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
程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代码:JOUR1035课程名称: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WorldDocumentaries)
学分数:2学分开设学期:春季
课程内容:该课程通过对中外影视纪录片的观摩和赏析,让学生了解纪录片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影视大致流派和风格,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也能得到一些理性的升华,学习专业的观览影视片和从不同角度赏析影片的方法。参考学习电影大师观照人生、观照社会的视角和方法,努力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拟选用教材:自编
钱锡生简历
钱锡生,男,1962年生,1990年获苏州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曾在苏州广播电视系统工作十余年,参与创作多部获奖影视作品,如担任总制片组织制作的6集电视艺术片《苏园六纪》,获第十四届全国电视文艺“星光奖”专题节目一等奖和中宣部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担任策划的电视纪录片《铸钟人》,获第七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三等奖。现为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学和影视艺术。其撰写的《影视艺术概论》
(第2作者),获“苏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当代影视学》,获第六届苏州新闻理论作品三等奖。
《中外影视纪录片赏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JOUR1035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每学年
学分:3学分
主讲教师:
指定教材:石屹着,《电视纪录片》,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教学目的:
优秀影视作品是非虚构的影视作品,主要是指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来源于电影纪录片,原来是电影厂用“电影创作手段”为新闻报道而制作的一种片种,引入电视后就成了电视纪录片,以真实地纪录现实生活为已任。开设此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大学本科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使他们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从而学会运用电子媒介理解、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同时以从事这一工作为荣,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支持并投身这一事业。
第一讲:影视纪录片经典作品概论
课时:1周,3课时
教学内容
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影视媒介与印刷媒介工具不同,但同样能自如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是另一种纪录历史和现实的方式。
优秀影视纪录片主要指非虚构的影视作品。它的特点:(1)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创作,有一定的思想性,能潜在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思想;(2)是创作者在观察、发现、思考而不是即兴创作、简单判断的基础上,经过一个时间段的拍摄纪录并剪辑选择后的产物;(3)在拍摄和布局上,各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观众能按一定的思路解读、认识、思考和想象,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握影视纪录片的特点,切实掌握其丰富涵义。
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提高自我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加深对电子媒介的理解
从思想上作好准备,学以致用,投身这一事业
理解本节要点,重在把握学习目的,深切体会影视纪录片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优秀影视纪录片?
2、为什么要学习优秀影视纪录片?
第二章纪录片的分类
课时:2周,6课时
教学内容
题材
人文类纪录片以人为核心,关注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等人生题材。《生活空间》制片人陈氓说:“我们不是在报道有趣的事情,而是在拍人。行为是情感的载体、心理的外化。报道事件本身是浅层次的,重要的是表现人”
历史类如果说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空间环境,历史则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时间环境。历史的本质力量在于从一些偶然因素背后发现并把握某种必然,以史为镜,通过对历史人物活动场所的考察、对历史遗物、遗迹的体验,理解历史,理解偶然事件中的必然,提高对历史的鉴别能力、洞察能力、预测能力
自然类国外有《探索发现》、《国家地理频道》等专门播放自然科学类纪录片的电视频道,其范围从人体的奥秘到宇宙万物的演变,从人类文明的探索到未来高新技术的展望,包括许多人眼所不及的地方,如海洋深处、宇宙太空、微观世界、动植物生存、生命起源等
创作手法
纪实类往往是现在进行时,截取生活的一段流程,讲述老百姓的故事。其表现手法是真实质朴、自然流畅,解说词处于被动地位,是对拍摄内容的补充,一般不用描写手段,不需文采横溢、思想外露
写意类就象雕塑一样,要有高度凝炼的概括和刻划,是对客观事物的提炼和选择,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注重解说词,在解说中融入个人的思想感情、哲学思想,更强调个性。有人把纪实和写意比喻成缝纫和剌绣,前者是踏踏实实沿着针角走,后者要用针去挑明思想的情绪。如《雕塑家刘焕章》创造一种“独白式”的解说词风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思辩类这类节目的针对性强、宣传味浓,原来被称作专题片,是依照某一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要求选择题材,宣教色彩较浓,是电视政论文,特别具有中国特色,一般是围绕主题拍摄、采访、收集素材,以阐述某一个问题,画面只是配合。如《中华之剑》、《中华之门》、《改革开放二十年》、《20年、20人》《共和国外交风云》等
文化形态
主流类纪录的是重要事件、人物或主题,通过阐述深刻的哲理、展示精神的力量、弘扬品格和情操,给人思想启迪和人生感悟,正面引导公众兴趣,达到宣传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目的。如《邓小平》、《飞越太平洋》等,这类文字声画倾斜,画面往往沦为文字附庸
精英类其题材集中于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等方面,它所追求的不是娱乐效果或宣传目的,而是力图观照人类生存处境、探索人类精神、艺术和社会发展之路,有思想的深度和美学的高度。如《最后的山神》、《阴阳》、《三节草》等
大众类这是纪录片的常态,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普通人,朴素地纪录其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刻划当代中国人的群像。如中央台的《生活空间》跟踪拍摄普通人的生活,采用现在进行时,拍状态,通过影像本身说话,影像比文字灵活多义,也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宽容。其特点一是强调原汁原味,把现实生活一段一段完整再现,保持原貌,不任意肢解素材。二是强调唯真不唯美,人物状态真实自然,但光线、构图、稳定性差。三是强调观赏效果,追求运用影视手段讲故事的能力
边缘类这是指一些无法进入公众传播领域,大多只能在海外参加电影节发行的一些片子。被摄对象往往是体制外的边缘人,如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杨荔娜的《老头》、蒋樾的《彼岸》、睢安奇的《北京的风很大》等。这类片子对真实性客观性更为器重,离生活原生态更接近,没有避讳和掩饰,尊重被摄人物的人格和性情,注重与人物的对话和交流。但生存面临困境,有发行的困难、资金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