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的知识点
微生物的知识点微生物是指体积极小、仅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以及其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小生物,它们的体积通常只有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它们在生物界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人类的健康、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代谢方式和遗传物质的组成等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最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
1. 细菌: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膜和细胞器。
细菌可以根据形状、营养需求和代谢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如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细菌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有些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益,如帮助消化食物和合成维生素,而有些细菌则会引起疾病。
2. 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其细胞具有真核膜和细胞器。
真菌可以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
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如霉菌和蘑菇等。
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它们在自然界中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并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3.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其结构简单,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病毒依赖于寄生宿主细胞进行生存和复制,它们可以感染细菌、植物和动物等生物。
病毒在人类和动物的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流感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三、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微小:微生物的体积很小,通常只有几微米到几百微米,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 繁殖迅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有些细菌每20分钟就可以繁殖一次。
3. 多样性: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
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在形态、代谢方式和生活习性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微生物学 知识点
【微生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单细胞,简单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微生物通称2.病原微生物指可以侵入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
3. 性菌毛又称性毛,性丝,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长直的蛋白质类附属物,比菌毛长,且每一个细胞仅一至少数几根。
4.菌落是由单个细菌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外表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5.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DNA分子6、荚膜某些细菌外表的特殊结构,是位于细胞壁外表的一层松散的粘液物质。
7.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一定条件下,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构造。
8.菌毛又称纤毛,伞毛,线毛或须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且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
9.细菌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
10.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的通俗名称。
11.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单细胞生物〞,其本质是一类含DNA或RNA的特殊遗传因子。
12、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置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3.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外表或内部一局部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对象根本无害的措施。
14.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5. 无菌操作用于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无菌范围的操作技术。
16. 自发突变是指物体在无人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17. 诱变即诱发突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
18.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遗传型的改变。
(整理)微生物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汇总
一.绪论1.微生物: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无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因子有细胞结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六界系统:占4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三域学说: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2.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世界上第一个观察到微生物的人——1676巴斯德: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否定“自然发生”学、说证明微生物引起发酵、制备疫苗预防疾病、发明巴斯德消毒法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发明固体培养基、分离出病原菌、提出“科赫法则”、创立显微镜技术布赫纳:用酵母菌无细胞压榨汁将葡萄糖进行酒精发酵取得成功,发现了微生物酶的重要作用、从此将微生物学推到了生化研究的阶段。
3.微生物的特点:(1)形态微小结构简单(2)代谢旺盛繁殖快速(3)适应性强容易变异(4)种类繁多分布广泛(5)食谱广、易培养、起源早、休眠长二.原核微生物第一节:细菌1.细菌的基本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2.细菌的大小:度量细菌细胞大小常用的单位是微米um。
1m=103mm=106um=109nm.大肠杆菌可作为典型的细菌细胞大小的代表,平均长度约为2um,宽0.5um。
最小到最大:50nm~0.75mm,相差一万倍。
3.细胞壁的功能:(几乎所有细菌(除支原体外)都有细胞壁)(1)保护细菌免受机械性或其他外力的破坏。
(2)维持细胞特有的形状(3)屏障保护功能(4)提供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的着生、运动所必需的结构(5)赋予细胞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抗生素及噬菌体的敏感性。
4.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比较5.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机制阳性:肽聚糖的含量与交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本来就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壁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的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细菌: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形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2.发酵:发酵是以有机物为基质,并以其降解的中间产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过程。
3.生长曲线: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曲线。
4.培养基:培养基是通过人工配置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5.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6.细菌L型:指那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7.凝固酶:能使含有柠檬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8.结核菌素实验: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实验,48-72时间后检查局部皮肤红肿和硬结的大小9.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单一核算,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10.HBsAg:HBsAg具有抗原性,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保护性HBs,是制备疫苗的主要成分。
11.质粒:是一种染色体DNA遗传物质,呈双链,超螺旋,闭环装能进行自主复制。
12.转化:指受体菌直接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二.选择题1.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含有外毒素(蛋白质),革兰阴性菌有外膜含有内毒素(LPS脂多糖)2.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的区别是五肽交联桥不同。
3.磷壁酸可储存磷元素,构成重要抗原成分,作为吸附的特异性受体,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4.LPS由脂质,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组成,具有抗热的作用。
5.青霉素破坏细胞壁的合成过程,干扰DAP与四肽侧链丙氨酸的连接,阳性菌对青霉素更敏感。
6.L型细菌需要在高渗培养基培养7.荚膜,芽胞,鞭毛,菌毛是细菌的特殊结构,不是所有细菌都有。
8.细菌生长繁殖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9.外毒素经甲醛灭活后保留免疫原性成为类毒素10.葡萄球菌能产生SPA,有肠毒素,表皮脱落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
《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点绪论一.微生物概念微生物是一种形体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增值迅速、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乃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二.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多数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衣壳组成。
2.原核型细胞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DNA盘绕而成的拟核,无核膜和核仁等结构,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内有细胞器(如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行有丝分裂。
三.正常菌群和条件治病菌人体的表面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鼻、咽部、肠道等)中都存在大量种类不同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都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但其中有一部分微生物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故被称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第十章细菌学概论一.细菌的大小和形态1.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2.细菌的基本形态:1)球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2)杆菌3)螺形菌:分为弧菌和螺菌二.细菌的细胞结构(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是维持细菌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结构,是各种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
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及细胞质内的内容物等。
1.细胞壁的主要功能:赋形、保护、纳泄、抗原作用。
2.胞质颗粒:细菌细胞内的一些颗粒状内含物,多为细菌贮存的营养物质,也有的属于细菌的代谢产物。
(二)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某些细菌细胞在一定情况下才有的结构称为特殊结构。
包括荚膜、芽胞、鞭毛、菌毛。
1.荚膜的主要功能:抗吞噬作用、黏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杀伤作用、抗原性。
2.芽胞:休眠结构。
3.鞭毛:细菌的运动“器官”。
分为四种——单鞭毛、双鞭毛、丛鞭毛、周鞭毛。
4.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有关。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微生物按照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和原生动物。
此外,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通常被单独归类。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1. 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2. 真菌的结构和形态真菌是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菌丝、分生子、孢子和细胞壁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子囊菌等。
3. 病毒的结构和形态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套等。
病毒的形态多样,包括线状、球状和多棱体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是指细胞的增加和分裂过程,主要包括营养摄取、分裂和排泄等。
细菌的繁殖有二分裂、分裂和梭孢子等方式。
2.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的生长是指菌丝的延伸和分支过程,主要包括分生子的产生和分裂等。
真菌的繁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3. 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病毒的生长是指在寄主细胞内复制遗传物质和合成蛋白质,主要包括吸附、穿透和复制等。
病毒的繁殖有裸核和包膜两种方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1. 细菌的代谢和营养细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厌氧和需氧代谢。
细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多种。
2. 真菌的代谢和营养真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生长温度进行低温菌和高温菌。
真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多种。
3. 病毒的代谢和营养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没有自身代谢和营养循环,其复制和生长需要依赖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总结一、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理代谢、遗传特性等可以进行分类。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细菌根据形态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弧菌等;根据培养特性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
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病毒则是一种非细胞结构,需要依赖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内。
此外,微生物还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古菌等。
二、微生物的结构特征细菌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质体、核酸(DNA和RNA)等组成;真菌一般由菌丝、孢子、菌丝体等组成;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聚糖和蛋白质组成;细胞内含有的质体则是一种脂质小体,可以存储营养物质和合成ATP;核酸是微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控制着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功能。
三、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微生物的生理代谢包括碳源代谢、氮源代谢、微量元素代谢等。
微生物利用不同的碳源进行代谢,可以分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氮源代谢涉及氨基酸合成、蛋白质合成等;微生物对于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的需求也是不可忽视的。
此外,微生物的代谢还包括能源代谢、生长因子合成、酶系统和代谢产物等。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水平基因转移等。
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基因重组是指不同DNA片段之间的重组,可能导致新基因的产生;水平基因转移是指不同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信息交换,可能导致新基因的获得。
这些遗传变异对微生物的进化、适应性和病原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五、微生物的病原性微生物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真菌感染等。
细菌的病原性主要包括产生毒素、对宿主组织的侵袭以及对宿主免疫系统的干扰等;真菌则主要通过产生毒素、分解组织以及对宿主免疫反应的影响等;病毒主要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和感染,可能导致细胞变性和凋亡。
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微生物病原性的重要表现。
六、微生物的抗性微生物可以产生抗生素、产生酶和产生毒素等多种抗性机制。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1.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噬菌体基因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2.溶原性:温和噬菌体这种产生成熟噬菌体颗粒(前噬菌体偶尔可自发地或在某些理化和生物因素的诱导下脱离宿主菌基因组而进入溶菌周期,产生成熟噬菌体,导致细菌裂解)和溶解宿主菌的潜在能力,称为溶原性。
3.溶原性细菌: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4.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黏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黏性物质就叫荚膜。
5.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黏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6. 芽孢:某些细菌遇到不良环境时,在其细胞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叫芽孢。
7.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的活性部位,是酶蛋白分子直接参与和底物结合,并与酶的催化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8.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9.培养基:根据各种微生物对营养的需要(如水,碳源,能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用以培养微生物的基质,称为培养基。
10.选择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各种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制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11.鉴别培养基: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起鉴别和区分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鉴别培养基。
12.发酵:是指在无外在电子受体时,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不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一内源性中间产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13.好氧呼吸:是有外在最终电子受体(O2)存在时,对底物(能源)的氧化过程。
14.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是一类电子传递体系末端的受氢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微生物学知识点
微生物学知识点微生物学知识点协议一、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和某些藻类等。
2、微生物的分类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草履虫、变形虫)等。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微生物个体微小,但其比表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和代谢活动。
2、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能迅速吸收营养物质,并在短时间内完成代谢和生长繁殖。
3、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能快速生长和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
4、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且容易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的性状。
5、分布广,种类多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其种类繁多,估计有数百万种以上。
三、微生物的营养1、营养物质碳源: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元素,如糖类、有机酸等。
氮源:提供氮元素,如铵盐、硝酸盐、蛋白质等。
无机盐:包括钾、钠、钙、镁、铁、锰等元素。
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嘧啶等。
水:作为溶剂和生化反应的介质。
2、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蓝细菌。
光能异养型:利用光能和有机物作为碳源,如红螺菌。
化能自养型:通过氧化无机物获取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化能异养型:利用有机物作为能源和碳源,大多数微生物属于此类。
四、微生物的生长1、生长曲线迟缓期:微生物适应新环境,代谢缓慢,细胞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期:细胞快速分裂繁殖,生长速率最大,代谢旺盛。
稳定期:细胞生长速率与死亡速率相等,活菌数达到最高水平,代谢产物大量积累。
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大于生长速率,活菌数逐渐减少。
2、影响生长的因素温度:每种微生物都有其适宜的生长温度范围,分为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
pH 值:不同微生物对 pH 值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细菌在中性或微碱性环境中生长良好。
微生物学必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及其与人类、动物、植物、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问题的科学。
三菌四体一病毒1.细菌、真菌、放线菌;2.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3.不具细胞结构的病毒;不同形态的微生物可以分为三大类: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
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
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亦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病毒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细菌是三种形态:球菌(用直径衡量大小)、杆菌(长宽衡量大小,宽写在前面,不加单位,长写在后面,写上单位)、螺旋菌(自然长度、螺旋数、螺距等衡量大小)长度单位均为微米(μm)微生物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比面积=面积/体积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巴斯德的功绩: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
巴斯德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实验,其中著名的曲瓶颈试验无可辩驳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2.证明发酵是微生物引起的。
在否定“自生说”的基础上,认为一切发酵作用都可能和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关。
3.免疫学----预防接种。
1877年,巴斯德研究了鸡霍乱,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以预防鸡霍乱病。
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证实其免疫学说,为人类防病、治病做出重大贡献。
4.发明巴斯德消毒法,解决家蚕软化病问题。
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一种消毒法。
柯赫的功绩:1.发明了固体培养基并用其纯化微生物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创立2.证实炭疽病因—炭疽杆菌3.发现结核杆菌、霍乱弧菌4.提出科赫法则:确定某种微生物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
关于微生物的知识点1. 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肉眼无法直接看见,需借助显微镜观察的生物群体,包括但不限于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藻类以及一些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2. 生物分类地位:微生物涵盖了多种生物分类,其中包括:- 原核生物界:细菌(如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蓝藻菌(蓝绿藻)等。
- 真核生物界:真菌(如酵母菌、霉菌)、原生生物界中的原生动物和部分藻类。
- 病毒界:非细胞生物,仅含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3. 生物学特性:- 体积微小:大多数微生物大小在微米级别,甚至纳米级别。
- 结构简单/复杂:原核微生物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核膜和复杂的细胞器;真核微生物和病毒结构有所不同,前者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后者结构更为简化。
- 种类繁多:地球上已知微生物种类数以百万计,且随着技术发展还在不断增加。
- 分布广泛:几乎存在于所有生态系统中,包括极端环境如极寒、高温、高压、酸碱极端等地都有微生物存在。
- 繁殖迅速: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
- 易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异,导致微生物种群具有较高的进化速度和广泛的适应性。
4. 应用与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地球物质循环、氮素循环、碳循环等生命过程。
- 在医药工业上,微生物用于抗生素生产、疫苗研制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
- 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发酵被广泛应用,如酿酒、制醋、乳制品加工等。
-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可用于废水处理、有机废物降解、生物能源生成等方面。
- 在农业生产上,有益微生物可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等。
5. 具体微生物实例:- 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在不利条件下形成芽孢保护自己,条件好转时又能恢复生长。
- 破伤风芽孢杆菌为厌氧菌,只能在缺氧环境下生存,其感染会导致破伤风病症。
-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既能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完整版)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个氨基酸(D-Ala)的竣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
接相怜,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周质空间:在G-细菌,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具存在 多种周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
2、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侧 包围着细胞质的柔软、脆弱、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组成细胞膜的 组要成分是磷脂,而膜式由两层磷脂分支整齐地对称排列而成的。在常 温下,磷脂双分子层呈液态,具嵌埋着许多具有运输功能、有时还存在
代表人物E.Bu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
代成熟期一一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
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 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
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
运输通道的整合蛋白或内嵌蛋白,而在其外层有许多具有酶促作用的周 边蛋白或膜外蛋白。
细胞膜具有以下生理功能:
(1)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
(3)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如肽聚糖、磷壁酸、LPS和荚膜 多糖)的重要场所;
(4)膜上含有与氧化磷酸化火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故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绪论
1、巴斯德现象及柯赫法则
答:巴斯德贡献:
(1)彻底否定了 “自然由微生物引起的
(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微 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柯赫贡献: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协议一、关键信息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放线菌等。
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生长繁殖快、代谢类型多样、适应能力强等。
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自养型和异养型。
5、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迟缓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衰亡期。
二、微生物的形态结构1、细菌11 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12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等。
13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2、真菌21 形态:单细胞真菌(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霉菌、蕈菌)。
22 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3 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3、病毒31 形态: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32 结构: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33 繁殖方式: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
三、微生物的生理特性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2、微生物的营养方式:21 自养微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
22 异养微生物: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3、微生物的代谢类型:31 产能代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等。
32 合成代谢:合成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生物大分子。
4、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因素:温度、pH 值、氧气、渗透压等。
四、微生物的遗传变异1、微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部分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
2、微生物的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3、微生物的基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等方式。
4、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菌种选育、疾病诊断和防治等。
五、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方面11 工业应用:发酵生产食品、药品、化工产品等。
12 农业应用:生物肥料、生物防治病虫害等。
13 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土壤修复等。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以及人工培养4.噬菌体5.细菌的遗传变异和实际应用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物理化学灭菌法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8.病毒概述9.真菌概述10.其他微生物11.免疫学基础1) 抗原、抗体的概念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 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微生物是个体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等种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也不尽相同。
正常菌群是一种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
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螺菌、弧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部分。
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
细胞膜则具有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功能。
细菌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中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它们具有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运动器、抗原性和与致病性有关。
三、其他微生物的概述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真菌则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四、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包括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微生物是指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我们在生物学的课本中都会学到微生物的知识内容,你想知道具体有哪些知识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微生物知识要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归纳 1一、微生物的定义形体微小,肉眼看不到或很难看清它的个体的生物,只有通过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百倍或几十万倍才能看清。
人们称这些微小的生物为微生物微生物的一般特性1、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分布广、种类多3、繁殖块4、易于变异5、易于培养二、细菌1、细菌形态球状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叠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杆状长杆菌、短杆菌、球杆菌、棒状杆菌螺旋状弧菌、螺旋菌2.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特殊结构芽孢、荚膜、鞭毛、纤毛细胞壁:细胞最外层。
起维持菌体固有的外形、屏障、耐受压力的作用。
化学成分主要由粘肽(共有的)、蛋白质、脂类等组成细胞膜:选择性渗透细菌体内外物质的交换,维持新陈代谢、参与呼吸作用。
化学成分基本相同,由磷脂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组成。
细胞浆(质):是细胞膜包围着的部分,是细菌的基础物质、内在环境,是细菌合成蛋白质、核酸的场所。
基础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细胞核:位于细胞浆内,控制着细胞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细菌的遗传变异信息。
荚膜:某些在细胞壁外包一层粘性物质,相对稳定的附于细胞壁外。
具有保护、能源供应的作用。
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或多肽类。
鞭毛:菌体内长出的细长丝状物细菌的运动器官。
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少量糖类、脂类。
纤毛:比鞭毛更细、短、直、硬,数量更多的毛发状细物。
功能:获得营养,由蛋白质亚单位组成。
芽孢:某些细菌在生活的一定阶段,能在体内形成一个特殊的休眠体。
杀灭芽孢条件:121℃ 、20分钟,160℃ 、2小时。
判断灭菌是否彻底,一般以芽孢是否被杀灭作为标准。
3.微生物生长周期1、滞留适应期(延迟期)2、对数生长期3、稳定期(最高生长期)4、衰亡期三、酵母菌的特征1.形态结构:大部分为单细胞,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壁、膜、质、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知识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微生物: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菌群。
第二章细菌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球状体(原生质球):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加溶菌酶和EDTA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体。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向细胞外伸出地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外毒素: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类毒素:因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可以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当菌体裂解时释放发挥毒性,即内毒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在形态上具有分支状菌丝,菌落形态和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染色多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热原质: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依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热原质和外源性热原质。
第四章病毒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
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式称为复制。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
其裂解周期和病毒的复制周期一致。
包括吸附,侵入大分子合成装配和释放四个阶段。
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在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噬菌体产生。
这一现象叫做溶源性现象。
病毒的干扰现象:俩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出现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素: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由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第五章消毒与灭菌正常菌群:人类的体表与外界相连得腔道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长期生活,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
称为人的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一旦进入非正常群居部位或生态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第六章抗生素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在低微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比如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质粒: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转座因子/跳跃基因:细胞基因组中能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一段DNA序列,转座因子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叫做转座。
转导:缺陷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像正常的λDNA分子一样进行复制、包装,提供所需要的裂解功能,形成转导颗粒,但没有正常噬菌体的溶源性和增殖能力,感染受体细胞后,通过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而形成稳定的转导子转化: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基因转移过程第九章抗原抗原决定簇(AD):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及其空间构象,是 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交叉反应: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对应的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他抗原(抗体)发生反应。
抗原:指能特异性诱导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第十一章补体系统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调理作用:C3b,C4b,C5b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分别与靶细胞和(表达C3bR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杀伤。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IgG(Fab段)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通过IgFc段与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如NK细胞)表面相应的IgGFc受体(FcγR)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十二章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识别的过程。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值、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提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细胞,又称辅助细胞。
十三章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能选择性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的物质变应素: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IgE类抗体嗜碱性粒细胞生物学特征:表面均表达高亲和力Fc RI。
二、填空1.F质粒F的含义是致育,具有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之间发生结合的能力。
其大小约为100kb,约为E.coli染色体大小的1/40。
2. R质粒R质粒即抗药质粒,根据其能否通过结合而转移,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抗药质粒。
3.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转导、转化4.接合作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称接合5. F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1.F-菌株 2.F+菌株 3.Hfr菌株 4.F’菌株6. 微生物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细菌柯赫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证实了炭瘟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Fleming 发现青霉素7.微生物分为非细胞型和细胞型。
细胞型又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分别包括8.细菌的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9.细菌的繁殖方式是无性二分裂繁殖10.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有弹性的细胞结构11. 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
磷壁酸12. 肽聚糖由1-2层肽聚糖网状分子组成的薄层13. 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三部分组成14. 革兰阴氏细菌细胞壁外层由脂多糖、磷脂。
脂蛋白等组成15. 缺壁细菌。
实验室或宿主体内形成的,缺壁突变--L型细菌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16. 支原体无细胞壁,细胞膜上有甾醇26.微生物分为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30. B细胞表面标志:BCR复合物31. 辅助T细胞(Th)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T DTH)抑制性T细胞(Ts)细胞毒性T细胞(Tc)32.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属于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和脾脏,具有不须实现致敏,不须其他辅助细胞或分子的参与而直接杀伤靶细胞的功能33. 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提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细胞,又称辅佐细胞。
34.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系统,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膜分子。
35.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特点:由IgE抗体介导;反应发生快、消退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背景。
37. 常见的I型超敏反应:过敏性休克(青霉素过敏,血清过敏),呼吸道过敏反应(花粉症,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和皮肤过敏反应。
38.超敏发生过程:致敏阶段,激发阶段,效应阶段39. 荚膜: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疏松透明的黏液性物质,有一定外形,且相对稳定地。
附与细胞壁外者。
40.抗原表位的类型:(1)线性表位又称连续性表位(T细胞表位多属此类)(2)构象表位又称非线性表为(B细胞表位多属此类)三、大题一.细胞膜的生理功能?1.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
2. 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屏障。
3.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
4. 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5。
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旋转的供能部位。
二.细菌芽孢的特点?1 整个生物界中抗逆性最强的生命体,是否能消灭芽孢是衡量各种消毒灭菌手段的最重要的指标。
2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重新转变成为营养态细胞;产芽孢细菌的保藏多用其芽孢。
3。
产芽孢的细菌多为杆菌、也有一些球菌。
芽孢的有无,形态。
大小和着生位置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重要指标。
4。
芽孢与营养细胞相比化学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容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相差显微镜直接观察;芽孢染色)三.细菌的繁殖条件?1 营养物质充足且适宜。
2适宜的pH。
细菌 7.0-7.4。
放线菌中性偏碱7-8。
真菌偏酸性5-63.适宜的温度。
细菌 37度。
放线菌。
28度。
真菌 25-30度。
4。
充足适宜的气体包括02 CO2;等四.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1,选择适宜的营养物质。
2。
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合适、主要是C/N比例。
3。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
4。
立即灭菌。
五.外毒素的特点?1化学组成为蛋白质。
2抗原性强,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生素。
3可选择作用于各种特定的组织器官,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4外毒素不稳定,对热和化学试剂敏感。
可用0.4百分比甲醛处理脱毒后成为类毒素。
类毒素和外毒素具有相同的抗原性但无毒性。
六.病毒的特点?1不具有细胞结构。
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的特征。
2一种病毒的毒粒内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3大部分病毒没有酶和酶系极不完全。
,不含催化能量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4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没有个体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自身的核酸复制,形成子代。
5个体微小,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6。
对大多数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七.病毒结构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1 构成蛋白质外壳,保护病毒核酸。
2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
3决定病毒的免疫原性。
4构成毒粒酶。
八.干扰素的作用?1广谱的抗病毒作用。
2免疫调节功能。
3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九.医疗用抗生素的特点1.有选择性毒性,即差异毒力大差异毒力是指药物对病原体与正常机体细胞的毒力差异。
2.抑菌活性强,极微量即有强大的作用3.抗菌谱广抗菌谱指抗生素能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和所需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