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四讲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第四讲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自由主义的(Liberalist)社会福利思想是西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流派。
在社会福利领域,传统的自由主义可以追溯到古典主义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马尔萨斯(Thomas Robert Malthus)、穆勒(John Stuart Mill)以及格林(Green Thomas Hill)、霍布豪斯(Hobhouse Leonard Trelawny)等人的思想。
而在当代的社会福利思想家中,举自由主义大旗者当以哈耶克(Friedrich A Von Hayek)与弗里德曼(Mildun Friedman)为代表。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举“反集体主义”大旗,以个人主义为核心价值观,积极主张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认为人的自由是不可侵犯的权利。
自由主义对现代西方工业社会之福利的影响体现在:对制度化的社会福利持否定态度,主张实行剩余式(residual)的社会福利,极力推行志愿主义(Voluntarism),并突出市场与职业福利的作用。
一、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从亚当·斯密、穆勒等为代表的自由主义学说是古典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典型。
他们关于自由的观点深深影响了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社会问题是个人责任的结果,它的解决当然应该依靠自己而不是社会和政府。
政府应承担有限的职能,对社会问题进行有限的干预。
他们的思想对19世纪前期的济贫制和19世纪晚期的社会保险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是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
1776年,亚当·斯密的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出版。
在福利思想上,亚当·斯密一直是自由主义的一面旗帜。
(1)自由放任的经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贯穿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主线。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专题》课程教学大纲

行简要的介绍。重点和难点是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和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动态。
教学内容:
一、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论
1.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的萌芽
2.西方早期社会慈善行为与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
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1.社会经济变革与社会问题的社会化
2•简述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家对济贫法制度的态度。
3•简述自由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家对自由的理解。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阐释贫困化理论,以及马克思
主义对反贫困制度的批判,并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福利思想,以及继承和发展
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列宁的社会福利思想。重点是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难
1.亚当•斯密的社会福利思想
2.大卫•李嘉图的社会福利思想
3.马尔萨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二、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边沁的社会福利思想
2.穆勒的社会福利思想
3.斯宾塞的社会福利思想
三、洪堡与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1.洪堡的社会福利思想
2.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
思考题:
1•简析斯宾塞社会有机体学说和社会福利思想。
2•简述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
3•简述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
第六章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课时分配:4课时
教学要求:
结合宏观经济学知识和理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凯恩斯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以及瑞典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 并社会福利思想一个重要的实践成果 《贝弗里奇报 告》进行较为详细的阐释, 包括贝弗里奇早期社会福利思想, 以及《贝弗里奇报告》 的主要内容和影响。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凯恩斯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和《贝弗
社会福利思想——历史学派

2、瓦格纳,A.
Adolph Heinrich Gotthilf Wagner (1835~1917)
(1)生平和著作
生于德国的埃朗根。 1853~1857年在格丁根及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和国家学。 1858年任维也纳商学院教授,1863年转任汉堡大学教授, 1868年转弗赖堡大学、1870年转柏林大学任教授,讲授财政 学、经济学和统计学。 他的主要著作有: 《政治经济学读本》(1876) 《财政学》(1877~1901) 《政治经济学原理》(1892~1894) 《社会政策思潮与讲坛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
三、新历史学派
1、简述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产业资本壮大,日渐走向垄断资 本主义,其内在矛盾开始显露。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 中产阶级的没落,工人阶级失业和贫困,社会问题严重。 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了工人运动。 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缓和阶级矛盾,新历史学派一方面 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遗产,一方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 改良主义。 他们认为只要求工人克制和节约,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 从意识形态上批判“世界主义”、“经济人”的利己心的 理论前提,以及古典学派的“唯物主义”。 在施密尔等人的发起下,1872年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 参加这个学会的经济学家一般都属于新历史学派,也被称 做“讲坛社会主义者”。其中著名的除施密尔、瓦格纳和 布伦塔诺之外,还有A.黑尔德(1844~1880)、G.F.克纳 普(1842~1926)和K.比歇尔(1847~1930)等。
5、历史学派的解体及其影 响
随着1890年俾斯麦的下台和取消反 社会党人法,新历史学派存在的基 础开始动摇,进入了衰退解体的过 程。
四、新旧历史学派的比较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在国外,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主要保证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大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公共福利制度等多种内容。
2、在中国,社会福利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的社会福利范畴。
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公共福利,由单位和行业为其员工及家属所提供的职业福利,以及转为社会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及其家属等的特殊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特殊人群。
三、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出现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20世纪前期: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资本主义改革的理论武器四、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1、第一阶段:19世纪末以前-自助理念模式: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国家福利理念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追求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福利理念追求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改革(提高一些享受社会福利的资格要求;降低一些社会福利津贴的标准;提倡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推进一些社会福利项目私营化)第二章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述一、西方早期福利思想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不系统性2、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二人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而且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社会福利思想

纲要: 1、什么是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
2、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的主要思想 3、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各自主要代表人 物 4、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区别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哲学,以自由作为主要政治价值的一系列思想 流派的集合。其特色为追求发展、相信人类善良本性、以及拥护个人自治权,此 外亦主张放宽及免除专制政权对个人的控制。追求保护个人思想自由的社会、以 法律限制政府对权力的运用、保障自由贸易的观念、支持私人企业的市场经济、 透明的政治体制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代表人物:洛克、边沁、斯密、穆勒
洛克
斯密
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1、崇尚自由,公开反对社会公平和分配正义;
2、强调个人责任和市场作用的自由发挥, 反对国家和 政府进行干预;
3、反对强制性保险购买,提倡有选择性的保障制度;
4、主张削减社会福利,倡导社会保障领域中的竞争性 作用; 5主张改革福利政策,实行激活性劳动就业政策
自由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区别:
小故事——自由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的区别
从前有个岛,岛上住着鲁滨逊和星期五,星期五是鲁滨 逊的奴隶。 这时有了第三个人到达。 如果这个人是理性人,他的正常想法是把这两个人都变 成他的奴隶,若实力不够,他可以争取和鲁滨逊一起奴役 星期五。 如果这个人有些良知,他尽管实力强大,却仍不愿意使 人为奴,他会做一个独立于这个奴隶关系之外的人。 如果这个人是自由主义者,他首先会判断星期五是否自 愿为奴。如果星期五自愿为奴,他做独立人。如果星期五 被逼迫为奴,自由主义者将为星期五的自由而奋斗。
但如果这个人是激进主义者。即使星期五是自愿为奴。 他也要认为星期五没有觉醒。他仍要不顾主仆二人的反对, 为解放星期五而奋斗。这是自由主义者和激进主义者的第一 个区别。因此在反抗奴役制度的目标下,自由主义者很容易 和激进主义者达成同盟。而强制的奴役解除后,自由主义者 需要保守这个秩序,而激进主义者寻求进一步的解放。自由 主义者认为没有权利替自由人做选择,而激进主义者认为自 由人仅仅是形式上自由而已,如果目的是好的,可以违背他 的意愿。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一、福利与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目的:是满足社会中所有个人的社会、经济、健康和娱乐的需要。
社会福利旨在提升所有年龄群体的社会功能,不管他们是富裕依旧贫穷。
(一)福利的概念(welfare )●人们通常将福利明白得为“幸福”或“幸运”,从语义学的角度来说,福利能够定义为能够让人们生活幸福的条件。
●联合国社会开发研究所如此来认识福利的,它第一把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营养、居住、保健等,这是人类最差不多的生存需求;第二类是差不多的文化需求,包括教育、娱乐、休闲及人类生活的保全;第三类是在人的差不多的生存需求和文化需求获得满足之后而向往的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它是在前两个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追求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过程,即是福利。
(二)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广义的社会福利,如联合国给社会福利下了如此的定义“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与机构间的有组织联系,在于和谐个人和团体,在契合其家庭和社区学期的原则下,获得生活、健康及人际关系各方面的满足,使其能充分发挥潜能以增进福祉。
”●从社会制度或政府的政策措施的层面来界定社会福利的概念,认为社会福利确实是“专门为弱者提供的服务”,此为狭义的社会福利。
陈良谨教授将中国社会保证体制下的社会福利制度定义为:“社会福利是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立法或政策范畴内的全体公民普遍提供的旨在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证制度。
”综上所述,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形,我们能够从狭义的角度给社会福利下一个定义:社会福利是国家的一项社会政策,是国家、集体和社会为保证立法和政策范畴内的社会成员的差不多生活及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证制度。
作为设置和专业的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有关项目、利益及服务的国家体系。
这种体系能够关心人们满足其社会、经济、教育和健康的需要,这种满足了的需要关于社会的稳固具有重要作用。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2014

第二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一、社会民主主义的基本观点● 1.人道主义●•康德:以人为目的,而非手段。
●•为了人道而牺牲人是不人道的。
● 2.民主主义●•民主制度是唯一能够实现人道主义的政体,民主即所有的人在政治上都有同等的发言权。
●•民主本身具有价值,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也不是遥远的目标。
● 3.以自由、平等和团结互助为组织社会的基本原则●自由是个人的基本权利。
社会应加以保障与促进。
●平等包括通过实行累进税和社会福利供给等方式减少人与人之间在收入、财富占有上的差距。
●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传统……是对自由的节制,也是给自由以实质内容。
● 4.对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修订”●不需要全面的国有化●对混合经济的接受● 5.社会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应该根据工人的利益、社会主义原则和工人的经验水平以及社会的实际可能来设计具体的行动方案逐步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模式需要长期探索,社会主义需要利用现有条件一步步地实现。
第二节德国历史学派一、背景及主要信条● 1.19世纪德国社会历史状况●(1)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上自由化●(2)政治上更趋保守贵族权利的强化●(3)德意志同盟成立政治上的分裂●2、德国历史学派的主要信条●(1)经济学的演进方法●(2)强调政府的积极作用●(3)归纳/历史方法●(4)提倡保守的改革二、李斯特的国家经济学:论证了国家干预的必要性1.经济史的教训:自由环境与优良制度可以促进生产能力的提高2.生产力说:国家的发展不仅在于财富的增加,更在于生产力的提高与精神资本的储蓄3.经济发展阶段说:渔猎时代、畜牧时代、农业时代、农工业时代与农工商时代;不同时代应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自由贸易或是贸易保护)三、旧历史学派(十九世纪40-70年代)● 1.罗雪尔的思想●(1)“国民经济的生理学方法”●尽可能描述和说明一切经济生活的现在与过去,只回答“是什么”,不回答“应该是什么”●研究经济学不能孤立地从经济入手,必须与法律史、政治史和文化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对经济生活做出完整的说明●研究经济学不能以现存的经济现状为满足,要结合过去的情况和国民整体来进行研究,以获得启示和教训,要从“历史的类似”找出“倾向的线索”●历史的方法不轻易赞扬一种经济制度,也不轻易否定一种经济制度。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

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第一篇:社会福利思想重点社会福利思想重点1、社会福利定义:它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2.不同阶段西方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多样性19c中期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存在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流派的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出现全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19c末-20c初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主流社会福利思想思想是激进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时期,主流思想是凯恩斯主义和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奥地利学派、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20c中期资本主义稳定发展时期,主流思想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也存在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兴起。
20c70年代的资本主义改革时期,主流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社会民主主义和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20c9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选择时期,主流思想是“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同时存在新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3、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发展变化:其变化经历三阶段第一阶段15、16c—19c中期: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个人的责任而不是社会的责任,社会福利应依靠个人自助)第二阶段19c末—20c70年代: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是社会或国家的责任,社会福利应该依靠国家保障)第三阶段20c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的基本特点是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社会福利理念(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责任。
2018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问答和论述试题及答案

2018自考《社会福利思想》问答和论述试题及答案问答题和论述题:1、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经历了哪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在19世纪末以前,由于西方社会福利基本理念是自助理念,这就使得这个时期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实践比较强调个人自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保障成为这一时期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提供的各种救助成为家庭保障的重要补充。
(2)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西方社会福利理念是国家福利理念,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实践十分强调国家福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国家为主体的各种福利制度成为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社会福利制度的核心内容,建立“福利国家”成为西方许多国家争相追求的目标。
(国家保障)(3)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自助、互助和国家保障的社会福利理念的影响下,西方社会福利制度实践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这就是追求社会福利中国家责任、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
(共同责任观念—社会保障)。
2、社会福利思想与社会工作专业的关系。
第一、社会福利思想是一种人类理想的表达。
通过阐述福利关怀的终极价值来解释社会福利的本质,并依据这种解释构建福利哲学,形成影响社会工作发展的各种社会服务的实施提供价值依据,他帮助社会工作建立行动的基本坐标,从而使各种社会福利的实践或社会工作实务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经验和各种价值冲突中迷失方向。
第二、社会福利思想也是一种规范性社会理论。
他通过阐述一系列范畴来揭示各种社会现象的福利本质和社会根源,并依据其所奉行的意识形态准则规范社会福利的实践,为实施社会服务,开展社会工作提供价值规范和行动准则。
3、莫尔的乌托邦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部分是对不合理社会的政治黑暗和社会不平等的描述,第二部分则是他所谓的理想社会。
他对私有制和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深刻揭露,表明他对乌托邦社会的描述,是针对英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问题而构想出来的,绝非一般所谓“乌有之乡”的虚构。
社会福利思想

现收现付、 家承担最后 与计划经济 金积累账户
代际转移 责任
体制相适应 作为支付待
遇水平
11.04.2020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理论知识 ❖ 社会福利的概念 ❖ 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 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 社会福利思想的研究方法
11.04.2020
1、社会福利的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及基本模式
类型 项目
代表 国家
主要 特点
投保资助型 福利国家型 国家保险型 储蓄保险型
美、德、日 英国、瑞典 前苏联、我 新加坡
在内的发达 等
国和东欧社
国家
会主义国家
费用由国家、面向全体社 受保人不缴 强制个人和
雇主、劳动 会成员,高 费,待遇与 雇主缴费形
者三方负担,福利化、国 工龄挂钩, 成中央公积
会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11.04.2020
关注福利 贴近民生
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英国1911年颁布《国民保险法》,是英国第一 部社会保险立法
➢ 美国在1935年通过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 法》,并开始实行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 保障制度。
11.04.2020
关注福利 贴近民生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社会市场经济与“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11.04.2020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论 第二节 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 第三节 西方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二节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三节 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复习思考题
第8讲 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教育凭单计划的优势
教育凭单计划是为了通过学费直接负担和间 接负担的混合,使家长和学生在教育上有更 大的自主权 消费者的选择促使学校改善教学质量,减 少官僚主义的影响 私人学校在此制度下能够获得发展的空 间,增加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一、弗里德曼的经济政治主张
2.政府职能的有限性
弗里德曼坚决支持自由经济,提倡实行竞争性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实施 过多的干预。 弗里德曼认为,为了保证社会有效运行,必须 依靠政府行为,而为了保证自由不受侵犯,政 府的职责又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一、弗里德曼的经济政治主张
获得政府好处的同时,避免政府祸害的两大原则
• 政府的职责范围必须具有限度
其主要作用限于:保护国民的自由免受外部敌 人以及同胞的侵犯,保护法律和秩序,保证私 人契约的履行,扶植竞争市场
• 政府的权力必须分散
地方性的、多样性的权力结构能够保证人民 “用脚投票的权利”
反对集体行动,强调自由和差异
保护自由就是在限制政府的权力,同时自由还 有其建设性的作用,文明的巨大进展都不是来 自集权的政府,而是来自多样化和差异性。
负所得税
涵义:政府界定出一个最低收入线,然后按 照一定的负所得税税率,对在最低收入线以 下的穷人,根据他们不同的实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入给予一 定的补助。
例:一个社会规定一个4口之家的最低收入标准 (免税额)为6000元/月,而实际上该家庭的月 收入为Y元,负所得税为50%,正所得税为15%。 则这个家庭可从政府获得的补助金的情况如下 表所示:
社会福利思想(ppt 45页)

社会福利泛指一切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 增长的物质生活与 精神生活需要而提 供的社会服务与社 会措施
1.社会福利∈社会保障;
1.广义的社会 2.社会福利=低层次社会 保障是指各种 保障
具有经济福利
性的、社会化 的国民生活保 社会福利=狭义社会保障
障系统的总称。
2.狭义的社会 1.社会福利∈广义社会保 保障是指国家 障2.社会福利=高层次社 和社会为满足 会保障
会保险体系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由此产生。
18.09.2019
关注福利 贴近民生
3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英国1911年颁布《国民保险法》,是英国第一 部社会保险立法
美国在1935年通过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 法》,并开始实行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 保障制度。
18.09.2019
关注福利 贴近民生
为什么会不同呢?
18.09.2019
2、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特点
历史性:发展历史构成思想的基本内容 多元性:
人的基本需要的多元性 思想的多元性: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哲学
意识形态性: 流派性:
18.09.2019
3、社会福利思想研究的目的
有助把握社会思想的发展变化 有助探寻各种社会思想的区别与内在联系 把握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规律(各国不同) 有助正确认识社会以及个人的社会责任 维护自己的社会福利权益
关注福利贴近民生13112019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凯恩斯主义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社会福利思想的历史渊源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新古典学派与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想社会市场经济与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13112019目录?第一章导论第一节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论第二节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形成第三节西方福利思想的发展阶段复习思考题第二章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空想共产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三章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洪堡与西斯蒙第的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宿舍福利思想第三节列宁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五章新自由主义与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英国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六章凯恩斯学派与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凯恩斯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瑞典学派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贝弗利奇报告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七章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英国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二节瑞典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德国和法国社会民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八章新古典学派与新保守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新古典学派福福利思想第二节哈耶克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弗里德曼的社会保障思想复习思考题13112019第九章第三条道路与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第三条道路的出现第二节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社会福利理论第三节英国第三条道路社会福利思想复习思考题第十章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第一节旧福利经济学第二节新福利经济学第三节现代福利经济学13112019授课方式及目标?本课程涉及到西方经济学的诸多流派要求同学们在课下事先进行准备和预习自学或者选修西方经济学的课程宏观和微观部分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前者倾向于强调个人自 我实现和自律的重要性 ,而后者则更关注个人 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以及 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
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表 现在对社会公正和平等 以及对市场机制的态度 上
-
Thank You
感谢你的观看
XXXXXX
THANK YOU
应该基于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承担,而非国家的强制干预
02
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主张最小化国家的作用,并尽量
减少政府对个人生活的干预。相反,它提倡个人和社区的自
我管理,以及鼓励个人积极参与到社会福利活动中。这种思
想强调个人自由和权利的重要性,同时也重视平等和公正
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来源
3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 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关
系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关系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 利思想在某些方面存在相似之处,
但在其他方面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明显的不同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关系
相似之处
强调个人自由:新历史学派和激进自由主义 社会福利思想都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新 历史学派主张个人的自我实现和自律,而激 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则强调个人在社会 中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对市场机制的态度:新历史学派对市场机制 持中立态度,既不特别推崇也不完全排斥。 而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则极度信任市 场机制,认为市场能够自发调节自身,为社 会提供最优的福利服务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关系
总结来说,新历史学派 和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 利思想在处理社会福利 问题时持有不同的观点 和立场
反对国家干预:两者都反对国家对个人生活 的过度干预。新历史学派认为国家应该尊重 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而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 利思想则主张最小化国家的作用,尽量减少 政府对个人生活的干预
第六章_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主义

现代国家不仅要维护现存政权的使命,也应该积极主 动改善全体成员的福利
1881年俾斯麦在国会上演讲时宣称:社会弊病的医治 不能仅依靠对社会民主党的过火行为的镇压,而应该通 过积极促进工人阶级福利的改善
建立由国家领导、国家出资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使工人离 开社会主义革命的最好办法
❖ 二、新历史学派的经济与社会政策主张
❖ 1、强调精神与伦理
强调民族精神和伦理意识的价值和地位 认为德意志民族精神与伦理意识是德意志历史发展
必不可少的因素 ❖劳资矛盾是由于工人缺乏道德而造成的 ❖桑巴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和市民精神结合起来形 成了资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创造了资本主义”
❖ 2、经济领域中的国家干预
他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 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法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 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 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 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 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 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 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9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 他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认为 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此后,他相继发动了 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过程中,每 一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联奥对丹麦战争中,故意 为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 法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与奥签定了比较宽松的和约, 表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 立,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 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和经济收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 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 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

社会福利思想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一、社会福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要求与结果,是现代社会中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立法途径规定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筹集和发放社会福利基金,从而对国民因各种社会原因或特殊个人原因所导致的无收入或收入中断情况提供生活保障。
二、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1、在国外,社会福利是一个比社会保障含义更为宽泛的概念,作为主要保证收入安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只是大社会福利制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与公共福利制度等多种内容。
2、在中国,社会福利仅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狭义的社会福利范畴。
我国的社会福利主要包括对全体社会成员实施的公共福利,由单位和行业为其员工及家属所提供的职业福利,以及转为社会特殊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妇女、军人及其家属等的特殊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特殊人群。
三、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15世纪-17世纪中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开始出现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西方福利思想开始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福利思想快速发展20世纪前期:国家干预主义社会福利思想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成为资本主义改革的理论武器四、不同时期的西方社会福利实践模式1、第一阶段:19世纪末以前-自助理念模式: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社会慈善机构的服务是重要补充;家庭及慈善无法满足时,政府通过济贫法制度提供官方救助。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70年代——国家福利理念国家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公共福利与服务制度,追求建立“福利国家”3、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自助、互助与国家保障相结合的福利理念追求国家、社会和个人责任的协调和平衡;改革(提高一些享受社会福利的资格要求;降低一些社会福利津贴的标准;提倡社会福利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推进一些社会福利项目私营化)第二章西方早期社会福利思想概述一、西方早期福利思想具有以下两大特点:1、不系统性2、基督教深深影响着早期西方社会福利思想二、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社会福利思想的异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二人所处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大致相同,而且柏拉图又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社会福利思想——历史学派

5、历史学派的解体及其影 响
随着1890年俾斯麦的下台和取消反 社会党人法,新历史学派存在的基 础开始动摇,进入了衰退解体的过 程。
四、新旧历史学派的比较
(一)旧历史学派的产生
1、时期:19世纪40-50年代 2、代表人物:罗雪尔;希尔德布兰德 3、主要观点: (1)经济学研究的历史方法和历史观点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史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找出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 ◆否认经济规律的普遍性
三、新历史学派
1、简述
19世纪70年代以后,德国产业资本壮大,日渐走向垄断资 本主义,其内在矛盾开始显露。187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 中产阶级的没落,工人阶级失业和贫困,社会问题严重。 德国社会民主党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了工人运动。 为了对抗马克思主义,缓和阶级矛盾,新历史学派一方面 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遗产,一方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社会 改良主义。 他们认为只要求工人克制和节约,不能解决问题,还必须 从意识形态上批判“世界主义”、“经济人”的利己心的 理论前提,以及古典学派的“唯物主义”。 在施密尔等人的发起下,1872年成立了“社会政策学会”, 参加这个学会的经济学家一般都属于新历史学派,也被称 做“讲坛社会主义者”。其中著名的除施密尔、瓦格纳和 布伦塔诺之外,还有A.黑尔德(1844~1880)、G.F.克纳 普(1842~1926)和K.比歇尔(1847~1930)等。
(2)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罗雪尔的经济学是建立在国民经济有机体的观点和历史的相对 主义的基础上的,是当时德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容克贵族相妥协 的产物。 罗雪尔认为国民经济学绝不单纯是致富术,单纯的“货殖术”. 而是寻求去分析人类、判断和控制人类的一种政治科学,其目 的在于记述各国国民在经济上想些什么、要求些什么、感受些 什么、做了些什么努力、获得了些什么、又为什么去努力和怎 样才达到成功。这种记述并且要和法律史、国家史以及文化史 相结合,才能做到。 他不主张树立什么经济理想,而主张研究国民经济的性质和需 求、满足国民经济任务的法律措施以及它们所带来的效果。 他称他的经济学的方法是历史的方法或历史的生理学的方法, 因此他的经济学是“国民经济的解剖学和生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英国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格林与英国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出现
(一)格林的新自由主义主张
1、格林的生平活动 • 1882年,格林在《关于自由主义立法与契约的自由 演讲》一书中,对英国传统自由主义进行重新审视 和批判,开始着重强调自由的有限性与可共享性, 主张实行国家干预。
2、对自由的理解
1、机会平等与国家责任
• 强化国家作用的目的应是为了更多地缓和社会的 不平等,更多地提供社会福利。 • 为了消除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进行一系列 社会改革。社会福利问题是社会改革的中心点。 • 国家要发挥积极作用,制定全面的福利政策,兴 办多种福利事业,实行失业救济、免费医疗、老 年抚恤和业余教育,改变不合理的财富占有和不 平等的收入分配。
4、积极的自由观
• 格林指出,作为英国资产阶级安身立命之根基的自由, 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对个人行为的放任,而应该是一种 对共同之善的积极贡献。 • 自由首先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做值得去做的事。所谓 “值得去做的事”是符合共同之善的事,是“我们与 他人共同去做或享有的东西。” • 自由是积极的,是一种要做某事的自由。自由的目标 是明确的,追求自由的行为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和选 择。
• 共同之善的基础首先在于个人与他人相互依存。 • 共同之善的第二个根据是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
3、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
• 善的共同性还表现为个人的善的实现必须通过共 同之善。 • 共同之善具有至上性。个人必须绝对服从共同之 善。
4、积极的自由观
• 从善的基本原则出发,格林进入政治领域,他指出 早期自由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放任主义是一种消极的 自由观,他提倡一种符合共同之善的积极的自由观。 • 对传统自由主义的批判:认为没有任何强制的自由 状态是不可取的,甚至是不存在的;为所欲为的自 由不是真正的自由;每个人以追求私利为目的行为 并不能自动地促进社会公益。
西方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基础
• 人类的任何群体在任何时间都是以群体的整体利 益为最高法则。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中国文化 都是如此。 • 我们说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个人主义与集体主 义之别,是基于在实现群体的整体利益上的差别, 而不是说西方文化将个人利益臵于集体利益之上。
西方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基础
• 西方文化认为实现集体利益的方式就是保证和鼓 励个人利益,尽可能的促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 的一致。只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才鼓励和要求牺 牲个人利益来实现集体利益。
• 积极有效的政府主张成为集体主义思想的另一个 标志。
• 国家应当努力创造一种和谐局面,个人的需要应 该在更大的范围内服从于社会的需要,国家应该 以此作为它的政府幸福的永久内容。
• 集体主义竭力主张加强政府的力量,反对分散和 削弱政府权力。
3、有效的政府
• 集体主义有别于新自由主义是建立在人类社会伦 理的基础上,集体主义的各种思想主张具有很大 的社会认同性,不仅各种社会思想流派的思想家 接受集体主义,普通民众更容易接受集体主义的 主张,尤其是英国许多思想家政治家接受和认同 集体主义。
• 中国文化则认为要实现集体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 利益,要实现整体利益就必须牺牲局部利益。
第三节 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一、集体主义的基础
• 个人与社会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社会对 个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和义务? 社会问题的原因究竟主要应该由个人承担或是应该 由社会承担? • 对这些问题的解释使得与极端个人主义相对立的一 种社会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兴起,这就是 西方集体主义思想。
1、强调精神与伦理道德的作用
(1)德国历史发展中民族精神与伦理意识的重要性 施穆勒:“经济问题只有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才 能得以解决” ; “劳资矛盾是由于工人缺乏道德造成的。”
桑巴特:强调精神与道德对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发 展的影响
(二)新历史学派的经济与社会政策主张
2、经济领域中的国家干预
强调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 施穆勒:“国家经济” 桑巴特:国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霍布森的社会有机体论决定他的思想始终贯穿着 两个方面。第一,必须首先从社会角度看经济问 题,认识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只有通过维持和促进现代工业社会中各方 面利益的和谐才能解决社会问题,保证社会持续 进步。
2、贫困问题的原因
• 国家的重要职责之一是帮助民众解决贫困等社会
问题,这也是衡量国家治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 一是自由是有限的,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个人 主义; • 二是自由是大多数人可以共同享受的,不是少数 人的特殊权利。 • 个人获得自由的主要办法是接受教育。
3、新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
• 主张政治理论,意识形态及道德信仰应该建立在 一种永恒的伦理原则之上。这就是共同之善 (Common Good)或公共福利。
一、集体主义的基础
(一)集体主义的理论基础
• 与社会有机学说、社会伦理观念具有密切联系。
• 社会生活在任何阶段都是一种或多或少的有组织
的结构,社会进步本身就是各种有组织的发展构 成的。
(一)集体主义的理论基础
• 在霍布豪斯看来,集体主义的伦理基础存在于 人类社会有机体中,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合作、 互助、济弱、助贫的美德。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一)新历史学派的出现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统一大业基本完成,如何 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基本稳定成为德国社会 的重要问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施穆勒和桑 巴特为代表的新历史学派产生。
• 新历史学派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 。
(二)新历史学派的经济与社会政策主张
2、国家干预主张与国家责任理念
• 提出国家应该对社会经济与生活实施干预的思想。
• 保障公民的工作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 。
• 要解决英国社会经济制度的缺陷,既要依靠个人
的责任,也要依靠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3、社会福利主张
• 从国家干预走向对社会立法与社会福利措施的强 调。 • 霍布豪斯社会福利的内容涉及:关于儿童保护、 妇女保障、贫困和救济、工资问题、老年人问题。 • 关于社会福利支出功能。 • 社会福利实际上是社会遗产的一部分。
3、社会福利主张
• 关于实现社会幸福的条件。
• 霍布豪斯强调社会和谐。认为和谐是生活的目 的,也是生活的条件。
三、霍布森的社会福利思想
1、机会平等与国家责任
• 自由的主要内容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至少 意味着一种平等使用国家土地、资本和其他工业 资源的权利。 • 有关国家的概念更多表现出赞同和实现自我发展 的自由,而这种自由却又包含在自我发展所需的 平等机会之中。
4、积极的自由观
• 格林的积极自由必须通过国家来实现。一方面,
限制“为所欲为的自由”需要一种公共权力机构。
另一方面,积极的自由的实现还要靠国家提供保 障。
二、霍布豪斯的社会福利思想
1、自由观 • 公民自由、财政自由、个人自由、社会自由、经济 自由、家庭自由、民族自由和国际自由是自由主义 的八大要素。 • 法治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 。 • 自由以平等为基础,建立在不平等之上的自由只会 导致特权。
1、机会平等与国家责任
• “一种群体生活,它具有一个集体的身体、集体 的意识和意志,而且有能力实现一种集体的、生 死攸关的目标”。 • “通过把社会当作一个有机体来对待,生产和消 费、成本和用途、物质福利和精神福利、个人福 利和社会福利之间的矛盾统统获得了它们最合适 的、和解与和谐的方式。”
1、机会平等与国家责任
第4章 新历史学派与激进自由 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 第二节 英国激进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 第三节 英国集体主义社会福利思想
第一节 德国新历史学派社会福利思想
• 历史学派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
从19世纪40-70年代为旧历史学派,
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为新历史学派。
1、自由观
• 霍布豪斯注重自由的社会意义,强调自由的社会 整体性。认为人既然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的 自由必然与合乎理性的社会目的相关联。 • 认为国家应重视自由的社会整体性,积极广泛地 干预政治、经济、教育等活动,提供广泛的公共 福利,并以有效的改革措施为发展自由提供更多、 更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环境。
• 贫困的基本原
3、“人民宪章”
• 根据自己对贫困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六 项主张,被称为人民宪章:
土地归人民使用;国家对公路、铁路、运河的公有; 对信用、保险的公共控制;充分自由的教育,所有 的人都有平等获取文化知识的权力,社区有权保护 人们最好最充分的发挥其才能;公共法律面前的平 等;确认国家有权对任何垄断及不平等征税或施以 控制。
瓦格纳:国家职能的扩张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中心诉求点之一:通过国家干预和社会改革来削弱 和抵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现阶级调和
(二)新历史学派的经济与社会政策主张
3、社会政策主张
强调倡导社会改良,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社会福 利事业的发展。 施穆勒:社会政策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政策措施:推行社会保险,建立现代第一个社会保 障制度;建立工厂监督员和劳资纠纷仲裁制度; 向贫困者提供救济
(二)新历史学派的经济与社会政策主张
4、新历史学派的影响
1.推动国家干预思想和社会政策理论的传播
“社会政策协会”和“讲坛社会主义” 2. 通过对统治者产生直接影响,直接推动德国建立 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1883年 《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 《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二)集体主义的社会基础
• 人的本质的是双重性的,人类社会组织的特征也 是双重的。为了某些目的,人们必须是集体主义 者,而为了另一些目的,他们又必然是而且永远 将是个人主义者。 • 任何关于社会的观点,如果不能既包括集体的组 织,又包括个人的动机,都不可能是完整的全面 的观点。文明的总趋势是走向社会的集体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