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知识讲解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ec1aa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92.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3)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2)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理解劳动不分贵贱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概述1. 导入新课: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分类;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巧1. 演示法:教师演示基本的劳动技巧,如剪切、拼接、打结等;2.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运用所学的劳动技巧完成小任务;3. 反馈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给予改进建议。
第三课时: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实例,如自制玩具、家庭装饰等;2.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探讨劳动与技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 创意实践:学生分组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劳动与技术项目,如环保手工制品。
第四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安全常识1. 课堂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及预防措施;2. 情景模拟:进行劳动与技术操作的安全演练,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3. 小组竞赛:开展安全知识问答竞赛,检验学生对安全常识的掌握程度。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教育意义1. 课堂讨论:让学生谈谈学习劳动与技术后的收获和感悟;2. 心得分享: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劳动与技术实践经验;三、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操作情况,评价其积极参与程度;2.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课堂实践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 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协作效果,进行评价。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a030d5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2.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纸艺制作:第一章《走进纸的世界》,包括纸的特性、种类及基本制作技巧。
2. 布艺制作:第二章《布的巧手》,涵盖布料选择、基本缝纫技巧及应用。
3. 木工制作:第三章《木的韵味》,介绍木材识别、基本木工工具使用及木工作品设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纸艺、布艺和木工制作的基本技巧,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审美能力,提高生活品质。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尊重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纸艺、布艺和木工制作技巧的掌握,尤其是缝纫和木工工具的使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示范用纸、布、木材、缝纫机、木工工具等。
2. 学具:学生用纸、布、木材、剪刀、针线、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精美的纸艺、布艺和木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纸艺、布艺和木工制作的基本技巧,以示范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实践操作:a. 纸艺制作:学生跟随教师示范,制作简单的纸艺作品。
b. 布艺制作: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简单的布艺作品。
c. 木工制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木工作品制作。
4. 随堂练习:设置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纸艺制作:重点突出纸张种类、制作技巧等。
2. 布艺制作:重点突出布料选择、缝纫技巧等。
3. 木工制作:重点突出木材识别、工具使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纸艺制作:以“春天”为主题,制作一幅纸贴画。
b. 布艺制作:以“环保”为主题,制作一个环保布袋。
c. 木工制作:制作一个简单的木制笔筒。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a. 纸艺制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剪纸艺术,进行创意剪纸设计。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7a7f5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1.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境保护。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认识劳动1. 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认知和经历。
3. 讲解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第二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一)1. 讲解并示范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课时:基本的劳动技能(二)1. 讲解并示范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书包、整理床铺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课时:团队合作1. 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协作活动,如拔河比赛等。
3. 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五课时:劳动与环境保护1. 讲解劳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想法和做法。
3. 讲解如何在劳动中做到环保,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实践法、分享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践操作、团队协作活动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
2. 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3. 团队协作器材(如拔河绳等)。
4. 环境保护宣传资料。
六、第六课时:生活中的劳动技巧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劳动技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重生活品质。
2. 教学内容: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技巧,如快速洗涤衣物、烹饪简单菜肴等。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任务。
七、第七课时:农业劳动体验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农业劳动的过程和技巧,体验农民的辛勤劳动。
五年级上册劳技教案(课件)
![五年级上册劳技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b1e08e19e8b8f67c1cb998.png)
五年级上册劳技教案五年级劳动技术第一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材料与工具一、教学背景分析在前面两册教材基础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材料增加了小薄木片,相应的加工小薄木片的基本工具选用了小手工锯。
然而,手工据的使用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应加强安全规范操作意识。
木质材料是现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
当前除了使用原木材料外,人们使用的木质材料,有不少是经过技术处理的,如机制板等。
本册教材选择呈现了一些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常见的木质材料产品,能让学生感受到木材使用是相当广泛的.然而,一方面木质材料不可或缺,一方面树木成材又不易,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
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可有效渗透节约资源的教育。
再加上种植树木可保持水土,乱砍乱伐会破坏生态环境,还可渗透环保教育。
...感谢聆听...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从生活中使用的木质材料用品切入,使学生感受到当前木材的使用非常广泛。
为了使我们能有持续的得到发展,我们要珍惜森林资源。
根据木材的加工需要,人们设计制造了通用工具和专用工具.用木材制作产品,通常需经历锯削、打磨、连接等工序。
学生通过制作一件实用工具——角尺,初次尝试用小手工锯锯削木料和用砂纸打磨木料的操作练习,初步尝试识读操作方法图和作品图样。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知道日常生活中木材的来源和主要用途。
2.初步学会小手工锯的锯割、砂纸的打磨和木材的简单连接的技能。
3.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并安全、正确地使用工具。
1.通过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木材的来源和主要用途。
2. 通过制作角尺,初步学会小薄木料的锯割、打磨和连接的技能。
1.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节约自然资源的意义并贯彻于实际行动中。
2。
养成爱护工具、节约材料的习惯。
3.体验合适的工具和正确操作在加工中的重要性。
增强劳动保护意识,在使用工具加工木材时能注意安全。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薄木料简单加工技能及小手工锯的使用.教学难点:木材锯割、打磨和连接的技能。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71f59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d.png)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讨论学生们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和技术活动,引起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4 作业与评估: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他们对劳动与技术应用的发现。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安全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安全规定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劳动安全的重要事项劳动安全事故的预防与处理2.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讨论学生们可能遇到的劳动安全问题,引起学生对劳动安全的重视。
2. 讲解:教师讲解劳动安全的基本原则和重要事项。
3. 情景模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演示正确的劳动安全行为。
2.4 作业与评估: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他们对劳动安全常识的理解。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和情景模拟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3.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
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
3.2 教学内容:家庭劳动的基本分类家庭劳动技能的掌握方法家庭劳动的合理安排3.3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讨论学生们日常需要进行的家庭劳动,引起学生对家庭劳动技能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家庭劳动的基本分类和技能掌握方法。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家庭劳动实践操作,如整理床铺、洗碗等。
3.4 作业与评估: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他们对家庭劳动技能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和实践操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四章:学校环境卫生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1)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1)](https://img.taocdn.com/s3/m/5a76867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87.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我们的地球:认识地球的基本构造,了解地球资源的重要性。
2. 绿色家园:学习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生活观念。
3. 美丽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习植物栽培技术。
4. 健康饮食:掌握健康饮食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美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掌握基本的植物栽培技术。
3. 增进学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学会制作简单美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环保意识的培养,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健康饮食的实践。
2. 教学重点:绿色生活习惯的养成,植物栽培技术的掌握,简单美食的制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环保图片,植物标本,食材模型。
2. 学具:绿色植物,种子,土壤,花盆,厨具,食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引入环保主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的基本构造,让学生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
(2)介绍环保知识,引导学生养成绿色生活习惯。
(3)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植物栽培。
(4)讲解健康饮食知识,教授简单美食制作方法。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2)学生动手种植植物,观察生长过程。
(3)分组进行美食制作,品尝并分享成果。
4. 随堂练习:(1)设计环保小测试,检测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掌握。
(2)植物生长过程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3)健康饮食选择题,提高学生健康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环保主题:地球资源有限,绿色生活从我做起。
2. 植物栽培:种子、土壤、水分、阳光、温度。
3.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食材搭配,制作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所学,谈谈你对环保的认识,如何做到绿色生活?(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植物栽培观察记录表,记录植物生长过程。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5c4e3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a.png)
2024年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活小技巧1.1 物品收纳与整理1.2 简易维修与保养2. 章节二:传统手工艺2.1 编织技巧2.2 木工技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实用的收纳、整理、维修与保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传承民间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品收纳与整理的方法和技巧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2. 教学重点:学会实用生活技能,提高生活品质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传承民间文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示范用收纳盒、维修工具、编织材料、木工材料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收纳盒、编织材料、木工材料等学生自备剪刀、胶水、尺子等基本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收纳、整理、维修保养问题,引发学生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2. 教学新课(15分钟)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实例演示收纳、整理、维修保养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掌握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编织技巧为例,讲解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以木工技艺为例,示范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收纳、整理、维修保养实践操作。
学生进行编织和木工技艺的实践操作。
学生展示作品,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生活小技巧1.1 物品收纳与整理1.2 简易维修与保养2. 传统手工艺2.1 编织技巧2.2 木工技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家庭收纳方案,并说明收纳方法。
制作一个简易的木工作品,如小木勺。
2. 答案:收纳方案: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收纳空间和收纳方法。
木工作品:根据教材示例,选择合适的木料,按照制作步骤完成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给予个别指导。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7a17650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f.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2)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整理、打扫、洗涤等。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劳动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方法,规划劳动任务,提高劳动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了解劳动的意义(1)通过讨论、讲述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劳动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劳动的广泛性。
(1)培养学生按时起床、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等基本生活习惯。
(2)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不随意损坏。
3. 第三章: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1)教授学生洗涤、打扫、整理等基本劳动技能。
(2)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方法,提高劳动效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2. 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情况。
3. 搜集学生作业、作品等,评估学生的劳动成果。
五、教学时间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将劳动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 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学会合作劳动(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具体的劳动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调、沟通,提高劳动效率。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811847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4.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讲述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习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 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意义,学会基本的劳动技能。
2. 难点: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述劳动的意义和重要性。
2. 演示法:示范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4.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与他人合作完成劳动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
2. 新课:讲解劳动的重要性,示范基本的劳动技能。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劳动的收获,分享合作完成劳动任务的喜悦。
5.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帮助家长完成一项劳动任务,并记录感受。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如洗涤衣物、烹饪简单菜肴。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务的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七、教学内容:1. 学习洗涤衣物的方法和技巧。
2. 学习烹饪简单菜肴的基本步骤。
3. 学习如何合理安排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劳动。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学会洗涤衣物和烹饪简单菜肴的基本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
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洗涤衣物和烹饪菜肴的基本步骤。
2. 演示法:示范洗涤衣物和烹饪菜肴的过程。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洗涤衣物和烹饪菜肴的任务。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完成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
十、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家务劳动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c9994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b.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了解劳动的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劳动的定义和种类。
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入劳动的概念,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劳动场景。
2. 讲解不同种类的劳动,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3. 探讨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人或其他人的劳动场景,并描述其所做的劳动。
第二章:学习劳动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劳动任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基本的劳动技巧,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等。
2. 劳动安全知识。
教学步骤:1. 示范并讲解基本的劳动技巧,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2. 教授劳动安全知识,如使用劳动工具的正确方法。
3. 布置劳动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并给予评价和指导。
作业:1. 学生回家后,独立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如打扫房间、洗衣服等。
第三章:培养劳动习惯教学目标:1. 让学生养成定期参与劳动的习惯。
2. 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环境的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劳动习惯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劳动习惯。
教学步骤:1. 讲解劳动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定期参与劳动的必要性。
2. 教授如何培养劳动习惯,如设定固定的劳动时间、制定劳动计划等。
3. 布置定期的劳动任务,如每周打扫一次房间,每月整理一次书桌等。
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定一个劳动计划,包括每周和每月的劳动任务。
第四章:学习劳动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劳动合作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合作的概念和意义。
2. 如何进行劳动合作。
教学步骤:1. 讲解劳动合作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2. 教授如何进行劳动合作,如分配任务、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劳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合作的乐趣和成果。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4eba8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8.png)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向学生介绍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基本概念。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体会,总结学习目标和要求。
第二章: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安全操作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2. 劳动场所的安全规定。
3. 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向学生传授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2.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讨论,了解劳动场所的安全规定。
3. 教师演示劳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学生跟随操作。
4. 学生分享自己掌握的劳动安全知识,进行互动问答。
第三章:家庭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整理床铺、打扫卫生。
2. 洗衣服、洗碗。
3. 烹饪简单的菜肴。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向学生传授家庭劳动技能。
2.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掌握基本的家庭劳动技能。
3. 学生分享自己学会的家庭劳动技能,进行互动问答。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家庭劳动实践,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学校劳动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劳动技能,提高学校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学内容:1. 整理书包、书桌。
2. 维护校园环境卫生。
3. 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向学生传授学校劳动技能。
《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劳动与技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cc4c45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9.png)
五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家政烹饪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我家的新厨房教学目标:1、了解厨房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安全使用灶具和合理选用灶具,学习各类锅的使用和保养常识。
3、做生活的小主人,从小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新厨房整体布局的照片若干张、各种灶具、各类锅的实物和照片。
2、学生准备:课前向家长请教厨房设备的名称及用途,尤其是锅、灶的安全使用和保养常识,以备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近几年,许多同学家都搬进了新居,住的房子宽敞又明亮,厨房也改变了模样,让我们先来参观这样一间新厨房。
二、常用的厨房设备1、这间厨房里有那些设备?它们各有什么用途?把它们的名称与用途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学生填表格)2、交流3、你们自己家的厨房里都有些什么设备?4、学生小组讨论。
三、灶具的使用1、出示各种灶具的实物和照片。
2、你家使用的是那种灶具?3、你做过饭菜、烧过水吗?说说你使用灶具的经验和体会。
四、锅的使用和保养1、出示各种锅的实物和照片。
2、说一说锅在使用时要注意些什么?3、看书P6,齐读“怎样使用和保养锅”五、网络学习观看各种灶具和各类锅六、课外延伸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当好小小采购员教学目标:1、制定购物计划、合理开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2、学习选购所需蔬菜、食品,学会看食品商标和辨别食品质量。
3、培养与人交往的办事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关电教设备或购物挂图,印制好购物计划表。
2、学生准备:每人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上网查找相关信息资料,随父母去超市或菜场先体验、经历一次买菜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一定去过超市购物或者去过菜场买菜,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曾购买过什么东西,并说说你的经历和体会吗?二、购物要有计划1、电脑显示“小苏科去超市买东西”问:小苏科带上30元钱就去超市,你们说他能很好地完成妈妈交给的采购任务吗?2、小组讨论,完成填表(书上P6)三、购买的食品要新鲜继续看电脑显示四教时做什锦菜教学内容:学做家常菜教学准备:1、原料:芹菜、藕、胡萝卜、花菜、香干、面筋、蘑菇等2、调料;盐、白糖、味精、麻油、食油3、厨房用品:菜刀、灯板4、教师课前制作好一盘什锦菜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菜请同学品尝。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c98d93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f.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技术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PPT、视频等教学手段,详细讲解劳动与技术的相关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观点。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体验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的魅力。
6. 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辅导: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与技术,学会识别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技术的情感。
七、教学重点:1. 识别和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与技术。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难点:1. 劳动与技术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技术的情感。
九、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案例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b8dd9d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9.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劳动创造美,劳动成就未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劳动导入:讲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主体:讲解不同类型的劳动,让学生了解各种劳动的特点和作用。
总结:强调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体验劳动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劳动经历。
主体: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如扫地、擦窗等。
总结:分享劳动心得,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
3. 第三课时:学习劳动技能导入:讲解劳动技能的重要性。
主体:教授一项简单的劳动技能,如编织、剪贴等。
总结: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相互学习、交流。
4. 第四课时:创意劳动导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创意劳动,如制作手工作品、布置教室等。
总结:评价学生的创意成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 第五课时:劳动安全教育导入:讲述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主体:教授劳动安全知识,如用电安全、防火安全等。
总结:学生演示劳动安全操作,提高安全意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价值和技能。
2.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劳动心得,互相学习。
4. 示范法:教师示范劳动技能,学生跟随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程度。
3. 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学生劳动安全意识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劳动与技术教材。
2. 教具:劳动工具、材料等。
3. 设施:教室、校园场地等。
4. 辅助材料:相关劳动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六、第六课时:关爱环境,共建绿色家园导入: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讲述环保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189a62f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e1.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3. 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4. 团队合作与分工5.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团队合作与分工,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劳动工具的使用,劳动技能的掌握,团队合作与分工的协调,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团队合作与分工等理论知识。
2. 实践法: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劳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劳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锯子等。
2. 劳动材料:如木板、铁丝、纸张等。
3.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实验室。
4.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理论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和重视。
2. 讲授理论知识:讲解劳动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团队合作与分工等理论知识。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劳动技能训练,如使用锤子、螺丝刀等工具进行简单的木工操作。
4. 团队合作项目:分组进行团队合作项目,如共同完成一个木制作品的制作。
5.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如用废旧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
2. 劳动技能掌握: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对于劳动工具的使用和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3. 团队合作与分工: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项目中的协调配合能力和分工意识。
4. 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评价学生的创新实践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质量。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457fa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1.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概念、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的意义,举例说明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在家庭、学校的劳动经历。
2. 第二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教学要点: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分析劳动中运用技术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将技术应用于劳动。
3. 第三课时:劳动安全常识教学要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安全知识,提高学生在劳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安全常识,演示劳动操作的正确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 第四课时: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要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创新实践的观念。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
3. 实践材料:准备相关实践操作的材料,如工具、器材等。
4. 视频资源:收集与劳动与技术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展示。
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a9113a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0.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的意义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劳动的价值。
2. 第二课时:劳动技术的掌握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劳动技术。
三、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分享生活中的劳动经历。
(2)新课导入:讲解劳动的意义,强调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劳动场景,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发挥劳动的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5)总结:强调热爱劳动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
2. 第二课时:(1)导入: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劳动技术。
(2)新课导入:讲解基本的劳动技术,如扫地、擦窗户等。
(3)示范演示:教师演示劳动技术的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模仿。
(4)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劳动技术。
(5)总结:让学生谈谈在实践中的收获,强调劳动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基本劳动技术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等。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劳动的意义、基本劳动技术等内容。
2. 实践活动材料:如扫把、抹布等。
3. 案例素材:关于劳动价值的真实案例。
4. 小组讨论模板: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1. 第三课时:劳动工具的使用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
河南科技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河南科技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5dbe2ddd36a32d737581eb.png)
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课衣服破损了怎么办教学内容:学习破损衣服的缝补方法。
教学目标:1.会使用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等缝衣工具。
2.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缝补衣服的方法。
材料工具: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搪瓷杯教学过程:一、学技能1.把破口处理平整,使破口两边对齐。
2.选用合适的针、线、参照p1图中的方法联系缝补。
二、讨论交流1.如果破口为三角形,应该怎样缝补?2.如果衣物的口袋开线了,应该怎样处理?3.除了用电熨头将衣物熨平外,还可以用搪瓷杯盛上热水熨平衣物。
请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使衣物平整?4.你还见过哪些衣物的破损现象?与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
三、作业在家中的指导下自己缝补一件衣服。
第二课安全使用灶炉教学内容:学习安全使用灶炉的正确方法,和一些安全小常识。
教学目标:1.掌握安全使用煤灶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学技能(一)学用煤气灶1.生炉子。
打开炉盖炉门,掏尽炉灰。
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炉膛,加小木材,然后加粗木材,待木材烧旺后,用煤钳把蜂窝煤放入炉内,适当扇风使蜂煤燃烧。
2.加煤当顶层的蜂煤燃烧到七八成时,要加煤,注意对准煤孔,下压,疏通。
3.封炉子。
不用炉火时要把炉子封好,封炉前要加煤,盖上炉盖,关上炉门。
4.注意事项:煤炉旁不能放易燃物、易爆物;清除的炉渣不要随便乱倒;室内空气要流通,安装排烟排气通道。
(二)学用气灶怎样安全使用气灶:1.点火先打开送气阀,再打开灶上的开关。
2.调整火力。
调节灶上的供气开关旋钮改变火力的大小,达到自己需要的程度。
3.停火。
用火结束时,先关闭灶上的开关,等火焰熄灭后,再关闭送气阀门。
4.注意事项:钢瓶应距离灶具1米以上并竖立放置,严禁靠近明火或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不能随便拧、敲钢瓶的任何部件。
使用气灶时必须有人现场看管,随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外溢发生事故。
二、讨论交流1.你家使用的是什么气灶?有哪些优缺点?2.使用这些气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作业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自家的气灶烧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科技版五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课衣服破损了怎么办教学内容:学习破损衣服的缝补方法。
教学目标:1.会使用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等缝衣工具。
2.能够掌握一些常见的缝补衣服的方法。
材料工具:缝衣针、线、剪刀、电熨斗、搪瓷杯教学过程:一、学技能1.把破口处理平整,使破口两边对齐。
2.选用合适的针、线、参照p1图中的方法联系缝补。
二、讨论交流1.如果破口为三角形,应该怎样缝补?2.如果衣物的口袋开线了,应该怎样处理?3.除了用电熨头将衣物熨平外,还可以用搪瓷杯盛上热水熨平衣物。
请同学们想想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使衣物平整?4.你还见过哪些衣物的破损现象?与同学共同商讨解决的方法。
三、作业在家中的指导下自己缝补一件衣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第二课安全使用灶炉教学内容:学习安全使用灶炉的正确方法,和一些安全小常识。
教学目标:1.掌握安全使用煤灶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安全气灶和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学技能(一)学用煤气灶1.生炉子。
打开炉盖炉门,掏尽炉灰。
将点燃的废纸放进炉膛,加小木材,然后加粗木材,待木材烧旺后,用煤钳把蜂窝煤放入炉内,适当扇风使蜂煤燃烧。
2.加煤当顶层的蜂煤燃烧到七八成时,要加煤,注意对准煤孔,下压,疏通。
3.封炉子。
不用炉火时要把炉子封好,封炉前要加煤,盖上炉盖,关上炉门。
4.注意事项:煤炉旁不能放易燃物、易爆物;清除的炉渣不要随便乱倒;室内空气要流通,安装排烟排气通道。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二)学用气灶怎样安全使用气灶:1.点火先打开送气阀,再打开灶上的开关。
2.调整火力。
调节灶上的供气开关旋钮改变火力的大小,达到自己需要的程度。
3.停火。
用火结束时,先关闭灶上的开关,等火焰熄灭后,再关闭送气阀门。
4.注意事项:钢瓶应距离灶具1米以上并竖立放置,严禁靠近明火或放置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不能随便拧、敲钢瓶的任何部件。
使用气灶时必须有人现场看管,随时调节火焰,防止汤水外溢发生事故。
二、讨论交流1.你家使用的是什么气灶?有哪些优缺点?2.使用这些气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作业在家长的指导下,使用自家的气灶烧水。
第三课学炒菜教学内容: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
教学目的:1.掌握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
2.掌握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麻婆豆腐和干烧荷兰豆所用的原料和调料教学过程:一、学技能麻婆豆腐的制作方法:1.把切好的小豆腐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放入冷水盆中备用。
2.在锅中放入食用油烧热,把牛肉末放入翻动炒散,再放入蒜末、红油豆瓣炒出香味。
加入酱油、盐、鲜汤,将焯好的豆腐放入锅中烧开后,改用小火炖一会入味,再改大火,加入味精、水淀粉适量,翻拌均匀,加入香油,出锅;撒上少许花椒粉、葱花即成。
干烧荷兰豆的制作方法:1.锅放火上,倒入花生油加热至五六成时,倒入择好洗净的荷兰豆,翻炸至豆角变得翠绿松软时,出锅沥油备用。
2.原锅内留热油一小勺,倒入蒜、葱末煸几下,再倒入炸好的荷兰豆、碎海米、盐、糖和一大勺鲜汤,改用小火并不停地翻炒,等汤汁快干时,放入味精,淋入香油,翻炒几下即可出锅。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5二、讨论交流1.在上面两款菜的制作中,哪些步骤不易掌握?为什么?2.你在家学过做菜吗?你最想学做什么菜?三、作业在家里做一道自己喜欢吃的菜,让爸爸妈妈品尝评价。
第四课学做大米饭教学内容:大米饭的制作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目的:1.知道做大米饭前应该做哪些工作。
2.掌握课本里介绍的三种做米饭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议一议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在做大米饭前该做哪些准备工作?二、学技能常见的三种做米饭的方法:1.蒸米饭。
取米淘净在锅中煮沸。
在米粒略有膨胀、捎带硬心时,用笊篱或漏勺捞出,放在铺有湿布笼箅上蒸10—15分钟即可食用。
米汤煮沸后可作汤喝。
2.蒸碗米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将捡净淘好的大米放入碗中,放米量达碗高的1/3即可。
然后加水至碗满,放入笼上蒸,待锅内的水沸腾后再蒸30分钟,即可食用。
3.焖米饭去500克大米,捡净淘好后,放进锅内,并放入适量水,待水沸后,改用文火直接焖熟。
三、讨论交流1.“学技能”中介绍的三种大米饭的做法不同,吃起来口感也不一样,能说说你的感受吗?2.焖米饭是常用的大米饭做法,其中较难把握的是放入水量的多少,你在实践中是如何做的?四、作业在家长的帮助下做一次大米饭第五课制作万花筒教学内容:制作变化无穷,让人眼花缭乱的万花筒。
教学目的:1.知道制作万花筒要用哪些材料。
2.掌握制作万花筒的方法步骤。
材料工具: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7玻璃片三片、直径3.5厘米的毛玻璃一片、直径3.5厘米的玻璃两片、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有机玻璃碎粒、细线、胶水、小剪子、小刀教学过程:一、动手制作1.将三块玻璃片用细线绳捆扎成三棱体。
2.用卡片纸或旧挂历纸做成一个圆筒。
圆通的粗细要刚好能够装入玻璃片做成的三棱体。
圆筒要长一些,硬一些。
3.在圆筒的一端先放入一块圆玻璃片,然后用硬纸剪一个与圆筒直径一样大小、中间有一个观察孔的圆片,紧靠三棱体,放在圆玻璃片外侧,并贴牢(见P10上图)4.在圆筒的另一端紧靠三棱体放入一块圆玻璃片,然后放入适量各种颜色、大小不等的有机玻璃碎粒,再将毛玻璃片装在最外端。
5.如果能在最外层稍加美化,外观就显得更漂亮了。
二、探究活动1.查阅有关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万花筒为什么会出现变化无穷、多姿多彩的图案。
2.请你用身边的其他材料再设计制作一只精美的万花筒。
三、作业按照教材上介绍的方法,小组合作制作一只精美的万花筒。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8第六课会钻圈的小船教学内容:制作会钻圈的小船,并能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
教学目的:1.掌握制作会钻圈的小船的制作方法。
2.通过实验明白小船会钻圈的道理。
材料工具:5厘米长的缝衣针,5厘米×5厘米的吹塑纸,长约5厘米的铅笔,直径0.5毫米、长4米的漆包线,直径4厘米、长6厘米的圆筒纸,一号电池两节,胶水,剪子,小刀,磁铁。
教学过程:一、动手制作做小船1.磁化缝衣针在条形磁铁的任意一个磁极的顶端,将缝衣针摩擦15—20次即可。
2.做船体按照P11图的方法步骤,制作船体。
3.美化小船4.做线圈将漆包线沿着一个方向、紧密整齐地在纸筒上缠绕30圈左右,固定好两端的线头。
5.连接线路让小船钻圈。
(P12图)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9二、讨论交流你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释下面的现象吗?1.小船顺利通过“桥洞”。
2.小船行至“桥洞”中间时不再向前。
3.小船在“洞口”附近向后退。
4.还遇到过其他现象吗?分析原因并研究解决的办法。
三、作业小组合作做一个会钻圈的小船,并实验钻圈。
第七课制作手掷型模型滑翔机教学内容:手掷模型滑翔机的制作流程和调整方法。
教学目的:1.掌握手掷模型滑翔机的制作方法。
2.掌握手掷模型滑翔机的调整方法。
材料工具:一套发泡沫塑料机翼手掷模型滑翔机材料,单面刀片,剪刀,直尺,橡皮泥,垫板,双面胶胶带。
教学过程:一、制作过程1.修整机头。
先把机头上的塑料毛边用刀刮干净,再用铅笔的尖头从两侧插入机翼插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10孔,由前向后将插孔扩宽如P13图1所示。
2.折机翼上反角。
(1)将机翼平面朝下放在垫板上,用直尺棱角边在机翼中点压一条垂直于后缘的V形凹槽如P13图2所示。
(2)折出机翼上反角,使两翼尖相距205毫米。
用10毫米宽的双面胶胶带粘在折角处的表面如P14图3。
3.固定机翼。
如P14图4所示,固定好机翼。
4.粘贴尾翼。
如P14图5所示,按步骤逐步进行粘贴。
5.插入机身。
将机身木条插入机身插孔内(如P14图5所示)。
若木条太粗,可用刀削其插头四边,但应保证插接不松动。
二、检查调整1.总机检查。
检查模型,使各部分安装正确(如P15图6所示)2.调整重心。
用大拇指、食指顶住左右翼根部,由后缘到前缘距离二分之一处重心位置,视平衡情况用橡皮泥调平。
3.飞行调整。
首次飞行,应在无风的条件下小力量投掷,观察模型滑翔姿态如P15图8所示。
模型滑翔姿态基本调整好后,就可以加大投掷的力度、对准风向放飞了。
三、作业带上亲手制作的手掷模型滑翔机,到操场上进行小组赛,看谁的模型飞机飞得直,滑得远。
把你掌握的方法教给大家。
第8课编织网袋教学内容:编织网袋的技巧方法。
教学目的:1.掌握编织网袋的技巧方法。
2.学会装饰网袋,使网袋美观漂亮。
材料工具:尼龙绳或塑料绳、棉纱绳,剪刀,直尺,图钉。
教学过程:一、学技能1.截取袋口绳。
截取约1米长的细绳作为袋口绳,两端用图钉在物体上固定好。
2.截取细绳。
每根细绳的长度约1米,一般截取12—18根,必须是双数。
3.把每根绳对折绳距相等排列整齐地骑搭在固定好的袋口绳上4.为使网眼大小基本相同,用直尺从上至下量每根绳子,根据所需网眼大小,在每个等距离处用笔做个记号。
从第二根细绳开始,把相邻的两根细绳合并在一起,在第一个记号处打个结。
5.取下图钉,把袋口绳两头合并在一起打个结,就形成了一个圆环。
再把第一根和最后一根细绳合并在一起,在第一个记号处打成双股单结。
这样,网袋的第一层就编制完了。
6.从第二记号处把相邻的两根绳合并打结,就编织完成了第二层。
以后按照这样的方法依次编结第三层第四层……直到你所需要的长度为止。
7.最后,把剩余的细绳都合并在一起打一个结,剪修整齐。
二、探究活动1.与同学讨论交流其他编织网袋的方法。
2.想一想如何使网袋显得更美观些?三、作业比一比,看谁的编织网袋结实实用,美观大方。
第9课用铁丝制作日用品教学内容:用铁丝制成各种日常用品的方法。
教学目的:1.掌握用铁丝制作日常用品的方法。
2.通过小制作,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材料工具:直径为2—2.5毫米的铁丝三根,直径2.5—3毫米的塑料软管3根,尖嘴钳,量衣软尺,火柴,小铁锤。
教学过程:一、动手制作制作记事架1.截取86厘米和12厘米长的铁丝各一根。
分别套上87厘米和13厘米长的塑料软管如P18图1所示。
2.取较长铁丝按P19图2所示的尺寸用尖嘴钳弯制成门行框子和两只脚架;再把短铁丝两头弯曲后,固定在门框下部,最后夹上一个夹子,记事架就做好了。
如P19图3.制作衣架1.截取110厘米长的铁丝一根,套上111厘米长的软管,两端各长出0.5厘米。
2.用尖嘴钳按P19图4所示,弯制成型。
3.最后把尾部变成钩攀在挂钩下部,简易衣架就做成了。
二、动脑动手1.每根铁丝上套上塑料软管,其作用是什么?2.请你设计用铁丝或其他金属丝制作日用品的方案,并动手试制一下。
三、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设计制作一件铁丝制作的日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