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理血剂
方剂学 理血剂

第十二章理血剂概说一、含义——理血药为主组成,具调血作用,治疗血分病证的方剂,称理血剂。
二、作用——调血1.活血祛瘀:①加速血行②消散瘀血2.止血:制止出血,使血归经。
三、主治——血分病血热证——凉血清热血寒证——温经散寒血虚证——虚则补之血瘀证——活血祛瘀血溢证——止血归经四、分类1.活血祛瘀——瘀血证(因瘀血导致的病证)。
特点:疼痛-刺痛、钝痛(牵拉痛、刀割痛)、夜痛(肩周炎)。
包块-肝脾肿大,宫外孕,痈肿,外伤瘀肿。
瘀斑-皮下瘀斑,蜘蛛痣(早期肝硬化的标志),巩膜蓝斑。
舌象-紫暗,瘀斑,瘀点,舌下络脉紫黑。
代表方: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一级方)。
2.止血——全身出血证(咳、咯、吐、衄、便、尿、崩漏、外伤等)。
代表方: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一级方)六、使用注意1.辨证求因,准确选方(寒热虚实)。
2.剂型:新瘀证急,多用汤剂,取其力大效速;久瘀证缓,外伤出血,多用丸散,性缓力小,急速止血。
新伤,开汤剂(便于加减),加云南白药、三七粉、七厘散;陈伤用丸散,服用时间长。
3.上部出血忌升提,下部出血忌沉降。
4.大出血(止血为当务之急)有虚脱先兆者,当补气固脱(急则治标)。
因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
5.孕妇,月经过多,慎用活血祛瘀方(性多破泄)。
月经期慎用,因为月经期中医认为属正气亏虚阶段。
第一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红花桃,芎芍膝归生地草,柴胡枳桔活行痛,胸中血瘀不作痨。
一、关于血府-《内经》:“脉者,血之府也”。
王清任错把胸下膈膜低处的空隙认为是血府(王清任:膈膜以上,满腔皆血,故名血府)根据“血府”产生“血瘀”的理论,王氏创立血府逐瘀之剂,本方能逐“血府”瘀血,故称为“血府逐瘀汤”。
二、组成:三、作用特点1.专于肝经:专入肝经,足厥阴肝经循行部位的瘀血中多用之。
长于胸中:桔梗配枳壳,载药上行。
2.气血兼顾,重在活血:佐以行气(桔梗、枳壳、柴胡)。
3.祛瘀不伤血(当归、生地),行气不耗气(炙甘草)。
中医方剂学理血剂课件(1)

─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大黄 + 柴胡─ 一升一降, 调畅气机,攻散胁下瘀血。
【运用】
·复元活血汤·
1、本方为治疗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的常用方。 (注意:孕妇忌用)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胁下瘀肿疼痛,痛不可忍。
3、临证加减: ➢气滞甚者,加郁金、川芎、香附、枳壳、木香; ➢血瘀较甚者,加田七、乳香、没药、玄胡。
--合参、夏、草以温中养胃
使: 甘 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温清消补并用,但以温经化瘀为主;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而不燥, 刚柔相济,以成温通、温养之剂
【运用】
·温经汤·
1、本方为妇科调经的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月经不调,痛经,小腹冷痛,经有瘀块,崩漏,舌质 黯
黄 芪
·理血剂 — 活血·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组成】
柴胡(半两) 红花(二钱) 大黄(一两)
【用法】
·复元活血汤 ·
瓜蒌根(三钱) 当归(三钱)
甘草(二钱)
穿山甲(二钱)
桃仁(五十个)
穿山甲
【主治】 跌打损伤。
·复元活血汤·
外伤损络,瘀留胁下,气滞络阻。
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病机】 瘀阻胁下 【治法】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4、现代运用: ·跌打损伤、胸胁挫伤、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
等属瘀血阻滞者。
温经汤
《金匮要略》
·理血剂 — 活血·
张仲景
·温经汤·
【组成】
吴茱萸(三两) 川芎(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当归(二两) 人参(二两) 牡丹皮(二两) 半夏(半升)
《方剂学》第十二章,理血剂

• 月经不调,少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 热。
• 3,配伍特点:
• 温清补消并用,但以温经补养为主。
• 大队温补药与少量寒凉药相配,使全方温 而不燥,刚柔相济,以成温养化瘀之剂。
• 4,加减法: • 小腹冷痛甚,去丹皮,麦冬,加——艾叶,
小茴香,桂枝易肉桂。
• 气滞,加——香附,乌药。 • 漏下不止,色淡,去丹皮,加——炮姜,
• 4,加减法: • 火热伤阴,加——沙参,麦冬。 • 咳甚痰多,加——川贝,天竺黄,枇杷叶, • 治鼻衄,加——青蒿,丹皮,去诃子,海浮石。
• 5,使用注意:肺肾阴虚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小蓟饮子(1)
• [组成] 生地,小蓟,藕节,蒲黄,滑石,
•
竹叶,木通,山栀子,当归,甘草
•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 且补气不壅滞,活血不伤正。
• 4,加减法:
• 偏寒,加——熟附子。
• 脾胃虚弱,加——党参,白术。
• 痰多加——半夏,天竺黄。
• 语言不利,加——石菖蒲,郁金,远志。
• 上肢不遂,加——桑枝,桂枝
• 下肢不遂,加——牛膝,杜仲,
• 日久不显,加——水蛭,虻虫
• 口眼歪斜,加——牵正散。
• 5,使用注意:需久服,连续服用,
•
京墨——收涩止血
• [重点,难点] • 1,病机:火热炽盛,迫血妄行,上部出血证。 • 2,辨证要点: • 本方为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上部出血证的常用
方。
• 上部出血,血色鲜红。
• 3,配伍特点:
• 寓止血于清热泻火之中,
• 寄祛瘀于凉血止血之内,
• 为一首急救止血的方剂。
• 4,加减法:
• 气火上逆,以大黄,栀子为主,并加—— 牛膝,代赭石。
方剂学-各论理血剂-PPT文档资料

• 主治:胸中血瘀证。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 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 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 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 瘀点,脉涩或弦紧。
• 煎服法:水煎服。
血府逐瘀汤
• 主治证候病机分析:
邪阻胸中 清阳不升
枳壳 降胸、脘、腹之气
柴胡
疏理肝气,和枳实相配,调整气机、 肝脾兼顾
使 甘草 养胃气,安定中气,配合芍药止胸痛
血府逐瘀汤
• 配伍特点:气血并治,活血为主;祛瘀养血,邪正兼 顾;升降兼顾
• 随证加减:
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稜、莪术以 破血通络止痛;
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以疏肝理气止痛;
佐使
甘草
保护胃气(相当于调胃承气汤的意义,缓 和硝、黄的泻下力量),调和诸药寒热
桃核承气汤
• 随证加减: 妇科常合四物汤,养血调血; 兼气滞(胀痛比较突出),加香附、乌药、枳实、青 皮、木香等一理气止痛; 跌打损伤,瘀血停留,疼痛不已者,加当归、赤芍、 红花、三七等一活血祛瘀止痛; 血热火旺于上的吐、衄,加生地、丹皮、栀子等以 清热凉血。
胸痛,头痛
肝郁气滞 急躁易怒
胸中血府血瘀 气机郁滞证
肝胃不和 瘀久化热
胃气上逆→呃逆,干呕
犯胃↑ 瘀热→入暮嘲热 扰心↓→ 心烦
瘀阻气机 心失所养→ 心悸、失眠
舌质暗红,脉涩或弦紧
血府逐瘀汤
君 臣
桃仁、红花 川芎、赤芍
活血化瘀
牛膝 活血,引瘀血下行
佐1 当归 活血养血,养阴补血
生地 活血清热
佐2 桔梗 开宣肺气
使 甘草 调和诸药,保护脾胃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十 灰 散《十药神书》 咳 血 方《丹溪心法》 小蓟饮子《济生方》
槐 花 散《本理方》 黄土汤《金匮要略》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病机
阳虚便血。大便下血,先便后血, 血色暗淡,或吐血、衄血,及妇人 崩漏。四肢不温,面色萎黄,舌淡 苔白,脉沉细无力。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 ,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 黯淡,苔白,脉缓
病机
气虚血瘀
治法
补气活血通络
方解 黄芪四两(120g) 君 当归尾二钱(10g) 臣
补气 活血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 自利,甚者谵语烦躁,其人如 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 ,痛经,脉沉实。
病机
瘀热互结于下焦
治法
破瘀泄热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方解
大黄四两(20g)
破瘀泄热
君
桃仁五十个(20g)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温 经 汤 《金匮要略》 生 化 汤 《傅青主女科》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方剂学第十六章理血剂
组成 五灵脂 蒲黄 各等分 功用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 瘀血停滞。心胸刺痛,脘腹疼痛,或
方剂学理血剂

鼻,耳聋,白癜风,紫印脸等,以及妇女 干血痨,男子痨病,小儿疳积,肚大坚硬, 青筋暴露属瘀血者。
2.膈下逐瘀汤
组成:灵脂、当归、川芎、桃仁、丹皮、赤 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 枳壳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 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亦治久泻有瘀血 者。
运用
辨证要点:胸痛、头痛,痛有定处,舌 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
随证加减
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棱、 莪术;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血瘀 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加丹参、郁金、蟅虫、水蛭。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附方:
1.通窍活血汤 组成: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老葱、鲜
随证加减:妇科常合四物汤;兼气滞,加 香附、乌药、枳实、青皮;跌打损伤所致,加 当归、赤芍、红花、三七;血热火旺于上之吐、 衄,加生地、丹皮、栀子、牛膝。
使用注意:表证未解,当先解表。 孕妇禁用。
附方:下瘀血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桃仁、蛰虫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产妇腹痛,拒按,按之有块,固定
功用:凉血止血 方解:
大小 荷侧白茜 棕 丹大栀藕萝京
蓟蓟 叶柏茅草 榈 皮黄子汁卜墨
叶根根 皮
汁
君
臣1
臣2
佐
配伍特点:集凉血、清降、祛瘀于一方,以 凉血止血为主。
运用 辨证要点: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脉数。
随证加减
气火上逆,血热较盛,可加大大黄、栀 子用量,作为君药,加牛膝、代赭石,引 血下行。
吴桂 当川丹 阿白麦 人半生 甘 茱枝 归芎皮 胶芍冬 参夏姜 草 萸
方剂学——第十三单元 理血剂

方剂学——第十三单元理血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理血剂适用于血瘀证及出血证。
凡下焦蓄血证,或瘀血内停之胸腹胁肋诸痛,妇女经闭、痛经或产后恶露不行,外伤瘀肿、痈肿初起等,以及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均为理血剂的适应范围。
要点二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辨清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
逐瘀需防伤正,止血慎防留瘀。
至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法当祛瘀为先。
活血祛瘀剂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当慎用或忌用细目二活血祛瘀要点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甘草(炙)二两芒硝二两【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狂,甚则烦躁谵语,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组方原理】君:桃仁—活血破瘀;大黄—下瘀泻热。
臣: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并缓诸药之峻烈。
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泻热破瘀微利效趣记:将军忙逃贵国。
将军芒桃桂国。
【鉴别】桃核承气汤与下瘀血汤均有破血下瘀之功。
下瘀血汤专以攻下血瘀为用,主治产妇“干血著于脐下”之腹痛拒按。
桃核承气汤逐瘀泻热,适于瘀热互结下焦之少腹急结等。
要点二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四钱红花当归生地黄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甘草各二钱【功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暗红,或舌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紧。
【组方原理】君: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臣:赤芍、川芎、牛膝—活血祛瘀止痛;佐:生地、当归—养血活血;桔梗、枳壳—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
使: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药。
方剂学精选12理血剂精品PPT课件

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
随证加减:
▪瘀痛日久入络,加全虫、山甲、地龙、三棱、莪术; ▪气滞较甚,加川楝子、青皮、香附; ▪血瘀经闭、痛经,去桔梗,加香附、益母草、泽兰; ▪胁下有痞块,加丹参、郁金、虫、水蛭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
补阳还五汤
(《医林改错》)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组成: 黄芪四两 地龙一钱 桃仁一钱
产
产
恶露不行
后
产后血虚
后 血
瘀 血
正气不足
虚 受
腹
寒凝血瘀
寒
痛 少腹冷痛
留阻胞宫
寒
凝
血
瘀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君 全当归—养血活血,化瘀生新,温经散寒
化
瘀
臣 川芎—活血行气
生
新
桃仁—活血祛瘀
温 佐 炮姜—温经散寒止痛
经
黄酒—温通血脉而活血
止
童便—益阴化瘀,并引败血下行
痛
使 甘草—调和诸药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通利血脉
温 经 臣 当归、川芎、芍药—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散
丹皮—活血祛瘀,并退虚热
寒
祛 佐 阿胶—养肝血而滋肾阴,有养血止血润燥之功
瘀
麦门冬—甘苦微寒,养阴清热
养
人参、甘草—益气补中而滋生化之源,气旺血充
血
半夏—可通降胃气而散结,有助于祛瘀通经
生姜—温里散寒,与半夏合用,温中和胃
使 甘草—调和诸药
生化汤 《傅青主女科》
活血祛瘀·补阳还五汤
?是否适合所有中风后遗症 ?临床如何服用 ?黄芪适宜用量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跌
胁肋瘀肿
胁肋乃肝脉
《方剂学》理血剂

《方剂学》理血剂失笑散:对于痛经、闭经、冠心病、宫外孕等属瘀血停滞证者疗效颇佳。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组成]桂枝茯苓丹皮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药各等分(9g)[用法]上三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3g),不知,加至三丸(现代用法:共为末,炼蜜和丸,每日服3~5g)。
[功用]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瘀阻胞宫证。
妇人素有瘕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方解]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瘕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
证由瘀阻胞宫所致。
瘀血瘕块,停留于胞宫,冲任失调,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瘀阻胞宫,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见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瘀血内阻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等。
治宜活血化瘀,缓消瘕块。
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
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瘕,用之为臣;丹皮、芍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扶助正气,均为佐药。
丸以白蜜,甘缓而润,以缓诸药破泄之力,是以为使。
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瘕块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
二为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瘕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妇人良方》以本方更名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
”《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为催生汤,用于妇人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时,有催生之功。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瘀血留滞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有癜块,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为辨证要点。
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产后恶露不尽等属瘀阻胞宫者,亦可以本方加减治之。
方剂学理血剂.课件

海石性味咸寒,清肺火,化老痰,软 坚散结,治痰热喘嗽,老痰积块,瘿瘤,
瘰疬。二药作用相似,而海粉难觅,海石
易得,故后世多用海石。
小蓟饮子
《济生方》
制方原理
主治
病机
血淋、尿血 热聚膀胱
舌红 苔黄 脉数
灼伤血络 治法?
尿血
气化不利
尿频急痛
淋 证
配伍意义
止 血 而 不 留 瘀
热聚膀胱
辨证 瘀血蓄积下焦。
(阴道大面积血肿,压迫膀胱及尿道而至尿闭)
立法 破血下瘀。
处方 桃核承气汤加减:桃仁6g,大黄12g,
朴硝6g冲化,桂枝、当归、党参、三七各9g,
甘草3g。连服2剂(于18小时内服完)。
疗效 服后下瘀血块约2000ml余,小便亦
随之而通,诸症消失而痊愈。
方中为何加用当归、党参、三七?
灼伤血络
凉血止血
气化不利
利尿通淋、木通 藕节、蒲黄 甘草 竹叶、栀子
临床应用
1.使用指征 小便出血(包括镜下血 尿),辨证属热证者。(血色鲜红, 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等) 2.出血日久伤阴,见舌红苔少者,可 与何方同用?
槐花散
验案举例
阴道血肿
某女,36 岁。产后3日即下身不适,小腹
胀痛,继则小便不通,曾用抗生素及导尿不效。 头晕,呻吟不止,彻夜不眠。妇科检查发现大 血肿堵塞阴道,血肿由阴道左侧壁至穹窿部并 向子宫左侧韧带及腹壁处向上漫延至肾区;腹 部触诊,于左侧肾区外向腹股沟可触及条形块, 质软有压痛,舌润无苔,脉沉略数。
禁食。
“京墨”释义
京墨,又称贡墨,不仅系古代宫廷工
书诗画所用之上品,而且亦为急救止血之
良药。京墨的止血作用,有其充分的药理 根据。古制京墨,多以松烟和入皮胶汁或 “墨,松之烟也”(《本草衍义》)。
中医《方剂学》课件-理血剂

君
祛 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瘀 ,
穿山甲----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臣
疏 肝
当归----补血活血
佐
通 天花粉----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络 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使
温经汤《金匮要略》
【功用】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证。 病症分析:
月经不调,小腹冷痛
冲
任
焦 蓄 血
小便自利----膀胱气化未受影响 烦躁谵语、如狂----瘀热上扰,心神不宁
证 妇人闭经、痛经----瘀血内结,经行不畅
脉沉实而涩----瘀血之象
配伍意义:
桃仁----活血破瘀 瘀热并治 君 大黄----下瘀泻热
逐 桂枝----通行血脉,助桃仁活血祛瘀
瘀
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
臣
泻
热 芒硝----泻热软坚,助大黄下瘀泻热
(3) 由于活血祛瘀剂性多破泄,故凡妇女经期、月 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
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功用】 逐瘀泻热。
【主治】 下焦蓄血证。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神志如
狂,甚则谵语烦躁,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 脉沉实而涩者。
病证解析:
少腹急结----瘀热互结于下焦少腹部位
下 至夜发热----热在血分
经有瘀块,月经先期
冲任虚寒,寒滞 胞宫,血凝气滞
虚 寒
一月再行或崩漏 ----瘀血内停,血不循经
, 久不受孕----胞宫虚寒,精冷不育
瘀 血
月经后期,闭经----瘀血内停,经脉不畅
阻 痛经----寒凝血瘀,经脉不畅
滞 证
唇口干燥----瘀阻,新血不 生,不能润燥
傍晚发热,手心烦热--阴血耗损,虚热内生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ppt课件

理血剂可能对胃肠道产生刺激, 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05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Chapter
理血剂的药理作用研究
药理作用机制
理血剂在中医方剂学中主要用于调节血 液运行,具有活血化瘀、止血调经等作 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理血剂主要 通过调节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 标、抗炎、抗氧化等机制发挥疗效。
02
03
槐花
侧柏叶
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明目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便血、痔疮出血等 症状。
具有收敛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吐血、咳血等症状 。
补血药
熟地黄
阿胶
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头晕心悸等症状 。
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常 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等症状 。
中医方剂学之理血剂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理血剂的概述 • 理血剂的常用药物 • 理血剂的配伍原则 • 理血剂的应用与注意事项 • 理血剂的现代研究与展望
01
理血剂的概述
Chapter
理血剂的定义
01
理血剂是指以调理血分为主要作用的一类方剂,主要治疗血行失常或血分有热所 致的病证。
止血药的配伍
总结词
止血药常与收敛药、温里药、补益药等配伍使用,以增强止血效果,同时收敛耗散的阳气、温通经脉、补益气血 。
详细描述
止血药如白及、仙鹤草等常与收敛药如乌梅、五味子等配伍,收敛耗散的阳气,达到止血效果;温里药如附子、 肉桂等可温通经脉,适用于寒凝血瘀所致的出血证;补益药如黄芪、党参等可补益气血,适用于出血导致的血虚 证。
、黄连解毒汤等。
理血剂的功效与主治
常用方剂—理血剂(方剂学课件)

焦
蓄
热象症状-烦渴、至夜发热
血
证
鉴别症状-小便自利
舌、脉-舌红、脉沉实而涩
瘀血 热蓄 互下 结焦
桃核承气汤
【方解】
君:桃仁——活血破瘀 大黄——下瘀泻热
臣:芒硝——泻热软坚 桂枝——通行血脉
佐使:炙甘草——护胃安中, 并缓诸药之峻烈
桃核承气汤
【
【辨证要点】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沉实或涩
【使用注意】 表证未解者,当先解表,而后用本方。
【主治】
产后瘀血腹痛
生化汤 【主证病机】
产后 血虚寒凝 瘀血内阻
血虚有寒 瘀阻胞宫
恶露不行 小腹冷痛
养血祛瘀 温经止痛
生化汤
【方解】
君:全当归——补血活血,化瘀生新,行滞止痛 臣: 川芎——活血行气
桃仁——活血逐瘀 佐:炮姜——活血祛瘀
黄酒——入血散寒,温经止痛 童便——益阴缓急,引败血药下行 使:炙甘草——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生化汤
【
【辨证要点】 产后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使用注意】 产后血热而有瘀滞者,不宜使用本方。
芦根 芦苇
录活
血 化 瘀
清 热
剂泻
火
药
贰 叁 肆伍
清清清 清 热热热 虚 燥凉解 热 湿血毒 药 药药药
壹 活血祛瘀剂
适应证 血瘀证(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临床表现
疼痛:刺痛、拒按,固定不移; 肿块:质坚硬,固定不移,压痛,
体表色青紫,体内为癥积; 出血:色紫黯,挟血块; 紫绀与失荣:舌紫暗,或瘀斑或瘀点,脉涩
唇面指甲青紫,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桃核承气汤
【组成】
桃仁五十个( 12g ) )桂 枝二两( 6g ) ) 芒硝二两(6g)
方剂学-理血剂

第十四单元理血剂细目一概述1.理血剂的适用范围理血剂主要适用于瘀血或出血病证。
凡是瘀血阻滞,或是血溢脉外,离经妄行者,均可用理血剂治疗。
2.理血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必须辨清造成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做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
(2)逐瘀过猛,或是久用逐瘀之品,均易耗血伤正,因而只能暂用,不可久服,中病即止,勿使过剂。
此外,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以使祛瘀而不伤正。
(3)止血之剂多有滞血留瘀之弊,故临证用方时多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
至于出血本因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者,治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
(4)活血祛瘀药性多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应慎用或忌用。
(5)对于出血病人,应嘱其卧床静养为宜。
细目二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伤寒论》组成:桃仁五十个大黄四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二两芒硝二两方歌:桃核承气硝黄草,少佐桂枝温通妙;下焦蓄血小腹胀,泄热破瘀微利效。
速记:大桃贵滞销。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少腹急结,小便自利,甚则烦躁谵语,神志如狂,至夜发热;以及血瘀经闭,痛经,脉沉实而涩者。
配伍意义:本方证乃邪在太阳不解,随经入腑化热,与血相搏结于下焦所致之蓄血证。
治宜破血下瘀。
兼以泄热。
方中桃仁苦甘平,活血破瘀;大黄苦寒,荡涤邪热,活血下瘀。
二者合用,瘀热并治,共为君药。
芒硝咸苦寒,泻热软坚,软化瘀结之邪热,与大黄配伍使邪热瘀结从大便而出;桂枝辛甘温,通行血脉,既助桃仁活血祛瘀,又防硝、黄寒凉凝血之弊,共为臣药。
桂枝与硝、黄同用,且硝、黄用量大于桂枝,相反相成,桂枝得硝、黄则温通而不助热,硝、黄得桂枝则寒下又不凉遏。
炙甘草护胃安中,缓和诸药的峻烈之性,为佐使药。
全方配伍,使蓄血除,瘀热清,邪有出路,诸症自平。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组成:桃仁四钱红花三钱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川芎一钱半赤芍二钱牛膝三钱桔梗一钱半柴胡一钱枳壳二钱甘草二钱速记:俏桃红穿柴草要当牛耕地。
方剂学-理血剂PPT课件

加黄酒水煎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
38
【功用】
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
39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
40
胁肋瘀肿
症
痛不可忍
状
-
41
方解
大黄 --荡涤瘀血,导瘀下行
柴胡 --疏肝行气,引药入经
桃仁 红花--活血祛瘀
穿山甲 --破瘀通络,消肿散结
当归 --补血活血
瓜蒌根 --消瘀散结,清热润燥
1.本方为治疗肝火犯肺之咳血证的 常用方。
2.本方常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 等咳血属肝火犯肺者。
-
93
小蓟饮子
宋·严用和《济生方》
-
94
组成与用法
生地黄 小蓟 滑石
木通
蒲黄 淡竹叶
当归 山栀子 甘草
藕节
水煎服。
-
95
[功用]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
96
主治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
97
止血·小蓟饮子
臣:当归尾——活血,化瘀而不伤血 佐:桃仁、红花、川芎、赤芍
——活血祛瘀 地龙——通经活络
-
33
配伍特点
大量补气药与少量活血药相配, 使气旺则血行,活血而不伤
正
-
34
临床运用
1. 本方既是益气活血法的代表方,又是
治疗中风后遗症的常用方。证治要点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苔白脉缓或细弱无力
2. 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 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黄酒 --温通血脉以助药力
炙甘草 --和中缓急,调和诸药
童便 --益阴化瘀,引败血下行
方剂学理血剂 课件

医学课件
14
血府逐瘀汤
❖ 配伍特点:
❖ 辨证要点: 胸痛固定、刺痛、舌黯红、脉涩。 血瘀胸中的常用方、代表方。
医学课件
15
复元活血汤
《医学发明》
医学课件
16
复元活血汤
外 →瘀留胁下 伤
局部疼痛、青紫 可伴情志症状
治法:活血袪瘀,疏肝通络
医学课件
17
复元活血汤--方义分析
《十药神书》
医学课件
29
十灰散
主治:血热妄行的出血证 治法:
医学课件
30
十灰散--自学提纲
用法
医学课件
31
咳血方
《 丹溪心法》
医学课件
32
咳血方
主因 木火刑金→火不降则肺不宁 清肝火:青黛、栀子
咳 血
痰阻于肺→痰不除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止
次
化痰止咳:瓜蒌、海粉
因
血因咳而出→咳不止则血不宁 敛肺止咳:诃子
医学课件
33
辨证要点:
咳痰带血,胸胁作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加减变化:
火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 咳甚痰多者,川贝、天竺黄、枇杷叶
医学课件
34
小蓟饮子
《济生方》,录自《玉机微义》
医学课件
35
凉血止血 利水通淋
小蓟饮子
小蓟
君
生地 藕节 蒲黄
臣
滑石 木通 山栀 竹叶
当归
佐
炙甘草
使
医学课件
36
黄土汤
《金匮要略》
第十二章 理血剂
第一节 活血祛瘀
医学课件
1
桃核承气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题
(三)X型题(请单击题干,可提示正确答案)
1. 桃核承气汤的组成中含 :
A.大黄 B.桃仁 C.桂枝
D.甘草
E. 芒硝
上一题
下一题 ABCDE
2. 组成中含有大黄的方剂是 :
A.桃核承气汤
B. 血府逐瘀汤
上一题
下一题
31. 十灰散中用大黄的主要作用是 :
A.泻下热结 B.泄热通便 C.活血祛瘀
D.清热泻火,导热下行,止血
E. 清热凉血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2. 咳血方的组成中有 :
A.瓜蒌仁
B.桔梗
C.杏仁 D.白茅根
E. 侧柏叶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A.一两 B.二两 C.三两 D.四两 E. 五两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0. 组成中含有地龙的方剂是 :
A. 血府逐瘀汤
B. 补阳还五汤 C. 复原活血汤 D. 温经汤 E. 膈下逐瘀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1. 补阳还五汤的功用 :
38. 小蓟饮子的组成中含有 :
A.碧玉散
B.鸡苏散 C.六一散 D.清胃散 E. 八正散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9. 槐花散的组成中不含有 :
A.槐花
B.侧柏叶 C.荆芥穗 D.枳壳 E. 银花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40. 槐花散的功用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4. 桃核承气汤中的君药是 :
A.桃仁、桂枝 B.大黄、桂枝 C.桃仁、芒硝 D.桃仁、大黄 E. 大黄、芒硝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5. 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 :
A.膈下血瘀证 B.少腹血瘀证 C.胸中血瘀证 D. 两胁血瘀证
E. 头部血瘀证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A.血府逐瘀汤 B.复原活血汤 C.生化汤 D.温经汤 E. 桂枝茯苓丸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8. 十灰散的功用是 :
A.凉血活血 B.凉血补血 C.补血调血 D.凉血止血 E. 凉血清热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29. 十灰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大蓟、小蓟 C.小蓟、当归 E. 大黄、 栀子
B.青黛、栀子 D. 栀子、蒲黄
10. 十灰散的君药是 : 11. 咳血方的君药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B A
A.小蓟饮子 C.黄土汤 E.归脾汤
B.槐花散 D. 咯血方
B A C
12. 尿中带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舌红、脉数, 治宜首选 :
13. 便血,血色鲜红,舌红,苔黄,脉数,治宜首选 : 14. 大便下血,先便后血,血色暗淡,四肢不温,面 色萎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宜首选 :
A.补气,活血,养血 B.补气,活血,通络 C.补气,活血,行气 D.行气,舒肝,通络 E. 行气,止痛,活血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2. 补阳还五汤的主治证,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半身不遂
B.口眼喎斜
C.语言蹇涩 D.谵语烦渴 E. 口角流涎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E A
A.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C.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E.活血祛瘀,凉血止痛
B.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D. 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3. 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 : 4. 复元活血汤的功用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A D
A.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柴胡 B.川芎、赤芍、当归尾、桃仁、红花、黄芪 C.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穿山甲 D. 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瓜蒌根 E.川芎、赤芍、当归、桃仁、红花、大黄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7. 具有“温经散寒,祛瘀养血”功用的方剂 是 : A.胶艾汤
B.当归四逆汤 C.生化汤 D.温经汤 E. 少腹逐瘀汤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8. 症见“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 有烦热,舌质黯红,脉细涩”。治应首选 :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剂学
在线测试题集
第十二章
理血剂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请单击选项,可提示正确答案)
1.具有逐瘀泻热功用的方剂是 :
A.复原活血汤 B.血府逐瘀汤 C.桃核承气汤 D. 补阳还五汤 E.生化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5. 温经汤主治证的病机是 :
A.脾气亏虚,冲脉不固 B.肝肾两虚,冲脉不固 C.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D.冲任虚损,瘀血阻滞
E. 寒凝血瘀,湿阻胞宫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16. 温经汤的组成不含有下列哪组药物 :
A.人参、桂枝、甘草 B.阿胶、麦冬、生姜 C.熟地、桃仁、红花 D.半夏、吴萸、牡丹皮 E. 当归、川芎、芍药
上一题
下一题
13. 患者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治 宜选用 :
A.血府逐瘀汤 B.复原活血汤 C.失笑散 D.鳖甲煎丸 E. 膈下逐瘀汤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14. 复元活血汤对大黄炮制的要求是 :
A.先煎
B.后入 C.酒浸 D.炒炭 E. 生用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A.清肠止血,疏风行气 B.清热解毒,理气止痛
C.清热燥湿,凉血止血
D.清热泻火,疏风解表 E. 清热凉血,行气化瘀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41. 主治肠风、脏毒下血证的最佳方剂是 :
A.四生丸 B.十灰散 C.槐花散
D.小蓟饮子
E. 黄土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3. 木火刑金而致的咳血证,治疗宜选 :
A.十灰散 B.四生丸 C.咯血方
D.槐花散
E. 百合固金汤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34. 咳血方主治证的病机是 :
A.血热妄行,损伤血络
B.阴虚火旺,损伤脉络
C.肝火犯肺,灼伤肺络 D.脾阳不足,统摄失常 E. 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A.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B.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C.养血祛瘀,温经止痛 D.活血行气,温经止痛
E.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上一题 下一题
21. 产后血虚寒凝,瘀血内阻,恶露不行,小腹冷痛 者,治当首选 :
A.温经汤 B.少腹逐瘀汤 C.生化汤
D.失笑散
E. 桃红四物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22. 失笑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瘀血内停,脉道阻滞 B.寒凝血滞,冲任失调
C.气血郁滞,血行失畅
D.气虚血瘀,脉络阻滞 E. 营血虚滞,气机失畅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23. 失笑散的功用是 :
A.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B.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C.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D.化瘀生新,温经止痛 E. 活血祛瘀,除湿止痛
E.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44. 脾阳不足,统摄无权所致便血,崩漏,治应首选:
A.归脾汤 B.温脾汤 C.健脾丸 D.理中丸 E. 黄土汤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45. 以“大便下血,血色暗淡,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为辨证要点的方剂是 :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8. 患者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心悸失眠,舌有瘀斑, 脉弦紧,治宜首选 :
A.桃红四物汤 B.丹参饮 C.复原活血汤
D.血府逐瘀汤 E. 膈下逐瘀汤
上一题
下一题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再想一想! 你真棒!
9. 补阳还五汤原书用黄芪的量是 :
D.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E. 消癥除痞,益气温阳
回答错误, 回答正确, 你真棒! 再想一想!
上一题
下一题
26. 桂枝茯苓丸的主治证是 :
A.瘀阻胞宫证 B.下焦蓄血证 C.中风后遗证 D.瘀滞脉络证 E. 产后血虚寒凝证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再想一想! 你真棒 !
上一题
下一题
27. 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者,治宜首选用 :
A.血热妄行,损伤血络 B.血热妄行,瘀血内停 C.肝火犯肺,损伤血络 D.脾阳不足,统摄失常 E. 冲任虚寒,血不内守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 !
上一题
下一题
30. 十灰散主治出血证,下列哪一项不宜使用 :
A.吐血 B.便血
C.咯血
D.嗽血 E. 衄血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你真棒! 再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