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壶口瀑布》
教学目标:
1、抓住壶口瀑布的特点,掌握作者的游踪,体会文章布局的妙处。
2、欣赏本文优美抒情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理解黄河精神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1、了解游记的三大要素;
2、带领感受课文独特的写景角度,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理解作者的所感所思;
3、掌握作者的游踪
4、领会文中所写的黄河的伟大精神,激发热爱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黄河刚柔相济的特点与中华民族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朗读法相结合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世界这么大,你最想去哪里游呢?
生答:
兴致高昂,是不是恨不得立刻前往啊,那我们虽然不能身临景点,但我们可以换种方式去感受它们。那是什么方式了?
生答:阅读游记。说到游记,我们这学期学过哪一篇?
生答:《小石潭记》。那《小石潭记》写了什么了?
生答:《小石潭记》写了作者在小石潭的所见、所感(板书)。那小石潭记所见就是它看到的景物,文中写了很多的景物是不是?那景物是怎么发生改变的了?
生答:随着作者不同的立足点。立足点的不断变化,那就是游记中的游踪,也就是在文学术语中我们称之为的“所至”,这就是游记的三要素。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梁衡先生写的游记散文,我们跟随他的脚步去感受“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壶口瀑布。
二、先看一个视频,谈谈看完视频后感受壶口瀑布的什么了?
生1:感受到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和水势的浩大;
生2:宏伟的场景
一段短短的视频,我们感受到了磅礴气势和宏伟的场景,梁先生来到壶口瀑布,他的感受会不会和我们不一样呢?
三、看作者资料、朗读字音,词义
四、整体感知
作者几次来到壶口瀑布,分别是在什么季节?
五、研读课文,梳理景物的特点,体会观察视角
(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作者第一次到壶口看瀑布是在雨季,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边读边把相关词句画出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听觉】
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视觉】
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腾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
感受:急慌慌、心还在不住地跳
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2、作者是如何将雨季壶口瀑布的特点描绘出来的?
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的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二)阅读三到五自然段
明确:(1)作者选择枯水季节来到壶口瀑布他一直走到哪里?仔细观察瀑布把他的立足点找出来。
下到沟底,走到河心立足点:河心。
(2)作者以河心为立足点采用了什么独特的观察视角,依次看到了瀑布的哪些特征?
作者先俯视“河中有河”的龙槽,写“壶口”得名的原因,景物特点是“奇”;
再仰观河面,看滚滚而来的黄河水,看巨瀑之源头,景物特点是“雄”;
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碎为水雾,景物特点是“险”。
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景物特点是震撼人心。
小结: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俯视后仰视,再俯视视角反复转换
七、布置作业
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文中的精美语言,感受作者蕴藏在文中的情感。
八、总结:作者的“所见”是一篇游记的主体部分,这篇文章采用在河心俯仰四顾的多重视角,写了枯水季的水和脚底千穿百孔的石头,写水关注了水河面之水,瀑布之水和龙槽附近的水,分别突出了他们雄、险和多姿多彩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作者由此产生的感受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