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庄子二则对比阅读
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1.两层意思:第一层,描述纪鹏形象;第二层,和耀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
鹏的形象:鹏的形体大,背与翼的大而有力,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
但鹏如果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
2.庄子与惠子在深梁之上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二人各自抓住对方的漏洞予以反驳,语言妙趣横生。
尤为巧妙的是,庄子本来已成败局,但他却巧炒地偷换概念,使用论辩术,使惠子的话自相矛盾,变被动为主动。
解析: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内容的巧妙之处。
【部编版】庄子二则-精细阅读-解词、译句、简答、默写、比较阅读……你想要的基本都有
庄子二则课外部分(一)鲲鹏与斥鴳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译文】穷发(沙漠)的北边有叫冥海的地方,叫做天池。
有一种鱼,它身宽数千里,不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象垂到天边的云。
舞动翅膀飞翔就象羊角似的旋转垂直上飞就有九万里,在云(和大气)层之上,背靠着青天,然后准备南飞,要到南冥(南海)去。
小泽里的斥鴳笑它说:“你将飞往什么地方呢?我腾空而上,不过几仞(一仞为八尺)就下来,飞翔在蓬草、篙草之间,这样的飞翔也是很快活极至。
而它将怎么适应环境啊!”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⒈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C)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父利其.然也B.怒而.飞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以.我酌油知之(介,凭借)D.彼且.奚适也且.父未尝语我也⒉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怒.而飞(鼓起翅膀)⑵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⑶志.怪者也(记载)⑷此亦飞之至.也(极点)⒊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穿越云层,背负青天。
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⑵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和大的分别。
⒋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大鹏有崇高理想;斥鴳目光短浅。
补:⒌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的哲理是什么?目光短浅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远大志向。
(完整版)庄子二则对比阅读
片段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任①公子为大钩巨缁②,五十犗③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④而钓,期年⑤不得。
已而⑥大食之,牵巨钩没而下,扬而奋鬐⑦,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⑧鬼神,惮赫⑨千里。
任公子得若⑩,离而腊之⑪,自制河以东,苍梧以,莫不厌⑫若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⑬,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⑭,趣灌渎⑮,守鲵鲋⑯,其于得大难矣。
【注】①任:诸侯国名。
下文的“会稽”“苍梧”是山名,“制河”是河名。
②缁(zī):黑色丝绳。
③犗(jiè):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
④旦旦:天天。
⑤期年:一整年。
⑥已而:不久,后来。
⑦鬐(qí):鳍。
⑧侔(móu):相同、等同。
⑨惮赫:威震。
⑩这。
⑪离而腊(xī)之:把它切成小块做成腊肉。
离,分、切开。
腊,做成腊肉。
⑫厌:同“魇”,吃饱。
下文的“趣”同“趋”,疾走。
⑬辁(quán)才讽说之徒:才学浅薄、喜好评议的人。
⑭揭竿累:举着钓竿钓线。
揭,提、举。
累,这里指钓线。
⑮灌渎:山沟小渠。
⑯鲵鲋(nífù):鲇、鲫,泛指小。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2分)①其翼若垂.天之云②海运则将徙.于南③任公子为.大钩巨缁④皆.惊而相告也)答案10:①.悬挂②.迁移③.做(制作)④.全,都11①鹏:外力②钓大鱼③人要有大志向,并持之以恒(或有舍才有得)12 写法:相同之处: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不同之处:甲文夹叙夹议(寓言说理、借事说理);乙文运用对比手法(任公子用大渔具鱼饵在大海钓到大鱼,)辁(quán)才讽说之徒用小竿小线在小沟渠很难钓到大鱼。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庄子是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原文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庄子二则》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
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中的文章以独特的艺术造诣绝响于先秦诸子作品之中,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二、课文翻译北冥有鱼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注释冥:同“溟”,海。
下文的“南冥”指南海。
鲲:大鱼名。
鹏:大鸟名。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垂:悬挂。
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几千里;当它振翅而飞时,它的翅膀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原文: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部编八下期末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对比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钓鱼记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
”(选自宋代林昉《田间书•杂言》)【注】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
10.(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是鱼之乐也②是天时不如地利也B.①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②安得广厦千万间C.①神变则鱼逝矣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D.①子意乎鱼,目乎鱼②目似瞑,意暇甚11.(3分)下面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B.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其实只是一种主观看法,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C.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D.庄子的形象在简洁的对话中得以体现,他机敏、诙谐、富有情趣。
12。
(3分)下面对《钓鱼记》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甲乙两老汉“钓同而得失异”的情形.B.甲老汉之所以屡有收获,产要得益于他冷静沉着,不浮躁,不急于求成。
《庄子故事两则》—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10个试题
中考《庄子故事》两则阅读试题一网打尽:10个试题1、20XX年浙江省温州市实验中学【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套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絛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秋水》,有删节)【乙】支公好鹤支公①好鹤,住剡东峁山。
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
支意惜之,乃铩其翮②。
鹤轩翥③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
林曰:“既有凌霄之姿④,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支公:支遁,字道林,东晋名僧,与谢安、王羲之等交往甚密。
②翮(hé):羽毛中间的硬管,这里用来指翅膀上的羽毛。
③轩翥(zhù):振翅高飞的样子。
④姿:通“资”,资质、禀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絛鱼出游从容..( )(2)是.鱼之乐也()(3) 支公好.鹤()(4)有人遗.其双鹤()2.用现代汉i‘翻译下面的句子。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庄子从游鱼中感受到快乐,支公由好鹤到纵鹤,你觉得这两者有何相通之处?答案:1. (1)悠然自得(1分)(2) 这,这是(1分)(3) 喜欢(1分)(4) 赠送(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联系语境知道“从容”是来说“絛鱼出游”的样子,再结合后文中的“乐”可知这里的“从容”是“悠然自得”的意思。
(2)从原文中看,这是一个判断句式。
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是“这是鱼的快乐啊”,所以这里的“是”当“这,这是”讲。
《庄子》对比阅读带答案
大瓠之种①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
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可是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
树:种植、培育。
实:结的葫芦。
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举:拿起来。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③.非不呺然大也,我为其无用而掊之④。
”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
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
”瓠落:又写作“廓落”,很大很大的样子。
呺(xiāo)然:庞大而又中空的样子。
为(wèi):因为。
掊(pǒu):砸破。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⑤.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固:实在,确实。
龟(jūn):通作“皲”,皮肤受冻开裂。
洴(píng):浮。
澼(pì):在水中漂洗。
絖(kuàng):丝絮。
方:药方。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
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
’游客得到药方,来游说吴王。
鬻(yù):卖,出售。
说(shuì):劝说,游说。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⑥.能不龟手,一也。
正巧越国发难,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
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难:发难,这里指越国对吴国有军事行动。
将(jiàng):统率部队。
裂:划分出。
一:同一,一样的。
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八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10.4.2《庄子二则》对比阅读2013-2019中考题 演示版
7.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亦若是则已矣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是谓大同
D.今夕是何年
D
8.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甚矣,汝之不惠
C.困于心,衡于虑
D.其人舍然大喜
A
9.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1分)
9.(1分)示例:鹏程万里(或示例:九万里风鹏正举)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 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 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 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 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 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 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 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 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1)D
②不宜妄自菲薄 菲薄 (3)①同“溟”,海;②看轻自己。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①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5)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 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 特点? (6)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刑赏偏私, 使内外异法;③亲小人,远贤臣。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 唯贤的性格特点。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二则》)【乙】钟毓、钟会①少有令誉。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钟毓、钟会:三国时魏国大臣钟繇的两个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请循.其本(2)复.问会2.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B.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C.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D.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2)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甲文中的庄子和乙文中的钟会都是反应机敏、能言善辩之士,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他们的语言艺术。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二则》)【乙】东坡①与小妹②、黄山谷③论诗。
妹云:“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中.要加一字作腰④.,成五言联句。
”坡云:“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妹云:“惟⑥矣,未也。
”黄曰:“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妹云:“惟矣,犹未也。
”坡云:“然则妹将何说?”云:“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二人抚掌称善.。
(节选自清·褚人获《坚纂》,有删改)【注释】①东坡:苏轼,字子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北冥.(míng)有鱼B.其翼.(jì)若垂天之云C.请循.(xún)其本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lè)2.(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翼若垂天之云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人恒过.,然后能改B.惠子相.梁C.心乐.之D.我知.之濠上也4.(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5.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翼/若/垂天之云C.其翼/若垂/天之云D.其翼若/垂天/之云6.(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怒.而飞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鲦鱼出游从容..D.请循.其本7.(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B.去以六月息者也。
(判断句)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倒装句)D.是鱼之乐也。
(判断句)8.(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B.其翼若垂天之云C.子固非鱼也D.我知之濠上也9.(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四、对比阅读【甲】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怒而飞( )(2)志怪者也( )(3)请循其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的大鹏鸟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人们几乎无不叹服它的力量,赞美它的坚定。
B.乙文中庄子是以艺术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将自己的快乐转移到鱼的情绪上。
而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
C.甲乙两则短文,都能体现庄子文章的风格,即雄奇浪漫的想象,恢诡谲怪的语言,而且擅长运用寓言故事,深入浅出地说明深邃的思想。
D.甲文写作侧重于形象思维,善用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
乙文则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论辩,来反映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追求。
答案:6.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记载追溯7.(1)大鹏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风盘旋飞到九万里的高空。
(2)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8.B参考译文【甲】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初中 八年级 下学期 语文 庄子二则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 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释)①相梁:在梁国做宰相。
②国:国都。
③练实:竹实,即竹子所结的果实。
④醴泉:甘泉,甜美的泉水。
⑤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安.知鱼之乐(_______)(2)请循.其本(________)(3)或.谓惠子曰(_______)(4)非练实不食.(______)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与“天之.苍苍,其正色邪”相同的一项是( )A.马之.千里者B.子之.不知鱼之乐C.大道之.行也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3.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腐鼠”指什么?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答案】20.(1)怎么(2)追溯(3)有人(4)吃21.A22.(1)惠子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拜访他。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完全确定的了!【解析】20.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对比阅读训练
《庄子二则》对比阅读【练习一】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①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②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③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选自《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注释)①境内:楚国的国事。
②笥:装经籍、史书的箱子。
③往:回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庄子持竿不顾.()(3)宁生而曳.尾涂中()(4)吾将曳尾于涂.中()2.用“/”标出下面合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吾闻楚有神龟3.翻译下列句子。
(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4.庄子是用什么办法说服两位大夫的?5.从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6.庄子的这种人生态度你是否赞同?请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1.派回头看拖着泥,泥巴2.吾闻/楚有神龟3.(1)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他的意思)。
(2)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4.他以楚国神龟的例子作比,形象地说明自己不愿入世的思想,很有说服力。
5.他是一个不慕名利,安贫乐道,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的人。
6.示例一:我赞同。
官场危险又黑暗,且常身不由己,倒不如自己不问世事,做闲云野鹤更逍遥自在。
示例二:我不赞同。
如果人人都像他一样,只顾自己快乐、自在地生活,那社会还怎么发展呢?我觉得有才华的人,就应该积极人世,做一个好官,为百姓谋福利,推动社会的进步才对。
【参考译文】:庄子在濮水边垂钓。
楚王派两位大臣先行前往(传达他的意思),说:“(楚王)愿用国内政事劳累您! ”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地说:“我听说楚国有一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
楚王用巾饰覆盖着它,用竹箱装着它,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是宁愿死去而为了留下骨骸来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着在泥水里拖着尾巴呢? ”两位大臣说:“宁愿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
第21课《_庄子_二则:北冥有鱼》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课内外对比阅读专题训练一、训练平台(一)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1~4题。
(16分)【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北冥有鱼》)【乙】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2)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 (3)委.政卿大夫 委: (4)奋兵.而出 兵: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译文:(2)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译文:3、【甲】【乙】两文中描写了鹏和大鸟的形象,【甲】文中鹏具有 的特点;【乙】文中大鸟具有 的特点。
(4分)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鸟”,庄子眼中的“鹏”和淳于髡说的“大鸟”,各自寄托着他们怎样的想法?(4分)【参考示例】1、①盘旋而上②山野中的雾气③委托④军队2、①天空苍苍茫茫的,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②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
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比较阅读(一)(2023春·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技要求回答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①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②不饮。
于是鸱③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注:①[鹓雏(yuān chù)]古代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习性高洁。
②[醴(1ì)泉]甘美的泉水。
③[鸱(chī)]一种凶猛的鸟,也叫鹞鹰。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A.仰而视之曰:“吓.!”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B.安知鱼之.乐庄子往见之.C.非练实不食.一食.或尽粟一石D.惠子相.梁似与游者相.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2)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3.下面对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庄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惠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
B.乙文中,庄子面对惠子的猜忌,主动与惠子见面,可见他勇敢机智;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可见他淡泊名利、志向高洁。
C.甲文虽有庄子和惠子的辩论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这种诗意的感染。
D.乙文给我们的启迪是:在还未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或还未了解事情的真相时,切不可妄加猜忌。
比较阅读4 北冥有鱼-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1)
比较阅读4 北冥有鱼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D.今夕是何年(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C.困于心,衡于虑D.其人舍然大喜(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有误的一项是()第 1 页/共7 页A.北冥.(míng)B.鲲.之大(kūn)C.抟.扶摇(chuán)D.徙.于南冥(x ǐ)(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北冥.()②志.怪者也()③海运..()④怒.而飞()(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
②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文:。
(4)庄子在《北冥有鱼》中讲述寓言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答:。
(5)说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庄子回应惠子的“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妙处。
答:。
(6)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庄子》二则(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 《庄子》二则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钓于濮(pú)水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 )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中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愿以境内累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②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③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④宁:宁愿⑤涂:泥,泥巴1.庄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全.矣(____) (2)请循其本.(____)(3)楚王使.大夫(____) (4)持竿不顾.(____)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庄子钓于濮水》一文中,庄子用什么办法拒绝楚王之请?5.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分析庄子令人欣赏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周 战国 哲学家 道家2.(1)完全,完备(2)本原(3)派遣(4)回头看3.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4.比喻论证,用龟的选择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5.庄子坚持认为鱼儿很快乐,可见他能以愉悦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以讲故事的形式拒绝做官,可见他淡泊名利,幽默风趣。
可爱、睿智的形象令人欣赏。
《庄子》二则(教师版)-2022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基础巩固对比阅读拓展提升
《庄子》二则第一课时:课内文言巩固一、文学常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二、文意梳理北冥有鱼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③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④。
是鸟也,海运⑤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⑦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⑧三千里,抟扶摇⑨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⑩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⑪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⑫?其视下也⑬,亦若是则已矣⑭。
【注释】①选自《庄子集释》。
②鲲:大鱼名。
③怒:振奋,这里是用力鼓动翅膀。
④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⑤海运:海水运动。
⑥南冥:南海。
⑦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⑧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⑨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⑩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⑪吹:吹拂。
⑬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⑫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
【译文】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
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
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雾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
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主旨】文章借鲲鹏奋飞必须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来说明万物有所待的道理。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比阅读汇总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文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文二】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齐物论》)①喻:通“愉”,愉快②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快。
③觉(jué):醒来。
④蘧(qú):蘧,原意为惊喜的样子,此处为惊疑动容的样子。
⑤分:区分、区别。
⑥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子固非鱼也( ) (2)请循其本()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只标一处)。
安知鱼之乐翻译句子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根据【文二】内容填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一】、【文二】中可看出庄子对人生所持有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题1】(1)本来(2)追溯【小题2】安知/鱼之乐?【小题3】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段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任①公子为大钩巨缁②,五十犗③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④而钓,期年⑤不得。
已而⑥大食之,牵巨钩没而下,扬而奋鬐⑦,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⑧鬼神,惮赫⑨千里。
任公子得若⑩,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以,莫不厌?若者。
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难矣。
【注】①任:诸侯国名。
下文的“会稽”“苍梧”是山名,“制河”是河名。
②缁(z I):黑色丝绳。
③犗(ji e):阉割过的牛,指肥壮的牛。
④旦旦:天天。
⑤期年:一整年。
⑥ 已而:不久,后来。
⑦鬐(q i):鳍。
⑧侔(m o u):相同、等同。
⑨惮赫:威震。
⑩这。
?离而腊(x i立:把它切成小块做成腊肉。
离,分、切开。
腊,做成腊肉。
?厌:同“魇”,吃饱。
下文的“趣”同“趋”,疾走。
?辁(qu a n)才讽说之徒:才学浅薄、喜好评议的人。
?揭竿累:举着钓竿钓线。
揭,提、举。
累,这里指钓线。
?灌渎:山沟小渠。
?鲵鲋(n i f u):M、鲫,泛指小。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
(2分)①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海运则将徙于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任公子为大钩巨缁 __________________④皆惊而相告也_____________11.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3分)12.比较甲乙两文写法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3分)答案10:①•悬挂②•迁移③•做(制作)④•全,都11①鹏:外力②钓大鱼③人要有大志向,并持之以恒(或有舍才有得)12写法:相同之处:甲文和乙文都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
不同之处:甲文夹叙夹议(寓言说理、借事说理);乙文运用对比手法(任公子用大渔具鱼饵在大海钓到大鱼,)辁(qu a n)才讽说之徒用小竿小线在小沟渠很难钓到大鱼。
(答对写法得2分,分析适当得1分。
)译文:任公子做了大鱼钩和粗黑的绳子,用五十头阉了的牛作为鱼饵,蹲在会稽, 将钓钩甩到东海,天天(认认真真地)钓鱼,等了一年还没钓到鱼。
后来有一条大鱼吃钩了,它将巨大的鱼饵拖入水下,纵横挣扎竖起鳍背,(激起的)白色波涛就像山一样,海水震荡,发出的声响好象鬼神一样,震慑千里。
任公子钓到这条鱼,将它切小然后腌制成腊鱼,从制河以东,到苍梧以北(的人们),没有不饱食这条鱼的。
后来浅薄的说客之流,都惊叹这件事并互相传说。
(都)拿了鱼竿和钓线,到沟 渠浅滩,钓些鲵、鲫这样的小鱼,他们想钓得大鱼就难啊片段二(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 — 4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 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 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 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 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 亦若是则已矣。
【乙】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 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1、 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天之苍苍,其正色邪怒而飞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彼且奚适也2、 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① 怒而飞(( )③志怪者也((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⑵此小大之辩也。
4、结合文段简要分析鹏和斥鴳的形象。
1、C 介词,凭借 2、①鼓起翅膀 ②气息,这里指风 ③记载 ④极点3、 ⑴穿越云层,背负青天。
这样以后打算南飞,将要到南海去。
⑵这就是 )(3 分) 父利其然也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以我酌油知之 且父未尝语我也)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④此亦飞之至.也小和大的分别。
4、大鹏硕大无比,“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有崇高理想,追求“广大、高远、自由、无可束缚也无可企及”的“逍遥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斥鴳不可能理解大鹏展翅高飞的理想境界,它们认为“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就是飞翔,不必像大鹏一样飞到九万里高空再飞翔。
所以它们目光短浅。
译文:穷发(沙漠)的北边有叫冥海的地方,叫做天池。
有一种鱼,它身宽数千里,不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
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背如同泰山(那么高大),翅膀就象垂到天边的云。
舞动翅膀飞翔就象羊角似的旋转垂直上飞就有九万里,在云(和大气)层之上,背靠着青天,然后准备南飞,要到南冥(南海)去。
小泽里的斥鴳笑它说:“你将飞往什么地方呢?我腾空而上,不过几仞(一仞为八尺)就下来,飞翔在蓬草、篙草之间,这样的飞翔也是很快活极至。
而它将怎么适应环境啊!”片段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人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注]①北冥(mOng,同溟)指北方的海②怒而飞一一奋翅飞翔。
怒,奋起的样子③海运一一即海动。
海动时必有大风,鹏则驾此风而行④扌专(tu2n )环绕,盘旋;扶摇指旋风⑤去六月息者一一飞离此地,飞行六个月才在南冥歇息下来⑥正色一一本色⑦小知一一具有小智慧的人,知通智,指孤陋寡闻的人⑧小年——指短寿;大年——指长寿⑨蟪蛄(hu@ g& )――—种短命蝉,春生则夏死,夏生则秋死,因而说它“不知春秋”⑩冥灵一一一说树名,一说南海神龟(11)彭祖一一传说中的一位长寿者,尧之臣,据说活了700余岁,因而说他“以久特闻”,凭借长寿而闻名于世1 •庄子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文笔无拘无束、怡适自得地遨游于辽远的空间,进行夸张的描绘,刻画了一系列感人形象(3分)①描绘“鲲”形象的语句是:(限11 格)2.文中引用了《齐谐》的话,由此激发了作者的想象,从而催生出对意象的描摹、抒情和议论①引文中能激发作者想象的语句可分为时间与空间两个因素,它们是(2分)②作者想象着鲲鹏从九万里高空“视下”,所看到的景象并产生了感叹。
这个景象和感叹可分为两点:(4分);(限16格,意思是(限18格,意思是3.为了论述“小知不及大知”与“小年不及大年”,作者运用了例举论证的方法①为论证“小知不及大知”,作者所举的例子是:(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
②为论证“小年不及大年”,作者所举的例子是:(a. “小年”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b. “大年”的例子:答案:1.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③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2 •①a •去以六月息,飞行离去六个月才歇息b •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盘旋着,凭借飙风的力量,奋翅直上九万里的高空②a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雾气、尘埃像野马,都是生物的气息相吹拂而形成的动荡景象b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青苍的色彩,难道就是天的本色吗?天是那么a.b.2 分)4 分)②描绘“鹏”形象的语句是:遥远又无边无际吗?3 •①a.朝菌不知晦朔b•蟪蛄不知春秋②a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b •冥灵,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彭祖, 以久特闻。
片段四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4分)①惠子相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梧桐不止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
(3分)“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第一则中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2分)4.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4分)⑴做宰相⑵国都⑶栖息(4)怎么,哪里2.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的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3分)3.恐搜(2分)4.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
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思想。
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鵷鵮,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甘甜的泉水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