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微生物:指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看到,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菌株(又称品系):表示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菌群。

第二章细菌

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处理或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而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而形成的仅由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形,对渗透压变化敏感的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球状体(原生质球):针对革兰氏阴性细菌加溶菌酶和EDTA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的球形体。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向细胞外伸出地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物质。

外毒素:病原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阴性菌,在生长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素,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类毒素:因外毒素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可以脱毒形成类毒素。

内毒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是脂多糖,当菌体裂解时释放发挥毒性,即内毒素。

放线菌:是一类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之间,在形态上具有分支状菌丝,菌落形态和霉菌相似,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染色多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生长曲线: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作图,得到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

热原质:泛指那些能引起机体发热的物质,依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热原质和外源性热原质。

第四章病毒

毒粒(病毒颗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

病毒的复制:病毒感染敏感宿主细胞后,病毒核酸进入细胞,通过其复制与表达产生子代病毒基因组和新的蛋白质。

然后由这些新合成的病毒组分装配成子代毒粒,并以一定方式释放到细胞外。病毒的这种特殊繁殖方

式称为复制。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最终杀死细胞,形成裂解循环。其裂解周期和病毒的复制周期一致。包括吸附,侵入大分子合成装配和释放四个阶段。

温和噬菌体(溶源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在宿主细胞内,没有成

熟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叫做溶源性现象。

病毒的干扰现象:俩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出现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成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干扰素: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由机体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

第五章消毒与灭菌

正常菌群:人类的体表与外界相连得腔道都有微生物的存在、其中一部分长期生活,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称为人的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人体的正常微生物菌群一旦进入非正常群居部位或生态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人类疾病的微生物。

第六章抗生素

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在低微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功能的有机物质,比如杀死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

第八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质粒:独立于染色体外,能进行自主复制的细胞质遗传因子,主要存在于各种微生物细胞中

转座因子/跳跃基因:细胞基因组中能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一段DNA序列,转座因子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叫做转座。

转导:缺陷噬菌体在宿主细胞内能够像正常的λDNA分子一样进行复制、包装,提供所需要的裂解功能,形成转导颗粒,但没有正常噬菌体的溶源性和增殖能力,感染受体细胞后,通过DNA整合进宿主染色体而形成稳定的转导子

转化:同源或异源的游离DNA分子(质粒和染色体DNA)被自然或人工感受态细胞摄取并得到表达的水平方向基因转移过程

第九章抗原

抗原决定簇(AD):存在于抗原分子中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及其空间构象,是 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交叉反应: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对应的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可与他抗原(抗体)发生反应。抗原:指能特异性诱导免疫应答,并且能与应答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第十一章补体系统

免疫球蛋白(Ig):具有抗体活性或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调理作用:C3b,C4b,C5b的氨基端和羧基端分别与靶细胞和(表达C3bR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杀伤。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IgG(Fab段)与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结合,通过

IgFc段与具有细胞毒作用的效应细胞(如NK细胞)表面相应的IgGFc受体

(FcγR)结合,从而触发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十二章免疫系统及免疫应答

抗原提呈:指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处理、降解为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T细胞识别的过程。

免疫应答: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发生活化、增值、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提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细胞,又称辅助细胞。

十三章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变应原:能选择性激活CD4+Th2细胞及B细胞、诱导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应答的物质

变应素:引起I型超敏反应的特异性IgE类抗体

嗜碱性粒细胞生物学特征:表面均表达高亲和力Fc RI。

二、填空

1.F质粒

F的含义是致育,具有编码性菌毛、介导细菌之间发生结合的能力。其大小约为100kb,约为E.coli染色体大小的1/40。

2. R质粒

R质粒即抗药质粒,根据其能否通过结合而转移,分为结合型和非结合型抗药质粒。

3.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接合、转导、转化

4.接合作用:通过细胞与细胞的直接接触而产生的遗传信息的转移和重组过程称接合

5. F因子的四种细胞形式1.F-菌株 2.F+菌株 3.Hfr菌株 4.F’菌株

6. 微生物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细菌

柯赫细菌培养方法的建立、证实了炭瘟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