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编录方法

合集下载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常见问题及措施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常见问题及措施

工程勘察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常见问题及措施摘要:地质人员到现场对各种探、采工程所揭露的岩芯(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并用图表和文字将各种地质现象如实素描和记录下来的整套工作,称之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工作。

它是收集第一手地质资料最基本的方法,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工程勘察;地质编录;采取率地质编录必须保证真实性,必须如实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不能随便加上主观的东西随便乱加,乱减地质现象。

内容要求简单、明了、说明问题,并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避免内容重复。

可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和要求而定,但一般情况下都要求为1∶50~1∶200。

二、地质原始编录的基本步骤1.编录前的准备工作(1)准备工作:在进行编录前,编录人员必须熟悉场地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任务书。

由总工程师召集全体编录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统一地层岩性定名。

(2)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会同探矿人员,根据地形地质图所布置的勘探孔位置,由测量人员放出钻孔位置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包括:1)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钻孔倾角;2)岩矿层分层起止孔深,深度精确到cm;3)各分层岩芯、矿芯、矿层顶底板岩芯等的采取率要满足规范要求;4)孔深校正(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2.钻孔地质编录(1)钻孔开钻前,编录人员要对钻机进行检查,校核孔位坐标、方位角,并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进行编录,在预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踪指导,保证钻探质量。

(2)检查岩芯顺序是否正确。

在施工现场,将岩芯箱依孔深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好,仔细检查岩芯长度及编号是否正确,岩矿芯摆放有无拉长现象。

发现岩矿芯顺序有颠倒的,应立即调整;发现破碎的岩矿芯有人为拉长现象时,应恢复到正常长度后重新丈量,并通知机长及当班记录员更正报表,并责令当事人做出书面检查。

钻孔岩心编录

钻孔岩心编录

岩心编录是将岩心的地质特征进行记 录和描述的过程,是钻孔岩心编录的 核心工作之一。
编录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 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后续的地质分析和研究提供可靠的依 据。
编录的内容包括岩性、颜色、结构、 矿物成分、含油情况等,需要详细描 述并绘制素描图或拍摄照片作为辅助 资料。
岩心照片拍摄
某油田钻孔岩心编录案例
案例概述
某油田为了了解地下岩石特征和储层性质,对钻孔岩心进行了详细的 编录。
编录方法
采用专业的石油地质编录方法,对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实验分析等。
编录内容
重点记录了岩心的岩石学特征、含油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以 及岩心在油层中的位置和分布情况。
案例分析
该案例展示了针对特定领域的钻孔岩心编录方法,能够为油田勘探和 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岩心描述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受到多种 因素的影响,如描述人员的专业水平 、描述方法的统一性、岩心保存和识 别条件等。描述不准确可能表现为矿 物组成、结构构造、蚀变现象等方面 的记录误差。缺乏客观性可能表现为 描述人员的主观臆断或偏见。
解决方案
加强描述人员的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岩心编录知识和 经验。同时,建立统一的描述规范和 标准,加强描述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此外,应加强对岩心的观测和对比, 以增加其识别和描述的准确性。在编 录过程中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 免主观臆断或偏见的影响。
02
钻孔岩心编录流程
岩心采集
岩心采集是钻孔岩心编录的首要步骤,其目的是获取地下岩石样本,为后续的地质 分析和研究提供实物资料。
在采集岩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保证岩心的完整性、避免人为破坏等,以 确保所采集的岩心能够真实反映地下岩石的特征和地质构造。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及制图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

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

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

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钻孔地质编录详细介绍

钻孔地质编录详细介绍

钻孔地质编录细则《新疆哈密市突出山铁矿普查》项目组二○○五年八月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一、目的、布设原则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

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ZK××地质设计书表1设计孔深钻孔类别设计方位角施工机号设计倾角钻机类型钻孔定位、安装通知书表2No批准(技术负责、分队长签名)按照地质设计于勘探线(工程具体位置)(或其坐标:X Y H )布置了(工程号)设计孔深米,方位角,倾角(坡度)其它要求:地质组长探矿组长水文地质组长(员)测量组长年月日附注:本通知书一式三份,地质组保存并通知测量组和中安装队。

钻孔如何编录

钻孔如何编录

钻孔如何编录钻孔地质编录细则一、目的、布设原则钻孔施工目的是为查明地表矿(化)体的产状、形态、厚度、矿石组合及品位等地质特征向深部变化情况,进一步了解控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远景,并为储量计算提供依据。

其部署本着由已知到未知,由浅部向深部,对地表出露较好、具有一定规模,且对应有明显激电异常的矿(化)体首先部署此项工作。

本细则根据《地质矿产勘查标准汇编》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以往钻探工作综合编写。

二、开孔前的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首先应认真学习设计,明确所要施工钻孔的目的、任务及对钻孔的各项要求,熟悉已有地质资料,了解钻孔施工处的地层、构造、矿化蚀变等地质情况,为编录工作打下基础,并认真编制和填写设计勘探线剖面图、《钻孔地质技术设计书(设计柱状图)》。

2.钻孔开钻前,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提前10­—15天到实地根据钻孔设计的孔位用罗盘和皮尺结合GPS、工程后方交汇或者地形图确定钻孔定位。

布孔后孔位用木桩作标记,木桩上用油漆标注钻孔号,以便机台及时平整机场。

孔位后不得擅自移动,在平整机场后再次用后方交汇法验证孔口位置,确保孔位未移动。

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向机台下达《钻孔定位通知书》。

格式见表2。

3.机台将钻塔、钻机安装完毕,技术负责及编录技术员要到现场进行安装验收。

验收项目主要有:钻孔位置是否移动、检查和校正钻孔水平程度(罗盘测量)、钻孔立轴、钻孔天顶角及岩心收集装置(岩心箱,岩心牌等)。

验收合格后,签发《钻孔安装验收书》。

4.钻孔安装验收合格后,编录技术员应及时填发《钻孔开孔通知书》,并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钻孔施工目的,地质情况及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严格保证钻孔质量,确保六大指标的实施。

岩心的清洗整理至编号等一整套工作应由钻机各班记录员承担。

三、钻孔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1.岩心管理(1)岩(矿)心排放入箱岩(矿)心经整理后,按先后次序排好(最后取出的岩(矿)心先装,最早取出来的岩(矿)心后装),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一排排放入岩心箱中。

钻孔编录要点

钻孔编录要点

钻孔编录要点钻孔编录要点3.3.7 ⼟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应描述颗粒级配(均匀.不均匀)、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稍密.中密.密实)等;2 砂⼟应描述颜⾊、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稍湿.湿.饱和)、密实度等。

3 粉⼟应描述颜⾊、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取⼀块⼟放在⼿⼼⽤另⼀直⼿敲打这只⼿背看⼟中⽔分是否出来。

强.弱)、光泽反应、⼲强度(强.弱)韧性(⾼.低)等;4 粘性⼟应描述颜⾊、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强度、韧性、⼟层结构等;5 特殊性⼟除应描述上述相应⼟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3.3.4 粒径⼤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于10 的⼟,应定名为粉⼟。

3.3.5 塑性指数⼤于10 的⼟应定名为粘性⼟。

粘性⼟应根据塑性指数分为粉质粘⼟和粘⼟,塑性指数⼤于10,且⼩于或等于17 的⼟,应定名为粉质粘⼟;塑性指数⼤于17的⼟应定名为粘⼟。

注:塑性指数应由相应于76g 圆锥仪沉⼊⼟中深度为10mm 时测定的液限计算⽽符。

3.3.6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应冠以主要含有的⼟类定名;4 对同⼀⼟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于1/3 时,宜定为―互层‖;厚度⽐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夹层厚度⽐⼩于1/10 的⼟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5 当⼟层厚度⼤于0.5m 时,宜单独分层。

《钻孔岩心编录》课件

《钻孔岩心编录》课件
数据编录
整理岩心采集和处理的数据信息,并 进行记录和存储。
钻孔岩心的采集
1 采集设备和方法
使用岩心钻铤、取心管等工具,进行地下岩石样本的精确采集。
2 采集记录的基本要求
准确记录岩心采集位置、长度、取心率等关键信息。
3 注意事项
在采集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污染和保护岩心样品。
钻孔岩心的处理
1 岩心样品的制备和保存
《钻孔岩心编录》PPT课 件
钻孔岩心编录的PPT课件将为您详细介绍钻孔岩心的概念、编录流程和采集 处理等关键内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钻孔岩心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钻孔岩心的简介
1 什么是钻孔岩心?
钻孔岩心是通过钻井施工获得的地下岩石样品,用于研究地质构造和资源勘探。
2 编录的目的和意义
钻孔岩心编录是将采集的岩心数据整理记录,为科研和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包括岩心采集&处理记录、地层描述、地质特征和实验结果等。
2 编录的格式和规范
采用数字编号、统一标准的文字描述和表格排版。
3 编录的存储和共享
在数据库中进行存储,便于共享和后续科研使用。
结语
1 钻孔岩心编录的意
义和应用
钻孔岩心编录为地质研 究和工程勘探提性 3 展望和展示
深入学习和研究地质学 知识,提升科研和实践 能力。
期待更多地质工作者利 用编录成果进行展示和 交流。
2 切片和打薄处理
将岩心样品制备成统一尺寸的柱状样本, 并进行保存和归档。
通过切割和打薄技术制备岩心薄片,便于 观测和描述。
3 岩心薄片的观测和描述
4 数据处理和传输
利用显微镜观测岩心薄片,描述岩石组成、 结构和性质。
对岩心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并通过传 输工具进行共享与交流。

钻孔地质编录工作方法

钻孔地质编录工作方法
整理课件
•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岩石特征 • 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
状)、结构、矿物成分、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 (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 b)蚀变特征 • 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 关系等。 • c)矿化特征 •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 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 d)次生构造 •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 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在观察岩 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整要理作课大件 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 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7)在钻孔地质编录过程中,需要计算的数据:
a)岩芯采取率
• 岩芯采取率有两种,即分层采取率和回次采取率 • 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分层进尺×100% • 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b)换层孔深计算
• 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 心长/本回次采取率
整理课件
• 岩心隔板格式
整理课件
3.残留岩心的处理 • 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
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 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 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整理课件
4.岩矿芯编号
•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 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 回次采取率:矿层(含矿带)及其顶、底板3-5m和水文工程
地质等有特殊要求的应计算回次采取率。回次采取率的计算 方法如下:
• 回次“采取率”=(本回次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 (式中“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
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 89.63-85.24=4.39m)。
1.2 钻孔设计书编写
钻孔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 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钻孔设计书应包 括以下主要内容:
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 角; 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 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可用颜色表示)、分层岩石名 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采取率要求 (按矿区设计执行); 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 50m校正一次,误差±1‰;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 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 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 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 88%)。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仍继续超出, 应寻找其原因,再作处理。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 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 不准上推。
施 工 日 期 施 工 结 果
钻孔质量验收报告
开 期 孔日
矿区 钻孔
设 度 计深 终 度 孔深 钻 孔
设 方 角 计 位 设 倾 计 角
孔 mm) 径( 孔 ( 深 m)
结 套 度 管长 (m) 构 次 数 孔 记 深m) 录孔 深 丈 深m) 量孔 较 正 误差m) 应 次 测 数 弯 曲 度 丈 孔 量 深 次 数 记 孔 录 深 1 2 实 数 测次 3 4 5 超 次 差 数 6 7 8 质 评 量 定 1 2 3 4 5 6 7 8 质 评 量 定

钻探工程编录方法

钻探工程编录方法

(4)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记录 不准确时,某个回次因残留岩心,使其岩心 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根据以下两种 方式处理:
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采取率为100%, 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多出还 可以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5个回次,如 继续超出则要寻找原因。如:岩心破碎或砂 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反循环时取心工 具采取的岩心。
(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测定孔深
允许顶角差 直 2
4
6
8 10 12
(°)

若钻孔倾斜与设计出入较大时,应及时采取补求措施。
• ⑶钻孔深度误差的测量与校正
• 为保证钻孔孔深准确性,特别是矿体井深 的可靠性,要求钻孔每100m,见矿层前后, 均应进行井深测量,最大允许误差为 1/1000,如果产生超差要查明原因,及时 进行平差消除。
• 孔深=主动钻杆长+立杆长度+钻具-机高-机 余。
• ⑷钻孔简易水文观测
• 在起钻后和下钻前均应观测水位一次,起、 下钻间隔时间至少应保持5分钟,如果起钻 和下钻时间超过15分钟,则每隔15分钟测定 一次,冲洗液消耗量就每钻进一小时测定一 次,终孔后测终孔水位,对矿体顶、底板进 行大层水位观测时,施工人员要进行配合。 遇井内涌水、漏水现象及时记录孔深。
二、钻探工程编录方法
• 钻探工程的编录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逐日到现场对岩 心(粉)进行观察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并收 集声象资料、采集标本、样品;
• 及时按地质情况及钻孔深度、方位和现场施工情况 修改钻孔参数。
• 施工中预计将钻进矿层(体)或发现矿化现象时, 立即用书面或其它方式通知钻探班长及机长。
• (3)布样及取样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1.钻探工程地质编录鉴发探矿工程定位,机械安装通知书,开钻前机台应准备好岩心箱,岩心隔板,岩心牌,毛笔,油漆,简易水文观测工具及各种必要的表格。

地质编录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共同检查钻机安装质量,校对钻孔位置,方位,倾角及其他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合格后,下发施工通知书,方准开钻。

钻孔开钻后,钻机各班记录员要进行岩心清洗整理,编号和简易水文观测记录,岩心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从左至右排放入岩心箱中,回次间用岩心牌隔开,没有取得岩心的回次,也要填写岩心牌,专门捞取的岩心,因再填一个岩心牌,并在其背面加以说明,岩心牌用2H_4H铅笔填写,塑料岩心牌用刻字笔填写,对长度大于5和虽小于5,但较完整的岩矿心,均用油漆进行编号,编号格式为101/3,分式整数表示提取岩心的回次数,分母表示回次的总块数,分子表示岩心在总块数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号,岩心箱旁写上矿区名称,钻孔编号,其至深度,起止岩心编号及岩心箱的顺序号,最后一箱要写上“终孔”二字,地质编录人员在钻机现场进行编录。

根据钻探班报表,钻具记录参与校对孔深,定期丈量钻具验证孔深,测斜等。

检查岩矿心长度及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矿心是否颠倒混乱以及钻孔简易水文观测情况等。

若发现岩矿心有人为拉长现象,应重新测量,查明原因,并通知当班记录员修正。

在此基础上,编录人员要进行岩矿心详细观察描述,为了避免重复,可按不同岩心,不同的矿层或矿石类型进行分层记录,逐项填入钻孔地质记录表中,并将回次岩矿心分层情况在备注栏中予以注记,格式为回上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次号。

_下层岩矿心长及其代号厚度大,单岩(矿)层必须进行系统观察,以免遗漏地质现象,可隔几个回次描述一次。

①岩矿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矿化特征,蚀变现象,接触关系,构造破碎情况及次生变化等。

②测量标志面(层面,片理面,裂隙面,条带,接触界线等)与岩心轴夹角。

③选择有地质意义且具代表性的岩矿心,作大比例尺素描图,以补充文字描述的不足。

煤田钻探编录细则

煤田钻探编录细则

煤田钻探编录细则一钻孔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 钻前。

必须有分队技术负责签发“探矿工程定位和机械安装通知书”。

所定孔位距基点的距离,由两人以上在剖面上量得,然后交测量组进行定位。

2 队技术负责或钻探组长带领测量人员会同探矿队安装队长,进行实地定位并钉好前车后车方向桩,以免建错钻塔。

然后将安装定位通知书交给探矿工程队进行安装。

3 钻前分队技术负责,钻探编录技术人员携带“探矿工程施工通知书”“钻孔地质设技书”,会同探矿技术员,机长一齐到现场实地检查安装是否合格(指方位角和倾角)岩心箱.岩心票.泥浆箱,简易水文观测工具。

及各种记录表格是否齐全符合要求,经检查双方无异议。

方能在施工通知书和地质设计书上签字生效.开钻生产,否则不能开钻。

二钻孔地质编录工作1 钻孔的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不得积压。

编录之前.首先检查班报表.、岩心票、岩心箱,岩矿心长度和岩心编号是否准确无误岩心是否冲洗干净、摆放得整齐无误,特别注意是够颠倒。

2 地质编录时,将要编录的孔段,自上而下顺序排好。

仔细检查岩矿心摆放顺序丈量长度。

如发现岩矿心顺序颠倒和人为的拉长等现象。

立即通知机台当班记录员系统改正。

3 当一个回次或几个岩心长超总长时。

说明前面回次有残留岩心。

残留岩心在记录表中不另行记录,只在计算分层深度时直接利用残留岩心长度计算即可,以免由记录位置不当计算错换层深度。

4 在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时,某个回次因有残留岩心,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处理方法可参照下面两种方法进行: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岩心采取率为100%,将起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起出还可以继续上推,一般不能上推五个回次.如继续起出应寻找某原因再作处理.如岩心破碎或沙状、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取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能上推.②允许同一岩性做五个回次之内进尺长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相同回次岩心长度之和,然后计算回次均采取率。

5 分层空深的计算,按回次采取率,以比例配分法计算。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钻孔编录
1、首先是查看岩性并且将分层界线找出来,用彩笔将
分层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将岩性观察完毕后并分层
然后便开始编录。

2、编录时先抄录机台的班报表,再量取分层处的米数
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量取时以回次票上的米数为准
然后用米尺量出分层处在本回次的米数然后用前一
回次的进尺米数加上所量取的米数(前一回次米数
是A,分层处量取米数是B,那么分层处米数
M=A+B)。

然后进行岩性描述,描述时将岩心的颜
色、结构、构造、粒度、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矿
化程度等都加以描述。

3、将所有的岩性和分层米数记录完成后,计算出每层
岩心长、每层岩心采取率。

并用量角器量出轴夹角。

量取轴夹角时应将寻找具有代表性的轴夹角,然后
用铅笔将岩心上的层理描清楚,再将岩心平放,用
量角器量取,注意读数时应从90°处开始数刻度到
岩心层理处。

量取的轴夹角不宜过多或太密,否则
不易于画图。

编录完成后用相机将岩心拍照。

4、回家后做出钻孔柱状图和钻孔剖面图。

画钻孔柱状
图时要有图名、开孔日期、终孔日期、终孔深度、
孔口坐标、图号、顺序号、编录、审核、日期等。

而画剖面图时应先矫正再按比例尺阵列复制。

钻孔编录——精选推荐

钻孔编录——精选推荐

11 钻孔的原始地质编录适用于各种地质勘查钻孔,包括冲击钻孔、采样钻孔、各种深度的机械岩石钻孔和中心采样钻孔(CSR)等。

对矿区内专门的水文地质钻孔、工程地质钻孔和物探、化探专用钻孔等,除按各该专业需要按有关标准编录外,应尽可能地按本标准的要求补充原始地质编录。

11.1在钻探施工现场通过对岩心(岩屑、岩粉)的观察研究,对所揭示的地质现象按钻进顺序即孔深进行编录。

编录的重点是各种地质界线,特别是标志层、矿层(体)和构造、断裂界线,矿化(包括主要矿产和伴生、共生矿产)、蚀变现象及其后生变化(包括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划分)等等。

观察、记录的内容见8.2.2。

岩矿心的整理、编号等按DZ/T0032《地质勘查钻探岩矿心管理通则》进行。

11.2钻孔施工前,根据按设计孔位及勘查线剖面图编制的钻孔地质技术指示书的地质部分,核查孔口坐标、主轴方位、斜度(天顶角)及岩心(粉)收集装置等。

施工中,逐日到现场对岩心(粉)进行观察研究,用规定表格进行编录,并收集声象资料、采集标本、样品;及时按地质情况及钻孔深度、方位和斜度修改钻孔地质技术指标书。

预计将钻进矿层(体)或发现矿化现象时,立即用书面或其它方式通知钻探班长及机长。

每钻进一定深度,见重要标志层、见矿、处理重大孔内事故后和终孔时,都应进行孔深校测。

孔深误差较小时,在最后回次一次校正为校测深度;误差较大时,可在该校测间隔区段,按每回次校正±1cm,将最后回次校正为校测深度,向上配完为止;如误差过大,应由分队主任工程师配合施工方面主管技术人员找出原因后处理。

编录时要随时检查核对岩、矿心摆放顺序及采取率、孔斜、简易水文观测等质量指标,配合施工方面搞好质量管理工作。

岩、矿心采取率可按以下公式计算,也可按各工业主管部(局、公司)规定的方法计算:回次采取率(%)=(本次岩心长—上次残留岩心长)÷本回次进尺×100 或回次采取率(%)=(本次岩粉重÷本回次岩心理论重)× 100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总长÷分层总进尺)×100残留岩心处理及换层深度计算方法由大队总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在原始地质编录实施细则中规定。

钻孔岩心编录(全)

钻孔岩心编录(全)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
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

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15回次,有10块编号的岩心,其中

第3块编号为 。
回次
块次
总块
成 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工 6 对长度较长的矿心,不方便采样,应加编 岩心号。



汇报纲要
观察分层


3 分层

在每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

标签(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

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

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
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完整
岩心中分层示意图 。
观察分层

都 4 换层井深计算

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 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井深。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可分
钻孔回次记录表

检查处理“残留岩心” 矿区名称:乐山市金口河铅锌
工程编号:ZK101
第1页
都 理 工
回 次 编 号
岩心
下界
孔深
记录 孔深
块 数
长度
上 残钻次 留孔回处 后 心次理 岩 长记录率回 采(表次 取%)
校正 量
矿区名称:乐山市金口河铅锌
工程编号:ZK101
回1 次 编2

2下.5界8 5记 孔.4录 深2

5、布样
6、地质描述记录
成 整理检查岩矿心,进行岩心编号

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的进度在钻探施工

钻孔岩心编录规程_某矿区实例YQP

钻孔岩心编录规程_某矿区实例YQP

矿详查钻孔岩心编录规程1、岩心借出编录所需岩心须在岩心库办理借出登记,并有双方负责人签字。

2、岩心编录1)编录工作步骤首先,钻孔岩心须按孔深(检查岩心箱孔号和箱号、每回次岩心隔板上回次号和回次孔深及岩心编号、每块完整岩心上油漆编号和其与上下岩心的咬合及地质纹路的吻合关系)依次摆放在编录台上,然后开展编录工作,野外编录工作的主要步骤为:①抄写岩心牌上的内容至回次记录表;②对每个岩心箱中的岩心进行整体照相;③对摆放全孔或整段岩心进行整体宏观观察后,对岩心进行分层,并填写分层标签或分层隔板,放入岩心箱相应位置;④具体详细观察各分层分段岩心的地质现象并描述,填写钻孔原始地质编录表;⑤对典型或代表性的地质现象,拍摄微观照片,并填写音像记录表;⑥根据具体的采样目的,采集标本,并填写标本记录表和标本签,并将标本签放入岩心箱相应底界位置;⑦根据矿化情况,采集化学样品,填写化学样品取样表和样品签将样品签放入岩心箱相应底界位置,并最后在岩心上划样;⑧在编录过程中发现的岩心隔板(岩心牌)、岩心顺序等错误问题,及时向钻探队反映并进行更正,及时做好质量记录;⑨在岩心编录结束后,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互检,包括编录的内容和资料的齐全等;⑩结合标本鉴定、化学分析结果、互检内检错漏和格式规范等问题进行二次编录整理;撰写钻孔综合地质编录表或岩心地质编录小结,绘制钻孔地质柱状图并及时上绘剖面草图中该孔柱状图。

2)、编录技术要求岩心编录过程中技术要求,主要参考《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6-01),结合《岩金地质勘查技术规范》、矿区的具体矿床地质特征,本矿区编录主要内容的技术要求如下:(1)、岩性和矿石定名岩石名称应能反映矿物组成,主要矿物一般体现在岩石(矿石)基本名称中,次要矿物按照少前多后的原则依次排列,例如:当角闪斜长片麻岩内含金、银等有用元素的矿石矿物时,根据含金有用矿物(硅化石英为主的蚀变矿物、绢云母化蚀变矿物、黄铁矿化蚀变矿物)含量不同按以下原则命名:①含量<5%加含字,如含硅化石英石榴子石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绢云母化(蚀变)角闪斜长片麻岩、含黄铁矿化(蚀变)角闪斜长片麻岩;②5%≤含量<25%,直接参加命名,如硅化石英石榴子石角闪斜长片麻岩、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角闪斜长片麻岩;③25%≤含量<50%,直接命名,如硅化石英斜长片麻岩、绢云母化(黄铁矿化)斜长片麻岩;④50%≤含量<90%,直接按矿石命名,如(角闪)斜长片麻岩硅化蚀变石英脉型金矿、斜长片麻岩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金矿;⑤90%≤含量,直接命名为矿石,如硅化蚀变石英脉型金矿、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蚀变岩型金矿。

钻孔布孔及编录

钻孔布孔及编录

钻探布孔及编录
一、钻探的布孔;
首先明确本矿区的探矿性质及调查程度并结合已做的或已设计的将要进行的探矿工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钻孔的设计及布置就设计而言应该在充分考虑已做工作的前提下在地质图上做出合理密度的钻孔设计接下来需要实际考察调查区域并将已在地质图上设计出的钻孔投放到实际地质位置看是否在没有脱离剖面线及探槽的情况下做到控矿或验矿的效果如果吻合则算合理否则则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之不能脱离实际剖面线在实际设计钻孔没有脱离剖面线的前提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钻孔距蚀变岩体层的位置关系即钻孔既要有合适的置钻平台又需要注意不能离蚀变岩体层太远做到以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好的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还需要注意钻探的性质是控矿钻还是验证钻如果是验证钻其目的主要是验证其矿的存在与否故设计以打出矿体即可相反如果是控矿钻则需要根据已有的成果设计出必须探到矿体的实际规模为目的最后还要注意就是钻孔的设计必须考虑调查区设计中设计的钻孔量不能超出以设计的钻孔量。

一、钻孔的编录
针对钻孔的编录应该自开钻之日起做到野外实际实时跟踪编录而在开钻前作为地质人员应该做好各项钻前工作主要包括方位角和倾角的确定及安全事项等问题监督在编录钻孔时需要配合钻机人员做好地质相关的工作同时需要独立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测量每次钻的进尺和岩心及矿芯的长度尽量确保所测数据与实
际情况相符同时做好钻取进尺、岩矿心长度的现场编录,尽而算出岩矿心的采取率
2、认真观察钻取岩心的岩性结合放大镜及时对岩层和矿化体进行划
分及时根据需要做好光谱样、光片样、化学样的采集同时做好及时的现场钻孔编录
3、配合钻机人员使钻探工程顺利安全的进行到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钻孔原始地质编录钻孔原始地质编录是对钻探取得的岩矿心(包括岩屑、岩粉)进行观察,并对观察过程及所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的记录。

11.1准备工作11.1.1 技术准备编录人员应熟悉矿区的基本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及分布状况、岩性组合特征、矿产种类及矿层(体)赋存状态、褶皱、断裂、矿带分布及特征、矿区岩矿层划分单元等;了解和熟练掌握原始编录的有关规定、程序、要求、方法等;了解钻孔施工设计。

编录人员一般一台钻机1人。

11.1.2 编写钻孔设计书编录人员应会同探矿人员,在矿区钻孔位置确定后,编写钻孔设计书。

钻孔设计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钻孔编号、设计孔深、钻孔方位(斜孔)、钻孔倾角。

b)岩矿层分层起止井深(由上至下)c)岩矿层分层柱状图、分层岩石名称、断层、破碎带井深。

d)各分层岩心、矿心、矿层顶底板岩心等的采取率要求(以矿区设计为准)。

e)孔深校正及要求(一般直孔每100m校正一次,斜孔50m校正一次,误差±1‰)。

f )钻孔结构及钻进方法等。

11.2钻孔地质编录钻孔编录工作,应随钻孔施工进度在钻探施工现场及时进行,在预计见矿井段,编录人员要跟综指导,确保钻探质量。

11.2.1 检查整理岩矿心11.2.1.1 检查钻孔施工记录在编录前,编录人员应详细检查钻探班报表、包括“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见附录B误。

将>10cm 的岩心及>5cm 的矿心编号,用红油漆(或防水符号笔)写在岩心或矿心上。

岩心编号用代分数表示:分数前面的整数代表回次号,分母为本回次中有编号的岩心总块数,分子为本回次中第几块编号的岩心。

例:某孔中第5回次,有7块编号的岩心,其中第3块编号为3。

711.2.1.5 岩矿心拍照在检查、整理岩矿心后,应将每箱岩矿心依次用数码相机拍照存档。

11.2.2 观察记录11.2.2.1 分层尽可能对全孔或较长井段的岩矿心进行综合观察分析,按矿区厘定的分层标准进行岩矿心分层。

例如:某钙芒硝矿区ZK402孔中,按不同的岩性、矿石类型划分出:第四系冲洪积层、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紫红色白云质粉砂岩、中—细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构造角砾岩、粗晶钙芒硝矿石、紫红色粉砂质粘土岩、紫红色白云质泥岩等8种岩性的17个分层。

在第一分层结束后放入一个分层标签(见附录B中表B.10)或分层隔板,如遇分层界线刚好在某一段完整的岩心中时,则用钉锤或劈样机自分层处将岩心劈开后放入分层标签,见图35。

图35完整岩心分层示意图11.2.2.2 记录回次数据a)填表。

由浅入深,依次将每一个回次的编号、起止孔深、岩心长度、残留岩心、进尺、采取率等记录与附录B中表B.9“钻孔回次记录表”的相应栏目内。

其中:“止孔深”应为经过校正的孔深;“岩心长”应为经过编录人员检查、整理并认可的实际岩心长度。

b)残留岩心的处理。

残留岩心的长度一般以施工人员测量为准,当未进行残留岩心测量或残留岩心测量不准,使其岩心长度大于进尺时,残留岩心可按下面办法由编录人员进行处理。

见图36。

图36残留岩心处理图①在岩心完整时,以本回次岩心采取率为100%计,将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计算,如继续超出可继续上推,最多只能上推三个回次。

例:第9回次进尺4m,岩心长4.9m,大于该回次进尺0.9m的岩心作为残留向上推到第8 回次(第9回次采取率现为100%)。

第8回次原进尺4.5m,岩心长4.2m,现加上第9回次上推的0.9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4.2+0.9=5.1m,超过进尺0.6m继续上推至第7回次,则第8回次采取率现为100%(该回次原采取率93%应更正为100%)。

第7回次原进尺4m,岩心长2.9m,采取率73%,现加第8回次上推的0.6m残留岩心,则岩心长为2.9+0.6=3.5m,采取率为88%,岩心长度小于进尺,无残留上推,至此,第9回次残留岩心处理完毕(第7回次原采取率73%,应更正为88%)。

如残留岩心处理中,上推三个回次后继续超出,应寻找原因,再作处理。

②如岩心破碎为砂状、粉状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钻进而用反循环采心工具采取的岩心,一般不准上推。

c)回次采取率计算①当同一岩性段内,连续五个回次的总进尺大于或等于该岩性段岩心总长度时,要计算五个回次平均采取率(“进尺”为本回次止孔深减上一回次止孔深,如本回次止孔深89.63m,上回次止孔深为85.24m,则本回次进尺为89.63-85.24=4.39m)。

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矿层(包括含矿层、矿化蚀变带)及其顶板3~5m要求计算回次采取率,方法如下:本回次岩心长回次“采取率”=11.2.2.3 记录分层数据本回次进尺×100%按附录B中表B.12“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要求填写分层数据。

分层数据应对应于表中左侧的回次位置填写。

如在第2回次中分层,则对应于2回次横格中填写序号:为本分层的顺序编号。

回次岩心长:为本分层所处回次内属该分层的岩心长度。

如图37中第2分层底界在第7回次的72 至734 岩心之间岩心长为1.3+1.2=2.5m。

4在一块岩心内部分层也如此处理。

图37回次岩心计算图11.2.2.4 换层孔深计算从一个分层变换为下一个分层时称为“换层”,换层时所处钻孔深度称为换层孔深。

根据换层所处位置不同,分为:回次内换层、回次间换层及空回次换层三种情况计算换层孔深。

a)某一回次内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本回次上层岩心长本回次采取率如图38。

图38 5回次内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b)2回次间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止孔深,如图39。

图中,在5回次,6回次之间换层5回次无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5回次终止孔深=25m。

5回次有残留岩心时,换层孔深=5回次终止孔深-5回次残留岩心长=25-0.2=24.8m。

图39两个回次间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c)空回次换层时,换层孔深=上回次终止孔深+空回次进尺的二分之一,也可根据上下层岩石的相对硬度、破碎情况确定合适比例,如图40。

图40空回次中换层孔深计算示意图分层厚度=本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前一分层底板的换层井深。

图41 中7 层厚度=135.43-128=7.43m分层采取率=分层岩心长×100%。

分层进尺图41 中7 层采取率=5.8×100%=78%。

7.43图41分层采取率计算图分层计算结束后,将有关数据填入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的有关栏目中,同时将换层孔深填入“岩矿心分层标签”见附录 B 表B.10。

11.2.3 地质描述应在仔细观察岩矿心的基础上进行。

主要观察岩矿心中的矿层(矿化层)及顶底板,矿化蚀变带、构造部位及分层界线等,并将观察到的地质现象、测量的数据等记录于附录B中表B.12“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中。

11.2.3.1 岩矿石定名地质描述前,首先应给岩矿石定名。

定名一般以一个分层为单位,名称应能反映出岩矿石的颜色、构造、结构、矿物成份及矿化等基本特征。

定名时,要根据分层中岩矿石种类、主次及分布特点定名,有以下几种情况:a)分层岩性基本上只有一种,可单一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

b)分层中出现两种以上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可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与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互层。

c)分层中出现次要岩石夹层,复合定名。

例:深灰色中粒条带状斜长辉石岩型稠浸状钒钛磁铁矿夹(也可为“间夹”、“偶夹”)灰色中细粒流状辉长岩型稀浸状钒钛磁铁矿。

11.2.3.2 观察及描述的主要内容a)岩石特征。

岩石颜色(原生及风化颜色)、构造(层状、片状、板状、流纹状、流状、条带状)、结构、矿物成份、风化特征(氧化带、混合带和原生带)及其它物理性质(光泽、断口、硬度、比重)等。

b)蚀变特征。

蚀变岩石类型、蚀变带内蚀变矿物的变化、蚀变带与矿化或矿体的相互位置、空间关系等。

c)矿化特征。

矿化的种类、矿石特征、矿层、矿层与顶底板接触关系,产状(测量矿层顶底板介面轴夹角,测量矿石原生构造的轴夹角等)等。

d)次生构造。

断裂、褶皱、节理、劈理、破碎带的特征、类型、产状及后沉积作用构造,如结核、瘤块,裂隙充填形成的岩墙等。

e)古生物及遗迹化石。

观察和收集古生物、古生物遗迹化石产出层位、化石种类及分布特征等。

在观察岩心时,对一些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大比例尺素描图或照相、录像。

f )测量标志面与岩心轴夹角岩心轴夹角是了解地层、矿层(体)、岩(矿)脉,地质构造的倾角,编制地质剖面图、计算地层和矿层(体)厚度的基础数据。

通常用量角器法测量,步骤如下:首先找出要测量的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总体方向,找出标志面在岩心上的最高与最低点。

(可用红、蓝铅笔划一条线),如图中AB;将岩心柱面(图中CD)紧靠岩心隔板;将量角器的零度边(图中ab)与标志面(AB)平行,同时将量角器的0点与标志面(AB)同岩心柱面(CD)的交点(0)重合;读出岩心柱面在量角器上的读数(70°\u65289X即为轴角。

见图42。

图42测量轴夹角示意图11.3钻孔资料整理11.3.1 文、图、实物资料整理a)对野外记录的数据、素描图上墨。

b)检查文字记录中,是否有错字、漏字、专业用语是否准确,修正其错误。

c)核实各种数据,计算、整理样品、标本,包括编号、登记、包装、填写送样单等。

11.3.2 编制钻孔柱状图在资料整理的同时,根据编录的地质资料,包括岩性、分层、断层、矿化、蚀变、轴夹角,钻孔方位及倾角等,绘制钻孔柱状图。

钻孔柱状图按图A.7图式及内容制作。

钻孔柱状图采用矿区统一图例。

比例尺各矿种要求不一,一般采用1∶100~1∶500。

若钻孔中某一岩性段过大时,可以采用压缩法绘图。

即这一段的岩性花纹可不按实际井深或厚度绘制,在岩性花纹中用两条断开线表示缩减,两条线之间为4cm,见图43。

11.3.3 编制原始地质编录小结图43压缩钻孔柱状图绘图法11.4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a)音像记录表b)坑道、钻孔概况表c)孔深校正及弯曲度测量记录表d)钻孔原始地质记录表e)钻孔采样登记表(见附录B 表B.13)f)标本登记表(见附录B 表B.18)g)鉴定及测试成果h)钻孔柱状图i )岩矿心音像记录载体j )钻孔原始地质编录小结)钻孔质量验收报告(见附录 B 表B.14)l)孔位坐标定测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