首《泊秦淮》。
前两句交代了时间、地点。首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 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次句点题,以“近酒家”引 发思古幽情。
精读细研
歌女。
这里指秦淮河。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 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 称之为亡国之音。
七下《泊秦淮》 (共25张PPT)
![七下《泊秦淮》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67f253bceb19e8b9f6ba82.png)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歌女该不该唱后庭花? 歌女不该唱后庭花。因为后庭花是亡国之音,是 忌讳唱的。
“犹”这一字突出强调了什么? 南朝陈后主所作的后庭花至今还在歌唱,靡靡之 音在晚唐奏响,强调了杜牧对晚唐达官显贵的不 满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批评谁?
诗人借古讽今, 实际批评的是听歌的达官贵人。 在杜牧看来,晚唐政局危机四伏,达官贵人不以国 事为重,仍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今日以听亡国 之音为乐,明日有可能自己就要上演亡国的悲剧了。
关于杜牧
杜牧(803~852年)晚唐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 士,有《樊川文集》传世。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是宰相杜佑之孙。他的诗、赋和古文都极负盛名, 而以七言绝句的成就最高,后人称为“小杜”,以别 于杜甫。又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其诗或 讽刺统治阶级荒淫误国,或斥责官僚,或抨击藩镇割 据。其中多以清丽的绝句小诗最妙。
泊 秦 淮
杜
牧
读诗歌 明内容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寒水月笼沙,
淡淡的烟雾和迷蒙的月色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岸边
的细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品意境 析感情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 和深切忧虑。
本诗主题:
作者夜泊秦淮河畔,目睹灯红酒绿,触 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了那些 沉迷酒色、
不理朝政的 上层人物,表达了 诗人的忧愤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8cbd4d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8.png)
除了六朝古都外,南京还有许多别名:金陵、 秣陵、石头城、建业、建康、台城等等。
六 朝 古 都 金 陵
第
诗肆 章
词 详 解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
秦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
牧
淮
隔江/犹唱/后庭花。
笼罩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夜景
交代时间、地点
烟、水、月、沙四者, 被两个“笼”字和谐 地溶合在一起,绘成 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 夜色。
第
品五 章
味 妙 处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的是南朝典故。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用的是《玉树后 庭花》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 代陈国出了一个只顾享乐、不理朝政的皇帝陈后主。相传《玉 树后庭花》这首歌曲就是他在后宫与美女饮酒作乐时所写。
3、在陈后主的治理下,原本就羸弱的南朝情况更加糟糕 ,最终被北方新建立的隋朝灭国。然而,就算是兵临城下,陈 后主还是在后宫寻欢作乐,直到隋兵攻入金陵城的皇宫,他才 抱着妃子躲进了枯井里面。因此《玉树后庭花》这首歌曲就成 为了“亡国之曲”,是使得陈朝寿终正寝的靡靡之音。
哪商 个女 朝不 代知 的亡 典国 故恨 ?隔
江 犹 唱 后 庭 花 用 的
第
课陆 章
堂 练 习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泊秦淮》作者为宋代诗人杜牧;《游山西村》作者为南宋 诗人陆游。
D B.朗读“商女不知亡国恨”时语调应欢快,朗读“丰年留客足
鸡豚”时语调应伤感。 C.《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 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歌女耽于享乐的痛恨。 D.《游山西村》颔联描写了农村的风俗习惯。
六 朝 古 都 金 陵
第
诗肆 章
词 详 解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
夜泊/秦淮/近酒家。
唐
秦
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
牧
淮
隔江/犹唱/后庭花。
笼罩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写景——夜景
交代时间、地点
烟、水、月、沙四者, 被两个“笼”字和谐 地溶合在一起,绘成 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 夜色。
第
品五 章
味 妙 处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的是南朝典故。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用的是《玉树后 庭花》的典故。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最后一个朝 代陈国出了一个只顾享乐、不理朝政的皇帝陈后主。相传《玉 树后庭花》这首歌曲就是他在后宫与美女饮酒作乐时所写。
3、在陈后主的治理下,原本就羸弱的南朝情况更加糟糕 ,最终被北方新建立的隋朝灭国。然而,就算是兵临城下,陈 后主还是在后宫寻欢作乐,直到隋兵攻入金陵城的皇宫,他才 抱着妃子躲进了枯井里面。因此《玉树后庭花》这首歌曲就成 为了“亡国之曲”,是使得陈朝寿终正寝的靡靡之音。
哪商 个女 朝不 代知 的亡 典国 故恨 ?隔
江 犹 唱 后 庭 花 用 的
第
课陆 章
堂 练 习
下列对诗词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泊秦淮》作者为宋代诗人杜牧;《游山西村》作者为南宋 诗人陆游。
D B.朗读“商女不知亡国恨”时语调应欢快,朗读“丰年留客足
鸡豚”时语调应伤感。 C.《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 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歌女耽于享乐的痛恨。 D.《游山西村》颔联描写了农村的风俗习惯。
杜牧《泊秦淮》PPT
![杜牧《泊秦淮》PPT](https://img.taocdn.com/s3/m/7f811e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d.png)
诗词内容
本部分包括诗词、关键字词解释、诗句翻译,是古诗词的重 点内容。
原文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 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 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犹:副词。还,仍然。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 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 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 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 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写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诗人夜泊 秦淮河岸,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 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赌酒取姬
晚唐大诗人杜牧跟著名诗人张祜极为要好。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 杜也在座。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用赌输赢的 方式来决定谁有权去继续爱恋。杜牧当下遂开始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 见玉纤纤。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 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着,诗
杜牧有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 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 《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听后,将之收为小妾,让她度过 一段甜蜜时光。后来李锜起兵对抗朝廷,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 被送入后宫为奴,继续充当歌舞姬。杜秋娘再以这一曲《金缕衣》俘虏了 年轻的唐宪宗,被封为秋妃。
《泊秦淮》优秀ppt课件
![《泊秦淮》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a0c138aeaad1f347933f4c.png)
9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是 ? 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
10
4、《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南唐陈后主
11
5、“犹”字好在何处?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
的情形,意味深长。
12
6、作者写作本诗的真正用意在于? 讽刺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13
1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 《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
1、第一句描绘的景致的特点: 迷蒙冷寂 烟、寒二字
7
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8
2、说说“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一句的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
地点,使之更具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了“商 女”“亡国恨”和“后庭花”。
7、这首诗表面上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 意是什么? 作者的真正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 治者。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15
16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诗文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晚我们的停船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店的地方。
3、真正不知亡国恨的人是 ? 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 。
10
4、《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南唐陈后主
11
5、“犹”字好在何处? 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
的情形,意味深长。
12
6、作者写作本诗的真正用意在于? 讽刺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13
1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 “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 句著称。擅长文赋,其 《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 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6
1、第一句描绘的景致的特点: 迷蒙冷寂 烟、寒二字
7
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8
2、说说“夜泊秦淮近酒家”这一句的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网络全篇。“夜泊秦淮”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
地点,使之更具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近酒家”又引出了“商 女”“亡国恨”和“后庭花”。
7、这首诗表面上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 意是什么? 作者的真正用意是讥讽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 治者。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15
16
杜牧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
诗文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水和白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晚我们的停船在秦淮河岸边靠近酒店的地方。
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泊秦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1c2a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11.png)
检查预习
(1)重点词语理解 笼:笼罩。 泊:停船靠岸。 商女:歌女。 后庭花:曲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
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2)诗歌大意 浩渺寒江之上笼罩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
洒在白色沙渚上。 入夜时,我将小舟停靠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的地
方。 金陵城里的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
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 花》。
朗读指导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整体感知
《泊秦淮》是一首什么样的作品?它表达了诗人的哪些 思想感情?
《泊秦淮》是杜牧游经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诗人泊 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 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 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沉重忧虑。
品味赏析
简析《泊秦淮》一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 “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 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 地勾画出了秦淮河两岸朦胧、凄清的景象。
鉴赏评价
简要赏析《泊秦淮》一诗是如何即景抒怀的。 《泊秦淮》这首诗即景感怀。诗人目睹当时的唐王朝国势日 衰,当权者昏庸荒淫,认为其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因而生出 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朦胧、清冷;次句 叙事,点明夜泊地点;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 之歌,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 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醉生梦死的豪门贵 族。诗作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 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 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 不同侧面的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否定商 品经济 的存在 ,否定 市场及 价值规 律对经 济的调 节作用 。 2. 自由贸 易原则 ;成员 间权利 与义务 的综合 平衡; 市场准 入,通 过谈判 逐步实 现贸易 自由化 。 3. 公平竞 争原则 ;反对 不公正 的贸易 手段, 尤其倾 销和补 贴等方 式。 4. 透明度 原则; 各成员 应公正 、合理 、统一 地实施 上述的 有关法 规、条 例、判 决和决 定。 5.成 为 世 界 上 经济 增长速 度最快 的国家 ,创造 了世界 经济增 长史上 的新奇 迹。 6.社 会 生 产 力 高速 发展, 人民生 活发生 翻天覆 地的变 化。 7.从 总 体 上 已 达到 小康水 平,并 朝着全 面建设 小康社 会的新 目标迈 进。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写景——夜景,交代时间、点 泊 秦 淮
抒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
课堂小结
这首诗于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形象而典型地表 现了晚唐的时代气氛,使人从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联 想到江河日下的晚唐的命运,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 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世道的愤慨。全诗 内容深厚,感情深沉,意味无穷,引人深思。
背景资料
南京是六朝古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 而秦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声色犬马之地。 诗人夜泊秦淮河,借写眼前景而抒现实忧,写出了这 首成为千古绝唱的七言绝句。
长干门
中华门
武定门
雨花门
整体感知
翻译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 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细读感悟
1.点明全诗主旨的诗句是哪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这是首借古讽今的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 想感情?
抨击了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统 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赏析“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 花》”一句。
诗人在此用曲笔写法,歌女所唱,正是为取悦 寻欢作乐的达官贵人,可见真正“不知亡国恨”的 是听歌的这些人。“不知”二字凸现出诗人的感慨 之深;“犹”字,凸现出诗人的忧愤之切。这两句 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达官 贵人纸醉金迷的生活状态,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的 真实写照。
《泊秦淮》_PPT优秀课件
泊秦淮
SJ·八年级语文上册
《泊秦淮》_PPT优秀课件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 习惯。
走近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 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 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 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 集》。尤以七言绝句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