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教育家及思想

合集下载

6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6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考研必备60多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多用于教育学统考工具--------------统考外国教育家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

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

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

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

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

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

“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

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

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

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

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

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

”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篇一: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一、苏霍姆林斯基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送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问世》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

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

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

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

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

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

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②一本智慧多样的、存有振奋力的书,往往能够同意一个人的命运。

(《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写作)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④学校应像是一块磁石,以自己有意思而多样的生活迎合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全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

(《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⑦恳请你忘记,你不仅就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就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师培训之48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教师培训之48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教师培训之48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1.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

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

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

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

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

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2.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

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

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

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

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

“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

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

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

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

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

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

”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根据亚里土多德的学制,要使儿童从7岁起便就学于“体育教师和竞技教师”。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

中外知名的教育家和他们的教育思想1. 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幼儿园和学校。

蒙台梭利的核心观点是,儿童具有自主研究的天然欲望和能力。

她主张为儿童提供自由和开放的研究环境,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和节奏进行研究。

蒙台梭利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律性、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对自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教育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约翰·杜威是美国的一位教育哲学家,也是进步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杜威强调教育应该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社会和民主进程。

杜威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合作能力和价值观。

他主张学生通过实践和个人经验来建构知识,提倡“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3. 经典教育家: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教育家和思想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以及塑造人的人格和品质。

他主张“教学相长”,认为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来榜样学生,并倡导推崇仁爱、孝顺和忠诚的价值观。

4. 幼儿教育家:弗雷贝尔(Friedrich Fröbel)弗雷贝尔是德国的一位幼儿教育家,他被认为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弗雷贝尔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游戏和自由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强调幼儿园应该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探索的地方,让幼儿能够自由地发展身体、智力和情感。

5. 教育改革家:杜德莱尔(Paulo Freire)杜德莱尔是巴西的一位教育改革家和教育学家,他提出了“解放教育”(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的概念。

杜德莱尔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解放个体和社会的力量,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国内:(1)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儒家文化的代表,教育思想记载在《论语》中,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所以他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强调忠孝和仁爱。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啡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圈,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2)孟子,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

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

著有《孟子》一书。

(3)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

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

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

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

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 使学生能“浅者求浅”, “深者求深”。

(4)战国末年,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

《学记》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5)王充,我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著《论衡》。

在教育思想方面,王充很重视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作用。

他虽然认为人性有善有恶,但他肯定善恶是可以改变的。

“在化不在性”,重要的是教育。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又如“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绪,不练自黑”, “人之善性,可变为恶,恶可变为善,犹此类也”。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说课材料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说课材料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一、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 有教无类 "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 有教无类 " 的理论基础,是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

更可贵的是他的 " 庶、富、教 "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

后人就简称为 " 因材施教 "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 行 " ,提倡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 过则勿惮改 "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 磨而不磷 " , " 涅而不缁 " ,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 宁死善道 " ,在必要时宁愿 " 杀身以成仁 "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一、陶行知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

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

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

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

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

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

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学记》:专谈教育,世界上第一部教育专著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原则)教学相长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杨贤江:中国第一个马克思教育家《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人是克鲁普斯卡娅苏格拉底:问答法,产婆术,美德即知识他的思想体现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斯多德:第一次将心理学引入教育领域佩斯泰洛奇:第一次提出教育学心理化赫尔巴特: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萌芽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杜威: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梅伊曼和拉伊(两伊):反对赫尔巴特的研究方法,提出实验教育学(1879年冯特心理学实验室的建立是心理学的标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布鲁姆:三层目标即知识、情感、动作技能知识分为六类: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朗格朗:《终身教育导论》,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1)人凭借某种固定的知识和技能度过一生,这种观念正在迅速地消失,现代社会需要终身教育(2)学生的变化需要教师终身学习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提出学科结构理论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着名的教育思想家。

着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着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一、孔子: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二、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三、荀子: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

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四、徐特立: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

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三、纪律教育。

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

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五、陶行知: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

"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六、蔡元培: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

七、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苏格拉底法”: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所以,人们也称" 苏格拉底法" 为" 产婆术" 。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体、德、智、美和谐发展: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

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

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

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1、不要死记硬背。

“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

“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

“把世界作为书房。

”4、要因材施教。

如果“采取同样的讲课方法和教育方式来指导很多体质和性情都不相同的儿童,那可能其中只有二三个人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5、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多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6、多练习。

“不要孩子多背诵功课,而是要他行动。

他应该在行动中复习功课。

”7、培养儿童探索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2013-05-10 22:22:01)转载▼分类:魅力教育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思想孔子像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教育家教育著作及教育思想

教育家教育著作及教育思想

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1、孟子:性善论,“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

尽心上》2、《学记》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育学的著作“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原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社会本位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长善救失”(利用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3、孔子:《论语》主张“有教无类”(教育起点平等)“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育.启发教育的来历,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启发式教学的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性相近,习相远”(社会本位论)4、蔡元培: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方针,我国近代美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以美育代宗教”5、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现代教育学著作6、陶行知:被毛泽东誉为“人民教育家",师从杜威,区别于杜威,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为核心7、苏格拉底:产婆术(问答法)8、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寓学习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理性说9、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政治学》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10、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教育学最高成就11、培根:英国,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近代实验科学鼻祖12、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家“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他赞誉教师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育体系根本指导原则:“教育要适应自然”“学年制,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规定了百科全书式课程”13、卢梭:法国《爱弥儿》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主张培养“自然人”14、康德:最早将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15、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第一次提出德智体几个方面协调发展,西方第一位将“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16、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教师、教材、课堂“三中心“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教学理论教育性教学原则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17、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经典课程论命题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活动、经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五步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18、洛克:英国“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马克思主义教育学19、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问题的教育家20、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21、马卡连柯《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22、中国杨贤江《新教育大纲》23、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发展性教学理论”教学应走在学生的前面24、美国布鲁纳:《教学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发现教学法"25、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26、瑞士皮亚杰:《教育学科与儿童心理学》构建主义27、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28、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认知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29、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教育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最早提出“课程“一词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怎样生活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30、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1、西方教育史上创立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

外国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集萃1、苏格拉底(Sokrates, 公元前469-前399)是希腊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

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根据他的这种观点,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自己"而获得知识,最终成为具有完美道德的人。

他主有美德,"美德即知识"。

在教育史上,苏格拉底独特的贡献在于他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他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

他经常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作出回答。

如果答案错了,也不立即给予纠正,或指出错误之所在,而是根据不正确的答案提出补充的问题,使对方的答案显出荒谬,或迫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苏格拉底为了向听众和交谈者宣传自己的观点,他就运用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这就是"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曾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所以,人们也称"苏格拉底法"为"产婆术"。

苏格拉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谈话,往往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开始,进而喜庆得结论。

因此亚里士多德称他为归纳法之父。

现代教育学上所称述的启发式谈话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2、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约公元前460-前370)是古代希腊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古代进步教育家。

他说:"天性与教育在某些方面是相似的;后者可以改化人……创造第二天性。

"这就是说,教育"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思想

孔子(前551一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取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没落,少时“贫且贱”。

十五岁立志求学,“学无常师”,据传曾间礼于老耽,学乐于苌弘,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早年在鲁国执政大夫季氏门下任管牛羊、仓库的小吏。

约三十岁,于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

颜路、曾子、子路等是最早的弟子。

五十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

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等国,凡十四年。

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自谓“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然终不见用,六十八岁重返鲁国。

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直到逝世。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达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为我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

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一百零一九次之多,其基本涵义不外“克己”而“爱人”,“克己”即以礼约身,“非礼匆,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要求遵守周礼规定的等级,克制非分的欲望。

“爱人”即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但强调以孝弟为本,爱有差等。

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为政》)。

谓“政者正也”(《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提倡“举贤才”,“学而优则仕”,以“修己以安百姓”为政治理想。

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在教育上最早探讨人性和教育作用问题,作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论断,肯定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乃后天习染所致,只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条件,都有可能养成“仁”的品质。

以此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以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凡致“束侑”之礼者,都可以收为弟子。

中外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中外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

中外教育学人物归纳总结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教育学人物则是在这一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士。

本文将对中外教育学人物进行归纳总结,以展示他们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1. 赫尔巴特·斯宾塞 (Herbert Spencer) - 19世纪英国教育哲学家赫尔巴特·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教育哲学家,被誉为“社会达尔文主义者”。

他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主张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他的教育思想对英国及其他国家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约翰·杜威 (John Dewey) - 美国教育改革先驱约翰·杜威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教育改革者之一。

他主张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实践和经验,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他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推动了现代教育改革,对全球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 康德雷妮·彭霍翁 (Condorcet) - 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改革者康德雷妮·彭霍翁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改革者,也是一位哲学家和数学家。

他主张普及教育,提倡男女平等的教育机会,强调教育的积极影响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为法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4. 屠呦呦 - 中国中医药学家屠呦呦是中国现代医学领域的杰出人物,她以其对疟疾治疗的突出贡献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她的研究成果在医学教育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培养医学人才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约翰·史密斯 (John Smith) - 加拿大教育家约翰·史密斯是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致力于改善加拿大原住民教育,提倡尊重和保护原住民文化,并推动教育机会的平等。

他的努力为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和平等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露丝·纳达尔 (Ruth Nanda Anshen) - 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露丝·纳达尔是美国20世纪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她主张从综合的角度看待教育,注重培养人类素质和个人的内在能力。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一、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有教无类" 的理论基础,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更可贵的是他的" 庶、富、教"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后人就简称为" 因材施教"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行" ,提倡"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听其言而观其行"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过则勿惮改"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磨而不磷" ," 涅而不缁"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宁死善道" ,在必要时宁愿" 杀身以成仁"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容上,王守仁主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2、“社会即学校”3、“教学做合一”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孔丘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教师论: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

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1、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2、事上磨炼3、省察克治“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1、军国民教育2、实利主义教育3、公民道德教育4、世界观教育5、美感教育“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思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的思想: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陈鹤琴的教育思想“活教育”的思想体系1、“活教育”的目的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前551一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

鲁国取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没落,少时“贫且贱”。

十五岁立志求学,“学无常师”,据传曾间礼于老耽,学乐于苌弘,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早年在鲁国执政大夫季氏门下任管牛羊、仓库的小吏。

约三十岁,于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

颜路、曾子、子路等是最早的弟子。

五十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

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等国,凡十四年。

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自谓“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然终不见用,六十八岁重返鲁国。

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直到逝世。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达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为我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

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一百零一九次之多,其基本涵义不外“克己”而“爱人”,“克己”即以礼约身,“非礼匆,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

要求遵守周礼规定的等级,克制非分的欲望。

“爱人”即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但强调以孝弟为本,爱有差等。

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为政》)。

谓“政者正也”(《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提倡“举贤才”,“学而优则仕”,以“修己以安百姓”为政治理想。

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在教育上最早探讨人性和教育作用问题,作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论断,肯定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乃后天习染所致,只要获得良好的教育条件,都有可能养成“仁”的品质。

以此主张“有教无类”,除奴隶以外,不分贫富、贵贱、贤愚、种族和地区,凡致“束侑”之礼者,都可以收为弟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孔子弟子七十七人,来自鲁、齐、卫、晋、宋、陈、秦、楚等国,大部出身贫贱,足见孔子的教育对象己推广到平民,学校由此冲破官廷的藩篱,促进文化下移,为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开辟了道路。

教学内容继承西周六艺,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为纲领,以“诗”、“书”、“礼”、“乐”为基本科目。

“诗”是西周以来的古诗,传有三千篇,经删订为三百零五篇,概称“诗三百”。

认为诗教的作用有四:“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激发道德情感,观察风俗盛衰,增进相互情谊,批评政治得失)。

“书”是历史。

汇编春秋以前历代政治历史文献,主要传授夏商以来特别是西周前期的统治经验。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

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礼记.中庸》引孔子语)。

书教的旨意即在复兴“文武之政”。

“礼”即周礼。

包括奴隶制的宗法等级制度、道德规范和仪节,要求在政治和道德的实践中做到“礼”与“仁”的统一。

“乐”即音乐,指乐曲、乐舞。

乐教与礼教相结合,以“礼”约束外部行为,以“乐”调和内在情感。

从德治思想出发,认为“安上冶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孝经,广要道》)。

孔子曾否修订《乐经》,历来有争议。

或谓本有《乐经》,秦以后亡佚;或谓“乐”本无经,“乐”的歌同在。

‘诗”,其运用在“礼”,其声调则在伶工之手。

《礼记》中的《乐记》、《经解》,《周礼》中的《大司乐》,保留不少孔子关于“乐”的论述,为后世乐教所本。

还可能讲习军事。

《礼记·射义》记“孔子射于瞿相之圃”,《左传·哀公十四年》记冉求称军旅之事“学之于孔于”。

孔子肯定“既庶”(人口繁衍)则“富之,,(增殖财富),“既富”则“教之”(施行教化),是兴邦必由之路,但在他的教学中却排斥生产劳动,认为此乃“小人”之事。

教学方法,重因材施教,注意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据以进行启发诱导,力求使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程序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引导学生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举一以反三,“温故而知新”。

更要求身体力行,学以致用,“敏于事而讷于言”,把迁善改过作为学习进步的标志。

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五经”被定为必读的教科书,孔子被尊为“圣人”,儒家学说由此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给中国教育的发展以极为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

韩愈唐朝文学家,教育家。

字退之,河内南阳(今河南孟县)人。

因韩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任学官历四门博士、国子博士、国子祭酒。

他领导唐中期古文运动,提倡文以载道,要求以接近口语的散体文代替姘体文。

在教育上多有贡献。

任潮州刺史时,恢复州学,捐俸助学,礼聘学师,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

任国子祭酒时,整顿国子监,对生徒的入学资格严加审查,选用学有专长者为博士,组织讲学活动,扭转不良风气,使国子监呈现朝气。

韩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要求发展学校教育,称“上者可教而下者可制”,但以性三品说为教育理论基础,认为学校教育在于培养德艺具备的君子,必以六艺为学科,进行仁、礼、信、义、智的五常之教,要注重个人修养,对己有严格的全面要求,主观上自觉努力,信念坚定,踏实地去实行,若犯过错,要勇于改错,防止重犯。

《进学解》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勤学是学业进步的基本条件,依靠多读,达到博学,积极思考,以求贯通。

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论点,劝导青年德业兼修,在“勤”“思”上下功夫。

主张尊重个性而因材施教,爱护人才而因才使用,教育者的责任在于识别和培养,当政者的职责在于人尽其才。

《师说》发表对师道问题的新见解,认为学者必有师,师之任务为“传道、授业、解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学道应无常师。

师生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条件转化、相互学习。

著作甚多,经汇编成《韩昌黎集》。

蔡元培蔡元培(1868一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光绪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补编修。

戊戌维新变法失败,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弃官南返,开始从事教育和革命活动。

1898一1901年,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和上海南洋公学教习,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并把兴办革命学校,进行革命思想宣传和培养革命人才相结合。

1902年,与章炳麟等在上海创立中国教育会,被选为会长。

他主持的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校是当时上海两所革命学校。

1907年去德国留学,入莱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文学等科,更多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教育思想的影响。

同时还从事著述,编写《中国伦理学史》,并翻译德国哲学家包尔生的《伦理学原理》。

1911年武昌起义后回国,次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召开全国临时教育会议,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改订各级学校课程,增加自然科学与工、农技艺的课程,废除读经,规定小学实行男女同校,以及推行义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

1912年7月因不满袁世凯的专制统治,辞去总长职务,再次赴德国学习,后又到法国考察。

1915年与吴玉章、李石曾在法国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提倡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1916年返国,次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进行整顿和改革,提出“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多方罗致学识渊博、热心教育、具有先进思想的新派人物充当教员。

提倡学术民主的新风气,主张教授治校,学生自治,男女同学,调整科系设置,实行“选修制”。

同时在学校里开展体育、音乐、图画、书法等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学校内还组织有各种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

对扭转北京大学腐败的校政和学风起了重大作用,使北京大学成为蜚名国内外的最高学府。

1923年离开北京大学,再赴欧洲,参与要求英国政府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活动。

1927年后,任大学院院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

他一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努力奋斗,对近代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移居香港,后病卒于香港。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为:(1)提出了著名的自由主义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认为要培养“健全的人格”,必须在“共和精神”的指导下,接受五个方面的教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才能完成,(2)主张“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3)强调发展个性,崇尚自然。

为使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强调要有“自动”、“自学”、“自助” 的精神,防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4)重视劳动教育、平民教育和女子教育。

还支持“勤工俭学”和“工学互助”活动。

其著作辑有《蔡元培全集》。

陶行知陶行知(1891一1946),中国近代教育家。

原名文浚,又名知行。

安徽歙县人。

1910年入金陵大学文科,1914年赴美国留学,1915年获伊里诺大学政治硕士学位。

同年秋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为杜威、孟禄的学生。

1917年获该校都市总监学位,秋季归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东南大学教授、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兼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五四时期主张改革旧教育,提倡新教育,提倡女子教育,学生自治等。

1923年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从事平民教育运动。

多处开办平民识字读书处和平民学校。

1927年后,积极提倡乡村教育运动。

认为中国的国情是以衣立国,教育应为占中华民族最多数的贫苦农民服务,提出以普及乡村教育运动来改造中国乡村社会。

在南京郊区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培养具有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的教师。

系统地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

拥护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支持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

1930年国民政府下令封闭晓庄学校,他被通缉。

同年秋,避居日本。

1931年春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申报》转向支持进步力量和抗日救广起了促进作用。

1931年至1935年,提倡普及教育,发起“科学下嫁”运动,与丁柱中、高土其等主持编辑《儿童科学丛书》和《大众科学丛书》,并创办了《生活教育》,向人民大众介绍通俗科学知识。

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报童工学团、流浪儿童工学团等。

九一八事变后,投身于民族民主革命斗争。

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和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沈钧儒、邹韬奋等发起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为执行委员。

1936年初发起组织国难教育社,吸收文化教育界的人士参加。

同年7月,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人发表《团结御侮》宣言,响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的号召,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救国政策。

1936年7月,应邀赴伦敦参加世界新教育第七届年会,并受全日各界救国联合会的委托,为国民外交使节,先后周游亚、非、欧、美28网,宣传抗日救国;向华侨和世界人民开展募捐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