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二十九章 投影 (全单元 全章 导学案)

部编RJ人教版  初三九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二十九章  投影 (全单元 全章 导学案)

29.1 投影第1课时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 【情境引入】 活动1 设问: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 上,得到的 叫做物体的投影, 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 叫做投影面。

【自主探究】 活动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阳光下的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教师指导。

归纳总结:由 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3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学生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由 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4出示教材88页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 活动5: 问题1联系: 。

区别: 。

问题2图中三角板的投影各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思考、互相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学科数学课题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画反比例函数图象,训练作图能力 2.通过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训练识图能力.3.通过对图象性质的研究,训练探索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重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难点会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探究新知(一)小组合作学习自学主题一:自学教材P4页.做—做观察反比例函数y=x2,y=x4,y=x6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它们的共同特征.(1)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是怎样变化的?能说明这是为什么吗?(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可能与x轴相交吗?可能与y轴相交吗?为什么?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互相交流得出结论.对于问题 (3),可能会有学生认为图象在逐渐接近x轴,y轴,所以当自变量取很小或很大的数时,图象能与x轴y轴相交.可以从函数式的定义域、函数与方程等角度进行解释。

总结:当k>0时,函数图象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并且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的增大而 .主题二:议一议用类推的方法来研究y=-x2,y=-x4,y=-x6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结论:反比例函数y =xk的图象,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当k<0时,在每一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 . 对 学对子间检查自学内容并相互讨论 群 学 1、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上述的相关问题,并检查本组成员的完成情况。

2、组长组织好本组要展示的内容和展示人员的安排。

(二)展示展示一: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展示二:主题一: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课堂练习1.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2.函数y =-ax +a 与xay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分析式为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惑?课后练习1.若函数x m y )12(-=与xmy -=3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反比例函数xy 2-=,当x =-2时,y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 ; 当x >-2时;y 的取值范围是学科数学课题27.1图形的相似班级授课者时间审核者课型学习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图形的观察,从而加以识别相似的图形.2.通过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能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学生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案

(学生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套导学案

,它的解析式为
.
(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 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 (单位: m )随宽 x
(单位:m )的变化而变化. 问题中有两个变量 与 ,当一个量 变化时,另一个量 随
着它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对于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因此变
量间具有
,它的解析式为
.
作 x 轴、 y 轴的垂线 PM , PN ,垂足分别为点 M 、 N ,所得的矩形 PMON 的面积为多
少?
图 26.1-3
解:矩形 PMON 的面积 S
,因为 y k ,所以 xy k ,所以 S= x
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作 x 轴、 y 轴的垂线,所得的矩形面积为 .
,即过
2. 如图 26.1-3 所示,反比例函数 y k (k 0)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 E(x, y) ,过 E 作 x
x
做一做 题组二
1.
若点 P1(1, m)
P2(2, n) 在反比例函数 y
k (k x
0) 的图像上,则 m
“<”或“=”)
n (填“>”
2.
已知点
A(x1, y1)

B(x2, y2 )

C(x3, y3)
是函数
y2 x
图像上的三点,且
x1 0 x2 x3 ,则 y1, y2, y3 的大小关系是
80
60
40
20
压强 y(kPa) 60
75
100
150
300
则可以反映 y 与 x 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 )
A. y 3000x B. y 6000x
C. y 3000 D. y 600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二十六章数学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二十六章数学活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第二十六章数学活动——应用双曲线探求数量关系一、导学1.活动导入效果1: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长和宽成什么关系?效果2:假设把矩形的一个顶点固定,拖动这个固定顶点的对角顶点,拖动时必需保证矩形的面积不变,猜猜看,这个对角顶点的运动轨迹会是什么图象呢?2.活动目的〔1〕经过活动感受面积为定值的矩形的长与宽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2〕经过活动树立正比例函数模型,解释杠杆平衡原理.3.活动重、难点重点:两个活动.难点:第二个活动.二、活动进程活动1探求矩形顶点的运动轨迹1.活动指点〔1〕活动内容:教材P19活动1:探求矩形顶点的运动轨迹.〔2〕活动时间:10分钟.〔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4〕活动参考提纲:①下表是10个面积相等的矩形的长与宽,请补齐表格.②设∠A为这10个矩形的公共角,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这10个矩形(假定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 cm,矩形的长对应横坐标,宽对应纵坐标),然后取∠A的10个对角的顶点,并把这10个点用平滑的曲线衔接起来. 这条曲线是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吗?为什么?(是,它是双曲线的一支.)③如图,过y=kx的图象上恣意一点P作两坐标轴的垂线段,那么图中矩形的面积S 是定值吗?是多少?〔是,k 〕第③题图 第④题图④如图,过y=k x 的图象上恣意一点P 作某一坐标轴的垂线段,那么图中三角形的面积为2k S . 2.自学:先生参考活动指点停止活动性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了解先生能否会画图.②差异指点:把全班先生分红4个组,依次以图中网格的四个角处的格点为∠A 的顶点,区分画图.〔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4.强化〔1〕把面积为定值的矩形的一个顶点固定,拖动这个固定顶点的对角顶点,这个对角顶点的运动轨迹是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2〕正比例函数的k 的几何意义.活动2探求力与力到支点距离的关系1.活动指点〔1〕活动内容:教材P19活动2:探求力与力到支点距离的关系.〔2〕活动时间:10分钟.〔3〕活动方法:完成活动参考提纲.〔4〕活动参考提纲:①如图,取一根长100 cm 的匀质木杆,用细绳绑在木杆的中点O 并将其吊起来.在中点O 的左侧距离中点O 25 cm 处挂一个重9.8 N 的物体,在中点O 右侧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向下拉,使木杆处于水平形状.改动弹簧测力计与中点O 的距离L 〔单位:cm 〕,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单位:N 〕有什么变化,并填写下表:②以L 的数值为横坐标,以F 的数值为纵坐标树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描出以上表中的数对为坐标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衔接这些点;③这条曲线是正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吗?为什么?点〔50,4.9〕在这条曲线上吗?是,由于它是双曲线的一支,点〔50,4.9〕在这条曲线上.2.自学:先生参考活动指点停止活动性学习.3.助学〔1〕师助生:①明了学情:看先生能否能顺利完成实验,关注先生处置实验误差的才干.②差异指点:先生4人一组分组实验搜集数据,然后各自完成后续活动义务.〔2〕生助生:小组内相互交流.4.强化:弹簧秤的示数F与它到点O的距离L成正比.三、评价1.先生学习的自我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缺乏?2.教员对先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从先生回答以下效果,入手操作才干等方面停止评价.〔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员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经过数学活动,应用双曲线来探求数量关系.在探求矩形顶点的运动轨迹这一活动中,我们经过描点、作图、算面积来感受面积为定值的矩形的长与宽与正比例函数的关系.在探求力与力到支点距离的关系活动中,我们经过树立正比例函数模型来解释杠杆平衡原理.整个活动进程应充沛发扬先生的自动性,对活动进程中存在效果的先生及时给予协助,增强与先生的互动与交流.。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全册课堂同步导学案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一、课前预习1.什么是函数?2.什么是一次函数?3.什么是正比例函数?4.乘法表中乘积为12的两个因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创设情境1.问题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 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问题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 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问题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 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三、形成概念反比例函数定义:四、概念辨析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并说出它的k。

哪些是一次函数?;; ; ; ;;;;.五、例题探究例1.当m =时,关于x 的函数y=(m+1)是反比例函数?例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2时,y=6.(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当x=4时,求y 的值.(3)当y =8 时,求x 的值. 例3.画出的图像.(思考:画出的图像) x … … y ……xy–1–2–3–4–5–6–7–812345678–1–2–3–4–5–6–7–812345678O六、拓展练习1.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4.(1)写出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2)当x=1.5时,求y的值;(3)当y=6时,求x的值.2.已知y-1与成反比例,且当x=1时y=4,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并判断是哪类函数?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目标:1.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2.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学习重难点:重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1.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 _______;解析式中自变量x的取值能为0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全册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学案汇编

全册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学案汇编

人教版初中数学九下全册导学案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第1课时 26.1 二次函数一、阅读教科书第2—3页上方 二、学习目标:1.知道二次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分析解题; 3.列二次函数表达式解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一般地,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其中x 是________,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 四、基本知识练习1.观察:①y =6x 2;②y =-32 x 2+30x ;③y =200x 2+400x +200.这三个式子中,虽然函数有一项的,两项的或三项的,但自变量的最高次项的次数都是______次.一般地,如果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a ≠0),那么y 叫做x 的_____________. 2.函数y =(m -2)x 2+mx -3(m 为常数). (1)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二次函数; (2)当m__________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3.下列函数表达式中,哪些是二次函数?哪些不是?若是二次函数,请指出各项对应项的系数. (1)y =1-3x 2 (2)y =3x 2+2x (3)y =x (x -5)+2(4)y =3x 3+2x 2(5)y =x +1x五、课堂训练 1.y =(m +1)xmm 2-3x +1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 ) A .y =x +12B . y =3 (x -1)2C .y =(x +1)2-x 2D .y =1x2 -x3.在一定条件下,若物体运动的路段s (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为 s =5t 2+2t ,则当t =4秒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 A .28米 B .48米 C .68米 D .88米4.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已知y 与x 2成正比例,并且当x =-1时,y =-3. 求:(1)函数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当x =4时,y 的值;(3)当y =-13 时,x 的值.6.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住(如图).若设绿化带的BC边长为x m,绿化带的面积为y m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六、目标检测1.若函数y=(a-1)x2+2x+a2-1是二次函数,则()A.a=1 B.a=±1 C.a≠1 D.a≠-1 2.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是()A.y=x2-1 B.y=x-1 C.y=8x D.y=8x2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写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宽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已知二次函数y=-x2+bx+3.当x=2时,y=3,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第2课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一、阅读课本:P4—6上方二、学习目标:1.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2.会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3.掌握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并会灵活应用.三、探索新知: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提示:画图象的一般步骤:①列表(取几组x、y的对应值;②描点(表中x、y的数值在坐标平面中描点(x,y);③连线(用平滑曲线).】列表:x …-3 -2 -1 0 1 2 3 …y=x2……描点,并连线由图象可得二次函数y=x2的性质:1.二次函数y=x2是一条曲线,把这条曲线叫做______________.2.二次函数y=x2中,二次函数a=_______,抛物线y=x2的图象开口__________.3.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4.观察图象,当两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时,函数y值相等,所描出的各对应点关于________对称,从而图象关于___________对称.5.抛物线y=x2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y=x2的_________.因此,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_____.6.抛物线y=x2有____________点(填“最高”或“最低”).四、例题分析例1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12x2,y=x2,y=2x2的图象.解:列表并填:x …-4 -3 -2 -1 0 1 2 3 4 …y=12x2……y=x2的图象刚画过,再把它画出来.x …-2 -1.5 -1 -0.5 0 0.5 1 1.5 2 …y=2x2……归纳:抛物线y=12x2,y=x2,y=2x2的二次项系数a_______0;顶点都是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_;顶点是抛物线的最_________点(填“高”或“低”).例2 请在例1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12x2,y=-2x2的图象.列表:x …-3 -2 -1 0 1 2 3 …y=x2……x …-4 -3 -2 -1 0 1 2 3 4 …y=-12x2……x …-4 -3 -2 -1 0 1 2 3 4 …y=-2x2……归纳:抛物线y=-x2,y=-12x2,y=-2x2的二次项系数a______0,顶点都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___,顶点是抛物线的最________点(填“高”或“低”).五、理一理1.抛物线y=ax2的性质图象(草图)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有最高或最低点最值a>0 当x=____时,y 有最_______值,是______.a<0 当x=____时,y 有最_______值,是______.2.抛物线y =x 2与y =-x 2关于________对称,因此,抛物线y =ax 2与y =-ax 2关于_______对称,开口大小_______________.3.当a >0时,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___; 当a <0时,|a |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_;因此,|a |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反之,|a | 越小,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六、课堂训练 1.填表:开口方向顶点 对称轴 有最高或最低点最值y =23x 2当x =____时,y 有最_______值,是______.y =-8x 22.若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过点(1,-2),则a 的值是___________. 3.二次函数y =(m -1)x 2的图象开口向下,则m____________. 4.如图, ① y =ax 2 ② y =bx 2 ③ y =cx 2 ④ y =dx 2比较a 、b 、c 、d 的大小,用“>”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目标检测1.函数y =37 x 2的图象开口向_______,顶点是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当x =___________时,有最_________值是_________. 2.二次函数y =mx22 m 有最低点,则m =___________.3.二次函数y =(k +1)x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的取值 范围为___________.4.写出一个过点(1,2)的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第3课时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与性质一、阅读课本:P6—7上方二、学习目标:1.会画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2.掌握二次函数y=ax2+k的性质,并会应用;3.知道二次函数y=ax2与y=的ax2+k的联系.三、探索新知: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1,y=x2-1的图象.解:先列表x …-3 -2 -1 0 1 2 3 …y=x2+1 ……y=x2-1 ……描点并画图观察图象得:1.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有最高(低)点最值y=x2y=x2-1y=x2+12.可以发现,把抛物线y=x2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x2+1;把抛物线y=x2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x2-1.3.抛物线y=x2,y=x2-1与y=x2+1的形状_____________.四、理一理知识点1.y=ax2y=ax2+k 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有最高(低)点最值a>0时,当x=______时,y有最____值为________;a<0时,当x=______时,y有最____值为________.增减性2.抛物线y=2x2向上平移3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__________________;抛物线y=2x2向下平移4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把抛物线y=ax2向上平移k(k>0)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_______________;把抛物线y=ax2向下平移m(m>0)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_______________.3.抛物线y=-3x2与y=-3x2+1是通过平移得到的,从而它们的形状__________,由此可得二次函数y=ax2与y=ax2+k的形状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堂巩固训练1.填表函数草图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最值对称轴右侧的增减性y=3x2y=-3x2+1 y=-4x2-52.将二次函数y =5x 2-3向上平移7个单位后所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一个顶点坐标为(0,-3),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 =-x 2的方向相反,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抛物线y =4x 2+1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目标检测1.填表函数开口方向 顶点 对称轴最值 对称轴左侧的增减性y =-5x 2+3y =7x 2-12.抛物线y =-13 x 2-2可由抛物线y =-13 x 2+3向___________平移_________个单位得到的.3.抛物线y =-x 2+h 的顶点坐标为(0,2),则h =_______________.4.抛物线y =4x 2-1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与x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第4课时 二次函数y =a(x-h)2的图象与性质一、阅读课本:P7—8 二、学习目标:1.会画二次函数y =a (x -h )2的图象;2.掌握二次函数y =a (x -h )2的性质,并要会灵活应用; 三、探索新知:画出二次函数y =-12 (x +1)2,y -12 (x -1)2的图象,并考虑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以及最值、增减性.先列表:x … -4 -3 -2 -1 0 1 2 3 4 … y =-12 (x +1)2… … y =-12(x -1)2……描点并画图.1.观察图象,填表:函数 开口方向 顶点 对称轴最值 增减性y =-12 (x +1)2y =-12(x -1)22.请在图上把抛物线y =-12x 2也画上去(草图).①抛物线y =-12 (x +1)2 ,y =-12 x 2,y =-12 (x -1)2的形状大小____________.②把抛物线y =-12 x 2向左平移_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 =-12 (x +1)2 ;把抛物线y =-12 x 2向右平移_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 =-12 (x +1)2 .四、整理知识点1.y =ax 2y =ax 2+ky =a (x -h)2开口方向 顶点 对称轴 最值 增减性(对称轴左侧)2.对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只要|a |相等,则它们的形状_________,只是_________不同.五、课堂训练1.填表图象(草图)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最值对称轴右侧的增减性y=12x2y=-5 (x+3)2y=3 (x-3)22.抛物线y=4 (x-2)2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_____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3.把抛物线y=3x2向右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把抛物线y=3x2向左平移6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将抛物线y=-13(x-1)x2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5.写出一个顶点是(5,0),形状、开口方向与抛物线y=-2x2都相同的二次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目标检测1.抛物线y=2 (x+3)2的开口________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_;当x>-3时,y______________;当x=-3时,y有_______值是_________.2.抛物线y=m (x+n)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函数关系式是y=-4 (x-4)2,则m=__________,n=___________.3.若将抛物线y=2x2+1向下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4.若抛物线y=m (x+1)2过点(1,-4),则m=_______________.第5课时 二次函数y =a(x -h)2+k 的图象与性质一、阅读课本:第9页. 二、学习目标:1.会画二次函数的顶点式y =a (x -h)2+k 的图象; 2.掌握二次函数y =a (x -h)2+k 的性质;3.会应用二次函数y =a (x -h)2+k 的性质解题. 三、探索新知:画出函数y =-12 (x +1)2-1的图象,指出它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最值、增减性.列表:x… -4 -3-2-112…y =-12(x +1)2-1……由图象归纳: 1.函数 开口方向顶点 对称轴最值 增减性y =-12(x +1)2-12.把抛物线y =-12 x 2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再向_______平移_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y =-12 (x +1)2-1.四、理一理知识点y=ax2y=ax2+k y=a (x-h)2y=a (x-h)2+k 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最值增减性(对称轴右侧)2.抛物线y=a (x-h)2+k与y=ax2形状___________,位置________________.五、课堂练习1.y=3x2y=-x2+1 y=12(x+2)2y=-4 (x-5)2-3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最值增减性(对称轴左侧)2.y=6x2+3与y=6 (x-1)2+10_____________相同,而____________不同.3.顶点坐标为(-2,3),开口方向和大小与抛物线y=12x2相同的解析式为()A.y=12(x-2)2+3 B.y=12(x+2)2-3C.y=12(x+2)2+3 D.y=-12(x+2)2+34.二次函数y=(x-1)2+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__.5.将抛物线y=5(x-1)2+3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若抛物线y=ax2+k的顶点在直线y=-2上,且x=1时,y=-3,求a、k的值.7.若抛物线y=a (x-1)2+k上有一点A(3,5),则点A关于对称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六、目标检测1.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y=x2+1y=2 (x-3)2y=-(x+5)2-42.抛物线y=-3 (x+4)2+1中,当x=_______时,y有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3.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可近似地用下列哪幅图表示()A B C D4.将抛物线y=2 (x+1)2-3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一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x=1,且与x轴有唯一的公共点,并且开口方向向下,则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第6课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一、阅读课本:第10页.二、学习目标:1.配方法求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的顶点坐标、对称轴;2.熟记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坐标公式;3.会画二次函数一般式y=ax2+bx+c的图象.三、探索新知:1.求二次函数y=12x2-6x+21的顶点坐标与对称轴.解:将函数等号右边配方:y=12x2-6x+212.画二次函数y=12x2-6x+21的图象.解:y=12x2-6x+21配成顶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表:x … 3 4 5 6 7 8 9 …y=12x2-6x+21 ……3.用配方法求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与对称轴.四、理一理知识点:y=ax2y=ax2+k y=a(x-h)2y=a(x-h)2+k y=ax2+bx+c 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最值增减性(对称轴左侧)五、课堂练习1.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y=-2x2-4x+1的顶点坐标.2.用两种方法求二次函数y=3x2+2x的顶点坐标.3.二次函数y=2x2+bx+c的顶点坐标是(1,-2),则b=________,c=_________.4.已知二次函数y=-2x2-8x-6,当___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__时,y有_________值是___________.六、目标检测1.用顶点坐标公式和配方法求二次函数y=12x2-2-1的顶点坐标.2.二次函数y=-x2+mx中,当x=3时,函数值最大,求其最大值.第7课时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一、复习知识点:第6课中“理一理知识点”的内容.二、学习目标:1.懂得求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y轴的交点的方法;2.知道二次函数中a,b,c以及△=b2-4ac对图象的影响.三、基本知识练习1.求二次函数y=x2+3x-4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____________.2.二次函数y=x2+3x-4的顶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对称轴为______________.3.一元二次方程x2+3x-4=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_______.4.二次函数y=x2+bx过点(1,4),则b=________________.5.一元二次方程y=ax2+bx+c(a≠0),△>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_______________,△=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___________,△<0时,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四、知识点应用1.求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交点(含y=0时,则在函数值y=0时,x的值是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例1 求y=x2-2x-3与x轴交点坐标.2.求二次函数y=ax2+bx+c与y轴交点(含x=0时,则y的值是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例2 求抛物线y=x2-2x-3与y轴交点坐标.3.a、b、c以及△=b2-4ac对图象的影响.(1)a决定:开口方向、形状(2)c决定与y轴的交点为(0,c)(3)b与-b2a共同决定b的正负性(4)△=b 2-4ac ⎪⎩⎪⎨⎧<=>轴没有交点与轴有一个交点与轴有两个交点与x x x 000例3 如图, 由图可得: a_______0 b_______0 c_______0 △______0例4 已知二次函数y =x 2+kx +9.①当k 为何值时,对称轴为y 轴;②当k 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 ③当k 为何值时,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五、课后练习1.求抛物线y =2x 2-7x -15与x 轴交点坐标__________,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2.抛物线y =4x 2-2x +m 的顶点在x 轴上,则m =__________. 3.如图: 由图可得: a_______0 b_______0 c_______0 △=b 2-4ac______0六、目标检测1.求抛物线y =x 2-2x +1与y 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2.若抛物线y =mx 2-x +1与x 轴有两个交点,求m 的范围.3.如图:由图可得:a _________0 b_________0 c_________0△=b 2-4ac_________0第8课时二次函数y=ax2+bx+c解析式求法一、阅读课本:第12~13页.二、学习目标:1.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实际问题中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三、课前基本练习1.已知二次函数y=x2+x+m的图象过点(1,2),则m的值为________________.2.已知点A(2,5),B(4,5)是抛物线y=4x2+bx+c上的两点,则这条抛物线的对称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抛物线y=-(x-1)2+3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则所得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4.抛物线的形状、开口方向都与抛物线y=-12x2相同,顶点在(1,-2),则抛物线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例题分析例1 已知抛物线经过点A(-1,0),B(4,5),C(0,-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例2 已知抛物线顶点为(1,-4),且又过点(2,-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例3 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交点为(-1,0)和(3,0),且过点(2,-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五、归纳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用三种方法:1.已知抛物线过三点,设一般式为y=ax2+bx+c.2.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及一点,设顶点式y=a(x-h)2+k.3.已知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或已知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设两根式:y=a(x-x1)(x-x2) .(其中x1、x2是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六、实际问题中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例4 要修建一个圆形喷水池,在池中心竖直安装一根水管,在水管的顶端安一个喷水头,使喷出的抛物线形水柱在与池中心的水平距离为1m处达到最高,高度为3m,水柱落地处离池中心3m,水管应多长?七、课堂训练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过(0,1)、(2,4)、(3,10)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坐标为(-2,-3),且图像过点(-3,-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3.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1,0),B (3,0)两点,与 y 轴交于点C (0,3),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4.如图,在△ABC 中,∠B =90°,AB =12mm ,BC =24mm ,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边AB 向B 以2mm/s 的速度移动,动点Q 从点B 开始沿边BC 向C 以4mm/s 的速度移动,如果P 、Q 分别从A 、B 同时出发,那么△PBQ 的面积S 随出发时间t 如何变化?写出函数关系式及t 的取值范围.八、目标检测1.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过点A (-1,0),B (3,0),C (0,3)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第9课时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阅读课本:第16~19页 二、学习目标:1.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会用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根的判别式△=b 2-4ac 判断二次函数y =ax 2+bxQ PC B A+c与x轴的公共点的个数.三、探索新知1.问题:如图,以4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与飞行时间t(单位:s)之间具有关系h=20t-5t2.考虑以下问题:(1)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2)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m?为什么?(4)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2.观察图象:(1)二次函数y=x2+x-2的图象与x轴有____个交点,则一元二次方程x2+x-2=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0;(2)二次函数y=x2-6x+9的图像与x轴有___________个交点,则一元二次方程x2-6x+9=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0;(3)二次函数y=x2-x+1的图象与x轴________公共点,则一元二次方程x2-x +1=0的根的判别式△_______0.四、理一理知识1.已知二次函数y=-x2+4x的函数值为3,求自变量x的值,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反之,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__________________的函数值为3的自变量x的值.一般地: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m,求自变量x的值,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反之,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m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值为m的自变量x的值.2.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位置关系: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的判别式△=b2-4ac.(1)当△=b2-4ac>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2)当△=b2-4ac=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3)当△=b2-4ac<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没有公共点.五、基本知识练习1.二次函数y=x2-3x+2,当x=1时,y=________;当y=0时,x=_______.2.二次函数y=x2-4x+6,当x=________时,y=3.3.如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4.如图一元二次方程ax2+bx+c=3的解为_________________5.如图填空:(1)a________0(2)b________0(3)c________0(4)b2-4ac________0六、课堂训练1.特殊代数式求值:①如图看图填空:(1)a+b+c_______0(2)a-b+c_______0(3)2a-b_______0②如图2a+b_______04a+2b+c_______02.利用抛物线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1)方程ax2+bx+c=0的根为___________;(2)方程ax2+bx+c=-3的根为__________;(3)方程ax2+bx+c=-4的根为__________;(4)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________;(5)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为________;(6)不等式-4<ax2+bx+c<0的解集为________.七、目标检测根据图象填空:(1)a_____0;(2)b_____0;(3)c______0;(4)△=b2-4ac_____0;(5)a+b+c_____0;(6)a-b+c_____0;(7)2a+b_____0;(8)方程ax2+bx+c=0的根为__________;(9)当y>0时,x的范围为___________;(10)当y<0时,x的范围为___________;八、课后训练1.已知抛物线y=x2-2kx+9的顶点在x轴上,则k=____________.2.已知抛物线y=kx2+2x-1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则k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3.已知函数y=ax2+bx+c(a,b,c为常数,且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方程ax2+bx+c-4=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正实数根B.有两个异号实数根C.有两个相等实数根D.无实数根4.如图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在下列说法中:①ac<0;②方程ax2+bx+c=0的根是x1=-1,x2=3;③a+b+c>0;④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________(把正确的序号都填在横线上).第10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1)一、阅读教科书:P22的问题二、学习目标:几何问题中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课前基本练习1.抛物线y=-(x+1)2+2中,当x=___________时,y有_______值是__________.2.抛物线y=12x2-x+1中,当x=___________时,y有_______值是__________.3.抛物线y=a x2+b x+c(a≠0)中,当x=___________时,y有_______值是__________.四、例题分析:(P15的探究)用总长为60m的篱笆围成矩形场地,矩形面积S随矩形一边长l的变化而变化,当l 是多少时,场地的面积S最大?五、课后练习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和等于8,两条直角边各为多少时,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多少?2.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单位:m)与小球运动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式是h=30t-5t2.小球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时,小球最高?小球运动中的最大高度是多少?3.如图,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AC+BD=10,当AC、BD的长是多少时,四边形ABCD的面积最大?DCBA4.一块三角形废料如图所示,∠A =30°,∠C =90°,AB =12.用这块废料剪出一个长方形CDEF ,其中,点D 、E 、F 分别在AC 、AB 、BC 上.要使剪出的长方形CDEF 面积最大,点E 应造在何处?六、目标检测如图,点E 、F 、G 、H 分别位于正方形ABCD 的四条边上,四边形EFGH 也是正方形.当 点E 位于何处时,正方形EFGH 的面积最小?F E DC B A HG FE D C B A第11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2)商品价格调整问题一、阅读课本:第23页(探究1)二、学习目标:1.懂得商品经济等问题中的相等关系的寻找方法;2.会应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三、探索新知某商品现在的售价为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市场调查反映: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已知商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分析:调整价格包括涨价和降价两种情况,用怎样的等量关系呢?解:(1)设每件涨价x元,则每星期少卖_________件,实际卖出_________件,设商品的利润为y元.(2)设每件降价x元,则每星期多卖_________件,实际卖出__________件.四、课堂训练1.某种商品每件的进价为30元,在某段时间内若以每件x元出售,可卖出(100-x)件,应如何定价才能使利润最大?2.蔬菜基地种植某种蔬菜,由市场行情分析知,1月份至6月份这种蔬菜的上市时间x(月份)与市场售价P(元/千克)的关系如下表:上市时间x/(月份) 1 2 3 4 5 6市场售价P(元/千克)10.5 9 7.5 6 4.5 3 这种蔬菜每千克的种植成本y(元/千克)与上市时间x(月份)满足一个函数关系,这个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的一段(如图).(1)写出上表中表示的市场售价P(元/千克)关于上市时间x(月份)的函数关系式;(2)若图中抛物线过A、B、C三点,写出抛物线对应的函数关系式;(3)由以上信息分析,哪个月上市出售这种蔬菜每千克的收益最大?最大值为多少?(收益=市场售价-种植成本)五、目标检测某宾馆客房部有60个房间供游客居住,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每天200元时,房间可以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间.对有游客入住的房间,宾馆需对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设每个房间每天的定介增加x元,求:(1)房间每天入住量y(间)关于x(元)的函数关系式;(2)该宾馆每天的房间收费z(元)关于x(元)的函数关系式;(3)该宾馆客房部每天的利润w(元)关于x(元)的函数关系式,当每个房间的定价为多少元时,w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第12课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3)一、阅读课本:第25页探究3二、学习目标:1.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2.会解决桥洞水面宽度问题.三、基本知识练习1.以抛物线的顶点为原点,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时,可设这条抛物线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拱桥呈抛物线形,其函数关系式为y=-14x2,当拱桥下水位线在AB位置时,水面宽为12m,这时水面离桥拱顶端的高度h是()A.3m B.2 6 m C.4 3 m D.9m 3.有一抛物线拱桥,已知水位线在AB位置时,水面的宽为4 6 米,水位上升4米,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为4 3 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5米的速度上升,则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没到拱桥顶端M处?四、课堂练习1.一座拱桥的轮廓是抛物线(如图①所示),拱高6m,跨度20m,相邻两支柱间的距离均为5m.(1)将抛物线放在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如图②所示),其关系式y=ax2+c的形式,请根据所给的数据求出a、c的值;(2)求支柱MN的长度;(3)拱桥下地平面是双向行车道(正中间是一条宽2m的隔离带),其中的一条行车道能否并排行驶宽2m,高3m的三辆汽车(汽车间的间隔忽略不计)?请说说你的理由.2.如图,有一座抛物线形拱桥,在正常水位时水面AB 的宽为20m,如果水位上升3m时,水面CD的宽是10m.(1)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现有一辆载有救援物资的货车从甲地出发需经过此桥开往乙地,已知甲地距此桥280km(桥长忽略不计).货车正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开往乙地,当行驶1h时,忽然接到紧急通知:前方连降暴雨,造成水位以每小0.25m的速度持续上涨(货车接到通知时水位在CD处,当水位达到桥拱最高点O时,禁止车辆通行).试问:如果货车按原来速度行驶,能否安全通过此桥?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要使货车安全通过此桥,速度应超过每小时多少千米?图①第13课时二次函数综合应用一、复习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二、学习目标: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综合性的问题.三、课前训练1.二次函数y=kx2+2x+1(k<0)的图象可能是()2.如图:(1)当x为何范围时,y1>y2?(2)当x 为何范围时,y 1=y 2?(3)当x 为何范围时,y 1<y 2?3.如图,是二次函数y =ax 2-x +a 2-1的图象,则a =____________.4.若A (-134 ,y 1),B (-1,y 2),C (53 ,y 3)为二次函数y =-x 2-4x +5图象上的三点,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A .y 1<y 2<y 3B .y 3<y 2<y 1C .y 3<y 1<y 2D .y 2<y 1<y 3 5.抛物线y =(x -2) (x +5)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C ,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 6.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边AD 在x 轴上,点A 在原点,AB =3,AD =5.若矩形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沿x 轴正方向做匀速运动,同时点P 从A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沿A →B →C →D 的路线做匀速运动.当点P 运动到点D 时停止运动,矩形ABCD 也随之停止运动.(1)求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D 所需的时间. (2)设点P 运动时间为t (秒)①当t =5时,求出点P 的坐标. ②若△OAP 的面积为S ,试求出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 的自变量t 的取值范围).五、目标检测如图,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图像经过A (-1,0),B (3,0)两交点,且交y 轴于点C .(1)求b 、c 的值;(2)过点C 作CD ∥x 轴交抛物线于点D ,点M 为此抛物线的顶点,试确定△MCD 的形状.第26章 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及其图像 一、.二次函数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例:如果函数1)3(232++-=+-mx x m y m m是二次函数,那么m 的值为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1 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进而识别其中的反比例函数。

2.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

4.体会反比例函数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课前预习】1.下列关系式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y =4xB .yx=3 C .y =﹣1xD .y =x 2﹣12.小芳说:“我的矩形面积为6.”小丽说:“我的矩形周长为6.”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芳:我的矩形一组邻边满足反比例函数关系,你的矩形一组邻边满足一次函数关系 B .小丽:你的矩形周长不可能是6,我的矩形面积也不可能是6 C .同学小文:你们的矩形都可能是正方形 D .同学小华:小丽的矩形面积没有最大值 3.若点A (a ,b )在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像上,则代数式ab-4的值为( ) A .0B .-2C .2D .-64.已知函数1(2)2(2)x x y x x-+<⎧⎪=⎨-≥⎪⎩,当函数值为3时,自变量x 的值为( )A .﹣2B .﹣23C .﹣2或﹣23D .﹣2或﹣325.若反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经过点(3,1),则它的图象也一定经过的点是( ) A .(﹣3,1)B .(3,﹣1)C .(1,﹣3)D .(﹣1,﹣3)6.下列函数是y 关于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y =11x + B .y =21x C .y =﹣12xD .y =﹣2x 7.若函数231(1)m m y m x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 )A .m =-2B .m =1C .m =2或m =1D .m =-2或m =-18.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有( ) (1)y=3x ;(2)y=﹣2x;(3)y=3x ;(4)﹣xy=3;(5)21yx ;(6)21y x =;(7)y=2x ﹣2;(8)k y x=.A .(2)(4)B .(2)(3)(5)(8)C .(2)(7)(8)D .(1)(3)(4)(6)9.已知函数y=(m-2)25m x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为( )A .2B .-2C .2或-2D .任意实数10.函数y=3x ﹣1是( ) A .正比例函数 B .一次函数C .反比例函数D .二次函数【学习探究】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 一般地,形如 ( k 是常数, k 0)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

第26章 反比例函数26.1.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学习目标】1、 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的含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根据题目条件会求对应量的值,能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3、 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学习难点】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的确定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1.在一个变化的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和y ,当x 在其取值范围内任意取一个值时, y ,则称x 为 ,y 叫x 的 .2.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当 时,称为正比例函数.3.一条直线经过点(2,3)、(4,7),求该直线的解析式. 以上这种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叫: .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关系式表示?(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 ,乘坐某次列车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该列车平均速度v (单位:km/h )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为1000m 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为y 随宽x 的变化; (3)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积S (单位:平方千米/人)随全市人口n (单位:人)的变化而变化.1、上面问题中,自变量与因变量分别是什么?三个问题的函数表达式分别是什么? (1) (2) (3)2、这三个函数关系式可以叫正比例函数吗?可以叫一次函数吗? (三)归纳总结:1、三个函数表达式:v t 1262=、xy 1000=、S =n 41068.1⨯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用一个一般形式来表示吗?2、对于函数关系式xy 1000=,完成下表:3、类比一次函数的概念给上述新的函数下一个恰当的定义 讨论:1、反比例函数xky =中自变量x 在分式的什么位置?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你能再举出两个反比例函数关系的实例吗?写出函数表达式,与同伴进行交流。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1.1 二次函数【学习目标】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x 叫做。

2. 形如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函数;形如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二、自主学习: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平方米,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5.归纳:一般地,形如,(,,a b c a 是常数,且)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三、合作交流:(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答:。

(2)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可以为0吗?答: . 四、跟踪练习 1.观察:①26y x =;②235y x =-+;③y =200x 2+400x +200;④32y x x =-;⑤213y x x=-+;⑥()221y x x =+-.这六个式子中二次函数有。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下册29章精品导学案(28页)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9年级下册29章精品导学案(28页)

29.1投影(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了解投影的有关概念,能根据光线的方向辨认物体的投影。

2、了解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区别。

3、了解物体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二)数学思考:在探究物体与其投影关系的活动中,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通过对物体投影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关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情感态度: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重点】了解正投影的含义,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准备】手电筒、三角尺、作图工具等。

【学习过程】【情境引入】活动1设问:你注意观察过周围物体在日光或灯光下的影子吗?影子与物体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教师展示实物及图片,学生观察、思考,感知物体与投影之间的关系。

学生讨论、发表观点;教师归纳。

总结出投影、投影线、投影面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用光线照射物体,在上,得到的叫做物体的投影,叫做投影线,投影所在的叫做投影面。

【自主探究】活动2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阳光下的投影图片,设问:下列投影中,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教师指导。

归纳总结:由形成的投影叫做平行投影。

试举出平行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3出示一组灯光下的投影,学生观察投影线、投影面分别是什么?这些投影线有何共同特征?学生分析、回答。

归纳总结:由发出的光线形成的投影叫做中心投影。

试举出中心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活动4出示教材88页练习:将物体与它们的投影用线连接起来。

【合作探究】活动5:问题1出示两幅图,观察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区别:。

问题2图中三角板的投影各是什么投影?它们的投影线与投影面的位置关系有什么区别?学生观察、思考、互相交流。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全套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26.1.1 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重点)2.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重点、难点)一、知识链接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写出它们的解析式.(1) 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 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 (单位:km/h) 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变化而变化;(2) 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 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 (单位:m) 随宽x (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3) 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 km2,人均占有面积S (km2/人) 随全市总人口n (单位:人) 的变化而变化.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题:观察以上三个解析式,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要点归纳】一般地,形如xky=(k为常数,k ≠0) 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思考1:反比例函数xky=(k≠0) 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思考2:反比例函数除了可以用xky=(k ≠0) 的形式表示,还有没有其他表达方式?【要点归纳】反比例函数有三种表达方式:①xky=(k ≠0);②1-=kxy(k ≠0);③xy=k(k ≠0).【针对训练】下列函数是不是反比例函数?若是,请指出k 的值.①y=3x-1;②13-=xy;③3xy-=;④xy111-=;⑤21xy=.合作探究【典例精析】已知函数()4221-+-=m 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 m 的值.【方法总结】已知某个函数为反比例函数,只需要根据反比例函数的 x 的次数为-1,且系数不等于0.【针对训练】1. 当m= 时,22-=m x y 是反比例函数.2. 已知函数()()xk k y 12+-=是反比例函数,则k 必须满足 .探究点2: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 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 x=2时,y=6. (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 (2) 当 x=4 时,求 y 的值.【方法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步骤:①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②将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③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 ④写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针对训练】已知 y 与 x+1 成反比例,并且当 x = 3 时,y = 4. (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 (2) 当 x = 7 时,求 y 的值.探究点3:建立简单的反比例函数模型例3 人的视觉机能受运动速度的影响很大,行驶中司机在驾驶室内观察前方物体是动态的,车速增加,视野变窄. 当车速为50 km/h 时,视野为80 度,如果视野f (度) 是车速v (km/h) 的反比例函数,求f 关于v 的函数解析式,并计算当车速为100 km/h 时,视野的度数.例4 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面积为180平方厘米,设它的两条对角线AC,BD的长分别为x,y. 写出变量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它是什么函数.二、课堂小结1. 下列函数中,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 A.x y 21-= B.21x y -= C.x y +=21 D.xy 11-= 2. 下列实例中,x 和 y 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有 ( ) ① x 人共饮水10 kg ,平均每人饮水 y kg ;②底面半径为 x m ,高为 y m 的圆柱形水桶的体积为10 m ³;③用铁丝做一个圆,铁丝的长为 x cm ,做成圆的半径为 y cm ;④在水龙头前放满一桶水,出水的速度为 x ,放满一桶水的时间 y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 填空:(1) 若x m y 1-=是反比例函数,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 (2) 若()xm m y 2+=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3) 若122---=m m x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4. 已知变量 y 与 x 成反比例,且当 x = 3时,y =-4. (1) 写出 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 (2) 当 y=6 时,求 x 的值.5. 小明家离学校 1000 m ,每天他往返于两地之间,有时步行,有时骑车.假设小明每天上学时的平均速度为 v ( m/min ),所用的时间为 t ( min ). (1) 求变量 v 和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 小明星期二步行上学用了 25 min ,星期三骑自行车上学用了 8 min ,那么他星期三上学时的平均速度比星期二快多少?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解:(1) t v 1463= (2)xy 1000= (3) n S 41068.1⨯=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针对训练】解:②是,k=3;④是111-=k . 【典例精析】解:因为()4221-+-=m m xm y 是反比例函数,所以⎩⎨⎧≠--=-+01,1422m m m 解得m =-3.【针对训练】1. ±1 2. k ≠2且k ≠-1 .探究点2: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1)设x k y =. 因为当 x=2时,y=6,所以有26k =,解得 k =12. 因此x y 12=. (2)把 x=4 代入x y 12=,得3412==y .【针对训练】解:(1) 设1+=x ky ,因为当 x = 3 时,y =4 ,所以有134+=k ,解得 k =16,因此116+=x y .(2) 当 x = 7 时,21716=+=y .探究点3:建立简单的反比例函数模型解:设v k f =. 由题意知,当 v =50时,f =80,所以5080k=解得 k =4000. 因此vf 4000=,当 v=100 时,f =40.所以当车速为100 km/h 时视野为40度.解:因为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长乘积的一半,所以18021==xy S ABCD 菱形.所以变量 y 与 x 之间的关系式为xy 360=,它是反比例函数. 当堂检测1. A2.B3.(1) m ≠1 (2) m ≠0且m ≠-2 (3) -14. 解:(1) 设x k y =. 因为当 x = 3时,y =-4,所以有34k=- ,解得 k =-12. 因此,y 关于 x 的函数解析式为xy 12-=(2) 把 y=6 代入x y 12-=,得x126-=,解得 x =-2.5. 解:(1)tv 1000=(t>0). (2)当 t =25 时,40251000==v ;当 t =8 时,12581000==v ,.125-40=85 ( m/min ).∴k 1=1,k 2=-2.∴y = x -11+-x(2)把 x =21-代入 (1) 中函数关系式,得 y =211-.第二十六章 反比例函数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1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习目标:1. 经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归纳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和性质的过程 (重点、难点)2. 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重点)3. 能够初步应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题. (重点、难点)一、知识链接回顾我们上一课的学习内容,你能写出 200 m 自由泳比赛中,游泳所用的时间 t(s) 和游泳速度v(m/s) 之间的数量关系吗?试一试,你能在坐标轴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吗?二、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画出反比例函数x y 6=与xy 12=的图象. 【提示】画函数的图象步骤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反比例函数中自变量 x 不能为 0. 解:列表:描点:以表中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绘出相应的点.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x y 6=与xy 12=的图象.思考 观察这两个函数图象,回答问题: (1)每个函数图象分别位于哪些象限?(2)在每一个象限内, 随着x 的增大,y 如何变化?你能由它们的解析式说明理由吗? (3)对于反比例函数xky =(k >0),考虑问题(1)(2),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吗?【要点归纳】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图象和性质: 由两条曲线组成,且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它们与 x 轴、y 轴都不相交; 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针对训练】 反比例函数xy 3=的图象大致是 ( )A. B. C. D.例2 反比例函数xy 8=的图象上有两点 A(x 1,y 1),B(x 2,y 2),且A ,B 均在该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部分,若 x 1>x 2,则 y 1与y 2的大小关系为 ( ) A. y 1 > y 2 B. y 1 = y 2 C. y 1 < y 2 D. 无法确定【提示】因为8>0,且 A ,B 两点均在该函数图象的第一象限部分,根据 x 1>x 2,可知y 1,y 2的大小关系观察 当 k =-2,-4,-6时,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有哪些共同特征?思考 回顾上面我们利用函数图象,从特殊到一般研究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性质的过程,你能用类似的方法研究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和性质吗?【要点归纳】反比例函数xky =(k <0) 的图象和性质: 由两条曲线组成,且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它们与x 轴、y 轴都不相交; 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针对训练】点(2,y 1)和(3,y 2)在函数xy 2-=的图象上,则y 1 y 2(填“>”“<”或“=”).例 3 已知反比例函数()721-+-=a a x a y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求a的值.【针对训练】 已知反比例函数()10283--=m x m y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着 x 的增大而减小,求 m 的值.反比例函数xky =(k ≠0) k k > 0k < 0图象 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性质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1. 反比例函数xy5.1=的图象在 ( )A. 第一、二象限B. 第一、三象限C. 第二、三象限D. 第二、四象限2.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 2x 与xy1-=的图象大致是( )3. 已知反比例函数xmy2-=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4. 下列关于反比例函数xy12-=的图象的三个结论:(1)经过点(-1,12) 和点(10,-1.2);(2)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3)双曲线位于第二、四象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5. 已知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过点(-2,-3),图象上有两点A (x1,y1),B (x2,y2),且x1 > x2 > 0,则y1-y2________0.6. 已知反比例函数52-=mmxy,它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求m 的值.能力提升:7. 已知点(a-1,y1),(a+1,y2)在反比例函数xky=(k>0)的图象上,若y1<y2,求a的取值范围.当堂检测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例1 解:列表:-1 -56 -23 -2 -3 -6 6 3 2 23 561 -2 -512 -3 -4 -6 -12 12 6 4 3 512 2 描点、连线如图所示.【针对训练】 C 例2 C 【针对训练】<例3 解:由题意得a 2+a -7=-1,且a -1<0.解得a=-3.【针对训练】 解:由题意得 m 2-10=-1,且 3m -8>0.解得m=3.当堂检测1.B2. D3. m >24. (1)(3)5. <6. 解:因为反比例函数52-=mmx y 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第三象限,所以有m 2-5=-1,且m >0,解得m=2. 能力提升:7. 解:由题意知,在图象的每一支上,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① 当这两点在图象的同一支上时,∵y 1<y 2,∴a -1>a+1, 无解; ②当这两点分别位于图象的两支上时, ∵y 1<y 2,∴必有 y 1<0<y 2. ∴a -1<0,a+1>0, 解得-1<a <1.故 a 的取值范围为-1<a <1.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2课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运用学习目标: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 的几何意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坐标系中图形的面积计算中. (重点、难点)2. 能够解决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重点、难点)3. 体会“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对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一、知识链接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2.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k 有怎样的关系?三、要点探究探究点1: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2,6).(1) 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2) 点B(3,4),C(212-,544-),D(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针对训练】已知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经过点 A (2,3). (1)求这个函数的表达式;(2)判断点 B (-1,6),C(3,2) 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 (3) 当 -3< x <-1 时,求 y 的取值范围.探究点2: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 例2 如图,是反比例函数xm y 5-=图象的一支. 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 图象的另一支位于哪个象限?常数 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 在这个函数图象的某一支上任取点 A (x 1,y 1) 和点B (x 2,y 2). 如果x 1>x 2,那么 y 1 和y 2 有怎样的大小关系?【针对训练】如图,是反比例函数xky -=1的图象,则 k 的值可以是 ( ) A .-1 B .3 C .1 D .0探究点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 k 的几何意义 操作 1. 在反比例函数xy 4=的图象上分别取点P ,Q 向x 轴、y 轴作垂线,围成面积分别为S 1,S 2的矩形,填写下列表格:S 1的值 S 2的值 S 1与S 2的关系 猜想 S 1,S 2 与 k 的关系 P (2,2) ,Q (4,1)2. 若在反比例函数xy 4-=中也用同样的方法分别取 P ,Q 两点,填写表格:S 1的值 S 2的值 S 1与S 2的关系 猜想 S 1,S 2 与 k 的关系 P (-1,4),Q (-2,2)猜想 由前面的探究过程,可以猜想: 若点P 是反比例函数xky =图象上的任意一点,作 PA 垂直于 x 轴,作 PB 垂直于 y 轴,矩形 AOBP 的面积与k 的关系是S 矩形 AOBP =|k|.证明 我们就 k < 0 的情况给出证明:【要点归纳】对于反比例函数xky =,点 Q 是其图象上的任意一点,作 QA 垂直于 y 轴,作QB 垂直于x 轴,矩形AOBQ 的面积与 k 的关系是S 矩形AOBQ = |k|.推理:△QAO 与△QBO 的面积和 k 的关系是S △QAO =S △QBO =2k .【针对训练】如图,在函数xy 1=(x >0)的图象上有三点A ,B ,C ,过这三点分别向 x 轴、y 轴作垂线,过每一点所作的两条垂线与x 轴、 y 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分别为S A ,S B ,S C ,则( )A. S A >S B >S CB. S A <S B <S CC. S A =S B =S CD. S A <S C <S B【典例精析】例3 如图,点A 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上,AC 垂直 x 轴于点 C ,且 △AOC 的面积为 2,求该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针对训练】1. 如图,过反比例函数xky =图象上的一点 P ,作PA ⊥x 轴于点A. 若△POA 的面积为 6,则 k = .2. 若点 P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一点,过点 P 分别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分别为点 M ,N ,若四边形PMON 的面积为 3,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是 .例4 如图,P ,C 是函数xy 4=(x>0) 图象上的任意两点,PA ,CD 垂直于 x 轴. 设 △POA 的面积为 S 1,则(1) S 1 = ;(2)梯形CEAD 的面积为 S 2,则 S 1 与 S 2 的大小关系是 S 1 S 2;(3)△POE 的面积 S 3 和 S 2 的大小关系是S 2 S 3. (填“>”,“<”或者“=”)【针对训练】如图,直线与双曲线交于 A ,B 两点,P 是AB 上的点,△ AOC 的面积 S 1、△ BOD 的面积 S 2、 △ POE 的面积 S 3 的大小关系为 .例5 如图,点 A 是反比例函数xy 2=(x >0)的图象上任意一点,AB//x 轴交反比例函数xy 3-=(x <0) 的图象于点 B ,以 A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 ABCD ,其中点 C ,D 在 x 轴上,则 S ABCD =___.【方法总结】解决反比例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可以把原图形通过切割、平移等变换,转化为较容易求面积的图形.【针对训练】如图,函数 y =-x 与函数xy 4-=的图象相交于 A ,B 两点,过点 A ,B 分别作 y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则四边形ACBD 的面积为 ( ) A. 2 B. 4 C. 6 D. 8探究点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思考 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k y 1=和 y= k 2 x+b 的图象大致如下,则 k 1 、k 2、b 各应满足什么条件?例6 函数 y=kx -k 与xky =(k ≠0)的图象大致是( )【提示】由于两个函数解析式都含有相同的系数 k ,可对 k 的正负性进行分类讨论,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针对训练】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xay -=与 y = ax+1 (a ≠0) 的图象可能是( )例7 如图是一次函数 y 1=kx+b 和反比例函数xmy =2的图象,观察图象,当 y 1﹥y 2 时,x 的取值范围为 .【针对训练】如图,一次函数 y 1= k 1x + b (k 1≠0)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k y 22=的图象交于 A ,B 两点,观察图象,当y 1>y 2时,x 的取值范围是 .例8 已知一个正比例函数与一个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P (-3,4).试求出它们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想一想:这两个图象有何共同特点?你能求出另外一个交点的坐标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针对训练】反比例函数xy 12=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 y = 3x 的图象的交点坐标为 .二、课堂小结1. 如图,P 是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上一点,过点P 作PB ⊥x 轴于点B,连接O P ,且△OBP 的面积为2,则k 的值为()A. 4B. 2C. -2D.不确定2. 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与一次函数y = 2x +1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是(1,k),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 ___.3. 如图,直线y=k1x + b 与反比例函数xky2=(x>0)交于A,B两点,其横坐标分别为1和5,则不等式k1x +b >xk2的解集是__________.4. 已知反比例函数xky=的图象经过点A (2,-4).(1)求k 的值;当堂检测(2)这个函数的图象分布在哪些象限?y 随 x 的增大如何变化? (3)画出该函数的图象;(4)点 B (1,-8) ,C (-3,5)是否在该函数的图象上?5. 如图,直线 y=ax + b 与双曲线xky =交于A(1,2),B(m ,-4)两点, (1)求直线与双曲线的解析式; (2)求不等式 ax + b >xk的解集.6. 如图,反比例函数xy 8-=与一次函数 y =-x + 2 的图象交于 A ,B 两点. (1)求 A ,B 两点的坐标; (2)求△AOB 的面积.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1.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2.解:当 k > 0 时,两条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k < 0 时,两条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解:(1)因为点 A (2,6) 在第一象限,所以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2)设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 k y =,因为点 A (2,6)在其图象上,所以有26k=,解得 k =12.所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 12=. 因为点 B ,C 的坐标都满足该解析式,而点 D 的坐标不满足,所以点 B ,C 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点 D 不在这个函数的图象上. 【针对训练】解:(1)∵ 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经过点 A(2,3), ∴ 把点 A 的坐标代入表达式,得23k =,解得 k = 6.∴ 这个函数的表达式为xy 6=. (2)分别把点 B ,C 的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 式,因为点 B 的坐标不满足该解析式,点 C 的坐标满足该解析式,所以点 B 不在该函数的图象上,点 C 在该函数的图象上. (3)∵ 当 x = -3时,y =-2;当 x = -1时,y =-6,且 k > 0,∴ 当 x < 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当 -3 < x < -1 时,-6 < y < -2. 探究点2: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综合解:(1)因为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支位于第一象限,所以另一支必位于第三象限.又因为这个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所以m -5>0,解得m >5.(2)因为 m -5 > 0,所以在这个函数图象的任一支上,y 都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因此当x 1>x 2时,y 1<y 2. 【针对训练】B探究点3: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中 k 的几何意义证明 解:设点 P 的坐标为 (a ,b),∵点 P (a ,b) 在函数x k y =的图象上,∴ak b =,即 ab=k.若点 P 在第二象限,则 a<0,b>0,∴ S 矩形 AOBP =PB ·PA=-a ·b=-ab=-k ; 同理,∴ S 矩形 AOBP =PB ·PA=a · (-b)=-ab=-k.综上,S 矩形 AOBP =|k|. 【针对训练】C 【典例精析】例3 解:设点 A 的坐标为(x A ,y A ),∵点 A 在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上,∴ x A ·y A =k.又∵ S △AOC =21 x A ·y A = 21·k =2,∴ k =4.∴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xy 4=. 【针对训练】1.-12 2. xy x y 33-==或例4 (1) 2 (2) > (3)=【针对训练】S 1 = S 2 < S 3 解析:由反比例函数面积的不变性易知 S 1 = S 2. PE 与双曲线的一支交于点 F ,连接 OF ,易知,S △OFE = S 1 = S 2,而 S 3>S △OFE ,所以 S 1,S 2,S 3的大小关系为S 1 = S 2 < S 3例5 5 【针对训练】D探究点4: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综合 例6 D 【针对训练】B例7 -2< x <0 或 x >3解析:y1﹥y2 即一次函数图象处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上方时. 观察右图,可知-2< x <0 或 x >3.【针对训练】 -1< x <0 或 x >2例8 解:设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 y=k 1x 和xk y 2=. 由于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交于点 P (-3,4),则点 P (-3,4) 是这两个函数图象上的点, 即点 P 的坐标分别满足这两个函数解析式.所以4=-3k 1,342-=k .解得341-=k ,k 2=-12 则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x y 34-=和xy 12-=, 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针对训练】(2,6)或(-2,-6)当堂检测1. A2. xy 3=3. 1<x <54. 解:(1)∵ 反比例函数xky =的图象经过点 A (2,-4),∴ 把点 A 的坐标代入表达式,得24k=-,解得k = -8.(2)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所示:(4)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xy 8-=. 因为点 B 的坐标满足该函数解析式,而点 C 的坐标不满足该函数解析式,所以点 B 在该函数的图象上,点 C 不在该函数的图象上.5. 解:(1)把 A(1,2)代入双曲线解析式中,得 k = 2,故双曲线的解析式为xy 2=. 当y =-4时,m=21-,∴ B (21-,-4).将A(1,2),B (21-,-4)代入 y=ax + b ,得,a=4,b=-2;∴直线的解析式为y=4x-2. (2)根据图象可知,若 ax + b >x k ,则 x >1或21-<x <0. 6. 解:(1)联立两个解析式,解得⎩⎨⎧=-=4,2y x 或⎩⎨⎧-==.2,4y x 所以A(-2,4),B(4,-2). (2)一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为M (2,0),∴OM=2. 作AC ⊥x 轴于C ,BD ⊥x 轴于D ,则AC=4,BD=2. ∴S △OMB =OM ·BD ÷2=2×2÷2=2, ∴S △OMA =OM ·AC ÷2=2×4÷2=4, ∴S △AOB =S △OMB +S △OMA =2+4=6.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1课时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运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2. 能够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用函数的图象、性质的综合能力. (重点、难点)3.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知识链接、1.如果要把体积为15 cm3的面团做成拉面,你能写出面条的总长度y (单位:cm) 与面条粗细(横截面积) S (单位:cm2)的函数关系式吗?2.你还能举出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或学习中具有反比例函数关系的量的实例吗?四、要点探究探究点1: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典例精析】市煤气公司要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1) 储存室的底面积S (单位:m2) 与其深度d (单位:m)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公司决定把储存室的底面积S 定为500 m2,施工队施工时应该向下掘进多深?(3) 当施工队按(2) 中的计划掘进到地下15 m 时,公司临时改变计划,把储存室的深度改为15 m. 相应地,储存室的底面积应改为多少(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想一想:第(2) 问和第(3) 问与过去所学的解分式方程和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有何联系?【针对训练】1. 矩形面积为6,它的长y 与宽x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可表示为()2. 如图,某玻璃器皿制造公司要制造一种容积为1升(1升=1立方分米)的圆锥形漏斗.(1) 漏斗口的面积S (单位:dm2)与漏斗的深d (单位:dm)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如果漏斗的深为1 dm,那么漏斗口的面积为多少立方分米?(3) 如果漏斗口的面积为60 cm2,则漏斗的深为多少?码头工人每天往一艘轮船上装载30吨货物,装载完毕恰好用了8天时间.(1) 轮船到达目的地后开始卸货,平均卸货速度v (单位:吨/天)与卸货天数t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由于遇到紧急情况,要求船上的货物不超过5天卸载完毕,那么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多少吨?【方法总结】在解决反比例函数相关的实际问题中,若题目要求“至多”、“至少”,可以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来解答.【针对训练】某乡镇要在生活垃圾存放区建一个老年活动中心,这样必须把1200 立方米的生活垃圾运走.(1) 假如每天能运x 立方米,所需时间为y 天,写出y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 若每辆拖拉机一天能运12 立方米,则5 辆这样的拖拉机要用多少天才能运完?(3) 在(2) 的情况下,运了8 天后,剩下的任务要在不超过6 天的时间内完成,那么至少需要增加多少辆这样的拖拉机才能按时完成任务?一司机驾驶汽车从甲地去乙地,他以80千米/时的平均速度用6 小时达到乙地.(1)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 当他按原路匀速返回时,汽车的速度v 与时间t 有怎样的函数关系?二、课堂小结1. 面积为2 的直角三角形一直角边长为x,另一直角边长为y,则y 与x 的变化规律用图象可大致表示为()2. 体积为20 cm3的滴胶做成圆柱体模型,圆柱体的高度y (单位:cm) 与底面积S (单位:cm2)的函数关系为,若要使做出来的圆柱粗1 cm2,则圆柱的高度是cm.3. A、B两城市相距720千米,一列火车从A城去B城.(1) 火车的速度v (千米/时) 和行驶的时间t (时)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_.(2) 若到达目的地后,按原路匀速返回,并要求在3 小时内回到A 城,则返回的速度不能低于______.4. 某户现在有若干度电,现在知道:按每天用6度电计算,五个月(按15天计算) 刚好用完. 若每天的耗电量为x 度,那么这些电能维持y 天.(1) 则y 与x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画出函数的图象;(3) 若每天节约1 度,则这些电能维持多少天?当堂检测5. 王强家离工作单位的距离为3600 米,他每天骑自行车上班时的速度为v 米/分,所需时间为t 分钟.(1) 速度v 与时间t 之间有怎样的函数关系?(2) 若王强到单位用15 分钟,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 如果王强骑车的速度最快为300 米/分,那他至少需要几分钟到达单位?6. 在某村河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某工程队接受一项开挖水渠的工程,所需天数y (天) 与每天完成的工程量x (m/天) 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1) 请根据题意,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 若该工程队有2 台挖掘机,每台挖掘机每天能够开挖水渠15 m,问该工程队需用多少天才能完成此项任务?(3) 如果为了防汛工作的紧急需要,必须在一个月内(按30 天计算)完成任务,那么每天至少要完成多少m?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典例精析】解:(1)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得Sd =104,∴S 关于d 的函数解析式为dS 410=(2)把 S = 500 代入d S 410=,得d410500=,解得d = 20.如果把储存室的底面积定为 500 m ²,施工时应向地下掘进 20 m 深.(3)根据题意,把 d =15 代入d S 410=,得15104=S 解得S ≈666.67.当储存室的深度为15 m 时,底面积应改为 666.67 m ². 【针对训练】1. B 2. 解:(1)dS 3=. (2)把 d =1 代入解析式,得S =3.所以漏斗口的面积为 3 dm 2.(3)60 cm 2 = 0.6 dm 2,把 S =0.6 代入解析式,得d =5.所以漏斗的深为 5 dm.解:(1)设轮船上的货物总量为 k 吨,根据已知条件得k =30×8=240,所以 v 关于 t 的函数解析式为tv 240=. (2)把 t =5 代入t v 240=,得48240==tv .从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全部货物恰好用 5 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卸载 48 吨. 而观察求得的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知,t 越小,v 越大. 这样若货物不超过 5 天卸载完,则平均每天至少要卸载 48 吨. 【针对训练】解:(1)xy 1200=. (2)x =12×5=60,代入函数解析式得20601200==y 答:若每辆拖拉机一天能运 12 立方米,则 5 辆这样的拖拉机要用 20 天才能运完. (3)运了8天后剩余的垃圾有1200-8×60=720 (立方米),剩下的任务要在不超过6天的时间完成,则每天至少运720÷6=120 (立方米), 所以需要的拖拉机数量是:120÷12=10 (辆),即至少需要增加拖拉机10-5=5 (辆). 例3 解:(1)80×6=480 (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 480 千米. (2)由题意,得 vt=480,整理得tv 800=(t >0). 当堂检测1. C2. S y 20=20 3.(1) tv 720=_____ (2) 240千米/时 4. 解:(1)电的总量为6×15=90 (度),根据题意有xy 90=(x >0). (2)如图所示.(3)∵ 每天节约 1度电,∴ 每天的用电量为 6-1=5 (度),1859090===x y , ∴ 这些电能维持 18 天. 5. 解:(1)tv 3600=(2)把 t =15代入函数的解析式,得:240153600==v . 答:他骑车的平均速度是 240 米/分. (3)把 v =300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t3600300=,解得:t =12. 答:他至少需要 12 分钟到达单位. 6. 解:(1)xy 1200=(2)由图象可知共需开挖水渠 24×50=1200 (m),2 台挖掘机需要 1200÷(2×15)=40 (天). (3)1200÷30=40 (m),故每天至少要完成40 m .26.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第2课时其他学科中的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 通过对“杠杆原理”等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探究,使学生体会数学建模思想和学以致用的数学理念,并能从函数的观点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2. 掌握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运用,体验学科的整合思想. (重点、难点)一、知识链接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若杠杆上的两物体与支点的距离与其重量成反比,则杠杆平衡. 后来人们把它归纳为“杠杆原理”. 通俗地说,杠杆原理为: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试在下图中标出对应的量.五、要点探究探究点1:反比例函数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典例精析】例1 小伟欲用撬棍撬动一块大石头,已知阻力和阻力臂分别为1200 N 和0.5 m. (1) 动力F 与动力臂l有怎样的函数关系? 当动力臂为1.5 m时,撬动石头至少需要多大的力?(2) 若想使动力F 不超过题(1) 中所用力的一半,则动力臂l至少要加长多少?自主学习课堂探究。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导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基本特征。

2.了解一些基本的函数图像,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函数图像的绘制。

3.知道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函数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

知识要点:一、函数及其概念1.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定义域和值域的含义。

2.函数的符号表示和简单说明。

二、函数的性质和基本特征1.奇偶性、单调性、最值等。

2.函数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三、基本函数类型及其图像1.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

2.各种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

四、函数的应用1.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利润函数、人口增长函数、投掷物体高度函数等。

2.函数的应用题目的解决方法。

导学重点:1.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性质、基本特征。

2.认识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

3.了解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解题方法。

导学难点:1.准确理解函数的概念,认识它与方程的不同。

2.了解函数图像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绘制。

3.掌握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解题。

学习方法:1.拓宽知识视野,学会尝试与创新。

2.多思考、多联系,积累经验与技巧。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练习。

重要公式:1.函数:y=f(x),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2.一次函数:y=kx+b,y=kx或y=b的图像都是直线。

3.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y=ax^2+bx+c,其中a≠0。

4.指数函数:y=a^x,a为底数,a>0且a≠1。

5.对数函数:y=log_a x,a为底数,a>0且a≠1。

6.三角函数:sinx、cosx、tanx等。

导学提问:1.什么是函数?2.如何表示函数?3.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含义是什么?4.一次函数的图像特征是什么?5.二次函数的标准形式是什么?6.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有哪些特点?7.三角函数的周期是多少?如何刻画其图像特征?8.函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可以举例说明。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7章精品导学案(52页)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27章精品导学案(52页)

课题 27.1 图形的相似 1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导学目标知识点:从生活中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实例中认识图形的相似,理解相似图形概念.了解成比例线段的概念,会确定线段的比.课时:1课时导学方法:整理、分析、归纳法导学过程:一、自主探究(课前导学)1 、同学们,请观察下列几幅图片,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对观察到的图片特点进行归纳吗? (课本图27.1-1)( 课本图27.1-2)2 、小组讨论、交流.得到相似图形的概念.相似图形3 、思考:如图,是人们从平面镜及哈哈镜里看到的不同镜像,它们相似吗?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二、合作探究(课堂导学)实验探究:如果把老师手中的教鞭与铅笔,分别看成是两条线段AB 和CD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是多少?归纳:两条线段的比,就是两条线段长度的比. 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与另两条线段的比相等,如a cb d=(即ad bc =),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 (1)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没有关系,在计算时要注意统一单位;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数; (2)四条线段,,,a b c d 成比例,记作a cb d=或::a b c d =; (3)若四条线段满足a cb d=,则有ad bc =. 例1如图,下面右边的四个图形中,与左边的图形相似的是( )例2一张桌面的长 1.25a m =,宽0.75b 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1)如果125a cm =,75b c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2)如果1250a mm =,750b mm =,那么长与宽的比是多少?小结:上面分别采用,,m cm mm 三种不同的长度单位,求得的ab的值是________的,所以说,两条线段的比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______,但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必须____.三、讨论交流(展示点评) 四、课堂检测(当堂训练)已知:一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32000000,量得北京到上海的图上距离大约为3.5cm ,求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km ?分析:根据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可求出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拓展延伸(课外练习):1.如图,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尺和原来的三角尺相似吗?2.如图,图形a ~f 中,哪些是与图形(1)或(2)相似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明上幼儿园时的照片和初中毕业时的照片相似.B .商店新买来的一副三角板是相似的.C .所有的课本都是相似的.D .国旗的五角星都是相似的. 4、填空题形状 的图形叫相似形;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由另一个图形的 或 而得到的。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章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全章导学案第二十六章反比例函数26.1 反比例函数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2.能判断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3.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4.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意义。

5.培养观察、推理、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认识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学习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导读指导】1.情景导入2.明确目标3.预习检测回忆一下什么是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导学指导】4.展示探究(1)体育课上,老师测试了百米赛跑,那么,时间与平均速度的关系是怎样的?(2)看教材P2页思考中的三个问题,三个函数的解析式分别是怎样的?(3)电流I、电阻R、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当U=220V时,(1)你能用含有R的代数式表示I吗?(2)利用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R/Ω20 40 60 80 100I/A当R越来越大时,I怎样变化?当R越来越小呢?(3)变量I是R的函数吗?为什么归纳:反比例函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反比例函数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导练指导】 5.拓展测评1.下列等式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1)3x y =(2)xy 2-= (3)xy =21 (4)25+=x y (5)x y 23-= (6)31+=xy (7)y =x -4 2.当m 取什么值时,函数23)2(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3.苹果每千克x 元,花10元钱可买y 千克的苹果,求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导思指导】 6.小结收获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7.点评激励8.课后作业1.若函数28)3(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求m 。

九年级数学下册 2729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数学下册 2729章导学案 新人教版

2.7章相似导学案学科九年级数学课题27章相似导学案课型新授授课时间第 1 周第 1 节学习目标1、通过一些相似的实例,自已观察相似图形的特点,感受形状相同的意义,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2、能通过观察识别出相似的图形.能根据直觉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相似图形.学习重点自已通过观察识别相似的图形,提高自己观察分析及归纳能力.学习难点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导学过程【复习旧知】:1、△ABC≌△A1B1C1则△ABC与△A1B1C1边角关系?【自学指导】:1、观察图中的△A1B1C1是由正△ABC放大后得到的,观察这两个三角形,它们的对应角有什么关系?对应边有什么关系?∠A=∠B=∠C=1111CABCBAAB==2、定义:相同的图形叫相似图形。

记作:△ABC△A1B1C1读作相似形定义应注意两点:(1)相同点:形状相同;(2)不同点:大小不一定相同.【组内交流解惑】:1、全等与相似的关系?理解相似形、相似多边形、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2、相似三角形或相似多边形对应角,对应边的比。

3、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值叫。

△ABC∽△A1B1C1,△ABC与△A1B1C1的相似比为k,则△A1B1C1与△ABC的相似比为。

【新知应用】:1.下列多边形中,一定相似的是(填出序号)①两个矩形②两个菱形③两个正方形④两个直角三角形⑤两个等腰三角形⑥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⑦两个正多边形⑧两个圆⑨两个等边三角形⑩2.如图,线段:1:2AB BC=,那么:AC BC=CBA3.在比例尺为1:40000的工程示意图上,于2005年9月1日正式通车的南京地铁一号线的长度大约为54.3cm,它的实际长度约为。

4、已知小明同学的身高1.5m,经太阳光照射,在地面的影长为2m,若此时测得一塔在同一地面的影长为60m,则塔高为( )A. 90mB. 80mC. 45mD.40m5、若如图所示的两个四边形相似,则α∠的度数是( ). A .87oB .60oC .75oD .120o6、下列各组图形有可能不相似的是( ).(A)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B)各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各有一个角是50°的两个直角三角形;(D)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7、把四边形ABCD 放大1倍(要求:放大后的顶点在格点上).D CBA【拓展延伸】:相似形与线段的比是密不可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26.1.1 二次函数【学习目标】1. 了解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2. 会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中各项的系数。

3. 确定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法指导】类比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来学习二次函数,注意知识结构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1.若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 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 ,x 叫做 。

2. 形如___________y =0)k ≠(的函数是一次函数,当______0=时,它是 函数;形如 0)k ≠(的函数是反比例函数。

二、自主学习:1.用16m 长的篱笆围成长方形圈养小兔,圈的面积y(㎡)与长方形的长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分析:在这个问题中,可设长方形生物园的长为x 米,则宽为 米,如果将面积记为y 平方米,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 = ,整理为y = .2.n 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比赛.写出比赛的场次数m 与球队数n 之间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根长为40cm 的铁丝围成一个半径为r 的扇形,求扇形的面积S 与它的半径r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4.观察上述函数函数关系有哪些共同之处?。

5.归纳:一般地,形如 ,(,,a b c a 是常数,且 )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其中x 是自变量,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三、合作交流:(1)二次项系数a 为什么不等于0?答: 。

(2)一次项系数b 和常数项c 可以为0吗?答: . 四、跟踪练习 1.观察:①26y x =;②235y x =-+;③y =200x 2+400x +200;④32y x x=-;⑤213y x x=-+;⑥()221y x x =+-.这六个式子中二次函数有 。

(只填序号) 2.2(1)31m m y m x x -=+-+ 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为______________.3.若物体运动的路段s (米)与时间t (秒)之间的关系为252s t t =+,则当t =4秒时,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 。

4.二次函数23y x bx =-++.当x =2时,y =3,则这个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5.为了改善小区环境,某小区决定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25m )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绿化带ABCD ,绿化带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 的栅栏围住(如图).若设绿化带的BC 边长为x m ,绿化带的面积为y m 2.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6.1.2二次函数2y ax =的图象【学习目标】1.知道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2.会画二次函数y =ax 2的图象;3.掌握二次函数y =ax 2的性质,并会灵活应用.(重点) 【学法指导】数形结合是学习函数图象的精髓所在,一定要善于从图象上学习认识函数.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1.画一个函数图象的一般过程是① ;② ;③ 。

2.一次函数图象的形状是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形状是 . 二、自主学习(一)画二次函数y =x 2的图象. 列表:在图(3)中描点,并连线1.思考:图(1)和图(2)中的连线正确吗?为什么?连线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答:2.归纳:① 由图象可知二次函数2x y =的图象是一条曲线,它的形状类似于投篮球时球在空中所经过的路线,即抛出物体所经过的路线,所以这条曲线叫做 线; ②抛物线2x y =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 ;③2x y =的图象开口_______;④ 与 的交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

抛物线2x y =的顶点坐标是 ;它是抛物线的最 点(填“高”或“低”),即当x=0时,y 有最 值等于0.⑤在对称轴的左侧,图象从左往右呈 趋势,在对称轴的右侧,图象从左往右呈 趋势;即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

(二)例1在图(4)中,画出函数221x y =,2x y =,22x y =的图象. 解:列表:2x 2,三、合作交流:归纳: 抛物线2ax y =的性质0的增大而 ;在对称轴的右侧,即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 。

3.在前面图(4)中,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有 对,它们分别是哪些? 答: 。

由此可知和抛物线2ax y =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是 。

4.当a >0时,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___;当a <0时,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_;因此,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________。

四、课堂训练 1.函数273x y =的图象顶点是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开口向_______,当x =___________时,有最_________值是_________. 2. 函数26x y -=的图象顶点是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开口向_______,当x =___________时,有最_________值是_________. 3. 二次函数()23x m y -=的图象开口向下,则m___________.4. 二次函数y =mx 22-m 有最高点,则m =___________.5. 二次函数y =(k +1)x 2的图象如图所示,则k 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6.若二次函数2ax y =的图象过点(1,-2),则a 的值是___________.7.如图,抛物线①25x y -=②22x y -= ③25x y =④27x y =开口从小到大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其中关于x轴对称的两条抛物线是和 。

8.点A (21,b )是抛物线2x y =上的一点,则b= ;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另一点B 的坐标是 。

9.如图,A 、B 分别为2ax y =上两点,且线段AB ⊥y 轴于点(0,6),若AB=6,则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

10. 当m= 时,抛物线mm xm y --=2)1(开口向下.11.二次函数2ax y =与直线32-=x y 交于点P (1,b ).(1)求a 、b 的值;(2)写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并指出x 取何值时,该函数的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26.1.3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图象(一)【学习目标】1.知道二次函数k ax y +=2与2ax y =的联系.2.掌握二次函数k ax y +=2的性质,并会应用;【学法指导】类比一次函数的平移和二次函数2ax y =的性质学习,要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直线12+=x y 可以看做是由直线x y 2= 得到的。

练: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由x y 2-=平移得到,并且过点(-1,3),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解:由此你能推测二次函数2x y =与22-=x y 的图象之间又有何关系吗?猜想: 。

二、自主学习(一)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2x y =,12+=x y ,12-=x y 的图象.2.可以发现,把抛物线2x y =向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12+=x y ;把抛物线2x y =向_______平移______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12-=x y .3.抛物线2x y =,12+=x y ,12-=x y 的形状_____________.开口大小相同。

三、知识梳理:(一)抛物线k ax y +=2特点:1.当0a>时,开口向 ;当0a <时,开口 ;2. 顶点坐标是 ;3. 对称轴是 。

(二)抛物线k ax y +=2与2y ax =形状相同,位置不同,k ax y +=2是由2y ax =平移得到的。

(填上下或左右) 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上 下 。

(三)a 的正负决定开口的 ;a 决定开口的 ,即a 不变,则抛物线的形状 。

因为平移没有改变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形状,所以平移前后的两条抛物线a 值 。

三、跟踪练习: 1.抛物线22x y =向上平移3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__________________;抛物线22x y =向下平移4个单位,就得到抛物线__________________.2.抛物线232+-=x y 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 ,它们的形状__________,当x = 时,y 有最 值是 。

3.由抛物线352-=x y 平移,且经过(1,7)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是把原抛物线向平移 个单位得到的。

4. 写出一个顶点坐标为(0,-3),开口方向与抛物线2x y -=的方向相反,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解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抛物线142+=x y 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二次函数k ax y +=2()0≠a 的经过点A (1,-1)、B (2,5).⑴求该函数的表达式;⑵若点C(-2,m ),D (n ,7)也在函数的上,求m 、n 的值。

26.1.3二次函数()k h x a y +-=2的图象(二)【学习目标】1.会画二次函数2)(h x a y -=的图象;2.知道二次函数2)(h x a y -=与2ax y =的联系. 3.掌握二次函数2)(h x a y -=的性质,并会应用;【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