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合集下载

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全解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③ :转为掌上机数据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② GPS操作 ③ PRB数据采集 ④ 剖面数据采集 ⑤ 数据转出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① 打开地图:
运行程序
打开地图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② GPS操作:
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柱状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输出剖面数据
五 实际材料图
打开实际材料图:
(1) 更新野外总图库到实际材 料图
(2) 打开实际材料图(两种方 式)
(1) 编辑GEOLINE.WL图层
在连图过程中,需要GEOLINE.WL图 层始终处于当前编辑状态
(2) 复制内图框线
找到图框的线文件,选中图框内框线并复制到GEOLINE.WL图层 中。 利用“其它”菜单中的复制、粘贴等功能完成图元复制。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2) PRB数据综合 查询工具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3) PRB多级质量 检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综合浏览和查询工具:
(4) 输出野外记录簿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总图)
PRB数据统计工具:
(1) 采样样品分类数量统计
(2) 路线工作量统计,包括统计5(25)万图幅 下所有2.5(10)万路线的功能。
新建工程时必须要选择背景图层
背景图层的作用: (1)提供工作区数 据采集背景资料。 (2)初始化工作区 地图参数。

【精品】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精品】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剖面原始数据快速录入方法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剖面原始数据快速录入方法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剖面原始数据快速录入方法及技巧高建国;范宇航;蒲松盛;杨昶;高智【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4【摘要】实测地质剖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实时整理、快速录入剖面原始数据,避免低效、繁琐、不利于对比,易出错的局面,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实测剖面这一平台,配合SectionInfo.mdb、GeoSection.mdb等剖面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处理软件进行快速原始数据整合录入,进而高精度、高效率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对后期野外路线PRB采集定位、地层单元准确划分以及对整个地区地质背景的了解均具重要指示意义.【总页数】4页(P682-685)【作者】高建国;范宇航;蒲松盛;杨昶;高智【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5【相关文献】1.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空间数据库建立流程及技巧 [J], 郑翔;吴志春;郭福生;张洋洋;陈瀚之2.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综合采集数据快速录入方法 [J], 吴继红;贾立国;李伟3.浅谈利用DGSinfo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及技巧 [J], 李瑜;王路4.数字填图系统(DGSS)中DGSInfo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以西藏绒布地区索改幅1∶5万区域地质填图为例 [J], 董斌斌;丁枫;杨敏;范宇航;田京京5.数字填图DGSInfo中统改路线号及地质点号的方法与技巧 [J], 董斌斌;杨敏;王鑫伟;于文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ppt课件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ppt课件
48
五 实际材料图
连图和拓扑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a. 设置MapGis基础软件平台系统参数主要指“结点/裁剪搜索半径” (1e-009或更小)。
b. 灵活运用快捷键导航:F5(放大),F6(移动),F7(缩小)。 c. 如果已知线类型,可在连图过程中顺便设置线参数,以便后续工作。 d. 遇结点断开。合理运用相交线剪断功能(母线剪断)。 e. 灵活运用画线快捷键:F8(加点),F9(退点),F12(捕捉线头)。 f. 在联接线和建立结点时,注意使用捕捉线头功能。 g. 当地质界线与内图框相临时,应使其适当超过内图框。 h. 建立结点时,线参数要设置为“折线”,不能为“曲线”。
57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1) 自动赋Geoline左右地质体代号
注意,该功能仅适用于地质区的弧段完全由地质线(geoline)转换 而成的情况。
58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2) Geopoly批注地质代号回填到prb过程:
如果用户修改了Geopoly中某个区实体的“批注地质代号”(PSTRAPHA) 字段的值,可使用此功能将该值回填到该区所包含的PRB过程中。该回 填过程不仅修改实际材料图中的PRB过程(地质点,分段路线,地质界 线),也会追溯修改“图幅PRB库”中以及相应野外路线中的相应PRB 过程。回填方式分为:回填到本图幅、5万图幅回填到2.5万图幅、25万 图幅回填到10万图幅。
62
五 实际材料图
实际材料图综合工具:
(6) 地质界线地质代码和参数一致性检查:
63
五 实际材料图
拓扑重建的方法:
原始数据变动之后,地质区文件需要进行拓扑重建。 此时利用系统提供的“带参数的label点保存”等技术 手段,可以使拓扑重建的过程由全局修改变为局部修 改,由复杂变得简单,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面介绍具体的方法。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剖面原始数据快速录入方法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剖面原始数据快速录入方法及技巧

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剖面原始数据快速录入方法及技巧高建国;范宇航;蒲松盛;杨昶;高智【摘要】实测地质剖面图是野外地质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实时整理、快速录入剖面原始数据,避免低效、繁琐、不利于对比,易出错的局面,基于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Info)实测剖面这一平台,配合SectionInfo.mdb、GeoSection.mdb等剖面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处理软件进行快速原始数据整合录入,进而高精度、高效率绘制实测地质剖面图,对后期野外路线PRB采集定位、地层单元准确划分以及对整个地区地质背景的了解均具重要指示意义.【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7(037)004【总页数】4页(P682-685)【关键词】DGSInfo;*.MDB;Access;地质剖面【作者】高建国;范宇航;蒲松盛;杨昶;高智【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成都 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28+.5RGMAP系统是集3S(GPS/GIS/RS)为一体的野外数字采集系统,初步实现了“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目标。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地质工作的需要,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又研发了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Digital geology survey system)[1],相对完善了RGMAP系统,集合了RGMAP数字填图、PEDate探矿工程数据编录、DGSInfo数字调查信息综合平台和REInfo资源储量估算与矿体三维建模四大子系统,其中DGSInfo近年来在大、中比例尺区域地质填图中备受关注,其整合了路线、剖面、第四纪钻孔和探矿工程的室内资料汇总、编辑乃至出图几个重要步骤,逐步成为了中国地质调查的主流软件体系[2]。

基于DGSInfo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及注意问题

基于DGSInfo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及注意问题

基于DGSInfo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及注意问题【摘要】基于区域数字地质矿产调查项目,本文总结了DGSInfo数字地质填图的实测剖面整理的经验,归纳其室内整理方法及相关注意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数字地质填图;实测剖面;室内整理方法;注意问题DGSInfo作为数字地质调查综合信息平台,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桌面数据处理部分,实现了将区域地质野外调查的数据在本系统中进行室内处理、综合分析和地质成图的业务流程,满足了完成野外手图、PRB图幅库、实际材料库、编稿地质图及地质空间数据库整个过程的要求,涵盖了各种比例尺填图全过程。

数字地质填图实测剖面模块具有快速、准确的优势,可以自动计算厚度,自动生成剖面图和柱状图,剖面线和导线剖面图一次性自动生成。

减少了室内工作量,提高了剖面图制作的精度和效率。

野外实测剖面测制完成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过程,使原始数据能满足计算机自动作图的要求。

尽管数字地质填图系统中数字剖面模块不断完善,并日臻成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改进与提高。

本文重点论述了实测剖面的室内整理方法及相关注意问题。

1.原始资料的整理1.1 数据采集库的整理野外用掌上机采集剖面数据后,回到室内对导线库、分层数据库、产状库、样品库、素描图库、分层描述库等进行整理完善,补充修改野外描述不详细或存在问题的地方。

根据野外剖面数据采集的编号规则,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导线号、分层、产状、采样、照片和素描等)进行各种编号检查,防止因编号重复或错误发生文件覆盖而导致的数据丢失、破坏、混乱。

注意问题:(1)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应注意核对,很容易出现问题,并且有褶皱存在时可以不分层或者先依次分层后按室内分层重新整理。

(2)层描述修改完成后须点击保存按钮,否则输入结果不能被保存。

(3)样品、产状等录入要注意,每层都是从“1”开始按顺序编号的。

特别是要注意样品录入时样品类别字符格式及名称要一致,各小组要统一,便于计算机搜索查询,即建立统一的字典库。

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数字填图DGSS教程04-野外数字地质剖面调查
4.3.1.2 在充分熟悉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
面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含建组剖面、层型剖
面)。
4.3.1.3 对已有的符合 质量要求的前人实测 剖面,利用数字剖面 桌面系统进行数字化,
并对原剖面逐层批注 和综合批注,在此基
础上重新制作剖面图 和柱状图
批注位置 及内容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自动生成剖面柱状图
自动根据 数据库数 据绘制柱 状图:岩 性柱的形 成可调用 岩石花纹 库完成岩 性花纹充 填。可按 任意比例 尺,并形 成图形文 件。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在柱状图中,由于 各层的厚度不同, 在柱状图中所占的 高度不同,有些层 由于厚度较小,在 图中所占的高度较 小,这样在图中显 得很拥挤,分层描 述字体很小,不易 识别。在不改变分 层厚度的情况下, 我们把各层层号、 层厚和分层描述的 顶界的位置称为横 格高度,为了使柱 状图美观整齐,我 们必须对各层的横 格高度进行调整。
前导线号一致。用户可在当前导线号的 编辑框中查看其是否为当前数据采集的 导线。如果不是,需在导线库中选择所 属导线。
⑤分层描述
③输入分
②增加新分层 ①进入分层 “ADD”
层数据
数据库
④选中分 层进入分 层描述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2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浅谈利用DGSinfo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及技巧

浅谈利用DGSinfo绘制剖面图的方法及技巧
关键 词 : DG S i n f o : 剖 面 图框 架 : 剖 面图 ; 方法及 技 巧
D G S S 是数字填 图野外数据采集 系统 、 数字剖 面系统 、 固体矿产野外数据采集 系统 、 矿产资源调查数据处理与综
合分析子 系统 、 资源量估算系统和矿体三维显示系统等 6 大 系统 的集 成n , D G S i n f o ( 图1 ) 是该 软 件 的一个 子 系统 。
者新建任意一个工作图幅( 【 选择工作区】 一【 图幅选择 卜一 选择省份一 新 建 图幅 完成 ) 。之所 以说 新建 任 意 图幅 , 是 对
未涉及使用 D G S S 的项 目, 其 目的仅仅是绘制剖面 , 这在任 意 图 幅 中均 可完 成 。 2 . 2 新 建 剖面 : 在工 作 图幅 中 , 新建 剖 面并 打开 ( 【 文
点击 【 o I ( 1 保存 , 如此依 次录入各导 。③分层数据库录入 : 成 图幅】 至【 生成剖面框架 】 是在 D G S i n f o 中完成 , 进一步修 点击 分 层 库 位置 , 按顺 序 添 加 分层 , 只 需填 写 导线 号 、 分 层 饰可在 S e c t i o n 或M a p g i s 等软件 中实现。 号、 分层位置( 填写时在导线库点击该层所在的导线和在分
图1 D GS i n f o的 主界 面
通过 D G S i n f o 生成剖面框架的步骤。如下 :
1 . 绘 制流 程
据以及产状数据 、 剖面名称等并保存写库 ) , 各种数据 录入 的方法 : ①剖面基本信息录入 : 在【 剖面信息与小结 】 中, 录 入剖面名称 、 比例尺 、 坐标 、 高程 。②导线数据库录人 : 点击
件】 一【 新建实测剖面 】 一添加剖 面名称~ 【 新建 】 一打开 ) ;

2.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成果数据库之前)

2.DGSS-数字填图部分操作(成果数据库之前)

五 实际材料图
(3) 地质连图 充分运用多源数据 通过不同检索手段 合理运用V字型法则
五 实际材料图
连图和拓扑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a. 设置MapGis基础软件平台系统参数主要指“结点/裁剪搜索半径” (1e-009或更小)。
b. 灵活运用快捷键导航:F5(放大),F6(移动),F7(缩小)。 c. 如果已知线类型,可在连图过程中顺便设置线参数,以便后续工作。 d. 遇结点断开。合理运用相交线剪断功能(母线剪断)。 e. 灵活运用画线快捷键:F8(加点),F9(退点),F12(捕捉线头)。 f. 在联接线和建立结点时,注意使用捕捉线头功能。 g. 当地质界线与内图框相临时,应使其适当超过内图框。
剖面控制台方式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野外实测剖面、数码照片和素描图导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剖面数据编辑与计算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剖面柱状图花纹录入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绘制剖面柱状图
四 桌面PRB数据整理(剖面)
其他采样过程: 产状 照片 素描 样品 化石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④ 剖面数据采集
创建新剖面
剖面数据采集
三 掌上机数据采集(Rgmap)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0 30米
1层 2层
80米1
3层
50米 4层
剖面测制:
0-1导,方位40,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30米, 1层
分为“一级字典”和“二级字典”。 编辑完毕后注意回车换行。
二 新建野外手图
步骤① :设计路线 选择相应菜单项或在视图右侧工具条中选择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化地质填图操作野外部分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主要工作流程为: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野外总图库创建→野外手图创建→野外数据采集→桌面PRB数据整理(包括野外手图数据整理、野外采集数据导入野外总图库)→实际材料图制作→编稿原图(地质图)制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资料汇交。

1 资料收集、背景数据准备1.1 资料收集收集前人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确定进一步野外工作的主攻方向。

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区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及说明书,以便了解工作区区域地质总体特征;调查区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着、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便迅速了解前人的工作全貌;调查区内已有的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心、各类岩石薄片等,以便迅速建立调查区有关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不同时代形成的地质资料,以便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前人的填图单位进行合理的归并和重新厘定;调查区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有关地形、道路、物质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

1.2 背景数据准备数字填图工作需要数字化的地形图资料,因此要根据工作的需要收集合适比例尺的数字地形图数据或纸介质地形图作为数字填图中背景图层所需要的数字化地理底图。

如果收集到的是纸介质的地形图,需要将地形图数据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在MapGIS软件中进行矢量化,形成可以使用的数字化地形数据。

如果收集到数字化的地形图数据,将数据转换为数字填图所需要的MapGIS数据格式。

数字填图系统对于作为背景图层的地理底图数据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是:①数据的单位为米;②坐标系类型为北京54/西安80平面直角坐标系;③投影类型为高斯-克吕格投影,对于比例尺没有特殊的要求。

为了满足以上要求必须对数字化的地形数据进行处理。

数字填图(DGSS)路线整理要求

数字填图(DGSS)路线整理要求

路线整理步骤1、先对野外的路线进行查错,然后针对错误信息给予更正,如图如果路线有错误,会弹出如下文本框看是要编缉什么内容,如要编缉地质点,在右下角的工具栏点地质点编缉,然后可以打开属性联动浏览,针对无地质点号和线号的问题修改:这时在图面的下方会出现如下对话框,可以点最大化:这里只是浏览,要修改的话还得找到相对应的地质点(或分段路线、点间界线等),编缉它然后更改。

这里的错误可能有几个方面,一是中英文输入的差异,二是路线号和地质点号没有输入,三是时间差异导致的先定的点或线的ID号比晚输入的点或线的ID号大,这里就要通过修改点的属性来修改;四是修改好后没有压缩保存工程。

以上如果都偿试过还是有问题的话可以试着关闭程序重新进入试下。

直到再点数据质量程序检查出现如下的对话框:2、对图面的修饰,使图面更整洁清晰。

包含整理的内容有GPS点多余点的删减,地质点的移动(移到十字架)(P过程),分段路线(R过程),点间界线(B过程)。

对点的编缉,主要是移动点,对线的编缉主要是线上移点。

3、对图面修饰好之后要对点坐标重新写入和点间路线的重新计算。

主要是完成点坐标写入与点间路线计算……(这里的地质点和分段路线一定要处在编辑状态)4、点开野外路线小结与自检,点野外小结窗口右下角的PRB多级检查,在弹出来的窗口右角点开始统计,然后把统计出来的数据放到野外小结的开头处。

5、对地质点和产状进行静态标注6、对地质点描述进行补充完善。

7、地质点描述要点日期:2013.07.07 天气:晴(晴转阵雨等)人员:吴晓东(掌图)、赖春来(记录)路线号:L6001 地点:旗鼓岭北山脚下村路线任务:1:1万路线地质调查点间路线地质:从D6001往D6002,沿途可见大量石英脉滚石,植被覆盖严重,少见基岩出露,仅在水沟处可见灰白色硅化石英砂岩出露。

地质点号:D6002位置:X: Y: H:位置说明:水沟边(小路边)点性:岩性控制点(界线点、岩性分界点、构造观察点、矿产观察点)露头:天然好(中、差,还有人工好、中、差)风化程度:全风化(强、中、弱、微、未风化)地质点描述:此点为帽子峰组灰白色变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金鸡组紫灰色的含砂质页岩的界线点,二者接触界线较清楚,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72页PPT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台操作72页PPT

数字填图DGSS数字填图地质调查平 台操作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4野外数字路线地质调查

4野外数字路线地质调查

点间界线BOUNDARY (B)过程依赖于
ROUTING 过程。它是对两段ROUTING
之间的界线来进行分段描述。该界线可
以是两个地质实体的界线、也可以是一
个地地质质点实P体OI的N内T (部P变)化过界程线。在室内
PR是B指数野据外处路理线过所程通中过,B的O地UNDARY 过程, 是质地界质线连,图重的要重接要触依关据系。,
在手图中--打开地图--选择要工作 的地质路线号--进入到野外手图中即 可进行地质路线的操作
操作时放大 当前的工作 区域,以加 快显示速度
RGMAP的菜单
RGMAP的工具栏
放大图形 缩小图形 移动图形
显示全图 更新图形
根据当前图层,选中一个图元
在当前图层上新增加一个点
在当前图层上新增加一条线 在当前图层上对新增加一条线 或一个点(闪烁),按下此按 钮,弹出该实体的属性对话框
重要地质构造,或重要地
质现象等进行地质观测点 控制的过程。
PRB数据编码规则
?从一个P过程到下一个P过程,P编号必须是唯一的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也必须是唯一的,近量做到 P编 号不落)。 ?R过程的编号从一个P过程到下一个P过程是顺序往
下编号的,必须是唯一的。
?B过程的编号在一个完整的P过程中是流水编号,
B1
B4
R1
B0
B1
R2
B3 P0
B0 P0
B5
B6
B0 P1 R1
P0
B2
B0
R1
P1
P0
P0
R1
P0
B0
geological bourdary
ROUTING
Fig. 4 Basic division of the PRB process

数字填图教程

数字填图教程

1.2 数字地质调查的目的任务
数字地质调查 - 从地质填图中应用计算
机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入手,在确定地质填 图空间数据表达的基础上,遵循传统地质 填图的规律,在不约束地质工作者地质调
查思维的前提下,既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
需要,又能保证地质工作者取全、取准各
项地质观测数据。
1.2 数字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
①mapgis主菜 单中选择 “输入编 辑”—“新建 工程”—“从 文件导入”
③在工程中添加项目, 将校正后的原图文件 全部添加,套合原图 与标准图框
第四步:投影变换
①投影变 换--投影 转换--成 批文件投 影转换
方法一
成批文件投影转换
将原图文件进行投影变换,目 的是将单位“毫米”转化成 “米”
2.1.1
数字填图装臵(the devices for digital mapping ): 是用于数字填图的 现代化野外设备,它 们包含下列五件基 本装臵:
数字填图装臵
(1) 用于野外数据采集的掌上计算机(可以是运行PLAM OS 或WINDOWS CE的掌上计算机、手持计算机、平板电脑); (2) GPS(可以是PC插槽接口GPS、夹克GPS或蓝牙GPS); (3) 便携式计算机(CPU PIII以上、内存128M以上、硬盘20G以上);
(3) 数码照相机和数码摄相机;
(4) 数字语音录入笔。
2.1.2 野外数据采集器
野外数据采集器是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的 重要平台,是野外数据获取技术的基础。
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地质观测的工作方式要 求随身带到野外的设备: • 能够描述与管理复杂的信息 • 具有足够的存储容量 • 具有与室内所用系统的接口 • 适应野外工作环境,应体积小、重量轻、功 耗低、连续工作时间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批注位置 及内容
批注
通过检查、验证后,对剖面资料进行校对、整理 和完善(包括对各数据库的校对和完整性检查, 真厚度或自选产状厚度重新计算,室内分层归并, 剖面小结的再编写等),并根据室内薄片鉴定结 果和样品测试分析结果进行批注。
4.3.4 重新绘制剖面图和柱状图
4.3.4.1 生成剖 面柱状 图
平移到导线数据修改选中平移的导线,点击EDIT
修改导线数据:先把原始数据输入到下面的from栏: 前面为导线长,后面为坡度。把制图数据输入到to栏, 然后再把to栏的数据录入到上面的导线中
修改后的剖面图
平移
4.2.10剖面数据进入数字填图系统
1. 在剖面系统中对每条剖面进行导入图幅剖 面库的操作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几个柱状图和剖面图绘制参数说明
由底到顶:画柱子时,最上层 号是剖面数据采集的最后一个 层号,然后倒序由上往下绘制 由顶到底:画柱子时,最上层 号是剖面数据采集的第一个层 号;然后按序由上往下绘制
自定义分层线:直接读取自定义分层库绘制剖面的分层线
默认:直接读取分层库绘制剖面的分层线 产状位置画分层线: 可以在产状的位置上按产状要素绘制 分层线,但分层线的长度比正常的分层线短一些。该功能便 于用户画岩层花纹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在柱状图中,由于 各层的厚度不同, 在柱状图中所占的 高度不同,有些层 由于厚度较小,在 图中所占的高度较 小,这样在图中显 得很拥挤,分层描 述字体很小,不易 识别。在不改变分 层厚度的情况下, 我们把各层层号、 层厚和分层描述的 顶界的位置称为横 格高度,为了使柱 状图美观整齐,我 们必须对各层的横 格高度进行调整。
调整横格高度后的剖面柱状图
岩石花纹代码输入
对花纹库中没有的岩石花纹,用数字填图程 序中附加的编辑岩石花纹进行补充修改
剖面厚度计算
导线测量库
(1)进入剖面编辑与计算
分层数据库
分层描述库
采样数据库
厚度计算库 厚度计算
剖面厚度计算
(2)选择厚度计算方式
剖面厚度计算
真厚度计算
系统自动计算分 层厚度。分层厚 度的产状选取是 按就近原则选取 来计算该层的厚 度。计算完毕, 在厚度计算框中 (最下面的编辑 框中),自动填 入计算结果。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2.1 在掌上机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好一个 新剖面后,按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导线号、导线 方位、导线长度、坡度、分层号; 逐层详细 记录各层分层斜距、岩性、岩相、构造、各 类面理(岩层、沉积交错层前积纹层、构造 置换面理、岩浆岩流面、断层面等)、线理 (各类构造线理、岩浆岩流线等)产状及测 量位置、各类样品采样位置、照相或素描位 置等内容。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修改平移导线的步骤
2、获得产状数据,最靠近平移导线的产状
平移导线修改数据的确定
1、坡角的确定: 以地层产状的视倾角作为平移导线的坡度 角,当平移导线方向与倾向一致时坡角为 负坡度(-)当平移导线方向与倾向相反时 为正坡度 2、平移导线长:以半根导线左右为宜, 视比例尺而定 3、平移导线方位一般不变
插入
库的建立及描述内容的数字化
分层数据库




4.3.2.7 产状、样品、化石等的数字化及编辑
产状 样品 化石
4.3.2.8 照片库的建立
4.3.2.9 素描图的数字化
4.3.2.10 厚度计算
4.3.3 野外验证与批注
按照野外剖面检查的情况对剖 面逐层进行批注和综合批注
实测地质剖面与数字剖面系统操作
实测剖面数据录入规则 操作流程:
1 创建新剖面 2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采集系统操作 3 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导入数字剖面桌面系统 4 剖面厚度计算 5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6 剖面小结
照片库
产状库
导线库 分层库
样品库
素描库 化石库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数据采集
4.2.2在掌上机的数字剖面系统中创建新剖面
I48C004001
张克信 朱云海 林启祥 03-8-2
张克信 朱云海 张智勇 03-8-10
③选中剖面号 点击EDIT ④填写剖面信息
4.2.4导线测量库操作
③输入导线数据
①进入导线测量库
导线库、分层库等 最好是在掌上机上 完成
②增加新导线 “ADD”
ADD:增加一条新记录 DEL:在列表框中,选中一条记 录,按DEL则删除本记录
剖面柱状图横格高度调整
125-(A+B+C+D)
X5
E
100-(A+B+C) 75-(A+B)
D
X4 X3
C
X2
B
X1
A
50-A 25
图8 数字剖面 桌面系 统横格高 度调整 图
最小横格高度以剖面最小厚度的5倍为宜,这样分层描述基本合适, 如剖面比例尺为1:5000,则剖面表达的最小厚度为5米,横格高度 选为25米,剖面比例尺为2000,则横格高度为10米。
剖面编号规定: “PM”+三位数字 如PM001
①创建新剖面
注意: 再次进入已有剖面 时,只需直接点击 OK进入剖面
②确定剖面编号及
字数
③点击OK
4.2.3打开剖面
①剖面选择 ②选择剖面编号
注意: 要编辑剖面信息,必须在步骤③中,
首先选中剖面号,再点击EDIT,才能进 入剖面信息库;
创建剖面后,需要通过“剖面选 择”,才能打开本剖面
按照野外剖面检查的情况对剖 面逐层进行批注和综合批注
4.3.2 前人地质剖面利用及数字化
4.3.2.1 在数字剖面程 序中选择工作图幅
4.3.2.2 在该工作图幅中新建剖面名称
新建-打开
4.3.2.3 进行剖面编辑与计算
4.3.2.4 剖面信息库和小结的数字化
4.3.2.5 导线库的建立及编辑
30 0
褶皱轴 50
1 80
100 2
0
1
导线号 0-1 0-1 0-1 0-1
分层号 分层位置(米)
0
0
1
30
1
50
2
80
产状位置
4.2.6 产状数 据库操作
产状类型
产状编号
4.2.7 数字剖面桌面系统操作
新建剖面
对于野外采集的数据,在 进入桌面系统之前,先在 剖面桌面新建剖面,剖面 号应和野外剖面号一致 (包括大小写),单击新 建,打开
剖面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剖面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剖面图
②输入绘制剖面图参数
柱状图绘制
①图形选择/生成柱状图
剖面图、柱状图形成
③程序自动绘制柱状图
②输入绘制柱状图参数
自动生成剖面柱状图
自动根据 数据库数 据绘制柱 状图:岩 性柱的形 成可调用 岩石花纹 库完成岩 性花纹充 填。可按 任意比例 尺,并形 成图形文 件。
4.3.1.2 在充分熟悉消化前人资料的基础上, 选择具代表性的或有重要意义而出露好的剖
面进行野外实地验证(含建组剖面、层型剖
面)。
4.3.1.3 对已有的符合 质量要求的前人实测 剖面,利用数字剖面 桌面系统进行数字化,
并对原剖面逐层批注 和综合批注,在此基
础上重新制作剖面图 和柱状图
批注位置 及内容
4、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4、野外数字地质 剖面调查
4.1 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布设 4.2 数字地质剖面实测方法 4.3 前人地质剖面的利用与修测
4.1 数字地质剖面测制布设
4.1.1 数字地质剖面需分如下类型分别进行测 制: 沉积岩剖面; 火山岩剖面; 侵入岩剖面; 变 质岩剖面; (蛇绿)混杂岩剖面; 第四纪堆积 物剖面和地质构造剖面。
4.1.4 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 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 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
4.1.5 稳定区或不受构造移位的地层剖面所测制的填 图单位(群、组)必需顶、底齐全,接触关系清楚;混 杂岩剖面上的填图单位的岩片之间或岩片与基质之间 由于是构造界面,要求所测制剖面内的各种重要构造 界面和剖面的顶底无掩盖,接触关系清楚。
4.1.2 实测区每幅图每个填图单位至少有1-2 条数字实测剖面控制;凡是新建的地层单位 要新测制数字层型剖面。一般单个图幅范围 内至少应有一条以上的控制性构造数字地质 剖面,系统全面反映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4.1.3 剖面线通过的具体位置,要注意露头的连续性 是否良好,一般要求剖面露头大于60%,实测剖面线 方向应基本垂直于地质体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 的夹角不可小于60度。
剖面厚度计算
自选产状剖面
厚度计算
允许根据层的情况 选取产状。 因为程 序按就近原则选取 产状来计算该层的 厚度不一定合理。 可以在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中,查看产 状值是否合理,也可 通过图上来检查。 可通过EDIT来修改 任意层计算用的产 状。
剖面厚度计算
按产状分段分层 剖面厚度计算
根据野外剖面数据 采集的规则,解决向 背斜厚度计算的方 法。
30-80米, 2层 80-100米,3层 0-2导,方位44,坡角-2,斜距100米 分层:0米处,跨导线未分层, 0-50米,仍为3层 50-100米,4层
注意:
①分层位置记录分层起点值。 ②跨导线不分层时,在导线起 点处(0米)重新记录该分层。
记录规则
实测剖面测制记录规则
测制褶皱剖面分层记录
按室内分层剖
面厚度计算
室内分层号的数 据录入编辑。可 以把分层厚度计 算编辑框的字段 说明条,用鼠标 拉开新分层号 (变宽),要输 入哪一层,双击 新分层号,在该 位置会变成编辑 框,用户可直接 输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