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合集下载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编码】23000607【适用专业】护理【课时】54学时【学分】4学分【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课程性质: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与诊断及特异防治原则等。

以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基础医学课程。

教学目标:医学微生物学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基础医学有关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由微生物所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一)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熟悉医学微生物学的性质、分类、地位、内容和范围。

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及人体的分布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和其它生物间的相互关系。

2、熟悉细菌的大小、形态、基本结构与功能。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类型、营养物质、能量代谢。

熟悉细菌生长的物理条件。

繁殖方式及速度。

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医学意义。

掌握常见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了解培养细菌的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掌握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及噬菌体的概念和特性,质粒的种类及其作用。

掌握细菌遗传变异的机理。

熟悉细菌变异的现象及变异的医学意义。

3、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和病原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物质及其作用现制、宿主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抗感染免疫机制。

熟悉感染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结局。

4、熟悉病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螺旋体等所致疾病;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原微生物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5、熟悉真菌的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繁殖方式、抵抗力、致病性、免疫性以及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二、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tive immunity):注射 人工被动免疫 : 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 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 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 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 免疫,因而作用及时。 免疫,因而作用及时。但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 自己产生的,故维持时间短。 自己产生的,故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治疗或紧 急预防。 急预防。 抗毒素 抗菌血清 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 细胞免疫制剂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二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virus iso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
(一)病毒的分离 方法
选择易感动物及接种部位, 动物接种 选择易感动物及接种部位,观察发病情况 不同病毒选择不同接种部位(绒毛尿囊膜, 鸡胚培养 不同病毒选择不同接种部位(绒毛尿囊膜, 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 ),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 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细胞的变化
细胞病变效应( (1)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即某些病毒在 )出现细胞病变效应 ) 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特有的细胞病变(细胞变圆、 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特有的细胞病变(细胞变圆、聚 坏死、脱落等) 集、坏死、脱落等) (2)形成细胞融合(多巨核细胞) )形成细胞融合(多巨核细胞) (3)形成包涵体:某些病毒在细胞浆或核内增殖 )形成包涵体: 后形成的嗜酸或嗜碱性的团块状结构。( 。(病毒增殖 后形成的嗜酸或嗜碱性的团块状结构。(病毒增殖 场所) 场所)
噬菌体分离 细菌素测定 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
人体受致病菌感染后, 人体受致病菌感染后,其免疫系统被刺激后发生免疫应 答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的量常随感染过程而增多, 答而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的量常随感染过程而增多, 表现为效价(滴度)的升高。因此, 表现为效价(滴度)的升高。因此,用已知的细菌或其 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抗体和其效价 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一般采取 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称为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serological 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称为血清学诊断 diagnosis)。 。 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 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大于等于 升高大于等于4倍 本,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大于等于 倍时方有 意义。 意义。 常用方法:直接凝集试验、 凝集试验、沉淀试验、 常用方法:直接凝集试验、乳胶 凝集试验、沉淀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 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ELISA。 。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预防原则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预防原则

(Medical Microbiology)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章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和防治原则学习目标掌握掌握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和病原学防治方法。

简言之, 问自己的第6个问题,并能回答此问题。

Q1: 什么是细菌性感染?Q2: 哪些类型的细菌可导致细菌性感染?Q3: 细菌性感染从何而来?Q4: 细菌性感染为什么会发生?Q5:细菌性感染的结局是什么?Q6: 如何正确地诊断、防治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第二节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原则Etiological diagnosis of bacterial infectious diseases主要特点:●对传染病,预防应针对流行的三个环节进行●对一般的感染性疾病,预防主要是消毒和易感人群保护1. 传染病的预防原则●管理传染源:及时报告和合理治疗,临床医生的责任;捕杀或治疗动物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不同途径的详细内容参见相关病原体章节隔离:针对不同传播途径, 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消毒:对传染源所处的环境进行消毒; 消灭传播媒介; 预防性消毒(如饮水、牛奶等)●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预防: 加强锻炼、个人营养; 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暴露于传染源特异性预防: 疫苗接种2. 一般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原则●切断传播途径:消毒:对病原体存在的环境进行消毒; 消灭传播媒介; 预防性消毒(如饮水、牛奶等)●保护易感人群:非特异性预防: 加强锻炼、个人营养; 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暴露于传染源特异性预防: 疫苗接种3. 特异性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 将病原菌的抗原性物质接种于人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从而特异性预防相应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措施●预防接种(prophylactic inoculation)或疫苗接种(vaccination) :采用人工主动免疫的方法,以获得保护性免疫力4. 疫苗定义和类型●疫苗(Vaccine): 以病原微生物自身、组成成分或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生物技术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生物制品●分类:死疫苗(killed vaccine)或灭活疫苗(inactive vaccine):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灭活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而制成的生物制品,无传染性或感染性,但保留免疫原性减毒活疫苗(attenuated live vaccine): 通过自然筛选或人工方法获得的病原微生物的减毒或无毒株,经纯培养后制备而成,无致病性但有繁殖能力类毒素:参见第七章多糖疫苗(carbohydrate vaccine): 提取纯培养细菌的荚膜多糖成分制备的生物制品联合疫苗:•多联疫苗:将预防多种疾病的疫苗原液按特定比例混合制成的具有多种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多价疫苗:将同一种细菌的不同亚型或血清型的抗原成分,合并组成一种生物制品,以预防该种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精品PPT教学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病原学诊断与防治精品PPT教学课件
持续传代,对病毒的敏感性稳定
2020/12/6
11
(3)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① 细胞的变化 细胞病变、多核巨细胞、包涵体 ② 红细胞吸附 红细胞吸附和红细胞吸附抑制现象 ③ 干扰现象 ④ 细胞代谢的变化
2020/12/612Fra bibliotek(二)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 (三)新分离病毒的鉴定
6
二、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抗原检测病人血清或其它体液中未 知抗体及其量的变化,可作为感染性疾病 的辅助诊断。
2020/12/6
7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目前常用的病毒学诊断方法包括病毒的分 离鉴定、病毒的血清学检查、病毒蛋白和 核酸的检测。
2020/12/6
8
一、标本的采取与送检
原则:
1. 对本身带有杂菌(如咽拭子、粪便)或易受 污染的标本,要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应使用抗 生素。
5
3. 分离和鉴定 鉴定的主要内容有:
培养特征、形态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动物 试验、药物敏感试验
4. 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常用的细菌学诊断的免疫学技术有:
沉淀反应、协同凝集试验、免疫荧光法、对流免疫电 泳、酶免疫测定和免疫印迹技术。
5. 其他检测法
医.学全.在.线
2020/12/6
2. 标本应低温保存并尽快送检。
3. 血清学诊断标本的采取应在发病初期和病后 2~3w内各取1份血清以便对比双份血清抗体效 价的动态变化。
2020/12/6
9
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 1. 动物接种 最早的病毒分离方法 2. 鸡胚培养 按病毒种类不同接种于不同部位如绒毛尿囊膜、
2020/12/6
18
第四节 特异性预防与治疗(略)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病原学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寄生虫的诊断
通过粪便检查、血液检查、组织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使用驱虫药、改善饮食卫生、加强环境卫生等措施。
其他病原体的诊断与防治
其他病原体的诊断
根据不同病原体特点,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使用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等。
04
病原学防治策略与措施
病原体防治新技术研究进展
基因编辑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等在病原体防 治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用于编辑病原体 基因、抑制病原体复制或增强宿主免疫应答 等。
新型疫苗技术
新型疫苗技术如mRNA疫苗等在病原体防治 中具有重要价值,可快速开发针对新型病原 体的疫苗,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和保护率。
寄生虫
依赖宿主生存,可引起 消化道、神经系统等疾
病。
病原体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01
02
03
04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尘埃等传播,如流 感病毒。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 皮肤感染。
食物传播
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源传播, 如霍乱弧菌。
生物媒介传播
通过昆虫、动物等媒介传播, 如疟原虫。
02
病原学诊断方法
03
常见病原体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的诊断与防治
细菌的诊断
通过细菌培养、显微镜检查、免疫学 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使用抗生素、提高免疫力、改善环境 卫生等措施。
病毒的诊断与防治
病毒的诊断
通过病毒分离、抗原检测、核酸检测 等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方法
使用抗病毒药物、疫苗接种、提高免 疫力等措施。
寄生虫的诊断与防治

医学微生物2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2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Ⅱ《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课程号:50127620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学时: 34学时学分:2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医学微生物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本大纲所规定的内容,都是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掌握和熟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这些内容,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或自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

课程考核方法为理论考核。

三、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机体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是基础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为学习临床各科的感染性疾病、传染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等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可运用所学的知识直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

医学微生物学分为基本原理、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四篇。

在基本原理中主要叙述微生物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

在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中主要介绍几种引起较为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

第一章绪论掌握内容:微生物(microorganism)的定义、特点、分类。

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真核细胞型三大类微生物的基本特点。

熟悉内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学时分配:0.5学时第一篇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掌握内容:细菌(bacterium)的大小、形态与排列。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及其在革兰染色中的意义,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
按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四环类 氯霉素类 人工合成类 其他抗生素类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多黏菌素)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链霉素→30S亚基, 氯霉素→ 50S亚基)
影响核 酸代谢
(喹诺酮)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抑制肽聚 糖的合成,对生长旺盛的细 菌效果明显
8. ③胞质或核内包涵体(inclusion body)的形成
1、CPE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形成的包涵体 — 猫头鹰眼状
2. 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 HAd) 流感病毒等感染细胞后,由于细胞膜上出现了血 凝素(HA),具有吸附脊椎动物 (豚鼠、鸡、 猴等)红细胞的能力,这一 现象称为红细胞吸 附。
二、血清学诊断 原理: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血清或其他体液中未知抗体及其量的
变化
应用:抗原性较强的致病菌和病程较长的传染病诊断
通常采取双份血清,如果恢复期或1周后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升高 4倍以上时,则可确认为现症感染
常用方法:直接凝集试验(诊断伤寒、副伤寒的肥达试验)
中和试验(诊断链球菌性风湿病的抗O试验)
☆革兰染色法; 原理、步骤、意义
☆ 抗酸染色法 鞭毛染色等特殊染色法
大肠杆菌
吲哚试验
+
IMViC试验 甲基红试验
+
VP试验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
产气杆菌 — — + +
标本采集
标本送检
初次涂片染色
纯培养后再次涂片染色 细菌的分离培养
挑选可疑菌落进行生化, 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检测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哪类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A•衣原体B•立克次体C.噬菌体D•支原体E•放线菌2.下列哪项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A•以二分裂方式繁殖B•非细胞内寄生C•有核仁、核膜D•无完整的细胞器E•对抗生素敏感3•细菌染色法和固体培养基应用的奠基人是:A•AntonyVanLeeuwenhoekB•LouisPasteurC•RobertKochD•DmitriiIvanowskiE•EdwardJenner4•首先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和炭疽芽胞杆菌的科学家是:A.LouisPasteurB.RobertKochC.PaulEhrichD.KitosatoShibasaburoE.JosephLister5.首次证明微生物能引起有机物的发酵与腐败的科学家是:A.LouisPasteurB.EdwardJennerC.RobertKoch D.AntonyVanLeeuwenhoek E.AlexanderFleming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C•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D•体形小于11的生物E•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一、选择题【A型题】1•使细菌细胞壁坚韧的细菌成份是:A•脂多糖B•磷壁酸C•肽聚糖D•脂蛋白E•外膜2.有“拟线粒体”之称的细菌结构是:A•核质B•质粒C•细胞膜D•中介体E•细胞质3•细菌在适宜的生长条件培养多长时间形态比较典型?A•1〜4hB•4~8hC•8~18hD•18〜24hE•24〜36h4•与细菌革兰染色性有关的结构是:A•细胞壁B•核质C•细胞质D•细胞膜E•质粒5•下列关于菌毛的论述错误的是:A•与细菌运动有关B•比鞭毛短C•与致病性有关D•与基因转移有关E•具抗原性6•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共有的成分是:A•磷壁酸B•LPSC•外膜D•肽聚糖E•脂蛋白7•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二分裂方式繁殖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8•溶菌酶溶菌作用的机制是:A•切断B-1,4-糖苷键B•抑制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联结C•使细菌DNA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D•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E•损害细胞膜9.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通过什么化学键联结形成细胞壁聚糖骨架?A•二硫键B•P-1,4糖苷键C•氢键D•a-1,4糖苷键E•肽键10.在碱性环境下生长良好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霍乱弧菌C•表皮葡萄球菌D•肺炎链球菌E•白喉棒状杆菌11•判断某病毒是否有包膜可用下列哪种方法?A•超速离心B•细胞病变C•对脂溶剂的敏感性D•对温度的抗性E•对石炭酸的敏感性12•对病毒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B•含二种核酸C•出芽方式增殖D•必须在活的敏感细胞内寄生E•对抗生素敏感13•下列哪种病毒能在光镜下观察到?A•口蹄疫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乙脑病毒D•痘病毒E•狂犬病病毒14•对病毒核酸的论述错误的是: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C•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E•只有DNA才能携带遗传信息15•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蛋白质的病毒核酸类型是:A•dsDNAB•dsRNAC•(-)ssRNAD•(+)ssRNAE•ssDNA16•关于真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大于细菌B•结构复杂C•营养要求不高D•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E•最适宜酸碱度为pH7.2〜7.617•多细胞真菌的菌落类型是:A•酵母型B•类酵母型C•丝状型D•类丝状型E•混合型18•真菌的二相性是指:A•同一真菌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二相B•同一真菌有孢子和菌丝二相C•同一真菌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二相D•同一真菌有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二相E•同一真菌有酵母型和丝状型二相19•在沙保培养基中加入放线菌酮是为了:A•促进真菌生长B•抑制细菌生长C•抑制螺旋体生长D•抑制污染真菌生长E.抑制噬菌体生长20.假菌丝是由哪种孢子延长而形成的?A•厚膜孢子B•大分生孢子C•小分生孢子D•关节孢子E•芽生孢子第三章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具有免疫原性强与毒性强特点的是:A•热原质B•内毒素C•外毒素D•类毒素E•脂多糖2•化脓性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A.BacteremiaB.PyemiaC.EndotoxemiaD.ToxemiaE.Septicemia3.下列结构中,哪种与细菌侵袭力有关?A.芽胞B•荚膜C.细胞膜D.中介体E.核糖体4.内毒素的毒性部分为:A•核心多糖B•特异性多糖C.脂多糖D•脂质AE.脂蛋白5.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B•无抗原性,但有毒性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而无毒性6.带菌者是指:A.体内携带细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B•体内携带细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C.体内携带致病菌,但不产生临床症状的健康人D•体内携带致病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E•体内携带真菌且产生临床症状的病人7.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严重中毒症状称为: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内毒素血症8.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9.关于内毒素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B•对组织器官无选择性C•菌体死亡崩解后才释放D•可制成类毒素E•高压蒸气灭菌法不能灭活内毒素10.关于潜伏感染与隐性感染的区别,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潜伏感染有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无传染性B.潜伏感染无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有免疫力产生C•潜伏感染无传染性,而隐性感染有传染性D.潜伏感染有免疫力产生,而隐性感染则无免疫力产生E•潜伏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而隐性感染见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第四章抗感染免疫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产生的具有抗吞噬作用的酶是:A.透明质酸酶B.链激酶C.链道酶D.血浆凝固酶E.过氧化物物酶2.正常体液中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Lysozyme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3.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4.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进入粘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性作用5•通过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其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6•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7.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B.IFNC•中和抗体D.IgME•补体结合抗体8.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B.IgMC.IgAD.SIgAE.IgE第五章遗传与变异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A•染色体、核糖体、质粒、转座子B•染色体、质粒、异染颗粒、噬菌体C•核质、中介体、核糖体、质粒D•染色体、质粒、转座子、噬菌体E.染色体、质粒、中介体、噬菌体2•细菌的S-R变异属于: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性变异D.菌落变异E.耐药性变异3•卡介苗(BCG)是通过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经下列哪种变异形成的?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抗原性变异D.耐药性变异E.菌落变异4•细菌的H-O变异属于下列何种变异:A.形态结构变异B.毒力变异C.耐药性变异D.抗原性变异E.菌落变异5•下列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A.中介体B.细菌染色体C.质粒DNAD.异染颗粒E.毒性噬菌体6.细菌耐药性形成的最主要方式是:A.转化B.转导C.转换D.原生质融合E.接合7.耐药性质粒指的是:A.R质粒B.F质粒C.Vi质粒D.毒力质粒E.代谢质粒8.下列关于质粒的叙述错误的是:A.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B.质粒具有自我复制能力C.质粒可在细菌间转移D.质粒是细菌生存必需的结构E.质粒DNA编码产物可赋予细菌某些特性9.下列与细菌发生变异无关的是:A.转化B.转导C.接合D.重排E.突变10.关于细菌的耐药性突变下列哪种叙述是错误的:A.能自然发生B.可经理化因素诱导发生C.细菌接触药物之前就已发生D.药物仅起筛选耐药株的作用E.细菌在药物环境中逐渐适应而变为耐药株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A.血液B.皮肤C.口腔E.尿道2.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菌的部位是:A•血液B•胃C•肌肉D•骨骼E•口腔3•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导致的细菌性腹泻,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A.过敏性反应B.细菌性痢疾C.霍乱样腹泻D.食物中毒E.菌群失调症4•为防止疾病传播,下列哪种疾病需进行严格隔离:A.SARSB.狂犬病C.腮腺炎D.肺结核E.单纯疱疹5•治疗菌群失调症最好的方法是使用:B•抗毒素C•抗生素D•维生素E•微生态制剂第七章消毒与灭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细菌的结构中,与消毒灭菌有密切关系的是:A.荚膜B.鞭毛C.芽胞D.细胞壁E.细胞浆2•高压蒸气灭菌法通常在1.05kg/cm2的压力下维持A.5minB.10minC.15min~20minD.25minE.35min3•手术室、无菌室的空气消毒,常采用下述哪种方法?A.高锰酸钾液喷洒B.紫外线照射C.来苏尔喷洒D.石炭酸喷洒E.84消毒液喷洒4.用石炭酸消毒器械和排泄物的常用浓度是:A.1%~5%B.2%~5%C.7%~9%D.10%E.20%5.下列物质中最耐热的是:A.白喉毒素B.肉毒素C.破伤风毒素D.内毒素E.肠毒素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下列那种疾病无特异预防方法:A•肠热症B.百日咳C•霍乱D•鼠疫E•食物中毒2•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是:A•注射抗毒素B•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C•注射细胞因子D•注射胎盘球蛋白E•注射类毒素3•以下试验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A.协同凝集试验B.对流免疫电泳C.血凝抑制试验D.血凝试验E.Elek平板毒力试验4•人工被动免疫最常用的制剂是:A•转移因子B•干扰素C•免疫核糖核酸D•免疫球蛋白E•白蛋白5•从有正常菌群存在的部位所采取的标本应接种在哪种培养基中分离培养病原菌?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6.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A.4~8小时B.8~12小时C.12~16小时D.18~24小时E.24~48小时7.属于自然被动免疫的是:A•经隐性感染或患病后获得免疫力B•经注射类毒素获得免疫力C•经注射丙种球蛋白获得免疫力D•经注射细胞因子获得免疫力E•经胎盘、初乳获得免疫力8.下列哪种细菌需4~8周培养才能长出可见菌落?A•大肠埃希菌B.葡萄球菌C.破伤风梭菌D.白喉棒状杆菌E.结核分枝杆菌第十章化脓性细菌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化脓性球菌中,常见的革兰阴性球菌是:A•葡萄球菌B•铜绿假单胞菌C•肺炎链球菌D•淋病奈瑟菌E•甲型溶血性链球菌2•化脓性球菌中,最常见的是:A.StreptococcusB.S.aureusC.S.pneumoniaeD.N.meningitidisE.gonococcus3.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A•葡萄球菌溶素B•血浆凝固酶C•金黄色素扩散因子E.杀白细胞素4.SPA存在于:A•所有的葡萄球菌表面B.化脓性球菌表面C•所有人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D•表皮葡萄球菌表面E•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表面5.关于SPA,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为一种表面白质抗原B•是所有葡萄球菌都具有的表面抗原C•能与人类IgG的Fc段结合D•具有抗吞噬作用E•与协同凝集相关6.导致葡萄球菌性化脓炎症脓汁粘稠、病灶局限的主要因素是:A•葡萄球菌溶素B•杀白细胞素C•血浆凝固酶D•透明质酸酶E•链激酶7.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葡萄球菌溶素主要是:A•aD.5E.s8.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A.直接损伤肠粘膜细胞,导致腹泻B.直接损伤胃粘膜细胞,导致呕吐C.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D.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E.直接损害肠粘膜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9.关于葡萄球菌的抵抗力,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B.在干燥脓汁中可存活2~3个月C.对碱性染料有很强耐受性D.加热80U30分钟才被杀死E.对青霉素G耐药性菌株高达90%以上10.引起亚急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细菌是:A.a-hemolyticstreptococcousB.[3-hemolyticstreptococcousC.S.aureasD.S.pneumoniaeE.S.epidermidis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选择题 【A 型题】1.C2.C3.C4.B5.A6.E第二章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参考 答 案一、选择题【A 型题】1.C2.D3.D4.A5.A6.D7.B 8.A9. B10.B11.C12.D13.C14.E15.D16.E17.C18.E19.D20.E第三章感染参考答 案一、选择题【A 型题】1.C2.B3.B4.D5.A6.C7.B8.E9.D 10.E第四章抗感染免疫参考答 案一、选择题【A 型题】1.D2.C3.A4.C5.A6.A7.B8.D第五章参考遗传与变异 答案一、选择题【A 型题】1.D2.D3.B4.A5.C6.E7.A8.D9D10.E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A 型题】1.A2.E3.E4.A5.E绪论第六章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染第七章消毒与灭菌参考答案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A 型题】1.E2.E3.D第九章细菌的耐药性与控制策略参 考答案一、选择题【A 型题】1.B2.E3.D4.E5.C第十章参考化脓性细菌 答案一、选择题【A 型题】1.D2.A3.B4.C5.B6.C7.A8.D9.C10.A一、选择题 【A 型题】1.C2.C3.B4.B5.D4.D5.C6.D7.E8。

传染病学 第八章 蠕虫病 第六节 棘球蚴病(包虫病)

传染病学 第八章 蠕虫病 第六节 棘球蚴病(包虫病)
➢ 血清免疫学
IHA、ELISA检测多房棘球蚴抗原Em2(泡球蚴角质层的一种抗原成分)有高度 敏感性和特异性。
(三)影像学检查
➢ 腹部B超检查可见边缘明确的囊状液性暗区,其内可见散在光点或小光圈。 ➢ CT检查对肝、肺、脑、肾囊型棘球蚴病病诊断有重要意义(MRI与CT相比
无更多优越性)。 ➢ 腹部X线平片见囊壁的圆形钙化阴影及骨X线片上囊性阴影有助于诊断。

治疗
(一)囊型棘球蚴病
1.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根治棘球蚴病的最有效方法。应尽可能剥除或切除棘球蚴外囊,减少并发症,降
低复发率。手术方式术、腹 腔镜外囊完整剥除术等。 2. 药物治疗
抗棘球蚴病药物治疗,以阿苯达唑片为首选。阿苯达唑片剂量:10~15mg/(kg·d)或0.8g/d, 分早、晚餐后两次服用。
根治性切除者和囊肿实变型和钙化型者无需用药。内囊摘除或准根治术后口服用药3~12个月, 作为术后预防复发用药。
对于有手术禁忌或术后复发且无法再行手术治疗者,采用抗棘球蚴病药物治疗,具体用药疗 程应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超声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定。
(二)泡型棘球蚴病
1. 手术治疗
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泡型棘球蚴病的首选方法。晚期肝泡型棘球蚴病无法行肝根 治性切除术者可选择内镜ERCP、介入或肝移植等治疗方式。
囊型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是细粒棘球绦虫的蚴虫感染人体引起的 疾病,又称囊型包虫病。
泡型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是多房棘球绦虫的蚴虫感染人体引起 的疾病,又称泡型包虫病。

病原学
细粒棘球绦虫
成虫
虫卵

多房棘球绦虫
成虫

第8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标本的采集与...

第8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在标本的采集与...

第8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测试题一、选择题A型题1. 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标本被污染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要严格消毒后采集C. 标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检D. 根据不同疾病以及疾病的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E. 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2.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测定细菌对药物敏感度的方法?A. 纸碟法B. 小杯法C. 凹孔法D. 试管法E. 电泳法3. 关于直接涂片染色镜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适用于所有细菌感染疾病的初步检查B. 方法简便易行,但均不能快速鉴定细菌C. 只适用于形态和染色性上具有特征的病原菌D. 其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方有诊断价值E. 以上都不是4. 分离培养细菌一般需多少时间?A. 8~16小时B. 12~16小时C. 14~20小时D. 16~24小时E. 18~24小时5. 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细菌是根据A. 细菌酶酶活性差异B. 细菌毒素活性差异C. 细菌酶含量的差异D. 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E. 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6.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A. 凡能破坏病毒成分和结构的理化因素均可使病毒灭活B. 灭活的病毒不能保留其抗原性C. 灭活的病毒仍可保留红细胞吸附的活性D. 灭活指病毒已失去传染性E. 乙型肝炎病毒需加热100℃10分钟才能被灭活7.目前远期预防病毒感染常用A. 化学药物B. 免疫血清C. 减毒活疫苗D. 单克隆抗体E. 以上都不是8.有关死疫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接种量大B. 接种次数较多C. 介导细胞免疫良好D. 易保存E. 生产方法简单9.下列何种药物不是抗病毒的药物A. 病毒唑B. 无环鸟苷(阿昔洛韦)C. 叠氮二脱氧胸苷(AZT)D. 干扰素E. 头孢菌素10.制备人用疫苗生产中首选的细胞株是A. 原代细胞B. 二倍体细胞C. 人胚肺WI-26和WI-38细胞株D. 传代细胞系E. 器官培养11.病毒分离鉴定中最常用的方法A. 动物接种B. 鸡胚接种C. 组织块培养D. 器官培养E. 细胞培养12.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方法结果的准确性,关键取决于A. 病毒种类B. 病毒毒力C. 病毒抗原性D. 标本的正确采集和送检E. 机体免疫力13.最直接和最能说明病毒在组织细胞中生长的指标是A. pH值改变B. 红细胞吸附C. 干扰现象D. 细胞病变E. 蚀斑14.下列哪项鉴定真菌的主要微生物学检查法是错误的?A.标本直接镜检B.玻片小培养镜检C.大培养观察菌落形态D.玻片小培养观察菌落E.培养观察菌落色素15. 目前真菌感染的防治措施不包括A.注意清洁卫生B.提高机体免疫力C.接种真菌疫苗D.多以外用药治疗各种癣症E.使用酮康唑等抗真菌药16. 通过血清学诊断,发现一周后血清抗体效价升高多少倍,可以确认感染A.2 B.4 C.6 D.8 E.1017.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 , 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B型题问题18.~21A. 死疫苗B. 活疫苗C. 类毒素D. 亚单位疫苗E. 核酸疫苗18. 百日咳杆菌菌苗19. 荚膜多糖疫苗20. 破伤风类毒素21. 卡介苗问题22~26A. 抗毒素B. 抗菌血清C. 丙种球蛋白D. 细胞因子E. 治疗性疫苗22. TA T23. 抗炭疽杆菌血清24. 胎盘球蛋白25. 白细胞介素26. 干扰素C型题问题27~30A. 人工主动免疫B. 人工被动免疫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否27. 为紧急预防某些传染病而注射抗血清可产生28.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可产生29. 注射干扰素30. 注射BCG问题31~33A. 动物接种B. 细胞培养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31.最早用于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32.最敏感而特异的分离培养流感病毒的方法是33.目前最常用的病毒分离培养的方法是问题34~36A. 减毒活疫苗B. 基因工程疫苗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34.我国目前用的乙肝疫苗是35.我国目前用的麻疹疫苗是36.我国目前用的人用狂犬病疫苗是问题37~39A. 核酸杂交B. ELISA法C. 两者均是D. 两者均否37.检测病毒抗原可用38.检测病毒核酸可用39.检测病毒抗体可用X型题40. 病原菌鉴定的一般程序包括:A. 直接涂片镜检B. 分离培养C. 生化试验D. 血清学试验E. 动物试验41. 细菌学诊断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正确做法是:A. 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杂菌污染B. 用于分离的标本均需冷藏快送C.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D. 尽可能在疾病早期以及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E. 根据病程、病期的不同,采取不同标本42. 从可疑病例中分离病毒,采集标本时应注意A. 采集病人急性期标本B. 采集病变部位的标本C. 标本应注意冷藏D. 标本应尽快送实验室E. 如欲观测抗体效价的变化,应采集早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43.病毒感染的检查主要包括A. 病毒的分离培养B. 病毒的鉴定C. 药敏试验D. 血清学诊断E. 光镜直接检查44. 抗真菌药物包括A.两性霉素BB.克霉唑C.制霉菌素D.益康唑E.酮康唑45.对感染性疾病进行特异性防治的手段有A.类毒素B.抗生素C.细胞免疫制剂D.抗病毒药物E.接种疫苗46.抗生素可以由哪些微生物合成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朊病毒E.霉毒二、填空题1. 常用于检测致病微生物核酸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等。

微生物3

微生物3
RTF
• R determinant
– Resistance genes – Transposons
R determinant
三、基因突变机制
(一)基因突变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自发突变率10-9--10-6
2、诱发突变: (induced mutation ) 比自发突变要增高10~10000倍 碱基置换 (substitution) 转换 (transition) 颠换 (transversion) 移码突变
病毒突变机理
(一)自发突变 10-3~10-4/nt (HIV) 10-8~10-11/nt (HSV) (二)诱发突变 诱变剂(体外诱变剂,体内诱变剂)
MUTATION: A change in the genomic nucleotide sequence such as substitution, deletion, inversion, or reiteration. Some mutations may be lethal and prevent replication. DNA VIRUSES 10-5 to 10-8per gene per replication 10-8 to 10 -11 per nucleotide incorporated RNA VIRUSES: very high rate; “quasispecies” 10-3 10-4.5 per replication Evolution Rate of RNA Viruses is MILLION-FOLD greater than that of DNA Viruses
Transformation: Cells Take up Naked DNA

微生物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微生物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PPT课件
▪ 用已知的细菌或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 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由 于一般采取病人血清进行试验,故称为血清学诊断 (serological diagnosis)。
▪ 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当 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大于等于4倍时方有意义。
标本
形态结构检查
分离培养与鉴定
病原菌抗原检测 其它检测
光镜、电镜、染色法
培养 形态 生化 特征 特征 反应
血清学 动物 反应 试验
药敏 试验
沉淀反应 细菌代谢产物
协同凝集
(气相色谱)
免疫荧光 PCR查细菌核酸
对流免疫电泳 噬菌体分型
酶免疫测定
细菌素测定
免疫印迹 分子生物学技术
二、血清学诊断
▪ 人体受致病菌感染后,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的 量常随病程而增加,表现为效价(滴度)升高。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 动物接种:选择易感动物及适宜接种部位,观察发病情况 鸡胚培养:不同病毒选择不同接种部位(绒毛尿囊膜,尿
囊腔,羊膜腔,卵黄囊),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最常用的方法
(1)原代细胞—来源于动物、鸡胚、人胚组织细胞,对多种 病毒敏感,但只能传2-3代。
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诊断急性感染。
(四) 检测病毒核酸
1 核酸杂交
斑点杂交(dot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in site hybridization) DNA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 RNA印迹杂交 (Northern blot)
2 核酸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连接酶链反应(ligase chain reaction,LCR) 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ptase PCR,RT-PCR)

(完整版)病原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生复习资料

(完整版)病原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生复习资料

(完整版)病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复习资料第⼋章第⼆节寄⽣现象与⼈体微⽣态系正常菌群:在正常⼈体体表与外接相同的腔道粘膜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物,当⼈体免疫正常时,这些微⽣物对宿主⽆害,有些对⼈体还有利,通称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可引起致病,成为机会致病菌。

正常微⽣物群的⽣理作⽤:⽣物拮抗、营养作⽤、免疫作⽤(如双歧杆菌能刺激肠粘膜下淋巴细胞增殖,诱导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等产⽣)、延缓衰⽼抗肿瘤。

微⽣态失调与条件致病的主要原因:(1)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低下(3)菌群失调第四节病原⽣物的控制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物的⽅法,并不⼀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病原微⽣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物(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物和⾮病原微⽣物)的⽅法。

⽆菌操作:医学上将防⽌病原微⽣物进⼊⼈体或者物品的操作技术或措施成为⽆菌操作。

病原微⽣物的控制⽅法:【物理⽅法】热⼒灭菌法:⼲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压蒸汽灭菌法(为实验室及⽣产中最常⽤的灭菌⽅法)、巴⽒消毒法(饮品加热⾄62℃,维持30min)。

辐射:红外线与微波、紫外线(波长200-300nm,其中波长260nm 杀菌⼒最强。

⽤途:适⽤于空⽓及物品表⾯消毒。

特点:穿透⼒弱)、电离辐射(优点:能量⼤、穿透⼒强、不需加热、⽅法简便、不污染环境、⽆残留毒性)其他⽅法:滤过除菌法、⼲燥与低温、臭氧消毒法。

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病原⽣物的种类、⽣活状态与数量(芽胞对理化因素的耐受⼒远⼤于其繁殖体,炭疽杆菌繁殖体在80℃只能耐受2-3分钟,但其芽胞在湿热120℃ 10分钟才能被杀灭)消毒灭菌的⽅法、强度及作⽤:PS 70%-75%的⼄醇消毒效果最好。

第九章医学病毒第⼀节病毒的形态与结构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且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和感染性。

病原学的诊断与防治 ppt课件

病原学的诊断与防治 ppt课件
早期无菌尽快送检病病原菌检测细菌的分离与鉴定定病原菌的抗原检测测病原菌核酸检测测形态观察生化反应血清学鉴定标本分离培养与鉴定动物试验药物敏感试验菌体形态菌落形态光镜电镜二细菌的分离与鉴定电镜光镜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菌落生化反应玻片凝集血清学试验已知抗体检测未知抗原药敏试验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eia酶免疫技术if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技术协同凝集试验等四病原菌核酸的检测核酸杂交pcr基因芯片genechipspcr检测dnartpcr检测rna核酸杂交检测dna生物芯片技术
*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利用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组分制成的 不含核酸、能够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 疫苗。
如: 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的荚膜多 糖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genetic engineering vaccine)
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病原体保护性抗原的目的基 因,导入原核或真核表达系统获得有效表达,用表 达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的疫苗。 如: 乙肝病毒(HBsAg)疫苗
* 重组载体疫苗
将保护性抗原的基因转入减毒的病毒或细
菌(载体)而制成的疫苗。
重组 载体疫苗是活疫苗,具有和减毒活疫 苗相似的特点。
* 核酸疫苗(DNA 疫苗)
@ 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与质粒 真核表达载体重组,直接注入体内,外源 基因在体内表达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类毒素
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 去毒性仍保持抗原性的生物制品。
检测DNA
RT-PCR
检测RNA
核酸杂交
检测DNA
生物芯片技术 ……
二、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细菌或特异性抗原检测血清 中的未知抗体。
若恢复期或一周后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 升高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如 :抗O试验(链球菌性风湿热)

包虫病防治教育教案(简

包虫病防治教育教案(简

包虫病防治教育教案(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动物疾病学》教材第八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包虫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包虫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提高学生对包虫病的认识。

2. 掌握包虫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动物疫病防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包虫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重点:包虫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及流行病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包虫病病原图片、临床症状图片、诊断试剂等。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记号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包虫病病原图片和临床症状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a. 病原学:介绍包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生活史等。

b. 流行病学:讲解包虫病的传播途径、流行特点等。

c. 临床症状:分析包虫病的典型症状、并发症等。

d. 诊断方法:介绍包虫病的实验室诊断、影像学检查等。

e. 防治措施:阐述包虫病的预防、治疗原则及具体方法。

3. 实践操作:a. 观察包虫病病原体图片,识别病原体形态。

b. 模拟实验室诊断过程,进行诊断试剂操作。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包虫病病原学a. 病原体形态b. 生活史2. 包虫病流行病学a. 传播途径b. 流行特点3. 包虫病临床症状a. 典型症状b. 并发症4. 包虫病诊断方法a. 实验室诊断b. 影像学检查5. 包虫病防治措施a. 预防原则b. 治疗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包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点有哪些?b. 简述包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c. 列举包虫病的防治措施。

2. 答案:a. 答案要点:包虫病病原体为细粒棘球绦虫,成虫呈扁平状,幼虫呈囊状。

b. 答案要点:包虫病主要通过食用感染动物肉类传播,具有地域性、季节性等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方法:免疫荧光技术(IF) 固相放射免疫测定(SPRIT) 酶免疫技术(EIA)等。
(三) 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检测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诊断急性感染 或证明病毒复制。
(四) 检测病毒核酸
1 核酸杂交
斑点杂交(dot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in site hybridization) DNA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 RNA印迹杂交 (northern blot)
三、细菌感染的治疗
抗菌药物种类(抗生素及人工合成化学制剂)
主要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壁合成 影响细胞膜功能 影响细菌蛋白合成 影响细菌核酸合成
四、病毒感染的治疗
药物治疗
核苷类药物——抑制病毒基因复制 ——抑制病毒基因转录
蛋白酶抑制剂 天然药物(中草药) 其他药物(金刚烷胺)
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治疗
(1)原代细胞—来源于动物、鸡胚、人胚组织细胞, 对多种病毒敏感,但只能传2-3代。
(2)二倍体细胞—在体外分裂50-100代后仍保持2倍 体染色体数目的单层细胞。
(3)传代细胞—能在体外无限传代的细胞多由癌细胞 或二倍体细胞突变而来。
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细胞的变化
(1)出现细胞病变效应(CPE):即某些病毒在 细胞内增殖引起的特有的细胞病变(细胞变圆、聚 集、坏死、脱落等)
第八章病原学诊断与防治
二 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virus iso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一)病毒的分离
方法
动物接种 选择易感动物及接种部位,观察发病情况 鸡胚培养 不同病毒选择不同接种部位(绒毛尿囊膜,
尿囊腔,羊膜腔,卵黄囊),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
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最常用的方法
基因治疗(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病毒复制) 免疫治疗(特异性抗体、免疫调节剂、治疗性疫苗等。
感谢观赏Thanks
➢ 重组载体疫苗
二、 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artificial passtive immunity):注射 含有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或纯化免疫球蛋白, 或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 免疫,因而作用及时。但这些免疫物质不是病人 自己产生的,故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治疗或紧 急预防。
标本
直接镜检
分离培养
动物实验 皮肤超敏反应
角质标 本
不染色 标本
10%K OH
深部标
沙氏培养基
(致病性真菌)
本 菌落观察
接种
染色标

类型 大小 颜色 皱摺观察发病情况 G染色
快速诊断
血清学实验 核酸检测 真菌毒素检 测
观察菌 丝、孢 子
G+圆形 大小不 均
有芽生 孢子
鉴定
死亡后取标本 进一步鉴定
第四节 特异性预防与治疗
三、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病毒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抗体 以诊断病毒性疾病(中和实验、补体结合实验、 血凝抑制实验、凝胶免疫扩散等)
四、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一) 形态学 电镜和免疫电镜——直接观察病毒 光镜—— 大病毒 和包涵体
(二)检测病毒蛋白抗原
用已知特异性抗体直接检测病毒蛋白抗原(简便、 敏感、特异)
(2)形成细胞融合(多巨核细胞) (3)形成包涵体:某些病毒在细胞浆或核内增殖
后形成的嗜酸或嗜碱性的团块状结构。(病毒增殖 场所)
红细胞吸附 干扰现象 细胞代谢改变(pH)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二)病毒的数量与感染性测定
(三)新分离病毒的鉴定
核酸类型、理化性状、形态、血清学鉴定、 基因测序和生物对比。
➢ 抗毒素 ➢ 抗菌血清 ➢ 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 ➢ 细胞免疫制剂
两种人工免疫的比较
区别要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免疫物质
抗原
抗体或细胞因子等
接种数
1-3次
1次
免疫出现时间 慢(注射后2-4W) 快(注射后立刻出 现)
免疫维持时间 长(数月~数年) 短(2-3W)
用途
多用于预防
多用于治疗或应急 预防
一、人工主动免疫(artificial active immunity):将 疫苗(vaccine)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生
获得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主
要用于预防。 ➢ 死疫苗
➢合成疫苗
➢ 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 类毒素 ➢ 新型活疫苗 ➢ 基因工程疫苗
➢DNA疫苗 ➢转基因植物疫苗 ➢治疗性疫苗
2 核酸扩增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DNA)
连接酶链反应(ligase chain reaction,LCR) 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ptase PCR,RT—PCR
(RNA)
3 基因芯片技术(gene chip)
第三节 真菌学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