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班级姓名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解读】

应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条件,标志、思想阵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试大纲】

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提示:政治、经济、阶级、思想)?陈独秀认为必须兴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两个阶段)?

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积极、局限)?

【延伸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在当时的含义是什么?对当时的中国有何意义?

二、在新文化运动中,为什么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其实质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影响?

三、提倡新文学,开展文学革命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运动的内容?对文学革命的开展影响最大的人物有谁?文学革命包括哪些内容?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思维拓展】

1.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由浅入深的向西方学习的?其代表的思潮及阶级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特点(民族危机、文化选择、走向、批判对象)?

3.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能力训练】

一、单选题

1.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

解析:D。材料中“这三十年来,……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出自《科学与人生观》序言。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项,因为变法和革命都遭到抨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而民主也在辛亥革命中被袁世凯践踏,故C项不选。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逐步接收。故D项正确。

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实质,B项符合题干要求。A、C 、D项表述错误。

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史实的掌握和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提示考生,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C答案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答案B为正确答案。

4.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解析: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期开始称《新青年》。D.《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思想的变化的相关内容。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全面分析总结答案。

答案: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透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寓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系。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