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三级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
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
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技术。
5.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数据库所表达的概念。
6.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指从概念设计得到的数据库概念出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实现数据存取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7.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
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
8.概念模型:用来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9.逻辑模型:用来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10.外部模型:用来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数据库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11.内部模型:用来表达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模型。
12.投影操作:是对一个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消除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
13.选择运算: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做水平分割,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元组。
14.自然连接:是连接运算的有个重要特例,他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有若干相同的属性名。
15.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
16.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
17.关系规范式:实际上是对关系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分解使关系逐步达到较高范式。
18.查询: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准则,以不同方式查看相关表中数据的一种数据库对象。
19.数据访问页:是指连接到数据库的特殊Web页,利用数据访问页可以输入,查看。
编辑和操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
20.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每个操作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
21.组:是由一些属于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组成,通过“数据库”窗口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对象组织到一个“组”中。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
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1. 数据库基础知识
- 数据库系统概念
- 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
- 关系数据库理论
- 语言
2. 数据库设计
- 概念设计
- 逻辑设计
- 物理设计
- 数据库规范化
3. 数据库管理系统
-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 数据库存储管理
- 数据库事务管理
-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
4. 数据库应用开发
- 数据库编程接口
- 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
- 数据库对象管理
- 数据库性能优化
5. 数据库新技术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 并行数据库系统
- 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
- 数据库
6. 数据库实践
- 数据库设计案例
- 数据库应用开发实例
- 数据库管理和维护
- 数据库项目实践
以上是数据库技术三级总结的大致内容框架,包括了数据库基础理论、设计、管理、应用开发、新技术以及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在每一个部分,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更详细的阐述和展开。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就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就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与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与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就是用来抽象、表示与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与信息的工具,就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就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与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就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与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就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就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与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与存取方法,就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与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就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瞧,关系模式就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就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就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与属性的说明;值就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就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就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与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与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就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与存储方式的描述,就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就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瞧见与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与特征的描述,就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2、实体集:是指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3、实体型:是指若干个属性型所组成的集合可以表征一个实体的类型;4、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称为属性;5、联系: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样要抽象和反映到信息世界中,在信息世界中将被抽象为实体型内部之间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6、码: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称为码;7、关系: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8、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9、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10、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11、DBMS:在数据库系统中,用于集中管理独立存放数据的软件叫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12、对象:对象就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13、继承:是指一个类(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14、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15、笛卡儿积:设A,B为集合,用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的有序对,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笛卡尔积,记作AxB.笛卡尔积的符号化为:AxB={<x,y>|x∈A∧y∈B}16、超码: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17、候选码:候选码是最小超码,它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18、主码:在一个关系中可能有多个候选码,可以选取一个候选码作为主码来唯一地标识每一个元组;19、外码:如果关系R2的一个或一组属性X不是R2的主码,而是另一个关系R1的主码,则该属性或属性组X称为关系R2的外码;20、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21、简单属性:是指不能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如性别属性就是简单属性;22、复合属性:是指可以再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复合属性可以是有层次的;23、单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只能有一个值的属性;24、多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可能对应一组值的属性;25、派生属性:是指属性的值可以从其他的相关属性或实体派生出来;26、SQL: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简称,是在1974年由IBM 的San Jose实验室研究人员D.Chamberlin和Boyce提出的,当时称为结构化英语查询语言(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SEQUEL);27、数据库引擎:数据库引擎就是传统意义的数据库,它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题库文档
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题库文档English Answer:1. What is a database?A database is a collection of organized data stored ina computer system. It is designed to provide efficient access to data for various applications and users.中文回答,数据库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存储和组织数据的集合。
它的目的在于为各种应用程序和用户提供对数据的有效访问。
2.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databases?There are several types of databases, including:Relational databases: Store data in tables with rowsand columns.NoSQL databases: Store data in non-tabular formats forflexibility and scalability.Object-oriented databases: Store data as objects, allowing for complex data modeling.中文回答:数据库有不同的类型,包括:关系型数据库,以表格的形式存储数据,表格包含行和列。
非关系型数据库,以非表格格式存储数据,以提高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面向对象数据库,以对象的形式存储数据,允许对复杂数据建模。
3. 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a database?A database is typically organized into three main components:Tables: Store data in a structured format.Fields: Represent individual pieces of data within a table.Records: Collections of related fields that form a complete row in a table.中文回答:数据库通常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表格,以结构化的格式存储数据。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系统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1.数据: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的各种信息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其具体的表现有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2.信息: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是一种已经被加工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指的是利用计算机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有价值的信息,作为行为和决策的依据。
4.数据管理:在数据处理的一系列活动中,将数据收集、存储、分类、传输等基本操作环节称为数据管理。
5.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
6.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一组软件,它是数据库系统(DBS)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用于建立、运用和维护数据库,具有定义、建立、维护和使用数据库的功能。
7.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其总目的是存储和产生所需要的信息,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户和硬件环境组成。
8.DBA:是“数据库管理员”的简称,是数据库系统中的高级用户,全面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正常使用等工作。
9.外视图(个别用户视图):外视图是数据库的三个抽象层次中最靠近用户的一层,反映各个用户看待数据库的方式,是概念视图的某一部分的抽象表示。
10.内视图(存储视图):内视图是数据库的三个抽象层次中最靠近物理存储的一层,反映数据的实际存储方式,是整个数据库实际存储的表示。
11.概念视图(用户共同视图):概念视图是数据库的三个抽象层次中介于内外两层之间的中间层,是所有个别用户视图综合起来的用户共同视图,是所有外视图的一个最小并集,是整个数据库实际存储的抽象表示。
12.模式: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它仅涉及到对数据类型的描述,不涉及到具体的数值。
13.外模式:外模式是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描述数据的局部逻辑结构,是概念模式的子集。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总复习(填空问答题)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练习题一、填空题1.一个数据库系统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等5部分构成。
2.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外模式、模式、存储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像技术及作用(1) 模式/内模式映像(2) 模式/外模式映像3.数据库中数据的最小单位是数据项。
4.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5.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可概括为3种:1) 一对一 2) 一对多 3) 多对多6.最常用的数据模型主要有三种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关系模型7.数据库设计主要的内容包括数据库的数据库逻辑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数据库实施8.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有4种:包括1) 自顶向下 2) 自底向上,3) 逐步扩张 4) 混合策略9.数据抽象的三种基本方法是分类、聚集和概括。
11.数据操作权限的设置语句包括 GRANT 、 REVOKE 和 WITH GRANT OPTION 三种。
12.SQL Server客户机/服务器的三层结构,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客户机13.SQL Server的数据库对象(1) 数据库 (2) 关系 (3) 属性 (4) 元组(5) 视图 (6) 索引14.SQL Server的三种物理文件 mdf文件、 ldf文件、 ndf文件。
15.系统数据库是由SQL Server内部创建和提供的一组数据库,其中最主要的数据库有4个,包括(1) master (2) model (3) msdb (4) tempdb16.对于一个已经满足1NF的关系模式,当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后,它就属于2NF了;当消除非主属性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它就属于3NF了;当消除主属性对码的部分函数依赖,它就属于BCNF了17.数据库的保护功能主要包括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数据库的恢复和并发控制四方面的内容。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
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3)数据库常用名词解释◆基本表: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 Table),基本表是本身独立的表,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存储文件:在◆ 视图: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子模式称为视图(View),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行:在◆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SQL 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umn)。
◆实表:基本表就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虚表:视图就被称为虚表,因为在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所对应的数据。
◆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内层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交互式◆ 嵌入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共享变量:在嵌入的◆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 卷游标: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而游标是不能返回的)。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
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码:惟一确定关系元组的属性组。
(能惟一标示实体的属性集)2.候选码:码当中有多个的情况,每一个码称为候选码。
2.主码:从候选码中选定的一个码。
2.主属性:候选码中的每一个属性。
2.数据独立性: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独立性是指不会因为系统数据存储结构与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3.外码:设F是基本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基本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基本关系R的外码(foreign key),并称基本关系R为参照关系(referencing relation),基本关系S为被参照关系(referenced relation)或目标关系(target relation)。
关系R和S不一定是不同的关系。
4.视图:视图是关系数据库系统提供给用户以多种角度观察数据库中数据的重要机制。
视图是从一个或几个基本表(或视图)导出的表,它与基本表不同,是一个虚表。
换句话说,数据库中只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这些数据仍存放在原来的基本表中。
基本表中的数据发生变化,从视图中查询出的数据也就随之改变了。
4.模式4.事务5.函数依赖:设R(U)是属性集U上的关系模式。
X,Y是U的子集。
若对R(U)的任意一个可能的关系r,r中不可能存在两个元组在X上的属性值相等,而在Y上属性值不等,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作X—>Y。
6.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数据库在建立、运用和维护时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统一控制。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数据和操纵数据,并能够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8.候选码:若关系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其真子集不行。
称该组属性为候选码。
9.完全函数依赖:不含有部分函数依赖的函数依赖;10.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型的数据库。
处理方法是将网状结构分解成若干棵二级树结构,称为系。
系类型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记录类型之间联系的一种描述。
在一个系类型中,有一个记录类型处于主导地位,称为系主记录类型,其它称为成员记录类型。
系主和成员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联系。
网状数据库的代表是DBTG系统。
1969年美国的CODASYL组织提出了一份“DBTG报告”,以后,根据DBTG报告实现的系统一般称为DBTG系统。
现有的网状数据库系统大都是采用DBTG方案的。
DBTG 系统是典型的三级结构体系:子模式、模式、存储模式。
相应的数据定义语言分别称为子模式定义语言SSDDL,模式定义语言SDDL,设备介质控制语言DMCL。
另外还有数据操纵语言DML。
严格地说,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在经济管理的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把某些相关的数据放进这样的“仓库”,并根据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例如,企业或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常常要把本单位职工的基本情况(职工号、姓名、年龄、性别、籍贯、工资、简历等)存放在表中,这张表就可以看成是一个数据库。
有了这个"数据仓库"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某职工的基本情况,也可以查询工资在某个范围内的职工人数等等。
这些工作如果都能在计算机上自动进行,那我们的人事管理就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
此外,在财务管理、仓库管理、生产管理中也需要建立众多的这种"数据库",使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仓库、生产的自动化管理。
J.Martin给数据库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数据库是存储在一起的相关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结构化的,无有害的或不必要的冗余,并为多种应用服务;数据的存储独立于使用它的程序;对数据库插入新数据,修改和检索原有数据均能按一种公用的和可控制的方式进行。
当某个系统中存在结构上完全分开的若干个数据库时,则该系统包含一个“数据库集合”。
数据库是依照某种数据模型组织起来并存放二级存储器中的数据集合。
(完整版)数据库名词解释
数据库名词解释1.数据库:数据库是以一定的组织方式将相关的数据组织在一起,长期存放在计算机内,可为多个用户共享,与应用程序彼此独立,统一管理的数据集合。
2.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具有数据定义,管理和操纵功能的软件集合。
3.数据库系统3级模式体系结构:外模式又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是某个或几个数据库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
概念模式又称模式或者逻辑模式,它是介于内模式与外模式之间的层次,与结构数据模型对应,由数据库设计者综合各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内部表示,它描述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构,即数据库的“内部视图”。
4.数据库系统两级映射功能1)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外模式与概念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逻辑数据的独立性,即外模式不受概念模式变化影响。
2)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概念模式与内模式间的映射功能,定义了内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保证了物理数据的独立性,即概念模式不受内模式变化影响。
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意义上来理解数据库系统,它一般由支持数据库的硬件环境,数据库软件支持环境(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开放工具软件,应用程序等)、数据库、开发、使用和管理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人员组成。
6.数据库设计的步骤1)需求分析阶段:需求分析阶段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是数据库设计的最初阶段。
2)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设计数据库的整体概念结构,也就是把需求分析结果抽象为反映用户需求信息和信息处理需求的概念模型。
3)逻辑结构设计阶段: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师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把概念模型转换成可由某个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2、实体集:是指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3、实体型:是指若干个属性型所组成的集合可以表征一个实体的类型;4、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征称为属性;5、联系:现实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样要抽象和反映到信息世界中,在信息世界中将被抽象为实体型内部之间的联系和实体型之间的联系;6、码: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称为码;7、关系: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8、域:属性的取值范围称为域9、元组:表中的一行称为一个元组;10、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11、DBMS:在数据库系统中,用于集中管理独立存放数据的软件叫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12、对象:对象就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13、继承:是指一个类(子类)因承袭而具有另一个类(父类)的能力和特征的机制或关系;14、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15、笛卡儿积:设A,B为集合,用A中元素为第一元素,B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的有序对,所有这样的有序对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笛卡尔积,记作AxB.笛卡尔积的符号化为:AxB={<x,y>|x∈A∧y∈B}16、超码:能够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称为超码;17、候选码:候选码是最小超码,它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18、主码:在一个关系中可能有多个候选码,可以选取一个候选码作为主码来唯一地标识每一个元组;19、外码:如果关系R2的一个或一组属性X不是R2的主码,而是另一个关系R1的主码,则该属性或属性组X称为关系R2的外码;20、主属性和非主属性: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21、简单属性:是指不能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如性别属性就是简单属性;22、复合属性:是指可以再划分为更小部分的属性,复合属性可以是有层次的;23、单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只能有一个值的属性;24、多值属性:是指对一个特定实体可能对应一组值的属性;25、派生属性:是指属性的值可以从其他的相关属性或实体派生出来;26、SQL: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简称,是在1974年由IBM的San Jose实验室研究人员和Boyce提出的,当时称为结构化英语查询语言(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SEQUEL);27、数据库引擎:数据库引擎就是传统意义的数据库,它支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
计算机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名词解释试题及答案计算机科学领域有许多复杂的名词和术语,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困惑。
本文旨在提供一系列常见计算机名词的解释并附上相关的试题及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以下是各个名词的解释和相应的试题及答案。
1.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
它为应用程序提供了一组接口,用于进行用户交互、文件管理、调度任务等。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等。
试题: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中的什么?答案: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
2.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一组相关数据的集合,通过结构化的方式进行组织和存储,以便于数据的管理、访问和更新。
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企业数据管理、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
试题: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案:数据库的主要作用是进行数据的管理、访问和更新。
3. 网络(Network)网络是指将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资源。
网络可以按照其覆盖范围划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
试题:什么是网络?答案:网络是将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便它们之间可以进行数据交换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4. 编程语言(Programming Language)编程语言是一种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化语言。
它提供了一套语法和语义规则,用于定义程序的结构和行为。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
试题:什么是编程语言?答案:编程语言是一种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形式化语言。
5.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计算机科学和技术。
它涉及机器学习、专家系统、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旨在使计算机能够感知、理解、学习和决策。
试题: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什么?答案: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使计算机能够感知、理解、学习和决策。
数据库三级名词解释
◆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数据库主要名词解释
1.属性和域:在现实世界中,一个事物常常取若干特性来描述,这些特性成为属性。
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对应一个值的集合,成为该属性的域。
一般在关系数据模型中,限制所有的域都是原子数据。
例如,整数、字符串是原子数据,而集合、记录、数组是非原子数据。
关系数据模型的这种限制称为第一范式条件。
2. 事务:关系数据库中,一般使用“事务”来处理用户对数据库执行的一系列操作。
事物是一种机制,是一个操作序列,它包含了一组数据库操作命令,所有的命令作为一个整体,一起向系统提交或撤消操作请示,即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因此,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逻辑单元,类似于操作系统中的原语。
3.目或度:属性个数n是关系的目或度。
4.候选码:若关系中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属性组)为候选码。
5.超码:是一个或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的集合可以在一个关系中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5.主码(Primary Key):若一个关系能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6.主属性(Key attribute):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7.非码属性(Non-Key attribute):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码属性。
8.外码(Foreign Key):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属性组)不是该关系的码,但它是其他关系的码,那么该属性(属性组)对关系模式R而言是外码。
例如,客户与货款之间的借贷联系c-l(c-id, loan-no),属性c-id是客户关系的码,所以c-id是外码;属性loan-no是贷款关系中的码,所以loan-no 也是外码。
数据库完整性主要作用:防止合法用户使用数据库时向数据库中添加不合语义的数据;利用基于DBMS的完整性控制机制来实现业务规则,易于定义,容易理解,而且可以降低应用程序的复杂性,提高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在应用软件的功能测试中,完善的数据库完整性有助于尽早发现应用软件的错误数据库设计概述:需求分析(确定存储哪些数据、数据之间的联系和约束)概念数据库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独立于DBMS的概念模型)逻辑数据库设计(将概念模型映射为某个特定的DBMS模式数据)物理数据库设计(为逻辑数据模型建立一个完整的能实现的数据库结构)实施(物理设计的结果把原始数据装入数据库,建立一个具体的数据库)运行与维护(进一步调整和修改数据库)。
数据库名词解释
1.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2.2NF:第二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3NF:第三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二范式,且每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则称R是第三范式的模式4.BCNF:BC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是第一范式,且每个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R的候选键,那么称R是BCNF的模式。
5.无损联接:设R是一关系模式,分解成关系模式ρ={R1,R2...,Rk},F是R上的一个函数依赖集。
如果对R中满足F的每一个关系r都有r=πR1(r)|X|πR2(r)|X|...|X|πRk(r)则称这个分解相对于F是"无损联接分解"6.保持依赖集:所谓保持依赖就是指关系模式的函数依赖集在分解后仍在数据库中保持不变,即关系模式R到ρ={R1,R2,...,Rk}的分解,使函数依赖集F被F这些Ri上的投影蕴涵。
7.事务:事务是指一个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什么都做,要么都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是数据库环境中的逻辑工作单位8.封锁:封锁就是事务可以向系统发出请求,对某个数据对象加锁,此事务对这个数据对象有一定控制,而其他事务则不能更新数据直到事务释放它的锁为止。
9.活锁:是指某个事务永远处于等待状态,得不到执行的现象10.死锁:有两个或以上的事务处于等待状态,每个事务都在等待另一个事务解除封锁,它才能继续执行下去,结果任何一个事务都无法执行,这种现象就是死锁。
11.串行调度:事务的依次执行称为串行调度。
12.可串行化调度:对于事务集(T<1>,T<2>,?,T),如果一个并发调度的结果与一个串行调度等价,则称此调度是是可串行化调度。
13.两段封锁协议:14.超键:在关系中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集称为关系模式的超键。
计算机考试中的名词解释
计算机考试中的名词解释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考试成为了衡量一个人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计算机考试中,名词解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名词解释是对于某个特定计算机术语或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考试中常见的名词解释,涵盖了各个领域,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准备考试。
1.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统一的接口供用户和应用程序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OS和Linux 等。
2.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的系统。
它采用结构化的数据模型,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MySQL和SQL Server等。
3. 网络(Network)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或无线信号相互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输的技术。
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等不同类型。
常见的网络技术包括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LAN)和因特网等。
4. 程序设计(Programming)程序设计是指通过编写计算机程序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程序设计语言是用来编写计算机程序的工具,常见的编程语言有C、Java和Python等。
程序设计需要掌握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基本概念,以及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编程技巧。
5. 网页设计(Web Design)网页设计是指创建和设计网页的过程。
它包括网页的布局、颜色搭配、图形设计和用户交互等方面。
网页设计师需要熟练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等技术,以及对用户体验和网页可访问性有一定的了解。
6.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隐藏的模式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库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中专门用来管理数据的软件;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3.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4.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技术..5.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数据库所表达的概念.. 6.数据库逻辑设计:是指从概念设计得到的数据库概念出发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即实现数据存取的表达方式和方法..7.联系:是指实体之间的关系..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称为联系的元数..8.概念模型:用来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9.逻辑模型:用来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10.外部模型:用来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数据库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11.内部模型:用来表达数据库物理结构的模型..12.投影操作:是对一个关系进行垂直分割;消除某些列;并重新安排列的顺序..13.选择运算:是根据某些条件对关系做水平分割;即选取符合条件的元组..14.自然连接:是连接运算的有个重要特例;他要求被连接的两个关系有若干相同的属性名..15.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16.第一范式:如果关系模式R的每个关系r的属性值都是不可分解的原子值..17.关系规范式:实际上是对关系逐步分解的过程;通过分解使关系逐步达到较高范式..18.查询:是按照事先规定的准则;以不同方式查看相关表中数据的一种数据库对象..19.数据访问页:是指连接到数据库的特殊Web页;利用数据访问页可以输入;查看..编辑和操作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20.宏:是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每个操作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21.组:是由一些属于数据库对象的快捷方式组成;通过“数据库”窗口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库对象组织到一个“组”中..22.生成表查询:可以把选择查询得到的结果变成一个真正的表;这个表完全独立于数据源;用户对生成的新表进行任何操作;都不会影响原来的表..23.更新查询:可以按指定的条件一次性地更新一批记录;而不必逐个地去修改每一条记录..24.追加查询:是一种从一个表向另一个表追加记录的操作;特别适宜于从已存在数据的源表按照指定的条件向目标表转移的情况..25.SQL查询:是用户使用SQL语句创建的查询..26.联合查询:可以将多个表合并为一个表;但要求用来合并的表具有相同的字段名;相应的字段具有相同的属性..27.传递查询:可以直接向ODBC数据库发送SQL命令;不必链接到服务器上的表;就是直接使用相应的表..28.数据定义查询:是一种包括数据定义语言语句的SQL查询;实际上是创建表..29.类模块:是指可以用来定义新对象的模块;包括有属性和方法的定义..30.标准模块: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通用过程和常用的过程..31.关系模型:通过若干个二维表反映实体集及实体之间的联系..32.数据模型:是构造数据的规则以及对数据所能进行的操作的总体..33.数据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34.侯选键:在关系中凡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称为关系模式的侯选键..35.主键:用户从侯选键中选做标识元组的属性称为主键..36.外键:如果关系模式R中属性K是其他关系模式的主键;那么K在R中称为外键.37.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元组在组成主键的属性上不能是空值..38.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规则与关系之间的联系有关;是指“不允许参照引用与当前关系相联系的另一关系中不存在的元组..39.用户定义完整性:在建立关系模式时;允许用户定义属性的数据类型;大小和取值范围;系统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检验实施;不在由程序员承担这部分工作..40.函数依赖:是指关系中属性之间取值的依赖情况..41.完全函数依赖:属性E依赖于主键A+B;即E的取值依赖与A和B两者的组合..42.部分函数依赖:属性C只依赖于主键中的B;而与A无关;这称为部分函数依赖..43.传递函数依赖:属性D依赖于C;而C又依赖于B;因而D间接依赖于B;这称为D传递依赖于B..44.数据完整性:数据的正确性45.数据安全性控制:防止非法存取数据库;一般通过设置密码、控制存取权限和采取数据加密等措施来实现..46.并发控制:在网络环境下当多个用户同时操作同一数据时加以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47.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48.1:1联系:对于不同型实体集A和B;如果A中的一个实体最多只与B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则称A和B两实体为1:1联系..49.联系的元数:有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的个数..50.模块:是用VBA语言编写的程序代码;基本上是由声明;语句和过程组成的集合..51.利用查询可以建立一个新表;这样的查询称为生成表查询..52.将窗体中的一个显示记录按列分隔的窗体是纵栏式窗体..53.如果需要在窗体没一页的顶部都显示信息;该窗体必需具有页面页眉节..54.在Access中;如果要对数据访问页进行修改;则应该使用数据访问页的设计视图55.ACCESS中;查询不仅具有查找的功能;而且还具有计算功能56.窗体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表和查询57.查询设计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表的显示区;下半部分是查询设计区58.用于设定控件的输入格式;仅对文本型或日期型数据有效的控件的数据属性为“输入掩码”59.在ACCESS中可以定义三种类型的主键是自动编号的主键;单字段主键和多字段主键60.在报表中可以根据字段或表达式对记录进行分组和排序61.关系数据库中可命名的最小数据单位是属性名或字段62.在ACCESS中;通过数据访问页发布的数据来自于数据库63.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通过数据库对象来管理信息64.ACCESS数据库中查询有很多种;根据每种方式在执行上的不同可以分为选择查询;交叉表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和SQL查询65.当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改变时;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从而不至于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这是指数据的物理独立性66.如果一个查询的数据源仍是查询;而不是表;则该查询称为子查询67.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员四个部分组成68.关系模型由数据结构;数据操纵和数据完整性规则三部分组成69.在当前打开的数据库窗口中;已创建的某类对象的所有列的显示区域称为对象列表框70.在ACCESS中压缩当前数据库;用户必须具有“打开/运行”和以独占方式打开的权限71.在创建查询时;有些实际需要的内容在数据源的字段中并不存在;但可以通过在查询中增加计算字段来完成..72.根据窗体的用途;可以将窗体分为数据操作窗体、控制窗体和信息交互窗体73.在窗体中可以采用“按选定内容筛选”、“按窗体筛选”、“内容排除筛选”、“高级筛选/排序”四种方式来挑选并显示要求的记录74.ACCESS在当前行或列中打印当前节;而在下一行或列中打印下一节的内容;则节的“新行或新列”属性应设置为节后75.在设计数据访问页时;可在页面插入超链接;ACCESS的超链接控件有两种;分别是文字超链接和图象超链接76.在ACCESS中;通过RunMacro运行宏组中的宏时;其格式是宏组名..宏名77.嵌入在ACCESS中的程序设计语言是VBA78.ACCESS提供了直接创建空数据库和数据库向导两种创建数据库的方法79.在ACCESS中;可以使用表设计器;表向导;输入数据;导入和链接外部数据等多种方式创建表80.设置输入掩码可以约束向字段输入的数据;一个输入掩码可以由掩码和原义显示字符两类字符组成81.报表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称为报表的一个节82.数据访问页是作为独立文件保存的;其文件扩展名为..Htm83.在ACCESS中;模块分为类模块和标准模块两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DB:数据库(Database),DB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 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 DBS: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好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数据模型: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它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结构数据模型:它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
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
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
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
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
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
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
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概念模式要进行修改(如增加记录类型或增加数据项),那么外模式/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外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概念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外模式和应用程序。
◆宿主语言:编写应用程序的语言(即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在数据库技术中称为宿主语言(host language),简称主语言。
◆ DDL:数据定义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用于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象,定义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控制等约束。
◆ DML:数据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用于让用户或程序员使用,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操作。
基本的数据操作分成两类四种:检索(查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DML分成交互型DML和嵌入型DML两类。
依据语言的级别,DML又可分成过程性DML 和非过程性DML两种。
◆交互型DML:这类DML自成系统,可在终端上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嵌入型DML:这类DML是嵌入在主语言中使用。
此时主语言是经过扩充能处理DML语句的语言。
◆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不仅需要指出‚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数据),还需要指出‚怎么做‛(怎么获得数据)。
层状、网状的DML属于过程性语言。
◆非过程性DML:用户编程时,只需要指出‚做什么‛,不需要指出‚怎么做‛。
关系型DML属于非过程性语言。
◆ DD: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数据库系统中存放三级结构定义的数据库称为数据字典。
(通常DD还存放数据库运行时的统计信息)◆ DD系统:管理DD的实用程序称为‚DD系统‛。
◆集中式DBS: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集中存储在一台计算机上,数据的处理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
◆分布式DBS:是指数据存放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场地的计算机中,每一场地都有自治处理能力并完成局部应用;而每一场地也参与(至少一种)全局应用程序的执行,全局应用程序可通过网络通信访问系统中的多个场地的数据。
◆分布式DB:是指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各场地上数据库的逻辑集合。
◆分布式DBMS:是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一组软件,它负责管理分布环境下逻辑集成数据的存取、一致性、有效性和完备性。
同时由于数据的分布性,在管理机制还必须具有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上的分布管理特性。
◆局部自治性:是指有独立处理能力并能完成的局部应用。
◆数据分配(数据分布):是指数据计算机网络各场地上的分配策略。
◆数据复制:是指数据在每个场地重复存储。
◆数据分片:是指分布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被复制在网络场地的各个物理数据库中,数据分片是通过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实现的。
◆水平分片:是指按一定条件把全局关系的所有元组划分成若干不相交的子集,每个子集为关系的一个片段。
◆垂直分片:把一个全局关系的属性集分成若干子集,并在这些子集上做投影运算,每个投景为垂直分片。
◆分布透明性:指用户不必关系数据的逻辑分片,不必关系数据物理位臵的细节,也不改善各个数据库的数据模型。
◆分片透明性:分片透明性是最高层次的分布透明性,即用户或应用程序只对全局关系进行操作而不必考虑数据的分片。
◆位臵透明性:是指用户或应用程序应当了解分片情况,但不必了解片段的存储场地。
位臵透明性位于分片视图与分配视图之间。
◆局部数据模型透明性:这个透明性位于分配视图与局部概念视图之间,指用户或应用程序要了解分片及各片段存储的场地,但不必了解局部场地上使用的是何种数据模型。
◆复制透明性:即用户不必关系数据库在网络中各个结点的数据库复制情况,更新操作引起的波及由系统去处理。
◆ SQL模式:基本表的集合定义为SQL模式。
一个SQL模式(即"数据库模式")由模式名和模式拥有者的用户名或账号来确定,并包含模式中每一个元素(基本表、视图、索引等)的定义。
◆ SQL数据库:SQL(Structured QueryLanguage),即‘结构式查询语言’,采用英语单词表示和结构式的语法规则。
一个SQL数据库是表的汇集,它用一个或多个SQL模式定义。
◆基本表: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关系模式称为基本表(BaseTable),基本表是本身独立的表,一个关系就对应一个基本表。
◆存储文件: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存储模式称为存储文件(Stored File)。
◆视图: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子模式称为视图(View),视图是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
◆行: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元组称为行(row)。
◆列:在SQL中,把传统的关系模型中的属性称为列(coloumn)。
◆实表:基本表就被称为实表,它是实际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表。
◆虚表:视图就被称为虚表,因为在数据库中只存储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所对应的数据。
◆相关子查询:在嵌套查询中,内层查询称为‘相关子查询’,子查询中查询条件依赖于外层查询中的某个值,所以子查询的处理不只一次,要反复求值,以供外层查询使用。
◆联接查询: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交互式SQL:在终端交互方式下使用的SQL语言称为交互式SQL。
◆嵌入式SQL:嵌入在高级语言的程序中使用的SQL语言称为嵌入式SQL。
◆共享变量:在嵌入的SQL语句中引用宿主语言的程序变量称为共享变量。
◆游标:游标是与某一查询结果相联系的符号名,用于把集合操作转换成单记录处理方式。
◆卷游标:卷游标在推进时不但能沿查询结果中元组顺序从头到尾一行行推进,也能一行行返回(而游标是不能返回的)。
◆函数依赖:FD(function dependency),设有关系模式R(U),X,Y是U的子集,r是R的任一具体关系,如果对r的任意两个元组t1,t2,由t1[X]=t2[X]导致t1[Y]=t2[Y],则称X函数决定Y,或Y函数依赖于X,记为X→Y。
X→Y为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设F是关系模式R的一个函数依赖集,X,Y是R的属性子集,如果从F中的函数依赖能够推出X→Y,则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X→Y。
◆部分函数依赖:即局部依赖,对于一个函数依赖W→A,如果存在X W(X包含于W)有X→A成立,那么称W→A是局部依赖,否则称W→A为完全依赖。
◆完全函数依赖:见上。
◆传递依赖:在关系模式中,如果Y→X,X→A,且X→(表示不决定)Y,和A X(A不属于X),那么称Y→A是传递依赖。
◆函数依赖集F的闭包F+:被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F的闭包(closure),记为F+。
◆1NF:第一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的所有属性的值域中每一个值都是不可再分解的值,则称R是属于第一范式模式。
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都是第一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存模式属于第一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第一范式的模式要求属性值不可再分裂成更小部分,即属性项不能是属性组合和组属性组成。
◆2NF:第二范式。
如果关系模式R为第一范式,并且R中每一个非主属性完全函数依赖于R的某个候选键,则称是第二范式模式;如果某个数据库模式中每个关系模式都是第二范式的,则称该数据库模式属于第二范式的数据库模式。
(注:如果A是关系模式R的候选键的一个属性,则称A是R的主属性,否则称A是R的非主属性。
)◆3NF:第三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