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祛风湿药理论基础
中药学祛风湿药
定义:以祛除风湿之邪为主,常用以治疗风湿 痹证的药物。
性味特点:辛香苦燥走散
功效:祛除留着肌肉、经络、筋骨的风湿,止
痹痛、通经络、强筋骨。
适应症:风寒湿痹,筋脉拘挛,关节不利,腰
膝软弱酸痛,肌肤麻木不仁、半身不
遂、下肢痿弱等证。
病因: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
说。
分型:因感邪的偏盛分;
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临床应用:
1、风湿顽痹、麻木拘挛:
+防风、独活、天麻-白花蛇酒;
2、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全蝎、蜈蚣、天南星;
3、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抽搐痉挛:
惊风属肝热急惊:+清热息风定惊药
属脾虚慢惊:+息风健脾药
破伤风:定命散;
4、麻风、疥癣:祛风止痒;
独活寄生汤(《千金方》):独活、桑寄 生、秦艽、细辛、防风、当归、生地、白 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参、甘草、杜 仲、牛膝。治风寒湿痹,腿足有冷感,腰 膝作痛,缓弱无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热, 脉迟苔白者。
文献摘录:
《名医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 者。”
《本草汇言》:“善行血分,袪风行湿散寒 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 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 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 苦辛而温,活动气血,袪散寒邪。”
《本草求真》:“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 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
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则伏风 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 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本草正义》:“气味雄烈,芳香四溢, 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 关,凡寒湿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 利用此气雄味烈之味,不能直达于经脉骨 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 药。”
中药学PPT课件:祛风湿药
【性能特点】 木瓜味酸性温,敛中有散,酸能走筋舒挛急,敛能固脱止吐泻,
故有舒筋活络,除痹止痛之功,为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尤以湿 痹、腰脚疼痛重着、筋脉拘挛、不能转动者更为适宜。因其能祛风 湿,舒筋脉,调营卫,止疼痛,也可用于寒湿壅滞所致脚气肿痛, 上冲胸腹等。
木瓜酸温气香,以香温为用,化湿为功,入足太阴脾经,功在降 逆,能理脾和胃、除湿浊、化饮食、止吐泻而敛气阴,故霍乱吐泻、 泻痢腹痛等均可选用。又能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缓急止痛,故吐 泻转筋尤为适宜。
也用于麻醉、癌症止痛等方面。
【临床应用】
祛风除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
川 乌
心腹冷痛,如乌头赤石脂丸
寒疝作痛。如乌头桂枝汤
温经止痛
跌扑伤痛,如腰痛宁胶囊
麻醉止痛。如整骨麻药方
【用法用量】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 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 用。
【适应范围】
祛风湿药分别对现代临床称谓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坐骨 神经痛、肩周炎、腰椎间盘脱出症、颈椎病、骨质增生、跌打损 伤、骨折疼痛、腰肌劳损、脑血管疾病后遗症、荨麻疹、皮肤瘙 痒、疥癣、湿疹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部分药物用治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哮喘等,亦取得 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分类】
根据药性和功效的不同,袪风湿药分为袪风寒湿药、袪风湿热 药、袪风湿强筋骨药三类。
【药性】辛,温。归肝、胃经。
【性能特点】 徐长卿辛散温通,既能祛筋骨间风湿而止痛,又可祛肌肤中风
邪而止痒,所以具有祛风湿止痛,祛风止痒之效。为治疗风湿痹 痛、跌打瘀肿、皮肤痒疹等的常用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5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诊。
6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4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5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7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8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12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3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14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15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6 土茯苓解毒,利湿,利关节。
17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18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19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
20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
22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23 金乔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24 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5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26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27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28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29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要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常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在中药学的研究和应用中,对于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十分重要。
本文将对祛风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其应用进行探讨。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祛风湿药可以分为风寒湿药、风湿湿热药、壮筋湿药三大类。
1. 风寒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如寒湿型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寒湿药包括桂枝、防风、羌活等。
2. 风湿湿热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湿热邪气所致的风湿疾病,如湿热型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常见的风湿湿热药包括秦艽、白芷、藁本等。
3. 壮筋湿药: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因筋脉受损而引起的风湿疾病,如筋脉麻痹、肌肉萎缩等。
常见的壮筋湿药包括巴戟天、杜仲、桑寄生等。
二、祛风湿药的功效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不同分类,其功效和应用也有所差异。
1. 风寒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桂枝:温通经络,解表散寒,适用于风寒湿内侵引起的疼痛、僵硬等症状。
(2)防风: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适用于风寒湿邪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3)羌活:温经散寒,舒筋活络,适用于寒湿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2. 风湿湿热药的功效及应用:(1)秦艽:清热化湿,祛风止痛,适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关节红、肿、痛等症状。
(2)白芷:祛风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内蕴引起的关节肿痛、疼痛等症状。
(3)藁本:祛风散寒,疏风活络,适用于湿热痹阻、关节痛等症状。
3. 壮筋湿药的功效及应用:(1)巴戟天:温补肝肾,壮筋阳,适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脉麻痹、腰腿酸软等症状。
(2)杜仲:温肾助阳,强筋骨,适用于筋骨不利、筋脉麻痹等症状。
(3)桑寄生:补肾壮骨,活血化瘀,适用于筋骨痹阻、骨痛等症状。
三、祛风湿药的归纳总结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分类,根据其不同分类以及药物的功效及应用,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如下:1. 风寒湿药:适用于因风、寒、湿邪所致的风湿疾病。
中药学课件-.祛风湿药PPT课件
生
牛膝 杜仲
强筋壮骨
汤 发汗解表
痹
时
不 利
痛久 ·
·
·
心 悸
益正 气
外感风寒挟湿肝肾表征
气 不
短
· 舌
芍药
地黄 川芎
养血活血
佐
·足
苔 薄
补
白
气
· 脉
人参
血
细
茯苓 甘草
补气健脾
使
弱
疼痛较剧者:+川草乌、白花蛇:搜风通络止痛 寒邪偏盛者:+附子、干姜 :温阳散寒止痛 湿邪偏盛者:+防己、苍术 :祛湿消肿止痛
祛风湿药分类及作用
祛风湿散寒药
辛苦温 肝脾肾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舒筋活络
疼痛麻木 关节肿大 筋脉挛急 屈伸不利
祛祛
风
风 湿
风 散 寒
祛风湿清热药
辛苦寒 肝脾肾
祛风胜湿 通络止痛 清热消肿
风湿热痹 湿
关节不利
红肿热痛 痹
除
药湿
证
祛风湿强筋骨药
苦甘寒 肝肾
祛风胜湿 补肝益肾 强筋壮骨
腰膝酸痛 痿软无力 四肢拘挛
化学研究
含皂甙、黄酮类、维生素C、苹果酸、 酒石酸、枸橼酸等,此外,还含过氧化氢 酶、过氧化物酶、鞣质等。
药效研究
对动物实验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 似有缓和胃肠肌痉挛和四肢肌肉痉挛的作 用。
祛风湿(散寒)药功效总结简表
独 活 善治下部寒湿痹痛,发汗解表(风寒挟湿表证)
威灵仙 善治游走行痹痛,通经络,消骨哽(诸骨哽咽)
足厥阴肝经循行图 Liver Meridian
※蓝色线条—体内循行线 ※红色线条—体表循行线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
中药学祛风湿药归纳总结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等相关学科的总称。
祛风湿药是中药学中一类重要而广泛应用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疾病。
本文将对中药学祛风湿药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祛风湿药的分类根据中药学分类原理,祛风湿药可分为以下几类:1. 祛风湿药中的草本植物类药物:如羌活、防风、川芎等。
2. 祛风湿药中的矿物类药物:如磁石、地龙、牡蛎等。
3. 祛风湿药中的动物类药物:如桑螵蛸、蝉蜕等。
二、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祛风湿药具有以下主要的药理作用:1. 祛风活血作用: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病灶处的新陈代谢,消除风湿性炎症,达到缓解疼痛和肿胀的作用。
2. 抗炎作用:祛风湿药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作用,可以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达到抗炎作用。
3. 免疫调节作用: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 镇痛作用: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抑制痛觉传导、减少痛觉神经兴奋等方式,达到镇痛的作用。
三、祛风湿药的临床应用根据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其在临床上具有以下常见应用:1. 风湿性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流循环等方式,缓解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疼痛和肿胀。
2. 类风湿关节炎:祛风湿药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对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 风湿性肌痛:祛风湿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镇痛等方式,缓解风湿性肌痛引起的不适。
4. 风湿痛症:祛风湿药对于风湿痛症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5. 骨质增生:祛风湿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骨组织再生,对于骨质增生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四、祛风湿药的不良反应与禁忌症祛风湿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此外,个别人群可能存在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祛风湿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能超量使用,以免诱发不良反应。
中药学-祛风湿药
木瓜
• 来源:蔷薇科贴梗海棠、木瓜的果实。 • 炮制:蒸熟晒露。
• 性能:酸,温。归肝、脾经。
• 功效: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
本品温香为用,化湿为功,善祛筋络之湿,
长于疗转筋;又可和中。
• 应用:1、风湿痹痛——宜于筋脉拘挛、麻木不仁 的着痹。
又可补肝肾、壮筋骨、强腰脊。兼能固摄冲任督 带。
• 应用:1、风湿痹痛——腰痛脊强,不能俯仰及足 膝软弱、关节不利者。善治腰脊痛为特长。
• 2、肾虚不固,尿频、遗尿、遗精、带下等。 • 其他:其茸毛局部使用可止血。
千年健
• 来源:天南星科千年健的根茎。 • 别名:一包针、千年见。 • 炮制:生用。 • 功用疏要:本品辛、苦而温,归 • 肝、肾经。既可祛风湿、止痹痛,又可强壮筋骨。
• 炮制:生用。
• 性能:苦,寒。大毒。归心、肝经。
•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 毒。
•
本品古本草未记载,始见于《中国药用植物
志》。
• 应用:1、风湿痹痛——今用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 关节炎,可捣烂外敷、酊剂或其总甙片口服。
• 2、疔疮肿毒、带状疱疹、皮肤瘙痒等。多外用。
• 其他:①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小球肾病及紫癜 性、狼疮性、肾小球肾炎等。②支气管哮喘、喘
• 2、脚气。
• 3、吐泻转筋。陶弘景:“…最疗转筋。如转筋时, 但呼其名及书上作‘木瓜’字,皆愈。”
• 其他:消化不良。
• 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用。
• 按:甘肃用木瓜海棠、毛叶木瓜等代用。
蚕 沙
伸筋草
路路通(枫 香果)
• 松节:
中药学课件第四章祛风湿药
痹痛。 不同点: 独活又能治少阴头痛; 羌活又善治风寒项背强痛。
2024/10/20
中药学
9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药用】 毛茛科植 物威灵仙、 棉团铁线 莲或东北 铁线莲的 根及根茎。
10
威灵仙《新修本草》
2024/10/20
中药学
13
秦艽《本经》
2024/10/20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麻花秦艽、 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根。
中药学
14
秦艽《本经》
2024/10/20
中药学
15
秦艽
【药性】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止痹痛,除虚热,清 湿热。
祛风湿,舒筋络:治痹痛,偏寒偏热皆可。 又治肢体拘挛,半身不遂等。
章祛风湿药
2024/10/20
中药学
1
2024/10/20
1
概述
一、含义:凡能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的 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二、适应证:
风湿痹痛:风寒湿三邪杂至,合而为
痹。
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着于经络、筋
骨之间,可以出现肢体筋骨酸楚疼痛、关节
伸展不利,日久不治往往损及肝肾而腰膝酸
痛、下肢痿弱。
3.妇女宫冷,月经不调,脐腹刺痛+当归, 延胡索,肉桂
2024/10/20
中药学
18
【用法】入汤剂。 【使用注意】风湿热痹忌用。
2024/10/20
中药学
19
木瓜《名医别录》
【药用】蔷薇科灌木贴梗海棠的成熟果实。
2024/10/20
中药学专业知识祛风湿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祛风湿药功效: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不仁、腰膝酸痛、下肢痿弱,或热痹关节红肿。
一、风寒湿痹:独活、威灵仙、川乌二、风湿热痹:防己、秦艽三、强筋骨:五加皮、桑寄生、千年健、香加皮、鹿衔草四、舒筋、止痛:伸筋草、木瓜、徐长卿、桑枝五、藤类:雷公藤、络石藤、海风藤、青风藤六、其他:蕲蛇、乌梢蛇、豨莶草、臭梧桐、路路通、丝瓜络、穿山龙独活尤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主治病证】(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表证夹湿。
(3)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威灵仙【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主治病证】(1)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
(2)痰饮积聚,诸骨鲠喉。
川乌【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病证】(1)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酒浸毒性强,故不宜浸酒饮用。
防己【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
【主治病证】(1)风湿痹痛,尤以热痹为佳。
(2)水肿,腹水,脚气浮肿,小便不利。
汉防己长于利水消肿,治水肿尿少宜用;木防己长于祛风止痛,治风湿痹痛宜用。
秦艽为治痹证通用药,但以风湿热痹最宜。
【功效】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
【主治病证】(1)风湿热痹,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2)骨蒸潮热。
(3)湿热黄疸。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病证】(1)风湿痹证,腰膝酸痛。
(2)肝肾虚损,冲任不固所致胎漏,胎动不安。
五加皮【功效】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主治病证】(1)风湿痹痛,四肢拘挛。
(2)肝肾不足所致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3)水肿,脚气浮肿。
香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
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
鹿衔草:祛风湿,强筋骨,调经止血,补肺止咳。
木瓜善治痹证酸重拘挛麻木、脚气肿痛、吐泻转筋及消化不良。
祛风湿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川乌
• 【来源】 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 • 【药性】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 【功效】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应用】
• 1.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本品辛热升散苦燥,善于祛风除湿、温经散 寒,有明显的止痛作用,为治风寒湿痹证之佳品,尤宜于寒邪偏盛之 风湿痹痛。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乌头碱等。 • 2.药理作用:川乌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有强心作用,但剂量加
大则引起心律失常,终致心脏抑制。
• 3.临床研究:用川乌治疗关节炎、纤维组织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 痛、跟骨骨刺,用于黏膜表面麻醉均有较好效果。
• 4.不良反应:乌头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其症状为口舌、四肢及全身 麻木,流涎,恶心,呕吐,腹泻,头昏,眼花等。
【应用】
• 1.风湿痹痛,麻木拘挛,中风半身不遂。 • 2.跌打损伤。 • 3.水肿胀满。本品味苦降泄,能通经利水消肿,治水肿胀满。 • 4.经行不畅,经闭。本品能疏理肝气而通经,治气滞血瘀之经少不畅
或经闭,小腹胀痛。 • 5.乳少,乳汁不通。本品能通经脉,下乳汁,常配穿山甲、王不留行、
青皮等,治乳汁不通,乳房胀痛,或乳少之证。
• 2.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本品“透经络,搜风邪”,可用于中风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者。
• 3.小儿惊风,破伤风,痉挛抽搐。本品能入肝祛风以定惊搐,治小儿 急慢惊风,破伤风之抽搐痉挛。
• 4.麻风,疥癣。本品善行祛风而能止痒。
• 【用法用量】 煎服,6~12g;研末,每次2~3g;或入丸剂、酒浸 服。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 血虚生风者慎服。
附药 蛇蜕
• 为游蛇科动物王锦蛇、红点锦蛇和黑眉锦蛇等多种蛇脱下的皮膜。性 味甘、咸,平。归肝经。功能祛风,定惊,退翳,解毒止痒。适用于 惊风癫痫,翳障,喉痹,口疮,痈疽疔毒,瘰疬,皮肤瘙痒,白癜风 等。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孕妇忌服。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部分——第四章 祛风湿药
凡能祛除风湿(风寒湿为主),以治疗风湿痹痛的药物,叫做祛风湿药。
本类药味多辛苦。
能去除肌肉、经络等处的风湿邪气。
辨证信息主要应用于风寒湿三邪夹杂所致的痹痛。
症见肢体、关节疼痛,关节肿大,筋脉拘挛等。
应用本类药时,应根据痹证的类型,病程的新久,或所在部位的不同,作适当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根据本类药物寒热的不同,又分为祛风寒湿药和祛风湿热药。
本类方药多辛燥,易伤阴血,故血虚,阴虚者慎用。
第一节祛风寒湿药独活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肾、肝、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解表。
主治:(1)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2)表证夹湿。
(3)少阴头痛,皮肤湿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浸酒。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苦燥,易伤气耗血,故素体阴虚血燥或气血亏虚,以及无风寒湿邪者慎服,肝风内动者忌服。
威灵仙性味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主治:(1)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
(2)痰饮积聚,诸骨鲠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治骨鲠用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
【使用注意】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故体弱者慎服。
川乌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1)风寒湿痹,寒湿头痛。
(2)心腹冷痛,寒疝腹痛。
(3)局部麻醉(外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
宜炮制后用(三生饮除外)。
入汤剂应先煎30-60分钟,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本品性热有毒,故孕妇忌服,不宜过量或久服。
反半夏、瓜蒌、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白蔹、白及,畏犀角,均不宜同用。
酒浸毒性强,故不宜浸酒饮用。
蕲蛇性味归经: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主治:(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2)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斜,肢体麻木(3)破伤风,急慢惊风(4)麻风,顽癣,皮肤瘙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研末,1-1.5g。
中药学—04祛风湿药
第二章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除湿
风寒湿痹——尤善通经络
伸
筋
草
舒筋活络
肢体软弱,麻痹 跌打损伤
第二章
祛风湿散寒药
性味
苦,平
路
路
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10g
归经
归肝、肾经
使用注意
忌 月经过多及孕妇
第二章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活络
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 跌打损伤,血瘀肿痛
路
路
利水
水肿,小便不利
通
通经下乳
妇女经闭或经少不畅,小腹胀痛 产后乳汁不下乳房胀痛
治游走性关节疼痛尤为适宜
威
灵
通络止痛
疼痛证——具有良好的通络止痛作用
仙
治骨鲠
诸骨哽喉
第二章
祛风湿散寒药
性味
辛、苦,热。有大毒
川 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1.5~3g,应先煎30~60min; 若入散剂、丸剂、酒剂用量应减为1~2g。 用量不宜过大也不宜久服,内服宜用制川 乌,生川乌只供外用,皮肤破损处勿用
第二章
祛风湿散寒药
性味
甘、咸,温。有毒
蕲 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研粉吞服,每次1~1.5g; 也可泡酒饮服
归经
归肝经
使用注意
忌 阴虚内热者
第二章
祛风湿散寒药
祛风湿
风湿顽痹,肌肤麻木,筋脉拘挛——为截风要药
尤善治病深日久之风湿顽痹
蕲
通经络
蛇
定惊搐
小儿惊风,破伤风——为治抽搐痉挛常用药
第二章
辛、苦,微温
海
风
藤
用法用量
中药学祛风湿药
目 录
• 中药学祛风湿药概述 • 中药祛风湿药的种类 • 中药祛风湿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祛风湿药的现代研究进展
01
中药学祛风湿药概述
祛风湿药的定义
祛风湿药
指一类能够祛除人体内风湿之邪,治 疗风湿痹痛的中药。
风湿痹痛
指人体经络、关节等部位受到风寒湿 邪的侵袭,导致气血不畅、关节肌肉 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
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祛风湿药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 节肿胀、疼痛等症状。
镇痛作用
祛风湿药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关节肌肉疼痛、麻 木等症状。
免疫调节作用
祛风湿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提高抵抗力,预防风湿痹痛的发生。
02
中药祛风湿药的种类
地蔷薇
总结词
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
十八反
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疗效。
十九畏
指某些药物合用会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中药祛风湿药的现代研究 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
祛风湿药的药理作用机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祛风湿药主要通过抗炎、镇痛、 免疫调节等机制发挥治疗作用,对于风湿病、关节炎 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祛风湿药的活性成分
详细描述
大叶藤是一种常见的祛风湿中药,其味辛、 苦,性温,归肝、肾经。大叶藤具有祛风除 湿、舒筋活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 、腰腿疼痛等病症。其有效成分能够缓解关 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血液循环,改善 关节功能。此外,大叶藤还有一定的抗炎和
镇痛作用,能够减轻关节炎症和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 剂,每片30mg,相当于生药3.75g,一次剂量 3~6mg/kg,饭后服,部分病例于照射前在皮损
局部外用1%的独活软膏或0.5%的独活酊剂。紫
外线照射为每周6次,开始3~5次每次15~20分
钟,以后30~40分钟,26次为1疗程。
独 活 ★★★
独活、羌活二者均可祛风胜湿、散寒止痛,
功 效
用治风寒湿痹常相须为用。然二者性味归经多 有差异,故其功效主治也有所不同。
效
正。此外,味咸可软化鱼骨,温燥又能除痰。
【功效】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威灵仙 ★★★
1.风湿痹证。以其辛散温通,性猛善走,通行 十二经脉,既能祛风湿,又能通经络止痹痛。 凡风湿痹痛,麻木不仁,无论上下皆可用,为
应 风湿痹痛要药。
2.骨鲠咽喉。本品味咸,有软坚消骨鲠作用,
用 可单用或加砂糖、醋煎汤,慢慢咽下,一般可 使骨鲠消失。
基 Rupr. 的根及根茎。前一种主产于江苏、安徽、 原 浙江等省,应用较广。后两种部分地区应用。
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生用。
绵 团 铁 线 莲
东 北 铁 线 莲
威灵仙 ★★★
【性味归经】
药
辛、咸,温。归膀胱经。
性 【药性说明】
功
本品辛散温通,苦温除湿,走散力强, 为风湿痹证常用之品,但不宜久服,以防伤
祛风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
述
适应范围
适用于风湿痹痛属寒者。若配伍清
热药同用,亦可用于风湿热痹。
独 活 ★★★
源于《本经》
药
羌活、独活,古时不分。《本经》谓独
物 基
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经》、《别录》只有独 活而无羌活。自陶弘景始言“羌活形细而多 节……气息极猛烈……独活色微白而形虚 ……”
原 后世渐分用。二者功效相似,然羌活气浓烈, 偏于发汗解表而走上;独活则气较淡,偏于祛
中药学 祛风湿药理论基础
课前复习题
A型题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大黄的功效?
A.泻下攻积 B.清热泻火 C.凉血解毒
D.逐瘀通经 E.利尿通淋
具有泻下软坚、清热功效的药物是:
A.大黄 B.芦荟 C.芒硝 D.番泻叶 E.郁李仁
B型题A.热结便秘 B.阳虚便秘 C.大便燥结
D.血虚便秘 E.津亏便秘
1.大黄尤善治: 2.芒硝尤善治:
1.大黄的正确用法是:生大黄泻下力
,故欲攻下者宜
用,入汤剂应 下;久煎则泻下力
。酒制大黄 作用
较好,宜于 证。大黄炭则多用于 证。
祛风湿药
主 要
★★★:独活、威灵仙、秦艽、 防己、桑寄生
内 ★★:川乌、木瓜、蕲蛇、五
容 加皮、狗脊
★:雷公藤、络石藤、豨莶 草
祛风湿药
含义 凡以祛除风寒湿邪,解除痹痛为 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概 功效 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 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
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述
适应范围 适用于风湿痹证之肌肉、经
络、筋骨、关节等处疼痛、重着、麻木和关
节肿大、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证。
祛风湿药
配伍方法 应用本类药物时,可根据痹证的 类型、病程新久,或邪犯部位的不同,作适当 的选择和相应的配伍。
二者均可用治头痛,但羌活主治太阳
别 头痛(巅顶至枕项疼痛);独活主治少阴头
痛(痛连齿颊)。治疗风湿一身尽痛者,二
药常配伍应用.
威灵仙 ★★★
源于《新修本草》
药 物
为毛茛科多年生攀援性植物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或棉团铁线莲 C.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 C. manshurica
【用法用量】 煎服,5~15g。治骨鲠可用30~50g。
威灵仙 ★★★
威灵仙含白头翁素和白头翁醇、皂甙等。
现
本品具有镇痛、抗利尿作用。醋浸液对鱼骨
代 刺有一定软化作用,并使局部肌肉松弛,促使
研 骨刺脱落。其煎剂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对革兰 氏阳性及阴性菌、霉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究
威灵仙 ★★★
1.用于呃逆:威灵仙、蜂蜜各30g。煎服。
【性味归经】
药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性 【药性说明】
功
本品辛散苦燥,祛风除湿,功近羌活, 而作用偏下偏里,善治伏风头痛及腰膝部风
效 湿痹痛。
【功效】 祛风湿,止痛,解表。
独 活 ★★★
1.风寒湿痹。
应 以其祛风除湿、散寒通痹,凡风寒湿痹 皆可用,为治风湿痹痛主药。其性善下行, 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
独 活 ★★★
现 代 研
独活含挥发油、当归醇、当归素、佛手柑内 酯等。
本品有抗关节炎、镇痛、镇静及催眠作用, 并能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有兴奋呼
究 吸中枢的作用。
独 活 ★★★
1.治疗白癜风:
临 以1%牛尾独活总香豆素酊剂局部外用,并 加日光或黑光照射。
床 2.用于银屑病:
报
每次于紫外线照射前1.5~2小时服用独活片
概 分类 分为祛风寒湿药、祛风湿热药、祛风 湿强筋骨药三类。
述 使用注意 1.痹证多属慢性疾病,为服用方便,可 作酒剂或丸剂服用。
2.本类药物药性多燥,易耗伤阴血,故 阴虚血亏者应慎用。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第一节 祛风寒湿药
性能功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类药物多辛苦温,入肝脾肾经。
辛以祛风,苦以燥湿,温以胜寒。具有
概
用 宜。
治感受风寒湿邪的风寒湿痹,肌肉、腰背、 手足疼痛,常与当归、白术、牛膝等同用, 如独活汤。
独 活 ★★★
2.风寒挟湿表证。
应 本品辛散温通苦燥,能散风寒湿而解表, 治外感风寒夹湿所致的头重头痛,一身尽痛, 多配羌活、藁本、防风等,如羌活胜湿汤。
用 3.少阴头痛。
本品善入肾经而搜伏风,与细辛、川芎 配伍,可治风扰肾经,伏而不出之少阴头痛, 如独活寄生汤。
临 床 2.用于胆石症:每日用威灵仙30~60g,煎服。
鉴 羌活主产于我国西北如甘肃、青海等地区, 气味浓烈,发散力强,主入太阳经,直上巅顶、
别 横行肢臂,善治上部风邪,多用于风寒表证或 风寒湿痹偏于上半身者;
独 活 ★★★
独活主产于我国西南如湖北、四川等地
功 效
区,气味较淡,性质亦较缓和,偏入少阴经, 善祛筋骨间风湿,多用于风寒湿痹偏于下半 身者。
鉴
风湿而走下。
独 活 ★★★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
药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物 基
Yuan的根茎。 主产于湖北、四川、浙江、安 徽等地。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残茎、须根及泥 土,阴干或烘干,切片入药。生用。
原
独活 ★★★
独 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