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发生在中国早期现代史上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主要出现于20世纪初的上海,其影响力逐渐扩展到全国范围。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倡导的一次重要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两方面:一是中国在近代多次遭遇列强侵略和战乱,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举步维艰,封建制度极度腐朽,为了寻求国家振兴的出路,许多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二是中国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世界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传入,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对传统文化的怀疑和对现代文化的向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反”和“启蒙”。
它反对封建主义和儒学教育的束缚,批判封建社会和政治制度的腐朽,追求科学文化和民主法治的现代社会;它倡导人的独立解放和个性发展,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婚姻和家庭的束缚,提倡新的伦理观念;它痛苦地感受到国家仍旧处于危机之中,呼吁国家振兴和民族复兴。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他们积极投身于社会和政治改革,倡导科学思维,主张实用主义,反对传统文化和观念的残害。
鲁迅以其深刻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对社会封建制度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陈独秀则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提出了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革命的思路。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思维和实用主义的兴起,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其次,它引入和传播了西方现代文化和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开阔了视野,促进了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
再次,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启示。
总的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它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国家建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是指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发起的一场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以及文化上的活动和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中国自19世纪末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尤其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开始迅速传入中国。
受到西方科学、民主、自由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认为传统文化束缚思想和创造力的发展,需要进行变革。
其次,新文化运动是对封建主义制度和社会阻碍的抗议。
在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下,封建主义的传统和思想束缚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知识分子对封建制度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抗议,他们希望通过文化的改革,推动社会革命。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兴起。
新文化运动主要由知识分子领导,其中大部分人是共产主义思想的追随者。
新文化运动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传播,通过批判和抨击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主张推翻旧的社会结构,实现社会的平等和公正。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文化运动强调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在封建社会中,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常常被强调,个人的意见和声音被压制。
新文化运动倡导个体的自由和独立,主张个人可以拥有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反对传统的道德规范和社会束缚。
其次,新文化运动强调科学和实用性。
在旧的文化体系中,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科学和实用性常常被忽视。
新文化运动主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实用的知识,强调理性和实用主义,追求真理和进步。
再次,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和人权。
旧的社会制度对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不足,尤其是女性的地位更加低下。
新文化运动主张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主义和压迫。
最后,新文化运动是一个多元化的运动。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吸纳了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和地域的人才和思想。
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
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场反对封建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观念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主要集中于北京,由一群年轻的知识分子发起。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反对封建主义和传统的儒家道德观念,主张现代化、科学化和民主化。
它要求人们从传统的观念框架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新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新文化运动首先影响了文学领域。
运动中的学者们提倡用白话文写作,以取代传统的文言文,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作品。
同时,他们还提倡写实主义文学,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
运动中的著名作家如胡适、鲁迅等,通过他们的作品宣传了运动的理念。
除了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还对其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张取消旧的教育制度,推崇自由思想和进步教育。
运动中的学者还运用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掀起了女权主义的浪潮。
运动中的女性知识分子积极参与运动,提出了平等的权利要求,主张男女平等。
运动中的女性知识分子如陈独秀等,通过女性解放运动的组织和倡导,推动了中国的女性解放进程。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封建社会的桎梏,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价值观念的变革。
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都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
联系。
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也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发动的文化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封建旧文学和文言文。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启蒙运动,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在客观上准备了思想条件,但是,它并未超出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没有给中国人民指出彻底解放的道路。
十月革命后,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成长起来,赋予了新文化运动以新的方向,把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到首要地位,因此,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成为一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波澜壮阔的文化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
这次运动表明,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好人政府:1922年9月,在吴佩孚的支持下,王宠惠出任国务院总理,阁员罗文干、汤尔等属英美派,但是被称为无党派的“好人”,因而这个政府被称为“好人政府”。
直隶军阀曹锟和吴佩孚之间有裂痕。
这个政府仅存3个月就垮台了,成了历史的陈迹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实行纸币制的一次币制改革。
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采纳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
实现了自清末以来,历届政府为克服币制紊乱,屡经拟议而没有实现的币制改革。
‘对缓和当时金融危机,稳定经济,保存国家抗日战争经济实力起了积极作用,也为以后的通货膨胀开了方便之门。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立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军校的宗旨是培植军事与政治人才,建立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一.什么是新文化运动?答: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
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答:1.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和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三.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答:1、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充分体现了反帝反封建性质。
在辛亥革命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还不敢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承认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换取列强的承认。
在临时政府中还任用了一批旧官僚和立宪派,但在五四运动中提出要惩办卖国贼。
2、参加的人员广泛。
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到了领导作用。
四.马克思论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其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是从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以传播?答:首先,是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第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第三,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四,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六.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基础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答: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八.简答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答:1、国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1840年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 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时间跨度为1915年至1926年。
2. 社会背景: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正经历着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西方文化和思想开始大量涌入。
3. 思想背景: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开始在中国知识界传播,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挑战。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1.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创办《新青年》杂志,推动白话文运动。
2. 胡适:提出“文学革命”的主张,主张用白话文写作,推广实用主义教育。
3.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通过文学作品批判旧社会和旧道德。
4. 钱玄同:主张文字简化,推动语言文字的现代化。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1. 语言文字改革:推广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简化汉字,提高文学的普及性。
2. 思想解放: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主义和迷信,提倡个人解放和思想自由。
3. 文化创新:吸收西方文化,改革传统文化,提倡文学艺术的创新。
4. 教育改革:推广实用主义教育,改革旧的教育体制,提高国民素质。
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1.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打破了文言文的垄断地位,促进了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
2.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3. 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现代文学开始崛起,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文学作品和作家。
4. 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教育体制开始现代化,培养了一大批新式知识分子。
五、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评价1. 积极评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文化更新。
2. 消极评价:部分批评者认为新文化运动过于激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否定过于彻底。
六、结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深刻的文化变革,它不仅推动了语言文字的现代化,也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文化创新。
虽然存在争议,但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新文化运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华 与 糟 粕
精华: 精华: •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崇尚刚健自强、 •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 •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强调天人和谐、 • 提倡“民本”与“德治” 提倡“民本” 德治” •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优秀的文学、艺术、 糟粕: 糟粕: •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宣扬迷信思想、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尊孔大旗,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尊孔大旗, 试图以此消除辛亥革命前后在 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的西方资 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实现 自己独裁专制的政治目的大造 舆论。 舆论。
一、运动背景
选举总统那天,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了三 四千个流氓, 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 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 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 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 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 选不出来, 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 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 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 在第三次投票时, 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 当选。 当选。
——胡适 胡适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一)意义 性质: 1、性质: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民众的觉新, 3、促进了民众的觉新, 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4、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深刻 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局限: 局限: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的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的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界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和反思的一次重要运动。
它是近代中国继百日维新运动后又一次思想启蒙的浪潮,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新文化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封建主义束缚、传统文化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各种思潮和理论开始涌现,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觉醒并开始思考中国现代化的道路。
二、思想观点新文化运动主张“实用主义”和“民主”的思想观念。
实用主义认为知识只有经过实践和应用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而民主则强调个人的平等、自由和权利,主张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三、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鲁迅、陈独秀、胡适等。
他们通过文学创作、新闻发表和学术研究等途径,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批判,呼吁社会进步和文化革新。
四、文化改革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改革。
在文学创作方面,鲁迅等作家提倡使用白话文,弃用文言文,以促进文学艺术的普及和推广。
在教育领域,陈独秀等人倡导新教育理念,主张实行普及教育和独立思考。
这些改革对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女性解放新文化运动对于女性解放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鼓励女性接受教育,提倡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以及废除封建礼教等观念。
一批优秀的女性知识分子如宋庆龄、邓颖超等也在这个时期崛起。
六、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它强调礼仪、权威和等级制度。
而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束缚了人的思想和个性,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因此,他们呼吁人们独立思考,摒弃过时的文化观念。
七、影响与启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进步,培养了一大批思想家、作家和教育家,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它引领了一系列改革和革命运动,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在今天,我们回顾新文化运动,仍不难看出其对当代社会的一些启示。
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
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化变革运动,它是一场思想启蒙和文化解放的运动,是一次对封建文化的挑战和对传统文化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解放、文化启蒙、文学革命和社会改革等几个方面。
首先,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思想解放。
在旧中国,封建礼教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思想解放,主张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认识世界,打破传统的迷信观念,呼吁人们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追求真理和进步。
其次,文化启蒙是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核心内容。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文化观念,主张要推翻旧文化,建立新文化,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文化理念。
在文化启蒙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普及科学知识,提倡民主的文化观念,倡导自由的思想和精神,推动国民教育的发展,提倡普及教育,使更多的人接受现代科学知识,培养现代民主意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文学革命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革命,主张文学要为社会服务,要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关注人民的疾苦,提倡文学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文学革命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文学要有现实主义的创作观念,要写出真实的人和事,反映社会的现实,关注人民的生活,提倡文学要有进步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推动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社会改革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新文化运动提倡社会改革,主张要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社会观念。
在社会改革方面,新文化运动提倡要推翻封建的社会制度,建立现代的社会制度,提倡社会要有进步的精神和民主的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思想解放、文化启蒙、文学革命和社会改革等几个方面。
这些内容的提出和实践,为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哪些意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四提倡四反对”,即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民主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在胡适、鲁迅、陈独秀等一批接受过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人的带领下顺利而有序地进行着。
考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就可以发现,新文化运动的发动并非偶然,它是有道理有基础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兴起的一个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使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以激进的思想观念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为特征,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方面的探讨,来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20世纪初期,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辛亥革命后,清朝政权被推翻,民主革命的呼声高涨。
然而,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的桎梏之中,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束缚着人们的思维。
此外,近代西方大量的先进科学、哲学和文化思潮也开始涌入中国,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
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解放、文学革命和社会改革。
首先,新文化运动呼吁进行思想解放,对儒家传统观念进行批判和推翻,主张以科学、理性的思维代替封建迷信和迂腐的思维方式。
其次,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试图打破旧有文学形式的束缚,追求自由、真实、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最后,新文化运动还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主张,包括民主、平等、科学、女权等。
这些内容使得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推动力量。
三、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空间。
通过对传统观念的解构和批判,新文化运动拓宽了人们的思维边界,使得不同的思想流派相互交锋、碰撞,推动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
其次,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进步。
新文化运动主张以现实为基础,以自由、个性为追求,这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再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社会结构的改变。
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平等,对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质疑,对传统社会结构产生了冲击,最终为中国的社会进步铺平了道路。
四、新文化运动的不足和局限尽管新文化运动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
首先,新文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价值,而过分追求西方文化的导入和模仿。
新文化运动
五四
学生运动场景
+ 1919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联合
会成立,反对开课、开市,并 且联合其他地区,告知上海罢 工主张。通过上海的三罢运动, 全国22个省150多个城市都有 不同程度的反映。1919年6月 11日,陈独秀等人到北京前门 外闹市区散发《北京市民宣 言》,声明如政府不接受市民 要求,“我等学生商人劳工军 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 之改造”。陈独秀因此被捕。。
任命状
1917年1月,爱 国民主主义者、 教育家蔡元培出 任北京大学校长。
新文化运动中的刊物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鲁迅
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以犀 利的饱含感情的笔触,去抨 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前 贤”,去刺破旧中国的脸, 去揭穿旧道德旧教条的丑态。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但 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远远 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 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对现时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不可低估之影 响。
+
烧掉赵家楼的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 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京军 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 压。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919 年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1919年5月14 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广州,南京,杭州, 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1919年5月 19日,北京各校学生同时宣告罢课,并向各省的 省议会、教育会、工会、商会、农会、学校、报 馆发出罢课宣言。天津、上海、南京、杭州、重 庆、南昌、武汉、长沙、厦门、济南、开封、太 原等地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先后宣 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1919年 五四反帝 爱日(星期日)齐集天安 门举行学界之大示威。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 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 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 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 为瓦全”“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 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 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北 京高等师范学校一个冲进曹宅,并带头火烧曹宅,引 发“火烧赵家楼”事件。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 捕了学生代表32人。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 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 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 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思考:⑴ “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 么? ⑵为什么只有“德”、“赛”两位先生才可以救治 中 国的黑暗呢?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赛先生)
西方民主制度 和民主精神
自然科学知识 和科学精神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打倒孔家店”
贞节牌坊
裹脚的官府女眷
思考: ①这两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还 能找出类似的实例吗? ②什么是新道德,什么是旧道德?为什么新文化运 动会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呢?
材料一
材料二
天为 命 上 地竭 无 邪 合冬 绝 我 乃雷 衰 欲 敢震 山 与 与震 无 君 君夏 陵 相 绝雨 江 知 雪水长
天啊!我要和你 相爱,一辈子也 不断绝。除非是 山没有了丘陵, 长江、黄河都干 枯了,冬天雷声 隆隆,夏天下起 了大雪,天与地 合到一起,我才 敢同您断绝!
材料一和 材料二表 达的意思 是一样的。 大家对比 一下,这 两段文字 有何不同? 为什么要 开展文学 革命呢?
探究: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对 待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
• 维新变法: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 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 新文化运动:激进派,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彻底 批判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思想。
活动基地: 北京大学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 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发生在 1915 年至 1923 年期间。
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十分复杂。
首先,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社会状况依然黑暗。
其次,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上专制独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加深。
再者,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
同时,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而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众多,其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是最为突出的。
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胡适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改良。
鲁迅则以犀利的笔锋批判封建礼教,其作品如《狂人日记》等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批判性。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提倡、四反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在提倡民主方面,新文化运动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倡导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
在提倡科学方面,强调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
这不仅包括自然科学知识,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思维方法。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旧道德主要指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
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摧残,主张建立以个性解放、自由平等为基础的新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是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领域的重要主张。
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为中国近代化进程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思想解放、文化创新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解放、文化创新、语言文字改革、文学艺术革新等方面。
首先,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思想解放。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思想观念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人们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批判。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是民主、科学、自由的思想,提倡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解放,呼吁人们摆脱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权意识。
思想解放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次,新文化运动还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西方文化的接受与借鉴,是一场文化的创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是民主、科学、自由的思想,提倡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解放,呼吁人们摆脱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个人自由和人权意识。
思想解放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另外,新文化运动还推动了语言文字的改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字体系受到了挑战,传统的文言文受到了质疑,新文化运动倡导使用白话文进行文学创作和社会交流,提倡现代汉语的使用。
这一举措对中国的语言文字系统进行了深刻的改革,也为现代汉语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最后,新文化运动还推动了文学艺术的革新。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文学艺术开始追求现实主义和民主主义的精神,作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的疾苦,探索新的文学艺术形式,提倡写实主义文学和白话文学,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解放、文化创新、语言文字改革、文学艺术革新等方面,这些内容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的名词解释
新文化运动的名词解释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次由知识分子主导的思想启蒙运动。
该运动始于1910年代末,以梁启超、胡适、陈独秀等人为代表,以革新传统文化、推崇科学、求变革社会为核心目标。
新文化运动持续至1920年代中期,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实用、科学、民主、自由”等观念的宣扬,反对封建迷信和望族传统文化。
倡导以科学理性为导向的现代化思维方式,推崇西方文化和文明,主张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批判和变革。
新文化运动提倡"百家争鸣"的理念,支持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相互竞争,以求真理。
新文化运动的目标是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反对旧的礼让文化和旧的道德观念,主张个人自由、平等和权利。
它倡导男女平等,反对束缚妇女自由发展的陈规陋习,提倡妇女能参与社会和政治活动。
新文化运动以文学为手段,实现了政治的宣传和教育目标。
运动中的作家们用白话文和现代文体表达思想,发表政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文章和作品,引导着社会舆论。
梁启超的《中国之救亡史》、胡适的《华盛顿真相》和《世界史纲要》,陈独秀的《新青年》,都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作品。
新文化运动从意识形态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社会的觉醒和思想解放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瓦解了封建统治者的道德和文化基础,为中国现代化奠定了思想和文化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提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仍然在当今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运动过于西化,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同时,运动中的一些言论也引起了社会的争议和批评。
一些传统文化保守派和爱国主义者对新文化运动持有批判态度,认为运动过于西化,丧失了自身的文化特色。
总的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中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思潮和运动。
它打破了旧有的文化和思想束缚,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虽然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它对中国现代思想的解放和觉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它发生在20世纪初期,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一次重要尝试,也是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现代文化冲击的一次重要反应。
本文将探讨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起源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但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受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面临严峻的挑战。
新文化运动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兴起的。
新文化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15年。
那一年,胡适发表了《狂人日记》,为新文化运动开了个头。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倡导自由思想、科学精神、人道主义和民主理念,反对封建礼教、文化保守和外来压迫。
运动的核心人物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文化名流,他们使用白话文写作,宣传新思想,倡导新文化。
二、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影响1. 促进科学、民主和现代化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和观念,宣传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等思想。
这些都是西方文化传统中最为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中国人开始意识到封建礼教的严重问题,开始向外部世界接受新的知识和观念,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化和进步。
2. 倡导文化自信和国家自主性新文化运动强调创新、独立思考和自我发展等,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它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侵略和压迫。
它让人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对国家独立自主的要求,在国与国竞争的时代中,这种文化自信和国家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
3. 对文化归纳和整合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开创了近代白话文运动的时代,它在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白话文的发展和普及,对于中国的文化传承、创新和变革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新文化的运动和活动,推动了白话文和文艺的发展、成熟和进步,对文化归纳和整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新文化运动对当今中国的启示和启发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00年前,但对当今中国仍有着重要启示和启发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 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 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 ‚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受 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 普遍欢迎,被誉为‚青 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 ‚良师益友‛。青年得 此,如清夜闻钟,如当 头一棒。
材料三:
场景二:鲁迅的《药》描述的人血馒头: 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 轻轻说: “吃下去罢,——病便好了。” 小栓撮 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 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 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 头。— 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 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
兴起
背景
新文化运动
意义
主要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政 治
袁世凯妄图 复辟帝制
根本原因
经 济
民族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要求 实行民主政治
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
思想文化
直接原因
矛盾激化 两不相容
尊孔复古逆流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民主与科学 北京大学
蔡元培到校后,针对以往的陋习加以改革。 他在就任的演说中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 者也。……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我不为名,不为利,为的是改变中国的国 民性。我不去整顿谁去呢?”
“北大者,为囊括大典,包罗万众之最高学 府”,“无论何种学派……听他们自由发 展。”
为了塑造新北大,他不辞辛苦地聘请众多学 术精英来北大任教。例如在聘请陈独秀主持北大 文科时,就曾多次拜访陈独秀,因陈习惯晚睡晚 起,他就耐心地坐在门口小板凳上,等待着年龄 小他一轮的陈独秀睡觉醒来。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由...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目的是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力争实现名符其实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9月起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初迁到北京)为起点和中心阵地,以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旗帜,向封建主义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运动的代表人物是: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易白沙、吴虞、钱玄同等。
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反对封建专制和伦理道德,要求平等自由,个性解放,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提倡科学,反对尊孔复古思想和偶像崇拜,反对迷信鬼神,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开展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
陈独秀在《青年》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大声疾呼,提倡民主与科学。
他指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勇猛地向封建主义的政治和文化进行冲击,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新文化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倡导者李大钊,也相继发表文章,反对旧礼教、旧道德。
他指出:“吾人为谋新生活之便利,新道德之进展”,“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
”吴虞猛烈抨击封建宗法制度,高喊“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被称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内容。
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
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文学,并把文学革命的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
他提出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真正举起了文学革命的旗帜。
1918年5月,鲁迅发表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吃人的封建礼教进行了血泪控诉和无情鞭挞,树立了把文学革命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的典范,开拓了中国新文学的道路。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
什么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
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什么是新文化运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新文化运动介绍英译:New Culture Movement概念:思想解放运动(革命)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时间:1915年9月标志: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主要领导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陈独秀等。
内容:①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②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阵地:《新青年》活动基地:北京大学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精神:向儒家学说猛烈开火,宣称“打倒孔家店”。
作用: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新文化运动学案
班级姓名
【课程标准】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课标解读】
应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条件,标志、思想阵地、指导思想、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贡献,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考试大纲】
新文化运动
【自主预习】
一、新文化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提示:政治、经济、阶级、思想)?陈独秀认为必须兴起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是什么?他们活动的中心在哪儿?
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两个阶段)?
四、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积极、局限)?
【延伸探究】
一、新文化运动提倡的“民主”与“科学”在当时的含义是什么?对当时的中国有何意义?
二、在新文化运动中,为什么树起“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其实质是什么?代表人物是谁?有什么影响?
三、提倡新文学,开展文学革命为什么成为新文化运动运动的内容?对文学革命的开展影响最大的人物有谁?文学革命包括哪些内容?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内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思维拓展】
1.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由浅入深的向西方学习的?其代表的思潮及阶级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特点(民族危机、文化选择、走向、批判对象)?
3.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三派主要力量在反封建和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能力训练】
一、单选题
1.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A.变法B.革命C.民主D.科学
解析:D。
材料中“这三十年来,……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
”出自《科学与人生观》序言。
从材料中分析,可以排除A、B项,因为变法和革命都遭到抨击,都遭到部分派别的反对。
而民主也在辛亥革命中被袁世凯践踏,故C项不选。
只有科学,从戊戌变法到中华民国成立一直在中国得以发展下来,被人们逐步接收。
故D项正确。
2.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
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
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
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
解析: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实质,B项符合题干要求。
A、C 、D项表述错误。
3.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
解析:B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史实的掌握和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题干中时间1917年和“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提示考生,本题是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内容,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
材料主要是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思想为基础的专制制度,以求资产阶级民主宪政制度,而并不是直指封建皇权。
故答案A不准确但最容易误选。
C答案中《临时约法》已经被袁世凯废除,而且捍卫《临时约法》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内容,故不合题意。
倡导科学精神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口号,跟材料内容不相吻合。
结合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材料,不难判断答案B为正确答案。
4.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解析:C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从第二期开始称《新青年》。
D.《每周评论》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
二、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
剥茧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去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陈独秀《警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无知,使之脱胎换骨,恐使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涉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
此。
之所以专对去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所提到的“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
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思想的变化的相关内容。
第(1)问的回答需要注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给的有效信息,总结变化的原因。
第(2)问特点的概括要紧密结合材料,然后分析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第(3)问要全面分析材料,全面分析总结答案。
答案:
(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透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寓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系。
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思想目标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