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
植物与植物生理 (2)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分类: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0实践学时:8(包括实验、实训)学分:3适用专业:适用于高中后大专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并供其他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
前续课程:园林植物后续课程:园林植物造景、园林设计考核形式:考试所属系部:一、课程理念1.课程性质与定位植物与植物生理是高中后大专园林技术(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生物学的原理,从植物学的形态结构、生理代谢、生长增殖、遗传变异、分类、生态等角度了解植物生命的本质。
在设计实验时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特点,思考其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培养学生多角度运用知识的能力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在内容确定上依照理论知识讲授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安排课时。
课堂讲授教材中的基本内容时采用多媒体课件,植物标本等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进行讲解。
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牢固的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熟练地应用有关设备和技术(如放大镜、显微镜、各种切片的制作技术、生物绘图技术等,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探索植物生命现象的本质)。
二、课程目标通过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功能;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下进行水分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过程及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规律;另外通过课堂实训和教学实习,熟练地掌握显微镜地使用方法,并学会一般的植物学技术。
(一)知识目标1.了解种子植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理论;2.了解和认识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二)能力目标1.能对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进行科学的描述;2.具有正确分析植物各器官解剖结构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4.具有熟练使用显微镜和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结构的能力。
2024年度植物与植物生理教案
30
提高植物抗逆性途径和方法
选育抗逆品种
通过遗传育种手段选育具有优 良抗逆性的品种。
2024/3/24
合理施肥
通过施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 植物抗逆性。
生物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生 物技术手段提高植物抗逆性。
农业措施
采取合理的农业措施如灌溉、 排水、中耕等提高植物抗逆性
2024/3/24
13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关系
2024/3/24
相互依存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所需的有机物和氧气,而呼吸作用则为光合作用提供所需的能量 和中间产物。两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植物的正常生命活动。
相互制约
在光照不足或二氧化碳浓度过低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导致有机物合成减少,进 而影响呼吸作用的进行。同样,在氧气不足或温度过低的条件下,呼吸作用也会受到限制 ,影响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能量供应。
生殖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激素和信 号物质可以调节营养生长,使植 物体保持一定的生长平衡。
03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 长的平衡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保持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以 确保植物体的正常发育和繁殖。
2024/3/24
25
植物激素对生长发育影响及应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生长素可以促进细胞伸长和分裂,影响植物 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遗传物质传递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通 过DNA的复制和染色体的分离, 从亲代细胞传递到子代细胞,保 证了物种的遗传稳定性。
9
细胞器及其功能
叶绿体
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中,是光 合作用的场所,能将光能转化 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课程标准植物与植物生理植保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一、制定依据本标准依据植物保护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二、适用对象本标准适用于高职高专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也可适用于种子生产与经营、园林园艺技术、都市园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学生。
三、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四、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作物栽培、育种、遗传、种苗繁育、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的预备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今后从事植物保护类职业岗位必须具备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分类及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和识别、判断生长发育情况等方面的技能,以便分析植物生理现象,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五、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2.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般生理功能、形态类型及内部解剖构造及生活环境对其形态结构的影响。
3. 掌握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组成、形态功能等知识,具备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描述与鉴定能力,熟悉开花、传粉与受精等理论知识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目的。
4.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分类单位及命名法则,掌握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主要科的基本特征和识别要点,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蜡叶标本的鉴定与制作方法。
5.了解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根系吸水的原理,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
6.了解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原理和吸收过程,掌握矿质元素的运输途径,作物需肥的基本规律、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及施肥原理、合理施肥技术等。
7.了解叶绿体结构及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颜色和各色素的利用,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识。
8.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强度、类型、意义及场所,掌握呼吸作用对调节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免疫和农产品贮藏加工、改善品质所具有的实践意义。
课程标准-植物与植物生理-植保
严格按大纲、按教学进度表完成教学任务
5
7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
平时对学生要求严格,教书育人,受学生欢迎和爱戴
10
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学有所获,反映良好
10
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
10
具有制作课件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10
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主动开展教学研究,进行教学改革
8.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强度、类型、意义及场所,掌握呼吸作用对调节和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 抗病免疫和农产品贮藏加工、改善品质所具有的实践意义。
9.了解植物激素的发现、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于运输,掌握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生理效 应及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技术及注意事项。
10.了解植物生长、分化、发育的概念,掌握种子休眠的原因、生产中打破与延迟种子休眠的方法, 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及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 的目的。
化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实验技能以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整合为植物学实验、植物生理
实验两个模块。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
标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和实训学时要求,可以自由选择组合各技能中不同层次、
不同的实训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四、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作物栽培、育种、遗传、种苗繁育、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的预备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学 生今后从事植物保护类职业岗位必须具备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分类及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和识别、 判断生长发育情况等方面的技能,以便分析植物生理现象,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植物学课程标准(一)
植物学课程标准(一)植物学课程标准简介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分类、生态和应用等方面的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为了提高植物学教学的质量,制定了植物学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植物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植物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繁殖生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应用学教学目标通过植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熟练使用植物学常用工具,掌握植物形态与结构的观察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调控机制•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了解植物繁殖的生物学机制•熟悉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了解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程•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掌握植物在农业、药物和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教学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实验和观察为主,充分利用实验室、植物园等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学知识的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教学评价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综合考试等方面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和提高。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植物学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植物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植物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为推动植物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建议与展望为了进一步完善植物学教学体系,以下是一些建议与展望:•加强与相关学科的融合。
植物学与生态学、遗传学、化学等科学学科有很大的交叉和联系,教学应该强化这些联系,提高整体化的课程效果。
•推动课程创新。
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如线上课程、移动课堂、虚拟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建立实践基地。
植物学的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植物资源,建立植物园、保护区等实践基地对于植物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是植物学课程的关键,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植物学教育事业。
植物学课程标准(二)
植物学课程标准(二)植物学课程标准简介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科学,也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植物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规定的对植物学课程教学的统一规定。
本文主要介绍植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植物学课程标准内容植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基本知识基本知识部分包括植物的形态解剖、发育过程、生理生化过程、生态学和分类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实验技能实验技能部分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植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应重视实验环节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综合素质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教学中应注重实际应用的情境设置,培养学生的应对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部分主要规定教学中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验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将植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拓展,切实贯彻课程标准。
同时,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开展一些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对植物学课程标准的介绍,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具体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贯彻植物学课程标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具体如下:我们在课程中加入了植物的食用部分,通过让学生品尝植物,帮助他们了解不同植物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植物观察我们通过植物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生长特点和适应环境等知识点。
在观察植物过程中,学生能够增强对植物的感性认识和科学理解。
实验探究针对植物生产过程、植物生长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我们设置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环节,让学生能够掌握实验安排、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技能。
小组讨论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开展植物产品加工和开发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2-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
2-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简介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要部分。
它是学生们认识和了解植物的基础,并且深入了解植物的组织、器官、生理等方面的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们将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内容1. 植物的形态与结构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结构组成,包括植物的根、茎、叶、花和种子等,以及它们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植物的生理过程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透过作用、运输作用、生长和发育等。
他们需要理解这些过程与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息息相关,并且掌握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和适应性。
3. 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学生需要了解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植物的影响。
他们需要了解如何评估土壤、水和光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作用,并且了解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理机制。
4. 植物的遗传与进化学生需要了解植物的遗传特性和遗传变异方式,并掌握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关系。
他们还需要了解植物进化的基本特点和进化机制,以及如何利用遗传学和遗传工程等技术促进植物育种和种植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的重要性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
在教学中,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生命和生理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技能,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这个课程标准也对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生命和生理过程的知识,还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植物资源的保护。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园艺技术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生物学》《种植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植物组成、生长发育及植物分类、生理测定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后续《植物保护基础》《现代设施园艺》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植物与植物生理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类园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植物器官解剖结构观察、常见植物识别、植物生理测定等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园艺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及果树生产工、蔬菜生产工、花卉生产工等岗位需求,围绕植物形态结构观察及生理测定等关键能力,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植物生长发育顺序为主线,结合农业技术员等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所设置的模块和教学单元。
遵循学生认知和技能形成规律,序化学习任务。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植物和植物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以致用,能将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养成独立思考、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确立良好的职业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
2.能正确识别常见植物,并学会正确命名;学会使用植物检索表,能说出植物常见的科属。
3.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植物细胞中的各种结构。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一)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植物及植物生理课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专业核心课如:食用菌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绿色果品、绿色蔬菜生产、花卉栽培与生产等都离不开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所以,植物及植物生理是农、林、牧、副、渔等学科的基础。
课程作用植物及植物生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植物多样性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植物生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可以理解和欣赏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多样性、植物的起源和进化;可以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
同时,植物学知识对于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环境污染、地球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等重大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是初高中生物学基础和职高的生物科学。
后续课程是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很多核心课程如:组培与快繁技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植物生物育种技术、应用微生物技术、种子生产与检验、基因工程与应用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学习观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主要依据是绿色食品检验专业),紧密结合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遵循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
3.遵循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和教学观根据生源情况、学生基础及学生形象思维型智力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优势智力,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挥潜能,使学生成为相关行业的高级技能人才。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的制订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的制订作者:韩春梅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17期摘要:所谓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实际上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学习领域)和表现标准(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关键词:《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制订随着新的基础改革的开展,国家教委和各地教委开始重新着手组织编写新的各科课程标准。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也不例外。
本文作者承担了《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
《植物与植物生理》是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现代农业分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本文作者自2008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现将成文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标准归纳如下:一、本课程的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作物栽培、育种、遗传、种苗繁育、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的预备课程,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类职业岗位必须具备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分类及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和识别、判断生长发育情况等方面的技能,以便分析植物生理现象,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2.掌握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般生理功能、形态类型及内部解剖构造及生活环境对其形态结构的影响。
3.掌握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组成、形态功能等知识,具备植物花、果实、种子的形态描述与鉴定能力,熟悉开花、传粉与受精等理论知识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的目的。
4.了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分类单位及命名法则,掌握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主要科的基本特征和识别要点,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压制、蜡叶标本的鉴定与制作方法。
5.了解水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根系吸水的原理,蒸腾作用在植物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作物需水规律及合理灌溉的生理指标。
《植物学》课程标准
《植物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植物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类,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方法,为学生将来在植物科学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功能和分类;了解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方法;熟悉常见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植物分类和鉴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态和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植物概述1. 植物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意义3. 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范畴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1.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 植物组织的种类和特点3. 细胞和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第三章根的功能与发育1. 根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根系发育的原理和调控方法3. 根际生态与植物营养吸收第四章茎的功能与发育1. 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茎的生长和发育原理3. 维管组织的形成和功能第五章叶的功能与结构1. 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3. 叶的生态适应性第六章花的形成与发育1. 花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 花的传粉与受精过程3. 花粉管的发育和功能第七章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1.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2. 植物激素的作用和调控机制3. 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因调控第八章植被与生态系统1. 植被的分类和特点2. 生态系统中的植物作用和影响3.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一批德才兼备,具有一定知识能力的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本课程作为园林、生物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植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其知识是否扎实、技能是否熟练,对后续课程如:园林植物栽培、植物病虫害防治、园林树木、花卉学等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强调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知识性、地方性和前沿性。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包括植物形态与解剖,植物分类,植物生理等,其中形态与解剖是基础,分类是实践并应加强的内容,生理是核心。
实验实习除验证理论外,必须加强学习和掌握一般的植物学技术,分类检索表的应用及生理常用测定技术。
教学实习是运用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进行综合的技能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给专业生产实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知植物,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学生能“从局部到整体,从形态到结构”全面认识植物,描述植物;能正确认知本地区常见的至少200种植物;能认知植物的主要生理过程,测定植物的主要生理指标;能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使学生具备考取种苗工、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起一个重要支撑作用。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各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同、专业课要求不同,教学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但就课程本身而言,植物学部分的重点是: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的外部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及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关系;植物分类部分的重点是:认知常见的园林植物、农田杂草;生理部分的重点是:植物对水分、矿质的吸收、运输、分配,植物缺素症状、光合与呼吸机理,植物生长发育和同化物的分配规律,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成花、开花、结实和衰老生理,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措施。
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境的科学。
它主要以绿色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等4个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和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一切利用植物生产的事业中。
植物生理与生态学课程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是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方向的专业限选课。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本课程重点讲授与中药资源和开发相关的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的内容,并与《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等课程紧密联系。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生命活动过程;熟悉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进行生命活动的规律和机制;了解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生态因子。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5版(潘瑞炽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和《生态学》(李博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植物生理与生态学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为36学时,实验为18学时。
本课程大体分为4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内容为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第二部分从第四章到第六章,主要内容为植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第三部分从第七章到第十三章,主要内容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第四部分为植物生态学,主要内容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学课程标准
植物学课程标准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及其发展过程的科学。
它包括从个体到种群和生态系统层面的范围。
实际上它是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地球科学、化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交叉领域。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最大主导因素,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重要影响。
因此,植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
为了确保植物学课程的高效性和广泛性,应制定一系列植物学课程标准。
以下是一个包含主要组成部分的植物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目标植物学课程的目标是:1.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过程和分子基础;2.理解植物系统发育、演化和遗传机制;3.掌握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包括它们和非生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4.学会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植物研究,例如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5. 掌握一些植物相关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核心知识植物学课程应教授以下核心知识:1.植物形态特征:种子、根、茎、叶、花、果实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不同的植物组织、细胞结构和生长形态的差异。
可以观察、描述和比较有机体的形态特征;2.植物生理生化:光合作用、呼吸、物质运输、激素作用、水分平衡以及基因表达等植物生理生化过程。
可以描述植物的生理生化过程,包括相关的分子基础和调节机制;3.植物分子生物学:包括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基因表达的调节、蛋白质合成和修饰、DNA修复和重组,以及涉及转基因的相关内容。
可以理解植物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4.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了解常见植物分类、分类系统和进化历史,个体发育和形态演化,以及基因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机制。
可以评估植物分类学和进化学的证据并探讨其重要性;5.植物遗传学:包括基因传递与变异、基因型与表现型、遗传连锁、重组、遗传变异和选择等基础知识,并且可以使用这些知识描述和解释不同特征的表现方式。
可以应用遗传学原理来解释植物表现型和性状的差异;6.植物生态学: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物种多样性、种群动态、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影响等。
植物学课程标准
植物学课程标准1. 引言植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植物的结构、生长、繁殖、分类、进化以及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内容。
植物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的重要一环。
本文档将阐述植物学课程的标准内容,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2. 目标和目标植物学课程的目标是: -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对植物分类、解剖、生长和繁殖等方面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对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 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
3. 课程标准3.1 基础知识•学生应该了解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系统,包括根、茎、叶等。
•学生应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包括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等。
•学生应该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学生应该了解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光合作用、蒸腾等。
3.2 实验技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植物实验技巧,包括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植物解剖等。
•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植物标本制作和保存技巧,能够制作植物标本并进行分类。
3.3 科研探究•学生应该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设计和实施植物相关的科学实验。
•学生应该具备植物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包括统计分析和绘制图表。
•学生应该能够进行科学论文的撰写和演示,能够向同行和公众传达植物科研成果。
3.4 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学生应该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能够识别和防治植物病虫害。
•学生应该了解植物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能够提出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学生应该具备植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能够行动起来保护植物生物多样性。
4. 教学方法•植物学课程将以理论授课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理论授课将以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的形式展开,以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
植物学课程标准
植物学课程标准1. 引言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形态、结构、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作为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植物学在学科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本文档旨在制定适用于植物学课程的标准,以确保学生在植物学学习中获得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2. 植物学课程目标植物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主要目标包括: - 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包括根、茎、叶、花和果实等部分的形态特征和功能。
- 掌握植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了解植物分类的历史和发展。
- 理解植物的生理功能,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激素调节等。
- 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掌握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
-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技能,包括观察、记录、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内容:3.1 植物形态学•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质壁、细胞器、细胞膜等。
3.2 植物分类学•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形态分类、系统分类和进化分类等。
•常见植物分类群的特征和代表种。
3.3 植物生理学•光合作用:光合组织结构、光合色素、光合作用方程等。
•植物的水分和营养吸收:根系结构与功能、水分和溶质输送机制等。
•植物生长调节:植物激素的类型和作用机制。
3.4 植物生态学•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气候、土壤、生物群落等环境因素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植物和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植物与动物的关系、植物与微生物的关系等。
3.5 实验操作•培养植物:种子的发芽实验、植物的生长观察等。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评估方式为了评估学生对植物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 -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 课堂测试: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进行检验。
- 实验报告: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植物及植物生理
课程定位与职业岗位的关系
本课程为园艺类必修专业基础课,学生今后从事园艺生产类职业岗位必须具备植物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分类及生理过程等相关知识和识别、判断生长发育情况等方面的技能,以便分析植物生理现象,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同时,本课程也是作物栽培、育种、遗传、种苗繁育、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的预备课程。
实验实训
认证
备注
绪论
2
2
0
植物细胞和组织
12
2
10
种子结构与幼苗类型
2
2
0
植物的营养器官
14
4
10
植物生殖器官
6
4
2
植物分类
2
2
植物的水分代谢
6
4
2
植物的矿质营养
6
4
2
植物的光合作用
8
4
4
植物的呼吸作用
8
6
2
植物生长物质
4
2
2
植物的生长与分化
4
4
0
植物成花生理
6
4
2
植物衰老与脱落
3、被子植物主要科的特性及代表植物的识别。
〖专业技能〗
能够识别田间常见的植物植物种类(主要农作物、田间杂草、花卉、园产品作物等)100种。
七、植物细胞生理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膜的组成及其特性。
重点:概念、生物膜的特性。
难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结构。
【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
1、高等植物细胞结构概述
2、原生质的性质
8、果实的形成、结构与类型。
9、种子与果实的传播类型。
〖专业技能〗
1、花粉囊及胚囊显微结构的识别
六、植物分类
【教学目标】识记概念,了解植物分类的依据、植物命名的方法;掌握主要科的植物的形态特征
重点:被子植物主要科的特征
难点:植物检索表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
1、植物的主要类群。
2、植物分类单位、方法,以及植物检索表的应用。
〖专业知识〗
1、细胞的结构、功能、细胞器的类型及起作用、细胞繁殖方式。
2、植物细胞的生长与组织的类型,维管束的构成。
〖专业技能〗
1、显微镜构造与准确使用
2、生物绘图、细胞结构以及组织显微识别
3、徒手切片与简易装片
三、种子的形态与结构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种子的来源、种子的形态特征及种子的基本构造
重点:种子的基本构造
【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
1、种子的形态结构
2、种子萌发的条件与幼苗的类型
3、幼苗出土类型应用
〖专业技能〗(无)
四、植物的营养器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根的形态类型、根的生理功能及构造;茎的形态结构及茎的输导作用。叶的形态类型、构造及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了解营养器官变态的类型,营养繁殖的应用。
重点:1、根的类型、根的次生生长及结构
2、茎的生理功能、茎的特征及分枝方式
3、叶的形态类型及生理功能。
【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
1、根的形态、类型、功能、侧根的形成、根系类型、根菌共生关系。
2、茎的形态、类型、功能、分枝类型。
3、叶的生理功能、形态、落叶的形成。
4、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生长过程和次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茎的结构特点。
〖专业知识〗
1、水分的生理作用及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2、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吸收方式、水势及细胞的质壁分离)。
3、根系吸收水分的方式、动力及影响水分吸收的因素。
4、蒸腾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及其指标,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
重点:花的组成、开花及传粉的规律、果实的类型
难点:花芽分化、花药发育过程、胚珠、胚囊的发育
【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
1、花的发生、组成、及其特点、结构。
2、花与植物的性别
3、雌蕊、雄蕊的发育与结构,
4、胚珠与胚囊的发育和构造。
5、开花传粉与受精方式及过程。
6、种子的形成过程。
7、种子植物种植萌发的过程及幼苗的类型。
5、能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
知识目标:
1、掌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形态、结构、类型及主要功能,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2、植物能量代谢过程、物质代谢过程、基本机理、生长发育过程及衰老脱落、抗逆生理的影响因素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掌握植物分类和植物群落分布的基本知识。
课时分配表
教学内容
学时数
合计
理论学时
5、植物叶的结构特点(包括:双子叶植物的叶、单子叶植物的叶、旱生植物的叶、水生植物的叶)。
6、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的类型。
7、营养繁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专业技能〗
1、与专业相关的根系类型分布特点、分枝类型的应用;
2、根、茎、叶显微结构识别及组织在器官中的分布。
五、植物的生殖器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植物生殖器官分化形成、花、果实的形态特征及类型。
4、团队协作共事能力,对“三农”有初步认识。
职业专门能力:
1、能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掌握植物绘图基本技术;
2、识别植物解剖结构和形态,掌握植物解剖和生理基本实验技能;
3、掌握基本的植物分类鉴定方法,能准确识别本地区常见植物,特别是本地农作物及田间杂草;
4、掌握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过程,能够通过植物外部现象,分析植物内部发生的变化;
4
4
0
植物抗性生理
4
4
0
合计
90
54
36
课
程
内
容
内容与要求:
一、了解这门课程
【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作用,这门课的特点与专业学习及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的目标任务、内容、学习安排和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专业知识〗
1、植物界的多样性及植物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人类植物的研究发展;
3、本课程的特点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3、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
4、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6、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专业技能〗(无)
八、植物的水分代谢
【教学目标】
1、识记所有概念
2、掌握水分的生理作用;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与吸水;了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和运输动力。
3、掌握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因素以及水分的合理灌溉。
【教学内容】
先修课程和预备知识
生物学基础知识、化学基础知识、生物化学基础知识
课时
90
讲课
54
实验
36
实训
1周
认证
课
程
目
标
任
务
职业关键能力:
1、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严谨的科学态度、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2、分析、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科学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在课程实践中,能够探索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探索规律性的认识;
4、师生共同讨论本课程学习的目标任务、内容、学习安排和学习方法。
〖专业技能〗(无)
二、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识记相关概念;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丝分裂过程及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细胞特点、维管束的类型及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
重点:细胞结构、繁殖、组织类型。
【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