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万以上数的认识说课稿_西

师大版

1.1 万以上数的认识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巩固和拓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之一。本册教材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再教学亿以上数的认识,并将这两部分知识加以整合。教材在中间安排了十进制计数法教学,使学生知道数位、数级和计数单位,这是对亿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归纳整理,也对亿以上数的认识起承上启下作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如: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科学知识、环保知识及国情知识等素材。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3.知道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正确说出数位顺序表及十进制计数法。

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的数万以上的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体验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难点:认识数位顺序表。

〔5〕教法、学法

教法:动手操作学习,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各种感观协同活动。通过动脑,动口动手亲身经过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充分表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学法:合作学习: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贯穿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及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好奇心是创新的营养,学生有了好奇心,就会增强学习兴趣,教科书中的单元主题图设计了利用生活经验开头并产生问题,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和以前学过的数做一个对比,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讨论:这些数你会读吗?从而引出学生学习的欲望。

让学生自己发现:原来在三年级学习的最高位是千位的数的读法已经解决不了主题图中所出示的大数了。从而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分为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数位顺序表、数的组成三个环节

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

让学生利用数数游戏展开学习。

一个一个的数,数到十;

一十一十的数,数到一百;

一百一百的数,数到一千;

一千一千的数,数到一万;

一万一万的数,数到十万;

十万十万的数,数到一百万;

一百万一百万的数,数到一千万;

一千万一千万的数,数到一亿。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感知大数的意义,使学生从数数的过程中知道:0个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让学生有一定的发现后自己阅读教科书的第8页。在阅读的过程中引起第二次思考:计数单位和数位有什么不同?使得难点迎刃而解了。

2、认识数位顺序表

数的组成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培养了学生一一对应的思想。在拨数的过程中,认识了大数的组成。

〔三〕巩固应用

利用课本第12页练习题进行巩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从而可以很好地消化本节课。

〔四〕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既可以说一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谈一谈情感上的收获。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语言概括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万以上数的认识

计数单位

数位

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设计力求简单,使学生一目了然,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再现学生的思维过程,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板书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掌握知识和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遵循了简洁、实用的原那么。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知识点 万以上数的认识 一、概念 1、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这些都是计数单位 2、用数字表示数时,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数位。 3、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数级从右往左每四个数位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先把多位数分级,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亿”字或“万”;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三、多位数的写法法则 1、从高位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个数位上写0。 四、两数的大小比较 从高位开始比较,位数多的数较大;位数相同的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五、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1、改写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 a.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去掉4个0加“万”; b.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去掉8个0加“亿”注意:在写得数的时候应写“=”,末尾加上“万”或者“亿”字。 2、省略万或者亿后面的尾数(找、看、去、用≈)用四舍五入法。 a、用“万”作单位表示数的规则:先看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千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向万位上的数加1; b、用“亿”作单位表示数的规则:先看千万位上的数,千万位上的数小于5就舍去,千万位上的数是5或大于5,就向亿位上的数加1。 注意:在写得数的时候应写“≈”,末尾加上万或者亿字。 3.用计算器计算:认识计算器各个部分的名称以及功能,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 一、多位数的加减法 1.口算:先把这些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再计算. 2.估算:先把这些数看作最接近的“整万”或“整亿”的数,再计算. 3.加咸法的关系: (1):求两个数的和用加法计算: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求两个数的差用减法计算: 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a+b+c=b+c+a=c+a+b) 5.加法结合律:3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3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1个数,和不变。 a+b+c=(a+b)+c=a+(b+c) =(a+ c)+ b 6、减法的运算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从被减数里面减去这几个减数的和。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c-b 一、线: 线段:两点之间的距离叫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射线:一条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经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二、角 1、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是角,这个点是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边。小于900的角是锐角,大于900而小于1800的角是钝角。 角的大小与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完整版

西师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4单元知识点 一单元 ? 生字及组词 嚷(叫嚷)袄(棉袄)缨(红缨)烦(烦恼)粱(高粱)酿(酿造)缕(千丝万缕) 觅(觅食)衔(衔接)投(投影)央(中央)(赤裸)荫(树荫)仁(果仁)哟(哎哟)痕(痕迹)(螃蟹)嘎(嘎吱)掘(挖掘)澄(澄澈)垒(堡垒)喧(喧闹)懊(懊丧) ? 形近字 嚷(叫嚷)缨(长缨)粱(高粱)衔(军衔)投(投放)央(央求)荫(树荫) 壤(土壤)樱(樱桃)梁(栋梁)街(街道)设(设备)秧(秧苗)阴(阴暗) 缕(缕缕)痕(痕迹)掘(挖掘)澄(澄澈)喧(喧闹)懊(懊悔)楼(楼房)恨(悔恨)倔(倔强)橙(橙色)宣(宣布)澳(澳门)? 多音字 hái (还是) la(快乐) cáng (收藏)kōng (空间)还乐藏空 huán (归还) yua(音乐) zàng (西藏) kòng (空闲) bō (剥削) bó(停泊) há(蛤蟆) m?i (没有)剥泊蛤没 bāo (剥皮)pō (湖泊) g?(蛤蜊) m?(淹没) sàng (懊丧) tán (弹琴)jiē (结实)zhāo (朝阳) 丧弹结朝sāng (丧事) d àn (子弹) ji?(团结) cháo (朝向) ? 近义词烦恼——懊恼快活——快乐诉说——叙说亲密——密切屈曲——弯曲忽略——忽视收藏——珍藏构想——构思结实——壮实忽然——突然 ? 反义词快活——忧愁珍藏——丢弃烦恼——快乐容易——困难特别——普通偶然——经常

澄澈——浑浊懊丧——兴奋喧腾——安静结实——瘦弱清楚——糊涂高兴——伤心 ? 词语 一缕缕赤裸裸绿莹莹懒洋洋滴溜溜笑盈盈若隐若现歪歪扭扭大摇大摆朗声大笑 ? 句子 1、课文内容 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 玉米举着红缨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窝酿造。 胸口摆天平——称心 哑巴吃秤砣——铁心 九月的甘蔗——甜心 2、需掌握缩句、扩句。 扩句:加上恰当的词语修饰和限定语 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词语前面添上合适的修饰词语; (3)检查句子是否通顺。 缩句:去掉修饰或限定语,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问题“谁”“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 ? 课文及中心思想 1、秋天向我们微笑:本文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变化,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里奇妙的生机和变化,从而激发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兴趣。 2、三棵银杏树:本文按照冬、春、夏、秋的顺序对家乡的三棵银杏树和银杏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进行了生动的描述。

11-20各数的认识说课稿(新)

页眉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11-20各数的认识》 说课稿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龙津小学 罗惠欢

说课的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84、85页,《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说教材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学习比10更大的数,教材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境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看一看、说一说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 2、知道11-20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情感态度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二、教法和学法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识结构中。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活动教学等。从学生的学来看,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和动脑思考。 三、教学过程 我把教学环节设计为:1、以旧引新,引出课题;2、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动手实践,探究新知;4、系统练习,巩固提高;5、总结评价,领悟体验。 第一环节:以旧引新,引出课题。 我创设师生做手势数数,复习旧知:从1数到10 ,再从10数到1。“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10 大一些的数。”从而引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课一开始,我便展示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呀?一条一条的白线是什么标志呢?” “过马路,我们一定要走人行道。这位老师一共带了几个小朋友过马路?大家在心里默默地数一数,过马路约有多少人?再看一看周围还有些什么的人?让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一直数到19人,再添上1人是多少人?接着数人行道共有多少个白色格子?同时通过这个活动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和注意安全的教育。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最新资料推荐------------------------------------------------------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四年级数学上期期末测试题 姓名: ___班级: ___总分: ___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 3 个千万, 7 个十万,8 个百和 6 个一组成,这个数写作()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2、 10 个十万是(), 100 个万是(),()个十万是 1 亿。 3、368+()=68+()486+328+114=328+(+ )857-298=857-300○() 697-203=697-200○() 4、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一端无限延长后就是一条()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有()个端点。 5、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6=98 670+() =963 319-() =156 6、如果29□63029 万,那么□里可填() 7、因为 21570=35,所以 2150700=()() 8、把下面的数由大到小排列起来 50550 500500 5050500 5005005 ()﹥()﹥()﹥() 9、在同一平面内,()叫平行线,组成平行线的两条直线()。 10、黑板的两条对边互相(),两条邻边互相()。 1/ 9

11、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过两点可以做()条()直线。 12、根据 213-198=15, 48015=32 列成一道综合算式是() 13、在一个减法算式里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 280,差比减数少20,那么被减数是(),减数是(),差是()。 14、根据 90036=25,写出一道不同的除法算式和一道乘法 算式: () 15、在一个除法算式里,如果被除数缩小 5 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在一个乘法算式里,如果一个因数扩大 4 倍,要使积不变,那么另一个因数应该()。 16、一周角=()平角=()直角=()度 17、根据 10142=4242 42202=8484 直接写出下列各题的积。 26101=() 17202=() 18、()里最大可以填几?() 41﹤ 247 29()﹥ 209 85()﹤ 530 5() 356850 万2() 526330万 34() 24834 万 19、一个锐角与一个直角的和一定是一个()角,一个平角减去一个钝角的差一定是一个()角。 20、如果相邻两个同学相隔 2 米排成长 18 米一排的队伍做操,那么一共有()个同学。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角的边越长那么角就越大。 () 2、直线总比线段长。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数数、数的组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数数数的组成》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本单元包括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这几部分内容。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对20以内各数有初步的认识,本学期将数的范围扩展到100以内,100以内数的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数数数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包括课本31页的主题图,32页、33页的例1例3,以及33页下面的做一做。其中31页的草原牧羊图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100有多少,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例1是数100以内各数,是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100,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和百。例2是为了突破数数难点: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多少而设计的。例3是通过让学生摆放35根小棒的过程,使学生领会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的理解。 这部分内容选取的素材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但品种多样,而且是师生比较容易找到的实物。学生应用这些实物作为学习数这个概念的载体,使之变得容易理解。另外,为了使学生掌握数这个概念中诸多重要但又较抽象的内容,教材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就掌握了这些概念。本节课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数学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感受100以内各数的大小。感受100以内各数就在身边。 (2)、使学生能独立地数100个物体,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培养学生数数的兴趣和估数的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100以内各数的过程,建立100的数感。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对计数单位一(个)、十、百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教学难点是: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 二、学情分析: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

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1、一共要做200个灯笼,4天做了80个,照这样计算,7天后还剩多少个没做 2、狮子今年28岁,大象今年的岁数比狮子的3倍小25岁,大象比狮子大多少岁 3、师徒两人工作147个零件。徒弟每时做12个,师傅每时做18个。师傅做27个后,师徒合作还要多少时才能完成任务 4、剑兰花每支18元,水仙花每支85元,李阿姨买8支剑兰花和1盆水仙花。付出250元,应找回多少元 5、一条跑道长60米,我每次跑7个来回,我每次跑多少米 6、小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900米,平时走12分。一天他有急事,平均每分比平时多走15米,这天小强用多少分从家走到学校 7、胜利小学四年级有25个小组,每组4人。 (1)如果每人植树8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2)如果四年级共植树900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8、某公园:成人票40元/人;儿童票半价。两种票各买14张。一共需要多少钱 9、每张桌子65元,每把椅子35元。够买40套桌椅要多少元 10、冰冰冷饮部的牛奶雪糕:批发60元/箱,零售3元/支。李阿姨批发3箱牛奶雪糕,每箱30支。如果按零售价全部卖完,可以赚多少钱 11、余刚和苗苗约定同时从自己家出发去少年文化宫。余刚每分走75米,苗苗每分走60米。经过5分两人正好在少年文化宫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车站出发,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车每小时行45千米,乙车每时行52千米,两车开出3时后相距多少千米 13、甲、乙两个工程队修复一段510米长的公路,甲队每天修45米,乙队每天修40米。两队同时各从一端开工。8天能否修复这段公路 14、两辆货车运化肥,小货车每次载重3吨,大货车每次载重6吨。如果两辆车都运了24次,共运化肥多少吨 15、少先队员植树,第一组平均每人植树11棵,第二组平均每人植树13棵。如果两个组都有10人,第二组比第一组多植树多少棵 16、一辆客车以每时40千米的速度从汇东车站早上6时出发,一辆小轿车以每时80千米的速度从双凤车站早上8时出发。两车中午12时相遇,汇东车站和双凤车站相距多少千米 17、王兰有158元,李丹有126元,她们各买了一个价格相同的包。她们两个的钱合在一起刚好可以买两个。李丹应还王兰多少钱 18、兰兰和亮亮要完成297张图片的设计任务。兰兰每天能设计15张图片,亮亮每天能设计18张图片。他们10天后能完成任务吗 19、两辆货车同时从一个商场出发,向背而行。一辆车每时行42千米,另一辆车每时行48千米。经过多少时间,两车相距270千米 20、爷爷奶奶今年估计能收200千克梨,还养了23只母鸡,一只母鸡一年约产蛋8千克。爸爸每月给他们300元赡养费。如果鸡蛋每千克8元,梨每千克5元的售价计算,预算爷爷奶奶今年的收入是多少 21、用1根长30厘米的细铁丝围成三角形。 (1)如果围成1个等边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2)如果围成1个底边长是8厘米的等腰三角形铁框,它的一条腰长是多少厘米 (3)能围成一个两条边长分别是16厘米和9厘米的三角形铁框吗 22、1个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是5厘米,另一条边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3、100千克小麦能加工75千克面粉。1千克小麦能加工多少千克的面粉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1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1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塔泥小学许媛沁)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4页到65页《10的认识》。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教材先是显示一幅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由于我们采用的计数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因 10的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进一步认识100以内、万以内及多位数的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 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10这个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10的读写和组成及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使学生掌握10的写法。 4、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一套、点子图、小棒。 三、说学生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思维往住还要借助于形象直观的实物图象或实践操作的体验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运用直观教学法,操作发现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准确把握概念内涵。 四、学法渗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 1、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点评: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让学生们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共要多少钱。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说课稿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 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 “百”“千” 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 问题。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鸟巢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 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 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 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 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 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奥运福娃带来 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 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设计(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例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过程,理解小括号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作用,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感受两步混合运算和三步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没有括号和带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下面各题。 85-26+73 18÷9×8 200-17×7 24×5+12 说一说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混合运算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2、计算下面各题。 185-(51+49) 35×(107-79) 819÷(108-99) 说一说有小括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再次形成新的板书: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在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教科书例1的情景图,将图中的对话框改为“我们一共要做200个灯笼”,“每天做20个,照这样计算,做了7天,还剩多少个”。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问学生:怎样求还剩多少个,能用原来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指导学生这样想,要求还剩多少个,应该用200个减去做了的个数;要求做了的个数,应该用20×7;算式列成200-20×7。 教师:200-20×7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师:算式的运算顺序与解决问题的顺序相同。 同学们能计算出来吗? 学生解答后,重点就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先算乘,再算减。 教师:同学们对前面的知识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看这个问题要发生什么变化? (2)把小女孩的对话框改成教科书上的对话框。 让学生观察后发现,“每天做20个”变成“4天做了80个”。 教师:题目这样变化以后,又该怎样解答呢? 指导学生分析出右图的解答过程,在此基础上列出混合运算算式。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200-80÷4×7。 教师:从做灯笼这幅图的要求来看,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教师:就是说图中要求我们先算除,再算乘,最后算减。 教师边讲边板书:200-80③÷①4×7② 教师: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要求,这道算式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呢? 指导学生对照黑板上复习时板书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思考,根据“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确定这道题要先算80÷4×7,再根据“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运算顺序,确定要先算80÷4,再算乘法。 教师:这道题的运算顺序与刚才分析的图中的要求一致吗? 教师:说明这个算式列对了。 同学们能按照这个运算顺序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吗?(指示计算,两个学生在黑板上计算) 教师指导:每算一步,要把结果写在原来这步计算相应的位置,比如80÷4这一步的结果是20,这个结果要写在原来80÷4的这个位置上。 讨论:这道混合运算和原来学习的混合运算有哪些不同? 教师:多一步计算,顺序的分析和计算过程都要复杂一些了,但是有相同的地方吗?(着重发现确定计算顺序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对了,前面掌握确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方法,在三步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你能用你掌握的计算知识确定下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1、你好新年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珍贵?、?诚实?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第一、二节。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理解词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课时划分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亲爱的孩子们当新年的脚步向我们走近当新 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你是不是也有许多美好的愿望向大家诉说你是否也有许多美好的祝福带给大家呢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年聆听诗人徐鲁的诗歌《你好新年》。 用手机上的配乐朗读《你好新年》。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孩子课堂上最美妙的是书声琅琅请自由、放声地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 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时候注意字字入眼读得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没有字音容易读错的生字提醒注意?淙?是平舌音?草垛? 的?垛?是四声?雪橇?的?橇?右边是三个毛字把学生提出的生词 写在卡片上。 3、现在请孩子们读读这些生词。淙淙、流淌、草垛、雪橇、滑翔等 4、孩子书是读出来的。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朗读的美感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悦耳让琅琅的书声在教室里回荡。 三、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1、读读第一、二、三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 2、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新年来了抓住?冰河?、?燕子?、 ?冬末?、?草垛?等词语 3、新年美吗让我从你的声音、表情中感觉出来吧。 4、请推荐一位你们心目中读得最好的同学示范一下。 5、有他的示范我们都可以把课文读好。朗读接力赛女生读 6、男孩子不甘示弱。男生读 7、春雪初融燕子归来杨柳新枝鲜花满园让我也来感受新年到来时的喜悦吧师范读。 8、孩子最高境界的朗读是能与作者心心相通。这些文字出自我的口 外在表现是把对文章的理解写在脸上写在眼睛里。 9、学生齐读第一、二、三小节。 10、这么美的一段话让我们把它记在心中。学生练习背诵第一、二小节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数数》说课稿

《100以内数的认识》说课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上的内容及练习八1—2题。 2、教材地位和作用 一年级的学生在入学前,经过了学前教育,很多学生在未学习这一课程前,已经能数出100以内的数,而且在他们的生活体验中,常常会接触到100以内的数。但孩子们的头脑中,还未有100以内数的概念。这一课的教学就是要帮助孩子建立100以内的概念,为以后学习有关数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数100以内的各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数的意识。 思想目标: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重点: 建立100以内数的概念,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难点:

数数时接近整十数到整十数的过渡。 二、教法和学法 1、动手操作学习。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合作学习 这里既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注意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数的认识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他们对100以内数看似了解。但是却概念模糊,所以在导入时从复习20以内数入手,让学生1个1个、2个2个、5个5个以及倒着数20以内的数。这也是为后面数100以内数及数的顺序做了铺垫。 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比20大的多的数,(出示主题图)猜猜可能是多少?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从而揭示课题,刚才大家说的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0以内那些数,好吗? (二)、探究新知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试卷及答案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第一单元测试卷(A) (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第5题第2个空2分,共20分) 1.()、()、()、()统称为四则运算。 2.计算25÷5×6和36+15-28计算时,计算的顺序都是按从()往()进行的。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法,再算()法。 4.计算15×4-36÷3的步骤是:第一步,计算(),求();同时计算(),求()。第二步,计算积-(),求()。 5.要使算式470-420÷5的计算顺序为先算减法,应该使用(),算式改为:()。 6. 在含有两种括号的算式里,运算的顺序是先算(),再算(),最后算()。 二、我会判断(每题2分,共10分) 1.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2.18×5+(36 - 12 )去掉括号后,结果不变。() 3.49×[(15+13)÷4]的运算顺序是先乘,再除,最后加。() 4.算式5÷0没有商,算式0÷0有无数个商。() 5.四则运算中,列综合算式都要用到括号。() 三、我会选择(每题2分,共10分)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A.(900-224)÷4=169 B.900÷4-224=1 C.900-224÷4=844 D.(900-224)÷4=194 2.252加70除以14的商,和是多少?() A.(252+70)÷14=23 B.252+70÷14=23 C.252+70÷14=257 D.252÷14+70=88 3.120减15乘6的积,差是多少?() A.120-15×6=40 B.120-15×6=30 C.120-15×6=630 D.(120-15)×6=630 4.81加54的和再除以27,得多少?() A.81+54÷27=5 B.81÷27+54=57 C.81+54÷27=83 D.(81+54)÷27=5 5.576除以12的商再乘6。积是多少?() A.6×(576÷12)=288 B.576÷12×6=28 C.576÷(12×6)=8 D .576÷12÷6=48 四、我会算 1.直接写得数(每题1分,共10分) (32-32)×72×23= (13×5×0)÷7= 28+32÷8= 12-45÷5+3= 23×2-0×50= 42÷7÷6= [(48+32)÷5] ×0= 52-14×3= 76×(2-0)×5= 125×8= 2.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 5100-736÷4×25 (28+17)×(5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