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及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校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及发展对策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人成才中的重要桥梁。文章阐述了高校志愿者行动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青年志愿者活动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高校志愿者意义发展对策
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大学生一直是这项活动的重要力量。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服务活动不断深入和壮大,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逐渐显示出德育工作的新趋势。正确认识和把握新趋势,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
1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1.1 用心灵和行动传递关爱,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净化了社会风气。通过参加“社区建设、扶贫开发、支教扫盲、抢险救灾”等公益活动,让困难群众减少忧虑;通过帮助孤寡老幼、残疾人、军烈属、五保户等需要帮助的人,让孤寡老人身边有儿女,军烈属身边有亲人,伤
残者身边有兄弟姐妹,特困户得到关怀和照顾,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富有凝聚力,促进了社会保障及和谐社会建设。
1.2 提高个人素质,促进自身发展
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从他人的微笑中得到满足,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渐渐地喜欢上帮助他人,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习惯,提高了自身素质,弘扬了新风气新风尚,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通过对比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有助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1.3 充实业余生活,丰富人生阅历
志愿者利用业余时间,通过参与公益劳动、美化环境、抢险救灾、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等活动,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也接触到很多陌生的东西,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2 高校志愿者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指导
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然而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监管机制。目前在各大高校中,志愿者的管理整体上比较松散,没有明确
志愿者发挥作用的主要领域和方式,缺乏对志愿者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没有建立从招募、登记、日常管理到保障的制度,无章可循,不利于队伍的形成和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制约了发展。经过调查发现,许多活动只是形式上进行一些指导和限制,通常是在活动经费管理方面。
2.2 志愿者权益缺乏保障
团中央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各大高校团委也有明确的政策支持。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无偿、公益、自愿的,但在志愿服务中的各项权利保障还应该由相关部门来提供。例如提供安全保障,补贴基本费用(如交通费、伙食费)等。通过调查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志愿者对自己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保障感到满意,对此不满意的主要是提供的安全保障和基本补贴不够。另外志愿者活动的经费缺乏保障,致使许多有益的活动只能开展几次,不能长久坚持,给人一种走形式的印象。
2.3 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奖励作为激励的重要手段,对激发大学生热情,促进志愿服务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精神提倡的是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然而一部分青年志愿者的服务理念已经发生了转变。有的为了能在期末综评上加分,或者为了能评优评奖,通过发放几张传单、上街扫马路等活动既省
事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忽略了志愿者活动的真正本意和精神。追其根源在于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还存在其他问题,如:志愿者自身的素质和能力问题;有些活动门槛高,学生干部优先考虑,一般学生难参与等。这些问题关系到志愿活动的发展,影响活动的质量和参与者的积极性。
3 高校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发展对策
3.1 统一机构,创新管理
事实证明,统一机构有利于集中力量,分工明确。以社团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是我国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要明确志愿服务组织在高校中的社团地位,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性,实现志愿服务组织的自主运转、自我管理。在志愿服务活动管理方面,建立服务基地,分块管理。每个基地有详细的志愿服务细则和制度,在会员入会之初就向其介绍,根据会员自身的特点及服务意向选择不同的志愿服务内容进行实践。这样不仅能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而且能使他们有目的有计划的参与活动,对志愿服务进行了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增强了青年志愿者的价值感。
3.2 提高重视,提供社会和资金保障
高校应将志愿者行动提升为学校和政府行为,明确志愿者的义务和权利,保障其权益。由国家立法,例如政府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包括资金、政策等方面,具体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中国志愿行动中处于怎样的位置,如何跟大学结合起来,接纳大学生服务实践等等。这些具体问题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将对整个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产生巨大制约。同时,高校也可通过相关渠道积极争取激励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新政策,并督促有关部门把政策落实到位,推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的建立。
调查显示,过半学生认为钱是影响志愿者活动的主要因素。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资金缺口相对较大,活动资金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志愿者队伍的成长和活动的开展。因此,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十分必要。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的来源可以采取政府补贴、社会赞助、学校支持等多种途径。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要求高校优化活动项目,有好的项目才能更好地争取资金。一方面,通过好项目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好项目最大限度地挖掘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服务,如通过企业赞助、社会募集等方式动员社会阶层和企业出资,以保证志愿者行动稳定和充足的经费来源,减少对学校财政的依赖。
3.3 完善激励机制
要让志愿者感受到服务的光荣,体验到被肯定的成就感,维持志愿者热情。通过向志愿者颁发证书,评优评先、团员荐优等精神奖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