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

四年级地方课教案(I)第一章:认识我们的家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河流等。
2. 家乡的地理位置:在哪个省份、相邻的城市和乡镇。
3. 家乡的历史文化:著名的的历史事件、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风景、建筑、文化等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点。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并分享讨论成果。
3. 制作手抄报: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家乡特点,制作成手抄报,进行展示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出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特点。
2. 学生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家乡的美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培养学生对美食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特色美食:地方特色菜肴、小吃等。
2. 美食的制作过程:介绍几种家乡美食的制作方法。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美食图片,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
2. 制作美食:让学生分组进行美食的制作,体验制作美食的乐趣。
3. 分享美食:让学生们将自己制作的美食分享给同学,培养分享和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几种家乡的特色美食。
2. 学生能简单介绍几种美食的制作方法。
第三章:家乡的节日习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 节日习俗: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传统食物等。
三、教学活动1. 故事讲解:讲解家乡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庆祝方式。
2. 制作节日食物:让学生动手制作节日食物,体验节日习俗。
3. 文艺表演:让学生分组进行文艺表演,展示家乡的节日习俗。
四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课:我们生活的地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2. 使学生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纬线和经线。
3.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球体、扁球体2.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3. 重要的纬线和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球仪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 讲解: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和重要的纬线、经线。
3. 互动: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南北回归线、本初子午线,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4. 作业:让学生画出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并标注出重要的纬线和经线。
第二课: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位置。
2. 使学生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我国的地理位置:东经、北纬、东临太平洋、西靠亚欧大陆2. 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辽阔、多样、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
2. 讲解:介绍我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位置特点。
3. 互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讲解其特点。
4. 作业:让学生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并描述其特点。
第三课: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掌握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3. 培养学生对国家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1. 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省、市、县、镇2. 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四级行政区划3. 我国行政区划的划分: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行政区划的基本概念。
2. 讲解:介绍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3. 互动: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各个级别的行政区划,并讲解其划分。
4. 作业:让学生画出我国行政区划的级别和划分。
第四课:我们国家的地形和气候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形的基本特点。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下册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1. 了解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2.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
2.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历史、地理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历史、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五、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历史(一)1. 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历史。
2. 讲解家乡历史发展脉络,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
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二)1. 继续讲解家乡的历史,深入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2.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加深对家乡历史的认识。
第三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一)1. 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基本信息。
2. 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四周:家乡的地理环境(二)1.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优势和特点。
2.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
第五周:家乡的特色文化1. 讲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2. 学生动手实践,体验家乡特色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和地理的直观认识。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
3. 创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2. 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1. 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如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的特色。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
4.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地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学生能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提出保护家乡环境、传承家乡文化的建议。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风光(2课时)第1课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学习描述家乡的自然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山川、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进行案例分析。
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景观(3课时)第1课时: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学习描述家乡的人文景观。
第2课时:深入学习家乡的古城、古建筑、历史名人等人文景观。
第3课时: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家乡的人文景观。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家乡的特色。
2. 视频播放:播放关于家乡的纪录片,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素材:收集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图片。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自然环境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自然环境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传统文化、著名人物等历史文化因素。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文化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经济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经济发展状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经济发展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4. 作业: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资料,进行分享。
第四章:家乡的社会生活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习俗的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家乡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生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社会生活特点。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地方课程教案学科:社会与生活年级:四年级教材:四年级下册课题:我家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了解本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提高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说出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3.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2.学生能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呈现一张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上的标记猜测这是哪个地区的地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家乡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主要地理特征,并解释家乡的基本情况:人口数量、面积大小等。
3.情景体验(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和优良的传统文化。
学生可以口头描述图片中所展示的景观和资源,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每个小组为自己的家乡找出至少三个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并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描述。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5.总结(5分钟)教师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强调家乡的独特之处和值得骄傲的地方,并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和保护家乡的资源和景观。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找一张家乡的照片,并写一篇100字的作文,介绍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作文要用自己的话语简单地进行描述,可以结合图片进行说明。
七、板书设计我家乡-地理位置-基本情况-自然资源-人文景观八、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的摄影比赛,让学生用照片记录家乡的美丽。
2.邀请家乡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给学生讲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第一课:五大洲的名称和位置本节课主要介绍五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通过使用地图,让学生了解每个洲的名称以及它们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教学目标:- 了解五大洲的名称- 学会在地图上标出五大洲的位置教学内容:1. 引入: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地图上的大陆和海洋。
2. 分组活动:-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世界地图。
- 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在地图上标出五大洲的位置,并写出每个大洲的名称。
-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地图并解释他们的答案。
3. 温故知新:回顾并强化五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指导和辅助教学评估:- 学生完成的地图标注和大洲名称的准确性- 学生对五大洲名称和位置的掌握情况第二课: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如大陆形状、山脉、河流、气候和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大陆形状- 知道中国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 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内容:1. 引入: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察并了解中国的形状和地理位置。
2. 探究活动:- 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了解中国的大陆形状,并在地图上标出。
- 学生了解中国的著名山脉和河流,可以使用图片或简短介绍进行展示。
- 学生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如北方寒冷、南方温暖潮湿等。
- 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稻谷等。
3. 总结回顾:问答形式,回顾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和示范- 学生小组或个人活动教学评估:- 学生的口头回答准确性和完整性- 学生对中国自然地理特点的理解程度(继续编写其他课程内容)。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和资源等特点,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等。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家乡的保护与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认识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2.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4. 第四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5. 第五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六、教学资源1. 书籍:《家乡的故事》、《地方志》、《家乡的风俗》等。
2. 图片: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特色产业等图片。
3. 视频:关于家乡的宣传片、纪录片等。
4. 网络资源:家乡的官方网站、旅游网站等。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土人情的了解程度。
2. 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学生对家乡的保护与发展意识的提升。
八、教学活动设计1. 引导学生观看家乡的宣传片,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变化。
4. 邀请家乡的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文化。
5. 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特色产业的调研,培养学生的地方认同感。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全册)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全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保护自然、感恩自然和欣赏自然美景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家乡的自然美景和文化传统,感受天人合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怀。
3、鼓励学生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美好环境。
教学过程: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老师:大家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我们家乡的哪些地方有美丽的景点?学生:(回答自己去过的地方)老师:看来大家去过了很多地方,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你能说出这些景点的名称吗?(课件展示部分景点图片,学生猜测)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有什么感受?老师:其实大自然的美景有很多,看不够、说不完,好多地方的景色让人留恋往返。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感受一下我们家乡山东的自然美景。
(板书课题——自然美景看不够)二、了解家乡文化传统,感知天人合一的美好情怀。
1、谈论家乡的民俗文化。
老师:家乡的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在灿烂的中华文化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谁来介绍自己了解的民俗?2、了解健康饮食,感知绿色生活。
老师:谈到饮食,我们家乡有很多非常有名的特色菜,你们能举出两例吗?(出示图片:白菜炖豆腐、东安鸡、永州血鸭)你们觉得怎么样?你们觉得怎样才算是健康饮食?是啊!自然的恩赐无所不在,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同时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天然材料创造我们的绿色生活。
三、环保行动,创造美好环境。
老师: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的,但是在这和谐中却时常有着不和谐的音符。
(课件展示:旅游区的白色垃圾、九龙岩石上乱写乱画等画面)看到这些,你们又作何感想?我们应该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美好环境。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老师: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家乡的自然美景和了解了家乡的文化传统,你们收获了什么?在你去欣赏美景的时候,用相机记录下来。
同时,我们也要自觉保护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美好环境。
建议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节约能源。
生:我们可以在离开教室的时候关闭灯和电扇,节约用电。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特色文化、历史和地理知识。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1. 课题一: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2. 课题二: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课题三:家乡的风俗习惯第二单元:国内特色地区4. 课题一:美丽的江南水乡5. 课题二:神秘的青藏高原6. 课题三:热情的海南岛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和特色地区的相关信息。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家乡和特色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和特色地区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口头表达能力等。
五、教学课时每课题2课时,共计20课时。
教案示例:课题一: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在的城市、省份和地理位置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内容】1. 地图导学:引导学生观察家乡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2. 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美丽景色,让学生描述家乡的特点。
3.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地理位置和特点的认识。
【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地理位置和特点的问题。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特点的描述和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地方特产与美食7. 课题一:家乡的特产8. 课题二:美食大比拼9. 课题三:特色小吃介绍七、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民间艺术与风俗10. 课题一:家乡的民间艺术11. 课题二:传统节日习俗12. 课题三:民俗活动体验八、教学内容第五单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3. 课题一:家乡的自然环境14. 课题二:环保意识与行动15. 课题三:可持续发展探索九、教学内容第六单元:地方英雄与杰出人物16. 课题一:家乡的英雄人物17. 课题二:杰出贡献者故事18. 课题三:榜样力量感悟十、教学内容第七单元:实践活动与探究19. 课题一:地方文化调研20. 课题二:实践活动设计21. 课题三:地方课程成果展示十、教学建议1.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地方特色。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全册地方课程教案一、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地理位置b. 家乡的气候特点c. 家乡的自然资源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b. 制作手抄报,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特点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山川河流b. 家乡的交通状况c. 家乡的地貌特点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山川河流、交通状况和地貌特点b. 绘制家乡地图,展示家乡的地理特点第三单元:家乡的历史文化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历史沿革b. 家乡的文化遗产c. 家乡的历史名人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遗产和历史名人b. 编写家乡的历史故事,进行分享和交流第四单元:家乡的民俗风情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传统节日b. 家乡的风俗习惯c. 家乡的特色美食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和特色美食b. 举办家乡特色美食制作比赛,体验民俗风情第五单元: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1. 课程内容:a. 家乡的农业产业b. 家乡的工业产业c. 家乡的旅游业2. 教学活动:a. 调查家乡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状况b. 制作家乡产业发展海报,进行展示和交流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
2. 运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调查成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家乡的美丽和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了解程度。
完整版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哈拉海镇第二中心小学(四)年组(下)学期
进度表
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
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
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
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
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
活动
总结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安全教育教案

提防可疑的陌生人教学目标认识:1.知道社会上有伤害儿童的坏人。
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3.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情感: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不轻信陌生人的话;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独自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教学重点:1.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
2.知道一些提防坏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
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育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新课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参见扩展资料)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
“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
”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把学生分成七人一组,模拟七只小山羊)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
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请看!出示图片《被骗的三个学生》师问:你们猜猜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出示图片2和扩展资料2、3、4,展现被骗的可怕结果。
(参见扩展资料)师追问:我们怎么帮助这三个孩子,才能使他们不上当受骗呢?板书:不上当受骗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2、撒跟就跑。
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4、不轻信别人的话。
5、找警察叔叔帮忙。
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坏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1读课文1、2、3自然段的内容2.教师提问:(1)张明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什么人?(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张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
回家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小学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方特色。
2. 学习掌握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地方特色。
2. 学习掌握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进行整合和综合。
2.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
2. 与中国地理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 引发学生对中国各个地方的兴趣,提问如: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什么特色?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可以利用地图、图片和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讲解。
2. 分别介绍中国的北方、南方、东方和西方地区的特点,如气候、地形、人文等。
三、地方文化展示(20分钟)1. 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进行展示,如北京的故宫、四川的熊猫、广东的粤剧等。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地方文化的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认同这些地方的文化。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研究。
2. 要求学生搜集该地方的基本信息、地理特点、人文景观等,并制作简单的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各自小组的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更多关于中国各个地方的信息。
2. 提供一些有关地方文化的书籍或电影资源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多媒体等,使学生对中国各个地方的位置和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家乡文化
教学目标:
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特色文化。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特色文化。
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
教学准备:
1. 地图、图片、视频等家乡地理、历史和文化资料。
2. 家乡特色风土人情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与家乡相关的故事、传说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家乡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地理位置,并谈论家乡的一些特色。
二、呈现(1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家乡的人文历史和特色文化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
三、探索(20分钟)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阅读与讨论,了解家乡的一些特色风俗、民间故事、传统
节日等,展示家乡的独特魅力。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家乡的地理位置、人文历史和特色文化,强调家乡的重要
性和独特性。
五、拓展(10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小品表演等形
式展现。
六、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之情。
教学反思:
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乡观念,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识,让他们在了解家乡的同时,也
能拓展视野,增长知识。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 ******* 授课人年级四年级科目地方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本课(节)第课时总累计课时课题火烛要小心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应对火灾的自护自救方法,会报警。
2. 让学生认识一些消防安全标志。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使他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初步形成自护自救能力。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应对火灾的自护自救方法,会报警。
2. 初步形成自护自救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关于火灾自护自救的知识、毛巾、卡片。
1/ 14教师准备:电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一、创设情境,猜谜导入 1. 猜谜语出示谜面是:人多了一点点。
(打一字)谁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呢?(火师板书:火)它有什么好处呢?它不仅有你们刚才所说的好处,还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
但是,当燃烧的火失去控制时,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形成火灾。
(师补充:灾)你们有听说过或看见过火灾吗? 谁来说一说。
2. 课件出示有关火灾的图片,师生一同观看。
3.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4. 师小结: 是的,火灾是危险的、残酷无情的,我们平时用火要小心谨慎。
如果某一天,你突然遇到火灾了,你该怎么办?二、消防安全大家谈 1.师:同学们,火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方呢?师相机出示森林、公共场所、住宅、工厂发生火灾的图片。
火灾通常发生在人员密集、消防意识淡薄的公共场所、社区及家庭、森林、工厂等环境。
甘肃省地方课程 四年级下册健康成长教案

导 学 过 程
一、教师揭题导入:
2013年4月20日,一声撕心裂肺的巨响,一场催肝断肠的灾难,降临在泱泱巴蜀。顿时,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爱的潮水一浪胜过一浪地涌向巴蜀大地,温暖着灾区人民的的心。今天,为了牢记这一惨痛经历,我们一起学习本课,旨在能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导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春晚中有名的节目《千手观音》,一边看一边思考给你的感受。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角色模拟,走近残疾人
残疾人为了适应现实生活,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活动一: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
2.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但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与伤残作斗争,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3.身体残疾的侯斌有幸在奥运会开幕式上点燃圣火,他拉动手中的绳索,艰难却坚定地“飞”向火炬塔的身影,代表着人类乐观、进取以及不屈的精神。以及残奥运动员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争取了荣誉,为我国2008残奥会赢得了主办权。这些残疾人这么出色,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板书:尊重)
西峰中心小学四年级健康成长教学设计
课题
尊重关心残疾人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和熟悉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
2. 掌握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增强地方归属感。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地方意识。
教学内容: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一幅带有本地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特征,提问:“你知道这是哪个地方吗?”2. 继续观察地图,提问:“根据地图上的特征,你能猜出这个地方有哪些特色吗?”3.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观察,尽量描述本地的地理位置和特征。
二、呈现(15分钟)1. 使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介绍一些本地的特色景点、地标建筑或自然风景,并简单解释它们的由来和意义。
2. 展示一些本地的历史和文化知识,如传统节日、闻名人物、地方特产等。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志愿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自由选择某个特色景点或历史文化知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研究,并整理资料。
2. 各小组进行展示,介绍自己选择的内容,可以使用图片、PPT、模型等形式。
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和补充说明。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回顾整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地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特色,以及历史和文化知识。
2. 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和点评,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等活动中,继续观察和了解本地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积累更多的知识。
2. 提醒学生多阅读本地的地理科普书籍、历史故事等,增长见识。
六、作业布置(2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画一个属于本地的地图,标注本地的特色、历史或文化。
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可以多找家人或朋友交流,提高作品的质量和准确性。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研究本地的地理特征、历史和文化,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地理意识。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

四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地方方言、民间艺术等方面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地方课程的学习;(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运用观察、实践、演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归属感;(2)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3)引导学生尊重、珍惜和传承地方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风土人情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1)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家乡在哪个省份、城市;(2)讲解家乡的气候特点,如温度、湿度、四季变化等。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俗节日(1)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2)讲解节日的习俗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间艺术(1)介绍家乡的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戏曲等;(2)讲解民间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三、教学资源1. 图片资料: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活动、民间艺术等图片;2. 视频资料:家乡的特色文化、历史遗迹等视频;3. 图书资料:关于家乡的地理、历史、民俗等书籍;4. 实践材料:剪刀、彩纸、泥巴等手工制作材料。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家乡民俗节日、民间艺术的了解和传承情况;3. 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如剪纸、泥塑等作品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建议1.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家乡特色;2. 利用本土资源,开展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3. 鼓励家长参与,发挥家庭、社区的教育作用,共同传承地方文化;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趣味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地方课程教案)*******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 授课人年级四年级科目地方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本课(节)第课时总累计课时课题火烛要小心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应对火灾的自护自救方法,会报警。
2. 让学生认识一些消防安全标志。
3.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使他们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初步形成自护自救能力。
5.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应对火灾的自护自救方法,会报警。
2. 初步形成自护自救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以及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查阅关于火灾自护自救的知识、毛巾、卡片。
教师准备:电话、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修订、增减一、创设情境,猜谜导入1. 猜谜语出示谜面是:人多了一点点。
(打一字)谁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呢?(火师板书:火)它有什么好处呢?它不仅有你们刚才所说的好处,还给人类带来文明和进步。
但是,当燃烧的火失去控制时,就会给人类造成灾难,形成火灾。
(师补充:灾)你们有听说过或看见过火灾吗? 谁来说一说。
2. 课件出示有关火灾的图片,师生一同观看。
3. 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感受?4. 师小结: 是的,火灾是危险的、残酷无情的,我们平时用火要小心谨慎。
如果某一天,你突然遇到火灾了,你该怎么办?二、消防安全大家谈1.师:同学们,火灾通常发生在哪些地方呢?师相机出示森林、公共场所、住宅、工厂发生火灾的图片。
火灾通常发生在人员密集、消防意识淡薄的公共场所、社区及家庭、森林、工厂等环境。
2. 小组讨论。
如果你身在火灾现场,或者被困在火海之中,你会怎么办?请根据你们搜集到的资料,将你们的意见写在逃生锦囊卡上,看那组同学说得最好,最多,速度最快。
二、学习消防安全逃生知识1. 小组交流自己的逃生方法,形成学习成果,全班汇报。
(1)小组一汇报:保持沉着冷静学生汇报时要说出遇到火灾保持沉着冷静的重要性。
(2)小组二汇报:迅速逃离①生汇报时要说出迅速逃离的重要性。
②辩一辩:小学生应不应该参与救火?(3)小组三汇报:立刻报警①学习如何正确报警。
学习报警方法:三迎一讲。
②情景模拟:课件出示:小明家住在少岷北路阳光小区3号楼。
星期天,他一个人在家里,发现楼下二层的住户家起火了,他该怎么办?谁来帮帮他?③ 119火警电话可以随便拨打吗?为什么?(4)小组四汇报:火灾发生时如何自护自救当发生火灾时,不仅要拨打119,而且还要进行自护自救,火灾来临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想办法逃生。
学生汇报火灾时的逃生方法。
①了解浓烟的危害。
②学习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弯腰逃生。
③当发生火灾时,应走安全通道、不能乘坐电梯、撤离要有序,在公共场所,应听从指挥,防止踩踏。
当发生火灾时,门发热时的对策:我们可以用毛巾堵门、到通风口呼救等待营救。
四、模拟演练:火场逃生大考验1. 同学们,刚才学习了这么多的面对火灾的办法,考验大家的时候到了,我们现场做一个火场逃生的演习怎么样?假设我们教学楼现在真的着火了,同学们用你的手绢当湿毛巾,咱们来进行演练。
请中间组的同学参与演练。
当警报响起时候,看谁会更安全更快速地撤离?其余同学观看后再作评价。
2. 抽生评价演练同学的表现。
五、总结延伸,回归美好生活1. 同学们,经过了这节课的学习,你什么收获?2. 同学们,尽管灾难很可怕,但只要我们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自护安全知识,就会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我们的生活依然美好。
真诚地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健健康康每一天,快快乐乐每一天,美满幸福每一天。
教学反思:*******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 授课人年级四年级科目地方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本课(节)第课时总累计课时课题小心易燃易爆品教学目标: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重难点: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订、增减一、情境导入想一想你所见到或听说过的爆炸事故。
二、课前热身(1)哪些物质遇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2)加油站为什么要严禁烟火?(3)注意我们身边的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
三、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本课在燃烧的基础上讲述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通过一些安全图标来加强对安全的认识,说明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2)课堂互动互动1 师:探究爆炸的知识,你是怎样理解爆炸的?生: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互动2 师:哪些气体燃烧能发生爆炸?生:可燃烧的气体燃烧都可能发生爆炸。
互动3 师:家庭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等泄漏该如何处理?生:打开门窗,关闭阀门。
互动4 师:探究粉尘的爆炸情况,在[实验7-2]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听到爆炸声。
由于面粉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而发生爆炸。
通过该实验能说明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
互动5 师:可燃物燃烧剧烈的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生:与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等有关。
互动6 师:在你所熟悉的场所中,哪些地方贴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生: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矿井内等。
互动7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生:随时注意防火、防爆及采取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本课主要学习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措施和有关爆炸的知识。
(2)方法归纳:常观察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你就能获得许多知识。
(三)拓展延伸1.链接生活链接1:自行车轮胎、锅炉等发生爆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链接2:你家里有哪些易燃物、易爆物,安全措施搞得怎么样?2.实践探索(1)实践活动加油站是否可以接听手机?(2)巩固练习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
(四)板书设计1.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可以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教学反思:*******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 授课人年级四年级科目地方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本课(节)第课时总累计课时课题小心山洪泥石流教学目标:1、利用泥石流山体滑坡、溺水等的网络新闻资料,对学生进行灾情图片和视频宣传。
2、让学生了解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原理,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3、加强学生的爱国尽责、生命感恩、爱心互助及掌握安全自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并掌握遭遇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逃生方法、预防溺水的方法等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订、增减一、观看有关泥石流的图片。
二、介绍泥石流发生的原理及种类:1.泥石流发生的原理:泥石流发生是在暴雨或淫雨使沙土石达到水饱和并达到液化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液化的泥沙石向低洼处流动,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
山体滑坡是暴雨或淫雨使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造成山体滑坡可以是第四纪残坡积物,也可以是风化的基岩。
2.泥石流的分类泥石流按其物质成分可分为3类:由大量粘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叫泥石流;以粘性土为主,含少量砂粒、石块、粘度大、呈稠泥状的叫泥流;由水和大小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的称之水石流。
泥石流按其物质状态可分为二类:一是粘性泥石流,含大量粘性土的泥石流或泥流。
其特征是:粘性大,固体物质占40-60%,最高达80%。
其中的水不是搬运介质,而是组成物质,稠度大,石块呈悬浮状态,暴发突然,持续时间亦短,破坏力大。
二是稀性泥石流,以水为主要成分,粘性土含量少,固体物质占10-40%,有很大分散性。
水为搬运介质,石块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
其堆积物在堆积区呈扇状散流,停积后似“石海”。
以上分类是我国最常见的两种分类。
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分类方法。
如按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水川型泥石流,降雨型泥石流;按泥石流流域大小分类有:大型泥石流,中型泥石流和小型泥石流;按泥石流发展阶段分类有:发展期泥石流,旺盛期泥石流和衰退期泥石流等等。
三、发生泥石流山体滑坡时的逃生方法:1.在沟谷内逗留或活动时,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转移到安全的高地,不要在低洼的谷底或陡峻的山坡下躲避、停留。
2.留心周围环境,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这很可能是即将发生泥石流的征兆。
3.发现泥石流袭来时,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一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向泥石流的流动方向走。
4.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沟内住地,应等待一段时间。
5.野外扎营时,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址,尽量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或山谷、沟底。
6.沿山谷徒步行走时,一旦遭遇大雨,发现山谷有异常的声音或听到警报时,要立即向坚固的高地或泥石流半旁侧山坡跑去,不要在谷地停留。
一定要设法从房屋里跑出来,到开阔地带,尽可能防止。
7.发生山体滑坡时,同样要向垂直于滑坡的方向逃生。
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四、掌握预防溺水的方法:无论在炎热的夏季还是秋季,同学们都喜欢游泳,但因为缺少安全常识而溺水死亡,引发溺水事故,所以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四不”:一不:未经家长、老师同意不准去。
二不:没有会水性的大人陪同不准去。
三不:有水的地方远离不准去。
四不:不到沟、渠、水库、塘等深水处玩。
探讨溺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不会水性。
2. 意外掉入水中,室息死亡。
3. 在水中突发病尤其心脏病。
4. 盲目游入深水漩涡。
救护需知: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冒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或让大人来营救。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能参加抢险营救等危险性活动。
五、师生交流。
同学们,珍爱我们的生命吧!珍爱生命就等于珍爱自己,请举例子说一说怎样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思考“从泥石流山体滑坡中我看到的、我想到的;我能为身边的人做什么?我能为自己做什么?总结:同学们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每一天。
希望通过这堂安全教育课,同学们能珍爱生命,感受生命价值,养成自觉遵守安全原则及其他安全防范原则的习惯,祝大家天天安全!教学反思:*******教师集体备课教案备课组成员******* 授课人年级四年级科目地方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本课(节)第课时总累计课时课题地震逃生有要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防地震常识。
2.使学生掌握一些遇到地震的处理方法,有一定的自救知识和应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地震的产生及其破坏的生活常识,培养有关防范力。
教学方法及措施: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修订、增减一、看视频《唐山大地震》大家认真观察表演后讨论:(1)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是怎么处理的?(2)总结:短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知识?老师小结:伴随着地球内部的运动,地震总会造成各种破坏,由于它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所以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