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NGO在中国的发展

合集下载

论NGO在中国的发展

论NGO在中国的发展

・公共经济与管理・论NG O 在中国的发展詹花秀(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长沙 410006)Ξ摘 要:N G O 作为政府组织和市场组织的补充,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N G O 组织,运作欠规范,发展态势差强人意,管理水平也较低,因此,要倡导人们无私奉献,引导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法规。

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以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原则,以目前已有的运作比较成功的N G O 为依托,广泛聚集各种社会力量,使我国的N G O 达到一种高效的经济运行状态。

关键词:N G O ;制度;超功利社会;价值观中图分类号: F062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3)05-0114-04 N G O (Non —G 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非政府组织”的缩写,我国称为第三部门,即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以外的部门,它包括政府和企业外的所有机构。

它既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组织,也不是政府组织,而是一种由政府认可的非盈利性的民间组织。

目前世界上有数十万个民间组织,如各种扶贫组织、研究会、协会、学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发展援助机构及私人基金会等,其涉及的主要工作范围有扶贫、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和交流、民主监督、经济发展、信息服务、环保和政策研究等方面。

近年来,中国的N G O 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传统的价值观、消费观念约束,以及我国目前的分配制度制约。

一、NG O 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和特点在中国,N G O 组织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一般由某些人群组织或发起,具有明确宗旨和目标,并经过正式登记注册由民政部门管理的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非政治性、非事业性、非宗教性及合法性等特征。

随着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确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目标,民营经济和社区事业不断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的发展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浅谈我国NGO组织发展的若干问题

浅谈我国NGO组织发展的若干问题

浅谈我国NGO组织发展的若干问题1. 中国的历史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中国长时期处于中央集权和帝国时期,而西方社会长期处于领主制社会。

领主制社会与中国的上三代分封制相类似。

领主制社会产生民主思想,所以中国在先秦时期有一个百家争鸣的现象,这个百家争鸣的现象奠定了这以后的中国主体思想,即稳固的儒家思想。

中央集权和帝国社会人们没有公民的概念,只有百姓的概念。

老百姓这个概念到目前,无论是在中国人的思想中还是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还是形容“人民”的主要名词。

在说到人民的时候,无论是人们口头上还是媒体报道中,出现“公民”、“纳税人”的时候简直是凤毛麟角。

公民、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屡屡受到野蛮侵犯,这就使人们根本无法感受到公民、纳税人所应该具有的至高无上的社会地位,因此无从培养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有了NGO,公民的声音与政府的决策就会经常产生冲突。

在集权制社会中,百姓是不允许与政府决策有冲突的。

所以,即使有了NGO,也必须卵翼于政府之下,或者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

目前我国的群众组织,如妇联、科协、消协以及很多行业协会等,无不是以准政府的形象存在的。

这样的NGO也就没了NGO的实质。

2. 传统文化的因素长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和帝国时代,在我国,儒家思想都是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虽然是非常优秀的思想,但是它也存在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儒家思想对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制定了很多规范,简单地说,就是要经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过程。

这个过程过分地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而忽视了人们的社会道德修养的培养。

古人有话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句话反映了古人对参与社会活动的消极态度。

如何使儒家思想能够与时俱进,是一个很重要、很关键的课题。

中国人即使到了国外,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十分强烈地保留着。

据报道,国外的唐人街地区的脏乱差是有名的,这里居住着甚至已经移民几代的中国人,但是还没有融入当地的主流思想;在美国,是无条件退所买的商品的,很多中国移民就利用这一点,作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中国出境游的目的国也多有中文告示,提醒不要随地吐痰等等。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

NGOs在中国的发展与影响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的逐步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NGOs(非政府组织)涌现出来。

这不仅为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对全球化进程和全球社会责任的实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NGOs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并探讨他们面临的挑战。

NGOs在中国的发展自中共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导致社会组织长期受到限制和打压,无法发挥作用。

然而,199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民间社会的兴起,催生了一批主要由个人、企业和外国捐助组成的NGOs,他们基本上是民间自发形成的。

这些NGOs主要以环保、扶贫、教育、公益和文化等领域为主。

他们能够进入到中国社会,并逐渐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导和底层社会的需求。

过去的20年,NGOs在中国得到了高速发展,在各种领域都有了广泛的参与,从灾害救助到环保、动物保护等等,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

它们不仅为一些民生、环境和公益事业提供了支持,也在社会治理、社会变革和政策变革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NGOs对中国的影响NGOs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

首先,NGOs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在中国传统的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模式下,公众参与度较低,而NGOs正好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公众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事务,发挥自己的力量,对社会变革和公共决策做出积极贡献。

其次,NGOs促进了社会创新和变革。

他们能够针对特定的领域和问题进行研究和行动,他们不仅提出了问题,还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案。

他们的行动也提高了公众的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社会变革的行动中来。

最后,NGOs也促进了中国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这是因为,在不同的领域,中国的NGOs已经主动和其他国家的NGOs合作,分享经验和资源,以达到相同的目标。

这种国际合作不仅能够打破文化障碍,也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模式。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非政府组织(NGO)是指由个人或团体组成,以社会公益和公共利益为宗旨,自主组织和开展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性社会组织。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进步,NGO在国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1.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初,Open门推进组织成为中国第一家NGO。

90年代初,伴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社群团体和NGO开始在社会上发挥作用。

21世纪初,中国政府也开始承认NGO的合法地位和发展权利。

目前,NGO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历程。

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中国大陆已有社会团体33.8万个,其中,约7万个为NGO。

2.影响范围NGO在中国的影响范围日益扩大,涉及环保、公益、文化、教育、妇女儿童权益、残疾人事务、社区建设、灾难救援等多个领域。

有些NGO的工作成果被各级政府官员公开表扬和鼓励,引起社会对NGO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3.法律地位中国对NGO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规定。

2016年,《境内非政府组织境外活动管理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了非政府组织在境内、境外开展活动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

二、NGO在中国的问题1.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中国对NGO的管理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仍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

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出现了一些阻碍非政府组织合法活动的规定,导致NGO在某些领域的过度干预和限制。

2.融资难度大NGO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靠国际捐款和社会捐赠。

受到政策和管理的限制,NGO在国内无法接受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赞助和支持,这导致NGO在资金方面的发展困难。

3.专业人才匮乏由于NGO的办公条件和薪酬待遇不够优厚,许多领域的专业人才难以加入到这个领域。

在这样的情况下,NGO有时难以招募到足够专业的人才,从而影响了NGO在某些领域的发展。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

我国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研究当前我国存在着发展非政府组织(NGO)、非营利组织(NPO)的可能性,其主要原因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我国政府需要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作为其有益的补充,两者之间的合作存在着现实的基础。

1、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公共机构都有相同的公共价值目标。

在为社会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这一共同目标上,双方是共同的、不冲突的。

任何一方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垄断,都会直接影响公共物品供给的多样性、质量和效率。

我国政府对公共管理的根本理念定位是公众满意。

从政府角度来看,在利益分化的时代,实现公共利益是政府治理的价值目标,其最终利益是体现大多数民众的意志,保障他们的公共利益,同时又必须尊重个人、少数人、小集体的合法利益,谋求公共政策的公益目标与最大多数集体成员的私人利益相一致。

从社会角度来看,普通公众作为多元利益主体之一,有着日益清晰的利益诉求。

公众要求政务公开,以便对政府的公共政策过程实行有效的监督,行使作为国家主人的民主权利。

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也强烈的要求向公共政策系统表达自己的意愿,使公共政策能够更为充分的代表自己的利益。

2、在全球化时代,公共事务的多元治理趋势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现代政府的权力,一方面要向下级地方政府、社会中介组织和企业分权,另一方面又要向上转移到超国家机构或者国际组织中去。

这种政府公共权力的转移为追求公共目标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应当开始放开公共服务的治理边界,在那些管的太多又管不好的领域主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治理的格局。

3、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和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治理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资源互补势必形成两者之间合作的动力。

公共部门与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则是积聚双方的资源和力量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式,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要作用是我国必须将其大力发展的原因。

我国的NGO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

我国的NGO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

我国的NGO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我国的NGO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分类:默认栏目我国的NGO经过近十年的发展,NGO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1;NGO的实力不断增强;由单极向多元,由单打独斗到策略联盟,组织的无序和活动的细碎到组织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国NGO组织能力的提升与境外机构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目前在中国开展工作的近三百余家国际知名的NGO,他们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理念,推动了我国的NGO 发展。

再就是NGO的领导人由年老化到年轻化。

年轻一代的领导人对于我国的NGO的发展无疑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我国NGO新生代崛起与近年来中国学生社团的活跃是分不开的,他们积极参加NGO的活动,使得他们得到了锻炼,受到了熏陶,对于日后参与这方面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年轻人开辟另一条就业渠道。

2;NGO的影响力日益扩大;NGO频频举办各种国际,国内会议,从宏观上营造了NGO发展的新环境;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政策。

通过媒体来扩大NGO的影响力,媒体对NGO的报道对NGO的帮助是很大,一方面自下而上的NGO通过媒体的频频报道而获得社会合法性,获得组织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志愿者资源,物质资源和其它资源,因此“北京地球村”的廖晓义是一为非常会利用媒体来宣传自己的,也很善待媒体,对媒体的采访要求是尽量满足。

这是很好的现象。

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为NGO知识的普及和NGO 在我国的迅速扩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实际有些自下而上的NGO的成立就是因为媒体上看到了成功NGO的报道而深受启迪的!学术界和政府部门也开始重视NGO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社会学在未来必成显学,但他必关注NGO,所以现在很多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开始对NGO展开研究,并出版了很多NGO方面的专著。

政府在环保,扶贫,行业管理,社区建设领域越来越重视NGO的作用,因此我对我即将投身NGO事业充满信心,更深信我会在这一领域会干的更好!。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

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分析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在中国的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和关注。

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力量,非政府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环境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法律制度。

在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这些建立了非政府组织的登记管理制度,明确了非政府组织的合法地位和权益保障。

然而,目前我国对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登记审批程序繁琐、运作规范不够明确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

因此,在法律制度方面还需要继续完善和改进。

其次,我们来看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资金也在不断增加,为非政府组织的运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设立各类基金会、社会公益捐赠等方式,为非政府组织提供了一定的经费支持。

此外,银行、企业和个人等也积极参与到非政府组织的捐赠活动中。

然而,在金融支持制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捐款渠道不畅、审核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也制约了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和运作能力。

因此,继续完善和改进金融支持制度,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宣传推广制度。

宣传推广对于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中国政府通过利用互联网、新闻媒体等渠道,积极推动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工作。

一方面,政府设立了专门的非政府组织宣传机构,负责宣传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和价值,推动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可和支持;另一方面,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非政府组织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由于传统宣传方式的制约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复杂性,非政府组织的宣传推广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解析

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解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十多年来,国内应环境问题而建立的环境NGO也发展较快,走过了兴起、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

现在主要有下列四类: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境NGO,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学生环境社团及其联合体,国际环境NGO驻大陆机构。

这些环境NGO都很活跃,在短短的十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环境NGO人才、资金匮乏,规模小,国际交流少,整体能力较差。

且国内相关的NGO管理制度有较大缺陷,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环境NGO在环境保护上作用的发挥。

针对当前问题,我国环境NGO在以后的发挥过程中,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公众的合作,增加互动,整合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高效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NGO, 合作, 现状, 未来发展浅谈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鉴于此,以及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也以“绿色”为其主题。

“限塑令”也得以推行。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国企业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节能减排”、提高单位能耗产出的运动,环境问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视,能有今天局面,中国的环境NGO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

1.中国环境NGO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致力于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的NGO都称为环境NGO。

与其他NGO一样,它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宗教性等共同特征以及其独有的环境公益性的特征。

我国环境NGO分四种类型。

一是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境NGO,如中华环境联合会、中华环境基金会等;二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如“自然之友”、“地球村”、以非营利方式从事环境活动的其他民间机构等;三是学生环境社团及其联合体,包括学校内部的环境社团、多个学校环境社团联合体等;四是国际环境NGO驻大陆机构。

环保ngo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过关论文

环保ngo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过关论文

环保NGO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保护藏羚羊”、“保护母亲河行动”、“圆明园事件”、“怒江工程”……环保NGO 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展现出来。

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环保NGO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本文将在分析中国环保NGo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环保NGo 发展的建议。

【英文摘要】Protecting antelope, protecting the Mother River, the Old Summer Palace affair,'and the Nu River project ................ T he importance of the Environmental NGO has been exhibiting increasingly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Environmental NGO has barged up against many problems, suggestions to promote Chinas Environmental NGO will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NGOs actuality and its existing limitation in this article.关键词:环保NGO;现状;发展建议【英文关键词】Environmental NGO; Present Condition; Development proposal根据中华环保联合会的统计,从1991年辽宁省盘锦市黑嘴鸥保护协会注册成立,1994 年“自然之友”在北京成立,我国环保NGO已经经历了十余年的发展,现有各类环保NGo2768家,从业人员总数有22.4万。

环保NGO的活动从早期的环境宣传及特定物种保护等,逐步发展到组织公众参与环保,”为国家环保事业建言献策,开展社会监督,维护公众环境权益,推动可持续发展等诸多领域。

浅论我国NGO组织的发展

浅论我国NGO组织的发展

浅论我国NGO组织的发展摘要:本文首先对NGO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我国NGO 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管理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加以分析,主要从政府管理改革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NGO 发展政府管理改革近几年自然灾难的频繁发生,尤其是四川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地震之后,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体开始活跃在大众的视野中,并逐渐被接受与关注。

大量的非政府组织(NGO)以其组织迅速、行动高效、关注人性的特点,在社会公共领域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目前,我国NGO在环保、维权、扶贫、教育、助残等很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多数还不被社会公众所认知。

随着社会的多元性和流动性增加,许多行政机构在管理和服务方面都显得过分刚性化,两者之间产生了大量隙缝。

NGO组织的灵活性,最有利于填补这些隙缝,将服务、救助、慈善甚至管理措施等等,送达到真正有需要的目标群体当中。

作为当代公共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NGO对提高社会公共治理,弥补政府失败与市场失灵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与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合作管理,促成国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实现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成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发展趋势。

伴随着我国政府的管理改革,“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会有更好的外部条件,NGO在我国会有更快的发展,会在社会体系中承担更重要的作用。

一、NGO的介绍NGO作为一个外来词汇,是英文词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缩写。

翻译成中文即“非政府组织”。

NGO在现实当中还演绎出很多不同称谓,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志愿者部门”、“免税部门”、“草根组织”等等。

我们国家根据习惯代称是“民间组织”。

在我国民政部设有专门的民间组织管理局对其进行管理。

关于NGO的特征,受到大多学界认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LesteroSalamon)教授提出的五特征,即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我国NGO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我国NGO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时它 们在 其 中所发 挥 的 作 用 也 日益 显 著 .这对 于起 步 较 晚 的 我 国N O来 讲 G 是 难 能可 贵 的 但 是 我们 也应 理 智 的
由于受 我 国长 时 期 存在 的计 划 经
济体 制 的影 响 .许 多社 会 活 动 依 旧很
大 程 度 上依 靠 政 府 .我 国N O的活 动 G
不 以政 府 所 直 接 控 制 的社 团 、协 会 、 慈 善 机 构 、基 金会 、非 营利 公 司或 其 他 法 人 .以及 不 以营 利 为 目的的 非政 府 组织 形式 出现 的社会 团体 。组织 性 、 非 政府 性 、非 营利 性 、志愿 性 和 自治 性 是 N O最 为 显著 的几 个特 征 2 世 G 0

类是通 俗来 讲 的 “ 官办N ” GO .这 类
N O往 往 受 到 一 定 程 度 的政 府 影 响 . G
即 具 有 “ 官 方 ” 性 质 .如 中 国 红 十 半
不 利 .因为 无法 注 册就 意味 着 它 们 没 有 合 法 的经 营 身份 .身 份 不合 法 使 其 在 筹 措 资金 .组 织 活 动 .招 募 志 愿 者
“ 务 审 核 ”这 一 关 .而 要 通 过 这 一 关 业
而 很 大 程 度 上减 轻 了政 府 工 作 压 力 .
从 侧 面 促 进 政 府 工 作 效 率 的 提 高 同 时 也将 许 多政 府 想 管但 又不 能 以行 政
g nzt n 一 词 的 缩 写 . 主 要 指 那 些 ai i ” ao
度 上 对 我 国 N O也 存 在 越 权 管 理 和 限 G
我 国 法律 规 定 .凡 是想 成 为合 法
的 社 会 团 体 的 组 织 都 必 须 通 过 登 记 主

中国公益事业及其ngo发展战略的思考

中国公益事业及其ngo发展战略的思考

中国公益事业及其ngo发展战略的思考第一篇:中国公益事业及其ngo发展战略的思考徐永光:关于中国公益事业及其ngo发展战略的思考一,中国公益事业的战略危机--中国的公益事业的背景和国情与西方的不同--中国公益事业的战略方向有的事物,一出生,似乎就要“死掉”。

因为它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是错的。

西方的公益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现代西方有发达的社会慈善机制,比如很多慈善团体都有相对固定的筹款模式和捐赠群体,企业和公民在慈善捐赠方面形成共识和习惯。

而中国的慈善则存在断层。

中国自古也有慈善,从春秋战国到民国一直都有慈善。

但是解放以后,消除了私有制,也自然没有慈善了。

虽然没有了慈善组织,但是慈善的行为已经转变为国家行为,政府行为,各地政府尤其是民政部门,当然还有居委会,工会等都成了“慈善机关”。

“慈善”(扶危济困)在中国并没有因为解放而消失,只不过从个体行为,团体行为演变为政府行为为主导的新模式。

中国消除了慈善组织,但是慈善事业并没有消失。

人人都是慈善人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也是过去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引以为骄傲的。

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实行多种经济体制,中国社会开始转型,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慈善能力严重下降,这种下降更确切地说是腐败的迅速蔓延的必然结果。

于是慈善力量加大的削弱。

而另一方方面,由于社会转型,贫富加剧,出现了很多需要救助的穷人(90年代跳楼的数量急剧增加),而富人的出现,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使得个体慈善,团体慈善有了可能。

于是中国开始出现西方式的慈善。

由于慈善事业是从空白起步,所以部门不得不照搬西方的模式及其经验,于是出现了csr,出现了基金会等西方模式。

中国从没有慈善到出现慈善的原因是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

当中国没有慈善的时候,我们有雷锋,人人学雷锋,相当于人人都是慈善家。

而今天,雷锋已经名存实亡了。

西方社会的慈善机制是在没有社会主义,没有雷锋的国情下经过几百年逐步形成的。

而我们经历了,保持了社会主义,出现了雷锋,我们有自己的如此良好的基础却不认真使用,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是否是一种浪费?!中国出现了慈善,说明中国社会需要慈善,它是由于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造成的,确切地说是良好的社会文化的缺失,更确切地说是90年代以来良好的社会文化不断丧失造成的。

论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和谐发展

论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和谐发展

论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和谐发展目前在我国各式各样的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内涵解释,简单介绍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中所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标签:非政府组织;和谐社会;政府;地位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即NGO)这一概念是一个舶来品,最早是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的第71款中正式加以使用的。

该条款授权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为同那些与该理事会所管理的事务有关的非政府组织进行磋商做出适当安排。

”国内外对非政府组织有着不同的名称(如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民间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慈善机构等)和理解。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致的、普遍认可的定义。

大致可概括成四种理解,一是广义的非政府组织,主张用剩余法定义非政府组织,就是将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其它所有组织都称为非政府组织;二是狭义的理解,即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的组织,政治组织(如政党)和宗教组织则不在此范畴;三是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指活跃在社区基层的组织,包括“草根”组织;四是从发展的角度理解,非政府组织这个概念最早是从国际社会人道救援组织开始的,这些组织帮助第三世界落后国家解决生存等最基本的问题。

就我国来说,更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非政府组织出发,没有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

“只要是依法注册的正式组织,从事非营利活动,满足志愿性和公益性要求,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自治性,即可称为中国的非政府组织。

”从法律上看,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三类: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政府性民间组织。

主要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研究会等。

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事业单位、社团和其它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主要包括民办的学校、医院、福利院、职业技能培训等。

基金会是以一定的社会捐款为基础,主要通过资金运作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非营利、非政府组织。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近年来,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NGO的快速发展不仅受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受到人们对环境问题、社会公益事业的日益关注所推动。

本文将对中国NGO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一、中国NGO的现状中国的NGO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兴起,起初为民间社会组织,虽然发展缓慢,但经过30年的积累和发展,走过了一段漫长且艰辛的道路。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NGO日益增多。

目前,中国的NGO数量已经达到万千计,涵盖了教育、环保、健康、文化、社区服务等领域。

中国的NGO分布不均。

大多数NGO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农村地区的NGO相对较少。

此外,同时也存在一些大规模的NGO如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等,这些NGO在社会服务领域具有极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中国NGO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的NGO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政策环境不够友好。

中国的国家管理部门对NGO的监管相对较严格,尤其是在一些敏感领域如人权、民主等方面。

这使得许多NGO面临着行政审批、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

其次,资金支持不足。

相比于企业或政府部门,中国的NGO在资金来源上始终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是不确定的政策环境,导致企业和个人对NGO的捐款态度保持谨慎;另一方面,对于大多数NGO来说,自身运营和项目开展所需的资金也总是捉襟见肘。

此外,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由于过去时间较短,许多NGO在组织机构、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方面仍较为欠缺。

这直接影响了它们在工作推进、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

三、中国NGO的未来发展尽管中国的NGO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是从一些发展势头来看,仍然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首先,近年来政府对NGO的支持力度有所加大。

政府通过发布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为NGO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NGO行业调研报告

NGO行业调研报告

NGO行业调研报告注意:以下为NGO行业调研报告的内容,不包括标题部分。

一、简介NGO(非政府组织)是指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机构,其目标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促进公共利益。

本报告旨在对NGO行业进行深入调研分析,以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二、NGO的背景与定义NGO起源于民间组织,其重要特征是不受政府控制,且不追求经济利益。

NGO的主要活动领域包括环保、教育、医疗、人权、社会福利等。

在全球范围内,NGO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许多社会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三、NGO行业的发展现状1. 行业规模:NGO行业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

据统计,全球有数以百万计的NGO机构,各国家和地区国内也有大量的NGO组织。

2. 资金来源:NGO的资金主要来自于个人捐赠、企业赞助、政府拨款等多种渠道。

其中,个人捐赠是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

3. 组织结构:NGO通常采取非营利性组织的形式,拥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其组织结构包括董事会、管理团队和志愿者等。

四、NGO行业的挑战1. 资金压力:由于NGO不依赖盈利的模式,其资金来源往往不够稳定,面临着资金压力的挑战。

2. 受政治因素影响:NGO行业非常依赖于政府政策和支持,当政治环境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对其活动和发展造成限制。

3. 组织管理和监管:由于行业内存在一些不规范的NGO组织,对NGO的管理和监管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五、NGO行业的未来趋势1. 专业化发展:NGO行业将趋向于更加专业化,在特定领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国际合作:NGO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形成国际合作网络。

3. 创新与技术发展:NGO将积极探索创新和科技,利用数字化平台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六、结论NGO行业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通过专业化发展和国际合作,NGO的影响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同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的支持和关注,以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论我国NGO的角色定位

浅论我国NGO的角色定位

浅论我国NGO的角色定位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也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人民群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社会力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非政府组织(NGO)在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我国NGO的角色定位,并举出五个实例加以证明。

NGO一般被认为是非营利性、独立于政府行政机构之外的组织。

在我国,NGO的发展经历了艰难而又复杂的历程。

早在1980年代,中国政府开放了一些非政府组织的注册,但是在“610”事件之后,中国政府对于NGO的审控日益严格。

但是,正是由于社会生态的多元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又得不到政府很好的满足,NGO在中国的发展又重新得到机遇。

在中国NGO的发展中,其角色定位既受到了国际经验的启示,又受到了中国国情的制约。

一、人权监督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地浮现出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对公民个体权利的维护。

由于政府机构中对于人权的保护常常受到制约和限制,因此,NGO在维护公民个体权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中国的法制建设和人权保障方面,中国维权NGO的发展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例子。

北京市庆阳路27号的“中国妇女之声”,是中国最早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和妇女权益保护活动的机构。

该机构成立于1995年,在中国南方的广州、成都、重庆、昆明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

该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妇女权益的保护和性别平等的传播。

与此同时,亦有针对其他群体的NGO,比如“绿色和平”对于环境治理的努力。

二、社会服务在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方面,我国政府的力量还有待加强,这也为NGO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NGO参与到社会服务工作中来。

成都市天府新区的“阳光儿童行动”是一家致力于为残障儿童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的NGO组织。

该组织联合医院、学校、专家等资源,在周末和节假日开展义务服务,已经为1200名残障儿童提供过全程康复救助。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

中国NGO的发展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社会组织形式,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对中国NGO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特点、动力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本文将回顾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起步阶段,到近年来的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不同历史阶段NGO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探讨中国NGO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角色和功能,包括其在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以及其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文也将关注中国NGO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社会信任度不高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将展望中国NGO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探讨其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以及如何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推动NGO的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通过本文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中国NGO的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中国NGO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的步伐而逐渐展开的。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8-1988年)。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开始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结构和治理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这一阶段,一些以公益为目标的民间组织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影响力有限。

这些组织主要以社区为基础,为居民提供基本的服务和帮助。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89-2000年)。

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NGO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NGO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逐步放开了对NGO的限制,鼓励其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

浅论我国环保NGO的发展与XX,下载能源

浅论我国环保NGO的发展与XX,下载能源

浅论我国环保NGO的与**,下载能源-摘要:现代要求更多组织的参与,并且一些组织因自身优势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以环保NGO的与在**中力量尤为典型。

本文侧重从**领域的新变化——环保NGO的加入为出发点,分别从环保NGO的、其在**领域中的作用和出现的问题等内容展开论述,凸显环保NGO的巨大作用。

ﻭ关键词:环保NGO**一、引言ﻭ随着我国特别是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府从一部分领域的放手或者直接退出了以环保NGO为典型的一大部分民间组织产生和的前提与有利条件。

信息技术的,日益增强的公民自治意识为民间组织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面对人类过度造成的环境与**的巨大压力,十几年来,我国的环保NGO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并且已成为我国环保事业中一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些**中发挥巨大作用。

ﻭ二、概念ﻭ(一)环保NGONGO,英文“non-government orgazation”的缩写,又称非府组织,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作为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府组织.NGO不是府也不是经济体,其原动力既不是权力又不是经济利益,而是志愿精神.而以环保为目的开展活动的组织就是环保NGO。

环保NGO也叫民间环保组织或环境NGO,环保联合会对环保NGO 的定义是以环境保护为主旨,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具有行权力并为环境提供环境公益服务的民间组织①。

(二)**ﻭ**指府或NGO等公共部门及部分私营部门为满足公众的需求,维护公共利益,依法进行公共物品生产与供给的行为.其具有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普适性、价值追求公平公正和服务内容多样性等特征②。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狭义的**不包括国家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这是由于这些府行为的,是它们不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GO在中国的发展摘要:在国际上,以非营利、非官方为特色的NGO组织在环保、卫生、慈善和公共事务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NGO在我国的出现时间还相对较短,在政策法规、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上不甚明确,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在本文中,通过分析我国NGO 组织的发展历程、现行状况,找出阻碍NGO发展的障碍,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NGO 问题分析组织发展路径探讨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社会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

NGO与政府的区别在于:它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

它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是公民社会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NGO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始于20 世纪80 年代,随着全球人口、贫困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发现仅仅依靠传统的政府和市场两级还无法解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作为一种回应,NGO 迅速成长并构成社会新的一级。

大量的社会学家将NGO称为政府和社会之外的第三部门,认为NGO 的兴起是对传统的政府——社会二元社会结构的颠覆,从而形成了新的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三元社会结构,而且未来社会中NGO 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甚至在很多领域分担政府的职能,比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这些变革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正面效用,但也由此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与矛盾。

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社会问题与矛盾,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1。

为此,必须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NGO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它的发展与完善在协调社会利益主体关系、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具有政府与市场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将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变革中的助推器一、NGO在我国的发展概述NGO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总的来看还不很发达,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相比有相当的差距。

从中国现代历史来看,NGO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第二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第三阶段从改革开放开始至今。

本文侧重讨论第三阶段NGO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1.《社会工作》2012年9期,《关于NGO研究的文献综述》, 安连朋学者关于NGO的界定似乎显得过于宽泛、不够精确,大多倾向于从推动和促进NGO 发展的角度出发,不将定义限制得过于严格,都不同程度借鉴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萨拉蒙教授定义2。

但这是在当前中国转型时期比较现实的做法。

因为如果从理想状态出发去定义现在中国的NGO,那意味着大部分组织都将被排斥在外,这不利于中国的发展3。

从当代中国看来,NGO产生和生长的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我国学界对NGO的定义众说纷纭,研究视角各异。

黄健荣在《公共管理新论》一书中将NGO界定为:NGO是政府组织和经济之外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的正式的自治性组织的总和4。

王名、刘培峰等在《民间组织通论》中将我国NGO界定为: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公益性或互益性活动、独立于党政体系之外的正式的社会组织。

这些组织具有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两个核心特征,具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性和志愿性、公益性,不是宗教、政党、宗族组织。

不管是哪一种界定,NGO都必须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的特征5。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俞可平在《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中所阐述的: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NGO得到长足发展,表现在数量增加、种类繁多、独立性明显增强、合法性日益增大,这四个方面。

但是,中国的NGO有其独特特征,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色彩。

王名在其编著的《非营利组织管理概论》中指出:“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社会团体的数量增长呈现空前的势头;社会团体的发展在9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环境变得较为宽松,使得中国的社会团体得到长足发展。

中国政府认同市场经济体制,而且确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目标,为NGO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在沈亚平、王骚主编的《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这本书中,他们认为可以按照功能主义与新制度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我国NGO出现的社会条件。

在我国,NGO大体上分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沈亚平、王骚主编的《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和盛红生、贺兵主编的《当代国际关系中的“第三者”——非政府组织问题研究》均有体现。

他们都认为我国NGO除了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外,还存在许多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商会等。

俞可平教授根据2.《非营利组织法人产权制度研究》,周美芳,复旦大学3.《中国行政管理》,2003年3期,《中国NGO的定义与分类》,李卓4.《非政府组织参与现代社区管理:优势、困境与定位》,王莹,2013年5.《非营利组织社会资本对组织公信力影响研究》,沈文浩目前已经出现的各种NGO的主要特征将其分成以下几类:同业组织、行业管理组织、慈善性机构、学术团体、社区组织、职业性利益团体、公民的自助组织、兴趣组织、非营利性咨询服务组织。

王名等人根据组织性质和体制将NGO分为两大类别:会员制非营利组织和非会员制非营利组织。

黄健荣根据NGO是否得到政府的扶持与资助,将NGO分为政府资助型和非政府资助型。

二、NGO在中国的发展现状NGO 在中国是市场化改革及其相应的社会转型进程的产物,NGO 在中国有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的NGO,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组织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公共部门,具有较长的历史和“半官方”的特色;另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来自社会最基层的草根性NGO,多由民间人士自发成立,通常称之为“草根”组织6。

中国目前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NGO 组织大概有30 万左右,民间组织总支出约占GDP 的0.73%,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的水平,甚至远远低于4.6%的世界平均水平。

另外从整体来看,中国的民间组织仍然存在数量偏少、政社不分、机构不健全、官方化、行政化等多种问题。

据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我国在民政部门注册的社会组织约44 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4.3 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9.5 万个,基金会2600 多个。

而据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北京大学中国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俞可平估计,在中国实际存在的社会组织可能超过300 万个,且年均增长率在8%~10%7。

这意味着,近九成民间组织处于“非法状态”。

目前中国稍具知名度的民间自发公益类NGO 大约在300家左右。

中国的NGO 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妇女权益保护领域、扶贫领域,如北京的“自然之友”、“地球村”、“绿家园志愿者”,天津的“绿色之友”、江苏徐州的“绿色之家”等。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目前中国的NGO 已经从第一代进入到第二代。

第一代NGO 主要是由社会知名人士、社会精英创办,如梁从诫,廖晓义等,也多集中在妇女类、环保类,最开始的活动都是比较初级的,比如捡垃圾等。

第二代NGO 经历了转型,也称作新生代的NGO,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领导人年轻化,很多都是大学生创办,例如西部阳光、大学生绿色营等,领导人相对平民化,甚至有小学生创办的NGO。

第二个特点是开展的活动专业化程度更高,比如反对怒江大坝活动等,这些都需要很专业的知识来论证8。

因此,影响力也比以前要大得多。

此外,经过10 年的发展,NGO6.《中国社会工作》,2011年27期,《民办NGO“独立”》,李妍7.《中国社会组织》,2013年8期,《社会管理体制中的社会组织协同模式比较》,傅金鹏8.《社会慈善活动中NGO运作策略——以昆山红十字会介入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例》,杨倩雯的领域扩展到艾滋病、流动人口、残疾人等等,甚至已经分工到执行组织。

第一代NGO 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第二代NGO 的专业化、分工化程度已经很高,甚至有专门为基层NGO提供服务的NGO 出现,如提供志愿者、培训、能力建设、咨询等,这种并不直接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中间型NGO 开始出现。

在近年来NGO 数量发展很快的同时,中国某些NGO 的个案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由几位学者和律师所创立的公盟2003 年就曾经上书全国人大要求审查《收容遣送条例》并最终促使国务院废除了该法规,2008 年该组织还曾经为三鹿奶粉的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但整体上来看,中国NGO 发展水平还比较低,NGO 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都还非常有限。

如果严格按照国际通行的NGO 标准,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NGO。

在我国,官办NGO 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政府背景表现出极大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国家意志。

民办NGO更多的表现出‘草根精神’,甚至因为‘民间’的定位而一度被政府视为‘对立者’。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给了NGO 发挥作用和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民办NGO 表现出了极强的组织能力、筹款能力和运作能力。

种种迹象表明:在法律地位没有解决之前,草根NGO 可能利用种种变通,在政府和企业之间赢得新的生存空间。

而相关主管部门的态度,也因为大地震的特殊情境有所松动。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NGO 在中国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发展速度较为缓慢,NGO 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还远远没有达到社会的期望。

三、NGO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对于NGO发展的障碍因素,我们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一)外部因素1.政策法律环境不健全朱冠錤在分析了中国NGO发展的现状后指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制建设滞后9。

尽管我国正在积极建立有关NGO的法律制度框架,但目前还没有关于NGO整体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需要还有一段距离。

康绍霞也认为关于NGO的相关法律远远滞后于其发展速度,民众对NGO及其相关法律的认识也远远落后,这些都不利于NGO的规范管理及健康发展。

罗大贵、杨红认为我国现行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别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的双重管理体制,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简化为一种政治把关和共担责任的分权机制,不利于NGO的发展,同时我国现行主要法规均停留在行政法规层面,公益事业相关税制和社会保障、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立法也存在空白,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程汝华、周贤磊在此基础上从行政法视角出发,分析我国NGO所处的政策法律环境,指出过于繁琐的“双重负责、分级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政策改革的焦点之一,应根据NGO类别从实际需求出发,分步骤稳妥地进行改革,最终实行一元管理模式。

2.合法性问题面临危机我国NGO合法地位的取得是以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为前提的,准入门槛较高,很多NGO无法取得法人资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