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研总院炉外精炼技术-曾加庆
我国炉外精练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我国炉外精练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我国炉外精炼技术是冶金行业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它是指在冶炼过程中,将粗炼钢液通过炉外装置进行再处理,以提高钢液的质量和温度,减少杂质含量,从而得到更加优质的成品钢材。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环保意识的提高,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备受关注。
一、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历程炉外精炼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应用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钢铁企业。
最早的炉外精炼设备是气吹精炼炼钢炉(LD炉),它利用氧气吹入炉内,通过氧气的化学作用来脱除炼钢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非金属夹杂物,提高成品钢的质量。
而后,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我国也开始引进和发展炉外精炼技术,并在80年代成功开发了自己的炉外精炼装置。
目前,我国的炉外精炼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我国的炉外精炼技术已经从最初的气吹精炼炼钢炉(LD炉)发展到了RH、VOD、Ladle Furnace等多种不同类型的炉外精炼设备,每一种设备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可以满足不同钢种的精炼需求。
2. 炉外精炼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炉外精炼技术也在不断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利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炉外精炼过程的精准监测和控制,确保精炼过程的稳定和可控性。
3. 绿色环保技术的应用。
在炉外精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渣,而这些废气和废渣的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在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中,我国也加大了对绿色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致力于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1. 技术持续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炉外精炼技术将会继续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以适应不同类型钢材的精炼要求。
未来,我国的炉外精炼技术有望实现更高效、更节能、更绿色的发展。
2. 非金属夹杂物的去除技术。
随着精细化钢铁品种的增多,我国的炉外精炼技术将更加注重去除非金属夹杂物的工艺研究和应用,以满足高端产品对钢材质量的严格要求。
低碱度渣铁水预处理脱磷研究
低碱度渣铁水预处理脱磷研究
作者:李峻, 曾加庆, 高建军, 吴伟, 刘浏, LI Jun, ZENG Jia-qing, GAO Jian-jun,WU Wei, LIU Liu
作者单位: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艺研究所,北京,100081
刊名:
钢铁
英文刊名:IRON & STEEL
年,卷(期):2006,41(8)
被引用次数:2次
1.刘浏超低磷钢的冶炼工艺[期刊论文]-特殊钢 2000(06)
2.王海川铁水脱硅对脱磷影响的实验研究[期刊论文]-炼钢 2000(05)
3.Yasuo Kishimoto Recent Progress in Top-and-Bottom Blown Converters at Kawasaki Steel Corporation 1990(03)
4.Yuji Ogawa Development of the Continuous Dephosphorization and Decarburization Process Using BOF [外文期刊] 2003(02)
5.Hideaki Suito Thermodynamic Assessment of Hot Metal and Steel Dephosphorization With MnO Containing BOF Slags 1995
1.张洪彪.董凌燕.陈登福.郑福生.孙善长高磷铁水脱磷的热力学分析及实验研究[期刊论文]-过程工程学报2009(z1)
2.韩敏.张俊杰.赵耀.肖正宇.彭飞基于模糊加权的转炉炼钢磷分配比计算模型[期刊论文]-冶金自动化 2010(3)本文链接:/Periodical_gt200608006.aspx。
炼钢生产中的炉外精炼技术
普 遍采用的炉外精炼做 以简单介绍和技 术探 讨 ,希望对所有从 事该 行 。
技 术研 究的人 员有所 帮助。 【关键词 】炉外精 炼技 术;提升 ;发展
合理选择还必须考虑工 艺特性 的要求和生产规模 、衔接匹配等 系统优化 的综合要求 ,大型板坯连铸机 的生产工艺要求钢水硫含量
低于 0.015%的水平 ,就必须考虑铁水脱硫 的措施 。某些大型钢铁公
金系统中 ,各类具有真空能力的装置 28台,喷射冶金设备 53台。 艺方法生产规模 以及工序 间的衔接 匹配经济合理 。此外 ,还必须注
冶金系统的吹氩精炼设备有近 200台。自 7O年代末起,连铸用钢水 意相关技术和原料的配套要求,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配套齐全,保
基本上都经过吹氩处理 。1990年全冶金系统不包括吹氩 喂丝 的钢 证功能与装备水平符合要求等 问题 。
因素之一 。由于美国的连铸生产能力较低,所 以在很多炼钢企业中
现代冶金生产 应从整体 优化 着眼,对 冶炼 、精炼 、浇铸 、轧制
都采用炉外精炼这一操 作模式进行生产 ,同时,成本投入较小的 LF 各工序 ,按 照各 自的优势 进行调整 、组 合。从而 形成专业分工 更加
炉也有相当的生产 比例 。根据生产实际和资料统计 ,不 同的炉外精 合理,匹配 更加科 学,经 济效益更加明显的整体优势 。炉外精 炼技
Machinery & Equipmem t
炼钢生产 中的炉外精炼技术
崔 家峰
(唐钢 第一钢轧厂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 】随着冶金产 业的不断发展 ,在 炼钢 环节中炉外精 炼 不同要求,这是选择炉外精炼方法的基本出发点。例 如,对重 轨钢
技 术得 到飞速 的发展 ,不管是 工艺水平还是 生产设备都有 了明显的 必须选择具有脱氢功能的真空脱气法;对于一般 结构钢 只需采 用以
炉外精炼工艺ppt课件
CAS、CAS-OB精炼工艺
CAS-OB旳冶炼效果
• 加热;升温速度5-6℃/min; • 钢液成份:吹氧前后变化不大; • 钢水洁净度:[O]基本不变;
喷粉工艺
• 效果最佳投资及使用成本最低也是最不好掌握旳技 术;
• 可脱硫、脱磷、合金化、夹杂变性; 工艺参数: • 喷枪插入深度;h=H(钢液深)-hc(喷入深); • 喷吹压力:不小于钢液、炉渣及大气压; • 喷吹时间:喷粉设备及钢液容纳粉剂旳能力; • 供料速度:设备能力及钢液化学反应速度。 • 载气能力与粉气比。
大搅拌,进一步脱碳,钢液温度到达1670-1750℃; • 加合金、微调成份、加铝、吹氩搅拌几分钟后,破真空
浇铸。
RH真空精炼
RH真空工艺过程
• 出钢后,钢包测温取样; • 下降真空室,插入深度为150-200mm; • 起动真空泵,一根插入管输入驱动气体; • 当真空室旳压力降到26-10kpa后,循环加剧; • 钢水上升速度为5m/s、下降速度为1-2m/s; • 气泡在钢液中将气体及夹杂带出。
LF 工艺操作
• 电炉EBT出钢,出钢过程加合金、加渣料 (石灰、萤石等2%),底吹氩、通电升温、 化渣,10分钟取样分析,加渣料(1%), 测温取样,加合金看脱氧,准备出钢。
• 一般30-50分钟,电耗50-80kwh/t; • 当代转炉、电炉与连铸联络旳纽带。
AOD炉
目旳: • 主要是冶炼高质量旳不锈钢(S,P<50ppm); • 使用更便宜旳原料(采用高碳铬代低碳铬); • 超低碳不锈钢(C<20ppm)。
argon -oxygen blowing process) ; • 喂线 (Insert thread) ; • 钢包吹氩搅拌(Ladle argon stirring); • 喷粉( powder injection )。
论铸钢车间炉外精炼技术方案
论铸钢车间炉外精炼技术方案
薛强军
【期刊名称】《铸造设备研究》
【年(卷),期】1993(000)001
【摘要】钢液炉外精炼技术自本世纪五十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特殊钢领域,日本、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采用炉外精炼工艺生产的不锈钢产量已占
总量的90%以上,一些工业发达国家采用炉外精炼生产的钢产量也已占总量的50%左右。
【总页数】3页(P35-37)
【作者】薛强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28
【相关文献】
1.低成本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厂的应用 [J], 李立军;马宏儒;王国恩
2.铸钢钢液喂丝吹氩炉外精炼工艺 [J], 韩业军
3.铸钢和钢水炉外精炼用钢包钙镁白云石内衬 [J], 霍素真
4.年产2万吨铸钢件和3.6万吨钢锭的铸造车间设计 [J], 栾庆冬;刘佳
5.太重易地迁建炼铸钢车间设计 [J], 朱吉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中国钢铁技术进步巡礼】炉外精炼等炼钢技术发展
炉外精炼等炼钢技术发展模铸,这是中国炼钢的主要浇铸方法。
一九九○年模铸比仍占75%以上。
中国模铸技术的发展分两个阶段: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侧重于改善模铸劳动条件,例如改坑铸为车铸或地浇车浇铸,清模、整模机械化、半机械化等。
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重点转到提高铸锭质量和提高成坯率。
一九五八年以前,在改善模铸劳动条件的同时,推行过沸腾钢压盖、化学封顶、外沸内镇等技术,鞍钢实行过上铸高炭镇静钢的快速铸锭。
六十年代初,发展了绝热保温帽、柳毛石墨保护渣,采用推广了滑动水口。
一九七七年,开始研究推广镇静钢铸锭采用绝热板、保护渣、防缩孔剂等技术,可以提高成坯率3%以上,一九八五年重点钢铁企业已普遍采用这一技术。
绝热板材质已开始由硅质向非硅质轻型化发展,保护渣和发热剂已由粉状发展到颗粒状。
提高钢锭装炉温度,已达到800℃。
此外,首钢还采用了双层底板浇铸工艺,鞍钢采用了ZF 法铸锭。
模铸的其他技术进步有外沸内镇半镇静钢的快速上注、改进锭头锭尾形状、嚅铁钢锭模的应用等。
钢包吹氩(或部分钢种吹氩),是一项简易的炉后钢水精炼技术。
鞍钢试验证明,钢液在钢包中吹氩处理后,可除去钢液中的氧27.3%、氢22%、氮17%,减少非金属夹杂物22.6%,提高钢锭成坯率0.6%。
这项技术从一九七七年开始试验推广,最早使用钢包吹氩的是上钢一厂,一九八○年重点钢铁企业中经过钢包吹氩处理的钢有260万吨,一九八七年达到1335万吨。
炉外精炼,就是把在一般炼钢炉中要完成的精炼任务,如脱硫、脱气、去掉非金属夹杂、调整成份和温度等,移到钢包或专用容器上进行。
中国试验研究这项技术也比较早,一九五七年钢铁工业综合研究所(钢铁研究总院前身)就进行过钢包真空处理研究,六十年代上钢一厂、鞍钢各建一台DH真空处理装置进行试验,但都未成功。
一九六五年大冶钢厂从联邦德国引进一台RH 真空处理设备,与90吨平炉相配合,对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弹簧钢、轴承钢等进行了处理,脱氢、脱氧效果很好。
炉外精炼工艺技术的发展
术 ,可 减 轻 电 弧 的 幅 射 热 损 失 , 提 高 加 热 效 率 10 %~15 % 。 LF 炉采用计算机动态控制终点温 度 ,可保证终点温度的控制精度 ≤± 5 ℃。 ( 2) 白渣精炼工艺 :LF 炉利用白渣进行钢水 精炼 , 实现钢水脱硫 、 脱氧 , 生产超低硫钢和低氧 钢 。因此 ,白渣精炼是 LF 炉工艺操作的核心 , 也 是提高钢水纯净度的重要保证 。白渣精炼的工艺 要点是 : — — — 出钢挡渣 ,控制下渣量 ≤ 5 kgΠ t; — — — 钢包渣改质 , 控制包渣 R ≥2. 5 , 渣中 w ( TFe + MnO) ≤ 3. 0 % ; — — — 白渣精炼 , 一般采用 Al2 O3 - CaO - SiO2 系炉渣 , 控制包渣碱 度 R ≥4 , 渣 中 w ( TFeO + MnO) ≤1 % ,保证脱硫 、 脱氧效果 ; — — — 控制 LF 炉内气氛为弱氧化性 ,避免炉渣 再氧化 ; — — — 适当搅拌 ,避免钢液面裸露 ,并保证熔池 内具有较高的传质速度 。
生产调节 ▲ □ △ □ ▲ △ △
非真空处理
CAB LF AOD RH
真空处理
VD VOD
▲ 强 △ 一般 □ 较弱 - 不具备
3 炉外精炼设备与精炼工艺 3. 1 LF
LF 炉是 70 年代初由日本开发成功 , 并大量
推广 ,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炉外精炼设备 。LF 炉的 工艺优点包括 : 精炼功能强 , 适宜生产超低硫 、 超 低氧钢 ; 具有电弧加热功能 , 热效率高 , 升温幅度 大 ,温度控制精度高 ; 具备搅拌和合金化功能 , 易 于实现窄成分控制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 采用渣钢 精炼工艺 ,精炼成本低 ; 设备简单 ,投资较少 。 LF 炉的精炼工艺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 ( 1) 加热与温度控制 :LF 炉采用电弧加热 , 对 钢水加热效率一般 ≥60 % , 高于电炉升温热效 率 。吨钢水平均升温 1 ℃ 耗电 0. 5~0. 8 kWh 。 LF 炉的升温速度决定于供电的比功率 ( kVAΠ t ) , 而供 电比功率的大小又决定于钢包耐火材料的熔损指 数 。通常 ,LF 炉的供电比功率为 150~200 kVAΠ t, 升温速度可达到 3 ~ 5 ℃ Π min , 采用埋弧泡沫技
《炉外精炼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炉外精炼新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炉外精炼新技术英文名称:Recent Technologies for Secondary Refining课程代码:METE1001课程类别:①专业教学课程;②考试;授课对象:冶金工程专业;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指定教材:徐曾啓:《炉外精炼》(第一版),冶金工业出版社,1994年;一、教学目的: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炉外精炼的重要地位,熟悉各种炉外精炼技术的工艺特点和使用方法;掌握炉外精炼的理论基础,阐述各种炉外精炼的工作原理;了解炉外精炼用耐火材料的品种及其工作条件;理解炉外精炼方法的选择原则。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渣洗、真空、搅拌、加热、喷吹等炉外精炼手段的理论基础,了解各种炉外精炼手段特别是吹氩、RH、LF炉的设备及工艺特点,理解炉外处理对耐材的要求及所用材质,让学生了解炉外精炼的发展方向及新技术。
二、课程内容教学基本(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炉外精炼概论1.1 炉外精炼出现和发展的原因1.2 炉外精炼方法的分类1.3 炉外精炼技术的特点及所采用的精炼手段基本要求:理解炉外精炼的定义,了解炉外精炼出现和发展的原因;了解常用精炼方法的特点、作用、代表方法及存在问题;理解精炼手段的定义,掌握各种精炼手段的作用及代表工艺。
重点与难点:炉外精炼的定义,精炼手段的定义,各种精炼手段的作用及代表工艺。
第二章炉外精炼理论基础2.1 渣洗2.2 真空2.3 搅拌2.4 加热2.5 喷吹基本要求:掌握渣洗的功能及优缺点,理解渣洗的指标,掌握渣洗的精炼作用;理解真空的功能,掌握钢液真空脱气、真空脱碳和真空脱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掌握搅拌的功能,了解各种搅拌方法及其比较,掌握搅拌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理解加热的功能,掌握电弧加热和化学热法的特点;掌握喷吹的功能及特点,理解非金属夹杂物的变性处理,了解稀土和钙的变性作用;了解各种包芯线处理的目的,理解包芯线表观质量和内部质量要求。
探析炉外精炼工艺技术的发展高桂东
探析炉外精炼工艺技术的发展高桂东发布时间:2021-08-10T10:42:34.58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9月上作者:高桂东[导读] 近年来,炼钢企业已经逐渐将目光集中于炉外精炼技术的研究,希望可以借助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提升钢材的整体产能,以实现对于钢材品质的优化调整。
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第三炼钢厂高桂东江苏南京 210000摘要:近年来,炼钢企业已经逐渐将目光集中于炉外精炼技术的研究,希望可以借助对这一技术的研究提升钢材的整体产能,以实现对于钢材品质的优化调整。
基于目前的炉外精炼工艺而言,要求炼钢企业积极明确炉外精炼技术的基本特征和各项技术内容,并与当下的炼钢技术现状相结合,实现对于这一技术的优化改造。
在此背景下,要求积极展开对于我国炉外精炼技术现状的研究,以推动炉外精炼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炉外精炼;效益;工艺技术;发展近年来,炉外精炼技术已经逐渐受到了各个生产企业的高度关注。
为更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积极展开对于炉外精炼技术的探索,以促进其在炼钢生产领域之中的运用。
一般而言,如果企业需要炼制纯净的钢制品或超纯精钢,则可以将炉外精炼技术当做最为主要的技术手段。
大力引进先进的炉外精炼技术,可以切实提升企业的炼钢工艺效果,以提升企业炼钢处理的速度,让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充分保障。
1 炉外精炼技术简述基于基本技术内涵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炉外精炼技术的实质为优化钢铁冶炼操作的化学热力环境,以充分提升钢铁的冶炼效率,让钢铁的冶炼速度得到充分提升。
如果钢铁企业可以积极探索炉外精炼工艺并予以充分利用,便可以切实推动铁水反应的进程,以实现对于传质效果的优化调整。
此外,要求钢铁冶炼企业针对精炼反应进程予以积极控制,让各项智能化手段得以始终贯彻于冶炼反应的全程。
一般而言,炉外精炼技术主要展现出以下特性:第一,可以有效提升钢渣面积,在进行钢铁冶炼时,通过钢渣的乳化速度可以直观反应出冶炼反应的整体效果。
我国炉外精练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
我国炉外精练技术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分析1. 引言1.1 炉外精练技术的定义炉外精练技术是指在炉外对金属进行精细加工和提纯的一种技术。
通过使用高温加热和物理、化学等方法,将金属原料中的杂质和不纯物质去除,从而使金属的质量和纯度得到提高。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品质,满足不同需求下金属材料的要求。
炉外精练技术的功能主要包括提高金属的纯度、改善金属的微观组织结构、调整金属的化学成分以及控制金属的晶粒粒度。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腐蚀性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炉外精练技术在金属制造和加工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金属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中。
这项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工业生产、科研以及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金属材料生产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1.2 炉外精练技术的重要性炉外精练技术是钢铁生产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钢铁质量:炉外精练技术能够有效降低钢水中的杂质含量,使钢水质量更加纯净,从而提高最终产出的钢铁质量。
优质的钢铁产品更受市场青睐,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炉外精练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钢水的快速净化和调控,提高炉台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时间浪费,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 保护环境:炉外精练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提升技术水平:研究和应用炉外精练技术可以促进钢铁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推动整个行业向更加先进、高效的方向发展,并增强我国在钢铁生产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炉外精练技术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不仅关乎钢铁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还对环境保护和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推动炉外精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3 研究炉外精练技术的意义研究炉外精练技术的意义在于探索先进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提高金属材料的品质和性能。
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2020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2020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炉外精炼技术在铸钢生产中的应用(2020版)铸造生产要经过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
只要其中某一道工序或某一个过程失误,均会造成铸造缺陷。
当然,同一类缺陷由于场合和零件的不同,往往有不同的形成原因。
常言道“三分冶炼,七分铸造”。
钢液质量与铸件的质量密切相关。
本文中,主要论述如何通过炉外精炼技术为铸造生产提供优质的钢液。
1.炉外精炼技术简介20世纪炼钢技术中的革新,主要是纯氧顶吹转炉炼钢法和连续铸钢法。
由于这些实用技术的采用,炼钢生产率飞速提高。
炉外精炼技术是设置在转炉和连续铸钢间的连接工序,这一技术的实用化,大大提高并完善亨利贝塞麦发明的液态炼钢法。
要提高铸钢生产的质量和产量,同样离不开冶金冶炼技术的发展。
炉外精炼技术就是铸件生产中的适用技术之一。
1.1炉外精炼技术的功能①脱氢、②脱氧、③脱碳、④脱硫、⑤非金属夹杂物的形态控制、⑥成分调整(添加合金)、⑦钢液成分及温度的微调及均匀化、⑧脱氮、⑨脱磷。
针对上述功能,衍生出LF 法、VD法、VOD法、RH法、SKF’法等炉外精炼设备。
但对于各生产厂家具体使用哪种精炼设备,他们会综合考虑冶炼的钢种、生产量、粗/精炼的组合等,选择最适合的炉外精练法。
1.2电炉加钢包精炼炉双联工艺法简介目前,电弧炉炼钢是铸钢件生产中最广泛的炼钢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利用电弧产生的高温和热能熔化固体炉料,实现冶炼的目的。
《工学炉外精炼》PPT课件
脱【P】 脱磷率≥90%,终点[P]0.010-0.015%,出钢 过程中回磷
炉外精炼的作用和地位
1 提高质量、扩大品种的主要手段
2 优化冶金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节 能降耗、降低成本主要方法
3 炼钢-炉外精炼-连铸-热装轧制工 序衔接
4 连铸工艺快速发展的需要
炉外精炼的经济合理性
1 提高初炼炉的生产率 2 缩短生产周期 3 降低产品成本 4 产品质量稳定与提高
钢或铬镍钢,以上所列的各种精炼方法都 不太适用.
出现了一些不锈钢的专用炉外精炼 方法.这些方法发展很快,不到十年就基本 上取代了质低价高的电弧炉吹氧冶炼不锈 钢方法.例如,1976年日本的不锈钢将近有 四分之三是由初炼炉+炉外精炼方法生产 的.1977年美国的所有不锈钢都由初炼炉+
低碳合金钢〔不锈钢〕钢液的精炼方法 <1> VOD<Vacuum Oxygen
炉外精炼的任务 1 钢水成分和温度的均匀化 2 精确控制钢水成分、温度 3 脱氧、脱硫、脱磷、脱碳 4 去除钢中气体〔氢、氮〕及夹杂物 5 夹杂物形态、成分控制
各种炉外精 炼方法及所 采用的精炼 手段
1.3 炉外精炼采用的基本手段
1 渣洗 2 真空 3 搅拌 4 加热 5 喷吹
1.3.1 渣洗 最早出现的炉外精炼方法:用合成
<1>DH法.由原西德的多特蒙特和豪特尔两公司联合 研制,故有此名.在我国又称提升脱气法或虹吸法.
<2>RH法.由原西德鲁尔钢铁公司<Ruhrstahl>和海拉 斯公司<Heraeus>联合研制,我国称真空循环脱气法.
<3>PM法〔Pulsating Mixing Process〕
RH、LF和VD炉外精炼技术
通电时,采用小流量吹 Ar,均匀温度又不引起大的 液面波动.
28
③造渣制度
目 的:
脱S、脱O、去夹杂; 提高炉衬寿命; 防止钢水二次氧化,提高合 金收得率。
基本制度:
渣料加入量8-10Kg/t; 分 批 加 入 , 出 钢 过 程 加 4050%,其余待化渣后分2-3次加入; 炉渣过稠加CaF2,炉渣过稀加 CaO.
4
2.炉外精炼的发展
• 20世纪30年代 • 20世纪40年代 •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60,7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多的R(理包HD有(种精-HO循C形炼)BA环使渣高式)大泵真炉,S在钢理合在V,真发钢用C进,,问抽空;金低水O提真A空真展水高行D微S世速法真进升空处-空,质碱O调脱理真,蒸 用吹空 行、B广脱D量及度S)(空H氩度 脱泛汽 于温气;以合V,R、L处脱应度下 气基A喷 钢HF成提D理,处氧用R钢对 处础射 水H上、,
7
4.炉外精炼方法的共同特点
• ①理想的精炼气氛条件,通常应用真空、 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
• ②搅动钢水,采用电磁力、惰性气体或机 械搅拌的方法;
• ③为补偿精炼过程的钢水温度损失,采用 加热设施有电弧加热、等离子加热或增加 钢水中的化学热等。
8
二.RH、LF及VD法简介
RH 法 LF 法 VD 法
34
④事故搅拌装置
作 用:
在透气砖不能工作情况 下,惰性气体通过顶枪吹入 钢包,进行事故搅拌;
结 构:
顶枪安装在支撑框架上, 支撑框架安装在炉盖侧面, 顶枪通过电动机和卷筒实现 上下;
参 数:
顶枪压力:0.6-1.6MPa; 流量(max):600NL/min
CASOB炉外精炼技术在承钢的应用
总第137期2∞3年第5期河北冶全HE】jEIMETAⅡ.URGYTotdl3720∞.Nmnkr5CAS—oB炉外精炼技术在承钢的应用高海(承德钢铁公司炼钢厂,河北承德067002)摘要:简要介绍了承钢cAs—oB精炼处理的装置、工艺和效果,并对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技术改进。
通过CAs—OB精炼处理.实现钢水窄成分控制,协调转炉一连铸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cAs—oB精炼;成分;温度中图分类号:TF769.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008(2呻3)05一0038—02A_PPUCATIONOFCAS.OBSECONDARYREFDTINGNCHENGSTEEI.GAOHai(s【eelworks,chen鲥eIronandsteelconlp粕y,Hebei,chen鲥e,067002)Abshct:Thedcvicc,process,resuItandtechnica!i岫ovationagainstmeexistingproblemsi“productionofCAS—oBrenning嘛a衄entinCheⅡgStcelarejn胁duccdbncnyW油也atnarrowcomponentconⅡ01form01tensteeIisrealized,productionbetweenconvenerandcas埘c00蹦natedand900deconomicpr06tgot.KcyWords:CAS—OBre丘ning;component;temperature1前言随着炼钢工艺的不断发展,产品竞争主要体现在质量上的均质性和稳定性,以及成本最低化。
由于小转炉的控制水平低,指标值波动大,因此装备具有成分微调功能的精炼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转炉一连铸的生产匹配和多种成分同时微调的要求来看,“光谱快速分析+cAs—oB”是比较适合的。
因为它处理时间短,可同时微调多种成分和温度,兼有去除夹杂物和均匀钢水温度、成分的功能,而且可在原有吹氲位置上设置,在线使用,降低造价。
浅析炉外精炼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李福 明 ( 庆特钢设计院 公司) 重 有限
摘 要 : 外精 炼 法 能 否 成功 地 达 到 提 高钢 质 量 , 加 产 量 的 目的 , 先 要 析 现 象 , 液 中气 体 、 杂 物 控 制 较 高 , 学 性 能优 良 , 件 废 品 率 大 炉 增 首 钢 夹 力 铸 看 所 选 用 的炉 外精 炼 设 备是 否 能 满 足钢 种 要 求 , 次 是 考 虑 其 技术 经 济 效 果 大 降低 。 正 基 于 上 述 原 因 , 液 成本 总体 上 基 本 持 平 。 其 钢 是 否 合 理 , 后再 根 据 各 厂具 体 情 况 因地 制 宜地 作 出 判 断。 此 , 确 定 上 炉 最 为 在 3发展炉外精炼技术需解决的 问题及发展方 向
低 , 时提 高 了钢 的品 质 和 性 能 。 在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也 出现 了一 些 问 同 但
题 , 待于解决 , 这项技术更加完美。 有 使 0 引言 31 实 现炉 外精 炼 工 艺 的 智 能 化控 制 ,根 据 来 料 钢 水 的 各 种 技 . 钢 的炉 外 精 炼 技 术 由本 世 纪 5 O年代 初 问 世至 今 , 已创 造 有 2 0 术 参 数 , 用 信 息 技 术 , 定 最 佳 的 精 炼 工 艺 方 案 , 通 过 计 算 机 控 利 制 并 多 种 方 法。 的炉 外 精 炼 又 Ⅱ 钢 的二 次 冶 炼 , 目的是 提 高 钢 液 纯 度 钢 U 其 制 各 精 炼 工 序 。 精 炼 工 位 配 备 快 速 分析 设 备 , 实现 数 据 网络 化 , 少 减 及 改 善钢 锭 结 晶 。因此 , 到 世 界 各 国 有 关 厂 家 的 重视 。我 国钢 的炉 得 热停等待时间。 外 精 炼 技术 已 有 很 大地 发 展 ,现在 已 能开 发 研 制 各 种 型 式 的炉 外 精 32 炉 外 处 理 设 备 将 实 现 “ 功 能化 ” 在 水 钢 精 炼 设 备 中 将 渣 . 多 。 炼 成套 设备 , 与 国外 相 比 , 术水 平 仍 有一 定 差 距 。 但 技 洗 精 炼 、 空 冶 金 、 拌 工 艺 以及 加 热 控 温 功 能 全 部 组 合 起 来 , 现 真 搅 实 钢 水 炉 外精 炼 是 当 前 国 内 外炼 钢工 业 的 前 沿 新技 术 。 随 着 纯 净 精 炼 , 满 足 超 纯 净钢 生 产 的社 会 需 求。 以 钢 生 产 技 术 的进 步和 连 铸 技 术 的 发展 , 以及 降 低 生 产 成 本 的 要 求 , 炉 33 开 发 高 纯 度 、 密 度 、 强 度 的优 质 碱 性 耐 火 材 料 , 适 应 . 高 高 以 外精 炼 工 艺 与 设 备迅 速 普 及 。 日本 、 美 等 先 进 的 钢 铁 生 产 国 家 , 欧 炉 不 同精 炼 炉 的 需要 , 重 产 品质 量 的 稳定 性 。 火 材 料 的使 用 条 件 应 注 耐 外 精炼 比超 过 9 % , 中真 空精 炼 比超 过 5 % , 些 钢 厂 已经 达 到 O 其 O 有 尽 可 能 与炉 渣相 适 应 , 大 限 度 地 降低 侵 蚀 速 度 。 根 据 精 炼 设备 的 最 要 10 O %。 目前 , 钢 的 生 产 中 , 了提 高钢 的质 量 和 产 量 , 遍 采 用 各 在 为 普 实 际情 况形 成 不 同层 次 的 配套 材 料 , 究 开 发 保 温 和修 补 技 术 , 高 研 提 种 新 工 艺和 设 备 。炉 外 精 炼 就 是 这 种 措 施 之 一 。 炉 衬 的使 用 寿 命 。 1 炉 外 精 炼 技 术 简 介 34 减 少 精 炼 过 程 的污 染 排 放 , 炼 过 程 会 产 生 大 量废 气 , 中 . 精 其 2 0世 纪 炼 钢 技 术 中的 革 新 , 要 是 纯 氧 顶 吹 转 炉 炼 钢 法和 连 续 含 S P 、 属 氧 化 物 、 浮 颗 粒 等 , 真 空 脱 气 冷 却 水 中含 有 固 主 O 、 b金 悬 在 铸 钢 法 。由 于 这 些 实 用 技 术 的 采 用 , 钢 生 产 率 飞 速 提 高 。 外 精炼 炼 炉 态悬浮物、 bZ P 、 n等 , 些 污 染 物 须 经 企 业 内部 的相 关 处 理 , 污 染 这 把 技 术 是 设 置 在 转 炉 和 连 续 铸 钢 问 的连 接 工 序 , 这一 技 术 的实 用 化 , 大 程 度 降低 到 符 合排 放 标 准 后再 排 放 , 强 环 境 保 护 意 识 . 加 大 提 高 并 完 善 亨 利 贝塞 麦 发 明的 液 态 炼 钢 法 。 要 提 高 铸 钢 生 产 的质 4 我 对 现 实 中 炉 外 精 炼设 备 的 认 识 和看 法 量和产量 , 同样 离 不开 冶 金冶 炼 技 术 的发 展 。 外 精炼 技 术 就 是 铸 件 炉 41 F精 炼炉 的 设 备形 式 : 为钢 包 小 车 移 动 式 和 炉 盖 旋 开 式 。 . L 分 生产中的适用技术之一。 机 械 设 备 包 括 : 压 短 网 、 合 横 臂 、 墨 电极 、 架 、 动 小 车 、 低 组 石 桥 移 钢 1 . 外精 炼技术的功能。① 脱氢、 1炉 ②脱氧 、 脱碳、 脱硫、 ③ ④ ⑤ 包 、 液压 缸升 降、 黄 夹 紧 、 压 站 、 碟 液 冷却 水 系统 和 Ar 气搅 拌 系统 。控 非金属夹 杂物 的形态控制、 成分调整( ⑥ 添加合金)( 、 钢液成 分及温 制 系 统 都 是 采 用 P C 控 制 、 个 设备 为 全 液 压 控 制 , 括 液 压 升 降 L 整 包 度的微调及均 匀化、 脱氮、 ⑧ ⑨脱磷 。针对上述功 能, 衍生 出 L F法 、 缸 、 盖 提 升 缸和 电极 夹 紧 缸 。辅 助 设 备 有 双 线 喂丝 机 和 测 温 取 样 装 炉 V 法 、 OD 法 、 H法 、 K ’ 等 炉 外 精 炼 设 备 。 对 于 各 生 产 厂 家 置 。 该 设 备 在 国 内 运 用 时 分 成 熟 , 过 在 使 用 过 程 中 A 气 搅 拌 时 有 D V R S F法 但 不 r 具 体 使 用 哪种 精 炼 设 备 , 们 会 综 合 考 虑 冶 炼 的 钢 种 、 产 量 、 / 吹 不 通 的 情 况 , 要 是 透 气 砖 被 钢 渣 堵 塞 了 , 场 通 常 采 用 二 块 透 气 他 生 粗 主 现 精 炼 的组 合 等 , 择 最 适 合 的炉 外精 练 法 。 选 砖 同 时 吹 Ar , 少 堵 塞 机 率 , 一种 办 法是 采 用顶 吹 Ar但 效 果 不 气 减 另 , 12 电炉 加 钢 包 精 炼 炉 双 联 工 艺 法 简 介 。目前 , _ 电弧 炉 炼 钢 是 铸 如 底 吹 Ar 拌 好 。我 希 望 在 今 后 Ar 拌 方 面 会 有 新 的技 术 突 破 。 搅 搅 钢 件 生 产 中最 广泛 的炼 钢 方 法 之 一。 这种 方法 是 利 用 电弧 产 生 的高 42 V V . D、 OD精 炼 炉 的 设备 形 式 : 为 罐 盖 车 移 动 式 和 罐 盖 旋 分 温 和 热 能熔 化 固体 炉 料 , 现 冶 炼 的 目的 。 电弧 炉 炼 钢 中 为 了清 除 开 式 机 械 设 备 包 括 : 空 罐 、 空 罐 盖 、 盖 车 及 罐 盖 提 升 机 构 、 实 在 真 真 罐 真 钢 液 中 的气 体 和 夹 杂物 , 常 通 过 脱 碳 反 应 形 成 钢 液 沸 腾 , 通 对钢 液 激 空 管 道 系 统 、 空 泵 系 统 、 却 水 系 统 、 真 冷 吹氩 系统 、 缩 空 气 系 统 。 D 压 V 烈氧 化 。在 下 一 步 为 了 去 除 钢液 中残 余 的 氧 ,又 需 要 对钢 液 进 行 脱 与 V OD 的 区 别 :OD 多 1项 吹 氧升 温 , 求 真 空 泵 的抽 气 能 力 要 足 V 要 氧 , 此产 生 大 量 的夹 杂 物 , 是 电弧炉 炼 钢 难 以解 决 的 矛盾 。 为 了 够 大 , 般 都 采 用 蒸 汽 喷 射 泵 形 式 , 仅 战 地 面 积 大 , 且 必 须 配 蒸 因 这 一 不 而
冶金用喷粉罐喷粉速率控制的冷态模拟试验
•工业与科技•PANZHIHUA SCI-TECH&INFORMATION 冶金用喷粉罐喷粉速率控制的冷态模拟试验蔡俊\曾加庆、梁强\黄晓丽2,张波1,赵斌1(1.钢铁研究总院冶金工艺研究所;2.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摘要为实现冶金用喷粉罐喷粉速率的稳定控制,通过冷态模拟试验,测定喷粉罐不同喷吹参数对罐内压力和输粉管路压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罐内压力与输粉管路压力的差值A/> 对喷粉速率的控制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喷粉状态下,罐内压力主要由罐顶充压和流化气压力共同决定。
输粉管路压力主要由栽气流量决定,其值随载气流量的大而增大。
通过设置罐顶充压、流化气压力和载气流量的不同参数组合来改变A p,可实现对喷粉速率的稳定控制。
在 载气流量相同条件下,喷粉速率随的增大而增大;在A p相同条件下,载气流量值越大,喷粉速率越大。
关键词喷粉罐;冷态模拟;罐内压力;输粉管路压力;喷粉速率随着喷射冶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复吹转炉底吹氧气和石灰粉技术所具有的高 效脱磷、熔池搅拌均匀和减少钢水过氧化等冶金优势日益明显[1_6],近期被业内广泛关注。
喷粉罐是喷射冶金技术的核心设备,其 控制难点在于喷粉过程的稳定性和喷粉速率 的可控性[7_8]。
由于喷粉罐种类多样且结构 复杂,目前国内对复吹转炉底吹氧气和石灰粉炼钢用喷粉罐还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统一 的认识,喷粉速率的控制方法较为多样、复 杂,速率控制困难且不稳定+U]。
在冷态模 拟试验条件下测定喷粉罐各喷吹参数对罐内 压力和输粉管路压力的影响规律,实现对喷 粉速率的稳定、有效控制是开发复吹转炉底吹氧气和石灰粉炼钢技术的前提条件[12]。
本试验在冷态条件下,通过调控罐顶充压、流化气(松动气体)压力和载气(助吹气 体)流量,得出喷吹参数对罐内压力和输粉管路压力的影响规律以及对喷粉速率的控制规 律,为复吹转炉底吹氧气和石灰粉热态试验提供可靠的参数依据,确保装入罐内粉料连续、均匀、可控和无脉冲地喷人钢水中[13_14],对复吹转炉底吹氧气和石灰粉炼钢技术的工 程化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90年代的钢包精炼
90年代的钢包精炼
颜炼;李克厚
【期刊名称】《钢铁研究》
【年(卷),期】1991()2
【摘要】据“Metal Producing”,1988,(10):21-22报道,Hogan指出:“1985年美国炼钢工业只有6个钢包炉投产。
此后,陆续装建或正在装建的钢包炉达30多个。
”他预计在1990年内,美国的各炼钢厂实际上都会配备一座钢包炉。
【总页数】2页(P59-60)
【关键词】钢包精炼;耐火材料;真空脱气
【作者】颜炼;李克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F769
【相关文献】
1.提高精炼钢包使用寿命及降低钢包耐材成本的途径 [J], 尹应生
2.提高精炼钢包使用寿命与降低钢包耐材成本的策略探讨 [J], 倪家彬;王志刚;王刚
3.钢包电弧精炼操作对耐火材料选择,钢包设计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J], Porf.,WN;胡克俊
4.钢包加热精炼设备的操作:钢包加热精炼法... [J], 副岛利行;经宝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成本、高效化、稳定性 低成本 高效化 稳定性 生产洁净钢工艺技术钢铁研究总院 2013年8月 桂林报告提纲z低成本、高效化、稳定性生产洁净钢生产体系的构成 z底吹搅拌与顶吹供氧的协同作用 z新工艺关键技术要领 z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 z综合效益分析 z建议一、低成本、高效化、稳定性生产洁 净钢生产工艺的构成复吹转炉前期快速脱硅、脱磷和中间倒渣 中转炉少渣炼钢及高拉碳出钢 转炉脱碳期锰矿熔融还原 转炉脱碳期炉渣留渣操作及脱碳炉渣热循环二、底吹搅拌与顶吹供氧的协同作用 二、炼钢的目的及主要反应形式: 炼钢的目的及主要反应形式转炉炼钢过程须去除的杂质元素: 铁水中的碳、磷、硫等; 去除上述杂质过程中额外产生的有害杂质:硫主要在铁水预 硫 要在铁水预 处理阶段去除!氧 氮 氢等; 氧、氮、氢 等现代转炉炼钢追求的目标:低成本、高效率、 现代转炉炼钢追求的目标 低成本 高效率 稳定性去除上述杂质元素,或抑制上述杂质元 素在钢中的富集!二、底吹搅拌与顶吹供氧的协同作用 二、 炼钢过程磷和硫去除: 炼钢过程磷和 硫去除:炉渣—钢水间的液-液反应; 2[P]+5(FeO)+3(CaO)=(3CaO.P2O5)+5[Fe]; [S]+(CaO)=(CaS)+[O]热力学条件:熔池温度、化学成分(对氧气流股的依赖性较低!); 动力学条件:液-液分层,须具备均衡的熔池搅拌条件!促进渣 钢间液 液反应。
促进渣-钢间液-液反应二、底吹搅拌与顶吹供氧的协同作用 二、 底吹搅拌与顶吹供氧的协同作用 炼钢过程碳的脱除:氧气流股与钢水间的气—液反应:2[C]+{O2}=2{CO}; 炉渣与钢水间的液—液反应:[C]+(FeO)=[Fe]+{CO};热力学条件:熔池温度、化学成分、气相分压(对氧气流股的依赖性很强!);动力学条件:熔池搅拌!脱碳反应的副产品{CO} { }可以对熔池产生附加搅拌作用 可以对熔池产生附加搅拌作用!二、底吹搅拌与顶吹供氧的协同作用 二、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动力学条件:氧气流股对熔池的搅拌: 不单纯是气体搅拌器,必须以合理供氧为主; 不单纯是气体搅拌器 必须以合理供氧为主 氧气流股对熔池搅拌过于集中,有死区! 碳-氧反应产生CO 氧反应产生CO气体对熔池搅拌: 气体对熔池搅拌: 冶炼初期:温度低,碳焰未上来,渣钢之间的搅拌很弱,对前期脱磷极为不利(软吹和硬 吹均不利!)顶吹 氧气CO 气泡 金属 熔池冶炼中期:碳氧反应剧烈,氧气流股作用区 冶炼中期 碳氧反应剧烈 氧气流股作用区温度急升,熔池搅拌过度,诱发“喷溅”!冶炼后期:碳氧反应明显减弱,以氧气流股搅拌熔池为主,钢水过氧化严重!顶吹转炉或复吹效果差的 转炉均不能很好地满足炉 渣—钢水之间动力学要求!二、底吹搅拌与顶吹供氧的协同作用 二、转炉炼钢过程中的热力学条件:有害杂质元素去除的热力学条件比较容易实现: 有害杂质元素去除的热力学条件比较容易实现温度控制:高温反应、冷却剂加入量; 成渣路线的合理确定:已有成熟的经验;转炉炼钢过程中的动力学条件:实现持续、均衡、协调的动力学条件比较难:顶吹氧枪对熔池的搅拌(以供氧为主、受限); 碳-氧反应产生CO 氧反应产生CO气体对熔池的搅拌(不均衡); 气体对熔池的搅拌(不均衡);结论: 论 须借助高效的底吹手段,优化对熔池的搅拌,达到顶吹与底吹的协同搅拌效果!三、新工艺关键技术要领高炉炼铁铁水脱硫转炉炼钢钢水精炼真空脱气 现有流程都具备生产高洁净度钢水的能力, 现有流程都具备生产高洁净度钢水的能力 竞争力体现在生产成本、 体现在生产成本效率和过程控制的稳定性等。
转炉冶炼过程优化的潜力仍很大 对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钢水洁 转炉冶炼过程优化的潜力仍很大,对降低生产成本、进 步提高钢水洁 净度、工艺稳定顺行等会产生重要影响,国内外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转炉流程生产洁净钢的操作误区: 铁水预处理深脱硫与炼钢过程回硫; 转炉 高碳 低温 中等碱度 小渣量 半钢脱磷 与 低碳 高温 转炉“高碳、低温、中等碱度、小渣量、半钢脱磷”与“低碳、高温、 高碱度、大渣量、过氧化钢水脱磷”操作制度的选择; 钢水过氧化与铝脱氧、再脱硫及夹杂物变性。
新日铁开发的LD-ORP和MURC技术:LD-ORP技术:一个转炉内完成脱硅、脱磷,生产的半钢铁水倒入第二个转炉 技术 个转炉内完成脱硅 脱磷 生产的半钢铁水倒入第 个转炉 进行少渣快速托碳炼钢,高磷炉渣与脱碳炼钢完全分离; MURC技术 MURC技术:一个转炉内完成脱硅、脱磷,中间倒渣后再脱碳升温,脱碳期炉 个转炉内完成脱硅 脱磷 中间倒渣后再脱碳升温 脱碳期炉 渣留渣操作,为下一炉脱磷操作提供一定碱度的熔渣,减少石灰消耗。
完成前期脱硅、 脱磷后, 定 脱磷后,一定 要进行一定程 度的炉渣 铁 度的炉渣—铁 水分离操作! 解决铁水高效 脱磷和钢水过 氧化问题!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refining process consisting of both hot metal pretreatment and decarburization in two top‐bottom blown convertersOperating conditions Dephosphorization furnace R t Reactor Top blowing Bottom blowing bl i Flux Blowing time Decarburization furnace250t BOF(STB)O2(1.0‐1.3Nm3/min.t) O2(2.0‐2.7Nm3/min.t) CO2(0.05 (0 05‐0.2Nm 0 2N 3/min.t) / i t)BOF slag‐Fe ore‐CaO‐flourspar 30‐60kg/t g/ 8‐12min Typical conditions of treatment CaO‐MgO 10‐20kg/t g/ 13‐18minHot metal temperature Tap temperature Mn‐ore Mn yield [ ]E.P [Mn] [C]E.P1300‐1320℃ 1650‐1670℃ 17‐20kg/t 65‐75%0 7‐0.8% 0.7 0 8%0.08‐0.12%新工艺实施的 新 艺实施的 重要前提条件: 均衡可靠的熔 池搅拌效果是 实施新工艺必 备的手段!新工艺所需的底吹强度上限:≥0.25 25Nm Nm3/t /t. .min 目前国内转炉底吹强度上限: 目前国内转炉底吹强度上限 :≤0.1Nm3/t /t. .min关键操作要领:脱硅脱磷期强底吹效果 脱硅脱磷期 强底吹效果★★★★★ ★★★★★脱硅、 脱硅 、脱磷期熔池温度控制 脱磷期熔池温度控制 废钢、 废钢 、石灰条件★★★铁酸钙预熔渣的使用 ★★★ 现场操作习惯★★★★★四、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需特别关注的问题: 需特别关注的问题对低价原料适应性问题,能否降低原料成本? 能否降低辅助原料消耗量(石灰)?进 步减少渣量?(相当 能否降低辅助原料消耗量(石灰)?进一步减少渣量?(相当 于降低钢铁料消耗) 能否降低脱氧剂及铁合金消耗量? 能否保证连铸 连浇的生产节奏? 能否保证连铸、连浇的生产节奏? 新工艺技术是否能稳定运行? 能否进一步提高钢材质量? ………四 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 四、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新流程对低品质原料的适应性问题!鲕状高磷赤铁矿:铁品位:40%,磷含量0.8-1.0%; 矿价:250元/吨; 普通外矿 铁品位 60 67% 磷含量0 015% 普通外矿:铁品位:60-67%,磷含量0.015%; 外矿价格:850元/吨; 能否允许高炉吃一定比例的低价高磷矿(或允许高炉 原料品质有一定的波动性!),降低入炉原料成本?新工艺处理较高磷含量铁水的稳定性显著提高!四、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转炉脱磷操作制度的选择!高碳、低温、中等碱度、少渣量半钢脱磷:渣—钢间磷的分配系数:(%P)/[%P]=100—200低碳、高温、高碱度、过氧化钢水、大渣量脱磷:渣 钢间磷的分配系数 (%P)/[%P]=20 (%P)/[%P]=20—50 渣—钢间磷的分配系数: 50炼钢工作者要“善待”炼钢前期宝贵的脱磷时机, 要敢于抛弃或修订传统“三高一低” 要敢于抛弃或修订传统 三高一低 的脱磷观念!脱硅、脱磷期钢—渣间磷的分配系数脱碳升温期钢—渣间磷的分配系数脱硅 脱磷期和脱碳升温期炉渣与钢水之间磷的分配系数存在较 脱硅、脱磷期和脱碳升温期炉渣与钢水之间磷的分配系数存在较 大差别(是降本增效的潜力之一!)。
传统“低碳、高温、高碱度、炉渣与钢水过氧化、大渣量”的脱 传统“低碳 高温 高碱度 炉渣与钢水过氧化 大渣量”的脱 磷操作模式太“奢侈”!四、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能否降低脱氧剂、增碳剂及铁合金消耗量? 脱氧剂消耗量:取决于炉渣和钢水过氧化程度及渣量!采用新工艺体系后,可采用“高拉碳”操作模式,炉渣和钢 水过氧化性明显改善,渣量明显减少,大幅度减少脱氧剂和增碳剂的消耗量!铁合金消耗量:取决于吹炼终点钢水中合金元素存量!采用新工艺体系后,脱碳、升温过程磷负荷降低,可采用 “少渣”吹炼模式,炉渣过氧化性降低,可进行锰矿熔融还 原 用低价锰矿替代锰铁合金! 原,四、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能否降低炼钢过程造渣辅料消耗量?90 80 70常规冶炼 新 工 艺 冶 炼 ( 10年 1-9月 ) 新 工 艺 冶 炼 ( 11年 2月 )80 22 58首钢京唐钢铁公司 2010 年 和 2011 年 不同时期内转炉造 渣剂消耗量及总渣 量对比数据。
渣料 料消耗/kg/t60 50 40 30 20 10 39 15 24 26 13石灰轻烧总渣料量宝钢于2002年前后开展少渣炼钢时得到的造渣剂消耗量、总渣量及铁损对比数据四、新工艺技术先进性的分析如何进一步降低脱氧剂及铁合金消耗量?在转炉脱碳升温期进行锰矿熔融还原的可行性: 日本住友金属 于1990年开始 进行转炉锰矿 熔融还原工作, 并将其集成应 用于铁水“三脱”Concept of smelting reduction of Mn ore in SRP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