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25)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

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GDP。
即县内生产总值,是年度内县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正因为其是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和,所以其是不可以叠加的,叠加了就不能真实的反映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了,就会造成一些虚数。
比如说是今年一片老城提质改造,产生了产品和服务,算在今年GDP的增幅内。
如果你明年又算一遍,跟今年的GDP叠加,那么这片改造后的房屋就被算了两次了,这么叠加出的数字就会成为一个虚数,虚数就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经济状况,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经济状况,就失去其最实用、好用指标的作用。
说GDP的变化,通常是涨幅多少,上升、下降、回落百分点多少。
人均GDP。
即GDP按人头平均后的数字,他反映的内容是看看一个人倒底摊得多大点,看看一年的个人成效行不行,平均就是你尽管没有做事,但是你这个人作为一个数字已经被列入除数了。
就是说你是以除数的身份而存在,除完后你就知道你头顶的帽子有多大了。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地方财政”四字用词我是想得通的,但是“一般预算”我就有点不清楚,难道说除了一般预算外,还有特殊预算内的财政收入呢,如果还有特殊预算内的财政收入,那会不会是税改前或者是封建社会时期所谓的苛捐杂税收入呢?是不是有点不符合法律呢?还是说这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说的是平时,非特殊状态,如果是特殊状态时地方财政是可以有除一般预算收入外的特殊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这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另外两驾马车是出口和投资。
消费体现水平高说明“民富”,特别是除食品等必需品外的消费占比大,更能说明这个地区的人民生活富裕,因为反映出的是个人或家庭能力除了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外,已经能购买一些非生活必需品,即包含奢侈品在内的其他商品了。
所以说一个地方同样数量的人,一年年的消费是可比的。
增长回落都可以知道,增长了说明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宽容,如果上年摊到个人的数字已经是很宽裕了,那么增长后就是更宽裕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比谁更节约,而现代经济理念则是比谁、比地方间的消费那个更高、更多。
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

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范玉凤;马宇博;赵晓明【摘要】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基础地位。
本文调查了河北省所有县市的综合实力,根据数据进行了排名,排名分为四个层次:即发达县(市)、较发达县(市)、欠发达县(市)和贫困县(市)。
河北应根据四类层次县域经济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改善措施,以进一步推进整个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年(卷),期】2016(015)005【总页数】2页(P105-105,106)【关键词】县域经济;熵权法;TOPSIS分析法【作者】范玉凤;马宇博;赵晓明【作者单位】河北金融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河北金融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河北省县域包括22个县级市、107个县、6个自治县,据资料统计,2013年河北省县域人口6116.1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83.41%, GDP 19404.81万元,占到全省GDP的68.56%,地方财政预算一般预算收入22,203,275万元,占全省的38.49%。
纵向来看,近年来河北省各县(市)立足自身优势,在发展速度和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特别是各县域立足自身优势,形成了特色产业,例如安国药材、辛集皮革等,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调整与升级,加快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横向来看,河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还存在显著差异。
河北省135个县市中,既有像迁安市、武安市、三河市等全国百强县,也有像尚义县、康保县等国家级贫困县,而且占全国贫困县28.9%,这些贫困县严重限制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
因此,客观了解河北省各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并科学评价各县经济水平,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县域经济提升策略是提升河北省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举措。
(一)县域经济评价指标。
对县域经济进行评价,可从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发展状况以及经济结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
考虑到指标的重要性以及指标数值的可取得性,本文确定的县域经济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范围

附件1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范围及县(市)分类一、县、市(共96个)A类(22个):盂县、长治县、襄垣县、屯留县、长子县、沁源县、沁水县、阳城县、泽州县、高平市、山阴县、怀仁县、昔阳县、寿阳县、灵石县、介休市、原平市、洪洞县、乡宁县、霍州市、柳林县、孝义市B类(38个):清徐县、阳曲县、古交市、左云县、平定县、黎城县、沁县、潞城市、陵川县、应县、榆社县、太谷县、祁县、平遥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稷山县、新绛县、绛县、垣曲县、夏县、芮城县、永济市、河津市、定襄县、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蒲县、侯马市、文水县、交城县、交口县、汾阳市C类(36个):娄烦县、阳高县、天镇县、广灵县、灵丘县、浑源县、大同县、平顺县、壶关县、武乡县、右玉县、左权县、—1 —和顺县、平陆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吉县、大宁县、隰县、永和县、汾西县、兴县、临县、石楼县、岚县、方山县、中阳县二、市辖区(共23个)太原市小店区、太原市迎泽区、太原市杏花岭区、太原市尖草坪区、太原市万柏林区、太原市晋源区、大同市城区、大同市矿区、大同市南郊区、大同市新荣区、阳泉市城区、阳泉市矿区、阳泉市郊区、长治市城区、长治市郊区、晋城市城区、朔州市朔城区、朔州市平鲁区、晋中市榆次区、运城市盐湖区、忻州市忻府区、临汾市尧都区、吕梁市离石区—2 —附件2—3 —附件3—4 —— 5 —附件4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测评方法山西省县域经济考核评价测评方法以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为主,实行加权汇总百分评定制。
一、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指标体系中正指标、逆指标及其他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
(一)正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所谓正指标,是指实际值越大,在考核评价中所起的正面效应也越大的指标。
正指标无量纲化公式一般形式为:i Z =121()(100i x m m m -+⨯--基础分值基础分值) 其中,i Z 为i x 的无量纲化值,i x 为实际值,1m 、2m 为指标i x 各县(市)(或各市辖区)当年的不允许值和满意值。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

7、财政总收入及人均水平(40%)
7
一般预算收入及人均水平(60%)
8、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
3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
二、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39.5
10、小学五年巩固率(50%)
初中三年保留率(50%)
2
1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
2
1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
3
13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33%)
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67%)
4
26、大气综合污染指数(40%)
7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3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0%)
2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
2
城市污水处理率(50%)
28、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1
29、耕地保有量
附件2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
指标名称
权数
一、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32.5
1、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水平
6.5
2、粮食总产量
2
3、工业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
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0%)
5
服务业增加值及人均水平(50%)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人均水平
2
6、固定资产投资及人均水平
1
14、公路密度
1
15、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支出与经常性收入增速比
3
16、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67%)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33%)
1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5
18、人口自然增长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https://img.taocdn.com/s3/m/3f37a12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5.png)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13施行日期2013.03.13文号晋政发[2013]10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3年3月13日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的重大战略部署,引导和激励各县(市、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科学考核和客观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再造一个新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条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围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等重要任务,带动农村、农业和农民加快发展,实现强县富民的根本目标。
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分类定量综合监测考评,客观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各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调动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条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导向原则,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引导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要工作和重点任务,体现综合考评的效果;坚持近期和长远相兼顾的原则,体现考评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坚持分类考评、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注重考评方法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推动县域经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2006年修订)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2006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公布日期】2006.07.18•【字号】湘办发[2006]17号•【施行日期】2006.07.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湘办发[2006]17号)各市州、县市区委,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重新修订的《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6年7月18日县域经济考核实施办法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湘发 [2004]17号)和2005年12月5日省委常委会议关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修改完善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的精神,经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考核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求真务实、公开透明和群众认可的原则,既考核发展速度,又考核发展质量;既考核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考核可持续发展能力,力求全面反映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最大限度地调动县市区的积极性,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县域经济的良好局面。
二、考核的对象及内容1.县域经济考核分为经济强县市考核和发展速度考核。
经济强县市考核的对象为全省88个县市,发展速度考核的对象为全省88个县市和鼎城、君山、赫山、资阳、苏仙、北湖、冷水滩、零陵、永定9个市辖区。
2.经济强县市考核。
经济强县市的考核标准是:GDP(现价)在40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在3亿元以上,人均GDP、人均财政总收入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GDP增长速度(可比价)、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办字[2013]101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办字[2013]101号](https://img.taocdn.com/s3/m/8752350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a6.png)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的通知(办字〔2013〕10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2013年9月12日河北省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县(市)明确方向、加快发展、争先进位,制定如下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及考核办法:一、县域经济评价体系(一)指导思想。
按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围绕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县域综合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和比较,全面反映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特征,找出薄弱环节,明确突破方向,推动县域经济在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选择既相互独立、又交叉互补的指标,构建一个代表性强、能够比较完备地评测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特点的指标体系,达到全面、客观反映县域经济现状的目的。
2规范性原则。
评价体系中所有指标数据均须具有法定性、权威性和科学性,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客观和公正。
3可比性原则。
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指标和县域发展中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性指标,以保证所有县域单位在统一的平台进行比较和测评。
4可行性原则。
包括可计量性和可操作性。
选取的指标能够定量描述,同时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科学、完整,不宜过多、过细,避免给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计算带来较大困难。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6.29•【字号】陕政发〔2016〕30号•【施行日期】2016.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的通知陕政发〔2016〕3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修订后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2016年6月29日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办法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基础支撑保障全省“追赶超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总量与增量相结合,着重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民生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聚焦发展短板,更加侧重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创新驱动和脱贫攻坚、居民收入提升等发展成就。
第三条监测考评范围为全省107个县(市、区),其中县(市)、城区分开考评。
撤县设区的地区,从国务院批复的第二年开始,退出县(市)考评范围,纳入城区考评范围。
第四条监测考评指标包括:经济发展指标、经济结构指标、民生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和谐指标五大类。
其中县(市)监测考评指标为33项(详见附件1);城区监测考评指标为28项(详见附件2)。
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要求,监测考评具体指标可动态调整。
第五条监测考评以功效系数法为核心,采用综合加权汇总万分评定制的办法,先对县域综合监测考评的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各项指标权重加权汇总,依照综合得分,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排序。
县域经济考核指标目标任务情况汇报

县域经济考核指标目标任务情况汇报【县域经济考核指标目标任务情况汇报】一、引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为了更好地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我们对县域经济的考核指标目标任务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汇报。
本文将详细介绍县域经济考核指标目标任务的情况,包括指标内容、目标设定和任务完成情况。
二、指标内容1. GDP增长率:以县域经济的年度GDP总值增长率作为核心指标,反映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2.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以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增长率作为指标,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情况。
3. 城镇化率:以县域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作为指标,反映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情况。
4. 技术创新指数:以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情况作为指标,反映了县域科技创新的水平。
5. 生态环境指数:以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保护措施执行情况作为指标,反映了县域生态环境的状况。
三、目标设定根据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县域的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以下目标:1. 年度GDP增长率达到X%以上,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 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到X%以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 城镇化率达到X%,推进城镇化进程。
4. 技术创新指数达到X以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5. 生态环境指数达到X以上,保护好生态环境。
四、任务完成情况1. GDP增长率:根据统计数据,去年我县的GDP增长率达到了X%,超过了设定的目标,主要得益于X行业的发展和X项目的投资。
2.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去年我县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达到了X%,超过了设定的目标,这主要得益于我县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3. 城镇化率:去年我县的城镇化率达到了X%,超过了设定的目标,这得益于我县城市建设的加快和农村人口的转移。
4. 技术创新指数:根据评估结果,我县的技术创新指数达到了X,超过了设定的目标,这主要得益于我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鼓励企业创新。
5. 生态环境指数:根据监测数据,我县的生态环境指数达到了X,超过了设定的目标,这主要得益于我县加强环境保护和推进生态修复工作。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

生态功能型,突出生态优先和环境保护,侧重对生态保护、
环境质量等发展成效的考核.
(二)指标设定.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在客观反映县
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竞相发展导向,更加突出绿
色创新发展理念,更加突出产业优先发展路径,设置经济发展、
创新驱动、城乡融合、绿色生态、风险防控 5 个方面 25 项指标,
时期内地区生产总值与同期常住平均人口的比值.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增速 = (本年不变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上年不变价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 -1) ×100% .
2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及 增 速.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指 农、 林、
牧、渔业 (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常住单位报告期内生
实名制管理、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劳动合同
签订五项制度覆盖率达到 100% .
(
7)拖欠农民工工资重大案件:指当年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
资引发 50 人以上群体性事件或极端事件的案件.
10
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指当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到位资
金情况.计算公式为:招商引资资金到位率 = 当年签约招商引资
部人口数量的比重.计算公式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城镇常住
人口/常住人口 ×100% .
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指城镇常住人口在调
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可以用来
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现金、实物收入.计算公式为: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 人均工资性收入 + 人均经营净收入 + 人均财产
8
7
6
科技创新指数
二、创新驱动
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报告(2014年)

15
2014年度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一览表(Ⅰ类县市区)
3-结构指标
2014年 度综合 排序 地方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及升降 地方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比重及 幅度 升降幅度 县市区 地方财政总收入占 GDP比重 升降幅度 2014年 % 14.95 13.46 11.02 8.31 6.61 5.78 8.80 11.97 6.97 12.70 8.59 5.98 6.30 9.18 9.10 5.54 6.84 9.56 20.15 4.24 8.15 3.07 0.92 0.28 0.06 0.24 0.17 0.82 0.44 -0.50 0.38 -0.13 0.32 0.58 0.23 1.77 0.56 0.23 1.37 1.10 0.81 -0.42 0.54 -0.40 地方税收占地方公共财政 预算收入比重 2014年 % 74.85 69.91 64.95 72.87 80.32 72.31 91.14 62.82 69.61 70.22 66.58 79.98 73.28 84.17 64.07 69.77 78.96 66.84 89.11 72.01 74.06 71.03 升降幅度 2014年 % 1.09 4.04 -6.65 -2.42 0.66 -1.65 1.04 5.30 1.95 -9.65 -0.12 1.38 -1.51 7.13 1.35 -0.28 0.19 -2.67 -0.36 -6.57 0.98 -4.67 2014年 % 57.88 61.51 61.59 51.46 49.32 43.91 47.92 58.27 58.83 41.80 43.60 42.05 52.93 47.85 54.92 47.34 50.80 38.29 41.05 50.43 37.83 68.00 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 农产品加工产值 城乡居民收入 占农业产值的比 比 例 2014年 % 72.51 247.29 608.08 290.62 345.81 155.17 269.26 326.18 557.87 109.65 83.56 384.58 414.73 266.58 166.00 311.00 463.33 262.76 120.15 70.59 326.05 316.17 2014年 % 160.97 196.05 179.15 154.89 170.57 164.54 194.52 164.67 178.54 163.82 156.16 183.00 175.78 182.55 172.72 170.63 196.67 191.25 160.19 173.15 200.95 153.91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市)考评奖励实施方案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市)考评奖励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1.27•【字号】黑政办发[2013]9号•【施行日期】2013.0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市)考评奖励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发〔2013〕9号)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市)考评奖励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3年1月27日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市)考评奖励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各县(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完善县域经济加快发展考评奖励体系,科学、公正、公开、公平、全面地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进行评价,不断激发全省县(市)特别是中弱县(市)跨越赶超、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努力推进全省县域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考评范围和指标体系(一)考评范围。
全省64个县(市),当年获得“工业、财源、民生和经济总量增幅十强县”表彰奖励的县(市)不参与本项考评。
(二)指标体系。
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市)考评指标体系由工业增加值增幅增量、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增量、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增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等4个方面考评指标构成。
4个方面指标都体现增长的县(市)才能参加县域经济发展速度优秀县(市)考评。
三、考评办法(一)考评指标计算方法。
将各县(市)当年工业增加值增幅、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幅进行累加并除以4,得出各县(市)综合增幅数值;将各县(市)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量燉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总增量的数值、公共财政收入增量燉全省县域公共财政收入总增量的数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量燉全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总增量的数值进行累加并除以3,算出各县(市)综合增量数值,再将各县(市)综合增幅数值和综合增量数值相加后,按照数值多少由大到小进行排序。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元
25771
22960
无人口数
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元
695
2658
无人口数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5902
6670
3、结构指标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
2.70
3.6
4.3
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
%
70.53
74.3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6.10
46.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指标
单位
2010年实现数
2011年市目标
1~9月完成数
目标完成程度
1、经济总理
地区生产总值.07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5635
4.37
38041
社会消费品零额
亿元
56.9899
67.2
38.49
外贸出口
万美元
4396
5056
3932.8
2、人均指标
91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幅
%
-27.06
%
37.9
38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
%
216.5
4、速度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16.8
15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26.58
24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
46.4
2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34.5
3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
15.36
13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11.05•【字号】鄂政办发[2005]113号•【施行日期】2005.11.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鄂政办发[2005]113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湖北省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五年十一月五日湖北省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评价考核暂行办法按照《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补充意见》(鄂发[2004]8号)关于“完善县域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的要求,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评价考核体系的导向作用,客观准确反映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评价考核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县级市24个;县40个;参照县级管理的区8个;武汉市县改区4个。
共计76个单位(见附表)。
三、评价考核原则(一)科学发展的原则。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考核。
(二)全面客观的原则。
充分考虑县(市、区)客观条件、发展基础等多种因素,对经济发展总量、结构、速度、效益、质量等方面以及社会发展指标进行全面评价考核。
(三)定量考核的原则。
评价考核指标要有可计量性,突出硬性指标和重要指标的评价考核,增强考核的准确性。
(四)可比性和可行性原则。
采用可比性较强、具有可操作性、相对独立的指标,避免信息重复,便于评估和核实。
四、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分经济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等3大类33项指标(详见下表)。
贵州省市州和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解释

贵州省市州和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解释一、地区生产总值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地区生产总值按照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制度》进行核算。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按不变价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本期增长量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
计算公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本期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上年同期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1)×100%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三、人均GDP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个年度)同一经济地域内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人均GDP=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常住人口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四、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指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价值总和。
资料来源:省农委。
五、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增长速度指按不变价计算的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本期增长量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
计算公式: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增长速度=(本期不变价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上年同期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产值-1)×100%资料来源:省农委。
六、工业增加值指本地区全部工业活动单位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按照国家统计局《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制度》进行核算。
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七、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指按不变价计算的工业增加值本期增长量与上年同期发展水平之比。
计算公式: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本期不变价工业增加值÷上年同期不变价工业增加值-1)×100%资料来源:省统计局。
八、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的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19•【字号】鲁政办发[2007]29号•【施行日期】2007.04.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的通知(鲁政办发〔2007〕2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统计局等部门对《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完善,在保留原21个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5个指标。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四月十九日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跟踪考核和督促检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03〕25号)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鲁发〔2006〕13号),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全面落实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分类指导,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鼓励先进,促强扶弱,使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形成强县率先发展、中间县加速崛起、欠发达县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不断提高各县(市、区)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组织领导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省委组织部、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外经贸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局、省统计局等部门负责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审核,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负责评价结果的计算综合等工作。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4.03•【字号】鄂办发[2014]21号•【施行日期】2014.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鄂办发[2014]21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4月3日湖北省县域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省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按照竞进提质、升级增效的总要求,贯彻“市场决定取舍、绿色决定生死、民生决定目的”的理念,建立客观、公正的工作考核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加快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打造县域经济发展的升级版,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县域经济支撑。
二、评价考核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24个县级市,40个县,16个参照县级管理的区,共计80个单位(见附件1)。
以我省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基础,结合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发展条件,将全省纳入考核的80个县(市、区)分为三类:第一类县(市、区)22个,即国家和省重点开发区域所在县(市、区)21个以及宜昌市夷陵区;第二类县(市、区)29个,即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农产品主产区所在县(市、区);第三类县(市)29个,即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在县(市)28个以及恩施市。
县域经济考核主要指标解释

县域经济考核主要指标解释县域经济考核主要指标解释1、县域GDP:指县市区行政范围内按市场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的简称。
它指一个县市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非农产业:指二、三产业。
非农产业比重:非农产业增加值与GDP总量之比。
2、财政总收入:指各县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两税”和上划所得税的总和。
其中,上划中央“两税”是指按财政制划分的属于各县市区的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不是指辖区内的上划中央“两税”收入,以财政决算数为准。
上划所得税是指各县市区上划中央、省、市州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和,包含中央、省、市州下放到各县市的企业所得税和利息所得税形式的上划部分。
地方财政收入:是指各县市区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含预算调拨收入和基金收入。
3、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是指户口登记地在本地且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和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口。
计算公式: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口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不在本地但已经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本地户口待定人口。
4、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及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家庭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费用以及调查户的记帐补贴后的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按城镇人口平均的可支配收入。
5、纯收入: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渠道得到的总收入,扣除相应的各项费用支出后,归农民所有的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按农村人口平均的纯收入。
6、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指“三同时”合格项目数占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数的比率。
“三同时” 合格项目数指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数;应执行“三同时”项目指标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中规定应有环保设施的当年投产建设项目数。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6.14•【字号】云政办发[2004]135号•【施行日期】2004.06.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的通知(云政办发[2004]135号)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为配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云发[2004]21号)的实施,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财政扶持措施和试点县财政包干考核奖励办法》、《云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关于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和意见》和《关于实施云南省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的意见》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首批试点县名单》印发给你们,请一并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六月十四日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为了发展壮大我省县域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精神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分类指导,整体发展的原则,加强领导,全面、客观、公正、动态地对全省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同时,鼓励先进,扶优扶强,使我省县域经济发展有活力、有动力、有压力,以促进各县(市、区)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
二、评价组织领导此项工作在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省统计局内设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办公室,具体负责评价体系的建立、评价方法制定、统计数据的收集与审核、评价结果的计算等日常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 (3)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 (4)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5)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
财政收入与支出 (9)
金融机构存贷款 (10)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 (11)
和县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各县区比较 (12)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 (14)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金 (15)
各镇(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1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 (17)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 (21)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 (25)
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全县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续)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与增加值
单位: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续)
固定资产投资及房地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财政收入与支出
单位:万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
单位:万元
金融机构现金收支
和县主要经济指标与
全市各县区比较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万元
各镇(区)规模以上工业入库税金
单位:万元
各镇(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注:本表数据系按投资额≥50万元以上项目整理。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续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续二)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情况(续三)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一)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二)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三)
全省东向发展沿边县(市)主要经济指标(四)
单位:元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一)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二)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三)
省对县域经济考核一类县(市)(拟定)主要经济指标(四)
单位:元
和县统计快报
2008.7
和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