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 教学过程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0467课程与教学论_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0467课程与教学论_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模式观
2.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
外貌模式 代表人物是:斯太克于1967年提出的一种评价模式。该模式是斯太克在批评目标达 成模式的基础上,对泰勒评价模式的一种发展。 斯太克建立了先在因素,交流因素,和结果因素三个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评 价外貌模式。外貌模式是在泰勒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模式观
模式观
2.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
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其理由主要有二: 首先,这种模式不在是从单纯的理论出发,而是关心从评价结果 的听取人的需要出发。其次,回应模式回答了所有其他模式希望回答的问题,包括 目标达成模式的程度,决策,判断等。
历史发展与取向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第二代评价的特点:认为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它的特点是:认 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订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 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 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涵义、功能与类型
2.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
需要评估 课程诊断与修订 课程比较与选择 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 成效的评价
涵义、功能与类型
3.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
形成性与总结性 目标本位与目标游离 效果评价与内在评价 内部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 量的评价与质的评价
涵义、功能与类型
质的评价:质的评价力图通过自然调查,全面充分地揭示和描述评价对象的各种 特质,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
历史发展与取向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利维教学的历史分期:(1)古典的考试型时期(2)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 (3)后现代时期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七章

课程与教学论,章节测试 第七章

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评价一、单项选择题1.“对正在形成的课程或教学计划,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这体现了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哪种功能()。

A.需要评估B.课程诊断与修订C.课程比较与选择D.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解析】B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需要评估、课程诊断与修订、课程比较与选择、目标达成程度的了解、成效的判断。

课程诊断与修订即通过对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或教学计划,评价可以有效地找出其优缺点及成因,为修订提供建议。

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可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

故选项B正确。

2.下列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特征的是()。

A.既定性B.过程性C.探索性D.灵活性【解析】A人们概括出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是过程性、探索性、灵活性,不包括既定性。

故选项A正确。

3.在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第一代评价的本质特点是()。

A.描述B.评定C.测验D.价值判断【解析】C第一代评价在本质上是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

其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

而选项A中的“描述”属于第二代评价的特点;选项D中的“价值判断”则属于第三代评价的特点;选项B中的“评定”表述不准确。

故选项C 正确。

4.第二代评价兴起于()。

A.19世纪初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解析】D 第二代评价是20世纪30年代随“八年研究”而兴起的,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

故选项D正确。

5.被称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的是()。

A.拉尔夫·泰勒B.斯太克C.古巴D.林肯【解析】A目标取向的评价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兴起以后在课程与教学领域间接支配地位的,其主要代表是被称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的拉尔夫·泰勒以及布卢姆等人。

故选项A正确。

6.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下列哪种思想的影响()。

A.科技理性B.工具理性C.实践理性D.解放理性【解析】C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的,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0467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0467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模式观
2.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
为什么说回应模式是迄今为止所有评价模式中最全面、最有效的? 其理由主要有二: 首先,这种模式不在是从单纯的理论出发,而是关心从评价结果 的听取人的需要出发。其次,回应模式回答了所有其他模式希望回答的问题,包括 目标达成模式的程度,决策,判断等。



谢 阅 读
谢 阅

2.几种典型的评价模式
回应模式 回应模式是斯太克首先于1974年提出,后被古巴和林肯等人进一步发展而来的。 斯泰克认为:即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他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 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 古巴和林肯进一步指出,所谓回应模式,就是以所有与方案有利害关系或切身利益 的人所关心的问题为中心的一种评价。回应模式代表了评价的发展方向。
泰勒、布鲁姆目标分类学 公式:目标=行为=评价技术=测验问题 评价的本质是描述
历史发展与取向
1.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
第三代评价的特点: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 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然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 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 有机构成。
评价模式是评价人员依据某种教育理念或特定的评价目的、选取一种多集中评价 途径所建立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
评价模式可以分为两类:指令性模式(规则、规定。。。);说明性模式(说明 和概括性论述,描述、预测、解释)
模式观
1.评价的模式及其指标
衡量评价模式的指标 方法上的经验型 价值上的可估性 用途上的目的性
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涵义:课程与教学评价就是用一定的方法对课程或教学的计划, 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因素: 评价对象:学生的学习状况、课程设置与其他教学资料、教学计划及设计、教学实 施状况、课程与教学的组织及管理机构 评价定义:评价、评定、测量 评价范围:随课程与教学的定义不同而不同 价值判断

2023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3年10月自考00467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绝密 考试结束前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㊀㊀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㊁写在答题纸上㊂㊀㊀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㊁姓名㊁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㊂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㊀㊀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㊂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㊂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㊂1.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发生于美国的A. 社会效率运动B.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C. 科学主义运动D. 八年研究2.提出 教育即生产 的课程论专家是A.泰罗B.博比特C.查特斯D.泰勒3.提出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的教育著作是A.‘爱弥儿“B.‘大教学论“C.‘儿童与课程“D.‘教学的艺术“4.赫尔巴特认为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儿童的A. 基本能力B. 核心素养C. 多方面兴趣D. 基本知识5.杜威毕生倡导并实施的经验课程形态是A.主动作业B.探究学习C.选修课程D.研学活动6.被视为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是A.过程模式B.校本模式C.目标模式D.共享模式7.泰勒原理中提出要对教育目标进行两次筛选,即哲学的筛选和A.教育学的筛选B.心理学的筛选8.布鲁纳的教学设计模式属于A.社会发展取向模式B.人格发展取向模式C.认知发展取向模式D.行为控制取向模式9.下列不属于∙∙∙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的是A.主动探究原则B.积极反应原则C.小步子原则D.自定步调原则10.奥苏伯尔创立的 先行组织者 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是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心理学11.在教育目标体系中,代表着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普遍的㊁总体的㊁终极的教育价值的是A.培养目标B.课程目标C.教学目标D.教育目的12.有关 格物㊁致知㊁诚意㊁正心㊁修身㊁齐家㊁平天下 的教育宗旨的描述,从课程与教学目标表述来看属于A. 生成性目标 取向B. 行为目标 取向C. 表现性目标 取向D. 普遍性目标 取向13.苏格拉底的 精神助产术 ,从教学方法来看属于A.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B.提示型教学方法C.自主型教学方法D.操作型教学方法14. 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在不同学习阶段予以重复 ,反映了课程组织的A.整合性B.序列性C.连续性D.顺序性15.中国古代的六艺(礼㊁乐㊁射㊁御㊁书㊁数),从课程类型来看,属于A.经验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D.核心课程16.提出 学生者是能动的创造性存在的 的课程理论是A.经验课程理论B.学科课程理论C.综合课程理论D.自主课程理论17.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是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综合课程D.显性课程18.将一门学科的内容按照逻辑体系组织起来,其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㊂这种课程是19.学校教育中有计划㊁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是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C.核心课程D.经验课程20.下列不属于∙∙∙隐性课程特点的是A.官方性B.弥散性C.持久性D.普遍性21.17世纪上半叶,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捷克教育家是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斯宾塞22.以下不属于∙∙∙班级授课组织基本特征的是A.学生被分配于各自固定的班级㊂B.教学在规定的课时内进行㊂C.教学一般分学科进行㊂D.注重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㊂23.在本质上支配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的是A.技术理性B.解放理性C.过程理性D.实践理性24.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是A.起始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诊断性评价25.以测验或测量的方式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征,这种评价属于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6.儿童的 实际发展水平 与 潜在发展水平 之间的区域被称为A.自主发展区B.潜能发展区C.主动发展区D.最近发展区27.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要素包括情境㊁协作㊁会话和A.探究B.讨论C.目标评估D.意义建构28.下列关于 国家课程 表述错误∙∙的是A.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证国民的基础学力而开发的课程㊂B.校长㊁教师㊁学生应是国家课程开发的主体㊂C.国家课程是强调国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主导作用㊂D.许多国家都把建设强有力的 国家课程 作为迎接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㊂29.把课程视为 学校材料 的课程研究取向是A.课程规划范式B.课程开发范式30.学生已经掌握了 三角形 的概念和面积计算公式,再学习 等腰三角形 的概念与面积计算公式㊂这种学习属于A.有效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㊀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㊂二㊁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㊂31.简述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点㊂32.简述泰勒原理中确定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㊂33.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要求㊂34.简述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㊂3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三种典型模式㊂三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㊂36.请结合实际分析教学研究的一般趋势㊂37.有人认为, 提示型教学方法 在今天的教育实践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㊂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㊂四㊁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㊂38.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㊂㊀㊀材料: 我将运用这一假设,即发现,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做出的发现,按其性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㊁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㊂(1)此材料反映了哪种学习理论?其内涵是怎样的?(2)请分析该学习理论的基本特征,以及优势与局限㊂绝密 启用前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㊀00467)一㊁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㊂1.A2.B3.B4.C5.A6.C7.B8.C9.A10.B11.D12.D13.A14.C15.C16.A17.A18.B19.B20.A21.C22.D23.A24.B25.A26.D27.D28.B29.B30.C二㊁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㊂31.(1)学术性(2分)(2)专门性(2分)(3)结构性(2分)32.(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㊂(2分)(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㊂(2分)(3)学科专家的建议㊂(2分)33.(1)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㊂(2分)(2)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特定课程内容㊂(2分)(3)选择的教学方法要形成内在统一的体系或结构㊂(2分)34.(1)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㊂(2分)(2)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㊂(2分)(3)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㊂(2分)35.(1)情境教学(抛锚式教学)(2分)(2)随机访问教学(2分)(3)支架式教学(2分)三㊁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㊂36.(1)在理念层面,建构主义认识论正在取代客观主义认识论而成为教学领域的基本观念㊂(3分)(2)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引起教学领域的深刻变革㊂(3分)(3)在基础层面,教学论已不再只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学科,其研究开始置于多学科的基础之上㊂(3分)(4)根据具体论述情况,酌情再加0-3分㊂37.提示型教学方法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在一定条件下它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㊂主要表现为:(1)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够使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接受大量文化知识,适应了个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㊂(2分)(2)提示型教学方法能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㊂教师对特定知识领域的理解程度㊁教师的语言能力㊁教师的教育艺术可以在提示型教学方法的运用中获得充分的展露㊂(2分)(3)在提示型教学方法中学生也可以充分调动其理智与情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㊂(2分)提示型教学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㊂主要表现为:(1)提示型教学方法不利于人的操作能力的发展㊂(2分)(2)提示型教学方法会限制人的发现探究能力的发展㊂(2分)(3)过于强化提示型教学方法,很有可能导致 注入主义 ,导致学生的机械被动学习㊂(2分)四㊁材料分析题:本大题16分㊂38.(1)反映了布鲁纳所提出的发现学习理论㊂(2分)发现学习是指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㊁组合㊁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㊂(2分)(2)该学习理论具有以下特征:①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㊂(1分)②注重直觉思维㊂(1分)③注重内部动机㊂(1分)④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㊂(1分)(3)该学习理论的优势在于:①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㊂(1分)②发现行为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㊂(1分)③发现行为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㊂(1分)④发现行为有助于记忆的保持㊂(1分)(4)该学习理论的局限在于:①过于强调学生自己的探究,而忽视了教师作用㊂(2分)②过于强调 发现 ,而忽视了其它学习形式的价值㊂(2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1、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下位学科,研究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

2、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最早一部教育学。

4、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问题等。

基本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第二章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史纲要1、“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合称“三百千”千,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字。

2、“五经”即经过孔子整理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加上失传的《乐经》也称“六经”。

3、“四书”是儒家经典的代表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

4、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5、语文单独设科应为1904年。

6、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1949年,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

7、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三个维度贯穿五个领域的课程结构。

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教育。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七章 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第七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一)一、选择题。

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请选出其中一个最适合的,并将其序号填入括号中。

1.( c )认为,课程实施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预定课程方案的过程。

a.创生取向b.相互调适取向c.忠实取向d.情境取向2.( b )是课程实施的决定因素。

a.校长b.教师c.学生d.教育当局3.课程实施的主体包括()。

a.校长、教师与学生b.校长、教师与家长c.校长、教师与社区d.校长、教师与教育官员4.兰德变迁模式,信奉课程实施的( b )取向。

a.创生b.相互调适c.忠实d.情境5.( a )假设,个体的改变先于组织的变迁。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b. 组织发展模式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d. 情境模式6.( d )假设,教师的课程实践总是基于他们对特殊情境的知觉。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b. 组织发展模式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d. 情境模式7.( c )把课程实施视为一种理性化和技术化的过程。

a.变迁阻力消除模式b. 组织发展模式c.研究—开发—推广模式d. 情境模式8.课程实施的课程创生取向在本质上受( c )。

A.技术理性支配B.实践理性支配C.解放理性支配D.理论理性支配9. 美国课程专家(d )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个层次。

A.塞勒 B. 布鲁姆 C. 泰勒 D. 古德莱德10.教学活动过程中“教”与“学”的基本矛盾是(a )。

a.认知矛盾b.情感矛盾c.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d.教师提出的认知任务与学生现有知识和心理发展的矛盾11.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 a )等阶段。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12.根据杜威的主张,教学过程可以分为( b )等环节。

a.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b.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c.分析、综合、联合和系统d.形象、感受、认识和练习13.领会书本上的知识,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及规律的认识的教学环节是( a )。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章节题库(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圣才出品】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章节题库(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圣才出品】

第6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一、单项选择题1.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A.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B.启动阶段实施阶段合作阶段C.启动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D.计划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答案】B【解析】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启动阶段。

在本阶段,课程变革的发起者致力于使人们支持课程变革计划,这需要对课程变革计划的目标作出解释,以使教育实践者理解和接受。

②实施阶段。

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对既定课程变革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需要。

③合作阶段。

在本阶段,所实施的课程计划已成为现行课程制度的一部分,这需要课程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密切合作、相互适应,以使变革计划不断进行下去。

2.美国学者帕里斯对课程实施研究持课程创生取向,由此提出了课程变革的()观。

A.情境B.整合C.适应D.互动【答案】A【解析】美国学者帕里斯对课程实施研究持课程创生取向,由此提出了课程变革的情境观。

帕里斯的研究基于以下三个假设:①课程的知识包括情境知识,这些情境知识是教师在“不断前进的”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创造的;②课程变革是个体在思维和行动力方面成长和变革的过程,而非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组织程序;③教师不论是创造和调整他们的自己的课程,还是对别人创造和强加的课程作出反映,他们的课程实施总是基于他们对特殊情境的知觉而发生变化。

3.教学认识过程自然必须符合人类一般认识()这一基本路线。

A.思维——直观——实践B.直观——思维——实践C.实践——思维——直观D.实践——思维——实践【答案】D【解析】因为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一个过程,所以人类的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

4.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即()。

A.学科知识心理学知识B.学科知识教育学知识C.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D.学科教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答案】B【解析】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基本因素包括两个方面:①精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教学才能高屋建瓴,有足够回旋的余地;②丰富的教育学知识,教师必须踏实系统地学习,掌握教育学知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7)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7)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习题卷7)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3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

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2.[单选题]博比特提出的课程开发方法是( )A)活动分析法B)事件分析法C)职业分析法D)目标分析法3.[单选题]在下列课程类型中,中国古代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地方课程4.[单选题]以下哪种不是国外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 )A)发现学习法B)程序教学法C)刚要信号图示法D)六步教学法5.[单选题]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

A)课程目标B)培养目标C)教育目标D)教学目标6.[单选题]----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按学科逻辑编制课程,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的课程设计取向。

A)学科中心设计B)学习者中心设计C)问题中心设计D)教学者中心设计B)课程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8.[单选题]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1-3A)《课程》B)《课程编制》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9.[单选题]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上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复式教学D)小组教学10.[单选题]实现了概念原理的知识与过程方法的知识的统一的是()A)学术中心课程论B)学科中心课程论C)社会中心课程论D)儿童中心课程论11.[单选题]学术中心课程理论的实践基础是( )。

A)社会效率运动B)八年研究C)科学测验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12.[单选题]现代教学方法突出了教学的( )。

A)情感性、双边性、发展性B)双边性、教育性、情感性C)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D)教育性、情感性、发展性1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集体教学的是( )A)班级授课制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贝尔-兰卡斯特制14.[单选题]在一些农村教学点,老师在一起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复式教学B)道尔顿制C)分组教学D)个别教学15.[单选题]课程实施中,从中间向上的策略实施的主体是( )。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四(第7-8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四(第7-8章)

《课程与教学论》阶段测试及答案阶段四(第7-8章)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被翻译为“评价”的是()。

A、assessmentB、evaluationC、measurementD、judgment正确答案:B解析:“evaluation”,一般翻译为“评价”。

参见教材P307。

2、下列不属于形成性评价特征的是()。

A、过程性B、多样性C、探索性D、灵活性正确答案:B解析:人们概括出形成性评价的特征是过程性、探索性和灵活性。

参见教材P310。

3、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

参见教材P310。

4、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

至于其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这类评价是()。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正确答案:B解析:内在评价可以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

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

至于其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参见教材P312。

5、课程运作具体状态、变化产生的原因等被置之度外的“暗箱式评价”指的是()。

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正确答案:A解析:效果评价注重课程实施前后学生或教师产生的变化,至于课程运作的具体状态、变化产生的原因等则被置之度外。

因此,效果评价往往是通过对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组与控制组之间的差异作出判断。

这种评价也因此被称为“暗箱式评价”。

参见教材P311。

6、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可归纳为三种取向,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种取向之一的是()。

A、目标取向的评价B、过程取向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D、方法取向的评价正确答案:D解析:从取向的维度看,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纷繁复杂的课程与教学评价归纳为三种,即“目标取向的评价”、“过程取向的评价”、“主体取向的评价”。

教育学第七章 课程(附答案)

教育学第七章 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校课程D.综合课程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与教学论》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每空l分,共10分)1.辛德等在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和——。

2.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 的需要,又要顾及、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 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

5.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的——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每题2分。

共10分)1.“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3.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 )4.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 )5.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 )三、简答题(每题l0分。

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20分。

共40分)1.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2.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填空题(每空l分。

共10分)1.忠实观生成观2.工具媒体3.内容学生的特点4.结构要素5.学生自学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对 2.错 3.错 4.对 5.对三、简答题(每题l0分,共40分)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教学过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课程与教学论第七章教学过程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第七章教学过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1.认为教学过程是安排情境,控制反应,使学生形成适当的感应性,并通过练习和强化,最终形成习惯的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什么观点A. 活动说B. 刺激—反应说C. 发现说D. 关系说答案: B2.认为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什么观点A. 适应发展说B. 活动说C. 特殊审美说D. 价值增殖说答案: C3.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有如下说法:①发现说认为教学过程应强调儿童的自主独立;②凯洛夫提出了特殊认识说;③刺激—反应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④教学过程和劳动过程没有关系;⑤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⑥杜威重视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提出教学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⑦教学过程可以有多个本质;⑧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和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同一的。

其中,完全正确的是A. ①③⑤⑦B. ①②⑤⑧C. ②④⑥⑧D. ②③⑥⑦答案: B4. “形式教育说”与“实质教育说”的矛盾是指()的矛盾。

A.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B. 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C. 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 D.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答案: B二、填空题(每空 1 分)1. 教学过程本质的“刺激—反应说”的代表人物是和。

答案:桑代克斯金纳2. 教学过程本质的“发现说”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布鲁纳3. 教学过程本质的“关系说”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罗杰斯4. 教学过程本质的“特殊认识说”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凯洛夫三、论述题(每题15 分)1.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 3 分)①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③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 3 分)①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具有统一性;②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具有差异性;(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 3 分)①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密切联系;②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区别;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彼此不能划等号。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形考任务1提交处(权重20%,需辅导教师评阅)考核发布时间:学生预完成本课程文字教材之后,具体时间是每学期开学后第一周的星期二。

考核完成时间:每学期的第六周的星期二。

考核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考核题目:提交自主研究计划,讨论可以从别人的研究计划中学到什么?考核要求:每一位学员都必须提交自己的研究计划初稿,和经过讨论后吸收到的修改意见,并将两份材料上传到国家开放大学网上形成性测评系统。

考核研究计划的主要内容:1.研究者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与本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

(30分)2.研究者对于自己运用现代远程手段研究本课程的条件分析。

(30分)3.研究者经过与同学讨论后形成的完善研究计划的意见和本阶段研究小结。

(40分)评分: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上传的研究计划初稿和点窜意见、本阶段研究小结,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要求能够客观正确地认识本课程的研究任务,发现自己研究本课程的优势条件,并能够与同学讨论交流研究的任务与条件,具有学好本课程的坚决信心。

评分说明:1.按本方案评定本次成绩后,责任教师可视学生在本阶段研究表现实际情况加减2分。

2.考务处告诉使用“纸考”,是指由责任教师打印本方案再回收纸质报告。

鉴于疫情方便统一实行,各地可尽可能使用网络来完成考核。

参考答案:《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计划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统设必修课程。

以其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该课程也可作为其他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必修或限选课程。

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员理解和掌握课程与讲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海内外课程与讲授论研究的动态与趋势,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小学课程与讲授中的问题。

进步学员课程与讲授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与,其宗旨或任务是()、()和()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提炼出来的3.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是。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和()。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和()。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布鲁纳的()、布卢姆的()、罗杰斯的()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巴班斯基的()、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1918年出版()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和(),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一、填空1. 在英语国家,课程(Curriculum)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一文中。

2. 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实施有五个层次,即()、()、()、()和()。

3. 最早的教育内容是原始社会人们()和()的诸项内容。

4.在我国,古代课程一直延续到()。

5. 我国带有现代色彩的课程最早是在()里诞生的6. 现代课程的两个基本类型包括()和()。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总复习《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大纲及习题(有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中学教育学总复习《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大纲及习题(有答案)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第三节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第四节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基本概念:课程、课程类型、课程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基本问题:1.什么是课程curriculu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

(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各门学科及环境影响的总和。

这是将课程视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的教育内容的综合)。

狭义课程,是仅指某一门学科(即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

学科(subject)是根据教学目的而划分的教学内容的各门科目,有时与狭义课程通用;各门学科的具体内容就是教材(subject-matter)。

2.什么是课程类型?常用的课程类型有哪些?课程类型: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P144-145(2)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与研究型课程(课程任务)P145-146(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组织核心)P146-148(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表现形式)P148。

3.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有哪些?影响课程的因素从宏观上看主要有两个: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1)社会要求(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3)科学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发展(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4.制订课程的理论依据有哪些?(1)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教育与个人、社会的关系问题)人本主义:强调课程与个人的联系,人的潜能发挥,统整,如卢梭、杜威,马斯洛、罗杰斯,社会再造主义:强调课程与社会的联系,维持社会结构的作用,如洛克,功能主义的迪尔凯姆、帕森斯。

(2)学科中心与活动中心课程论(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学科中心:知识中心论,分科教学,要素主义课程、结构主义课程,如布鲁纳;活动中心:儿童中心论,反对分科教学,实用主义课程,如杜威。

课程与教学论(7.1.3)--课后练习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7.1.3)--课后练习答案

课程评价习题答案1、名词解释1.课程评价答:课程评价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对课程价值的调查、分析、协商、判断,逐步达成共识,促进课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反馈调节系统。

2、简答题1.简述泰勒目标评价模式的步骤。

答:步骤一,清晰地界说行为目标。

目标特别是具体的行为目标是确定学生行为是否变化的基本依据。

步骤二,确定评价情境。

评价情境就是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所期望的行为的一些情境。

步骤三,确定评价手段。

包括设计在特定情境中获得学生行为记录的手段;确定将要用来概括或评估所得到的行为记录的名称或单位。

确定这些分等或作结论的方法客观、可靠和有效。

步骤四,使用评价结果,实现评价目的。

2.简述CIPP评价模式。

答:背景评价,了解研究对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输入评价,通过充分了解各方面条件,对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通过对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连续不断地检查,向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进行反馈,使他们了解课程计划的进度,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实施,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等等;成果评价:通过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方案的成就,确定课程方案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3.简述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的主要观点。

针对泰勒在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预定目标的作用,斯克利文认为在评价中应强调消费者的需要。

评价者在评价中不是单纯地指课程编制者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看课程是否真正满足了课程消费者的需要,它对课程消费者有哪些影响等。

4.简述应答评价模式的历史价值。

答:应答评价模式主要从评价方法论上进行了创新。

特别关注课程方案当事人的观点、看法与反应,并认为课程方案当事人是评价赖以形成动力和信息源泉其他评价要素如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结论等都在此基础上形成,应答评价模式的产生表明课程评价思想与泰勒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论述题1.请结合课程评价发展历史,论述已有关于课程评价的基本认识。

答:(1)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课程评价是提供评价信息的过程(3)课程评价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4)能够结合课程评价发展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展开论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教学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认为教学过程是安排情境,控制反应,使学生形成适当的感应性,并通过练习和强化,最终形成习惯的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什么观点
A.活动说
B.刺激—反应说
C.发现说
D.关系说
答案:B
2.认为教学过程不但是教师指导下学生个体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这是教学过程本质的什么观点
A.适应发展说
B.活动说
C.特殊审美说
D.价值增殖说
答案:C
3.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有如下说法:①发现说认为教学过程应强调儿童的自主独立;②凯洛夫提出了特殊认识说;③刺激—反应说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④教学过程和劳动过程没有关系;⑤发展说认为教学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⑥杜威重视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提出教学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⑦教学过程可以有多个本质;⑧认识说认为教学过程和人类的认识过程是同一的。

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 ①③⑤⑦
B. ①②⑤⑧
C.②④⑥⑧
D.②③⑥⑦
答案:B
4.“形式教育说”与“实质教育说”的矛盾是指()的矛盾。

A.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B.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
C.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
D.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
答案:B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教学过程本质的“刺激—反应说”的代表人物是和。

答案:桑代克斯金纳
2.教学过程本质的“发现说”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布鲁纳
3.教学过程本质的“关系说”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罗杰斯
4.教学过程本质的“特殊认识说”的代表人物是。

答案:凯洛夫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1.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3分)
①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②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③学生掌握间接经验的特点及教师传授间接经验的方法;
(2)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3分)
①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具有统一性;
②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具有差异性;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关系(3分)
①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密切联系;
②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之间的区别;
知识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彼此不能划等号。

③知识与能力之间的转化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3分)
①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
②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互相制约中得到形成和发展;
③非智力因素可以对智力因素起着两种不同的作用;
(5)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3分)
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②学生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
③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不可偏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