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的主要优良品种

合集下载

香椿

香椿
③扦插法:可行插根与插茎,插根可在早春结合大棚起苗,从一二年生苗木根系剪取0.5~I厘米粗的健根,截成15~20厘米的小段,插栽于造好底墒的苗圃中,埋土5~10厘米。第三年春天可定植。插茎于秋季落叶后选一二年生枝条剪成20厘米插条,插入土中10厘米保护入冬,翌春萌芽。
④组培法:选取香椿优良单株,从植株上剪取枝芽饱满的枝条,经过消毒灭菌,将顶芽及侧芽接种,经过培养、继代及生根。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在有加温条件的温室或大棚中移栽。移栽前须经过一定时期锻炼,适宜的锻炼条件为:相对湿度80%、15~20℃、10~20天,逐渐通风使之适应外界环境。
香椿
香椿,别名椿甜树、椿阳树、椿菜树、红椿、猪椿、椿芽等,学名Toona sinensis Roem,为楝科(Meliaceae)楝属中以嫩茎叶供食的栽培种,多年生落叶乔木。香椿嫩芽脆嫩多汁,色泽鲜美,具有独特的浓郁香气;香椿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均极高;其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居群蔬之首,其树皮、根皮、种我们祖先食用,曾与荔枝一样作为贡品。
③苗木的矮化:对香椿幼苗进行矮化处理,是温室栽培培育幼苗的重要措施。一年生椿芽一般在6月下旬苗高50~60厘米时,抓紧进行抑制徒长、控制增高的矮化处理,增加体内养分的积累。一年生植株矮化处理过去多采用控制肥水或摘心、截干等方法。生产实践证明,应用多效唑(Pp333)能抑制新梢的长度、节间长度及副抽生,促进芽分化和芽质量,其法优于以上几种方法。
4、采收与贮藏当椿芽长15~20厘米,着色良好时即可采收。每次采收前3~5天追氮肥450千克/公顷,并浇水。头茬芽长12~15厘米时,整朵掰下,二茬长20厘米左右时采收,采收时在基部留2~3个叶作辅养叶。温室椿芽每7~10天采收一次,共可采收4~5次,每平方米可采收2~3千克。
椿芽经漂洗甩干后,塑料袋封装,速冻(—50℃)24小时,一10℃的冷库中可贮藏8个月不变质。如果没有速冻条件,可用腌制的方法,但易造成维生素C损失,形成亚硝酸盐。晾干后封入袋贮藏,也能达到一定的贮藏效果。

香椿树种植技术

香椿树种植技术

3. 水源与排灌条件
香椿树种植环境要求——水源与排灌条件 水源对香椿树生长至关重要,需确保土壤湿度适中。香椿树需水量大,特别 是生长期,应勤浇水。灌溉可采用滴灌、喷灌或沟渠灌溉,避免灌溉过量或 不足,影响香椿树生长。 排水方面,需要注意确保香椿树种植区的排水通畅。雨季应防止积水,尤其 在雨季,需及时排除积水,避免香椿树根系受水涝影响,影响生长。
PART
香椿树种植技术 03
1. 苗木选择
苗木选择是香椿树种植的关键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品 种,如红香椿和紫红香椿,这两个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和生长能力。其次,要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根系发 达的苗木,确保成活率。在购买苗木时,请注意观察苗木 的叶片、枝条、根系等部位,以确保苗木的健康状况。最 后,要注意苗木的运输和储藏,确保苗木在种植前仍保持 良好的生长状态。
和包装是最后的工序,烘焙可以进一步提升香气。香椿茶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已被科学证实,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调节血脂等多种功效。
谢谢观看
THANKS
3. 水分管理
1. 发 芽期
2. 幼 苗期
3. 成 树期
4. 雨 季
5. 冬 季
保持土壤湿润, 避免积水,保 证香椿树顺利
发芽。
适当控制水 分,避免积 水,避免幼
苗徒长。
根据气候、土 壤条件,适时 浇水,保证植 株正常生长。
及时排水, 防止香椿树 根部受损。
适度浇水, 保证根部土 壤湿润,但 避免积水。
制作香椿酱时,需选用新鲜香椿芽,清洗干净,将香椿芽切碎,加入食盐、蒜泥、食糖等调味料,搅拌均 匀,再用保鲜膜封好,放入冰箱冷藏腌制。经过一段时间发酵,香椿酱具有特殊的香椿风味,口感鲜美、 微辣,可用于拌饭、拌面、炒菜等。

多功能珍贵树种香椿的主要研究概述

多功能珍贵树种香椿的主要研究概述

第46卷第6期江㊀苏㊀林㊀业㊀科㊀技Vol.46No.62019年12月JournalofJiangsu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Dec.2019文章编号:1001-7380(2019)06-0051-06多功能珍贵树种香椿的主要研究概述教忠意1,2,郑纪伟1,2,严瑞昌1,2,张㊀珏1,3,唐凌凌1,2∗(1.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㊀南京㊀211153;2.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㊀南京㊀211153;3.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江苏㊀南京㊀210014)㊀㊀收稿日期:2019⁃10⁃08;修回日期:2019⁃10⁃28㊀㊀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 江苏长江沿岸景观防护林构建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CX(19)1004]㊀㊀作者简介:教忠意(1978-),男,辽宁凤城人,高级工程师,硕士㊂主要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和景观生态学研究㊂㊀㊀∗通信作者:唐凌凌(1982-),女,上海嘉定人,工程师,硕士㊂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利用和景观生态学研究㊂摘要:该文对香椿的栽培历史及主要品种㊁种苗繁育㊁栽培与管理㊁生理生态㊁内含物和药用研究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指出了香椿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㊂关键词:香椿;繁育;栽培;生理生态;展望中图分类号:S644 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doi:10.3969/j.issn.1001-7380.2019.06.11㊀㊀香椿(Toonasinensis)为楝科香椿属落叶乔木,俗称椿芽和春甜树等,英语系国家称之为ChineseMahogany,即 中国桃花心木 ㊂其主要分布于我国除东北和西北部的大部分区域,同时,在朝鲜半岛也有分布[1]㊂我国香椿分布的中心乡土区域位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之间[2]㊂香椿木材呈黄褐色并具有红色的环带,纹理美观㊂材质坚硬,光泽度好,耐腐力强,易于加工,因此,用途较为广泛[3]㊂‘中国主要栽培珍贵树种参考名录“将其列为落叶硬木类珍贵树种之一㊂除材用外,香椿树形美观,树姿开展,可用于道路及庭园绿化,也可用于农田林网建设㊂其幼嫩的芽和叶可作蔬菜食用,俗称 香椿头 ;老熟蒴果果瓣美观,为常见的干花花材;树皮㊁根皮㊁叶片和果实均可入药;种子榨制的油可供食用,亦可用于制造油漆㊁肥皂和润滑油等[4]㊂总结香椿研究现状,不仅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而且对合理开发利用香椿这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多功能珍贵树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栽培历史及主要品种香椿古称 杶 ㊁ 橁 ㊁ 櫄 等,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夏商时期㊂‘春秋左传“‘管子㊃地员“‘列子㊃汤问“‘山海经㊃中山经“‘尚书㊃禹贡“‘史记㊃夏本纪“‘后汉书“‘艺文类聚㊃虎丘山“‘通典㊃荐新物“‘宋书“‘滋溪文稿“‘本草纲目“‘农政全书“‘西游记“和‘素食说略“中均有对其的记载㊂香椿因其较高的食用价值,常在书籍中出现,但作为时令性较强的木本蔬菜,采摘期短,且其特殊风味的体现需搭配大量油脂,在古代难以普及,所以至‘农政全书“成书的明代,香椿仅列为救荒食物之一㊂清末薛宝辰所著‘素食说略“中虽有香椿烹饪的详细描述,但其仍然是当时社会的小众高级食材㊂作为木本蔬菜使用的特点,使得我国历史上香椿多零星种植于庭院及房屋周边,成片集约栽培较少,品种也以食用为主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有多个省市将香椿用于食用林㊁用材林和防护林建设,成片集约经营逐渐展开㊂随着市场需求增加,香椿矮化密植和日光温室栽培等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以采摘嫩芽为主的食用型香椿生产发展较快㊂目前,国内常见的香椿品种多以芽菜食用型香椿为主㊂太和香椿㊁焦作香椿和安康香椿等一批地方性品种类型栽培较多㊂在各地方性品种类型中,常见的有红油椿等10余个食用型品种[5⁃6]㊂2㊀种苗繁育研究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人们摸索出了一系列针对香椿的繁殖方法,使得当前香椿的繁殖较为容易㊂目前常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播种㊁分株㊁种根扦插㊁枝条扦插和组织培养等㊂2018年秋季,笔者采集的香椿种子千粒重7 1 17 5g,平均千粒重10 37g㊂室内测试种子发芽率为88 89%,这与李世广的研究数据接近[7]㊂有研究认为,在气温20 25ħ条件下,用30ħ的清水浸种12h有利于香椿种子发芽,但贮藏超过半年,种子发芽率㊁发芽势均显著降低[8]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使用新采集的香椿种子进行播种育苗㊂充分利用香椿根萌蘖能力强的生理特点,采用多种手段促进根蘖苗根系发育,增加侧根数量,待其秋季落叶后,采用分株的方式即可以培育出新植株㊂同时,将适宜的根系剪切成根段,用于根插育苗已成为快速繁育保持母株优良性状香椿苗木的有效手段之一㊂扦插基质按珍珠岩㊁草炭和田园土体积比1ʒ3ʒ6,同时加入1%的有机肥和3%的过磷酸钙并充分混合,在气温10 14ħ条件下进行根插育苗,其发芽率可达79%[9]㊂在制备插穗时,以粗度ȡ0 5cm,长度ȡ8cm的根或粗度ȡ0 8cm,长度ȡ12cm的穗条作扦插材料为宜[10]㊂香椿也可用枝插方式繁殖,但根插方式在生根率等多个指标上均优于枝插㊂为促进香椿优株短期内迅速扩繁,国内一些学者对其组织培养技术进行了探索㊂不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能直接影响香椿组织培养苗的快速繁殖效率㊁丛生芽的分化和根系发育状况,同时,不同组分移栽基质的构成也直接影响到组织培养幼苗的移栽成活率[11]㊂3㊀栽培与管理目前,香椿在我国以芽菜培育为主要方向,因此,其栽培与管理研究也多围绕这一方向展开㊂在香椿幼苗培育过程中,栽培密度是影响地径生长的重要因素,在合理的管理条件下,采用8株/m2的育苗密度,其合格苗木出圃率可达80%[12]㊂食用香椿矮化技术能提高芽菜的产量,降低采摘难度和相关成本㊂目前,促使香椿植株矮化的主要方式为喷洒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但此方式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不宜提倡推广㊂因此,整形修剪技术成为菜用香椿矮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㊂郝明灼等[13]发现,从提高芽菜产量和感官品质方面考虑,60cm截干效果最好㊂也有学者认为,整形应与采芽相结合,并循序渐进控制苗木密度,且1 4a内采用2 5 3 8株/m2的栽植密度较为适宜[14]㊂若以中小径级的香椿用材林为培育目标,造林密度控制在1667 2615株/hm2为宜[15]㊂施肥管理是香椿优质丰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而在不同栽培地点和环境条件下,香椿施肥种类和用量也各不相同㊂校彦赟等[16]对云南宜良塑料大棚内栽培的香椿每10d施用0 2%尿素叶面肥和45g/m2液态复合肥效果最好㊂谭瑞坤[17]认为湘中地区大田矮化栽培的香椿,其丰产的最佳施肥组合为复合肥40g/株,磷酸二氢钾质量浓度1 0g/L,氨基酸肥质量浓度1 5g/L,5 6月中旬,连续施用3次,每次间隔15d㊂香椿病害主要有立枯病㊁根腐病㊁黄萎病㊁干枯病㊁叶锈病和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蛴螬㊁蝼蛄㊁草履蚧㊁香椿毛虫㊁芳香木蠹蛾㊁褐边绿刺蛾和六星铜吉丁等㊂近年来,由油菜黄单胞菌楝树致病变种所引起的一种香椿新型细菌性叶斑病易在春夏之交导致叶片变黄干枯脱落,需要警惕[18]㊂4㊀生理生态研究香椿在我国分布区较广,所处生态环境变化大,种源选择潜力大㊂为避免盲目引种栽培可能导致的不良影响,抗性研究和种源选择意义重大㊂在干旱胁迫下,香椿叶片水势㊁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而降低,质膜相对透性增大,丙二醛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大㊂香椿虽具有一定的抗旱性,但种源间差异较大,这可能与其对所处生境的长期适应有关,不同品种类型间叶片解剖结构也存在差异,栅栏组织/叶肉比值大,抗旱能力强,且接种丛枝菌根可有效提高香椿幼苗的生理抗旱性[19⁃24]㊂低温胁迫能伤害香椿苗木的细胞膜系统,但其也能诱导一些抗寒性较强种源的基因表达并促进其低温诱导蛋白的合成,进而增强对低温胁迫的抵御能力[25⁃26]㊂杨玉珍等[27⁃28]对江苏等9省的10个香椿种源1年生实生苗抗寒性研究结果显示,其均不能耐受-10ħ的低温胁迫,因此,香椿幼苗繁育时应注意越冬防护㊂有学者在室内盆栽盐胁迫实验条件下发现,香椿能通过分解可溶性蛋白来增加脯氨酸的含量,渗透调节物质的增加对维持细胞膜结构,减少水分亏缺,减轻盐害程度有积极作用,并得出香椿具有中等耐盐性的结论[29]㊂复合盐胁迫对香椿的危害性高于单盐胁迫[30]㊂盐碱土生境土壤成分复杂,同时,pH值的大小对香椿苗木能否在该生境生长影响甚大,因此,香椿耐盐性的强弱还需在盐碱土生境25江㊀苏㊀林㊀业㊀科㊀技第46卷大田试验中进一步检验㊂香椿常作为芽菜食用的特点,使得其对重金属元素的抗性及富集特性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㊂香椿对低浓度的Cd2+,Hg2+,Cu2+,Zn2+具有一定抗性,高浓度的重金属离子能抑制幼苗生长,破坏细胞膜结构,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㊁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31⁃32]㊂香椿叶片对Sr2+,Ni2+的富集能力较强,对Mn2+,Cr3+富集能力次之,对Cd2+,Pb2+,Ba2+富集能力较弱㊂从芽菜生产角度出发,在受锌㊁汞㊁铬污染或者重度铜㊁镉㊁铅污染的区域栽培香椿,存在较大风险[32]㊂通过研究树木光合特性,可以了解其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能力的差异,是探索树木生长力的有效手段㊂多项研究表明,香椿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和季节性变化曲线均为双峰类型,光合 午休 现象明显,日变化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别出现在9:00 10:00和16:00 17:00;季节性变化最高峰和次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8月㊂香椿光合 午休 现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所导致[33⁃34]㊂此外,光质也会影响植物体叶绿素㊁可溶性蛋白和花青苷等物质的合成㊂据报道,红光能显著降低香椿芽硝酸盐含量,促进花青苷和可溶性糖合成,以及植物体干物质积累;蓝光和红蓝混合光处理对香椿芽菜品质的提高较为有利[35⁃36]㊂作为多功能珍贵树种,近年来,香椿在低效林改造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㊂丘陵山区柏木低效林改造过程中,林窗补植香椿可有效改善林内环境和土壤肥力,加快林木细根分解和养分释放,促进林分自然更新,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㊂综合多项研究结果,林窗面积在100 150m2时,能有效促进营建初期的香椿林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和生产力[37⁃39]㊂5㊀内含物研究嫩芽是香椿的重要食用部位,其中富含维生素㊁氨基酸㊁蛋白质和可溶性糖,以及铁㊁锌㊁磷㊁钾等微量元素㊂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随栽培区域不同及香椿芽发育时间的不同而有差异[40⁃43]㊂有研究显示,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中萜烯类㊁醛类和含硫类物质含量相对较高,其中检出种类最多的为萜烯类物质[44]㊂杨慧等[45]将香椿按嫩芽长度分为6个生长期,不同生长期内检测到的挥发性化合物成分有12 35种不等,且随着香椿嫩芽的不断生长,羰基类㊁含硫类㊁醇类物质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烯类物质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而烃类和其他类物质则呈下降趋势㊂也有学者从香椿嫩芽中提取挥发油并检测出石竹烯等41种化学成分,但其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只占总挥发油的79 55%[46]㊂除嫩芽外,一些学者也对香椿老叶㊁树皮和果实等部位的内含物进行了研究㊂香椿老叶中含有山奈酚㊁槲皮素和没食子酸等物质[47]㊂香椿树皮中含有槲皮素㊁杨梅素㊁杨梅苷㊁桦木酸甲酯㊁没食子酸乙酯㊁过氧化麦角甾醇和β⁃谷甾醇等物质[48⁃50]㊂黄筑艳等[51]从香椿树皮样品脂溶性成分中鉴定出41种化学成分,含量占总成分峰面积的91 99%,其中萜烯类物质占36 58%,含量最高;烷烃类物质次之,占31 70%;脂肪酸类物质占21 95%㊂香椿果实中含有酚类㊁糖类㊁黄酮类㊁皂甙㊁生物碱㊁挥发油㊁香豆素和甾体三萜等化学成分[52⁃54]㊂刘忠良等[55]从香椿子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39个组分,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占比达88 94%的烯类,但其鉴定出的成分也仅占供试挥发油总量的86 96%㊂据报道,学者们已从香椿中分离得到了10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萜类44个㊁黄酮类19个㊁酚类14个㊁苯丙素类7个,以及其他类别的化合物16个[56]㊂香椿内含物成分复杂,与生长环境紧密相关,且随着树体的生长,各成分及其含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中㊂虽然已对香椿内含物主要成分㊁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做了一定研究,但未知或未探明的问题仍然较多,大量的相关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㊂6㊀药用研究香椿入药历史悠久,其清热利湿㊁利尿解毒的功效早在古代即被人们所知晓㊂苏敬等人在我国唐朝显庆年间编撰的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新修本草“中即有椿木叶主洗疮疥㊁风疽的记载㊂随着科技的进步,从香椿植株中提取㊁分离和鉴定出的一些药用有效成分被人们所认识,使得其药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发挥㊂香椿叶提取物有效组分对肺癌㊁卵巢癌㊁前列腺癌㊁粒细胞白血病等癌症的细胞具有细胞毒性已得到多项研究证实㊂香椿叶粗提物TSL⁃1能阻断肺癌细胞株H661和肾癌细胞株ccRCC周期的进程并诱导其凋亡,并可抑制MG⁃63,Saos⁃2和U2OS骨肉瘤细胞系的细胞活性;TSL⁃2能阻滞卵巢癌细胞SK⁃35第6期教忠意等:多功能珍贵树种香椿的主要研究概述OV3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没食子酸能通过活性氧(ROS)和线粒体介导途径诱导DU145前列腺癌细胞凋亡[57⁃61]㊂从香椿根中分离出的BTA和OEA2种成分能够抑制MGC⁃803和PC3癌细胞的增殖,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其凋亡[62]㊂香椿叶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脂质代谢,增强抗氧化功能,还能够抑制高脂引起的视网膜损伤;也能提高胰岛素含量,介导脂肪葡萄糖转运蛋白,从而降低血糖水平[63⁃66]㊂香椿子水煎剂能延长正常大鼠的凝血酶原㊁凝血酶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的时间;正丁醇提取物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静脉血栓质量,具有较强的抗血栓作用,同时对脑缺血和心肌缺血也有神经保护作用[67⁃70]㊂香椿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对烷氧基㊁烷过氧基㊁羟基自由基㊁DPPH自由基㊁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等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71⁃73]㊂王昌禄等[74]研究发现,香椿老叶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达90%,与Vc相当,其总多酚剂量依赖明显㊂香椿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㊁苏云金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热稳定性良好[75⁃77]㊂香椿提取物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环氧合酶⁃2的活性,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具有良好的抗痛风效果[78]㊂其内含物中的多酚类物质能抑制胶质细胞活化,有效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改善因6⁃羟多巴胺所致帕金森病引起的异常行为;能明显减少佐剂关节炎关节腔内的炎性渗出,减轻滑膜充血水肿和炎性浸润,改善踝关节病理组织形态[79⁃80]㊂高剂量的香椿水煎液还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和补血作用[81]㊂7㊀展望香椿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适应性强,易于繁殖,是一个集食用㊁药用㊁材用和美化环境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珍贵树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㊂目前,利用香椿叶汁制作的复合饮料㊁冰淇淋㊁酸奶㊁面条和调味剂等,以及用香椿嫩叶制作的茶叶㊁蜜饯和火锅底料,用香椿叶粉制作的面包㊁饼干和罐头等已经在市场上出现㊂含有香椿提取物有效成分的药物品种多样并在医疗卫生领域广泛应用㊂香椿木材坚硬,纹理美观,表面漆膜附着力好,胶接容易,气味芳香,作为高级结构用材和装饰用材领域的 中国桃花心木 市场前景广阔㊂随着其市场需求量的扩大,栽培规模也在逐年增长㊂同时也应看到,作为我国重要的多功能珍贵树种,香椿优良品种多集中于食用领域,针对药用有效成分含量高㊁生物量大,速生㊁树干通直,材质优良等方面的良种选育工作仍然相对滞后㊂在耕地保护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干旱㊁盐碱等困难立地及其他边际性土地栽培香椿是大势所趋,但此类土地的利用亟需从适生良种选育㊁良种扩繁及配套栽培㊁采收等技术着手,攻克产业链前端的一系列难题才能为香椿食用㊁药用和材用等产业提供优质的原料,进而有效促进香椿产业优质高效发展㊂参考文献:[1]㊀陈邦余.楝科(Meliaceae)的地理分布[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5,3(3):12⁃22.[2]㊀陆长旬,张德纯,王德槟.香椿起源和分类地位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1,21(2):195⁃199.[3]㊀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四十三卷第三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㊀刘启新.江苏植物志(第三卷)[M].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㊀徐㊀彪,朱怀颖,陶恒心.太和香椿品种资源[J].安徽林业,1996(6):16.[6]㊀周翔宇.中国香椿属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5.[7]㊀李世广.香椿种子的采收和育苗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1990(8):42.[8]㊀王广印,张建伟,贵育谦.香椿种子发芽特性研究[J].长江蔬菜,1996(3):24⁃26.[9]㊀向天勇,盛泉林,何文辉.香椿芽的插根生产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3):271⁃273.[10]涂炳坤,王鹏程,叶要妹,等.香椿扦插繁殖的研究[J].中国蔬菜,2002(1):13⁃15.[11]吴丽君.香椿组培快繁效率的影响因子[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5,25(2):25⁃29.[12]杨瑞国,吴增志,孟祥书.香椿育苗密度的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231⁃236.[13]郝明灼,李㊀群,彭方仁,等.不同截干高度对香椿芽菜产量和商品性状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2):194⁃198.[14]裴保华,王金增,许中旗,等.矮化香椿园密度㊁整形和采芽技术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5,10(3):237⁃242.[15]周小玲,袁穗波,李二平,等.香椿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7,17(4):64⁃69.[16]校彦赟,杨东生,石卓功.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栽培香椿产量的影响[J].林业科技开发,2015,29(3):136⁃138.[17]谭瑞坤.湘中地区矮化香椿施肥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45江㊀苏㊀林㊀业㊀科㊀技第46卷科技大学,2017.[18]王小梦,刘㊀航,常慧红,等.香椿细菌性叶斑病病原菌初步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2,32(9):8⁃10.[19]杨玉珍,彭方仁,岑显超,等.干旱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苗木的生理生化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1):24⁃28.[20]彭方仁,杨玉珍,朱振贤.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叶片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的影响[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16(2):44⁃47.[21]杨玉珍,张云霞,彭方仁.干旱胁迫对不同种源香椿苗木光合特性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1):44⁃48.[22]崔宏安,陈铁山,范龙霞,等.陕西省种源香椿天然类型叶的结构与抗逆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8,23(2):39⁃41.[23]贾遂民,王国霞,杨玉珍.不同种源香椿抗旱性的坐标综合评定[J].河南科学,2013,31(3):289⁃292.[24]姚瑞玲,甘春雁,项东云.丛枝菌根化香椿㊁秋枫幼苗对干旱胁迫生理响应[J].广西林业科学,2013,42(4):295⁃299.[25]杨玉珍.不同种源香椿抗性机理及综合评价[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26]杨玉珍,彭方仁.低温胁迫对香椿幼苗蛋白质含量及特异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7):115⁃119.[27]杨玉珍,陈㊀刚,彭方仁,等.低温胁迫下不同种源香椿含水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差异及其与抗寒性的相关性[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4):47⁃54.[28]杨玉珍,陈㊀刚,彭方仁,等.不同种源香椿苗木茎部抗寒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4(18):1⁃4.[29]朱振贤.几种主要造林树种盐胁迫响应及耐盐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30]黄㊀鹏.盐分胁迫对香椿幼苗生长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4):60⁃63.[31]孟㊀丽,李德生,茹丽叶,等.Cd2+㊁Hg2+污染对香椿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5):240⁃243.[32]李晓晶.香椿对重金属的抗性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12.[33]何俊萍,高志奎,王如英,等.香椿苗期几个光合特性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6,19(4):38⁃42.[34]张玉洁.香椿幼树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2,15(4):432⁃436.[35]张立伟,刘世琦,张自坤,等.不同光质下香椿苗的生长动态[J].西北农业学报,2010,19(6):115⁃119.[36]鲁燕舞,唐㊀丽,张晓燕,等.光质对香椿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营养学报,2014,36(2):188⁃192.[37]张㊀军,李贤伟,范㊀川,等.林窗面积对香椿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广西植物,2014,34(3):355⁃361.[38]张㊀军.柏木人工林人造林窗下几种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硏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4.[39]谢雨彤.川中丘陵区柏木低效林林窗改造初期香椿细根及其分解动态[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7.[40]罗时琴,唐金刚,周传艳,等.贵州香椿芽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与重金属安全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9):62⁃64.[41]刘㊀里.曲靖地区香椿芽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747⁃18749.[42]王鹏程,涂炳坤,叶要妹,等.不同时期不同种源香椿芽营养成分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1(6):56⁃57.[43]郎㊀杰,郑玉光.香椿芽的SOD和维生素C测定[J].食品工程,2007(1):62⁃63.[44]史冠莹,王晓敏,赵守涣,等.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㊁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9,40(3):207⁃215.[45]杨㊀慧,王赵改,王晓敏,等.红油香椿嫩芽不同生长期和空间部位挥发性成分分析[J].食品科学,2016,37(22):142⁃148.[46]吴艳霞.香椿芽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6(2):47⁃49.[47]赵艳霞,刘常金,宛红颖.香椿老叶中黄酮与皂苷的含量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21):137⁃141.[48]周先丽,王鹏程,罗㊀琴,等.香椿树皮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17,40(5):1119⁃1122.[49]李国成,余晓霞,廖日房,等.香椿树皮的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8):949⁃952.[50]罗㊀晶,伍振峰,万㊀娜,等.香椿树皮的亲脂性成分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6,47(6):683⁃687.[51]黄筑艳,孙㊀瑶,张㊀振.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香椿皮中脂溶性成分[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48(12):1406⁃1407.[52]侯㊀丽,付艳辉,唐贵华,等.香椿子的化学成分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6):21⁃23.[53]李秀信,张院民,刘青利,等.香椿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鉴定[J].河北林果研究,2002,17(2):126⁃128.[54]王荣申,张守军,陶慧敏,等.香椿子化学成分鉴别研究[J].广州化工,2016,44(2):93⁃95.[55]刘忠良,马天波,孙立明.香椿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94⁃96.[56]王旭波,顾芹英,沈玉萍,等.香椿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4):396⁃400.[57]WANGCY,LINKH,YANGCJ,etal.ToonaSinensisextractsinducedcellcyclearrestandapoptosisinthehumanlunglargecellcarcinoma[J].TheKaohsiungJournalofMedicalSciences,2010,26(2):68⁃75.[58]CHENCH,LICJ,TAIIC,etal.ThefractionatedToonasinensisleafextractinducesapoptosisofhumanosteosarcomacellsandin⁃hibitstumorgrowthinamurinexenograftmodel[J].IntegrativeCancerTherapies,2017,16(3):397⁃405.[59]CHENYC,CHENLH,HUANGBM,etal.Toonasinensis(a⁃queousleafextracts)inducesapoptosisthroughthegenerationofROSandactivationofintrinsicapoptoticpathwaysinhumanrenalcarcinomacells[J].JournalofFunctionalFoods,2014,7(1):362⁃372.[60]CHANGHL,HSUHK,SUJH,etal.ThefractionatedToonasinensisleafextractinducesapoptosisofhumanovariancancercellsandinhibitstumorgrowthinamurinexenograftmodel[J].Gyne⁃cologicOncology,2006,102(2):309⁃314.[61]CHENHM,WUYC,CHIAYC,etal.Gallicacid,amajorcom⁃ponentofToonasinensisleafextracts,containsaROS⁃mediated55第6期教忠意等:多功能珍贵树种香椿的主要研究概述anti⁃canceractivityinhumanprostatecancercells[J].CancerLet⁃ters,2009,286(2):161⁃171.[62]YANGS,ZHANQ,XIANGH,etal.Antiproliferativeactivityandapoptosis⁃inducingmechanismofconstituentsfromToonasinensisonhumancancercells[J].CancerCellInternational,2013,13(1):12.[63]张京芳,张㊀强,陆㊀刚,等.香椿叶提取物对高血脂症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J].中国食品学报,2007,7(4):3⁃7.[64]张园园,于㊀利.香椿叶提取物对脂代谢异常大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7⁃14.[65]WANGPH,TSAIMJ,HSUCY,etal.ToonasinensisRoem(Me⁃liaceae)leafextractalleviateshyperglycemiaviaalteringadiposeglucosetransporter4[J].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2008,46(7):2554⁃2560.[66]邢莎莎,陈㊀超.香椿子多酚对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27(3):42⁃44.[67]金桂兰,陈㊀超.香椿子水煎剂的抗血栓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1,22(15):1364⁃1366.[68]李㊀静,陈㊀超.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及其作用机制[J].四川中医,2009,27(5):26⁃29.[69]马㊀迪,陈㊀超,吴㊀薇,等.香椿子正丁醇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38(1):15⁃18.[70]李红月,陈㊀超.香椿子总多酚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17⁃119.[71]张京芳,王冬梅,周㊀丽,等.香椿叶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07,7(5):12⁃17.[72]邢莎莎,陈㊀超.香椿子中多酚类成分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285⁃7287.[73]李世俊,胡永金.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807⁃6808,6810.[74]王昌禄,任㊀璐,陈志强,等.香椿老叶总多酚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8,28(5):89⁃92.[75]赵二劳,冯冬艳,武宇芳,等.香椿叶提取物抗氧化及抑菌活性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4(6):69⁃72.[76]禄文林,李秀信.香椿皂苷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29(1):227⁃229.[77]黄诗琪,冯卫华,于立梅,等.香椿多酚抑菌特性研究[J].食品科技,2013,38(11):212⁃216.[78]梁㊀宁,王昌禄,罗㊀成,等.香椿提取物对痛风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1(7):12⁃14.[79]李晓健,庄文欣,吕㊀娥,等.香椿子多酚对6⁃OHDA所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抗炎和神经保护作用[J].神经解剖学杂志,2016,32(5):653⁃659.[80]杨艳丽,陈㊀超.香椿子总多酚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29(12):1073⁃1077.[81]贾文斌.香椿煎液的抗疲劳作用及对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4):62,70.(上接第50页)㊀㊀植物育种中通常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做母本,以充分利用母本对后代的影响[15]㊂本试验结果表明,以 少女花语 作为母本,能产生比其作为父本更明显的早期杂种优势㊂在下一步育种工作中,可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红薇类品种作为父本,与 少女花语 开展杂交,选育出具有杂种优势㊁且符合目标性状的新品种㊂参考文献:[1]㊀蔡㊀明,王晓玉,张启翔,等.紫薇品种与尾叶紫薇种间杂交亲和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4):645⁃651.[2]㊀张军围.紫薇杂交亲和性及杂交后代性状变异性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3]㊀胡㊀玲,蔡㊀明.紫薇与千屈菜属间杂交亲和性研究[C]ʊ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厦门,2015:1⁃6.[4]㊀孙宽莹,陈㊀彦.不同生长物质对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的影响[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3):91⁃95.[5]㊀宋㊀平,张启翔,潘会堂,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南紫薇种子萌发的影响[J].种子,2009,28(3):58⁃60.[6]㊀蒙真铖,丁㊀琼,宋希强,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毛萼紫薇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4,35(9):1791⁃1794.[7]㊀闻㊀杰,高志明.NaC1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2):40⁃41.[8]㊀蒙真铖,罗冠勇,宋希强,等.毛萼紫薇种子的储存及萌发特性[J].热带生物学报,2014,5(4):348⁃351.[9]㊀文㊀彬,何惠英.西南紫薇种子贮藏与萌发特性的研究[J].种子,2002(2):10⁃12,15.[10]郑国太.福建山樱花种子变温层积催芽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164.[11]贾永正,张子晗,喻方圆,等.盐胁迫对紫薇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J].种子,2016,35(10):87⁃91,94.[12]苏有谊,潘㊀健,周肖琴,等.紫薇种子萌发对PEG模拟干旱胁迫的响应[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2):11372⁃11373.[13]张启翔.紫薇品种分类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13(4):57⁃66.[14]王瑞文,杨彦伶,张军围,等.紫薇杂交亲和性和杂交优势的早期选择[J].湖北林业科技,2012(5):10⁃12,70.[15]曹家树,申书兴.园艺植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65江㊀苏㊀林㊀业㊀科㊀技第46卷。

香椿

香椿

我国香椿约有十余个栽培品种,大体上可分为红椿和绿椿两大系列。

作为木本蔬菜,以选择红椿系列为优,如红香椿、褐香椿、黑油椿、红油椿、红芽绿等品种。

而绿椿系列,树干通直,宜作为速生用材树种。

采种:香椿5一6月开花,果实10一11月成熟,果实成熟时红褐色,此时可采果取种。

应选择15一30年生的高大健壮母树采集种子,晾干选净的种子千粒重15克,发芽率40一50%。

育苗:播种育苗在2一3月进行,温水浸种催芽,每亩播种3千克,可产苗10000一15000株。

可采取埋根和留根的方法育苗,每亩可产苗2万株左右。

1年生苗高超过1米,即可出圃造林。

此外,根蘖苗也可用于造林。

农民在进行四旁绿化时,就常常挖出大树旁的根蘖苗进行栽培,成活率很高。

造林:大穴整地,50×50×50厘米,裸根起苗,早春造林。

用材林的初植密度为株行距2一3米;菜用林的初植密度为每亩240一300株。

管理:幼林要除草松土,企1一2次。

菜用林要矮化修剪,促进枝萌发。

由于香椿生长迅速,栽植当年,就要进行矮化。

可采取摘方式进行矮化,使树高保持在1米左右。

香椿在栽植的第二年,便可采收椿芽,3年以后可形成一定的产量,一般每年每株可产鲜椿芽3公斤左右。

5年后,可轮流对植株进平茬,每次1/3,平茬时保留树桩30厘米,以促进生长更多的萌发枝。

菜用香椿林,每年每亩要施用有材3一4吨,每次采摘椿芽后要追施混合肥,以保证椿树对营养的需求,以生产优质椿芽。

大棚栽培:约在10月中旬,挖起落叶后的1年生实生苗,移植于大棚温室内,栽植密度为0.2×0.4米,每公顷大棚生产用地可定植75000株。

大棚栽培香椿,可保证椿芽的规模化生产,且品质优良,但管理要求也相应提高。

椿芽采收技术采收时间:椿芽采得过早,产量低;采得过迟,品质差。

头茬芽,即在枝头顶端最早萌生的芽,宜在12-15cm时采收,此为椿芽中的上品,品质和颜色俱佳。

二茬芽,即头茬芽采收后萌发生长的侧芽,可在20cm左右时采收,此时不宜整枝采收,要在基部留下2一3片叶,以形成辅养枝,恢复树势。

香椿的生物学特性与种质资源研究

香椿的生物学特性与种质资源研究

香椿的生物学特性与种质资源研究香椿,也称为香榧,属于杨梅科植物,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食用植物,是北京、天津等地许多人喜欢的美食。

香椿味道独特,口感鲜美,富有营养,被誉为“山珍佳肴”。

除了作为食品,香椿还有很多药用价值,常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高血压等疾病。

由于香椿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香椿的生物学特性和种质资源研究。

一、香椿的生物学特性香椿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树冠开阔,树皮灰褐色,抗旱性和耐寒性强。

香椿的花期在4月至5月之间,花色为黄绿色,花轴长度为1-2厘米,花径为7-10毫米,花期长达一个月。

香椿的果实为坚果,长约为2.5厘米,呈椭圆形,果壳外面的3个宿存萼片可仍留在果实上,果实内含有核仁,味道极好。

二、香椿的种质资源研究1.香椿的品种鉴定香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品种鉴定十分必要。

目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对香椿进行了品种鉴定研究。

如郑州大学的研究表明,香椿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取决于种质的不同,不同品种的香椿具有不同的口感和香味。

2.香椿的优良品种选育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研究关于香椿的优良品种选育。

其中,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表明,通过对不同种质进行交配,可以产生更多新的优良品种,为香椿的种植和加工提供更好的品种选择。

3.香椿的遗传资源研究香椿的遗传资源研究是推广香椿种质资源利用和优良品种选育的基础。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已经对香椿的遗传资源进行了研究,如北方林业科技大学的研究表明,利用遗传工程技术对香椿进行基因改良,可以提高香椿的抗病、抗逆性和产量性能。

三、香椿的应用价值1.食用价值香椿是一种传统的食用植物,被誉为“山珍佳肴”。

其营养价值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人体健康。

同时,香椿的口感和香味独特,是众多美食的主角。

2.药用价值香椿在中药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药用部位主要是果实和根皮,常被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高血压、胃肠炎等疾病。

香椿所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还有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和微量元素等各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防治肥胖、营养健康、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保健功能。

香椿种植技术

香椿种植技术

香椿种植技术香椿,又名椿甜树、椿阳树、椿芽、香椿芽、香椿头、红椿、椿花等。

为楝科香椿属多年生落叶乔木。

香椿罐头、保鲜速冻香椿芽是港澳和东南亚地区的畅销蔬菜,出口创汇潜力很大。

香椿以芽苞和幼叶的颜色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种类型。

紫香椿树皮灰褐色,初出幼芽绛红色,有光泽,香味浓郁,纤维少,含脂肪多,品质佳。

群众一般将椿芽为红色者称紫椿,椿芽为绿色者称绿椿。

主要优良品种有红香椿、褐香椿、水椿、红芽绿香椿、红叶椿、黑油椿、红油椿、青油椿、青毛椿、红毛椿、紫狗子、米尔红和黄罗伞等。

一、香椿栽培主要模式。

1、日光温室香椿高产栽培模式。

选择矮化优质、高产品种,按要求育好壮苗,在每年度的秋季或春季进行大棚栽培,每个面积为200平方米的大棚可栽苗1200株左右。

大棚温度控制在18-25℃,一般15-20天可产椿芽一茬。

如栽培的品种优良,水、肥、气、温控得当,采用一些特殊的生产和病虫害防治技术,椿芽采收产量每平方米可达3-4公斤,特别是冬、春季节能够上市。

每亩经济效益高的可达4万元。

2、香椿与粮食作物间套作模式。

由于香椿树体高大和采摘嫩芽的关系,减小了其遮阴遮光,适宜栽植于田间地埂,形成和大田作物的间作套种模式。

在香椿稀植的情况下,可与多种作物间套种植,如小麦、油菜、蚕豆、马铃薯等,但在密植菜用香椿中,一般只与耐阴矮小生育期短的蔬菜间作。

在收获作物产量的同时,也能收获香椿芽,等成材后还可作木材作用或销售,达到钱粮双收。

3、庭院经济香椿生产模式。

农民在房前屋后栽植香椿树的习惯历史悠久,香椿树是庭院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农民生产经验,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布局,综合开发,既可丰富庭院经济种类,又可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还能产生一定的生态效益。

4、退耕还林香椿栽植模式。

选择降雨量在450毫米以上,气候比较湿润,适宜栽植香椿树的退耕山地或有灌水条件的干旱地区,发展适当规模的香椿树种植园,建设生态和经济兼顾的香椿生产基地,以生产香椿芽和培育用材林。

香椿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香椿优质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耐冻 , 是有 发展 前途 的 E光 温 室栽 培 品种 。 t 其 他 品种 : 红油 椿 、 油 椿 、 罗 伞 等 均 是 菜 用 黑 黄 品种 , 品质不 如红 香椿 和 薹椿 , 枝 水培 表现 成熟 但 切 晚 、 量低 、 产 质量 差 。
7 6 % 一 .% , 纤 维 13 一2 5 ; 10g产 .5 95 粗 .% .% 每 0 维普资讯 20 0 8年 9月 防




S p., 0 e 2 08
第 5期 ( 8 总 6期 )
Pr tc in Fo e tS inc n c oo y o e to r s c e e a d Te hn l g
N . (u o8 ) o5 S m N .6
中 图分 类 号 :7 2 3 ¥9 .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香 椿 ( on l ni R e ) 楝 科 香 椿 属 乔 T oa s e s om. 是 n s
薹椿 : 芽初 放 时 淡 褐 红 色 , 薹不 易木 质 化 , 芽 可 较 长 时 间食用 , 故名 “ 椿 ” 薹 。嫩 叶 味 甜 、 多 、 汁 香气
文章编号 :0 5—5 1 (0 8 0 0 3 0 10 2 5 2 0 ) 5— 13— 2
香 椿 优 质 丰 产 栽 培 关 键 技 术
王 希 英 王 海 宏 乔 勇进 , ,
(. 1 山东省无棣县农业局 , 山东 无棣 2 10 2 上海 市农业科学 院林木果树研究所 ) 5 90;.
进 出苗 。苗期 管理 主要 是 中耕 除 草 、 土保墒 、 松 叶面 追肥 、 问苗 定苗 、 移栽 浇 水 等 。也 可 以通 过软 枝扦插 培育 苗 木 , 下 旬 至 7月 上旬 , 主 干 基 部 2 m 6月 选 0c

香椿的主要优良品种

香椿的主要优良品种

香椿的主要优良品种目前国内生产的香椿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红油香椿和油椿,市场上供应的香椿芽以安徽省太和县生产的太和黑油椿和太和红油椿的品质和声誉最好,尤其是太和黑油椿以含油量高、香味浓和营养品质好而闻名于世,种子和种苗的生产供不应救济金。

其次,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增有自己培育的优良品种,大部分以红油香椿为主,其适应性和品质各有所长。

我省野生和零星栽培的香椿大多为红油香椿。

1、黑油椿:幼树长势强壮,萌芽力强,采芽15年后长势渐弱。

芽初放时紫红色,光泽油亮,后由下至上逐渐变为墨绿色,尖端暗紫红色,芽粗壮肥嫩,油脂厚,香味浓,无苦涩味,嫩叶有皱纹。

椿薹和叶轴紫红色,背面绿色。

食之无渣,品质上等。

该品种喜水肥,适宜于比较肥沃的地区栽培,也可与蔬菜或大田作物间作。

2、红油椿:树冠紧凑,生长旺盛,枝粗壮。

芽初放时鲜红色,展叶初期变鲜紫色,光泽油亮,嫩叶有皱纹,肥厚,香味浓,有苦涩味,生食时需用开水速烫。

椿薹及叶轴粗壮肥嫩,色微红,食之无渣。

3、红香椿:芽初放时为棕红色,随芽生长除顶部保留红色外,其余部分转为绿色,嫩叶皱缩,鲜这,多汁少渣,无苦涩味,品质茬,生长迅速,产量高。

成材红褐色。

芽较耐低温,早熟,在高水肥条件下生长很快,是适合日光温室及保护地栽培的好品种。

4、水椿:芽浅紫色,极易抽薹,薹粗壮肥嫩,含纤维少,多汁,香味较淡,无苦涩味,鲜食最好,清脆可口。

5、青油椿:树冠紧凑,树势强健,抽枝力强,生长快。

幼芽初为紫约色,后变为青绿色,尖端微红色。

梗和椿薹肥嫩无渣,多汁,椿芽不易老化,香味较浓,无苦涩味。

6、薹椿:芽薹不易木质化。

芽初放时淡褐红色,展叶后正面黄绿色,背面微红,叶稍有皱缩。

嫩芽叶甜,多汁,香味黉,品质好,产量高。

是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7、红芽绿椿:芽初放时棕红色,很快转为绿色,但顶部为棕色。

展叶后叶、叶柄、叶轴及一年生茎杆均为绿色,芽香味淡,木质化慢,芽薹粗壮宜鲜食,发芽早,产量高,可用于温室早熟栽培。

香椿种质资源分布及经济价值

香椿种质资源分布及经济价值
省 和 台 湾 省
从气 候 学角 度看 , 椿 的 自然 分 布区域 , 越 香 跨 了我 国从 南 温带 至南 亚 热带 和部 分北 亚热 带 的广 阔地 域 。 香 椿 的 分 布 区 域 界 线 , 体 是 北 纬 大 2 。 4 。东经 1 0 一 1 5 之 间 。与 年 平 均 温 度 2- 2 , 0。 2。
平均 气温 为 8 7 一 2 . ℃ , 对 最 低 气 温 为 一 .℃ 34 绝 2℃, 5 年平 均 降水 量 6 O 0 O 一20 0mm, 均相对 湿 平
度 6 一 8 I 。 3 5 S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香 椿 所 具 有 的优 良特 性
约化 、 大面 积 、 化 密 植 及 保 护地 栽 培 , 成 一定 矮 建
品种 划 分研 究 较 晚 。我 国香 椿 品种 很 多 , 目前 香
椿 的分类 主要 是针 对菜 用香 椿 而言 。生产 上 仍沿
用“ 红椿 ” 绿椿 ” 和“ 的说 法 。香椿 的特 征 和 品质 因 品种 而异 , 般 可 以根 据 香 椿 初 出 芽苞 和子 叶 的 一 颜色 分 为紫香 椿 和绿香 椿两 大类 。紫香椿 一 般树
和 康南 、 河南 、 川和 西峡 仍有 天然 分布 。 栾 目前 香椿 的分 布 范 围 在不 断扩 大 , 内蒙 古 南
部、 西北 部分 省 区和海 南省 等地 也有 引种 , 长 尚 生
可 。 随着食用 香 椿 保 护 地栽 培技 术 的推 广 , 培 栽
木 。宋代《 ” 国经本 草 》公 元 1 世 纪) 椿 木实 , ( 1 有 而
香 椿 已远远 超 出 了它 原 先 的 分 布 区域 , 在 向更 正
为广 泛 的地 区发展 [ 。 1 ]

红香椿高档蔬菜的价值及种植技术

红香椿高档蔬菜的价值及种植技术
红香椿中的某些成分具有 消炎杀菌作用,可用于辅 助治疗肠炎、痢疾等疾病 。
增强免疫力
红香椿中的多种营养物质 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 高抵抗力。

促进消化
适量食用红香椿可促进胃 肠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 功能。
食用方法
鲜食
红香椿的嫩芽鲜嫩可口,可直接 作为蔬菜食用,如炒食、凉拌等

腌制
将红香椿腌制后可作为调味蔬菜, 增加食欲。
烹饪
红香椿也可用于烹饪汤品,如香椿 鸡蛋汤等。
03
种植技术
选址和整地
选址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 方便的种植地,同时要避免与化 工企业等污染源近距离接触。
整地
深翻土地,清除杂草和石块,施 足底肥,为红香椿的生长提供良 好的土壤环境。
播种和育苗
播种时间
选择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以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提高红香椿
未来发展和推广的建议和展望
扩大种植面积
鼓励农民和企业扩大红香椿的种植面积,提高产 量和品质。
加强技术研发
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红香椿种植技术,提高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拓展市场渠道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红香椿的销售渠道,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THANKS
感谢观看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红香椿的生长情况, 及时发现并防治病虫害,采用 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 方法。
采收
在红香椿嫩芽长到一定高度后 进行采收,采收时要避免损伤 嫩芽,保证红香椿的品质和产
量。
04
经济效益和前景
市场价格和销售情况
红香椿市场价格高
相较于其他蔬菜,红香椿的市场价格 较高,尤其是在春节等节假日期间, 价格更是翻倍上涨。

香椿知识汇总及大棚香椿高产实用新技术

香椿知识汇总及大棚香椿高产实用新技术

香椿知识汇总及大棚香椿高产实用新技术前言一•大棚香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 •选种矮化高产2. 无公害绿色纯净3. 水肥管理确保优质4. 打顶促分5. 注意事项二•活体香椿芽平地种植技术1. 选择场地2. 配制营养土3. 选择品种与浸种催芽4. 播种与管理5. 采收标准三.大棚香椿矮化密植新技术(一)育苗1. 选种2. 浸种3. 催芽4. 播种(二)苗期管理(三)大棚栽培技术四.香椿知识大全(一)历史与分布(二)生物学特性(三)营养与用途(四)品种与特性a)安微太和香椿(b)河南焦作红香椿(c) L L I东西牟香椿(五)栽培技术五.大棚香椿高产实用新技术月怕香椿是我国特有的传统美味佳蔬,香椿全身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近年来开发的香椿罐头,香椿保鲜速冻出口创汇贸易,为香椿的生产发展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良机°一•大棚香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1 ■选择矮化高产优质红椿6号种苗,在每年度寒露至来年清明节适栽期间,进行大棚栽培,每个大棚面积200平方米为宜,可栽苗1200株,选用当年木质化苗木健壮的红椿6号矮化苗木,产量高、菜质好,寒露后移进大棚,温度控制在18〜25°C之间,一般每15〜20天可产优质香椿芽一茬,每株每茬可采摘0.3〜0.5公斤优质香椿芽菜,水肥管理要适中合理,注意过湿则容易烂苗,过干则发育不良,地面湿度以手捏成团,放手散开成粒为宜。

2. 为确保无公害绿色食品纯净卫生,严禁施用有毒化肥、农药,香椿为优质木本蔬菜,在大棚内生长基本无虫害威胁,河南省卢氏县潘河镇尤里卡香椿科研所国家基地,在大棚内使用人工高压放电打雷闪光技术,科学成功地解决空气地面消毒问题,此法简单实用,强击产生电离子可以改变地面磁场并能达到物理电肥增产效果,该法是将220 V电压升到1500V,同时在棚内3个地方瞬间放电,每10天一次即可。

可请专业电工协助操作,要注意安全施工。

该法可使香椿增产30%以上,并能杀灭地面虫害,简单而又经济实用。

生活小常识北方“ 香椿

生活小常识北方“ 香椿

②矮化密植栽培。

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栽培方式。

它的育苗方法与普通裁培相同,只是在栽植密度和树型修剪方面不同。

一般每666.7平方米栽6000株左右。

树型可分为多层型和丛生型两种:多层型是当苗高2米时摘除顶梢,促使侧芽萌发,形成3层骨干枝,第1层距地面70厘米,第2层距第1层60厘米,第3层距第2层40厘米。

这种多层型树干较高,木质化充分,产量较稳定。

丛生型是苗高1米左右时即去顶梢,刘新发枝只采嫩叶不去顶芽,待枝长20—30厘米时再抹头。

特点是树干较矮,主枝较多。

③保护地栽培。

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栽植在温室(或管棚)的矮化密植香椿,到11月中旬(指华北南部)进行扣膜。

另一种是将已通过休眠的二三年苗木假植于温室(或管棚)内。

室(棚)内温度白天保持18—24℃,夜温不低于12℃,经40—45天,就可采食嫩叶。

(2)管理:香椿的田间管理虽属粗放,但为了使生长快、产量高,还要注意肥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如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每年要中耕松土,在行间最好套种绿肥,5月间翻压入土或者浇施人畜粪尿。

虫害有香椿毛虫、云斑天牛、草履介壳虫等,可用杀螟杆菌等农药防治;病害有叶锈病、白粉病等,可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药剂防治。

(3)采摘: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一般在清明前发芽,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这种第—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隔15—20天,采摘第二次。

新栽的香椿,最多收2次,3年后每年可收2—3次,产量也相应增加。

至于保护地栽培的,通过加温,冬季也可采摘,如不加温的,可在早春提前供应树芽。

【营养与食用】香椿头含行极丰富的营养。

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9.8克、含钙143毫克、含维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

另外,还含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以及铁和B族维少素等营养物质。

【性味归经】性凉,味苦平;入肺、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

香椿简介介绍

香椿简介介绍

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特色
香椿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食材,具有浓郁的 民族特色。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美食,还承 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记忆。
文化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香椿逐渐走出国门,成为 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许多外国友人通 过品尝香椿美食,了解到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和传统习俗。
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多元化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香椿有望在种植技术、品种改良、深加工等方面实现多元化发 展。
02
香椿的形态特征与品种分类
形态特征描述
叶片特征
香椿的叶片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或近 对生,呈长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
花朵特征
香椿的花朵为圆锥花序,花萼短小,花瓣5 片,白色或淡红色。
果实特征
香椿的果实为蒴果,呈狭椭圆形或近长圆形 。
品种分类及特点
主要品种
香椿主要分为红油椿、黑油椿、红香椿、褐香椿等品种。
注意事项
保存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有异味的食物混放,以免影响香椿的口感。同时要保持储存环境干燥、通风,避免潮湿 导致发霉。
延长保鲜期的方法
真空包装
将香椿嫩芽放入真空袋中,排除 空气,可以延长保鲜期。
焯水处理
将香椿嫩芽焯水后挤干水分,再放 入保鲜袋中保存,可以延长保鲜期 。
加入保鲜剂
在保存香椿的保鲜袋中加入适量的 保鲜剂,可以延长保鲜期。但使用 保鲜剂时要严格控制用量,避免对 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04
香椿的采摘与保存方法
采摘时间选择与技巧
采摘时间
香椿采摘的最佳时间为春季,当香椿树长出新鲜嫩芽时。
采摘技巧
选择早晨或傍晚时分进行采摘,避免在阳光强烈时采摘。使用剪刀或手轻轻摘取嫩芽,避免损伤树体 。

香椿露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香椿露地矮化密植栽培技术
芽数 不 多 , 产量 低 , 致采 收椿 芽非 常 困难 。露地 矮 导 化密 植 栽培 新技 术 能使 香 椿形 成 矮 干 、 侧枝 多 而 密 集 的棚状 树 形 , 加栽 植密 度 , 强肥 水 管 理 , 期 增 加 分
采收 嫩芽 。
嫩芽红褐色 , 光洁鲜亮 , 粗壮肥大 , 脆嫩多汁 , 无
香 椿 (on i ni) Toas es 为楝 科 香 椿 属 , 我 国特 n s 是
右 。 采
1 褐 香椿 3
有树种 , 栽培历史悠久 。 香椿一般高达 1 0 m以上 , 最 高可达 2 因嫩芽 、 5 m, 幼叶营养丰富 , 具有香味可供 食用 , 香椿 树 体 高大 加之 顶 端优 势 极强 , 但 分枝 少 ,
渣 , 味极 浓 , 略带 苦 味 。腌 制后 , 味纯正 。 香 但 品
2 园址 的选择 及规 划
选 择地 势平 坦 、 层深 厚 、 土 土质 疏 松肥 沃 、 源 水 充 足 的地块 。吴 楼 、 营两村距 巩店 集镇 较近 , 巩 交通 便利 , 因此 , 村 都 建 立 了 密 植 园 , 积 均 达 百 余 两 面 亩 。香 椿怕 水 湿 , 地势 低 洼 、 土质 粘 重 、 易 积 水 的 容
安徽 林 业科技 ,0 13 ( )7 ̄ 8 2 1,76 :6 7
An iF e ty S i n ea e h o og hu or sr ce c ndT c n l y
香椿露地矮化密植栽培 技术
车 磊
( 利辛县 绿化 委 员会 办公 室 , 安徽 亳 州 2 6 0 ) 3 7 0
该品种萌芽早 , 芽体粗壮肥嫩 , 含油脂多 , 香椿甘 甜浓烈, 生食无苦涩味 , 纤维少, , 无渣 品质好, 产量高。

香椿的营养价值与营养特点

香椿的营养价值与营养特点

香椿的营养价值与营养特点
香椿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

总的来说香椿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是黑香椿,颜色紫红,肉质肥厚,属上品;第二是红香椿,色泽淡红,鲜嫩无骨,质量也佳;第三是青香椿,色泽翠绿,清香淡雅,质稍次。

这三种香椿皆是美味食品,可以烹饪出各种风味小吃。

香椿的营养特点
在香椿的营养成分中,比较突出的是钙、铁、锌和磷。

每100克香椿含钙96毫克,超过同类蔬菜中的大白菜、菠菜、菜花、洋葱、韭菜、芹菜等;含铁3.9毫克,超过油菜、圆白菜、大白菜、菠菜、菜花、洋葱、大蒜、芥菜、韭菜等;含锌2.25毫克,含磷147毫克,几乎超过所有同类蔬菜。

食用香椿注意事项
食用香椿也有较好的保健作用。

然而有资料表明,平均每公斤香椿中含有30毫克以上亚硝酸盐,老叶中更是每公斤高达53.9毫克。

这样高的含量,容易使人吃香椿时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甚至诱发癌症。

试验结果发现,只用水洗过的香椿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公斤34.1毫克,而用开水烫后仅为每公斤4.4毫克。

用没有烫过的香椿炒鸡蛋,亚硝酸盐含量为每公斤83.3毫克,烫过的香椿炒鸡蛋每公斤含量为1.5毫克。

试验还证明,用15%和30%盐水腌过的香椿不能降低亚硝酸盐含量。

所以一定要吃用开水烫过的香椿
1。

红香椿种植种植技术

红香椿种植种植技术

红香椿种植种植技术红香椿是香椿属中的优良品种,在国际上被称为中国桃花心木的红香椿,树体高大、干直树密、树干挺拔、生长稳定寿命长,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多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地及平原,常散生在林中,林缘或山坡上,成片造林的很少见。

红香椿是一种珍贵的速生用材树种,10年生左右,株高度在25米以上,胸径30公分以上,木材坚重,红褐色有光泽,花纹美观。

为建筑、造船、家具、器具等优良用材。

其树皮纤维可供造纸,果实可入药。

红香椿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其幼芽和嫩叶俗称椿芽,含有丰富的钙、铁、锌、钾、磷、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C,还有可口的香椿素,其味浓郁,食用价值极高,是蔬菜珍品,是人们喜爱的木本蔬菜。

因此,红香椿既是营造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也是园林、街道、庭院绿化美化的观赏树种,同时还是菜用林的特优树种。

所以该树种是我们集约种植选择的*速生林和菜用林树种,种植红香椿的技术归纳为一选两大两控制。

即:一选,选择好速生丰产,优质林地;两大:一是大苗春栽,促进生长,二是大穴密植、精细栽培;两控制:一是挖掘营养。

调节肥种,细致抚育。

提高抗性,二是控制采芽保护树冠,修枝态形。

提高木质。

一选:选择好速生丰产、优质林地。

林地是树木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基础,林地条件越好,树木生长越迅速,材质越优良。

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地肥沃,排水良好,日照时间长的坡地,朝平地或房前房后等四旁地为*。

两大:1、大苗春栽,促进生长。

栽大壮苗生长快,易于保护,尤其是苗高0.8米以上,地径0.8公分以上木质化大壮苗,薄壁组织多,细胞生命力强,树体含水量大,利于根系的发育,成活率高。

一般在三月上旬前后种植为*。

栽种前可在泥土中渗入适量的农家有机肥(泥杂肥)和适量的草木灰,以增加钙质,促使木质化。

2、大穴密植、精细栽培。

大穴整地种植是培育红香椿的一项关键措施,穴大而深,有利于保蓄水份,肥效和养份,主根扎得深侧根分布广,从而提高苗木的抗旱抗风能力。

香椿类品种

香椿类品种

香椿类品种红芽绿香椿红芽绿香椿芽初生时,芽、茎和嫩叶为浅棕红色,5天后除前端为浅红色外,其他部分均为黄绿色,6~10天可长成商品芽,整个芽体为绿色。

5月上旬仅芽尖及该处复叶前端3~4对小叶为浅黄色,其他部分为绿色。

展叶后,小叶有8~l6对,叶形与褐香椿相似。

但其基部呈圆形。

红芽绿香椿嫩芽粗壮,鲜嫩,味甜,多汁,渣少,香味淡。

其营养成分中除脂肪含量稍高外,其他成分含量较低。

红芽绿香椿是从绿芽香椿中选育出的品种,其产量较高。

红叶椿红叶椿芽初生时,芽薹和嫩叶为棕褐色,小叶叶脉下凹明显,8~10天长成商品芽。

其外形与红香椿相似,只是鲜亮程度介于红香椿与褐香椿之间。

5月初芽薹前端为棕褐色,其他部分为绿色。

小叶背面为棕褐色,展叶后,小叶有7~12对,前端呈楔形,基部呈圆形,叶缘呈锯齿形。

红叶椿嫩芽脆嫩,多汁,香味略淡于红香椿,味甜。

每100克鲜品中含糖3.76克、蛋白质8.28克、脂肪7.28克、维生素C79.3毫克。

1~2年生红叶椿苗木主干为绿色,树皮为暗灰褐色,纵裂浅。

在河南、山东、安徽、河北等地均可栽植。

黑油椿黑油椿芽初生时,芽、茎及嫩叶为紫红色,8~13天长成商品芽。

复叶下部的小叶表面为墨绿色,背面为褐红色。

芽薹表面为紫红色,背面为绿色,小时叶片皱缩,较肥厚。

5月上旬芽薹上部及该处的复叶为紫红色。

黑油椿的芽薹和嫩叶的颜色不如褐香椿深,但比褐香椿色泽亮,生食无苦涩味。

黑油椿嫩芽肥壮,香味特浓,脆嫩,多汁,味甜,无渣,品质上等。

该品种喜肥水,适宜在平原地区及肥沃的梯田栽植。

薹椿薹椿芽初生时,芽薹及嫩叶为浅褐色,有白色茸毛,小叶极细,皱缩,芽薹和叶轴粗壮,形如菜薹,8~13天长成商品芽。

5月10日以后,大部分叶片变为绿色。

展叶后,小叶有7~12对,基部呈宽楔形,叶面光亮。

薹椿嫩芽脆嫩,味甜,渣少,略有苦味,香味淡,外形不美观。

每100克鲜品中含糖4.32克、脂肪8.58克、蛋白质8.3克、维生素C60.4毫克。

香椿品种分为哪几类型 香椿主要有哪些品种

香椿品种分为哪几类型 香椿主要有哪些品种

香椿品种分为哪几类型香椿主要有哪些品种我国香椿的种植品种很多,根据香椿初出芽苞和子叶的颜色不同,基本上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大类。

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并对几个重要的香椿品种作重点讲解,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香椿品种分为哪几个种类根据香椿初出芽苞和子叶的颜色不同,可分为:紫香椿和绿香椿两大类。

香椿品种不同,其特征与特性也不同。

紫香椿一般树冠都比较开阔,树皮灰褐色,芽孢紫褐色,初出幼芽紫红色,有光泽,香味浓,纤维少,含油脂较多;绿香椿,树冠直立,树皮青色或绿褐色,香味稍淡,含油脂较少。

二、香椿的主要品种介绍1、黑油椿树冠实开张,老树皮呈条状纵裂,一年生枝条粗,淡褐色,二年生枝条色较深。

嫩椿芽长6厘米-10厘米,芽紫褐色,有光泽。

最大叶长8厘米-20厘米,每芽有7叶~8叶,叶柄正面淡紫色,背面绿色,扁圆,单芽重25克-30克。

4月上旬采摘上市,香味特浓,质脆,品质最好。

安徽产。

2、黄罗伞树冠直立,皮光滑,嫩芽长7厘米-1z厘米,开张呈伞状,黄绿色,故而得名。

每芽有7片-l0片叶,叶端狭长,叶面光滑,较薄,背无茸毛,叶缘有明显锯齿。

本品种单芽重15克-20克,芽瘦有苦味,上市晚,产量高。

安徽产。

3、赤椿幼嫩小叶背面紫褐色,叶面水红色,有光泽,小叶多,叶缘锯齿形,叶柄纤维较多,易老化。

分枝少宜密植。

嫩椿芽色泽鲜艳,香味浓,芽柬状。

山东产。

4、山东油椿幼嫩小叶背面灰绿色,紫铜色光泽,无茸毛,叶面水红色。

叶柄粗,纤维少,质脆,不易老化。

小叶稀少而大,叶缘锯齿大,早熟,分枝多,不宜密植。

香味浓,椿芽肥嫩鲜美,品质好。

沂水香椿

沂水香椿

沂水香椿
香椿属楝科落叶乔木,每年春季发芽,初发时多为棕红色、褐红色,枝叶长大后均成对称的羽状。

由于幼芽嫩叶具有浓郁的香味,可以食用、生拌、盐渍、煎炸均可,是沂蒙山区人民日常生活,筵席待客的一道佳肴美味。

沂水县种植香椿的历史悠久,山区农户的房前屋后,山坡地边,处处皆有,其品种主要有:红香椿、褐香椿、苔椿等。

香椿芽不但香气浓郁,而且营养十分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A、蛋白质、脂肪及铁、磷、钙等营养物质。

香椿树皮、根还可入药,具有清热、止血、杀虫、去风湿等奇效。

另外,香椿木花纹美丽,木质红色,且气味芳香,是制作各种高级家具的名贵木材。

沂水气候条件好、香椿产量高,每年外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供不应求。

沂水高桥手绣工艺品。

香椿的品种

香椿的品种

香椿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有多个品种和变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香椿品种:
1. 狭叶香椿(Toona sinensis var. sinensis):又称为秧香椿,是最常见的香椿品种。

它具有长而狭窄的叶片,叶子呈现深绿色,叶片较硬而有光泽。

狭叶香椿适应性广,能够生长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

2. 鸡爪香椿(Toona sinensis var. pubescens):又称为翅膀香椿或鳞翅香椿。

这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地区,特别是福建、江西和广东省。

它的叶片较大且较宽,形状类似于鸡爪,具有浓郁的香味。

3. 线叶香椿(Toona sinensis var. filifolia):这种品种的香椿叶子非常细长,像细线一样,因此得名。

它的叶子通常用来做装饰或烹饪配料,也用作中药材。

这只是其中的几个常见的香椿品种,还有其他品种如紫叶香椿(Toona sinensis var. purpurea)和黄叶香椿(Toona sinensis var. flavilimba)等。

这些品种在形态上可能略有差异,但基本上都具有相似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椿的主要优良品种
香椿的主要优良品种
目前国内生产的香椿主要分为两大类,即红油香椿和油椿,市场上供应的香椿芽以安徽省太和县生产的太和黑油椿和太和红油椿的品质和声誉最好,尤其是太和黑油椿以含油量高、香味浓和营养品质好而闻名于世,种子和种苗的生产供不应救济金。

其次,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增有自己培育的优良品种,大部分以红油香椿为主,其适应性和品质各有所长。

我省野生和零星栽培的香椿大多为红油香椿。

1、黑油椿:幼树长势强壮,萌芽力强,采芽15年后长势渐弱。

芽初放时紫红色,光泽油亮,后由下至上逐渐变为墨绿色,尖端暗紫红色,芽粗壮肥嫩,油脂厚,香味浓,无苦涩味,嫩叶有皱纹。

椿薹和叶轴紫红色,背面绿色。

食之无渣,品质上等。

该品种喜水肥,适宜于比较肥沃的地区栽培,也可与蔬菜或大田作物间作。

2、红油椿:树冠紧凑,生长旺盛,枝粗壮。

芽初放时鲜红色,展叶初期变鲜紫色,光泽油亮,嫩叶有皱纹,肥厚,香味浓,有苦涩味,生食时需用开水速烫。

椿薹及叶轴粗壮肥嫩,色微红,食之无渣。

3、红香椿:芽初放时为棕红色,随芽生长除顶部保留红色外,其余部分转为绿
色,嫩叶皱缩,鲜这,多汁少渣,无苦涩味,品质茬,生长迅速,产量高。

成材红褐色。

芽较耐低温,早熟,在高水肥条件下生长很快,是适合日光温室及保护地栽培的好品种。

4、水椿:芽浅紫色,极易抽薹,薹粗壮肥嫩,含纤维少,多汁,香味较淡,无苦涩味,鲜食最好,清脆可口。

5、青油椿:树冠紧凑,树势强健,抽枝力强,生长快。

幼芽初为紫约色,后变为青绿色,尖端微红色。

梗和椿薹肥嫩无渣,多汁,椿芽不易老化,香味较浓,无苦涩味。

6、薹椿:芽薹不易木质化。

芽初放时淡褐红色,展叶后正面黄绿色,背面微红,叶稍有皱缩。

嫩芽叶甜,多汁,香味黉,品质好,产量高。

是日光温室栽培的优良品种。

7、红芽绿椿:芽初放时棕红色,很快转为绿色,但顶部为棕色。

展叶后叶、叶柄、叶轴及一年生茎杆均为绿色,芽香味淡,木质化慢,芽薹粗壮宜鲜食,发芽早,产量高,可用于温室早熟栽培。

同时也是优良的用材品种。

8、红叶香椿:芽初放进深棕红色,嫩叶皱缩,展叶后羽叶前端小叶边缘呈淡红棕色、光亮、有皱缩,其余小叶为绿色。

该品种主干明显,生长旺盛,其嫩芽香气较淡,易木质化,品质差。

但红叶香椿是优良的用材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