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光 [Compatibility Mode]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N结内建电场方向:N→P 光生电场方向:P→N
太阳能电池的优缺点
优点: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无污染 •免费取得,无运输费用 •安全 •适合太空等偏远地区 缺点: •面积大 •晚上无法发电,受云层等影响大 •转换为交流电将损失4%~12%的能量 •成本高
11
1.2 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1839年,贝克勒尔首先发现光伏效应
1.5 地球表面的日照强度
38
当入射到地球大气层的太阳辐射相对稳定时,影响地球表 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是(穿过大气层衰减30%):
(1)大气效应,包括吸收和散射; (2)当地大气质量的不同,如水蒸气、云层和污染; (3)纬度位置不同,使得一年中季节不同; (4)一天里时间的不同。
大气效应
28
能量的单位: 电子伏特(eV) 19
1eV 1 . 602 10
J
能量与波长 E ( eV ) 1240 / 其中λ的单位为 nm 的关系:
1.4 太阳常数---太阳光 太阳是一个充满气体的热球 内核:核聚变反应
辐射
29
氢离子层:强烈吸收
热对流
光球层,温度6000K
辐射
low energy photons
太阳能电池技术
Solar Cell Technology
邓小龙
School of Physic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Jinan
一、课程内容简介与教学目的
(一)太阳能电池技术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选修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得生能够在掌握半导体材料的各项性质的基础 上,重点掌握太阳能电池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 使得学生对太阳能电池有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光电子、 电子材料及其相关学科的工作和学习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本课 程系统地介绍了太阳能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主要包括以 下内容:一、概述了太阳光的性质、半导体材料的性质以及两者 间的相互作用;二、详细论述了太阳能电池设计中的重要因素、 现行的电池制造工艺及未来可能的工艺;三、论述太阳能系统的 应用,包括小型系统和未来可能实现的住户和中心电力系统。 (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光电子及太阳能电池的半导 体材料和半导体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以 及设计思想。
36
太阳常数AM0
37
太阳常数,也叫作大气光学质量零辐射(optical air mass-zero radiation),记作AM0(书图1.3):地球大气层之外,地球太阳平均距离处,垂直于太阳光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功 率基本为一常数。 在光伏应用中,采用的太阳常数为:1.3661 kW/m2 地球以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公转。由椭圆形轨道引起的改变 大概在3.4%左右,一月份时太阳光照度达到最大,最小时为 七月份。
1957年和1958年,苏联与 美国相继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卫星。
20
20世纪60年代,用在 人造卫星上的太阳能电 池都是采用类似的结构。 这样的结构沿用了10年 以上。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21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太阳能应用转移到一般民用, 如手表、小型计算器。这些设备通常是利用太阳能给镍镉电 池充电。
硒制电池及氧化铜电池被应用在一些对光线敏感的仪器上, 如亮度计、照相机的曝光计等。但这些早期电池的太阳能转换 效率都在1%以下。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941年Ohl展示了一种基于天然p-n结的光伏器件。 1946年Ohl研发出了硅制太阳能电池。
18
硅铸锭中,杂质在熔 融时分离形成天然的 p-n结。切割硅锭便可 制备太阳能电池。
8
1.1 引言
9
太阳能
半导体材料
电能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光伏效应 (Photovoltaic effect )
光伏效应
10
光伏效应: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 象(PN结)。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电池内形成电 压,如果将电池与一个负载连接起来,就会形成电流的回路。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目前商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不足25%。 中国尚德的电池片早在2012年3月12日就宣布通过采用其专 利Pluto(冥王星)技术已将多晶硅光伏电池的转换效率提升至 20.3%。现在应该更高了。 2013年中电光伏单晶电池转换率达到20.26%,刷新纪录。 2013年6月14日,日本太阳能电池龙头厂夏普(Sharp)宣布已 采用聚光三结化合物研发出转换效率高达44.4%的太阳能电池。
1974年Haynos在硅结晶面蚀刻出许多类似金字塔的几何形 状,可以有效地降低太阳光反射,转换效率达到17%。 1976年出现第一块多晶硅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22
1985 年,在太阳能电池表面做出微沟槽的 PESC( 钝化发射区 Passivation emitter solar cells)型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超过20%。
这是基于铜-氧化亚铜结的早期光电池的简单结构图。一圈 圈的铅线作为电极连接在电池接收光的表面。后来改为在表 面溅射金属层,然后移走一部分,形成由金属线构成的网格。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7
1931年Bergmann提高了硒电池的质量,证明这个电池比CuCu2O电池更好。 1939年,Nix发明砣-硫化物光电池。下图展示了由硒、砣-硫 化物和Cu-Cu2O共同组成的电池。
施钰川 主编,《太阳能原理与技术》,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熊绍珍 等主编,《太阳电池基础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9年; 钱伯章 主编,《太阳能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技术丛书》,科学出版社,2010年; 赵雨等 主编,《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应用》,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年。
五、教师联系方式及答疑要求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4
1877年,Adams和Day研究了玻璃硒(Sekenium)的光伏效应。
将铂作为电极被放置在透明硒的两端,只需光照就能使玻 璃状的硒产生电流。这是首次全部利用固体来演示光电效应 的试验。他们认为光照射使得硒条的表面结晶化了。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883年美国科学加Charles Fritts制造了第一个太阳能电 池。他用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板来压制融化的硒,硒与 其中一块板(如黄铜)紧紧黏住,并形成薄片。然后再 将金箔压在硒薄片的另一面,于是,历史第一块光伏器 件就制成了。这个薄膜器件大概有30cm2大,但能量转换 效率仅为1%。
早期太阳能电池 结构示意图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9
1954年贝尔实验室的三位科学家发现,在硅中掺杂一些杂 质后,硅对光更加敏感。他们共同研制出了第一块现代太阳 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 6% 。这是太阳能电池发展史上一个 重要里程碑,为人造卫星提供了可贵的能源。
利用扩散方式制备的 单晶硅p-n结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3 阳光的物理来源
27
光是一种电磁波, 具有波粒二象性 波包:绝对的平面波是不
存在的。 波包可以看成是许多 不同平面波长的平波的叠加, 强度只在有限区域中不为零。
热物体发出电磁辐 射,光谱或波长与 物体的温度有关。
光子的能量
光子的能量: E(J) hf hc /
h为普朗克常数,h 6.6261034 m2kg/s f为频率,c为光速,λ为真空中的波长。 光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
太阳光强
34
太阳的表面辐射功率强度Isun相当于6000K(5762 K± 50K) 黑体的辐射强度,其总的功率等于Isun乘于太阳表面积4πR2, R为太阳的半径。 越远离太阳表面,太阳 总的功率强度就被扩散到 越大的表面。 随着太空中物体与太阳 距离D的增加,照射到表 面的太阳光强减小。 太阳光照射在距离D处的球面面积为4πD2 ,入射到物体 的光强为: R2
地球
Glass prism High energy photons
黑体与光照度
30
许多常见的光源如太阳和白炽灯都是相似的黑体模型。 黑体: 一个黑体能够吸收所有入射到它表面的电磁波,并基 于温度的不同辐射出不同的电磁波。 黑体发射的电磁辐射的辐射功率F(光照度)与波长 光照度: 的关系公式由普朗克辐射定律给出: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990年以后,太阳能电池发电与民用发电相结合。
23
德国弗赖堡
澳大利亚东海岸 蒙塔古小岛
24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中国是太阳能电池生产大国。2009年3月,中国宣布了太阳 能补贴计划。继美国之后,2012年9月,欧盟对中国发起光 伏反倾销。
25
德国是世界上太阳能电池最普及的国家,其次是日本和美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0
D
2
Isun
太阳光强
太阳光照射在距离D处的球面面积为4πD2 ,入射到物体 的光强为:
35
R2 I 0 2 Isun D
不同行星的太阳光强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球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距离(x109m)太阳光(W/m2) 57 8908.0 108 2481.3 150 1286.3 227 561.7 778 47.8 1426 14.2 2868 3.5 4497 1.4
2hc 2 F ( ) hc 5 exp 1 kT
式中,λ是光的波长,T分别为黑体的温度,k为玻尔兹曼常数。 F的单位为W/ (m2μm) ,W/m2指的是波长为λ(μm)光的光强 (功率密度)。
不同温度下,黑体的光照度与波长的关系
31
温度 波长丰富 波峰移动 光照度增加
15
他也是第一个认识到光伏器件有巨大潜力的人。他知道 光伏器件制作成本较低,并且如果不是马上使用产生的电 流,可以用蓄电池储存起来,或者传送到另外一个地方。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
16
1927年,人们研究在铜Cu表面生长氧化亚铜Cu2O层的光伏 效应时,发现了铜-氧化亚铜交界处的整流效应。提出了利用 金属铜及半导体氧化铜接合所形成的太阳能电池,促进了大 面积光电池的发展。
三、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平时成绩:出勤及课堂表现(10%)、作业(10%)。 (二)期末考试成绩:闭卷(80%),采用百分制。 (三)最终成绩=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80%)
四、教材及参考资料
(一)教材 Martin A.Green,《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技术和系统应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参考资料
总的功率强度
黑体发出的总的功率强度(单位W/ m2)为:
32
I F d T 4
0
式中σ为Stefan-Boltzmann常数,T为黑体温度(K)。 σ =5.67×10-8 W·m-2·K-4
峰值波长λp
33
峰值波长λp是光照度最高时对应的波长。该波长的光辐射出 的能量最高。将光照度方程对λ进行求导,导数为零处的波长 就是峰值波长λp 。这就是Wien定律,对应方程为: 2900 p μm T
12
20世纪50年代 第一个实用的光伏器件(硅电池) 60年代 应用于空间技术 70年代 石油危机推动光伏产业发展 80年代 发电效率不断提高(新工艺) . . .
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13
法国物理学家Edmond Becquerel于1839首先观察到,把光线 照到浸在电解液中且覆有感光材料AgCl的电极上产生光致电 压,进而检测到电流,这就是光伏效应,当时他仅19岁。
邓小龙 电话:15806605615 邮箱:sps_dengxl@ujn.edu.cn; dengxiaolong84@aliyun.com 辅导、答疑安排: 周二19:00-20:00,7JB106。
第一章 太阳能电池和太阳光
7
内容 (2学时)
1.1 引言 1.2 太阳能电池发展概况 1.3 阳光的物理来源 1.4 太阳常数 1.5 地球表面的日照强度 1.6太阳的视运动
二、课程要求及教学活动项目
(一)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请假需要有正 规假条;能够按照要求认真完成作业,严谨抄袭。本课程 偶尔会有一、两次讨论课(包括学生课程陈述)。课堂教学 中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前要认真预习。 (二)教学活动项目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48学时,11章内容),将用大量 的学时讲授授课计划中的相关知识。同时辅助有实践教学 部分以及习题课,辅导答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