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要点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意义1.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科学施肥和灌溉,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养分供给和水分供给充足,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减少资源浪费: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合理施肥和灌溉,减少养分和水分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3. 保护环境:通过科学施肥和灌溉管理,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水体和环境造成的污染减少。
4. 强化土壤肥力: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和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保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土壤侵蚀。
5.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要点1. 种植前土壤肥力调查:在种植玉米前,要对土壤进行肥力调查,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供肥能力,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确定施肥方案。
2.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肥力调查结果和玉米的生长需要,科学施肥。
施肥时要注意施肥剂量、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机,避免施肥过量或施肥不足。
3. 精准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需肥情况和土壤的含水量,科学灌溉。
采用定量灌溉和灌溉技术,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的水分供给充足。
4. 水肥配套:根据不同生长期的需水需肥情况,合理配制水肥方案,实现水肥的匹配与优化。
在生长初期施肥增肥,中期施肥保肥,后期施肥减肥。
5. 循环利用养分: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养分的循环利用。
采用有机肥等方式,促进土壤养分的循环,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6. 科学管理土壤:要注意土壤的管理和改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肥力的积累和提高。
7. 生态环境保护: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减少对土壤、水体和环境的污染。
三、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1. 灌区农民在日常生产中,要科学施肥和灌溉,避免盲目施肥和灌溉,造成养分和水分的浪费。
2. 农业技术人员要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水肥管理水平,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肥水篇
☆☆☆肥水篇☆☆☆一.技术推广(一)、单细胞藻类单细胞藻类,简称单胞藻,是水生浮游植物。
池塘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时刻进行着复杂的物质循环过程,浮游植物吸收水中小分子营养元素以及二氧化碳,借助于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自身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增加水体的溶氧量;同时浮游植物又可作为水产动物幼苗的活饵料,促进水产动物幼苗的快速生长。
(二)、水色水色是池水在阳光下所表现出的颜色,主要是由单细胞藻类、浮游动物、水中的悬浮碎屑等所表现出来的颜色。
其中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为水色最主要成因,对水色的影响最大,所以,水色通常是指“单细胞藻类和浮游动物”的变化过程。
养虾先养水,水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能否健康生长甚至养殖成败。
因此,观察养殖水体,明辨优劣水色,对水质的管理维护和调理在养殖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饵”。
(三)、优良水色淡绿色、黄绿色以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此种水色既稳定,营养又极为丰富,有利于虾的快速生长,虾的活力较强,体色富有光泽。
茶色、茶褐色以硅藻为优势种群,此种水色较为“肥、活”,藻的种类有三角褐指藻、新月菱形藻、角毛藻、小球藻等。
此水色有利于虾的快速生长,虾的活力较强,体色有光泽。
(四)、不良水色(危险水色)白浊色水此种水色为最坏的水色。
以肉眼即可看到悬浮于水中的无数小白点,这些小白点多为浮游动物,在静止或无风的水面,常可看见这些生物聚集于此,以丝状漂浮、或旋转。
其主要种类为原生动物的绒毛虫、轮虫、聚缩虫等,形成白茫茫一片,被称为“白露水”。
主要危害:快速吃掉水体中各种浮游藻类,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池虾极不安定,是虾游塘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原生动物绒毛虫大量繁殖时,这些绒毛虫常侵害到体质较弱的虾或病虾。
另外,白浊色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杂质,为各种致病菌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机会。
清瘦水池水清沏见底,藻类不易培养起来,久而久之丝状藻类遍地滋生,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该种水色。
虾塘肥水最经济的方法与技巧
虾塘肥水最经济的方法与技能肥水时间:肥水时间为放苗前20天左右。
肥水方法:—般泥质和沙泥质池塘,使用无机肥成效较好,而沙质底、高位池、铺地膜池塘肥水时困难一些,可使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成效比较好;同时需要全水体消毒,消毒完后2-3天,就可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避免鱼类和虾幼体,或者卵和大型浮游动物进入塘内。
一、肥水时间1、肥水时间为放苗前20天左右,由于肥水进程池塘中的很多理化因子都在剧烈的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就是pH值的变化,出现为“∧”变化规律,前期pH值连续在增加,有时可以到达10。
2、15天后,会逐渐降落,20天左右pH值可以在8.5左右,比较适宜对虾生长,同时此时水色、透亮度、浮游生物量都处于比较好状态,比较适宜放苗,所以肥水时间适宜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
二、肥水方法1、具体使用哪种物质进行肥水,需要根据池塘底质状态而定,—般泥质和沙泥质池塘,使用无机肥成效较好,而沙质底、高位池、铺地膜池塘肥水时困难一些,可使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方法,成效比较好。
2、大部分虾农反应,虾塘施肥后,有些水肥不起来,如果肥起来,就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据了解很多虾农避免虾病产生,采取了全水体消毒方法,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的水体进行消毒。
3、一样用进满水的方法进行毒塘和水体消毒,敌害生物和各种病原体就会被杀死,但池塘中各种有益生物,包括各种浮游动物和植物也会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就会变透亮,清亮可见池底。
4、因此在这样的水环境中,已经没有藻种,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这种水体由于藻的种类少,即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亮度,也不能连续很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而正确的毒塘方法是进水10cm左右,一样以刚埋住池底面为准,这种水体不仅能把池底细菌和病鸩杀死,也能够把敌害生物杀死,同时又节省本钱。
5、在毒完塘后2-3天,就可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避免鱼类和虾幼体,或者卵和大型浮游动物进入塘内,这时进的水会带进大量浮游生物,也就是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的时候,会吸取营养盐,等待24-48小时内,就可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亮度。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危害、治理方法或技术1、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和原因天然水体中由于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种水生生物、植物异常繁殖和生长,这种现象称作水体富营养化。
这些过量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农田施肥、农业废弃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
污水中的氮分为有机氮和无机氮两类,前者是含氮化合物,如蛋白质、多肽、氨基酸和尿素等,后者则指氨氮、亚硝酸态氮,它们中大部分直接来自污水,但也有一部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转化作用而形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发生在湖泊、河口、海湾等流动缓慢且水体更新时间较长的水域。
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丰富的氮、磷,如人体排泄含有一定数量的氮,使用含磷洗涤剂,含有大量的磷等。
另外如磷灰石、硝石、鸟粪层的开采、化肥的大量使用,也是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的来源。
富营养化的防治是水污染处理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这是因为:①污染源的复杂性,导致水质富营养化的氮、磷营养物质,既有天然源,又有人为源;既有外源性,又有内源性。
这就给控制污染源带来了困难;②营养物质去除的高难度,至今还没有任何单一的生物学、化学和物理措施能够彻底去除废水的氮、磷营养物质。
通常的二级生化处理方法只能去除30-50%的氮、磷。
2、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我国的这种水体现象比较严重。
淡水水域中,50%以上的湖泊、30%以上的大型水库都出现过水体营养化(也称作“水华”),其中以太湖、巢湖和滇池尤为严重.而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也称为“赤潮”)也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前,只有渤海发生过较多的赤潮;进入90年代后,东海成为赤潮发生最为频繁的海域;到了21世纪,除南海外,其他海域都频频爆发大面积的赤潮.这种现象正朝着频率提高、面积增大、损失加大的趋势发展。
表1是近几年发生赤潮情况的统计数据。
一般来说,总磷和无机氮分别为20毫克/立方米和300毫克/立方米,就可以认为水体已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
富营养化问题的关键,不是水中营养物的浓度,而是连续不断地流入水体中的营养盐的负荷量,因此不能完全根据水中营养盐浓度来判定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水生植物肥料施用技术
水生植物肥料施用技术水生植物是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其栽培与陆地植物有所不同。
为了确保水生植物的健康生长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正确的肥料施用技术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肥料施用的一些关键技巧和注意事项。
一、了解水生植物的养分需求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养分的需求有所差异。
在施用肥料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水生植物的养分需求情况。
通常来说,水生植物对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需求较高,但细节需求因植物类型而异。
二、选择适合水生植物的肥料类型在市场上,有许多类型的水生植物肥料可供选择。
根据植物的需要,我们可以选择有机肥料、无机肥料或复合肥料等不同类型的肥料。
1.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从生物体中提取的,它们对于水生植物的生长非常有益。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并促进水质的改善。
2. 无机肥料:无机肥料是通过化学合成制成的,它们的养分含量通常较高。
在使用无机肥料时,需要谨慎控制施用量,以避免对水质产生负面影响。
3. 复合肥料:复合肥料是将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混合而成,具有综合的养分供应效果。
它既具备有机肥料的优点,又能提供无机肥料的高效养分。
三、正确测量肥料用量在施用水生植物肥料时,正确测量肥料的用量非常重要。
施用的肥料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对水生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 遵循肥料包装上的施用指导,根据水体的大小和水生植物的需求来合理计算用量。
2. 对于有机肥料,我们可以根据包装上的建议进行适量分批施用,以避免水体中养分的堆积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在施用无机肥料时,需要更加精确地计算用量,避免过量施用造成养分浪费和水体污染。
四、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和方法在选择施肥时间和方法时,应考虑水生植物的生长周期和喜好以及水体条件的变化。
1. 施肥时间:大部分水生植物的生长旺盛期通常在春季到夏季,此时是施肥的最佳时机。
在冬季或休眠期,我们可以减少或停止施肥。
2. 施肥方法有多种选择,常用的包括:(1)根部施肥:将肥料混入水中,直接从根部施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34页
3.生态控制
1. re-establishment of the submerged macrophyte communities
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大 型水生植物包含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 海罗地、多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各种类, 可 依据不一样气候条件和污染物性质进行适宜选栽。
供给充分,使得无固氮能力微囊藻成为优势种,形成过程是
蓝藻本身特点及温度、光照、营养盐和其它生物等很多原因
共同作用结果。简而言之,引发蓝藻水华形成原因有两个:
一.内因(湖泊富营养化)
1.工业点源、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周围人口密度大,工业和
农业污染严重。面源污染面积大,不好控制
2.太湖本身内源污染: 太湖水深浅,面积大。营养负荷高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22页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滇池湖中湖计划
第23页
②引水冲刷: 引水冲刷是降低和稀释湖泊 水体营养物质有效方法,加紧水换水周 期使 得蓝藻来不及生长。 用含磷和氮浓度低水注入湖泊,起到稀
释营养物质浓度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 象,提升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藻类大 量繁殖
生物色素 光吸收 和散射
卫星 图谱
水域水 色改变
对比与分 析
本底对比和异常水色区域判别对赤潮, 水华发生周期及扩散面积进行预测。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1页
卫星监测原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2页
环境一号卫星( H J- 1 ) CCD 数据
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综述
第13页
②实时水质理化监测
第24页
滇中调水工程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
水肥一体化五大技术要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以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和调控水和肥料的供应,实现高效农业生产的技术。
它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水资源和肥料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目标是在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和肥料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和肥料的损失和浪费。
在农业生产中,水和肥料的供应一直是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常常出现水资源短缺、肥料过量施用的情况,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还有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出现对于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保护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水肥一体化技术包括了很多方面的内容,以下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五大技术要点:1.确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确定合理的灌溉量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水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水量来确定灌溉量。
同时,还要根据土壤环境和水源条件来确定合理的灌溉周期。
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周期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水分,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和产量。
2.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确定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另一个关键。
不同的作物对肥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应根据作物的需肥量来确定施肥量。
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法,如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等。
合理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可以保证作物充分供应养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产量。
3.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土壤保水是水肥一体化技术中的重点内容。
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要采取措施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如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深耕等。
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可以提高土壤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灌溉水的使用量。
4.优化施肥水平和施肥根系分布:施肥水平的优化和施肥根系分布的合理调控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核心内容。
施肥水平的优化要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养分需求来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次数,合理分配养分供应。
在施肥过程中,还要注意施肥的时机和方式,保证施肥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
作物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
实现化肥减量的途径之一
➢发展有机肥产业及循环农业,有机替代无 机肥
等养分情况下,粮食作物有机肥可替代 10%~30%的化肥;
香蕉:1kg生物有机肥可替代15-15-15有 机肥0.5kg。
实现化肥减量的途径之二
➢作物养分综合管理(含测土配方施肥) (作物营养套餐)
11.2-22.4
1.59-2.39
11.2-16.8
0.79-1.59
5.6-11.2
0.79-1.59 2.39-4.80 2.39-3.20 0.79-1.59
5.6-11.2 16.8-33.6 16.8-22.4 5.6-11.2
0.79-1.59 1.59-3.20 0.79-1.59
5.6-11.2 11.2-22.4 5.6-11.2
配方少,大包装或没有包装,价格低, 用量大,主要为液体肥料。清液型主 要用于滴灌、微喷灌,喷灌机,悬浮 型主要用于做基肥。养分含量高中低 浓度都有。
企业生产
施肥推荐
施肥建议卡
田间校验
农化服务
香蕉养分综合管理技术规程
种植前关键技术 1、培育壮苗 2、深松土壤
营养生长期 关键技术
3、5kg/株有机肥+ 钙镁磷肥作底肥
1、勤施薄施、壮苗
50kg/亩石灰 4、线虫处理
2、补苗、调苗 3、防网蝽、蚜虫
花芽分化期-孕蕾 (4~5.5月)
抽蕾期 (移栽后6月)
合理施用水溶肥料的一些要求
• 少量多次 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
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每次 每亩水溶肥料用量在2~6公斤/亩。一般为常规次 数的3倍以上。
• 养分平衡 特别在滴灌施肥条件
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及治理办法
水体富营养化的预防及治理办法当我们谈及水体富营养化时,不得不正视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过度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进入水体,导致水生植物过度生长,进而引起鱼类及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了保护我们的水资源,预防及治理水体富营养化已刻不容缓。
要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我们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加强污水处理能力,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对于工业废水,应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对于农业废水,应推广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通过优化农业景观,如农田轮作、种植绿肥等,可以有效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增加水域周围的绿色植物覆盖率,如湿地公园、滨水绿化带等,利用植物的吸附作用,减少水中的营养物质,达到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当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后,我们需要采取治理措施,以缓解其对环境的影响。
物理方法是其中的一种选择,如抽样检测、机械打捞等。
通过定期采集水样,检测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采用机械打捞的方法,可以直接清除水生植物和漂浮物,改善水质。
化学方法也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向水中加入特定的化学物质,如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等,可以使水中的营养物质沉淀下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方法虽然见效快,但可能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破坏。
相比之下,生物方法则更加环保。
通过培养生物多样性,如放养鱼类、贝类等,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还可以通过接种微生物菌剂,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方法虽然见效较慢,但长期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水质,维护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预防及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我们双管齐下。
在预防方面,我们需要控制污染源的排放,推广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等措施。
在治理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正视水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切实和重视水环境保护,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水体富营养化的方法和手段,以确保我们的水资源能够持续健康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水产养殖肥水追肥方法
水产养殖肥水追肥方法引言水产养殖是一种不断发展壮大的行业,养殖过程中,鱼虾对水质的要求十分苛刻,良好的水质是保障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确的肥水追肥方法可以帮助维持水体的养殖环境,提高鱼虾的生长速度和抵抗力,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肥水追肥方法。
肥水追肥方法1. 有机肥料的使用有机肥料是肥水追肥的重要方式之一。
有机肥料可以提供养分给水体中的植物,从而改善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增加养分的供应。
合理的有机肥料使用可以提高鱼虾的食物来源,促进其生长发育。
有机肥料可以采用畜禽粪便、植物秸秆等,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用量:使用过多的有机肥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增加藻类的生长,造成水质恶化,对鱼虾的生长不利。
因此,应根据养殖密度和水质状况,合理控制有机肥料的使用量。
- 逐步添加:有机肥料应逐步添加,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以免对水体产生冲击影响。
根据水体的情况,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逐渐增加有机肥料的投入量。
- 混合均匀:有机肥料使用前应充分混合均匀,以确保养分得到充分溶解和释放。
2. 矿质肥料的施用除了有机肥料,矿质肥料也是肥水追肥的重要方法之一。
矿质肥料可以提供水体中所需的微量元素,满足鱼虾的需求,促进其生长和健康发育。
常见的矿质肥料包括氮、磷、钾等。
使用矿质肥料需注意以下几点:- 控制施用量:矿质肥料也应适量使用,过量施用可能会导致水体中的养分浓度过高,造成水质恶化。
-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根据水质测试结果和养殖需求,选择合适的矿质肥料种类,确保养分的均衡供应。
- 遵循施肥周期:在进行肥水追肥时,应遵循一定的施肥周期,控制施肥的频率和间隔,以免对水体产生不良影响。
3. 其他技术手段的运用除了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的使用,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来进行肥水追肥,以更好地改善水质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益。
- 循环水技术:通过水的循环利用,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水质污染,降低水体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适时清理养殖池底的残留物,保持水体清洁。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断加剧,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使得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导致水中藻类、有害藻类、浮游植物的大量生长,进而形成大面积的藻华,对水体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如何正确有效地治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难题。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与分类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大量营养物质的输入使得水生态系统中浮游生物种群或海藻种群过度生长,最终导致水体水质退化的一种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通常可分为点源污染与非点源污染两种类型。
点源污染:是指来自城镇工业企业、畜禽养殖等固定设施的直接排放废水所引起的水污染,属于比较集中的污染。
非点源污染:指的是人类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所释放的 ammonia Azlactone,磷、施肥等大量污染物,通过自然径流、雨水等途径,进入河川湖泊等水体。
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技术,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四大类:1.物理治理技术流速增加法:是指通过改变水体流速和水流动力学条件,达到防止藻华形成或消除藻华的目的,包括水体通流处理、人工增流处理以及湖泊退肥措施等。
水域缓冲带:是指在水体周围建立生态缓冲带,设立一段底泥脱营养带,以起到固定氮磷,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2.化学治理技术氧化剂治理:是指利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等来使水体中氮磷等微量元素彻底氧化掉,从而达到很好的水质提高效果。
絮凝沉淀技术: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在线外悬浮物聚集成大颗粒物而沉降下来,同时也能除了有害菌等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
3.生物治理技术生态修复方法:是指经过施肥,提高水质中的营养物含量,转化藻类的品种和数量。
人工增氧:是指给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人为增氧,从而促进藻类的生长,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
4.组合治理技术结合水生植物与人工技术。
如富营养化水体中添加水生植物,增进水中植物的生态作用,促进富营养化水体的降低。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水肥一体化详细全解(滴灌)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
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在压力作用下,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
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
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植物有两张“嘴巴”,根系是它的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
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
叶面喷肥只能起补充作用。
我们施到土壤的肥料怎样才能到达植物的嘴边呢通常有两个过程。
一个叫扩散过程。
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
另一个过程叫质流。
植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叶片气孔张开,进行蒸腾作用(这是植物的生理现象),导致水分损失。
根系必须源源不断地吸收水分供叶片蒸腾耗水。
靠近根系的水分被吸收了,远处的水就会流向根表,溶解于水中的养分也跟着到达根表,从而被根系吸收。
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被吸收,不溶解的肥料植物“吃不到”,是无效的。
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这样施入土壤的肥料被充分吸收,肥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
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
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
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滴灌施肥是一种精确施肥法,只施在根部,显着提高肥料利用率,与常规施肥相比,可节省肥料用量30~50%以上;大量节省施肥劳力,比传统施肥方法节省90%以上。
施肥速度快,千亩面积的施肥可以在1天内完成;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时间和数量;显着地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增强作物抵御不良天气的能力;可利用边际土壤种植作物,如沙地、高山陡坡地、轻度盐碱地等;有利于防止肥料淋溶至地下水而污染水体;有利于实现标准化栽培;由于水肥的协调作用,可以显着减少水的用量。
草鱼养殖正确的肥水方法
草鱼养殖正确的肥水方法1.引言1.1 概述草鱼养殖是一种重要的渔业养殖方式,其肥水管理对于提高草鱼的生长速度和品质至关重要。
正确的肥水管理可以提供草鱼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长环境,有效地控制水质,避免疾病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将从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草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以及合理施肥和水质管理等方面,介绍草鱼养殖的正确肥水方法,为养殖户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述了文章的主题,介绍了草鱼养殖肥水方法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草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以及合理施肥和水质管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正确的养殖指导和方法。
结论部分总结了肥水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正确的养殖方法对于草鱼养殖的意义。
同时,展望了未来草鱼养殖发展的方向,为读者展示了文章的全面性和前瞻性。
1.3 目的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目的是为草鱼养殖者介绍正确的肥水方法,以实现高效的草鱼养殖,并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我们将重点介绍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草鱼饲料的选择与投喂以及合理施肥和水质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管理草鱼养殖过程中的肥水问题,提高养殖效率,改善产品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养殖者对于肥水管理的认识,为草鱼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2.正文2.1 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对草鱼养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澈、无污染的温和流动的水体作为鱼塘或养殖场地。
水质清澈能够提供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水草的生长,为鱼类提供充足的氧气和食物。
同时,温和流动的水体能够保持水温稳定,避免水体的大范围波动,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发育。
其次,选择适宜的养殖环境还需考虑水质的水源和水位。
水源应来自于清洁的山泉或自流水,避免使用污染严重的河湖水域,确保水质卫生安全。
如何合理利用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如何合理利用化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化肥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增产。
然而,与此同时,过量使用化肥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过量的化肥不仅会造成土壤的污染,还会通过径流和渗透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恶化。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合理利用化肥,并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一、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减少化肥对环境污染的关键。
科学施肥要考虑土壤养分状况、作物需求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化肥的种类、用量和施肥时间。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化肥的养分,减少浪费。
二、有机肥替代化肥有机肥是一种由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肥料。
相比化肥,有机肥对环境的危害更小。
有机肥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逐渐替代化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比例。
三、合理施肥技术除了科学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合理施肥技术来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1. 穴施法:在作物根部周围开凿小孔,将化肥直接施入,减少浪费和化肥的流失,提高施肥效果。
2. 深层施肥法:将化肥施入地下一定深度,减少氮肥的挥发和流失,保持养分供应的稳定性。
3.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水田里同时施用化肥和农药,充分利用水体对化肥的保留和吸收作用,减少化肥流失。
4. 滴灌技术:采用滴灌技术将化肥直接滴入植物根部,减少化肥的散失和浪费。
四、定期监测和调整施肥方案为了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我们需要定期监测土壤和作物的养分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通过定期检测,可以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和作物的养分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施肥量和种类,减少化肥的使用,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总结起来,为了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我们需要科学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合理施肥技术,并定期监测和调整施肥方案。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损害,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体富营养化
水华蓝藻
•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一种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 植物。蓝藻在地球上出现在距今35亿至33亿年前, 现在已知1500多种,分布十分广泛,遍及世界各 地,但主要为淡水产。有少数可生活在60℃至 85℃的温泉中,有些种类和真菌、苔藓、蕨类和 裸子植物共生。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 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 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加剧了水 质恶化,对鱼类等水生动物,以及人、畜均有较 大危害,严重时会造成鱼类的死亡。
光
污染源
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 自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 活污水、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 施化肥,其中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 大量化肥。
一 外源污染源
2面源 城镇地表径流 农牧区地表径流 矿区地表径流 大气降尘 大气降水 水体养殖投铒 水面娱乐活动废弃物 水土流失及土地侵蚀
• 2 工程性措施
工程性措施主要包括挖掘底泥沉积物、进行水体深层曝气、注水 冲稀等。 控制底泥对改善那些底泥营养物质含量高的水体是一种有效的手 段,但需注意挖掘底泥的地点和深度。它减少了已经积累在表层底泥 中的总氮和总磷量,减少以至消除了潜在性内部污染源。而且通过挖 掘底泥可以加深湖泊水体的深度,实际增加了湖泊环境容量,最终仍 能起到降底湖泊水体营养负荷的作用。 深层曝气适用于湖水较深而出现厌氧层的水体。磷容易在厌氧条 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人为湖底深层曝气充氧, 使水与底泥面之间不出现厌氧层,有利于抑制底泥磷释放,对改善水 质有利。 注水冲稀的一种手段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 注入湖泊,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这对控制水华现象,提高 水体透明度等有一定作用,但营养物绝对量并未减少,不能从根本上 解决问题;另一种手段是换水,这是针对临江湖泊的方案,起到江水 取代湖水,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滞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水生植物栽培技术
水生植物栽培技术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是一门关于在水中生长和繁衍水生植物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
水生植物具有独特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因此需要特殊的栽培技术来促进其生长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包括选址、水质管理、光照要求、水肥管理以及常见的水生植物栽培注意事项。
一、选址选择适当的栽培环境是水生植物成功生长的第一步。
在选择栽培地点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光照条件:水生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来进行光合作用。
因此,要选择有充足阳光照射的地点进行栽培。
2. 水质条件:水质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选择无污染、水质清澈的水域,避免有毒物质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3. 水深条件: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水深的要求不同,选择适合的水深进行栽培,以便水生植物根系能够充分生长。
二、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水生植物栽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保持水体的清澈和适宜的温度是水生植物生长的关键。
以下是水质管理的几个方面:1. 水体清澈:保持水体清澈可以提供足够的光照和氧气供给水生植物。
清除水体中的杂草、浮游生物等杂质是保持水体清澈的重要措施。
2. 水温适宜: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保持水温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
根据具体的水生植物种类,合适地控制水温是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关键。
3. 水中营养物质:水生植物需要适量的营养物质来进行生长。
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肥料,维持水中的养分平衡。
三、光照要求光照是水生植物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环境因素,对光照的要求取决于具体的水生植物种类。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大,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越快。
以下是保证水生植物光照需求的几个措施:1. 充足的阳光:将水生植物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保证每天可以得到足够的光照。
2. 遮阳措施:对于一些耐阴性强的水生植物,可以通过设置遮阳网等措施来保证植物不受过强光照的伤害。
3. 光照时间:水生植物一般需要每天大约12小时的光照时间。
可以通过调节光照时间来满足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一、水体施肥的作用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为什么要在水体中施肥?各种水产养殖对象都是异养生物,其生长的物质、能量需要完全依赖于食物~外源性饵料。
除工业化、高密度养殖生产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外,天然饵料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主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基本食物。
在苗种培育、大水面天然增殖、以滤食性水产动物(鱼、虾、蟹、蚌、贝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水体,若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供给天然饵料,满足水产动物的物质、能量需求,优质高产就有物质保证。
水中的天然饵料包括浮游植物、高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
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都能直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初级生产者,其生产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盐类(氮、磷、钾、钙等和无机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在肥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类,在自然阳光照射下,能很好地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大量繁殖浮游植物。
在瘦水中,营养盐比较贫乏。
水产动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溶解于水中的简单无机物,水产动物通过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而生长,因而水产动物的生长与水体中的无机盐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人们每年从水体中捕捞出大量的水产品,相应带走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向水体中补充这些物质,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长此以往,水体生产力将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通过施肥来增加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的含量,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保证水体最大限度的生产力。
2、施肥有哪些具体作用?施肥的目的是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施肥的具体作用有以下3点:①、使浮游植物因得到必要的营养元素而大量繁殖。
②、促进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有益菌的增殖,为鲢、鳙、鲤、鲫、鲮、虾、蟹、蚌、贝等提供各种适口饵料。
③、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直接为水产动物所利用。
3、施肥对水中细菌有何影响?细菌是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缺少的分解者,也是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食物。
因此,水中细菌的数量多少对提高养殖产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施肥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细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对细菌繁殖的效用也不同。
在生产中可以看到,施肥区及施肥区附近的细菌大量聚集,同时施肥水域有大量的吞食细菌的浮游动物。
由于浮游动物的吞食及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施肥区细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
为保证细菌的繁衍增长,必须投入新的肥料。
4、施肥对浮游生物有何影响?①、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见表1)。
②、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量也有密切关系。
施肥量较大、水温较高→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施肥量较小、水温较低→以小型硅藻(如纺锤硅藻、圆盘硅藻)或金藻等为优势种群。
表1:施不同肥料后浮游生物优势种群及数量高峰持续时间③、施肥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主要在初期,以后随着浮游植物种类的增多、密度的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转为营养需求复杂、增长率较低但竞争力强的大型种类(例如鞭毛藻类、蓝藻)。
④、施传统肥料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鲢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一般在4~5天达到数量高峰,鳙易消化的浮游动物在5~7天达到高峰。
生化肥料:浮游生物数量在施肥第2天立即上升,第3天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开始出现高峰期,此后高峰期持续4~6天。
⑤、底栖藻类与浮游植物之间在养分和光照上存在着尖锐竞争。
如果水绵等大型丝状藻类先增长起来,则养分被吸收,浮游植物就难以增长;反之浮游植物若大量繁殖,由于透明度降低,底栖藻类也难以滋生。
这种情况在早春清塘、施肥后可能出现。
早春的水温低,必须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施足基肥或追肥,使浮游植物抢先繁殖起来。
⑥、施肥后浮游动物出现顺序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
因此,在施肥时应掌握好各类浮游动物的数量达到高峰期所需时间,以保证培育的浮游动物在个体大小和数量上及时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生化肥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1、常用肥料有哪些类型?常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常用有机肥:绿肥、粪肥、混合堆肥、生活污水等。
常用无机肥:氮肥、磷肥、钾肥、钙肥等。
生化肥料是针对水产养殖的特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复合肥,是替代传统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水产专用肥。
2、传统肥料有哪些优缺点?(1)、有机肥:优点:营养元素较全面,肥效较缓和而持久。
缺点:①、成分复杂,肥效变化大,不易掌握准确的施肥量;②、分解慢,肥效迟;③、用量大,操作繁重,增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即使经过发酵后施用也会带入大量有机渣质,造成水体污染并易引起泛池等现象;④、耗氧量大,据计算分解1吨大粪要消耗3.4~3.8吨氧,分解1吨牛粪要消耗5吨氧,分别相当于2.8吨和4.0吨鲤一个生长季节(约180天)的耗氧量。
(2)、无机肥:优点:分解快,肥效快;成分较单纯且易确定;用量较少,操作强度较小,对水体的污染较轻等。
缺点:①、肥效不持久;②、有效成分的水溶性较差;③、容易改变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极易沉淀造成底泥板结;④、培养的藻类以蓝藻、绿藻为主,饵料价值比鱼类容易消化吸收的金藻、硅藻、隐藻差。
3、生化肥料的有哪些特点?①、与传统无机肥相比,生化肥料的氮、磷含量高,氮、磷的水溶性好,添加了水生生物必需的铁、锌、镁、铜、钴、钼、硒等系列微量元素,从而提高肥效并能激活有益藻、菌的生物酶活性,加强其同化作用,加快其繁殖和生长速度,保证水产动物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在鱼蚌混养肥和虾蟹肥中,根据蚌、虾、蟹、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钙元素的需求量,按比例添加了适量的活性钙。
②、富含生物有机酸(腐植酸、胡敏酸、乌敏酸等),既具有传统有机肥肥效持久的优点,又能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理活性,而且不产生有机渣质,对水体和底质没有污染,③、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鱼、蚌、虾、蟹、贝易消化藻类的繁殖,抑制有害藻、菌的繁殖和生长,增加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净化水质、改善底质,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泛池,提高养殖动物的活力。
④、用量少而准确、见效快而持久、水色爽活、肥效比高。
既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又减少病害;既提高产量,又降低成本,增加施肥的直接效益和综合效益。
⑤、应用广泛,适合池塘、水库、湖泊、滩涂等水体的海水、淡水养殖,不同系列分别适合于鱼类混养,鱼蚌混养,虾、蟹、贝养殖等。
生化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的结果见表2。
表2:生化肥料与各类肥料的比较4、不同生化肥料的特点如何?(1)、鱼蚌混养肥:珍珠蚌和各种贝类相同,属软体动物,是滤食性水生动物,即通过进、出水管水体的流通,将水体中的藻类过滤下来为食物,因而养殖水体必须富藻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保证鱼蚌混养的健康生长,提高珍珠的产量。
珍珠蚌的生活环境要求:透明度25~30cm,即含藻类较丰富的水体中生活,底质无污染。
根据季节不同,藻群组成不同,水色也不一样,一般分为二种:一种是以绿藻、隐藻、硅藻、金藻为主组成的藻群,水色呈绿色或黄绿色;另一种是以硅藻、黄绿藻、金藻为主组成的藻群,水色为浅褐色或黄褐色,而且珍珠蚌养殖需要富钙和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作为珍珠蚌形成珍珠必需的物质基础。
珍珠蚌专用肥是新一代高效复合肥,是针对育珠蚌水体的理化要求和鱼蚌混养的营养需求特点,精心研制开发的含氮、磷、钙的复合肥料,根据水体施肥“以磷促氮、以微促长”的理论,合理配比各营养要素,充分发挥有机肥、无机肥、微量元素及微生物的不同特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培肥水质,促进优良藻类的大量繁殖、生长,控制藻相平衡,将老化水质转为嫩绿水质,水色鲜活,为鱼、蚌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浮游植物酶的活性、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水中溶氧。
使用后水质来肥迅速,肥效持久,水色爽活,鱼类生长迅速,病害减少;育成的珍珠珠形美观、色泽亮丽,珍珠品质明显提高。
(2)、鱼类专用肥:滤食性鱼类是以浮游生物(藻类、枝角类、桡足类、轮虫等)为食,肥水才能养出优质高产的鲢、鳙及其它滤食性鱼类。
培肥水质,施肥是关键。
传统施肥养鱼一般采用纯化肥或直接用畜禽粪肥泼洒于养殖水体,其最大的缺点是水质理化因子容易产生剧烈变化或有机物大量沉积,造成底质严重污染,到高温季节产生严重泛池或暴发出血性败血症(暴发性出血病)等现象。
针对传统施肥养鱼的缺点,采用无机肥+腐植酸、胡敏酸、乌敏酸等活性有机酸肥+有益微生物的方法,经科学复合配比研制出鱼类专用肥,具有用量省、见效快、肥效持久、对养殖生态无污染的优点,形成藻群丰富、水色嫩绿活爽的养殖水体,增加天然饵料生物。
同时藻类的光合作用加强,增加水中溶氧。
生物有机酸和某些微量元素,能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理活性,加速对水中氨态氮、硝态氮的分解和吸收,改善养殖水环境,促进鱼类健康生长,发病率明显下降,能节约成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
复配了有机肥之精华~腐植酸类有机酸和无机肥、微生物作为虾蟹贝专用肥,不仅具有浮游生物生长繁殖需要的氮、磷主要元素,而且含有水生生物生长所必需的生理活性物质,能增强水生生物多种酶的活性、加速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的吸收利用,培养出大量适口的浮游动物(枝角类、桡足类),为虾、蟹、贝提供优良的天然饵料,并能净化水环境。
有益藻类的大量繁殖能控制藻相平衡和调节藻类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氧化水体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改善水质,缓冲水体酸碱度,形成良性循环,抑制致病生物生长,促进虾、蟹、贝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成活率,缩短生长期,从而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科学地将无机、有机、生物配比复合,克服了单纯使用化肥容易改变水体理化性质和单纯使用畜禽粪肥容易造成底质恶化、高温季节泛池的缺点,并通过微生物改善水质和底质,保护养殖水环境的生态平衡,是虾、蟹、贝养殖中值得广泛推广的产品。
5、如何使用生化肥料?(1)、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①、在放养前一周,施足基肥培肥水质,新池:6.0kg/亩·米,老池:4kg/亩·米。
②、养殖过程中视水质肥度施追肥,追肥量为每次1.0~2.0kg/亩·米。
③、以晴天上午施用为宜,将本品溶于适量水中,30~60分钟后均匀泼洒。
④、无论是施基肥还是施追肥,在施肥后的三天内,最好不换水或注水。
⑤、本品不宜与碱性物质一起存放或施用。
施生石灰前后一周内不宜施用。
⑥、受潮后可能产生少量结块现象,但不影响肥效,将块粉碎后照常施用。
(2)、施肥量的调整①、根据池塘情况调整施肥量:淤泥过厚,应减少施肥量并配合使用益池保。
保水、保肥性能差的池塘,可适当增加施肥量。
新池可适当增加施基肥和追肥的数量。
②、根据主养种类调整施肥量:主养鲢、鳙,适当增加施肥量,透明度宜稳定在20~25cm;主养鲤,施肥量可略少,透明度宜在30cm左右;主养草鱼,施肥量不宜过多,透明度宜在35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