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乳腺癌术后放疗

【放疗 靶区 勾画 课件】乳腺癌术后放疗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随机研究结果
总生存率
外 象 限

内乳放疗





内乳放疗


Int J Radiation Oncol Biol Phys 86(5):860-866, 2013
乳腺癌术后内乳预防照射的前瞻性研究结果
2003-2007,3089例早期LN+乳腺癌术后,前瞻性基于人群的队 列研究 右乳癌行内乳照射,左乳癌未行内乳照射,中位随访8.9年
-
改良根治术后常规放疗技术
胸壁:电子线或X线切线 (垫bolus) 锁骨上下:X线/或混合射线
引流口?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肩背垫15度斜板使胸壁平坦
CT定位 锁骨上胸壁放疗——体位和中心标记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部位
内侧组:91%,外侧组:75%,颈静脉角:66%
景灏等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5;93(2):268-76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TOMO)
改良根治术后——内乳照射
IMRT
TOMO
乳腺癌保乳术后 放疗技术和靶区勾画
保乳术后放疗范围
腋窝淋巴结 4个阳性:全乳+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1-3个阳性:全乳 锁骨上区 内乳 腋窝淋巴结阴性:全乳 SLN1-2个阳性,低危患者:全乳放疗
高危患者:全乳+腋窝 锁骨上区放疗
①CT定位,剂量评估,降低心肺剂量 ②预防剂量46-50Gy/23-25f,常规分割 ③锁骨上腋窝区域,处方剂量深度取决于病人的解剖 ④借助于内乳动静脉确定内乳区域 ⑤新辅助化疗病人的放疗指征和照射部位取决于化疗前的临床分

《乳腺癌放疗》PPT课件

《乳腺癌放疗》PPT课件

新技术在提高疗效和降低毒性方面的探索
质子重离子放疗
利用质子或重离子束进 行放疗,具有剂量分布 优势和较低的毒性,尤 其适用于复杂和难以治 疗的乳腺癌病例。
立体定向放疗
采用高精度、高剂量的 放疗技术,对肿瘤进行 一次性或少数几次的照 射,降低对周围正常组 织的损伤。
免疫放疗
结合免疫治疗与放疗,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 疫系统来增强对肿瘤细 胞的杀伤作用,提高治 疗效果。
剂量优化
通过计算机算法优化照射 计划,使肿瘤区域获得均 匀的照射剂量,同时降低 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调强适形放疗技术
调强原理
通过改变加速器输出剂量率或调整多叶光栅形状,实现照射野内剂 量的不均匀分布,以适应肿瘤形状的不规则性。
计划设计
根据肿瘤的形状和位置,设计多个子野并调整其权重,实现照射野 内剂量的精确调控。
晚期放射性损伤及预防措施
晚期放射性损伤的表现
皮肤纤维化、溃疡、坏死等。
预防措施
严格控制放疗剂量和照射范围;避免重复照射;加强皮肤护理和营养支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 理并发症。
放疗对其他器官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01
对心脏的影响
放疗可能导致心包炎、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应对策略包括优化放疗计划
,减少对心脏的照射剂量;使用心脏保护剂;定期监测心脏功能。
3
定位与固定
采用体位固定技术,确保患者在放疗过程中的体 位与模拟定位时一致,提高治疗的准确性。
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01
02
03
三维图像重建
利用CT、MRI等影像技术 获取患者的三维图像数据 ,重建肿瘤及其周围组织 的三维结构。
适形计划设计
根据肿瘤的三维形状,设 计适形的照射计划,使高 剂量区与肿瘤形状高度一 致。

2024年度PPT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查房

2024年度PPT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查房

加强心理支持
参加康复小组或心理咨询,增强抗癌信心。
2024/2/2
27
06 总结:提高乳腺 癌根治术后护理 质量
2024/2/2
28
汇总本次查房收获和改进措施
查房收获
通过本次查房,全面了解了乳腺癌根 治术后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常见问题, 包括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心理支持 等方面。
改进措施
针对查房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 的改进措施,如加强疼痛评估、优化 伤口护理流程、提供心理干预等,以 提高护理质量。
PPT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查 房
2024/2/2
1
目录
2024/2/2
• 患者基本信息与手术概况 • 术后护理重点与难点分析 • 查房流程及注意事项 •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 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指导 • 总结:提高乳腺癌根治术后护理质量
2
01 患者基本信息与 手术概况
2024/2/2
3
患者基本信息回顾
2024/2/2
准备好查房所需的物品,如血 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手电 筒、压舌板、护理记录单等。
安排好查房的时间和路线,确 保能够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14
查房过程中观察要点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以及意识、面色、精神状 态等。
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包括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等,以及引流管的通畅 情况和引流液的颜色、量等。
2024/2/2
22
05 康复训练与功能 恢复指导
2024/2/2
23
早期康复训练项目介绍
术后24小时内
开始进行手指、手腕和肘 关节的屈伸运动,促进血 液循环。
2024/2/2
术后1-2天

乳腺癌术后护理PPT课件

乳腺癌术后护理PPT课件

6
5
乳腺的良性病史
• 乳腺癌是在非典型增生基础上发生的 其发展过程为:正常乳腺组织→增生 →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7
5
病理类型
• 1、非浸润癌:包括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乳头湿疹样癌,此型
属于早期,预后好。
• 2、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小管癌(高分化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腺癌等,此类型分化一般较高, 预后尚好。
2
2
什么是乳腺癌?
•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各种内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 细胞失去正常特性而异常增生,以致超过自我修复的限度 而发生癌变的疾病。
3
3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乳腺良 性疾病 史
家族遗 传史
生殖因
激素水

平高
肥胖、
饮食、
电离辐
射、药
物 4
3
乳腺癌症状
临床表现:
1、肿块,乳房内出现无痛性肿块,80%的病人 为首发症状,质硬且表面不光滑,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楚,常位于外上象限。
12
9
乳腺癌术后护理
4、妥善固定引流管
负压引流管注意引流管内有无血块 堵塞,因流感有无扭曲、滑脱, 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避 免引流不畅,观察负压引流量, 切口敷料有无出血。每日更换 引流瓶时用止血钳夹住无菌引 流管,防止压力逆差造成引流 液及气体的逆流而影响治疗。
13
9
心理护理
• 1、耐心讲解术后护理知识,
消除患者紧张及不安的情绪。 • 2、解释患者疑问应耐心。 • 3、观察患者应细心。 • 4、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
14
乳腺癌术后护理
切口和引流的观察 1、术后用绷带或胸带加压包扎,应注意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ppt课件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ppt课件
10到20天后鼓励病人用术侧上
肢进行自我照顾,如刷牙、洗 脸、梳头、吃饭等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1) 皮下积液: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常见,发生率在10%~20%,除手 术因素外,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包扎胸带松紧度十一,避免过早 外展术侧上肢。积液要早发现,及时穿刺或引流排除。 ( 2) 皮瓣坏死:乳腺癌切除术后皮瓣坏死率为10%~30%。皮瓣缝合张力 大是坏死主要原因。术后注意观察胸带勿加压包扎过紧,及时处理皮瓣下积 液。 (3) 上肢水肿:主要原因是上臂的淋巴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 死腔积液等。术后避免在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测血压,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 卧床时抬高术侧手臂能够预防或减轻肿胀。出现明显水肿,可采用按摩术侧 上肢、进行适当定位手臂运动、腋区及上肢热敷等措施。 (
拔管
无液体引流出为拔管指证,根治术后5~7天为最佳拔管时间, 预防引流管本身刺激形成积液。具体依病情,引流色、量、性状而定 拔管时间。
术侧上肢康复训练

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作腕部、 肘部的 屈曲和伸展运动,但避 免外展。 术后48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时 应用吊带将患肢托付。 术后1周开始作肩部活动。
谢谢 观赏!
引流管护理目的排出积液血液促进皮瓣与胸壁及腋窝组织黏附固定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负压吸引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胸部切口以防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伤口护理及引流管护理
术侧上肢康复训练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乳房外观矫正与护理
健康教育
病情观察
引流管护理
目的 固定
排出积液血液,促进皮瓣与 胸壁及腋窝组织黏附 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负压吸引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的放射治疗ppt课件

放射线种类与能量选择
01
02
03
04
X射线
低能量,适用于浅表肿瘤
γ射线
高能量,穿透力强,适用于深 部肿瘤
电子线
中等能量,适用于浅表及部分 深部肿瘤
质子及重离子射线
高能量,精确度高,适用于复 杂形状的肿瘤
放射治疗设备简介
医用直线加速器
产生X射线和电子线,是放射治疗的 主要设备
γ射线治疗机
利用放射性核素产生的γ射线进行治 疗
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
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如肿瘤较大、淋巴结 转移等,术后放射治疗可以降低局部区域复发率 ,提高长期生存率。
局部晚期乳腺癌
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综 合治疗的一部分,与化疗、手术等联合应用,提 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禁忌症探讨
妊娠期乳腺癌
妊娠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可能 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通常禁忌 放射治疗。
诊断方法
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乳腺磁共振检查(MRI)、正电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
02 放射治疗原理及设备
放射治疗基本原理
利用高能放射线破坏 癌细胞的DNA,使 其失去增殖能力
正常组织对放射线有 一定的耐受性,而癌 细胞则较为敏感
放射线可引起癌细胞 内部结构改变,导致 细胞死亡
病理类型与分子分型
不同的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不同,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患者年龄与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有重要影响。年轻、身体 状况良好的患者通常更能耐受放射治疗的不良反应。
04 乳腺癌放射治疗技术与方 法
外照射技术

乳腺癌术后护理.ppt

乳腺癌术后护理.ppt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 术后3~4天 做屈肘动作(前 臂动,上臂不动)
❖ 第5天、第6天,练习患侧手掌摸对侧及同侧 耳天~第13天,可锻炼抬高患侧上肢、做手指 爬墙运动,初时用健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 慢慢抬高,直至与肩平
❖ 第14天,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颈后,开始时 低头位,逐渐达到抬头挺胸位。功能锻炼是 一循序渐进,长期坚持的过程。
1 体位护理 全麻未醒者去枕平卧,术侧手垫软枕,使手
高于肘的水平,有利于血液循环,减轻手部 肿胀,生命体征平稳后改半卧位。
2. 注意患侧肢体
❖ 严密观察患侧手臂远端血液循环运行情况, 注意绷带加压包扎的松紧度。如发现有脉搏 扪不清、皮温低、皮肤颜色暗红等,应考虑 可能是腋部血管受压,立即调整绷带松紧度。 如发现有绷带松脱应重新包扎并保持患者舒 适的功能位置
1.家族遗传史
2.乳腺良性病史
乳腺癌是在非典型增生基 础上发生的。
其发展过程为:正常乳腺 组织→增生→非典型性 增生→原位癌→浸润癌
❖3.激素水平高
初潮年龄早于12岁,绝境年龄大于
55岁

❖4.生殖因素
未曾生育的妇女或是生育晚于35岁 以及为哺乳的女性
乳腺癌症状
临床表现 1.肿块 首发症状多为无意发现的无痛性肿块,多 为单发、质硬且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 界不清楚,在乳房内不易推动,常位于外上 象限。
内分泌 治疗
术前指导
❖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的意义,术前术后 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做咳嗽、排痰及床上排 便练习。
乳腺癌-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乳癌患者对于癌症带来的恐惧及 切除乳房失去女性象征带来的心理压力。
2.术区皮肤准备 3.术前禁食水6~8小时,避免发热、月经期不宜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ppt

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ppt
❖DT50GY。
❖锁骨上下野下界与胸壁野上界可间隔1cm, 或者共线(不推荐)。
❖ 胸壁:电子线或X线切线 (垫bolus) ❖ 锁骨上下:电子线/或X线/或混合射线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IMRT)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
❖与二维治疗相比,基于CT定位得三 维治疗计划可以显著提高靶区剂量 均匀性,减少正常组织不必要得照 射。对于特殊解剖患者得射野衔接 具有优势。
IIB期: T2、N1、M0 T3、N0、M0
IIIA期: 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M0 T3、N2、M0
IIIB期: T4、N0、M0 T4、N1、M0 T4、N2、M0
任何T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 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或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摆位及靶 区勾画原则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
❖ IMRT放疗流程: ❖ 1、CT模拟机下定位扫描 ❖ 2、勾画靶区,填写治疗计划单 ❖ 3、设计制作放射治疗计划 ❖ 4、复位+CBCT验证 ❖ 5、安排放疗
IMRT存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问题
❖锁骨上下野
2、锁骨上下野
外界到喙 突内缘
上界平甲状软骨下
缘,外界到喙突内
缘,下界平第二前
肋,内界在正中线 上向上沿胸锁乳 突肌内缘直达甲
下界平 第二前

状软骨下缘。
上界平甲状 软骨下缘
内界在正 中线上向 上沿胸锁 乳突肌内 缘直达甲 状软骨下

❖锁骨上下野:
❖采用6MV-X线与10-12Mev-β混合照射,头右 偏,耳垂在体中线位置

放疗病人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放疗病人的健康宣教PPT课件
8
头颈部癌
❖ 2.鼻腔冲洗,保持鼻腔清洁去除鼻咽部分 分泌物及臭味提高放疗效果,2次/d。分别 于放疗前,睡前进行,冲洗液用生理盐水 或1.5%双氧水,双侧鼻腔交替进行冲洗速 度要缓慢,动作轻柔冲洗时嘱其张口呼吸 保持空气温度18-22度湿度50-70%不可用 力拧鼻涕抠鼻
9
头颈部癌
❖ 调整饮食增强机体抵抗力:一般选用高热量高蛋 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如肉类蛋类鱼类 新鲜水果蔬菜适当增加食物中调味剂如柠檬汁桔 子汁以刺激食欲增加饮食量,保证机体营养需求 吞咽难及疼痛者给予半流或流质,食温30度以下, 少食多餐多饮水
12
头颈部癌
❖ 放疗后的健康教育 保持稳定心态重建良好生活规律注意锻炼 身体随着体力恢复可以重新工作。劳逸结 合保证营养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多饮水保 持口腔卫生,3年内不拔牙防止感染造成骨 髓炎。继续保护照射区皮肤至少1个月,防 止不良刺激和损伤,继续持之以恒进行张 口运动咀嚼运动按摩颞颌关节防止颈部软 组织纤维化
❖ (5)在放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1月内,不要在接 受放疗的部位上擦任何未经医生许可的东西。
22
肺癌
❖ 三、保证营养,适当饮食。胸部放疗2周左 右会因食管粘膜水肿而引起吞咽不顺甚至 疼痛等症状影响进食。此期间应注意进软 食或者半流质饮食,避免粗、硬食物及刺 激性食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食欲下降, 病人应当用清淡可口,易于消化,富有营 养的饮食,特别是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 食。可以采用少食多餐的办法,尽量多进 食。
28
食管癌
❖ 五、放疗期间要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胸背部疼痛 或胸部不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如果有上 述症状可行食管碘水造影,以排除食管穿孔可能。
16
乳腺癌
❖ 放疗野皮肤护理指导 照射前向患者说明保护照射野皮

乳腺癌病例分享ppt课件

乳腺癌病例分享ppt课件

-
15
治疗后随访
2017-06-29
2017-08-24
左上肺包裹性积液及心包积液稍吸收
-
16
治疗后随访
2017-06-29
2017-08-24
左侧胸腔包裹积液,左肺可疑间质改变(癌性淋巴管炎待排)
-
17
全身复发转移后的治疗
2017-08-26 颅脑MR :乳腺MT术后,右颞 叶转移机会大。
-
-
7
全身复发转移后的治疗
2017.06.15 胸闷不适 床旁心超:心包腔内见 大量积液,分布于右室前方,约23mm;右室
后方,约24mm;心尖部约31mm。
终止化疗
心包穿刺术
NEXT?
心包积液涂片:少 量异型细胞
-
8
HR(+)绝经后乳腺癌晚期内分泌治疗
-
9
BOLERO-2
依维莫司联合依西美坦改善经NS-AIs治疗进展后患者PFS
➢ 术后病理分期:pT2N3M0, IIIc期, Luminal B型
➢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
-
3
2017年2月 肺转移

2017-02 自觉胸闷、呼吸不畅

全胸片:左侧胸腔大量积液
-
来曲唑
2017-04-24 超声引导下胸腔 积液置管引流
4
2017年5月 全身复发转移
胸部CT(2017-05-01):左乳MT治疗后,左侧胸壁不规则增厚,转移可 能;颈根部,双侧腋窝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左肺 部分不张,左肺可疑间质改变(癌性淋巴管炎待排),心包积液。
超声下行“胸腔穿刺引流术”
-
5

乳腺癌放射治疗ppt课件

乳腺癌放射治疗ppt课件

02
放射治疗基础知识
放射治疗原理及设备介绍
设备介绍
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钴60治 疗机、后装治疗机等。
钴60治疗机
利用钴60衰变产生的γ射线照 射肿瘤,设备简单、经济。
放射治疗原理
利用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作用,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直线加速器
产生高能X射线和电子线,可 广泛应用于各种肿瘤的放射治 疗。
乳腺癌治疗原则及预后评估
治疗原则
乳腺癌的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病情不同, 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 方式。
预后评估
乳腺癌的预后评估主要基于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式等因素。 一般来说,早期乳腺癌的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较高。晚期乳腺 癌的预后较差,但通过综合治疗仍有可能延长生存期。
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的辐射能量,单位为 Gy(戈瑞)。
当量剂量
计算方法
考虑辐射类型和生物效应的差异,将吸收剂 量转换为统一的生物效应剂量,单位为Sv (希沃特)。
根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出的剂 量分布,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确定照射野大 小、照射剂量等参数。
放射线安全防护措施
01
02
03
04
发病率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增速高于高发国家,且趋 于年轻化。
乳腺癌病理类型及分期
病理类型
乳腺癌有多种病理类型,包括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癌和浸润性非特殊癌等。其 中,浸润性非特殊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80%。
分期
乳腺癌的分期主要基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受累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常用的分期 系统包括TNM分期和临床分期。
01
减少局部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风险。

乳腺癌放疗的护理ppt课件

乳腺癌放疗的护理ppt课件

饮食护理
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 激性食物,多饮水,保持口腔湿润。
心理护理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 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2024/1/30
14
并发症处理策略
放射性皮炎处理
放射性肺炎处理
轻度皮炎可局部涂抹润肤剂或激素类药膏 ,重度皮炎需暂停放疗,加强创面护理和 抗感染治疗。
轻度肺炎可给予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重度肺炎需暂停放疗,加强呼吸支持和抗 感染治疗。
放射性食管炎处理
骨髓抑制处理
轻度食管炎可给予对症治疗和抗感染治疗 ,重度食管炎需暂停放疗,加强营养支持 和抗感染治疗。
2024/1/30
根据骨髓抑制程度给予相应的升血治疗或输 血治疗,同时加强营养支持和抗感染治疗。
15
04
患者教育与自我护理指导
2024/1/30
16
放疗知识普及教育
03
放疗原理及作用
03
患者心理支持得到重视
乳腺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团队
越来越重视患者的心理支持,通过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措施帮助患者
度过难关。
22
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2024/1/30
精准医疗与个性化治疗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未来乳腺癌放疗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基因、病理等特征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05
总结与展望
21
乳腺癌放疗护理成果回顾
01
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放疗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如精准
定位、个性化治疗计划等,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
护理团队专业素养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13
根治术后放疗适应症:
在乳腺癌术后普遍接受辅助化疗和内分泌 治疗的前提下,术后放疗主要适用于局部 和区域淋巴结复发高危的患者,即T3或腋 窝淋巴结阳性>4个患者,或1-3个淋巴结阳 性但检测不彻底者。
14
照射部位:
改良根治术后照射靶区包括同侧胸部和锁 骨上下区,有指征时照射腋窝或内乳淋巴 结引流区。
蓝色:T2(肿瘤最大 直径>20mm,但 ≤ 50mm)
10
TNM分期
T1:肿瘤最大直径≤20mm Tlmi:肿瘤最大直径≤1mm Tla:肿瘤最大直径>1 mm,但≤5 mm Tlb:肿瘤最大直径>5mm,但≤10mm Tlc:肿瘤最大直径>10mm,但≤20mm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T2:肿瘤最大直径>20mm,但≤50mm N1: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可活动 pN1;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灶2.0 mm
隔日加0.5cmBolus以增加皮肤剂量。 剂量为DT50Gy。
25
锁骨上下野
26
2.锁骨上下野
外界到喙 突内缘
上界平甲状软骨下
缘,外界到喙突
内缘,下界平第
二前肋,内界在 正中线上向上沿 胸锁乳突肌内缘
下界平 第二前

直达甲状软骨下
缘。
上界平甲状 软骨下缘
内界在正 中线上向 上沿胸锁 乳突肌内 缘直达甲 状软骨下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IMRT存在的问题
占用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每次照射时间延长可能降低生物效应 低剂量照射体积增大,增加了发生第二原发肿
瘤的危险性
41
IMRT与放射诱发第二原发肿瘤
(HALL EJ et al. 2013)
IMRT 可使生存10年病人第二原发肿瘤的发生率加 倍(1%-1.75%)
IIB期: T2、N1、M0 T3、N0、M0
IIIA期: T0、N2、M0 T1、N2、M0 T2、N2、M0 T3、N1、M0 T3、N2、M0
IIIB期: T4、N0、M0 T4、N1、M0 T4、N2、M0
任何T N3: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或临床上发现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伴腋窝淋巴结转移;
15

腋窝:
一般不做常规照射,手术清扫彻底者,淋 巴结阴性或1-3个阳性,不予腋窝照射,如 果>4个阳性或淋巴结包膜受侵者建议腋窝 照射。
16
内乳:
除非临床或者病理检出内乳淋巴结阳性, 否则一律不做预防照射。
17
照射野设计包括:
常规二维技术 调强技术
18
常规二维技术
常规乳腺放疗流程: 1.调整乳腺托架 2.模拟机定位 3.填写治疗普放治疗计划单 4.排程、治疗
T4:不论肿瘤大小,直接侵犯胸壁和/或皮肤(溃疡或 皮肤结节) N2: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表现为固定或相互融 合;或缺乏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证据,但临床 上发现有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pN2b: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 转移
乳腺癌术后放疗(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1
乳腺癌的保乳术 乳腺癌的根治术及改良根治

2
保乳术是指完整切除肿块块及腋淋巴结清扫。 乳腺癌根治手术是指整个乳房,胸大肌,胸小肌
、腋窝及锁骨下淋巴结的整块切除。 改良术由两种,一种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
,一种是指保留胸大小肌,前者淋巴结清除范围 与根治术相仿,后者不能清除腋上组淋巴结。

27
锁骨上下野:
采用6MV-X线和10-12Mev-β 混合照射,头 右偏,耳垂在体中线位置
DT50GY。 锁骨上下野下界与胸壁野上界可间隔1cm,
或者共线(不推荐)。
28
胸壁:电子线或X线切线 (垫bolus) 锁骨上下:电子线/或X线/或混合射线
29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IMRT)
30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
和二维治疗相比,基于CT定位的 三维治疗计划可以显著提高靶区剂 量均匀性,减少正常组织不必要的 照射。对于特殊解剖患者的射野衔 接具有优势。
31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摆位及靶 区勾画原则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
32
乳腺根治术后调强放疗
IMRT放疗流程: 1.CT模拟机下定位扫描 2.勾画靶区,填写治疗计划单 3.设计制作放射治疗计划 4.复位+CBCT验证 5.安排放疗
IIIC期: 任何T、N3、M0
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伴或不伴腋窝或内乳淋巴结 转移 N3a:同侧锁骨下淋巴结转移 N3b:同侧内乳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转移
IV期: 任何T、任何N、
M1
N3c: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pN3:≥10个腋窝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的临床或影像学证据
11
M1:通过传统临床和影像学方法发现的远处转移和/或组织学证实超过0.2cm的转移灶
19
乳腺托架
20
乳腺托架
21
模拟定位机
22
模拟定位机
23
胸壁野:
上界与锁骨上下野的下界共线或者间隔1cm 下界为对侧乳腺皱襞下2cm 内界为中线 外界到腋中线 靶区包全手术瘢痕和引流口。
24
胸壁野:
SSD技术,胸壁厚度一般1-1.5cm,选择 6mev-β垂直照射。
仰卧位,托架固定,调整托架板高度020°。
3
保乳术的相对指征: 1.肿瘤≤3.0cm 2.腋窝淋巴结未见肿大 3.单个及非多中心或病灶 4.大乳房 5.年青
4
乳腺根治术后放疗
5
6
7
8
9
紫色:T3(肿瘤最大 直径>50mm)
红色:T4(肿瘤无论 大小,直接侵犯胸壁 和/或皮肤)
黑色:已远处转移
黄色:Tis(原位癌)
绿色:T1(肿瘤最大 直径≤ 20mm)
IA期: T1、N0、M0
IB期: T0、N1mi、M0 T1、 N1mi、M0
IIA期: T0、 N1、 M0 T1、 N1 、M0 T2、 N0、 M0
T3:肿瘤最大直径>50mm N2a:同侧I、II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他 组织固定 pN2:4~9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临床上发现内乳淋巴 结转移,但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转移病灶>2.0 mm
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的容积明显增加 乳腺癌IMRT,照射剂量>10Gy ,正常组织容积 3675cc,常规治疗为2404c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