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割发代首
割发代首的成语典故
![割发代首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61c715cb9d528ea80c77935.png)
割发代首的成语典故【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释义】割掉头发代替头颅。
比喻以身作则,讲诚信。
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统一中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千方百计拉拢人才。
曹操手下有两个谋士,分别是毛蚧和苟彧。
一天,他们为曹操提了两条建议。
其一,要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叫“挟天子,令诸侯”;其二,要重视耕种,开荒种田,广积粮。
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两条建议。
于是,经过仔细筹划,开始实施。
他首先打听到汉献帝的下落,然后亲自去朝见皇帝,把皇帝接到许昌,他自封为大,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条措施实施了,曹操心中很是高兴,士兵的士气也很高涨。
曹操开始实施第二条措施,解决粮食的问题。
他派人起草并颁布了“屯田令”,同时,命令军队也要大量开荒地,实行军屯。
并严令士兵保护庄稼,不准践踏禾苗,若违犯,就按军法处治。
一次,正是麦熟时节,曹操带兵出征,任务紧急,队伍行军急速。
老百姓都躲得远远的,不敢收割庄稼。
曹操得知后,就传下军令,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不要害怕。
士兵们都小心翼翼地走过麦田,曹操骑着马,麦田里突然飞出一只鸟,这只鸟正从曹操骑的马头上掠过。
战马受惊,一边嘶叫一边四蹄奋起窜进旁边的麦田。
当曹操用力将马勒住停下来时,低头一看,踩倒了一大片麦子。
于是,曹操赶紧跳下马,对主管法令的官说:“我的马将麦子踩坏,违犯了禁令,请求按军法议罪。
”主管法令的官说:“是一军的主帅,怎能议罪?”曹操又说:“我自己制定的法令,我违犯了不治罪,怎么能够服众?”主管法令的官又说:“对尊贵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罚的。
您是一军的主帅,何况踏坏麦田又不是存心违法,而是出于意外,我看就不必议罪了。
”曹操听了,略略沉思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那就暂且免去死罪吧,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说完,他脱下帽子,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来,用力掷在地上说道:“姑且用割发代替砍头。
”曹操割发严守军令的事,很快在全军传开了。
割发代首的历史典故
![割发代首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119dd9cddccda38366baf32.png)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释义】割掉头发代替头颅。
比喻以身作则,讲诚信。
【历史典故】东汉末年,曹操为了统一中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千方百计拉拢人才。
曹操手下有两个谋士,分别是毛蚧和苟彧。
一天,他们为曹操提了两条建议。
其一,要利用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这叫“挟天子,令诸侯”;其二,要重视耕种,开荒种田,广积粮。
曹操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接受了这两条建议。
于是,经过仔细筹划,开始实施。
他首先打听到汉献帝的下落,然后亲自去朝见皇帝,把皇帝接到许昌,他自封为大将军,开始了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条措施实施了,曹操心中很是高兴,士兵的士气也很高涨。
曹操开始实施第二条措施,解决粮食的问题。
他派人起草并颁布了“屯田令”,同时,命令军队也要大量开荒地,实行军屯。
并严令士兵保护庄稼,不准践踏禾苗,若违犯,就按军法处治。
一次,正是麦熟时节,曹操带兵出征,任务紧急,队伍行军急速。
老百姓都躲得远远的,不敢收割庄稼。
曹操得知后,就传下军令,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不要害怕。
士兵们都小心翼翼地走过麦田,曹操骑着马,麦田里突然飞出一只鸟,这只鸟正从曹操骑的马头上掠过。
战马受惊,一边嘶叫一边四蹄奋起窜进旁边的麦田。
当曹操用力将马住停下来时,低头一看,踩倒了一大片麦子。
于是,曹操赶紧跳下马,对主管法令的官说:“我的马将麦子踩坏,违犯了禁令,请求按军法议罪。
”主管法令的官说:“将军是一军的主帅,怎能议罪?”曹操又说:“我自己制定的法令,我违犯了不治罪,怎么能够服众?”主管法令的官又说:“对尊贵的人是不能施加刑罚的。
您是一军的主帅,何况踏坏麦田又不是存心违法,而是出于意外,我看就不必议罪了。
”曹操听了,略略沉思一会儿,说道:“既然这样,那就暂且免去死罪吧,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说完,他脱下帽子,用剑把自己的'头发割下一绺来,用力掷在地上说道:“姑且用割发代替砍头。
”曹操割发严守军令的事,很快在全军传开了。
割发代首简述
![割发代首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e326fdc85ef7ba0d4a733bd9.png)
割发代首简述:三国时期,曹操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这样,骑马的士卒都下马,仔细地扶麦而过。
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的官员为自己定罪。
执法官对照《春秋》上的道理,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
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单刀赴会简述:单刀赴会出自《三国志·吴书·鲁肃传》:“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请将军单刀赴会。
”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
原指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荆州宴会。
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
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公元215年,刘备取益州,孙权令诸葛瑾找刘备索要荆州。
刘备不答应,孙权极为恼恨,便派吕蒙率军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长沙、桂阳蜀将当即投降。
刘备得知后,亲自从成都赶到公安(今湖北公安),派大将军关羽争夺三郡。
孙权也随即进驻陆口,派鲁肃屯兵益阳,抵挡关羽。
双方剑拔弩张,孙刘联盟面临破裂,在这紧要关头,鲁肃为了维护孙刘联盟,不给曹操可乘之机,决定当面和关羽商谈。
“肃邀羽相贝,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
双方经过会谈,缓和了紧张局势。
随后,孙权与刘备商定平分荆州,“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孙刘联盟因此能继续维持。
官渡之战简述:赵云救阿斗简述赵云在长坂坡之战被曹军包围、发现刘备夫人孩子都走散了~然后他发现糜夫人受重伤,夫人为了不拖后腿,把阿斗托给赵云后跳井。
赵云单枪匹马,带着阿斗,在乱军中前后冲杀,砍到曹军两面大旗,夺了三支长枪和,杀死曹军名将五十多人,杀出重围。
官渡之战许攸投曹情节……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
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
”军士忙报入寨中。
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6a46e4f61fb7360b4c65bb.png)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曹操是三国时期人。
他虽然野心很大,但却在自己统领的军队中留下了诚信的美名。
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
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他是奉皇上旨意出兵讨伐逆贼为民除害的。
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请父老乡亲们不要害怕。
老百姓开始不相信,都躲在暗处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
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
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
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
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现在的人觉得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
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曹操割发代首的出处是哪-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的出处是哪-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https://img.taocdn.com/s3/m/d3b0b458ba1aa8114431d9bf.png)
曹操割发代首的出处是哪?曹操为什么要割发代首?本文导读:三国人物系列告一段落,本来计划是2月底结束的,没成想拖到了五一,惭愧惭愧。
接下来要写历史典故,先写三国时期,这就不关注是不是史实了,只论典故出处。
割发代首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曹操,之前用曹操压轴,还是让他承上启下吧。
这段典故的记载来自《魏书》。
曹操作为魏国最大的名将,他常年征战在外,有一次路过百姓的麦地,他下令“士兵谁要是敢弄坏人家的麦子,就依军法处死”。
依此推测,曹操大概路过的是自家的领土,要不然还保护什么麦子,就地开始割麦子当军粮好了。
百姓们一年到头也就收1次麦子,这麦子要是没了,这家人算是白忙活了。
三国时期气温还比现在低,没粮食去换钱,可能连衣服都换不来,吃不饱又穿不暖,践踏了麦子这家人大概要哭晕在厕所...所以步兵要小心翼翼地走,骑兵也要下马,一手牵着马,一手扶着麦子。
但曹操作为最高统帅,他搞特殊哇,自己这还骑着马呢,谁也没想到曹操的马还受惊了,一下就跃进麦田里...这就尴尬了,曹操这边刚下完令,就被自己的坐骑打脸了。
曹操叫来主簿问这罪该咋判呀,主簿回应“按照《春秋》的说法,不能处罚有尊贵职务的人。
”主簿也很识象,哪敢拿自家老大开刀嘛。
曹操自然也不能说话不算数,他表示“我制定的法律连自己都不遵守,还当什么统帅?不过我是一军统帅,也不能自杀,那我就自罚吧。
”随后曹操就割下了自己的头发,用来替代自己的项上人头。
这里有曹操机智的一面,也是以身作则的体现。
重要的头发顺带补充一下,后来东吴有个效仿他的,周鲂。
周鲂同学给曹休写了7封信,就是要诈降,为了把戏演得更逼真,周鲂也割下了自己的头发,要削发明志。
这一手也成功骗取了曹休的信任,这位曹家的“千里驹”就这么栽在了“石亭之战”。
曹休咋就没想到曹操老前辈当年的操作呢?说回头发这事,没碰上“髡刑”,谁也不会去理个光头。
毕竟《孝经》提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然也不是不理发。
商汤在祭祀的时候,说是用“人”实际上也是拿指甲、头发来替代的,周公还有“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表现,可见古时候人们对头发的重视。
割发代首的解释
![割发代首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036730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9.png)
割发代首的解释
"割发代首"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寓意着以轻微的损失来避免严重的后果,体现了一种明智的决策和顾全大局的智慧。
这个成语的背后有一个深远的历史故事,为我们解读这个成语的含义提供了丰富的内涵。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部队攻打张绣。
在一次战斗中,曹操的战马受惊,使他陷入敌阵。
危急时刻,曹操的一名将领夏侯惇,为了拯救曹操,果断地割下自己的头发,以假扮曹操的身份,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最终使曹操得以脱险。
夏侯惇的这种明智举动,使得他避免了不必要的牺牲,同时也保证了曹操的安全。
这就是"割发代首"的来源。
"割发代首"这个成语的核心思想是明智地选择损失,以换取更大的利益。
这种观念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尤为重要,因为战场上士兵的生命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当面临生死关头时,能够理智地做出割舍,既体现了个人的英勇品质,也展现了全局观念。
在现代社会,"割发代首"的内涵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我们需要学会权衡利弊,勇于承担一定的损失,以达到整体最优的目标。
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也同样适用于国家政策、企业经营等领域。
总之,"割发代首"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要懂得适时割舍,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智慧不仅来源于历史,更是我们现代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一种决策能力和战略眼光。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故事和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一智慧,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30e6ee0b7360b4c2f3f64fe.png)
三国演义曹操的故事简介1、错杀吕伯奢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尽杀吕氏家人。
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2、割发代首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曹操命令官兵不准践踏麦地,否则要杀头。
于是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田,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
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他要执法官为自己定罪,被执法官拒绝。
曹操要举刀自杀,被众人劝住。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3、望梅止渴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途中没有水,带的水也早已喝完,士兵们渴得要命,纷纷停下乘凉,派出去找水的人也没发现水源,曹操急中生智,传令下去说前边有一梅林,时下正是产梅子的季节可以用梅子解渴,士气大振而快速前进。
4、割须弃袍曹操攻打潼关的时候,西凉兵来势凶猛,曹军将士都抵挡不住,只听得西凉军大叫:“穿红袍的是曹操!”曹操就马上急脱下红袍。
又听得大叫:“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惊慌,拿着佩刀马上割了胡子。
军中有人把曹操割胡子的事,告诉了马超。
马超又叫人大喊:“短胡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喊声,立即扯起衣角包着下巴逃跑。
5、梦中杀人曹操惟恐别人会趁自己睡觉的时候加害自己,常常吩咐左右道:“我梦中喜欢杀人,我睡着的时候大家不要靠近。
”一天白天,曹操在帐中睡觉,被子掉在地上,一个侍卫过来帮曹操把被子盖好。
曹操跳起来,拔剑杀了侍卫,又上床继续睡觉。
醒来之后,曹操故意惊问道:“是谁杀了侍卫?”左右把实情告诉了他,曹操痛哭,命令厚葬侍卫。
从此大家都相信曹操会在梦中杀人。
三国诗词《割发代首》原文及赏析
![三国诗词《割发代首》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3192c2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1.png)
三国诗词《割发代首》原文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三国诗词《割发代首》原文及赏析【导语】:十万貔貅十万心①,一人号令众难禁。
三国演义第23回好词摘抄大全
![三国演义第23回好词摘抄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338b91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d.png)
三国演义第23回好词摘抄大全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其中的第23回是整部小说中的重要章节之一,充满了激烈的战斗、智谋斗争和人物形象塑造。
本文将从文学角度出发,摘抄出第23回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并对其进行解读和分析。
1. 好词摘抄1.1 “割发代首”“割发代首”是指曹操在与袁绍联军作战时,为了表示自己决心坚定,主动割掉自己的头发作为代价。
这个词语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表达了曹操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果断决策和坚定意志。
1.2 “兵凶战危”这个词语出现在刘备对于曹操策略评价时,“兵凶战危”形容了曹操面临着战争局势不利、危险重重的困境。
通过这个词语,作者传达了曹操所面对的困难和危机,也凸显了刘备对曹操的智谋评价。
1.3 “英雄气短”这个词语出现在曹操败退时,形容了曹操身处绝境、气力不济的状态。
通过这个形象的描写,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曹操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挫折和困顿,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英雄人物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1.4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出自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结义时的对白。
通过“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个词语,作者表达了三人之间深厚而纯洁的友谊,以及他们之间无私无欲、互相扶持的关系。
1.5 “临危受命”这个词语出现在刘备接到袁绍求援信后决定前往救援时。
通过“临危受命”这个词语,作者强调了刘备面对困境时所展现出来的勇气和责任感。
同时也凸显了刘备作为一个领袖和君主应有的担当精神。
2. 词句解读和分析2.1 “割发代首”这个词语体现了曹操在战争中的果断和决心。
头发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割发代首意味着曹操舍弃自己的形象和尊严,表明他为了国家的利益愿意付出一切。
这种牺牲精神和决断力是曹操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所必备的品质。
2.2 “兵凶战危”这个词语揭示了曹操在战争中所面临的艰难和危险。
作者通过这个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曹操所处的困境,同时也展示了刘备对于曹操智谋的评价。
这种描述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到战争中各方势力之间的斗争和较量。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57539b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f3.png)
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关于三国曹操的故事有:行刺张让、智激袁绍、关羽求妾、谯水击蛟、望梅止渴、文昭甄后、割发代首、迎回文姬、横槊赋诗、悔杀华佗等。
1、行刺张让:曹操曾私入中常侍张让的府邸试图行刺,张让发觉,派人追捕,曹操挥舞着手戟,从庭堂一路打将出来,张让的卫士无法接近他,曹操且战且退,退到垣墙边时,纵身一跳,逾墙而出。
2、智激袁绍:曹操年轻时和袁绍两人常常喜欢做游侠。
他们两人曾经去看别人结婚,乘机偷偷进入主人的园子里,到半夜大喊大叫:“有小偷!”青庐里面的人,都跑出来察看,袁、曹两人便拔刀抢劫新娘。
在他俩跑出来后,中途迷了路,陷入了荆棘丛中,袁绍动不了。
曹操又大喊:“小偷在这里!”袁绍惊恐着急,赶快自己跳了出来,两人终于得以逃脱。
3、关羽求妾:秦宜禄去袁术那里娶了汉朝宗室女为妻子。
他的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下邳。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关羽屡次请求在城破之后可以纳杜夫人为妾。
曹操见关羽反反复复的请求,怀疑杜氏美貌异于常人,于是亲自去看杜氏,果然美貌非凡。
曹操因此拒绝了关羽纳杜夫人为妾的请求,自己亲自纳杜夫人为妾。
秦朗于是成为曹操的继子。
曹操异常疼爱秦朗,每次宴席看到秦朗,都对宾客们说:“世上还有人像我这样疼爱继子的吗?”4、谯水击蛟:曹操十岁那年,在龙潭中游泳,突然遇到一条凶猛的鳄鱼。
鳄鱼张牙舞爪地向曹操攻击,但曹操毫不畏惧,沉着地与鳄鱼周旋。
鳄鱼无法下口,于是逃掉了。
曹操回家后,没有向家人提起鳄鱼的事。
后来,有个大人看见一条蛇而恐惧畏缩,曹操大笑,天真地说:“我在龙潭碰到鳄鱼都不怕,你却怕一条蛇,真是可笑!”众人询问,曹操以实相告,无不惊叹少年曹操的胆略。
5、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
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
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割发代首的成语故事
![割发代首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fa7cec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4.png)
割发代首的成语故事
割发代首是一个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其主要内容为:
东汉末年,曹操在发兵宛城时规定:“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
”于是骑马的士卒都下马扶麦而过,可是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
他很严肃地让执法官员为自己定罪,执法官员对照《春秋》后认为不能处罚担任尊贵职务的人。
曹操则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能取信于军?即使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处罚。
于是他拿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今割发以代。
”
这个故事强调了曹操作为领导者能够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精神,也表达了其维护军纪,取信于军的决心。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82df5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24.png)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
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英勇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割发代首的故事。
据史料记载,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北伐,攻打匈奴。
在前往战场的路上,曹操得知敌军已经袭击了他的后方,抢掠了他的家眷。
曹操非常愤怒,但由于战争即将开始,他不能立即回去解决后方的问题。
于是,曹操决定先行割发代首,以示对家眷的忠诚和愤怒。
曹操在军队的面前,拔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然后高呼,“我割发代首,以表
对家眷的忠诚。
如有敢犯我后方者,誓将其家灭门!”这一举动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让敌军闻风丧胆。
曹操的军队士气大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充分展现了曹操的忠诚、果断和勇敢。
他的一念之举,不仅震慑了敌人,也让自己的军队更加团结,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个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被誉为“忠义之举”。
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曹操的个人英雄气概,更体现了他对家族的
忠诚和责任感。
这个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守信念,表现出忠诚和勇敢。
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之一。
总的来说,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它不仅展现了曹操
的个人英雄气概,也体现了他对家族的忠诚和责任感。
这个故事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激励着人们在逆境中坚守信念,表现出忠诚和勇敢。
这种精神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之一。
曹操割发代首的历史故事
![曹操割发代首的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80b1933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bc.png)
曹操割发代首的历史故事曹操割发代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有名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曹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他为了平定南方的局势,下令征战南方的孙权。
而他的军队几次败退,一度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曹操为了振奋士气,采取了一个特殊的战术,他命令自己的部将们割发代首。
曹操割发代首这个故事,其实是始于公元222年。
当时曹操的军队侵略南方,而南方的江东军队由孙权率领,士气高昂。
曹操的军队一连连败退,士气非常低落。
曹操意识到要振奋士气的话,必须要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
于是,曹操下令自己的部将割发代首。
这个命令在当时是非常极端的,因为发丝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发丝代表了一个人的尊严和地位,被割发是非常丢脸的事情。
但是,曹操的部将们还是相信曹操的军队可以战胜对手。
他们都照着曹操的命令去做了,自己将头发割去,用以代替首级,用大布囊装载,晒到城壕外面,示威吓敌。
曹操割发代首这个战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一方面,曹操的军队得到了士气的提升,他们认为领袖如此自信,胜利必然属于自己。
而南方军队看到这种场面,也倍感害怕,认为曹操的军队非常凶狠,无法战胜。
于是,在南方军队心中,对曹操的军队深深的敬畏感已经形成。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曹操割发代首的事件是非常有名的,也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一次作战。
这个战术非常成功,因此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
许多人由此认为,汉族在中原和南方交流过程中,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也因此扩展了领土,并建立了一个更加庞大的国家。
不过,也有一些人觉得,曹操割发代首这个事件不应该被当做是一个正面的例子,因为这个事件实质上是损害了人类的尊严,通过损害人的形象和身份来达到战争目的。
尤其是现代社会,这种极端的做法已经不受欢迎,许多人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残酷和野蛮的行为。
因此,许多人反对将曹操割发代首这个事件当做是正面的例子。
综合来看,不管怎样,曹操割发代首这个事件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的尊严和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被轻易损害。
三国演义中曹操执法严格的例子
![三国演义中曹操执法严格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4475424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85.png)
三国演义中曹操执法严格的例子
《三国演义》中曹操执法严格的例子有:
- 割发代首:曹操下令严禁踩踏损毁麦田,犯者处死,但他的马却受惊踩踏了一小片麦田。
军中执法的官员不敢治曹操的罪,于是曹操抽出宝剑想要抹脖子,被将领们拦住了。
随后,曹操割断自己的头发代替斩首,并传令三军。
- 斩杀曹洪:曹洪违令,九日丢失了潼关,曹操大怒,下令要将曹洪斩了,不顾曹洪曾救过自己的命。
后来,多亏众将求情,曹操才赦免了曹洪。
- 处死杨修:夏侯惇听信杨修的话,擅自作出退兵的举动,惹怒了曹操,曹操杀了杨修,还要杀夏侯惇。
后来,也是众将求情,曹操才赦免了夏侯惇。
三国故事割发代首
![三国故事割发代首](https://img.taocdn.com/s3/m/d7c80299af45b307e971975c.png)
见此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请求 军法处置。 执法官犯了难。曹操是主帅, 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古制 曰‘刑不上大夫’,您不必领罪。”
精品
“这怎么能 行 ?” 曹 操 说 , “如果高官都 可以不受法令 的约束,那法 令还有什么用 处?军令是我 下的,如果我 自己不执行, 怎么能让将士 们去执行呢?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 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 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 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 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 丞相,百姓也不能没有您 呐!”
精品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 说,也纷纷上前哀求, 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 思了一会说:“我是主 帅,治死罪是不适宜。 不过,不治死罪,也 要治罪,那就用我的 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 吧!”说完他拔出了宝 剑,割下了自己的一 把头发。
精品
电视剧中的曹操 真实的曹操画像
这就是曹操割发 代首的故事,反映了 曹操治军严明、遵守 纪律的一面,这也是 他能够在战争中多次 获胜、统一北方的重 要原因之一。
“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这是后 人对曹操准确而真实 的评价。
精品
三国演义之
削发代首
精品
曹操,字孟德, 小字阿瞒。东 汉末年的丞相, 后被封为魏王, 是三国时期著 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书法家。
精品
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 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 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诸侯割据势力, 统一了中国北方。
精品
由于多年战乱,当时中原一带田地荒芜, 百姓流离失所。曹操采纳部将建议,下令让军 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荒芜的土地种上 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 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 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三国故事割发代首
![三国故事割发代首](https://img.taocdn.com/s3/m/b5e0fdcb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0.png)
见此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祈求 军法处置。 执法官犯了难。曹操是主帅, 军纪也是他制定旳,怎么能治他旳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古制 曰‘刑不上大夫’,您不必领罪。”
“这怎么能 行 ?” 曹 操 说 , “假如高官都 能够不受法令 旳约束,那法 令还有什么用 处?军令是我 下旳,假如我 自己不执行, 怎么能让将士 们去执行呢?
“ 这 ……” 执 法 官 迟 疑 了 一 下 , 又 说:“丞相,您旳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旳, 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还是免于处 分吧!”
“不!岂有此理,军令就是 军令,不分什么有意无意。 假如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 找某些理由来免于处分,那 军令岂非一纸空文?军纪人 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 呢?”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惜庄稼,常有人 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懂得后很 愤怒,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旳命令:全军将士, 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有一次,曹操率部行军途中,忽然路旁窜出 几只野鸡。战马被突如其来旳情况吓惊了,狂 奔起来,跑进了附近旳麦田。等到曹操勒住了
惊马,地里旳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电视剧中旳曹操 真实旳曹操画像
这就是曹操割发 代首旳故事,反应了 曹操治军严明、遵守 纪律旳一面,这也是 他能够在战争中屡次 获胜、统一北方旳主 要原因之一。
“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这是后 人对曹操精确而真实 旳评价。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 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 是全军旳主帅,假如按军 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 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 丞相,百姓也不能没有您 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么说,也纷 纷上前哀求,请曹操不要处分 自己。曹操见大家求情,沉思 了一会说:“我是主帅,治死罪 是不宜。但是,不治死罪,也 要治罪,那就用我旳头发来代 替我旳首级吧!”说完他拔出了 宝剑,割下了自己旳一把头发 。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的内容概括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的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1bb4d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86.png)
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的内容概括
第一百一十五回《割发代首三让徐州 孙夫人断金雁信刺曹操》
刘备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决定派出使者前往曹营割发代首。
刘备的亲信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将领都表达了愿意去割发代首的意愿,但刘备却选择了关平。
关平本是关羽之子,年轻而英勇,刘备让他去曹营,表达了对关羽的尊重,也是一种对关羽的试探。
关平禀告母亲刘备的决定后,刘夫人默默地批准了,同时也明白了刘备的用意。
与此同时,孙夫人为了曹操与孙权的联姻,派出使者送去了金雁信件。
信中陈述了孙权的诚意,希望与曹操结成盟友。
然而,曹操看过信后并没有正面回应,反而在心中生出了疑虑,认为孙权可能是在暗中图谋不轨。
关平到达曹营后,被曹操招待得非常殷勤。
曹操见到关平,觉得他英俊勇敢,便询问关平愿意效忠于谁。
关平回答说自己愿意忠于刘备,但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愿意暂时归顺于曹操。
曹操大喜,将关平留在了自己身边,并重重地赏赐了他。
关平被曹操留下,引起了刘备的关切,刘备怀疑曹操有所图谋,因此决定亲自前往曹营救出关平。
刘备割发代首,与曹操相见后,借口割发代首表示对曹操的效忠,并请求释放关平。
曹操见到刘备的诚意,也了解到了刘备的真实心思,遂答应将关平交还刘备。
此时,孙夫人得知曹操并未正面回应金雁信件,十分愤怒,认为曹操不诚实。
她决定以此为由,破绽曹操的阴谋,派出密谍暗杀曹操,以维护孙吴的利益。
这一回通过刘备割发代首、孙夫人断金雁信,展现了刘备和孙权在与曹操周旋中的策略和机智。
同时也暗示了后续故事的发展,曹操和刘备、孙权之间的明争暗斗将会更加激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 ……‛ 执 法 官 迟 疑 了 一 下 , 又 说:‚丞相,您的马是受到惊吓才冲入麦田的, 并不是您有意违犯军纪踩坏庄稼,还是免于处 罚吧!‛
‚不!岂有此理,军令就是 军令,不分什么有意无意。 如果大家违犯了军纪,都去 找一些理由来免于处罚,那 军令岂非一纸空文?军纪人 人都得遵守,我怎么能例外 呢?‛
可是,有些士兵不懂得爱护庄稼,常有人 在庄稼地里乱跑,踩坏庄稼。曹操知道后很 生气,他下了一道极其严厉的命令:全军将士, 一律不得践踏庄稼,违令者斩!
有一次,曹操率部行军途中,突然路旁窜出 几只野鸡。战马被突如其来的情况吓惊了,狂 奔起来,跑进了附近的麦田。等到曹操勒住了 惊马,地里的麦子已经被踩倒了一大片。
电视剧中的曹操 真实的曹操画像
这就是曹操割发 代首的故事,反映了 曹操治军严明、遵守 纪律的一面,这也是 他能够在战争中多次 获胜、统一北方的重 要原因之一。 ‚治世之能臣 , 乱 世之奸雄‛,这是后 人对曹操准确而真实 的评价。
执法官头上冒出了汗, 他想了想又说:‚丞相,您 是全军的主帅,如果按军 令从事,那谁来指挥打仗 呢?再说,朝廷不能没有 丞相,百姓也不能没有您 呐!‛
众将官见执法官这样 说,也纷纷上前哀求, 请曹操不要处罚自己。 曹操见大家求情,沉 思了一会说:‚我是主 帅,治死罪是不适宜。 不过,不治死罪,也 要治罪,那就用我的 头发来代替我的首级 吧!‛说完他拔出了宝 剑,割下了自己的一 把头发。
三国演义之
削发代首
曹操,字孟德, 小字阿瞒。东 汉末年的丞相, 后被封为魏王, 是三国时期著 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 家、书法家。
曹操带兵军纪十分严明,并且自己也以身 作则,带头遵守,因此,他的军队很有战斗 力,很快就消灭了多股强大的诸侯割据势力, 统一了中国北方。
由于多年战乱,当时中原一带田地荒芜, 百姓流离失所。曹操采纳部将建议,下令让军 队的士兵和老百姓实行屯田。荒芜的土地种上 了庄稼,收获了大批的粮食。有了粮食,老百 姓安居乐业了,军队也有了充足的军粮,为进 一步统一全国打下了物质基础。
见此情景,曹操把执法官叫了来,请求 军法处置。 执法官犯了难。曹操是主帅, 军纪也是他制定的,怎么能治他的罪呢? 想到这,执法官对曹操说:‚丞相,古制 曰‘刑不上大夫’,您不必领罪。‛
‚这怎么能 行 ?‛ 曹 操 说 , ‚如果高官都 可以不受法令 的约束,那法 令还有什么用 处?军令是我 下的,如果我 自己不执行, 怎么能让将士 们去执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