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第2版 修改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要点1.什么是眩光,怎样防止眩光??眩光的定义:当视野内出现亮度过高或对比度过大时,产生的刺眼、耀眼的强烈光线称为眩光避免眩光现象-采取以下主要措施:(1)限制直接眩光①限制光源亮度②减小窗户眩光(2)控制反射眩光①合理布置光源②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位置③合理选用工作面材质④采用大面积和低亮度的灯具(3)控制对比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物体亮度与背景亮度对比,防止产生对比眩光2.简述安全人机工程学在安全工程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工程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

安全科学体系有四部分组成:安全设备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系统工程学、安全管理工程学;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人的作用因素,它与其他三个字系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了安全工程学这一整体。

3.如何选用百分位和适用度??(课本44-45)确定设计对象的功能尺寸的主要依据是人体尺寸百分位数,而它的选用又与设计对象的类型密切相关。

首先应确定所设计的对象是属于哪一类型;在确认所设计的产品类型及其等级之后,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的依据是适用度。

人机工程学设计中的适用度,是指所设计产品在尺寸上能满足多少人使用,通常以适合使用的人数占使用者群体的百分比表示。

适用度的确定应根据所设计产品使用者总体的人体尺寸差异性、制造该类产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

下面为网上答案仅供参考(常见设计和人体数据百分位选择依据有(1)凡间距类设计常取第9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2 )凡净空高度类设计常取第99百分位的人体数据;(3)凡属于可及距离类设计一般应使用低百分位数据;(4)座面高度类设计常取第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5)隔断类设计则视情况而定;(6)公共场所工作台面高度类设计从女子第5百分位到男子第95百分位数据)4.试述工作空间设计的一般原则??(1)根据生产任务和人的作业要求,首先应总体考虑生产现场的布局,避免在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的机器、设备、工具和人员过于密集,造成空间劳动负荷过大,然后再进行各局部之间的协调。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指从安全的角度研究人与机的关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工程学定义:指运用人的生理学、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知识,使机器和人相互适应,创造舒适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条件,从而提高功效的一门学科。

人机系统:包括人、机、环、人机结合面。

人机结合面:指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界面。

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①人的因素:人体生理心理人体测量及生物力学②机的因素:显示器和控制器等物的设计③环境因素:对人身心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采光噪声④人机系统综合研究:整体、岗位、控制器、作业方法。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依据标准、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

研究方法:①实测法②实验法③分析法④调查研究法⑤计算机仿真法⑥图示模拟和模型模拟法⑦感觉评价法近期国内外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向:1工作负荷研究: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2工作环境的研究3工作场地、工作空间、工具装备4信息显示5计算机设计6工作成效的测量与评定7机器人设计的智能模拟等8人—机—环境系统中心理学的研究。

感觉评价法定义:运用人体主观感受对系统的性质、质量、特征等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方法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包含人和机以及围绕着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的这样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士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进行人机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舒适。

)。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功效人机工程学:前者着眼于安全,侧重与人体的安全卫生,后者着眼于工作效率,侧重于用人保证机器,两者是人机工程学不同方向的应用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与安全心理学:安全心理学是安全人机工程学的主要理论之一,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心理学的延伸和扩展。

(完整版)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知识点

(完整版)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以安全为目标,以工效为条件研究对象——人、机、人机结合面三个安全因素。

人——指活动的人体,即安全主体。

机——包括劳动工具、机器(设备)、劳动手段和环境条件、原材料、工艺流程等所有与人相关的物质条件。

人机结合面——人和机器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界面。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除人机学所研究的内容以外,还研究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标准依据、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等问题。

1)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2)研究人机功能合理分配;3)各种人机界面的研究;4)作业方法与作业负荷研究;5)作业空间的分析研究;6)事故及其预防的研究;研究目的对人、机、环境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人机功能分配更合理,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

第二章人体测量: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异,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安全设计、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1、最大耗氧量及氧债能力耗氧量和摄氧量人体为了维持生理活动,必须通过氧化能源物质获得能量。

体内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气量叫做需氧量;成人静止时需0.2~0.3L/min;单位时间内,人体通过循环、呼吸系统摄入的氧气量称摄氧量;人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氧气量称耗氧量。

一般情况下,摄氧量=耗氧氧债与劳动负荷需氧量与实际供氧量之间的差额称为氧债;根据摄氧量和耗氧量之间的关系,可将人体负荷量分为: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

劳动负荷的大小不同,出现氧债的大小也不一致,劳动结束后恢复期的长短也不一样。

2、最大心率单位时间内心室跳动的次数称为心率;正常时为75次/分;当人体达到最大负荷时,心室每分钟的跳动次数称最大心率;HRmax=209.2-0.75A3、搏出量与最大心脏输出心脏每次搏动从左心室注入主动脉的血液量称为搏出量;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从左心室射出的血液量Q,叫做心脏输出量。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总结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总结

安全人机工程学知识总结第一章安全人机工程学概述及其研究方法一、系统的特性:1.相关性 2.目的性 3.层次性 4.整体性 5.适应性二、安全科学的本质特征:1.安全科学要体现本质安全,即要从本质上达到事物或者系统的安全。

2.安全科学要体现科学性、理论性 3.安全科学即要体现它的交叉性,又要体现研究对象的全面性。

三、安全科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安全因素,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技术危害。

四、安全科学的研究的主要内容:1.安全科学的理论基础 2.安全科学的应用理论 3.安全科学的专业技术五、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1.动力理论 2.事故致因理论 3.人机学理论六、安全人机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的特性研究 2.机的特性研究 3.环境的特性研究 4.人——机关系的研究 5.人——环关系的研究 6.人——机——环总体性能的研究 7.事故预防以及事故致因的研究。

七、人机学的研究方法:以系统科学、安全科学、工程生物学、优化理论、企业管理科学,以及工程控制理论为基础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怎么样才能达到最佳匹配。

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是主要的两大研究手段。

第二章人因失误事故模型一、事故致因理论: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间接原因分为 1.技术 2.教育 3.身体 4.精神 5.管理 6.社会及历史的原因。

其中技术、教育、管理三者为最重要的间接原因。

二、事故的因果类型:多因致果型、因果连锁型、集中联锁型。

三、事故的预防原则:从技术、管理、教育方面预防(各四条)技术原则:1.闭锁原则 2.距离保护原则 3.个体保护原则 4.能量屏蔽原则 5.作业时间保护原则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效果性原则 4.责任性原则5.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原则。

第三章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征与热感觉一、人的物理特性:包括几何特性、力学特性、热学特性、电学特性、声学特性以及别的物理特性。

安全人机工程学重点

安全人机工程学重点

1.安全人机工程学:时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研究人和机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立足点放在安全上面,以活动过程中的人实行保护为目的,主要阐述人与机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

2.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的分配给人和机3.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呢或互相影响的领域4.人的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做出反应的时间5.疲劳:就是人体发生可以概括为失去功能或打乱这样的变化,引起生理活动的变化就是的发生机能变化,物质变化,自觉疲劳和效率变化的现象6.人机系统的构成及人机三要素:人机系统由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处理和执行功能四部分组成人机三要素:○1人的三要素: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行动器官○2机器的三要素:机器本体,显示部分和操作部分7.人机工程的任务或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人和机以及人机关系及环境条件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的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的活动,同时提高活动效率。

8.试述安全人机工程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实测法,模拟和模型试验法,计算机数值仿真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

9.试述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准则?准则有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的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使用度准则10.如何选用百分位和适用度?常见的依据有:○1凡间距类设计常取第9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2凡净空高度类设计,常取第99百分位的人体数据○3凡属于可及距离类设计,一般使用低百分位数据○4座面高度类设计,常取第5百分位的人体数据○5隔断类设计视情况而定○6公共场所工作台面高度类设计,从女子第第5百分位到男子第95百分位数据。

11.为何要进行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的确定,怎样确定?○1根据人体数据运用准则,凡涉及人体尺寸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实际中人的可能姿势,动态操作,着装等需要的设计裕度,所以这些设计裕度总计为功能修正量,功能修正量常用的实验方法去求得,也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2根据人体数据运用准则,为了消除人们邻里上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和过于接近时的窘迫感和不舒适感等心理感受,或者是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理需求涉及人的产品和环境空间涉及,必须在附加一项必要的心里空间尺寸,即心理修正量。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安全人机工程学复习资料

人机复习选择、填空、简答、论述、计算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人机系统的构成: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处理和执行功能四部分2.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目的:进行人机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安全舒适3.产品功能尺寸设计: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4.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标准化准则、可调性准则5.人体尺寸的区域划分:安徽属于东南区6.人体测量数据选用的注意事项:人体主要尺寸的设计极限、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有限度的或受身体延伸所限制的空间尺寸、可调整的尺寸搞清该尺寸的适用范围、人体测量数据应用应注意人体尺寸的变化7.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1)确定所设计对象的类型和适应度(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4)引用设计与身高的推算公式8.感觉依赖于输入信息的性质、强度和差异9.绝对阈限能引起人体产生感觉的最小刺激水平差别阈限两个相似刺激之间被觉察到的最小差别10.感觉特征a.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b.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c.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

d.同时有多种信息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视其它信息。

e.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11.视力=1/最小视角静视野: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动视野: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在人的三种视野中,注视范围最小,动视野范围最大。

人机工程中,一般以静视野为以据设计视觉显示器等有关部件,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安全人机工程知识点整理

安全人机工程知识点整理

1、人机工程学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

12、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出发,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系统中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93、人机结合面:人合计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104、人体测量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所涉及的是一个特定的群体而非个人,选择样本必须考虑有代表性的群体,测量的结果要经过数理统计处理,以反映该群体的形态特征与差异程度。

测量基准面: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冠状面(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17~185、百分位数6、人体结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20~217、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使用度准则。

35~39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应。

知觉的特性:整体性、理解性、选择性、恒常性。

499、能被感觉器官感受的刺激强度范围称为感觉阈。

4910、视野52。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白色视野最大,黄、蓝色次之,再其次红色,绿色视野最小。

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当人从黑处到亮处,也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称为亮适应。

11、视错觉是人观察外界事物形象和图形所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是视觉的正常现象。

5412、视觉运动规律(有七点)5413、一般人的最佳听力范围是20~20000Hz14、人类能辨别的四种基本味为:甜、酸、苦、咸15、肤觉可分为触觉、温度觉和痛觉。

16、人从接受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

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感觉通道、运动器官、刺激性质、执行器官、刺激数目、颜色的配合、年龄、训练。

安全人机工程(王保国)2

安全人机工程(王保国)2
Safety Ergonomics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2)坐姿: 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 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 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 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 膝弯曲大致成直角,足平 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 腿上。见图2—2。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解:由表查知华北男性身高平均值M=1693mm,标 准差S=56.6mm.要求产品适用于90%的人,故以第 5百分位和第95百分位确定尺寸的界限值,由表查得变 换系数K=1.645;即第5百分位数为:P=1693(56.6*1.645)=1600mm;第95百分位数为: P=1693+(56.6*1.645)=1786mm 结论:按身高1600-1786mm设计产品尺寸,将适应 用于90%的华北男性。 讨论:平均值是作为设计的基本尺寸,而标准差是作为 设计的调整量的。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教学内容
2.1 人的物理特性 2.2 人的生理特性 2.3 人的心理特性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基本要求
1 正确理解人的基本特性,熟练掌握人体几 何参数的测量方法; 2 掌握人的生物力学特性、生理特性; 3 掌握测量基准面、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的 基本概念。
安全人机工程学
Safety Ergonomics
第二章 人机系统中人的基本特性
3)测量方向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 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将远 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挠骨侧 称为挠侧,将尺骨侧称为尺 侧。 (5)对于下肢,将胫骨侧 称为胫侧,将腓骨侧称为腓 侧。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知识

安全人机工程学课后习题答案知识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一章一,人机关系随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变化,请举例说明其变化及其特点答:1 原始人机关系,旧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枪、骨针等工具大部分呈直线形状,有利于人使用;到新石器时代,人类所用的锄头、铲刀及石磨等的形状,更适合人的使用。

那是的人类在用这些工具进行笨重的体力劳动时,就自发地存在保护自己和提高劳动效率两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经验人机关系,这些工具由于人的使用经验、体会促使人机关系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自发到自觉,逐渐科学化。

但这个时期的人机关系及发展只是建立在人类不断积累经验和自发的基础上。

3 人机关系越来越复杂,机器要求操作者接受大量的劳动成果,例如:飞机的飞行,座舱及仪表位置设计考虑人的生理、心理和生物力学特性等。

二,如何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含义?答:人机工程学是根据人的心理、生理和身体结构等因素,研究系统中人、机械、环境相互间的合理关系,以保证人们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并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的一门科学。

三,阐述人机工程学与安全人机工程学的联系与区别。

答: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人机工程学的着眼点研究人与机的关系,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基础研究的方法与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基本相同,但是研究问题的角度和着眼点主要侧重于从适应人的安全性特征去研究人机界面。

四、举例分析你所熟悉的一个人机系统的人、机及其结合面答:计算机。

在人机系统中,存在一个人与机相互作用的“面”,所有的人机信息交流都发生在这个面上,通常把这个“面”称为人机界面。

在人机界面上,向人表达机械运转状况的仪表或器件叫做显示器。

对机械来说,显示器执行的功能是输出,而对人来说,是输入。

而显示器就是人与计算机的结合面。

人即安全主体。

机这里是指计算机。

五、请说明安全人机工程学在安全工程学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答:安全人机工程学是安全工程学学科体系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安全工程学的科学依据和最活跃的人的作用因素,它与其他三个子系统相互交叉、渗透、影响、制约、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了安全工程学这一整体。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二版)人机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二版)人机系统安全评价
*
人机系统安全评价
9.1 人机系统分析方法 9.2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9.3 人机系统评价
掌握连接分析法、作业分析法等人机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及应用; 充分理解人机系统可靠性的内涵及人机系统可靠度的计算与评价方法; 掌握常用的人机系统评价方法,并能应用于实践。
*
学习目标
9.1.1 连接分析法 连接分析法(link analysis)是一种描述系统各组件之间相互作用的简单图解技术,是一种对已设计好的人、机、过程和系统进行分析评价的简便方法。 连接链分析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各子系统的相对位置及其信息传递方式,减少信息传递环节,使信息传递简捷、通畅,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连接是指人机系统中,人与机、机与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
1)对应连接 对应连接是指作业者通过感觉器官接受他人或机器发出的信息或作业者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操作而形成的作用关系。对应连接有显示指示型和反应动作型两种。以视觉、听觉或触觉来接受指示形成的对应连接成为显示指示型连接。例如,操作人员观察显示器后,进行相应操作。即人的视觉与显示信号形成一个连接。操作人员得到信息后,以各种反应动作来操纵各种控制装置而形成的连接称为反应动作型对应连接。 2)逐次连接 人在进行某一作用过程中,往往不是一次动作便能达到目的,而需要多次逐个的连续动作。这种逐次动作达到一个目的而形成的连接称为逐次连接。
*
作业分析法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对现行各项作业、工艺和工作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从中找出不合理的、浪费的因素并加以改进,以达到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增进系统功效的目的。 作业分析法包括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两大类技术,它们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
9.1.2 作业分析法
(一)方法研究
定 义
在一定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研究资源的合理运用,把作业中的不合理、浪费、混乱的因素排除,寻求一种最经济有效的工作方法。即:对旧的和新的作业方法加以分析和检验,去除不必要的作业动作和作业时间,只保留必要的功能,按此原则进行作业的组合。(吉尔伯雷斯:将18个动作简化为5个,速度由120提高到350块/小时)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二版)绪论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二版)绪论
*
1.1.2 其他相关学科的概念 1. 人—机—环境系统 人—机—环境系统是由人、机(或计算机)和环境组成的一种复合系统。 2.人—机—环境系统工程
*
图1-1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内容
安全人机工程学侧重于安全卫生,立足于人机结合面上,在最大限度保障人们的安全健康与舒适的前提下,尽量提高工作效率; 效率人机工程学侧重于工作效率,立足于设备的效应,在最大限度发挥设备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下,给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
*
1.4 学科体系及研究方法
1.4.2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方法 测量方法 模型工作方法 调查方法 数据的处理方法
*
1.4.3 人机工程发展新趋势 绿色设计 虚拟现实技术 Fra bibliotek字化人机工程
*
谢 谢!
2.发展历程 经验期—机械时代(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创建期—技术革命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间) 成熟期—人的思维时期(60年代至今) 3.我国人机工程学发展进程
*
1.2.2安全人机工程学发展历程 经验人机工程学 科学人机工程学 现代人机工程学
*
1.3.1人机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有以下几点: 人的因素方面 机的因素方面 环境因素方面 人机系统的综合研究
*
1.3.3 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 人机功能分配; 各类人机界面; 工作场所和作业环境; 安全装置; 人员选拔问题;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人机系统总体安全性设计准则和方法以及安全性评价体系和方法。
*
1.4.1 学科体系 《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 安全科学技术(620) 安全人体学(620.25) 安全人机学(620.25.30)

安全人机工程所有知识点

安全人机工程所有知识点

安全人机工程一、1英国是欧洲研究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美国是人机工程学最发达的国家。

2安全人机工程学定义: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3与安全工程学的关系,安全工程学体系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安全管理工程学2)安全设备工程学3)安全人机工程学4)安全系统工程学二、1被测者姿势:立姿、坐姿。

2测量基准面:矢状面、正中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眼耳平面。

3人体结构尺寸是指静态尺寸,人体功能尺寸是指动态尺寸。

4脚作业空间:与手相比,脚的操作力较大,但精准度较差,且活动范围较小。

5体内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氧气量叫需氧量。

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的需氧量为0.2~0.3L/min。

在大凡情况下,摄氧量与耗氧量大致相等。

6供氧量与需氧量的差值称为氧债。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人体负荷量分为三类:常量负荷、高量负荷、超量负荷。

7最大心率,在安静时,正常男子、女子的心率约为75次/分。

8人体测量数据的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衡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

三、1人的感知特性概述: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则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应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2人眼的构造:机体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80%以上来自视觉。

3人能够产生视觉的三要素:视觉对象、可见光、视觉器官。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380~780nm。

4视角是确定被观察物尺寸范围的两端光线射入眼球的相交角度。

5视敏度是能够辨出视野中空间距离非常小的两个物体的能力。

临界视角的倒数是视敏度。

6在大凡状态下,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度,坐着时低于水平线15度,观看展示物的最佳视线在低于标准视线30度的区域里。

安全人机工程学重点知识

安全人机工程学重点知识

安全人机工程学: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对象:人机系统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目的:进行人及设计,改善人机关系;提高人机系统可靠性;减少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人的安全舒适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学科体系、人机结合面的安全依据标准、人机系统的安全设计(安全)人机工程学研究方法:实测法、实验法、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计算机仿真法、图示模拟法和模拟试验法、感觉评价法安全人机工程学任务与研究范围: (1) 研究人机系统中人的各种特性(2)研究人机功能合理分配(3)各种人机界面的研究(4)作业方法与作业负荷研究(5)事故及预防的研究感觉的特性:1)人的各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2)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对感受器官发生作用。

3)一种感受器官只能接受一种刺激和识别某一种特征。

4)同时有多种信息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注意一个而忽视其它信息。

5)感觉器官经过连续刺激一段时间后,敏感性会降低,产生适应现象。

百分位数:如果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则某一百分位的对应数据的值就是这一百分位的百分位数。

适用度:所设计产品在尺寸上能满足多少人使用,通常以适合使用的人数占使用者群体的百分比表示。

适用度的确定应根据所设计产品使用者总体的人体尺寸差异性、制造该类产品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因素进行综合优化。

明适应:当人从黑暗处到光亮处,有一个对光适应的过程。

暗适应:在黑暗中视觉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视错觉:人观察外界物体形状和图形得的印象与实际形状和图形不一致的现象(形状错觉,色彩错觉,物体运动错觉)视力:表示人眼对物体细小部位的辨识能力的生理尺度。

动视野:当头部固定不动,眼球自由转动时能看到的空间范围静视野:当头部固定不动时所能看到的正前方空间范围(上30度下40度左右各为15-20度有效视野:能够清楚辨识物体形状的视野色觉视野:人眼在不同颜色刺激下的视野是不同的,称为色觉视野。

人机工程学重点知识

人机工程学重点知识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因素,人机的综合研究,控制器设计,环境设计等2.人机系统的组成:信息输入、信息储存、信息处理、执行功能3.安全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从安全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角度和着眼点:安全研究对象:人机系统。

目的:活动过程中对人实行保护。

4.安全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方法:1、实测法2、实验法3分析法4调查研究法5计算机仿真法6模拟和模型试验7、感觉评价法5.安全人机工程的研究目的:对人类活动的场所,即包含人和机以及围绕着和机器的关系及其环境条件这样的综合体,建立合理的方案,更好地在人机之间合理的分配功能,使人和机有机结合,有效地发挥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人提供安全卫生和舒适的环境,达到保障人的健康、舒适、愉快地活动的目的,同时提高活动效率。

6.产品功能尺寸设计:最小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7.最佳功能尺寸=人体尺寸百分位数+功能修正量+心理修正量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摄影法、三维数字化人体测量法、普通测量法8.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准则:最大最小准则,可调性准则,平均准则,使用最新人体数据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地域性准则,功能修正与最小心理空间相结合准则,标准化准则,姿势与身材相关联准则,合理选择百分位和适用度准则9.影响人体测量数据差异的因素:年龄、年代、性别、职业、地区与种族10.合理使用百分位适应度:间距类-95百分位净空高度-99 可及距离-低百分位座面高度-5 隔断类视情况定公共场所工作台面高度-女5到男9511.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和程序:1.确定所设计对象的类型和适应度2.选择人体尺寸百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4.引用设计与身高的推算公式12.不安全情绪:1.急躁情绪:人的情绪状况发展到引起人体意识范围变狭窄,判断力降低,失去理智力和自制力。

心血活动受抑制等情绪水平失调呈病态时,极易导致发生不安全行为。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二版)人的特征

安全人机工程学(第二版)人的特征
2)知觉的基本概念
*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选择性
*
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 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过程带有意志成分,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知觉的过程。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的事物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感觉和知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产生对所作用的反映。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人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只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而存在于知觉之中,在心理学中称为“感知觉”。
*/24
*
车辆驾驶的静态图与动态图
GB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根据人机工程学要求提供了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的基础数据,它适用于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军事工业以及工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及劳动安全保护。 标准中共列出47项我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基础数据,按男女性别分开,且分三个年龄段:18~25(男、女),26~35(男、女),36~60(男)、55(女),用七幅图分别表示项目的部位,并用表列出其相应的百分位数。
*
人体的14节段模型
*
坐姿人体模板的侧视图
*
人体外形模板
*
人体模板用于轿车驾驶室的设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目前的人体模板已经发展为三维数字人体模型,三维数字人体模型不但可以储存大量人体尺度的详细数据,自动计算生成处于特定百分位的使用者的三维模型,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模拟真实情况下人的运动和操作,按照不同的透视角度加以观察。
*
(3)确定功能修正量和心理修正量 根据人体数据运用准则,凡涉及人体尺寸的设计,必须考虑实际中的可能姿势、动态操作、着装等设计富裕度——功能修正量(着衣修正量:坐姿测高应加6mm,胸厚加10mm,臀膝距加20mm;穿鞋修正量:男加25mm,女加20mm;姿势修正量:立姿身、眼高减10mm,坐姿坐、眼高减44mm)。 同时,为了消除人们心理上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和过于接近时的窘迫感和不舒适感等心理感受,附加一项必要的心理空间尺寸——心理修正量。 (4)确定产品的功能尺寸 最小功能尺寸 最佳功能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5、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安全科学,系统科学与行为科学为基础,运用安全原理以及系统工程的方法去研究人—机—环境系统中人与机以及环境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才能保证人的安全的一门学科。

第二章
1、事故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事故的因果性,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7性,因偶必规潜再预)。

3、能量意外释放论和轨迹交叉论(看书17)
4、事故的预防原则(论述题)①、技术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隐患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因此要预防事故的发生,就需要针对危险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治理,其基本原则是1消除潜在的危险原则。

如用不可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

2降低潜在危险严重度的原则。

如在高压容器中安装安全阀,手电钻工具采用双层绝缘措施等。

3闭锁原则。

如冲压机械的安全互锁器,煤矿上使用电闭锁装置等。

4能量屏蔽原则。

如建筑高空作业安装安全网,核反应堆的安全壳等。

5距离安全原则,应尽量使人与危险源距离远一些。

如化工厂应该远离居民建立等。

6个体保护原则。

如作业者系安全带,戴护目镜等。

7警告、禁止信息原则。

如使用警灯、警报器、安全标识等。

8作业时间保护原则。

此外,还有根据需要而采取的预防事故发生的技术原则。

②、组织管理原则1系统整体性原则。

2计划性原则。

3效果性原则。

4责任制原则。

5坚持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的原则。

③、安全教育原则
可包括安全态度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

第三章
1、人体测量时基本姿势有两种立
姿和坐姿。

2、例题3-1 (看书29)
3、人的力学特性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系统
运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系统包括有机整体和有机整体的联合体。

有机整体是指由各种器官和组织以及其中的液体和气体组成的有机整体;有机整体的联合体是由生物体的各部分,例如头、躯干、四肢以及内脏等组成的有机整体联合体。

人体生物力学侧重研究人体各部分的力量、活动范围、速度,人体组织对于不同阻力所发挥出的力量等问题。

人的骨骼和肌肉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人的力学特性也主要由这两种器官所决定的。

4、人的其它物理学特性a. 人的热力学特性
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人体是一个具有复杂热调节系统
并且温度基本维持恒定的热力学系统。

当外界环境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人体热调节系统可以通过各种调节手段去维持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从而保证人类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行。

影响人体温度恒定的因素是人体的自身产热和外界环境的热量交换。

新陈代谢是所以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

生物从外界环境获取必要的物质,排泄不必要的代谢产物,同时也进行了能量的代谢。

各种能源物质在体内氧化过程中所产生能量的不足一半被肌体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存储于体内,一半以上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热能。

以高能磷酸键形
式存储的能量可以为人体完成
肌肉收缩、舒张、腺体分泌等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b. 人的电学特性
c. 人的磁学特性
d. 人的声学特性
e. 人的光学特性
5、人的知觉特性基本特性可归纳为4点
①知觉的整体性②知觉的理解性③知觉的恒定性④错觉6、感觉与知觉的相互关联感觉与知觉往往是密切关联的,人们往往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而感觉只作为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

正是由于感觉与知觉如此密切,所以在心理学中就将感觉与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7、人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第四章能量代谢三类,基础代谢、安静代谢、活动代谢。

基础代谢人体在基础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安静代谢作业开始前,为了保持身体各部位的平衡以及某种姿势条件下的能量代谢。

活动代谢人在从事特定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能量代谢。

2疲劳发生的机理
疲劳物质的累积机理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由于乳酸在肌肉和血液中大量积蓄引起的。

糖原耗竭机理对于较长时间的轻度或中等强度的劳动所引起的疲劳,这时既有局部肌肉疲劳,又有全身性疲劳。

这种局部肌肉疲劳不是由于乳酸积蓄所致,而是由于肌糖原储备耗竭之故。

中枢变化机理强烈或单调的劳动刺激会引起大脑皮层细胞贮存的能源迅速消耗,这种消耗会引起恢复过程的加强。

当消耗占优势时,
会出现保护性抑制,以避免神经细胞进一步耗损并加速其恢复过程。

生化变化机理全身性体力疲劳是由于作业及其环境所引起的体内平衡紊乱所致。

局部肌肉疲劳、血糖水平下降、肝糖原耗竭、体液丧失(脱水)、电解质丧失(如Na+与K+)、体温升高等会引起这种平衡紊乱。

局部血流阻断机理静态作业引起的局部疲劳,是由于局部血流阻断引起的。

当肌肉收缩时,这时肌肉变得非常坚硬,其内压可达几十个千帕,因此会部分地或完全地阻断血流通过收缩的肌肉。

3生理心理测试方法(1)膝腱反射机能检查法。

(2)频闪融合阈
限检查法。

(3)反应时间测定法。

(4)心率(脉率)、血压测定法。

5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