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施肥的作用、技术与方法

一、水体施肥的作用和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1、为什么要在水体中施肥?

各种水产养殖对象都是异养生物,其生长的物质、能量需要完全依赖于食物~外源性饵料。除工业化、高密度养殖生产主要依靠人工配合饲料外,天然饵料是水产养殖生产中主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基本食物。在苗种培育、大水面天然增殖、以滤食性水产动物(鱼、虾、蟹、蚌、贝等)为主要养殖对象的水体,若能及时地、保质保量地供给天然饵料,满足水产动物的物质、能量需求,优质高产就有物质保证。

水中的天然饵料包括浮游植物、高等水生植物、浮游动物、细菌以及有机碎屑等。

浮游植物和高等水生植物都能直接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被称为初级生产者,其生产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营养盐类(氮、磷、钾、钙等和无机盐)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在肥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类,在自然阳光照射下,能很好地促进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大量繁殖浮游植物。在瘦水中,营养盐比较贫乏。

水产动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是溶解于水中的简单无机物,水产动物通过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生物而生长,因而水产动物的生长与水体中的无机盐类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人们每年从水体中捕捞出大量的水产品,相应带走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向水体中补充这些物质,就会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况,而使养殖水体的物质循环和饵料生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长此以往,水体生产力将逐渐降低,因此需要通过施肥来增加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的含量,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浮游动物的生长发育,保证水体最大限度的生产力。

2、施肥有哪些具体作用?

施肥的目的是培育优质、适口、水产动物易消化吸收的天然饵料(浮游生物)或二级饵料(有机碎屑),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施肥的具体作用有以下3点:

①、使浮游植物因得到必要的营养元素而大量繁殖。

②、促进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有益菌的增殖,为鲢、鳙、鲤、鲫、鲮、虾、蟹、蚌、贝等提供各种适口饵料。

③、增加水体中的有机碎屑,直接为水产动物所利用。

3、施肥对水中细菌有何影响?

细菌是促进水体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可缺少的分解者,也是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的食物。因此,水中细菌的数量多少对提高养殖产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施肥可以提高养殖水体细菌的数量,施用不同肥料,对细菌繁殖的效用也不同。

在生产中可以看到,施肥区及施肥区附近的细菌大量聚集,同时施肥水域有大量的吞食细菌的浮游动物。由于浮游动物的吞食及营养物质的逐渐消耗,施肥区细菌的数量也开始减少。为保证细菌的繁衍增长,必须投入新的肥料。

4、施肥对浮游生物有何影响?

①、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的性质有密切关系(见表1)。

②、浮游生物种群和数量与施肥量也有密切关系。

施肥量较大、水温较高→以绿藻和蓝藻为优势种群;

施肥量较小、水温较低→以小型硅藻(如纺锤硅藻、圆盘硅藻)或金藻等为优势种群。

表1:施不同肥料后浮游生物优势种群及数量高峰持续时间

③、施肥对浮游植物的控制作用主要在初期,以后随着浮游植物种类的增多、密度的增大以及生态环境的复杂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群转为营养需求复杂、增长率较低但竞争力强的大型种类(例如鞭毛藻类、蓝藻)。

④、施传统肥料后,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鲢易消化的浮游植物一般在4~5天达到数量高峰,鳙易消化的浮游动物在5~7天达到高峰。

生化肥料:浮游生物数量在施肥第2天立即上升,第3天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开始出现高峰期,此后高峰期持续4~6天。

⑤、底栖藻类与浮游植物之间在养分和光照上存在着尖锐竞争。如果水绵等大型丝状藻类先增长起来,则养分被吸收,浮游植物就难以增长;反之浮游植物若大量繁殖,由于透明度降低,底栖藻类也难以滋生。这种情况在早春清塘、施肥后可能出现。早春的水温低,必须选择晴朗、温暖天气,施足基肥或追肥,使浮游植物抢先繁殖起来。

⑥、施肥后浮游动物出现顺序为: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因此,在施肥时应掌握好各类浮游动物的数量达到高峰期所需时间,以保证培育的浮游动物在个体大小和数量上及时满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生化肥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1、常用肥料有哪些类型?

常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常用有机肥:绿肥、粪肥、混合堆肥、生活污水等。

常用无机肥:氮肥、磷肥、钾肥、钙肥等。

生化肥料是针对水产养殖的特点而研究开发的新型复合肥,是替代传统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水产专用肥。

2、传统肥料有哪些优缺点?

(1)、有机肥:

优点:营养元素较全面,肥效较缓和而持久。

缺点:

①、成分复杂,肥效变化大,不易掌握准确的施肥量;

②、分解慢,肥效迟;

③、用量大,操作繁重,增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即使经过发酵后施用也会带入大量有机渣质,造成水体污染并易引起泛池等现象;

④、耗氧量大,据计算分解1吨大粪要消耗3.4~3.8吨氧,分解1吨牛粪要消耗5吨氧,分别相当于2.8吨和4.0吨鲤一个生长季节(约180天)的耗氧量。

(2)、无机肥:

优点:分解快,肥效快;成分较单纯且易确定;用量较少,操作强度较小,对水体的污染较轻等。

缺点:

①、肥效不持久;

②、有效成分的水溶性较差;

③、容易改变水体的pH值等理化性质,极易沉淀造成底泥板结;

④、培养的藻类以蓝藻、绿藻为主,饵料价值比鱼类容易消化吸收的金藻、硅藻、隐藻差。

3、生化肥料的有哪些特点?

①、与传统无机肥相比,生化肥料的氮、磷含量高,氮、磷的水溶性好,添加了水生生物必需的铁、锌、镁、铜、钴、钼、硒等系列微量元素,从而提高肥效并能激活有益藻、菌的生物酶活性,加强其同化作用,加快其繁殖和生长速度,保证水产动物有丰富的天然饵料。

在鱼蚌混养肥和虾蟹肥中,根据蚌、虾、蟹、贝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钙元素的需求量,按比例添加了适量的活性钙。

②、富含生物有机酸(腐植酸、胡敏酸、乌敏酸等),既具有传统有机肥肥效持久的优点,又能提高水生植物的生理活性,而且不产生有机渣质,对水体和底质没有污染,

③、添加的生物活性物质,能促进鱼、蚌、虾、蟹、贝易消化藻类的繁殖,抑制有害藻、菌的繁殖和生长,增加溶解氧,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净化水质、改善底质,保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减少泛池,提高养殖动物的活力。

④、用量少而准确、见效快而持久、水色爽活、肥效比高。既能促进水产动物的生长、发育,又减少病害;既提高产量,又降低成本,增加施肥的直接效益和综合效益。

⑤、应用广泛,适合池塘、水库、湖泊、滩涂等水体的海水、淡水养殖,不同系列分别适合于鱼类混养,鱼蚌混养,虾、蟹、贝养殖等。生化肥料与传统肥料相比的结果见表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