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doc
微生物实验室规章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一级生物安全)一.在实验期间实验室门需保持关闭状态。
二.按规程操作,尽量避免气溶胶的产生。
三.在工作区域内不允许吸烟、进食、喝饮料以及储存食物。
四.工作期间需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
五.不允许用嘴吸吸液管,应使用机械的吸液设备。
六.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
七.完成实验操作后,离开实验室前需洗手。
八.定期消毒工作台,有液体飞溅应立即消毒。
九.生物废弃物丢弃前需消毒,其它污染的原料器材在清洗、再利用或丢弃前也需消毒。
十.污染物应被封口,被耐用的、防漏的容器袋包裹,高压消毒后送到指定地点销毁。
十一.控制昆虫和啮齿类动物的出没。
十二.保持工作区的清洁消毒工作。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制度一.在科主任的领导下,由实验室组长负责安排日常工作流程和工作人员的任务。
二.进入工作室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口罩,进入无菌接种室应穿隔离衣、裤、帽、口罩、手套,换工作鞋。
三.坚持做好室内室间质控工作,做好室内质控的记录和室间质评的回报工作。
四.收到检验标本应及时处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并及时发出报告。
五.发现有烈性传染的标本应严格做好标本处理后的消毒工作,或转送有关部门处理。
发现特殊阳性标本和难以确定的标本结果,应报告组长或主任,讨论后方可填发报告单。
六.做好培养基的配制、消毒工作和日常消耗品的准备。
七.经常保持工作间的清洁卫生,做好日常标本的污物处理、消毒工作。
定时定期做好无菌室的消毒工作。
八.配合临床相关科室做好病房、手术室等的院内感染监测工作,并做好监测资料的记录、统计和分析工作。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
九.做好菌种的保存工作。
十.做好每天的工作量统计工作,并做好特殊阳性结果的登记统计工作。
做好交接班工作。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人身和环境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根据《卫生行政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依据其合法认证的用户单位的技术及社会责任需求,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组建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第三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需建立生物安全等级管理制度,根据实验需要对实验室及实验进行归类等级,分级管理,确保实验安全。
第四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组建专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定期开展安全管理培训和应急预案的演练,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第五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需定期审计实验室、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使实验室保持安全可靠的状态。
第六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保证实验安全。
实验人员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应受到相应处理。
第七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应实现病原微生物源和病原微生物废弃物的安全处置,保证环境安全。
第八条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并及时掌握事故原因、隐患及防范措施。
第九条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医院微生物室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
医院微生物室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和措施一、总则为了保障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转,特制定本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及措施。
二、安全保卫制度1. 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对实验室内的所有设备、试剂、药品进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试剂药品储存安全。
2. 实验室每天开放工作前,必须由专人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实验室环境清洁卫生。
3. 实验室工作人员须按规定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口罩等,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4. 实验室内一切实验操作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不能擅自操作,以免发生意外。
5. 实验室内不得饮食,不得携带随身物品,以免造成交叉污染。
6. 实验室内严禁打闹嬉戏,必须保持安静,确保实验操作顺利进行。
7. 实验室内严禁吸烟,禁止使用明火等易燃物品,确保实验室内无火灾隐患。
8. 实验室内不得擅自接触尖锐物品,如针头、刀片等,避免刺伤事故。
9. 实验室内如发生应急事件,必须按照应急处理流程进行处理,不得擅自处理。
10. 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安全保卫措施1. 设立安全检查岗位,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身份核实和物品检查,确保不存在安全隐患。
2. 实验室内安装监控摄像头,对实验室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 实验室内设立安全监督岗位,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操作规范。
4. 实验室内设置紧急报警按钮,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即可快速报警求助,保障实验室安全。
5. 实验室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模拟紧急事件处理情况,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6. 实验室内安装安全门禁系统,对实验室的进出口进行限制,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进入实验室。
7. 实验室内设立安全巡查岗位,对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巡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8. 实验室内设立急救应急物资储备点,确保出现伤害或意外时,能够及时进行急救处理。
生物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
生物实验室规章制度范文1. 实验室安全规定1.1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穿戴适当的实验室服装,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访客。
1.2 在实验室工作时,严禁饮食、吸烟或者进行其他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1.3 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设备和紧急逃生路线,并遵循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1.4 在进行有害物质实验时,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眼镜、防护面罩等。
1.5 实验室使用的设备和仪器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并且在使用前进行相关培训。
2. 实验室管理规定2.1 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定期检查实验室的设备和仪器,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2.2 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并指导实验室人员遵循相关规定。
2.3 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工作台面上不得堆放过多的杂物,实验后必须及时清理和消毒。
2.4 实验室人员应当共同努力保护实验室的公共财物,禁止私自带走实验室设备和材料。
2.5 实验室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必须进行备份和保密,不得私自使用他人的实验结果。
3. 生物实验安全规定3.1 实验室内必须设有适当的生物安全设施,如生物安全柜、洗手间等,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2 所有进行生物实验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并遵循有关的操作规程。
3.3 实验室人员必须知晓并遵守有关生物实验中的生物安全级别和操作要求。
3.4 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流程,包括样品处理、培养基准备、场地消毒等。
3.5 所有涉及生物实验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和处置。
4. 实验室人员行为规范4.1 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尊重他人的学术和研究成果,不得进行抄袭和剽窃行为。
4.2 实验室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实验室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得进行恶意竞争和诽谤他人。
4.3 实验室人员发表研究成果时,必须按照学术道德和规范进行引用和参考。
4.4 实验室人员不得夸大实验结果或者进行虚假宣传,必须准确报告和解释实验数据。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一、常规安全操作制度1、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
2、进入实验室前应穿着专用的实验服,严禁穿便服进入实验室,尽量减少出入实验室的次数.3、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掉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
4、严禁在工作区进行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等一切与实验无关的行为。
5、用移液器吸取液体,禁止口吸。
6、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尽可能少的产生气溶胶。
7、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8、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放在防漏的容器中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
9、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二、特殊安全操作制度l、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入。
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后方可在实验室内工作。
2、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操作均应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
3、处理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4、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为防止感染性材料溅出或雾化危害,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5、在实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
离开实验室时,防护服必须脱下并留在实验室内。
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6、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材料、污染的表面或设备时应戴手套.如可能发生感染性材料的溢出或溅出,宜戴两副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
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7、实验室入口处必须贴上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需要的免疫、负责人姓名和电话、进入实验室的特殊要求及离开实验室的程序。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一、编制目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实验室条例),旨在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体系,保护人员、设施和环境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二、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有资质的各类可能接触到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以及其他有可能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并包括分区、分类;临床检验室参照本条例执行。
三、生物安全管理(一)建立、实施和落实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管理者应建立和贯彻实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依据该制度,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拟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编制落实程序,及时保持本条例的有效性。
(二)建立防护措施组织机构。
实验室管理者应建立专业的防护措施组织机构,开展实验室有关生物安全相关的活动,实行分区和分类管理,明确各实验室之间以及部门内部的安全管理和卫生管理职责。
(三)确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
实验室管理者应建立合理的生物安全等级制度,确定实验室的安全等级,然后特别强调,实验室中操作及其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等级得到合理的控制。
(四)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及调试。
实验室管理者应根据实验室的当地实际情况,建立设计指导细则,确定实验室建设(或改建)及调试的有关技术要求,并按本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四、安全操作规范(一)建立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
实验室管理者应建立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并将该规程细化到针对每一项实验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安全。
(二)实施安全教育和培训。
管理者应实施实验室安全培训,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每一位职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时,应受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以确保安全。
(三)实施日常管理。
实验室管理者应按规定,建立实验室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安全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实行安全管理就及登记、记录管理等。
五、安全检查(一)实验室安全检查。
实行安全检查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要求得到充分的落实,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doc
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1.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合用范围分类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不使用实验脊椎动物和昆虫 )。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
分级每类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依据所办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各分为四级。
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备要求挨次为:一级最低,四级最高。
合用范围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一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如用于教课的一般微生物实验室等。
二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人或环境拥有中等潜伏危害的微生物。
三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主要经过呼吸门路令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往常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血清学实验除外)应在三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中进行。
四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实验室构造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合用于对人体拥有高度的危险性,经过气溶胶门路流传或流传门路不明,当前还没有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与上述状况近似的不明微生物,也一定在四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中进行。
待有充足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仍是在较初级其余实验室中办理。
实验脊椎动物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其合用微生物范围与同级的一般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同样。
2.一般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的基本要求2.1 一级生物安全防备实验室安全设备和个体防备一般不必使用生物安全柜等专用安全设备。
工作人员在实验时应穿工作服,戴防备眼镜。
工作人员手上有皮肤损坏或皮疹时应戴手套。
2.1.2 实验室设计和建筑的特别要求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凑近出口处。
实验室围护构造内表面应易于洁净。
地面应防滑、无空隙,不得铺设地毯。
实验台表面应不透水,耐腐化、耐热。
实验室中的家具应坚固。
为易于洁净,各样家具和设备之间应保持必定空隙。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模版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模版一、综述本实验室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保障生物实验室的正常运行,确保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请全体实验室人员认真遵守并执行以下规定,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实验室入场管理1. 进入实验室前,每位实验室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手套、面罩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更换损坏或脏污的防护用品。
2. 实验室内严禁进食、饮水和吸烟,禁止在实验室内储存或食用食品。
3. 实验室内不得携带非实验所需的物品进入,如衣物、书籍等,严禁将私人物品存放在实验室内。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1. 实验室仪器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设备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归位,并做好相应记录。
2. 使用实验室仪器设备前,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并经专业人员培训合格后方可操作。
3. 禁止私自更改和拆卸实验室仪器设备,如有需求,必须经过主管人员批准并进行相关记录。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内严禁随意存放化学品和有害物品,所有化学品和有害物品必须按照规定分类、标识、储存,并做好相应的安全记录。
2. 使用化学品和有害物品前,必须了解其性质、安全操作要求和紧急处理方法,并按照规定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禁止单独操作。
3. 实验室内禁止超员操作,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实验室。
4. 实验室内必须配备灭火器、防护装置、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并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
五、实验室废物管理1. 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必须按照规定分类、储存和处理。
2. 严禁将废物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必须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处理或交由专业机构处理。
3. 废弃化学品容器必须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回收,不得乱倒废液。
六、实验室文档管理1. 实验室工作日志、实验记录和实验数据等文档必须按规定进行记录,并标明日期、操作人员等相关信息。
2. 重要的实验数据和资料必须备份并妥善保管,实验室内禁止随意拷贝和外泄相关资料。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1 实验室安全1.1 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性1.2 科室安全文档(a)生物危害防护:实际操作规程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89-2004。
2004-01-05发布,2004-10-01实施。
)(b)实验室安全: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 233-2002。
2002-12-03发布,2003-08-01实施。
)1.3 应用:以上的操作规程应用于微生物科室的所有部门。
工作人员或访问人员必须遵守各项规定。
1.4 关于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任何新规定或现行规定的修改案必须通知负责科室安全的人员及相关人员,他们将建议科室主任考虑实施。
1.5 生物性危害1.5.1 与各种操作有关的生物危害水平取决于:a.处理的传染性物质的本身:按照传染性物质对个人和社区和潜在危险性以及经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其划分成不同等级。
所采用的等级划分详见”《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原则和措施(见《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
b.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处理不同等级的传染性物质的要求在”实验室安全”中已规定。
这些符合要求的设备都要承担重要临床工作,科室负责人必须保证中应污染物水平。
c.培训,特别是员工的安全性培训和安全性经验积累。
所有员工应该接受一定训练,能安全处理任何实验室可能碰到的物质,避免将实验不能处理或规定之外的传染性物质暴露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在实验室,即使暴露事故发生也要会正确处理。
1.5.2 传染性物质的分类1.5.2.1分类系统生物危害防护:〔见1.2 (a)〕,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4级,危害等级Ⅳ最具危害性。
1.5.2.2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4a.危险群/生物安全水平:1——对健康成人无致病性,对社区无危害性。
通常一般微生物操作就足够,不需特殊安全设备,工作的附近要有洗手设施。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安全,保护实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规范实验室操作行为,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实验环境。
遵守本制度是实验室人员的基本义务和责任,任何人不得违反。
二、实验室的安全责任和义务1. 实验室主任和实验人员均应全面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确保实验室正常运行,并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2. 实验室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实验室工作,包括安排实验人员的工作任务、培训实验人员的安全常识和操作技术等。
3. 实验室主任有权对实验室内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责令相关人员停止操作并作出相应处理。
4. 实验室人员有义务按照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发现安全隐患或问题应及时上报实验室主任,并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实验室安全措施1. 实验室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保持清晰可见。
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防护眼镜等。
3. 实验室内应配备应急设备和安全器材,如紧急淋浴器、灭火器等。
这些设备和器材应保持良好状态,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
4. 实验室内不得存放有害、易燃、易爆的物质,不得存放不符合实验要求的药品和试剂。
5. 实验室内应保持整洁和清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6. 实验室内不得进行未经批准的实验项目,不得越权操作。
四、实验室事故处理1. 任何实验室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确保事故不扩大,并保护实验室人员的安全。
2. 实验室主任必须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事故报告和处理。
3. 受伤人员必须及时就医,实验室主任要积极协助受伤人员处理相关事宜。
五、实验室安全培训1. 实验室主任应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操作、事故应急处理、防护用品的使用等。
2. 新员工应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接受安全培训,并通过相应的考试。
3. 实验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复习和培训,始终保持安全意识。
六、违规处理1. 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违规行为,实验室主任将依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口头警告、书面警告、停职、辞退等。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本
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本1. 引言本实验室管理制度旨在确保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规范运作以及保护环境。
遵守本制度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室安全管理2.1 实验室准入与退出1)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戴上实验室提供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
2) 实验室内禁止携带食品、饮料等禁忌物品进入。
3)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清洁并归还使用过的实验器材及工具,并将实验室设备关闭。
2.2 实验室安全意识培训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参加定期的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程培训,并接受相关知识考核。
在实验室工作期间,应注意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遵循操作规程并实施必要的安全措施。
2.3 生物安全管理1) 实验室内进行生物实验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合理控制生物风险。
2) 实验室必须配备符合生物级别的安全柜和容器,用于储存和处理可能存在生物危险的物质。
3) 涉及转基因生物实验的操作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按照相关程序申请批准。
3. 实验室设备和器材管理3.1 设备的购置和维护实验室设备的购置必须经过审批,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2 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存储和管理1) 实验室内的试剂和化学品必须分类储存,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标记和管理。
2) 过期或损坏的试剂和化学品必须及时处理,并记录处理情况。
4. 废弃物管理4.1 废弃物分类和储存所有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储存,并放置在指定的容器中,确保安全储存和处理。
4.2 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合理的处置和回收,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 实验室纪律与执勤5.1 纪律要求所有实验室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包括不得擅自进出实验室、不得私自调整实验设备和器材、遵守实验室工作时间等。
5.2 安全执勤实验室必须配备专门负责实验室安全的人员,负责巡查、记录安全问题、处理紧急情况,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家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并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新建、改建、扩建三级、四级实验室或者生产、进口移动式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并依法履行有关审批手续;(二)经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三)符合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四)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五)生物安全防护级别与其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
前款规定所称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制定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总量控制、合理布局、资源共享的原则,并应当召开听证会或者论证会,听取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投资管理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专家的意见。
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
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确定的认可机构应当依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以及本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三级、四级实验室进行认可;实验室通过认可的,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
证书有效期为5年。
一级、二级实验室不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实验目的和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二)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三)具有与拟从事的实验活动相适应的工作人员;(四)工程质量经建筑主管部门依法检测验收合格。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对三级、四级实验室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发给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资格证书。
取得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资格证书的实验室,需要从事某种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报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批准。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一、为确保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护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并保障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制定本制度,明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要求和措施。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治理、长期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方式,确保实验室安全风险的可控性。
第二章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一、实验室安全责任1. 实验室负责人应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责,并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的职责和要求。
2. 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和事故调查等工作。
二、安全教育培训1. 新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应进行入职培训,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等内容。
培训内容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以确保人员能够全面了解并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2. 实验室安全培训应定期开展,包括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实验操作规范、应急处理、危险品的储存和处理等方面。
三、实验室环境与设备管理1. 实验室应配备符合安全与卫生要求的环境和设备,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2. 实验室设备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安装和调试,使用前应进行验收,并建立相应的档案。
3. 实验室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能够熟练操作,并按照规范进行维护和保养。
四、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1.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按照安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和操作失误。
2.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规定进行穿脱。
3. 在实验室操作中,应遵循安全防护原则,如避免产生污染、控制噪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等。
五、危险品的储存和处理1. 实验室应建立符合要求的危险品储存区域,不同种类的危险品应分开存放,储存区域应具备相应的消防、通风和泄漏处理设施。
2. 危险品的领取和使用应有相应的手续和管理规定,避免非法使用或超量使用危险品。
3. 危险品使用后应按照相应规定进行处理,确保无害化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管理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还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的声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从实验室进出管理、实验操作管理、实验室设备管理、废弃物处理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几方面,详细介绍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实验室进出管理1. 实验室人员管理(1)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包括实验服、帽子、口罩、手套等,并且严禁随意离开实验室。
(2)实验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才能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3)实验室人员之间必须相互配合,不得私自更换实验器材或实验样品。
2. 实验室设备管理(1)实验室的门禁系统必须保持正常运行,每一个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需要进行刷卡认证,并要保证卡片的使用合法性。
(2)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必要时需要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并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
二、实验操作管理1. 实验操作规程(1)实验室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切勿违反操作步骤或者将个人行为带入实验中。
(2)实验室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严禁进行超出实验室安全范围的操作,如直接接触有毒物质或高压气体等。
2. 实验物品管理(1)实验室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存放实验物品,避免物品的交叉污染。
(2)实验室人员在使用完实验物品后,必须及时归还或者妥善处置,如废弃实验物品需要进行分类存储。
三、实验室设备管理1. 设备维护保养(1)实验室设备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日常的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的维护保养必须由专人负责,并及时记录维护保养的情况。
2. 设备检测与校准(1)实验室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测与校准,以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设备检测与校准必须由具备专业知识和资质的人员进行。
四、废弃物处理管理1. 废弃物分类(1)实验室废弃物必须按照要求进行分类存储,分为有害废弃物、可回收物品和普通垃圾等进行处理。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一、实验室安全管理概述1.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并防止实验活动造成的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
2.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原则是预防第一,安全第一,科学第一。
二、实验人员安全管理1. 实验室人员必须定期接受相关安全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2. 所有实验人员必须具备基本急救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急救培训。
3. 实验人员必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安全帽、护目镜、手套等。
4. 实验室人员禁止穿戴长发、宽松服装、饰物等,以免危及个人安全。
5. 实验室人员禁止在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等,以免引发化学物品变质或爆炸。
6. 实验室人员禁止单独进行实验,必须有他人陪同或在明确的安全指导下进行。
三、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1. 所有实验设备必须经过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2. 实验室必须保持整洁,设备放置整齐,杂物清除干净,确保通道畅通。
3. 实验室必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标明危险区域、禁止区域和安全出口。
4. 实验室必须配备灭火器、放置避难所、急救箱等安全设施,并确保其处于有效状态。
5. 实验室必须定期进行消防、安全设施检查和演练,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
四、实验材料和化学品安全管理1. 实验室应对实验材料和化学品进行分类、标识和存储,确保其安全使用和管理。
2. 实验材料和化学品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封装、储存和处理,防止泄漏和污染。
3. 实验材料和化学品的采购必须经过严格审核和授权,确保其合法性和安全性。
4. 实验室人员禁止私自携带、使用或保存未经批准的实验材料和化学品。
5. 实验室人员在使用实验材料和化学品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五、实验室废弃物和污染物处理管理1. 实验室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2. 实验室废弃物必须妥善封装,防止泄漏和传播,标识清晰并交由专业单位进行处理。
微生物实验室要求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技术要求第一节实验室管理制度一、实验室管理制度1.实验室应制定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药品管理、使用制度,玻璃器皿管理,使用制度,并根据安全制度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室工作人员应严格掌握,认真执行。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进入无菌室换无菌衣、帽、鞋,戴好口罩,非实验室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3.实验室内物品摆放整齐,试剂定期检查并有明晰标签,仪器定期检查、保养、检修, 严禁在冰箱内存放和加工私人食品。
4.各种器材应建立请领消耗记录,贵重仪器有使用记录,破损遗失应填写报告;药品、器材、菌种不经批准不得擅自外借和转让,更不得私自拿出,应严格执行《菌种保管制度》。
5.禁止在实验室内吸烟、进餐、会客、喧哗,实验室内不得带入私人物品,离开实验室前认真检查水、电、暖气、门窗,对于有毒、有害、易燃、污染、腐蚀的物品和废弃物品应按有关要求执行。
6.科、室负责人督促本制度严格执行,根据情况给于奖惩,出现问题立即报告,造成病原扩散等责任事故者,应视情节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二、仪器配备、管理使用制度1.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应具备下列仪器:培养箱、高压锅、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厌氧培养设备、显微镜、离心机、超净台、振荡器、普通天平、千分之一天平、烤箱、冷冻干燥设备、匀质器、恒温水浴箱、菌落计数器、生化培养箱,电位pH计、高速离心机。
2.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容器应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准确可靠,凡计量器具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方能使用。
3.实验室仪器安放合理,贵重仪器有专人保管,建立仪器档案,并备有操作方法,保养、维修、说明书及使用登记本,做到经常维护、保养和检查,精密仪器不得随意移动,若有损坏需要修理时,不得私自拆动、应写出报告、通知管理人员,经科室负责人同意填报修理申请、送仪器维修部门。
4.各种仪器(冰箱、温箱除外),使用完毕后要立即切断电源,旋钮复原归位,待仔细检查后,方可离去。
5.一切仪器设备未经设备管理人员同意,不得外借,使用后按登记本的内容进行登记。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实验室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验室安全管理组织机构2.1 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室主任担任委员长,实验室各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负责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听取安全报告和处理事故等。
2.2 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设立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包括安全巡检、安全培训、事故调查等。
3. 实验室入门管理3.1 实验室出入制度实验室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所有人员进入实验室需佩戴有效证件并登记,保持实验室的安全和秩序。
3.2 个人防护措施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服、手套、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降低受伤或受污染的风险。
4. 实验室综合安全管理4.1 安全培训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了解实验室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掌握危险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4.2 实验室环境卫生实验室必须保持清洁整齐,及时清除实验垃圾和废弃物,并按规定处置各类危险废弃物。
4.3 消防安全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和合格的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器材的有效性,并制定消防演练计划,确保人员能够熟练使用消防设备。
4.4 电气安全实验室的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和维护,防止电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5.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5.1 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按照生物安全级别对实验进行分类管理,确保实验过程中的生物安全。
5.2 生物实验材料管理生物实验材料必须妥善保存,分类存储,并标明相应的危险等级和注意事项。
5.3 生物废弃物管理生物废弃物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正确处理和处置,防止生物污染和传播的发生。
6. 实验室事故管理6.1 事故报告和调查任何事故和不安全事件都必须及时报告并进行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实验室。
第三条实验室负责人应严格按照本管理制度执行,并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负有责任。
第四条实验室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遵守本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实验室的各项安全规定。
第五条实验室负责人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本管理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二章实验室的布局与设备第六条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包括生物安全柜、消毒器具、防护服等。
第七条实验室应设置合适的通风系统,确保实验室内空气的流通,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浓度。
第八条实验室应设置紧急安全出口,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人员。
第九条实验室内的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条实验室内不得擅自更改设备的机构和参数,如有需要应有专业人员进行调整。
第三章实验室的操作规范第十一条实验室内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实验方法和试剂,不得擅自进行病原微生物实验。
第十二条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
第十三条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第十四条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
第十五条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工具,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第四章废物处理与灭菌消毒第十六条实验室内产生的废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并送交专门单位处理。
第十七条实验室内的废物处理应遵守规定的废物处理程序,确保废物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八条实验室内的实验工具、试剂瓶等应经过灭菌消毒,确保杀死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
第十九条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灭菌消毒知识的学习,提高灭菌消毒技能。
第五章事故应急处置第二十条实验室内发生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第二十一条实验室内的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类事故应急处理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第九条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保藏机构应当制定严格的安全保管制度,作好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进出和储存的记录,建立档案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应当设专库或者专柜单独储存。
保藏机构储存、提供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其经费由同级财政在单位预算中予以保障。
保藏机构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2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通过公共电(汽)车和城市铁路运输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
第十三条
需要通过铁路、公路、民用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承运单位应当凭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批准文件予以运输。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全文.doc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实验室及其从事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使人或者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本条例所称实验活动,是指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主管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主管与动物有关的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监督工作。
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实验室及其实验活动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国家对病原微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分级管理。
第五条国家实行统一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
实验室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第六条实验室的设立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实验室日常活动的管理,承担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检查、维护实验设施、设备,控制实验室感染的职责。
第二章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和管理第七条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第八条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动物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由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后制定、调整并予以公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1 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一、生物安全管理
1、科主任负责制订和采用生物安全管理计划以及安全或操作手册。
2、实验室安全主管(向实验室主任汇报)提供常规的实验室安全培训。
3、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特殊危害告知实验室人员,要求他们阅读生物安全或操作手册,并遵循标准的操作和规程。
实验室主管应当确保所有实验室人员都了解这些要求。
实验室内应备有可供取阅的安全或操作手册。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程
(一)进入规定
1、在处理危险度2级或更高危险度级别的微生物的实验室门上应标有国际通用的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2、只有经批准的人员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3、实验室的门应保持关闭。
4、儿童不应被批准或允许进入实验室工作区域。
(二)操作规范
1、严禁用口吸移液管。
2、严禁将实验材料置于口内。
严禁舔标签。
3、所有的技术操作要按尽量减少气溶胶和微小液滴形成的方式来进行。
4、出现溢出、事故以及明显或可能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必须向实验室安全主管报告。
6、必须制订关于如何处理溢出物的书面操作程序,并予以遵守执行。
(三)人员防护
1、在实验室工作时,任何时候都必须穿着工作服。
2、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的材料或感染性动物的操作时,应戴上合适的手套。
手套用完摘除后必须洗手。
3、在处理完感染性实验材料和动物后,以及在离开实验室工作区域前,都必须洗手。
4、有喷溅的可能时,为了防止眼睛或面部受到泼溅物的伤害,应戴安全眼镜、
面罩(面具)或其他防护设备。
5、不得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6、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和处理
隐形眼镜。
7、禁止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储存食品和饮料。
8、在实验室内用过的防护服不得和日常服装放在同一柜子内。
(四)实验室工作区
1、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发生具有潜在危害性的材料溢出以及在每天工作结束之后,都必须清除工作台面的污染。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在废弃或清洁再利用之前,必须清除污染。
4、在进行包装和运输时必须遵循国家和∕或国际的相关规定。
5、如果窗户可以打开,则应安装防止节肢动物进入的纱窗。
(五)实验室生物安全预防技术
实验室中标本的安全操作
实验室标本的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当,会带来使相关人员感染的危险。
1、标本容器
标本容器可以是玻璃的,但最好使用塑料制品。
标本容器应
当坚固,正确地用盖子或塞子盖好后应无泄漏。
在容器外部不能有残留物。
容器上应当正确地粘贴标签以便于识别。
标本的要求或说明书不能够卷在容器外面,而是要分开放置,最好放置在防水的袋子里。
2、标本接收
设有接收大量标本的专门的房间或空间。
3、打开包装
接收和打开标本的人员应当了解标本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并接受过如何采用标准防护方法的培训。
标本的内层容器要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并准备好消毒剂。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扩散
1、为了避免被接种物洒落,微生物接种环的直径应为2~3mm 并完全封闭,柄
的长度应小于6cm 以减小抖动。
2、准备高压灭菌和/或将被处理的废弃标本和培养物应当放置在防漏的容器内(如实验室废弃物袋)。
3、在每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消毒剂清除工作区的污染。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食入以及与皮肤和眼睛的接触
1、微生物操作中释放的较大粒子和液滴(直径大于5μm)
会迅速沉降到工作台面和操作者的手上。
实验室人员在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手套,并避免触摸口、眼及面部。
2、不能在实验室内饮食和储存食品。
3、在实验室里时,嘴里不应有东西——钢笔、铅笔、口香糖。
4、不应在实验室化妆。
5、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将面部、口和眼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避免感染性物质的注入
1、通过认真练习和仔细操作,可以避免破损玻璃器皿的刺伤所引起的接种感染。
应尽可能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
2、锐器损伤(如通过皮下注射针头、巴斯德玻璃吸管以及破碎的玻璃)可能引起意外注入感染性物质。
3、以下两点可以减少针刺损伤:(a)减少使用注射器和针头(可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打开瓶塞,然后使用吸管取样而不用注射器和针头);(b)在必须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采用锐器。
4、不要重新给用过的注射器针头戴护套。
一次性物品应丢弃在防∕耐穿透的带盖容器中。
5、应当用巴斯德塑料吸管代替玻璃吸管。
三、实验室设备
处理生物安全危害时,使用安全设施并结合规范的操作将有助于降低危险。
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
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
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
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
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
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
1、参考国家标准和相关文献,对所有可能的使用者都介绍生物安全柜的使用方法和局限性。
发给工作人员书面的规章、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当出现溢出﹑破损或不良操作时,安全柜就不再能保护操作者。
2、生物安全柜运行正常时才能使用。
3、生物安全柜在使用中不能打开玻璃观察挡板。
4、安全柜内应尽量少放置器材或标本,不能影响后部压力排风系统的气流循环。
5、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本生灯,否则燃烧产生的热量会干扰气流并可能损坏过滤器。
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但最好使用一次性无菌接种环。
6、所有工作必须在工作台面的中后部进行,并能够通过玻璃观察挡板看到。
7、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8、操作者不应反复移出和伸进手臂以免干扰气流。
9、不要使实验记录本﹑移液管以及其他物品阻挡空气格栅,因为这将干扰气体流动,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10、工作完成后以及每天下班前,使用消毒液对生物安全柜的表面进行擦拭。
11、在安全柜内的工作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柜的风机应至少运行5min。
12、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
离心机的使用
1、在使用实验室离心机时,仪器良好的机械性能是保障微生物安全的前提条件。
2、按照操作手册来操作离心机。
3、离心机放置的高度应当使小个子工作人员也能够看到离心机内部,以正确放置十字轴和离心桶。
4、用于离心的试管和标本容器应当始终牢固盖紧(最好使用螺旋盖)。
5、离心桶的装载、平衡、密封和打开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
进行。
6、离心桶和十字轴应按重量配对,并在装载离心管后正确平衡。
7、空离心桶用蒸馏水或乙醇(异丙醇,70%)来平衡。
盐溶液或次氯酸盐溶液
对金属具有腐蚀作用,因此不能使用。
8、当使用固定角离心转子时,必须小心不能将离心管装得过满,否则会导致漏液。
9、每天检查离心机内转子部位的腔壁是否被污染或弄脏。
如污染明显,应重新评估离心操作规范。
10、每天检查离心转子和离心桶是否有腐蚀或细微裂痕。
11、每次使用后,要清除离心桶、转子和离心机腔的污染。
12、使用后将离心桶倒置存放使平衡液流干。
移液管和移液辅助器的使用
1、应使用移液辅助器,严禁用口吸取。
2、所有移液管应带有棉塞以减少移液器具的污染。
3、不能向含有感染性物质的溶液中吹入气体。
4、感染性物质不能使用移液管反复吹吸混合。
5、不能将液体从移液管内用力吹出。
6、刻度对应(Mark-to-mark )移液管不需要排出最后一滴液体,因此最好使用这种移液管。
7、污染的移液管应该完全浸泡在盛有适当消毒液的防碎容器中。
移液管应当在消毒剂中浸泡适当时间后再进行处理。
8、盛放废弃移液管的容器不能放在外面,应当放在生物安全柜内。
9、有固定皮下注射针头的注射器不能够用于移液。
10、在打开隔膜封口的瓶子时,应使用可以使用移液管的工具,而避免使用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器。
11、为了避免感染性物质从移液管中滴出而扩散,在工作台面应当放置一块浸有消毒液的布或吸有消毒液的纸,使用后将其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四、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紧密相关。
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焚烧。
1、锐器:皮下注射针头用后不可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