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

合集下载

刘天华

刘天华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 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 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 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 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 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 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 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 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 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面,共创作 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 3首、民族乐器合奏曲 2首。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 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 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 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 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 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 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 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 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 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 刘天华认为音乐的重要目的,便是在表达人的感情以使听 者感动。如他提到胡琴的音乐时便说:「不论那种乐器那 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视一些艺 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但这些目的,必须是普及于大 众的,而不是「以音乐为贵族们的玩具」,这种让音乐及 于平民的想法,实与当时的五四时代的白话文运动有着相 同的精神。 除了表达感情思想及获得心灵上的安慰之外, 和当时许多人对音乐及的看法一样,他也主张音乐要能激 励人心,以振国家民族,他希望一种「能唤醒一民族灵魂 的音乐」,这种想法与刘天华的爱国心相结合,如他所作 的《光明行》这首胡琴曲便有这种激励人心的作用。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_经典二胡名曲精选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_经典二胡名曲精选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_经典二胡名曲精选经典的二胡演奏曲是很多老人喜爱听的曲子,那你知道经典的二胡演奏曲有哪些吗?以下店铺搜集整合了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欢迎参考阅读!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1920--1940刘天华: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包括:《病中吟》(1915)、《月夜》(1918)、《空山鸟语》(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 1927) 、《良宵》(1928.1.22)、《闲居吟》(1928.6)、《光明行》(1931) 、《独弦操》(1932.1)、《烛影摇红》(1932)(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华彦钧(阿炳):《听松》(1939)、《二泉映月》、《寒春风曲》1950--1959孙文明:《流波曲》(1952)刘文金: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 (1959)黄海怀:赛马(1959)1960--1969刘文金: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 (1960,陈钢编曲 )、《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黄海怀:《江河水》(1962)1970--1979鲁日融:《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周维:《葡萄熟了》王国潼、李秀琪:《奔驰在千里草原》(1972)1980--1989刘文金:《长城随想》吴厚元: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朱昌耀:《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欢庆锣鼓》陈耀星:《战马奔腾》、《陜北抒怀》张晓峰、朱晓谷::二胡叙事曲《新婚别》 (1980)陈刚、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谭盾:二胡、扬琴二重奏《双阙》 (1984)陈能济: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 (1988)何占豪: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二胡协奏曲《别亦情》杨春林: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何占豪: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阎惠昌: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张式业:《一枝花》(改编)(1982)·1990--1999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1992)、二胡与管弦乐队《姑苏行》(1995)、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的故事》(1998) 高韶青:《随想曲》谭盾:《火祭》 (1995)严洁敏:《卡门主题随想曲》黄安伦:二胡与交响乐《敦煌古谱四首》 (1997)瞿春:《霓裳曲》 (浙江民间乐曲)吴华:二胡及革胡双协奏曲《天仙配幻想曲》 (1995)黄晓飞:二胡协奏曲《爱河之春》(1997)、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母亲》、二胡与钢琴《怀念》、二胡协奏曲《六月雪》关铭:《蓝花花叙事曲》金夏载:《春江水暖》庐亮辉:《疆风舞韵》顾冠仁:二胡协奏曲《夜月》许可:二胡与钢琴《风韵》(1991)、二胡与钢琴《思念》(1993)、《摇篮曲》(1996)王燕樵:二胡与管弦乐队《百鸟朝凤》(1990)陈怡:二胡与弦乐队《胡琴组曲》(1998)外山雄三:二胡与管弦乐队《桥》(1998)松尾佑孝:胡琴协奏曲《天风爱舞和庵》(1998)、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作曲:梁云江·2000--刘文金:《二胡套曲——如来梦》(2002)、二胡与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二胡:王颖琵琶:邓乐)刘学轩、《第二二胡协奏曲》、《二胡协奏曲》、《山林之秋》二胡与丝竹室内乐团、《二》低音二胡与南管团、《港都、春花、夜雨》给二胡与民族室内乐贾鹏芳:《睡莲》(2002)关乃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陆橒:《西秦王爷》 (2003)莫凡:胡琴协奏曲《京风》谭盾: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 (2003)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杨青:《秋之韵》王之辉、景建树:《黄水韵》王曙亮、梁奇:《剪窗花》许可:《大莫敦煌》(2004)、《黄沙古道》(2004)杨勇: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河曲》(2001)蔡东铧:二胡协奏曲《浮徒》(2007)、二胡与乐队《幽满庭》(2007)、(二胡、中阮、扬琴、打击乐)《三生石》(2007)朱毅:二胡与管弦乐队《西域风情》(2004)王燕樵:二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2001)刘文金:《雪山魂塑》高韶青:《蒙风》(2008)·改编作品《查尔达斯》(维多里奥·蒙第)《流浪者之歌》 ( 巴布罗·萨拉萨第)《渔舟唱晚》(关伟07年)《中花六板》 (江南丝竹)《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90年编)《浪漫曲》(鲁宾斯坦/93年编)《乘著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93年编)《夜曲》(柴可夫斯基/95年编)等。

浅析刘天华作品

浅析刘天华作品

刘天华二胡作品浅析内容提要:刘天华是我国“五四”时期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本文对刘天华的《病中吟》《良宵》等二胡曲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刘天华二胡曲《病中吟》《良宵》一、对刘天华的认识: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

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是他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

乐曲表达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整首曲子简单易学.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三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

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创作并流传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3所大学教授二胡、琵琶期间,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之后,或创作、或修改定稿后得以广为流传的,至今仍是每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习经典。

二、浅析《病中吟》与《良宵》:《病中吟》是刘天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重重矛盾,而心情惶惑抑郁的写照,是他的处女作,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

十大二胡经典名曲

十大二胡经典名曲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富表现力呈最普及的乐器之一,又称为“胡琴”或“南胡”。

据史籍考证,古代的“奚琴”可能是它的前身。

多年来,二胡在民间多用作戏曲、曲艺的伴奏和民间音乐的合奏。

本世纪初叶记,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陆续创作了《月夜》、《病中吟》、《光明行》、《空中鸟语》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大大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二胡始被人们视为专业化的独奏乐器。

后又有民间盲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三首二胡独奏曲经发掘后传世,成为中国民族音乐脍炙人口的精品。

1949年以后,二胡独奏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新曲亦如雨后春笋,佳作不断。

如刘文金的《三门峡畅想曲》、陈耀星的《战马奔腾》等等。

本片是于1993年8月在上海录音完成,收录的十大二胡名曲,均为多年来广泛流传并在音乐会上百演不衰的保留曲目,也是公认的二胡曲库中经典之作。

第一首《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代表作。

阿炳生前为无锡的出家道士。

无锡惠山之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

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月冷泉清之境所迷。

后阿炳患眼疾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常独拉此曲以泄心中悲愤不不之情。

乐曲旋律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悲歌,于凄婉中见悲愤,于优美中见风骨,使聆听者无不心灵为之震憾而嗟叹不已。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二胡演奏家王国伟,他1961年出生于上海,11岁开始学习二胡,1978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98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

早在1980年即被选为“上海市文艺新秀”,在乐坛初露锋芒。

先后在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1989年全国民乐电视大奖赛和中国乐器国际比赛,1993年上海之春音乐节等一系列重大比赛和演出中获得各种奖励。

并以独奏家得乐队首席的身份出访美加、新加坡、比利时等国,被美国《克利夫兰日报》誉为“中国的帕格尼尼”。

本片中的第五首和第八首也是他的精彩演奏。

第二首《光明行》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于1931年写下的。

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简介

刘天华简介刘天华(1895-1932):江苏江阴人。

国乐一代宗师,“中西兼擅,理艺并长、而又会通其间”的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珊重视教育,在家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

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

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作。

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

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

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艺术成就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把位演奏法。

所有这些,使二胡从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闲居吟》是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属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独奏曲目。

这首曲子以悠扬的旋律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作曲家在闲暇时的自在心境。

下面将从曲调、结构以及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对这首曲子进行浅析。

曲调方面,《闲居吟》的曲调以复调为主,旋律流畅,起伏有致。

整首曲子的曲调明快欢快,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受。

曲调中融入了一些古典音乐的元素,使整个曲子更加典雅高贵。

曲调的变化丰富多样,有时悠扬宛转,有时激昂高亢,给人以听觉上的享受。

结构方面,《闲居吟》的整体结构紧凑而有机,分为三个部分:前奏、主题与变奏、尾声。

前奏部分以简洁的音符铺垫,像是为接下来的旋律做了铺垫。

主题部分是整首曲子的核心部分,旋律优美动听,节奏明快,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变奏部分以变化多端的手法展示了作曲家的技巧和创造力。

尾声部分以简洁而温柔的音符结束这首曲子,给人一种回归宁静的感受。

整首曲子的结构十分完整,层次分明,给人以整体感和饱满感。

表现手法方面,《闲居吟》采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作曲家的情感和思想。

颤音、琶音、滑音等技巧的运用使曲子更加生动和丰富。

曲子中还有很多的转音和盈满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婉转、细腻。

曲子还插入了一些音乐修饰符号,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并做出适当的表现。

整个曲子的演奏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为熟练的技巧和灵活的手腕,才能完美地演绎出曲子的情感和韵味。

刘天华的《闲居吟》是一首曲调优美,结构紧凑且层次分明的二胡独奏曲。

通过这首曲子,作曲家表达了对闲暇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曲子的演奏要求较高,需要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技巧和情感理解能力,才能将作曲家的意图充分展现出来。

《闲居吟》是一首优美动人的二胡曲,值得乐迷们细细品味。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

100首经典二胡演奏曲如下:(根据时间和作曲家的方式分类)·1920--1940刘天华: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包括:《病中吟》(1915)、《月夜》(1918)、《空山鸟语》(1918)、《苦闷之讴》(1926)、《悲歌》( 1927) 、《良宵》(1928.1.22)、《闲居吟》(1928.6)、《光明行》(1931) 、《独弦操》(1932.1)、《烛影摇红》(1932)(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华彦钧(阿炳):《听松》(1939)、《二泉映月》、《寒春风曲》·1950--1959孙文明:《流波曲》(1952)刘文金:二胡协奏曲《豫北叙事曲》(1959)黄海怀:赛马(1959)·1960--1969刘文金:二胡协奏曲《三门峡畅想曲》(1960,陈钢编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梁祝协奏曲》黄海怀:《江河水》(1962)·1970--1979鲁日融:《迷胡调》、《秦腔主题随想曲》、《欢乐的秦川》、《采花》、《摇篮曲》、《曲江吟》周维:《葡萄熟了》王国潼、李秀琪:《奔驰在千里草原》(1972)·1980--1989刘文金:《长城随想》吴厚元: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朱昌耀:《江南春色》、《苏南小曲》、《欢庆锣鼓》陈耀星:《战马奔腾》、《陜北抒怀》张晓峰、朱晓谷::二胡叙事曲《新婚别》(1980)陈刚、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谭盾:二胡、扬琴二重奏《双阙》(1984)陈能济:二胡协奏曲《明月几时有》(1988)何占豪:二胡协奏曲《乱世情侣》、二胡协奏曲《别亦情》杨春林:双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何占豪:二胡协奏曲《莫愁女幻想曲》(1987)阎惠昌:二胡与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幻》(1987)张式业:《一枝花》(改编)(1982)·1990--1999王建民:《第一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1992)、二胡与管弦乐队《姑苏行》(1995)、二胡协奏曲《杨贵妃的故事》(1998)高韶青:《随想曲》谭盾:《火祭》(1995)严洁敏:《卡门主题随想曲》黄安伦:二胡与交响乐《敦煌古谱四首》(1997)瞿春:《霓裳曲》(浙江民间乐曲)吴华:二胡及革胡双协奏曲《天仙配幻想曲》(1995)黄晓飞:二胡协奏曲《爱河之春》(1997)、二胡协奏曲《长恨歌》、二胡协奏曲《母亲》、二胡与钢琴《怀念》、二胡协奏曲《六月雪》关铭:《蓝花花叙事曲》金夏载:《春江水暖》庐亮辉:《疆风舞韵》顾冠仁:二胡协奏曲《夜月》许可:二胡与钢琴《风韵》(1991)、二胡与钢琴《思念》(1993)、《摇篮曲》(1996)王燕樵:二胡与管弦乐队《百鸟朝凤》(1990)陈怡:二胡与弦乐队《胡琴组曲》(1998)外山雄三:二胡与管弦乐队《桥》(1998)松尾佑孝:胡琴协奏曲《天风爱舞和庵》(1998)、二胡协奏曲《江河云梦》作曲:梁云江·2000--刘文金:《二胡套曲——如来梦》(2002)、二胡与琵琶与乐队《火—彩衣姑娘》( 刘文金曲,二胡:王颖琵琶:邓乐)刘学轩、《第二二胡协奏曲》、《二胡协奏曲》、《山林之秋》二胡与丝竹室内乐团、《二》低音二胡与南管团、《港都、春花、夜雨》给二胡与民族室内乐贾鹏芳:《睡莲》(2002)关乃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陆橒:《西秦王爷》(2003)莫凡:胡琴协奏曲《京风》谭盾:胡琴协奏曲《卧虎藏龙》(2003)王建民:《第三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杨青:《秋之韵》王之辉、景建树:《黄水韵》王曙亮、梁奇:《剪窗花》许可:《大莫敦煌》(2004)、《黄沙古道》(2004)杨勇:二胡与大提琴二重奏《河曲》(2001)蔡东铧:二胡协奏曲《浮徒》(2007)、二胡与乐队《幽满庭》(2007)、(二胡、中阮、扬琴、打击乐)《三生石》(2007)朱毅:二胡与管弦乐队《西域风情》(2004)王燕樵:二胡、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阿吐什的朝晨》(2001)刘文金:《雪山魂塑》高韶青:《蒙风》(2008)·改编作品《查尔达斯》(维多里奥·蒙第)《流浪者之歌》( 巴布罗·萨拉萨第)《渔舟唱晚》(关伟07年)《中花六板》(江南丝竹)《罗西尼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90年编)《浪漫曲》(鲁宾斯坦/93年编)《乘著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93年编)《夜曲》(柴可夫斯基/95年编)等。

刘天华的12名曲

刘天华的12名曲

刘天华创作的二胡十大名曲是:《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

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

另外,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

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创作并流传的外,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3所大学教授二胡、琵琶期间,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之后,或创作、或修改定稿后得以广为流传的,至今仍是每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习经典。

刘天华也是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了京戏曲谱《梅兰芳歌曲谱》,此外,他筹组了“国乐改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均在社会上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其它还有未完成的《佛曲谱》、《安次县吵子会乐谱》及其一些写作及翻译文章等。

二胡空山鸟语赏析

二胡空山鸟语赏析

二胡空山鸟语赏析刘天华先生共创作了十首二胡作品,《空山鸟语》这首作品反映岀了中国文人酷爱自然山水,追求情在景中,景在情中,即情景交融的写作意境。

在创作技法方面,应用了轮指、泛音,以其生动、活泼的旋律,描绘了群鸟在大自然中嬉戏啼叫、引吭高歌的欢乐场面,对于自然的描写升华到并不是纯粹地去模拟,而是化为一种意象。

通过这种似是而非的模拟手法,大大丰富了乐曲的表现力,使得乐曲格调新颖,充满诗情画意。

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名曲《空山鸟语》初稿创作于1918年,到1928年定稿岀版的一首佳作,生动地描绘了空山幽谷中百鸟争鸣的场面。

关于《空山鸟语》的命名问题,根据刘天华先生的二胡弟子萧伯青先生回忆:当时天华先生在创作模拟鸟叫的二胡曲时,忽然想到唐代诗人王维的诗《鹿柴》,其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得到启发,于是提笔写了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他将原诗中的“人语响”三个字换成了“鸟语声”,也由此将这首二胡独奏曲定名为《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采用了中国民间音乐多段体结构,全曲由引子、五个段落和尾声组成。

第1至15小节是乐曲的引子,速度较慢节奏较自由,通过四度、五度以及八度的音程跳进,以及装饰音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鸟鸣声以及山谷的回音。

仿佛把人们带入了大自然空旷幽静的山谷之中。

在音乐处理上,引子部分作为全曲的呈示段,时值长短不一的倚音与高八度音的重复,好似模拟了在空旷幽寂的大自然中,鸟儿们不时从某个角落传来一声鸣叫,随即山谷的另一头悠然传来声声回音……清脆的鸟鸣、幽远的山谷,虽都采用前倚音的音型,但丝毫没有枯燥感,同时也显得作品开头别具一格。

第一段。

这是一段小快板,作者运用1/4节拍,旋律更加流畅,节奏更加轻盈,刻画了人们进入山林中那种兴奋而欢悦的心情。

本开始两小节延续了引子最后两小节的旋律音,速度亦承袭了引子部分的慢速,之后逐渐加快,仿佛是山谷中的鸟儿们被开始时近时远的啼鸣声所吸引,引发了高歌的兴趣,于是一拥而上,一派生气盎然的热闹场面。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闲居吟》是中国二胡演奏家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

这首曲子以其独特的旋律、优美的音色和感人的情感而广受好评。

以下将从旋律、表情和技巧三个方面来谈谈这首曲子。

旋律是这首曲子的基础。

《闲居吟》的旋律优美动听,曲调在旋律发展过程中逐渐升高,给人一种律动的感觉。

旋律中融入了许多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如泛音、颤音、滑音等,这些技巧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表情是这首曲子的灵魂。

《闲居吟》通过音乐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家需要通过各种音乐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强烈的情绪、轻松的心情、深沉的思考等。

演奏家需要把握好音乐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以使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曲子所传递的情感。

技巧是这首曲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演奏《闲居吟》这首曲子时,演奏家需要掌握很多技巧,如弓法、指法、音色控制等。

这些技巧的应用需要演奏家有良好的基本功和音乐素养,才能完美地表达出曲子的魅力。

演奏家需要通过不同的泛音、滑音、颤音等技巧来塑造出丰富的音色和音乐效果,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到曲子的美。

《闲居吟》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技巧的二胡曲。

它通过优美的旋律、深情的表达和精湛的技巧,使人们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希望刘天华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二胡曲目,为二胡音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

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赏析之十《烛影摇红》“烛影摇红”原是一种词牌,为北宋词人周邦彦所创,原意是描绘帝王将相之家的歌舞场景,具有优雅、辉煌的气派,表现奢华、靡丽的风尚。

刘天华用此曲名,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风格和旧词牌迥然不同。

在曲式上,他采用了三拍子的华尔兹节奏,这却是外来形式。

在这里,刘天华又一次将继承和借鉴相结合,进行溶化,创造出一种二胡的新风格。

中国古代宫廷舞,形体动作以上半身为主,腰臂摆动如柳枝;西洋的华尔兹舞正好相反,上身基本保持端正,讲究步法的变化。

在这首曲子里,我们仿佛可以同时看到舞者的婀娜姿态和灵活的旋转身影,给人以“中西合璧,推陈出新”之感。

乐曲由引子和四个乐段加尾声组成。

引子分三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一个八度大跳如帷幕拉开,两个模进下行乐句宣告演出开始。

第二部分是节奏自由的散板,表演者上场亮相了,似乎还不太适应,#5音两次出现,暗示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第三部分节奏平整,表示舞者调整了情绪,已逐渐进入角色,两个重复句完成了“引子”的作用,导入主题。

第一乐段旋律优美线条柔和,如载歌载舞。

四个乐句组成的主题,奠定了E羽调式基础,为后几段的发挥、展开提供了“基因”。

第二乐段从第一段脱胎而来,是主题的加花变奏,可把两段比作同胞姐妹,如果说姐姐端庄、大方,那么妹妹则更显活泼、轻盈。

两段的结尾如此雷同,足可看出其血缘关系。

第三乐段也是主题的变奏,但已经不那么规整。

旋转越来越快速,气氛越来越热烈,情绪越来越激动,终于突破原有的格局,在高音区上达到全曲的波峰。

第四乐段节奏变得徐缓下来,看来高潮已经过去,但人们的余兴未尽,动作的幅度虽已减弱,却仍保持着优雅的风度。

简短的尾声再次掀起一阵小小的旋风。

但没有画蛇添足,而是见好便收,在圆满与尽兴中给全曲划上了句号。

高中二胡曲的鉴赏教学探究——以《光明行》和《二泉映月》为例

高中二胡曲的鉴赏教学探究——以《光明行》和《二泉映月》为例

高中二胡曲的鉴赏教学探究——以《光明行》和《二泉映月》为例一、《光明行》鉴赏教学《光明行》,二胡十大名曲之一,是刘天华于创作于1930年前后,发表于1932年的二胡独奏曲。

在这首情绪饱满、意趣浓厚的作品中,刘天华先生的确把二胡的演奏艺术向前提高了很大一步。

他的二胡作品不仅在演奏技术与艺术形式上有所进步,而且在表达思想、感情等方面给二胡音乐注入了时代精神。

他的音乐既反映了他自己,也反映了他生活的那个年代,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即有所感有所思而作,是真实人生的音乐纪录。

《光明行》一首较复杂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分别由引子、一、二、三、四和尾声六部分构成。

其一、二、三和四部分相当于曲式结构的ABCB四个部分。

四个部分本身又可构成一个单二部曲式。

引子模仿军鼓,是同音反复的四小节,短小精炼。

二胡顿音技巧的运用有力而不荒诞。

弱起渐强的力度变化,形象地表现了行进的步伐由远而近。

一段即A,由A与A1两部分组成,又可以构成一个单二部曲式。

其中A的前4小节大量的顿音与符点音符的运用给人以充满锐气和棱角的感觉。

第5小节开始,以4小节为一个乐句的三个乐句运用了分解的大三和弦,引发出号角声的旋律,气势昂扬,象征了觉醒的民众队伍走向光明。

A1部分其前四小节出现的7音,为转到属调做准备。

这个7音是按照民间的转调方法即“变宫为角”手法,四小节之后已经非常巧妙地转到上五度宫调。

此段的最后一句连续的符点和顿音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一种内在的冲击。

二段即B,由B与B1两部分组成。

也是每部分16小节,但此段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音乐情绪舒展,很适于二胡音色的发挥。

为强调二胡表现力和音色的对比,刘天华先生将前后两部分分别用G、D两正反调移宫,并采取了内外弦分别演奏的方法,使音乐格调刚柔相济。

其中,B由16小节构成,全部用内弦演奏,分别由d(4小节)、e(4小节)、f(3小节)、g(4+1小节)四个乐句构成。

f 句中也用到了变宫为角的手法。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闲居吟》是刘天华创作的一首二胡曲,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曲子旋律优美,表达了闲居生活的宁静和悠然的心境,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这首曲子的曲调简单易懂,运用了丰富的技法和变化,展示了二胡独特的魅力。

曲子开头以悠扬的旋律引入,像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淌在宁静的山谷中。

然后逐渐渐入佳境,曲调变化多样,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整首曲子中,音符的运用非常巧妙。

高低起伏的音符搭配上快慢的节奏,使得整个曲子充满了动感和韵律感。

曲子的速度适中,时而缓慢,时而加快,给人一种静与动的有机结合,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闲居生活的美好。

曲子中还运用了许多特殊的技法,如颤音、滑音等。

这些技法使得曲子音色丰富多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合适的时机运用这些技法,可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让人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曲子所要传达的情感。

《闲居吟》的演奏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技法。

演奏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准和音色控制能力,才能将曲子演奏得婉转动听。

演奏者还需要注重节奏的掌控和变化,使得曲子有层次感,让观众有所感悟。

这首曲子的曲调优美,给人一种舒心愉悦的感觉。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忙于工作、学习等事务,而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享受生活。

而《闲居吟》则能够带给我们一种宁静和悠然的心境,让我们暂时放下烦恼和焦虑,感受到内心的恬静与宁谧。

《闲居吟》是一首充满了艺术美感的二胡曲子。

它以简单的旋律和丰富的技法展现了二胡独特的魅力,并通过优美的曲调引发人们对闲居生活的思考。

演奏这首曲子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技法,但更需要将心境融入到曲中,使得曲子更具有感染力。

通过欣赏《闲居吟》,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与悠然。

这也提醒着我们,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忙碌与焦虑,我们也应该放慢脚步,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无论是聆听这首曲子,还是演奏它,都能够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和愉悦。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刘天华,二胡名家,被誉为“与二胡为伍的人”。

他的音乐作品中,以《闲居吟》最为脍炙人口。

这首曲子长达十分钟,独具匠心,极具诗意,既有情感,又有技巧,赠人以清新、静谧、悠远的感觉。

《闲居吟》是一首表达作者心境的作品。

它运用了许多二胡音乐技法,如滑奏、颤音、弓法、跳弦等等,将不同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首曲子形态多变,既有轻松活泼的部分,也有诗情画意的部分。

整个乐曲贯穿了一种带有古典风味的宁静,温暖,甚至隐含着一种哀伤。

作者在写这首曲子时,挥洒了自身的情感,将心中的旋律通过二胡发出,共鸣于人们的心灵深处。

首先,整个曲子的开头是清新自然的。

作者通过演奏出精细而流畅的音符,让听众感受到了一种宁静而纯净的气息。

接着,曲子进入到了一个节奏适度的部分,旋律轻盈明快,连贯而流畅。

这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自然环境里的嬉戏和欢乐,也可以展现作者对于生活的豁达和积极。

接下来的部分是独特的,它强调了二胡曲子自身的特色。

通过高潮的弓法,快速跳弦表现大自然的刚烈、磅礴,在此之后又慢工出细活的表现出江南水乡的潺潺溪流、远山清雾等等。

本部分主要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享受,因为这种享受体验是不能用言语来描述的,只能用音乐来表达。

紧接着是一个温柔优美的部分,含蓄的技巧,对力度的把握非常到位。

这个部分可以想象夏日的小草香味和缓缓的小溪流水,温馨而静谧。

这是作者内在的柔情和想象力,到此,更是使曲子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旋律的逐渐变化会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激起共鸣。

而这些变化又逐渐引领我们进入了后续的部分。

后续的疾板部分表现的是优美与舒缓的转化,以及技巧性。

它对比了之前的节奏轻快,显得更加跌宕起伏,甚至有点热烈的感觉,以及强调的间奏部分,从而使曲子在发展中保有了层次感和盛放着一种含蓄的华丽感。

最后,曲调变得缓慢,低沉。

一如其名,以悠闲、静怡的心情为主旨,将乐曲引向了一个情感的高潮部分。

尾声的轻柔和缓,以及温暖的旋律,如同温馨的微风,带来了强烈的共鸣。

《月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一生中

《月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一生中

《⽉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胡曲,是刘天华⼀⽣中《⽉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胡曲,是刘天华⼀⽣中各位读友⼤家好,此⽂档由⽹络收集⽽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夜。

《⽉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胡曲。

是刘天华⼀⽣中创作的第⼆⾸⼆胡独奏曲。

1918年完成初稿。

1924年定稿。

通过对皓⽉当空的描写表达了⼀种淡淡的惆怅。

此曲最⼤的特征是作者尽可能地创造⼀种“宁静”的⽓氛。

⽽正是在这看似”宁静”的背后却⼜隐藏着⼀种⼼潮汹涌。

思绪万千的兴奋与激动。

这正是⼀个有理想抱负的知识分⼦那种⽭盾⼼理的写照。

乐曲真正具备了。

静中有动。

动静结合”的境界。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既描绘了江南⽉⽩风清的美丽夜景。

⼜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中⽂名称,⽉夜。

⾳乐风格,⼆胡。

作者,刘天华。

创作时间,1918年初稿。

1924年定稿。

创作背景。

刘天华是在“五四”新⽂化运动的影响下投⾝于⾳乐事业的。

在蔡元培的邀请下。

刘天华⼿拿⼀把⼆胡。

⽉夜⾝背⼀张⽼琵琶来到了北⼤⾳乐传习所。

因此。

有关”五四”所积极倡导的“民主”与“科学”的新思潮。

以及胡适。

刘⼤⽩等⼈提出的“平民⽂学”和蔡元培提出的“美育”等新观点。

都对他有过深刻的影响。

刘天华与当时其他的知识分⼦⼀样。

都对军阀统治不满但对未来却⼜抱有光明理想。

1918年刘天华在常州中学任课。

深受学⽣爱戴。

他组织及指挥的学⽣丝⽵合奏。

军乐队在常州有⼀定名望。

每到暑假。

他利⽤假期出去拜师学习。

在家中的时间很短。

即使这⼏天。

他也⽇夜的⽤功练琴。

在当时民主⾰命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他在⽉夜下有感⽽作了此曲。

1924年夏季的某⼀夜晚终于定稿。

乐曲赏析。

在《⽉夜》这⾸乐曲中。

尤其是曲式结构上。

作者采⽤了展衍技法。

不同于西洋⾳乐的三段体曲式。

在民族⾳乐曲式结构的基础上采⽤了以极慢板。

慢板和快板的三段体曲式结构。

以情绪的发展形成⾳乐的结构。

在表现皓⽉当空的意境的同时隐含有丝丝的惆伥。

整⾸乐曲舒缓宁静。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

浅谈刘天华十首二胡曲之《闲居吟》1. 引言1.1 介绍刘天华及其十首二胡曲刘天华,原名刘天华,浙江省平湖市人,二胡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会副会长。

刘天华擅长演奏古典音乐、现代音乐和二胡独奏曲,尤其擅长演绎中国民族音乐。

他深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融合了西方音乐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刘天华的演奏技巧娴熟,音乐表现力强,被誉为二胡演奏的“大师”。

刘天华曾演奏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二胡曲目,其中包括《二泉映月》、《梁祝》、《渔舟唱晚》等。

这些曲目不仅展现了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更体现了他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1.2 探讨《闲居吟》的背景意义《闲居吟》是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曲子描绘了一幅闲庭信步、雅致清风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在刘天华的十首二胡曲中,《闲居吟》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也是其音乐艺术探索的里程碑之作。

这首曲子背后的背景意义也是非常深远的。

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闲适与宁静的生活理念,表现了一种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追求。

通过对这种闲庭信步的描绘,刘天华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心灵的舒缓,引人感慨。

这首曲子也体现了刘天华作为二胡演奏家的独特见解和深厚修养,他通过这首曲子向观众展现了二胡音乐的魅力和表现力,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学习的范本。

《闲居吟》的背景意义不仅体现在其音乐本身,更体现在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对人生境界的思考。

2. 正文2.1 刘天华的音乐艺术成就刘天华,中国著名二胡演奏家和作曲家,被誉为当代二胡艺术楷模。

他在二胡音乐领域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被公认为是二胡演奏技艺的大师级人物。

刘天华还是一位具有创作天赋的作曲家。

他创作了许多广受好评的二胡曲目,不仅在曲调设计上独具匠心,而且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方面也极富创造力。

他的作品既传承了传统二胡音乐的精髓,又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使其作品更富有现代气息和观赏性。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整理版)

刘天华二胡练习曲47首(整理版)

刘天华⼆胡练习曲47⾸(整理版)刘天华⼆胡练习曲47⾸怎样学习刘天华先⽣创作的四⼗七⾸⼆胡练习曲刘天华先⽣所创作的四⼗七⾸⼆胡练习曲共分D,G,F三个调,其中D调(民间称⼩⼯调,也叫15弦)37⾸;G调(民间称正宫调,也叫52弦)7⾸;F调(民间称6字调,也叫63弦)3⾸。

这⽚四⼗七⾸⼆胡练习曲每⼀⾸都包括⼀种或数种重要的⼆胡基础奏法,可以说是⼆胡学习者最好的初级学习资料,希望读者珍爱它,钻研它。

并要彻底掌握它。

⼀.D调部分D调⼀把各⾳的位置在内外弦上完全相同,按⾳也⽐较容易,所以初学⼆胡的⼈都从D调开始,刘天华先⽣为D调创作的37⾸⼆胡练习曲中有29⾸是上把(⼀把)练习曲,8⾸是中把(⼆把)练习曲现在把每⼀⾸练习曲的内容重点和学习⽅法写在下⾯。

练习⼀,⼆,三是空弦练习,中板速度,⼀⼆曲都⽤全⼸,三曲⼆分⾳符⽤全⼸,四分⾳符⽤半⼸。

时要注意演奏姿势,持⼸⽅法和运⼸的三项基本原则。

要求内外换弦灵敏,⾳质纯净动听。

练习四,五是⼀指在内外弦上按⾳练习。

练习四中的全⾳符,⼆分⾳符⽤全⼸,四分⾳符⽤半⼸。

练习五最后两⼩节外,其余全⽤上半⼸演奏。

要求两曲按⾳准确。

练习六,七,⼋是⼀,⼆两指的按⾳练习。

练习六和练习七的⼸法与练习三,四相同。

些三曲要求按⾳准确并保留⼀指。

练习⼋除做到上述要求外,还要⽤上半⼸圆滑地奏出⼀⼸两⾳。

练习九,⼗,⼗⼀是⼀,⼆,三三个⼿法的按⾳练习。

些三曲除了要注意按⾳准确和保留⼀,⼆指外,练习九要在每⼀⼩节奏⼀长⼸,速度不可过快,要求⽤⼸平稳,⾳质纯净并强奏每⼀⼩节的第⼀拍⼦。

练习⼗要注意内外换弦,在换弦时不但要运⼸灵敏,也要节拍准确。

练习⼗⼆,⼗三,⼗四,⼗六,⼗七是⼀,⼆,三,四四个⼿指在内外弦上的练习。

要注意⼋度⾳程的跳跃,保留⼿指和四指的按⾳准确。

练习⼗四,⼗六,⼗七是⼩快板速度,要求各指动作灵活,所以叫活指练习。

在练习以上五曲以前,读者可以⾸先练习上,下⾏⾳阶,即练习⼗五是附点练习,要注意附点⾳符的拍⼦。

九九重阳将至,10首二胡经典名曲,送给大家!

九九重阳将至,10首二胡经典名曲,送给大家!

九九重阳将至,10首二胡经典名曲,送给大家!《二泉映月》《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

作品于20世纪50年代初由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录音记谱整理,灌制成唱片后很快风靡全国。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曾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2《赛马》《赛马》是黄海怀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系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中的新作品。

乐曲以其磅礴的气势、热烈的气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们喜爱。

无论是气宇轩昂的赛手,还是奔腾嘶鸣的骏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现得惟妙惟肖。

音乐在群马的嘶鸣声中展开,旋律粗犷奔放。

由远到近清脆而富有弹性的跳弓,强弱分明的颤音,描绘了蒙古族牧民欢庆赛马盛况的情形。

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运用,拨弦、颤音技巧的运用,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生动热烈的赛马场面。

3《葬花吟》《葬花吟》原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女主角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古体诗。

4《光明行》器乐曲《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

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

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作者在这首乐曲中首次用了功能性很强的五度关系的转调,调性明亮,音区的递换也极富色彩,全曲讴歌了追求光明的勇士和他们所追求的光明。

光明行传奇乐坊 - 民乐合集15《空山鸟语》《空山鸟语》是二胡独奏曲,刘天华作曲,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

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天华二胡十大名曲
二胡十大名曲是是中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分别是: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

这十首曲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中国民族器乐曲中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曲中二泉,即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

作者华彦钧(阿炳)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家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
们倾吐他坎坷的人生。

作者运用二胡五个把位的演奏,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流露出压抑悲怆的情调,继短小的引子后,旋律呈微型流动,恰似作者端坐在泉边沉思往事。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出现六次,它从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

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而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

他在演奏各种技法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

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申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挥发。

此曲缠绵情深,如泣如诉,具有深厚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大江南北广泛流传,深受喜爱。

良宵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
年。

《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

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

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
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

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

全曲分三段,第一段主要在上把上演奏,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主要在中把演奏,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主要在下把演奏,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全曲短小精悍,一气呵成。

作者通过轻盈柔和、洒脱自如的旋律,生动描绘了他与友人欢叙守岁、共度良宵的愉悦心情。

六十余年来,此曲仍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曲中表现出的欢乐和激情,达到乐器性能的极致发挥,是二胡曲中的精品。

听松
华彦钧(阿炳)曲。

相传宋朝时候,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

《听松》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

这一说法虽属牵强附会,但乐曲气魄豪迈,感情奔放,也可作此解。

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扬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

曲调刚劲有力、跌宕起伏;结构前后对称、主体突出。

气魄宏大的引子,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乐曲的
旋律进行酣畅,一气呵成。

前半部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后半部采取不规整的自由变化重复。

全曲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

在演奏上大都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这是乐曲气势豪放的因素之一。

此曲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情感强烈而气势磅礴,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空山鸟语
刘天华历经十年做成此曲。

标题“空山鸟语”采唐朝王维诗句“空山不见人”(《鹿柴》)之意。

作者以富于民族性的旋律,在民间传统演奏手法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创作技巧、构成一首结构完整、富有诗意的乐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乐曲描写了深山幽谷中群鸟欢鸣,生气盎然的景象。

乐曲以拟声手法模仿百鸟啁啾声,在音乐中深深渗透了作曲者的情感。

结构上共五段,另加引子和尾声。

引子犹如山林召唤,空谷回声,意境深远、静穆,引人神往。

接着,非常活跃的旋律进行,作为“人”的形象出现,在全曲贯串始终,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与鸟鸣结合,宛若自然景色给予“人”的清新愉悦心情与自由自在的鸟语交织融会。

乐曲中使用了轮指(左手无名指、中指、食
指依次快速按同一音)、大幅度滑音演奏手法和旋律上大三和弦的分解,表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革新精神,使二胡这一古老的乐器面目一新。

寒春风曲
华彦钧(阿炳)作曲。

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月夜
刘天华作曲。

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

写成了此曲的初稿,六年后定稿。

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

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

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
纱。


流波曲
民间艺人孙文明的代表作。

作者是浙江绍兴人,幼年双目失明,因丧父生活贫困,只得背井离乡,以算卦糊口。

后专攻胡琴演奏,靠卖艺为生。

乐曲是他流落他乡困苦生活的自我写照。

解放后,随着生活改善、心情开朗,先后创作了《弹六》《流波曲》《四方曲》《人静安心》等八首二胡曲。

并在演奏技法上进行探索和创造,如《弹六》一曲为模仿弹弦乐器,不用千斤;在《人静安心》一曲中尝试采用四胡八度定弦,以奏出八度和音;创造类似洞箫音色的技巧用于《夜静箫声》等。

病中吟
《病中吟》又名《安适》或《胡适》,是刘天华的处女作,1915年初稿,1918年定稿。

曲名即“人生向何处去”之意。

1915年,作者遭到失业、丧父,贫困打击,积郁成疾,病中想拉二胡以遣愁绪,又被亲友视为不务正业。

他感到处境艰难,前途渺茫。

在此种心境下,孕育了《病中吟》旋律初稿,把当时郁郁不得
志的心情,人生安适的感叹,逆境中的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痛苦,都倾注在乐曲中。

但这并不是一首绝望的悲歌,而是有所期待的,感人至深的内心独白。

乐曲第一段表现了苦闷彷徨,“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旋律如泣如诉、缠绵委婉。

第二段节奏果断有力,旋律较为急速,表现了一种要从苦闷的重压下解脱出来的愿望,以及誓与周围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抱负。

第三段和尾声表达了奋斗的意志不断加强和在逆境中挣扎前进的感叹和苦衷。

当音乐的发展到达顶点时,旋律忽然中断、情绪急转直下,十二度的下行滑音、造成了一种回肠欲断的悲恸效果,全曲在宛如痛苦呻吟一般的颤音中结束。

作者在标题中提出的人生“安适”
的问题,通过音乐的时而幽咽微吟,时而激愤高歌,时而深情倾诉,时而呻吟叹息,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宝佛
乐曲中的《三汲浪》曾被扬琴家严老烈改编为广东音乐《旱天雷》,表现了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欢欣的情绪。

乐曲的其他部分婉转悠扬,节奏流畅,二胡及配器的演奏都作了细致处理,使音乐更为动听。

光明行
刘天华作于1931年春。

《光明行》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有弹性,表现了旧时社会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进步和光明的心情。

在乐曲中,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着主导的地位。

全曲共分四段,另有引子和尾声。

在我国民族音乐传统可用的循环变奏的基础上,采用西洋的复三部曲式的特点,结构严整。

在引子中,可以听到坚定整齐的步伐行进声,然后出现小鼓式的敲击节奏和昂扬的音调。

第二段进行曲风格的旋律,舒展流畅,优美如歌。

第三段以富有弹性的音型加以重复、移调,不断呈现,犹如人们踏着矫健步伐,昂首阔步地前进。

尾声中,当情绪发展到高潮时,又运用了紧缩重复的手法,使音乐更加热烈;最后又出现了模拟军号声的主三和弦分解进行的旋律,这一切都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