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

合集下载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积极”这个词,比如积极向上、积极进取。

但当“积极”与“心理学”结合在一起,形成“积极心理学”时,您是否真正了解它的含义呢?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让人时刻保持微笑和乐观的学问,它是一门深入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和力量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的是如何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和幸福。

积极心理学的诞生,是对传统心理学的一种补充和拓展。

在过去,心理学往往更多地关注心理疾病、创伤和问题,致力于如何治疗和修复。

而积极心理学则将目光转向了人类的优势和潜能,试图探索如何激发这些积极的因素,以帮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那么,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些什么呢?首先,它关注积极的情绪体验,比如快乐、满足、爱和感恩。

这些积极的情绪不仅仅是让人感觉良好,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增强我们的心理韧性,提升我们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当我们常常体验到积极的情绪时,我们的思维会更加开阔,创造力也会更强。

其次,积极心理学研究积极的人格特质。

这包括勇气、善良、智慧、宽容、毅力等等。

这些特质并非天生就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发展不断增强。

例如,一个原本胆小的人,可以通过不断挑战自己,逐渐培养出勇气;一个不太宽容的人,在意识到宽容的重要性后,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可以变得更加宽容。

再者,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之一。

这包括良好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友善的社区氛围等等。

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环境能够为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比如,在一个充满关爱和鼓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更有可能具备自信、乐观等积极品质。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待生活和自身的视角。

它让我们不再仅仅关注问题和缺陷,而是更多地去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五个要素

积极心理学的五个要素

积极心理学的五个要素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注人类幸福、繁荣和积极心理状态的学科。

它强调个体的优点、积极情绪和个人成长。

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和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可以促进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在积极心理学中,有五个重要的要素,它们分别是乐观主义、流畅体验、积极情感、心理弹性和人格优势。

第一个要素是乐观主义。

乐观主义是指对事物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乐观主义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积极应对挑战,从而取得成功。

乐观主义有助于个体保持积极的心态,增强应对困难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个要素是流畅体验。

流畅体验是指个体在从事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投入其中,忘记时间和自我意识,体验到一种沉浸式的快乐状态。

流畅体验可以让个体感到充实、满足和幸福,提升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满足感。

第三个要素是积极情感。

积极情感包括喜悦、幸福、爱和关怀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积极情感能够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增强个体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积极情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第四个要素是心理弹性。

心理弹性指个体面对困境和挫折时的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

拥有心理弹性的个体能够从困境中迅速恢复过来,保持乐观的心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心理弹性可以帮助个体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最后一个要素是人格优势。

人格优势是指个体在性格上的优势和特点,它们可以促进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常见的人格优势包括勇气、正直、智慧、谦逊、善良等。

发掘和发展人格优势,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升个体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的五个要素分别是乐观主义、流畅体验、积极情感、心理弹性和人格优势。

这些要素在不同的方面影响着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通过培养积极心理状态和提升个体心理素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提高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这五个要素,积极面对生活,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

积极心理学四大理念

积极心理学四大理念

积极心理学四大理念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如何利用个体的积极资源和积极潜力来实现更大的成就和幸福。

以下是积极心理学的四大理念:1.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主观体验是指个体在积极情感和心理方面的体验,如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成就感等。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旨在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和心理,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理念强调了积极情感和心理对于个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体验来增强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2.积极人格特质积极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具有的积极品质和个性特征,如勇气、坚韧、智慧、乐观、宽容等。

积极人格特质研究旨在激发和强化个体的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理念认为,个体具有的积极人格特质对其心理健康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增强个体的积极人格特质。

3.积极社会环境积极社会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包括家庭、教育、工作、社交等方面。

积极社会环境研究旨在关注孩子所处的环境和社会支持,从而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理念认为,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就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该通过改善社会环境和提供社会支持来促进个体的积极发展。

4.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个体通过实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来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的过程。

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潜力和能力,因此应该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激发个体的自我实现能力,从而实现更大的成就和幸福。

这种理念强调了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自我实现来提高个体的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积极心理学旨在研究如何利用个体的积极资源和积极潜力来实现更大的成就和幸福。

四大理念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和自我实现。

这些理念为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同时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一、本文概述《积极人格:人格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这篇文章旨在探讨积极人格理论在人格心理学领域中的新发展及其重要性。

文章首先介绍了传统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局限性,即过于关注人格缺陷和心理疾病,而忽视了人格优势和积极特质的研究。

接着,文章引出了积极人格理论的核心观点,即强调人格中积极、健康、有建设性的方面,并倡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研究人格。

本文将从积极人格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我们将明确积极人格的内涵,包括其定义、结构及其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关系。

我们将探讨积极人格的影响因素,如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积极人格形成的作用。

我们将提出积极人格的培养方法,旨在帮助个体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积极人格理论的深入探讨,本文旨在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人格心理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导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积极人格的培养,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积极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积极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围绕三个核心概念展开:积极情绪、积极特质和积极组织系统。

这三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积极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积极情绪是积极人格心理学的核心要素之一。

它强调人们应当培养和保持积极、愉悦的情绪状态,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积极情绪能够提升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增强心理健康,并对个人的认知、动机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积极人格心理学提倡通过积极情绪的培养和维持,来塑造个体的积极人格。

积极特质也是积极人格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特质是指个体具有的一系列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如自尊、乐观、坚韧、创造力等。

这些特质能够帮助个体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

积极人格心理学强调通过培养和发展这些积极特质,来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和生活质量。

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点

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点

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点
积极心理学的三个基本点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对过去感到满意、对现在感到快乐、对未来充满希望。

积极情绪能够增强个体的心理弹性,提高免疫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幸福感。

积极人格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具有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这些特质包括爱和胜任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人际交往技巧、勇气、同情心、好奇心、自知力、自我控制和智慧等。

积极人格特质有助于个体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保持乐观、韧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应对困难。

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是指健康的家庭、关系良好的社区、有效能的学校、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等。

这些系统可以为个体提供积极的成长环境和资源,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

因此,积极心理学主张以研究人的幸福为中心,关注个体的积极情绪和积极品质,以及构建积极的组织系统,以提升个体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积极心理学与人格辅导

积极心理学与人格辅导

01 03
详细描述
02
学习倾听和表达,尊重他人 的观点,促进有效沟通。
案例三:克服焦虑与抑郁情绪
总结词: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调节 技巧,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
学习应对挫折和失败的方法,增强心理 韧性,提高抗逆能力。
培养情绪调节能力,学会放松和应对压 力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详细描述
学习认知重构技巧,改变负面思维模式 ,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产生。
2
发展
积极心理学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得到 了快速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家开始从事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探究人类积 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并寻求提升个体 和社会的福祉。
3
未来展望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持续 关注,积极心理学将继续发展壮大,并 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为人类的发展和 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02
03
提升辅导师素质
加强辅导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提高其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人格 辅导的专业能力。
0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如何更好地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人格辅导实践
创新辅导方法
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辅导方法,开 发更具创意和实效的人格辅导方 案,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倡导社会支持
促进社会各界对积极心理学与人 格辅导的关注和支持,形成良好 的社会氛围,推动其发展与应用 。
01
强化实证研究
通过严格的实证研究,验证积极 心理学理论在人格辅导实践中的 有效性,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 据。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社会政策和实践,促进 社会和谐与进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祉水平。
拓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拓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从关注心理问题和 障碍转向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为心理学的发 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

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

较早对幸福进行科学研究的美国心理学者
威尔森,在上世纪60年代就试图为我们描 述一个幸福的美国人所必备的特征: 精力充沛、身体健康、受过良好的教育、 收入较高、性格外向、乐观豁达、无忧无 虑、有宗教信仰、有婚姻生活,具有高度 的自信和工作热情、适度的欲望,同时拥 有无限的智慧等。 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
(1)反医学模式 (2)强调自己决定自己 (3)强调个体同一性的获得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基本理论
第一, 激发人的认识能力
首先,
, 从而使病人能感受到自己古怪行为的 合理化、正常化的一面。
其次,
积极心理治疗从不承认人有所谓
的消极心理, 认为人之所以产生消极心 理, 主要是因为人在积极发展各种心理 保护模式来降低自己受到更多伤害的 可能性。
徐军
湖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 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以美国最富有的
400个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 及穷人为对象做了以“幸福指数”为专 题的比较调查,让他们从1到7选出一个 数字,1代表“我感觉非常不幸”,而7 代表“我感觉非常幸福”。
大家怎么选?
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
其实,主要由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
济学家组成的“幸福学”研究者们近些 年来更是获取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新发现。
三类幸福:
Seligman(2002)在他的《真实的幸
福》一书中将幸福划分为三类: 与过去有关的幸福 满意、满足、尽职、骄傲、安详 与现在有关的幸福 及时的快感、长久的欣慰 与将来有关的幸福 乐观、希望、自信、信仰、信任
主观幸福感应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行
动指南; 人类的快乐体验这一积极品质是影响 人心理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并且直接 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 年龄、性别和收入等不是幸福的来源, 只有社会性支持、对未来充满希望、 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等集体层面和个体 层面的积极品质才是幸福的真正来源.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摘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

本文试图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健康人格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

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

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课件

《积极心理学》课件
友谊是一种基于情感和认 同的亲密关系,通常在年 龄相仿的人群中形成。
友谊的益处
友谊能够提供情感支持、 社会认同和帮助,有助于 减轻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和生活质量。
建立友谊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寻 找共同兴趣、提供帮助和 支持以及维持诚实和忠诚 。
家庭关系与支持系统
家庭的定义
家庭是由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所形成的亲密关系,是人们成长 和生活的核心单元。
发展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也日益 多样化。同时,积极心理学也开始与其他学科领域进行交叉 融合,如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全 面和深入的研究视角。
02
积极情绪体验
快乐感
快乐感
指个体在积极情绪状态下所感受 到的愉悦和舒适感,通常表现为 微笑、愉快的心情和放松的身体
,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韧性。
适应性与灵活性
要点一
总结词
适应性与灵活性是指个体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灵活应对各 种挑战和压力。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适应性与灵活性是指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挑战和压力时 ,能够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以适应新的 环境或情境。这种能力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 种挑战,包括学习、工作、人际关系等。适应性强的个体 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任务和新情境,而灵活性则有 助于个体在应对挑战时更加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固定思维 或模式。
05
积极应对策略
自我调节与控制
总结词
自我调节与控制是积极应对策略的核心,通过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更好地应对生活 中的挑战。
详细描述
自我调节与控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困难或挑战时,能够主动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保持冷静和理智,以便更好地应对问题。这需要个体具备自我觉察、自我控制和自我 激励的能力。通过自我调节与控制,个体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发起者是美国心理学家赛里格曼。

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和心理问题作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对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一种修正心理学主要面临三项任务:治疗人的精神或心理疾病、帮助普通人获得幸福生活、发掘并培养天才。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医治自己身体和心灵创伤的需要,心理学演变成了一种“矫治”或“修补”式的“类医学”。

二战以后的传统主流心理学最大的成果,是使D SM(心理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它包含了340种左右的心理或精神问题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

心理学家们已至少能对其中14种50年前我们还无能为力的心理疾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积极心理学从传统心理学研究生命中最不幸的事件变化到研究生命中最幸福的事件。

它研究三个主题:首先是积极情绪体验。

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认为,个体看起来相对离散的积极情绪有利于增强在某一时刻的思想和行为能力。

积极心理学还对主观幸福感这一积极情绪进行了重点研究,强调人要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将来。

其次是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赛里格曼用“解释风格”来对人格进行描述,他把人格分为“乐观型解释风格”和“悲观型解释风格”。

积极心理学具体研究了包括好奇、乐观等在内的24种积极人格特质,认为培养个体具有这些积极人格特质的一条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

再次是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从而使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及教育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及教育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及教育观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强调尊重和关爱个体,认为人的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是最重要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观和教育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内在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实现的欲望,这种内在的力量推动着人们不断的追求成长和完善。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的看法是积极的,它强调个体的独特性和自由意志,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人本主义心理学将人格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整体。

人的个性是由内在和外在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而且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认同也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建构和重构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倡人们要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格是受到环境、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但个体内在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

它倡导人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个体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尊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难,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我实现水平。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助,认为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和交流来实现的。

人们的自尊心和自我实现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同和支持,而人们也需要关爱和帮助他人才能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感。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尊重他人的独特性和个性,要在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观是建立在对人格观的基础上的,它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个性。

在教育实践中,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

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选择。

积极心理学积极的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积极的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积极的价值观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积极的心理品质、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幸福和繁荣的科学研究。

以下是积极心理学中强调的一些积极的价值观:
1.积极的人生目标: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生目标是追求
自我实现、幸福和满足。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人们可以激发自己的动力和激情,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2.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心理学强调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包
括与家人、朋友、同事和社区成员之间的联系。

这些关系可以提供支持、爱和归属感,帮助人们感到更加幸福和满足。

3.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的
积极情绪,如快乐、喜悦、爱、成就感等。

这些情绪体验可以增强个体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4.积极的自我认知:积极心理学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价
值,培养自尊和自我效能感。

通过积极的自我认知,人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发挥自己的潜力。

5.积极的成就动机:积极心理学认为,成就动机是推动个体取
得成功的重要动力。

通过培养积极的成就动机,人们可以克服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总之,积极心理学强调的积极价值观可以帮助个体和社会实现更加幸福和繁荣的状态。

通过关注积极的人生目标、积极的人
际关系、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自我认知和积极的成就动机,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更多的幸福和满足感。

积极心理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积极心理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积极心理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概述:积极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中两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积极心理学关注个体的优点、幸福感和积极情感,而人格心理学则研究个体的特质、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

本文旨在探讨积极心理学与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对个体幸福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展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源于对心理学研究中过度关注问题和病态的反思。

它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特征,如乐观、自尊、希望和幸福感等。

研究表明,积极心理特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包括对积极情感、流畅体验、人类强项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探索。

1. 积极情感的研究积极情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研究发现,积极情感对个体的身体健康、心理适应和社会关系等方面有益。

积极情感可以通过情绪调节、社会支持和认知重塑等机制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研究还发现积极情感与个体的创造力、决策能力和工作表现等方面密切相关。

2. 流畅体验的研究流畅体验是指个体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全神贯注、忘我投入、感受到时间消失的状态。

研究表明,流畅体验与个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密切相关。

流畅体验的产生与任务的挑战性、个体的技能水平和任务目标的清晰性等因素有关。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使我们更加了解流畅体验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3. 人类强项的研究人类强项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中表现出的优异能力和特质。

研究发现,人类强项与个体的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感密切相关。

通过发掘和培养人类强项,个体可以提升自我认同感和生活满意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为人类强项的发现和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持久性特质、行为模式和心理机制,旨在揭示个体的个性差异和心理发展规律。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进展不仅对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产生深远影响。

1. 人格特质的研究人格特质是个体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一、积极心理学的概论1、积极心理学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谢尔顿和劳拉.金)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德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生活。

2、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学术背景: 对消极心理学的反思和批判消极心理学感兴趣的不是人或人类社会,而是人或人类社会存在的问题。

它假定每个人都是有问题的人。

它把人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只会对外界强化刺激做出反应的物,也即只有当你指出出并纠正了他的缺点或问题时,他才做出相应的反应—改正并取得发展。

另外消极心理学过分强调自己的矫正功能,习惯从问题入手来开展工作,这一研究范式使许多心理学家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帮助其社会成员得到改变并生活幸福,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待良好条件下的社会成员。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侧重于单一的修补功能,其工作重心常常只在少部分问题社会成员身上,而把心理学促使全体社会成员主动发展并生活幸福的功能放在了一边。

社会背景:1.对当前人类社会愈演愈烈的种族和宗教冲突反思的结果2.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困惑。

3、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艾库玛尔会议这次会议共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结构等问题。

这次会议最终确定了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支柱,积极情感体验(主要以主观幸福感为中心,着重研究人针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的特征及产生机制),积极人格(对积极人格进行正确分类和界定),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确定如何使社会、家庭、学校、单位等有利于一个人形成积极的人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1999年11月9日到12日,在内布拉斯加州首府林肯市召开积极心理学高峰会议。

积极心理学内容与主要概述

积极心理学内容与主要概述
• 在深入的探查自己内心的内心过程中,我们同时 也就探查了所有人的内心。我们要记住,关于个 人自己深刻天性的只是,其实同时也是关于普遍 人类天性的只是。 ——马斯洛
• 人类的同理心:更好的认清自己,更好的认识他 人。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 (2)假定你身体很健康,如果说医药公司想找一 些人来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 后会使你有万分之一的几率突然死亡。那么医药 公司起码要付多少钱你才愿意服用这种药呢?
你的答案是什么呢?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积极心理学几个观点
1、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2.预言自己兑现了预言
积极心理治疗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 在对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是:l 、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 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对积极的力 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 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自主、 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 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 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 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疗 者。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 主要概述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 极品质的一门科学。( Sheldon & Laura King, 2001)
• 帮助拓展人类最佳功能状态
积极心理学内容和主要概述
•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幸福的科学”,与我 们每个人的工作、生活、教育和爱息息相 关。该课程关注普通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 品质,研究如何让人活得更幸福,获得积 极的心理感受。它告诉我们幸福不是可望 不可及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新方法、 建立新习惯来获得幸福。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精品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精品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以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快乐。

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学生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果学生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拓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1.以人为本,实行积极的情感教育。

“以人为本”,实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注重人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情绪。

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都有能力、潜力走向成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

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

如,在班级管理中,民主竞选班干部,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以形成民主、和谐的班集体。

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成人、成功、成才。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人的精神力量来自坚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发展的可靠资本,能够使学生克服障碍、摆脱心理危机,走向成功。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对待自我,能够正确地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迎接社会生活的挑战,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鼓励、激励学生;同时,利用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心理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较高的专业文化素质,三个基本素质相互联系合成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完整体系。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大学生心理学论文1500字篇1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摘要:积极心理学提倡关注人性积极的一面,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积极情绪,它与人格之间紧密相连且相互促进。

本文试图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探讨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含义及其塑造途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健康人格历史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生产力、极其丰富的物质福利和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但同时寻求健康的人格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健康人格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格研究的主流,影响甚广。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观,也成为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教师的共同追究。

一、积极心理学与健康人格观的基本含义(一)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指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型的模式,当然它是相对于消极心理学而言的。

所谓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人类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如在过去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中,我们所熟悉的词汇是病态、幻觉、焦虑、狂躁等,而很少涉及到健康、勇气和爱。

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2]。

这种以消极取向的心理学模式,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

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理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

积极心理学的人格观

教育领域
1 2
培养乐观心态
积极心理学提倡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乐 观心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面对困难的 勇气。
激发内在动机
通过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 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
促进团队合作精神
积极心理学强调团队合作和共享目标的重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的理论框架仍 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指导实 践应用。
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应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关注更多的人群和情境,探索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共性和差异。
创新研究方法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应采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如混合方法研究、纵向研究等,以提高 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
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动机和坚持性,提高应对挑战和 逆境的能力。
自我效能感的建立
通过实践、观察学习、反馈和调整等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建立和提 高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04
积极心理学人格观的应用
以培养和提高个体的坚韧人格。
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
指个体认为自己的能力和智力可以通过努力和经验得到发展和提 高的思维方式。
成长型思维的特点
成长型思维表现为勇于挑战自己、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意愿和 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培养
通过鼓励、肯定和引导等方式,可以帮助个体培养成长型思维, 提高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03
预测行为
人格观能够预测个体的行 为表现,帮助理解个体在 不同情境下的反应和决策。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读后感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的本性是偏爱积极的,认为每个人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品质,肯定人是具有自我生成、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性的整体。

认为每个人都期待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深信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机体的健康。

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类一切活动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生存,其最终目的是享有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为主要内容。

《积极心理学》一书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完全不一样的心灵世界,它将帮助我们克服狭隘、愤怒、嫉妒、恐惧、焦虑等等消极心态,以更积极的、建设性的情绪来面对生活的挑战。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更多的取决于我们头脑的状态,而不是我们的社会地位的状态或是我们银行账户的状态,头脑是我们转变人生福祉的起点。

通过阅读,我了解到:那种消极心理学模式不可能真实、全面地理解与解释人的本质。

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

事实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疾病的康复更有价值和更有积极的意义。

毕竟,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和美好的心灵才是理想社会的精神基矗因此,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消极心理学,而且更需要积极心理学。

被哈佛学生誉为“最受欢迎的人生导师”泰勒博士指出:“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财富,幸福感是衡量人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每个人幸福的标准不一样,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真实地面对内心的自我。

”伊壁鸠鲁说“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感觉被最大限度地增强,不好的感觉被最大限度的削弱。

”幸福是个谜,询问千万个人,你会得到千万种答案。

在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对积极心理学有热切需求,这是因为人们开始想变得更快乐、更幸福,想更多了解自己,更多了解别人,改善我们的生活。

可是,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不到60%。

是什么剥夺了人们的幸福?不富有不健康还是不足够好的工作。

总以为“下一站”会更好,等我到达那里,我就会幸福了!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人们似乎越来越多地出现了消极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7 -
河西学院学报
2009 年第 1 期
组的儿童的捐赠行为,且其行为在 2 个月后测查仍然持续, 说明了榜样的影响已经内化为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人格特征。
3、人格发展中的建构性。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 格特征对人是至关重要的,人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但是 人格的成长并非只是单维因素影响的结果,在人的成长 中,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关键 所在,这一论点再次迥异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人格观 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个体都具潜力挖掘自身 的能力,可以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克服现实生活中的限 制,去发展和完善自我。也就是说人的成长主要依靠自 己,外部事物在其中只能起到辅助性的作用。积极心理学 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过于强调人自身的能力,他们认为人 在发展的过程中,主体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是外界因素的 影响和干预,更是人格发展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假如没 有外部的影响而仅依靠自己成长的力量,人也很难发展自 我并达到自我实现。所以为了使个体和社会得到更好的发 展,积极心理学家提倡人格发展中的建构性,即主、客体 间的相互作用性。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积极心理学提出 了多种教育方式,欲以培养个体良好的性格特征。例如常见 于年幼儿童群体的角色扮演法、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等 等。从一定的角度看,以往这些方法颇具成效,在一定的程 度上均可促进儿童良好行为、良好品质和良好情绪的发展。
———————————————
收稿日期:2008-06-21 作者简介:余娟 (1980 — ),女,甘肃天水人,甘肃中医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人格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
- 76 -
余娟: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
时 Teman 针对实际的问题研究了婚姻的幸福和天才。五、 六十年代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问 世,其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影响,但是人本 主义心理学家的努力并没有改变主流心理学以消除异常为 主的研究模式。1998 年在旧金山举办了美国心理学协会年 会,心理学家提出以“心理疾患的预防”作为会议的主 题,至此关于人性中的积极方面的研究,关于人类力量和 美德的研究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全新思潮。伴随着这 种思潮的兴起,积极心理学受到了心理学界广泛的关注, 如 1999 年 Templetion 基金会设立了“积极心理学奖学 金”,奖金总额共计 20 万美元;《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于 2001 年 1 月和 2001 年 3 月,分别出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 专栏和专刊。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近年来也不断增加,我 们相信它将势必使现代心理学更加面向社会、面向未来。
(二)积极心理学的形成 心理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消极的行为和情绪作为研究 的主体,这种局限性使积极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成为必 然。19 世纪末期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激化,社会问题日益 严重,人们的心理失衡、病态心理严重,为了消除心理异 常、消灭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心理学应运而生。但是一 直以来心理学都以消除异常作为研究的主导模式,从而使 心理学家的注意力聚集于人类的消极层面,如关于抑郁、 焦虑 、攻 击、心 理疾 病等的 研究 。据《 心理 学摘要 》( P sychological Abstracts)电子版的搜索结果表明,自 1887~ 2000 年,关于焦虑和抑郁的文章分别有 57 800 和 70 856 篇,而关于欢乐和幸福的文章大约有 851 篇和 2958 篇, 其中消极情绪与积极情绪的文章比率大约为 14:1[3]。部分 心理学家[4]认为这种心理学发展模式,会造成心理学知识 体系上的巨大的“空档”,限制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他 们认为心理学应该是面对大众的一门科学,其宗旨应在于 让大多数人能健康、积极、愉悦地成长,能过上一种相对 满意的、有尊严的生活,因为社会由普通的大众所构成, 人们拥有安康的生活又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基于这种认 识,Seligman 和 Csikszentmihalyi 于千禧之年宣称:“当代 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心理学家扮演着极 为重要的角色核心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 发展,帮助人们走向幸福,使儿童健康成长,使家庭幸福 美满,使员工心情舒畅,使公众称心如意”。同时,这两 位心理学大师推出了《积极心理学导论》这一力作,标志 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并非一 朝一夕之事,它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 20 世纪 30 年代。当
第 25 卷第 1 期(2009)
河西学院学报
Vol.25 No.1(2009)
积极心理学及其人格观
Hale Waihona Puke 余娟(甘肃中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 要: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特别注重人类的健康、勇气和爱等方面的研究。当前积极
心理学的研究特别关注人格的研究,因为人格优势会渗透于个体的整个生活空间,从而对人产生长期的影响。积
极心理学家认为,在具体的研究中应持这样的人格理念:(1)崇尚积极的人格特征;(2)注重人格发展的可 塑
性;(3)强调人格发展的建构性。
关键词: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人格
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0520(2009)01 - 0076 - 03
一、积极心理学: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新思潮 (一)积极心理学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目前比较完 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 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1],它与传统心理学的研究 不同,要求心理学要以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人 类的潜能和动机,要更加注重人类的健康、勇气和爱等方 面的研究。纵观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我们认为积极心理学 的目的是通过研究与干预,使人们更多地拥有积极的情绪 和体验,表现出良好的社会行为,并力图通过开发人的潜 力、激发人的活动和创造力来促进个人、社会及人类的进 步和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以治疗为主的消极心理 学。从研究目的来看,消极心理学以治疗为主,而积极心 理学则注重干预研究,同时兼顾治疗;从研究的对象来 看,积极心理学主要对象是普通大众,而消极心理学主要 面对的是心理异常者。 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但主要聚 集于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关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研 究,即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心理学的研究; 第二,关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研究,它主要从自我实现和自 我实现的意义及如何实现等研究入手,Ryan 和 Deci[2]认为 自我决定与三种人类的需要(能力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 需要)相关;第三,关于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研究以及关于 积极心理学的认知方向(如创造力)的研究等。积极心理 学家相信,研究和探索人类的积极方面,即勇气、乐观、 希望、忠诚、坚韧以及良好的行为表现、人际技能和高尚的 道德情操等,不但能帮助人们不断地发展自己,而且其更具 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Medvedova L[6]研究了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个体采取更 为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 景。还有关于乐观等个性特点的研究也为数不少。其次积 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积极的个性特征、情感 和行为,他们认为这是使个体更加健康、幸福成长的一种 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发掘人类的潜能,让人拥有更加美好 生活,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效渠道之一。在这种思想的引 导下,积极心理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全新人格观,我们认 为这种人格观既不像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那样过分强调人的 能动性和“人性本善”的论点,也不像主流心理学家一样 认为人格是稳定不变的,其人格观主要有如下特点:
2、人格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积极心理学家认为的人 格并不同于以往人格心理学家的观点,人格的特质论者奥 尔伯特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元素是特质,首要特质是一 种稳定的、不变的特征,也就是说,这种特质具有一定的 先天性,稳固而不可改变。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稳定 性与可变性的统一。在一定的时期内它是稳定不变的,可 以用来推断和预测某一时期内个体的特定行为,但与此同 时人格又具有可变性,可以通过一定的干预和培养予以改 变。在此人格观的指导下,积极心理学家进行了一些关于 良好个性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干预研究,以期个体形成积 极的人格并使其对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无 论人格的稳定还是可变,均要通过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的,所以许多干预研究都以其行为的改变为依据来进行研 究。如斯陶布 (Staub)[9]设计了一项关于帮助的实验情景来 训练幼儿的助人行为,结果表明受过互惠训练的儿童比起 没有受过这种训练的儿童表现出更多的助人行为,并且这 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成为一种亲社会的反应倾向。 也有以榜样示范法促进个体形成积极人格特征的研究,拉 斯顿 (Rushton)[10]设计了一项实验,让 7~11 岁儿童观看一 个成人玩滚木球的游戏,结果表明游戏前观看过成人模型 的实验组儿童的捐赠行为要明显地高于没有观看组的对照
1、崇尚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心理学并没有象人本 主义心理学一样认为人性本“善”,也没有象弗洛伊德一 样认为人性本“恶”,它避开了关于人性的讨论,没有过 多的涉及人性中本来“善”与“恶”的问题,但是他们坚 持认为积极的人格特征对人的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他们强 调心理学家应倾注心血研究积极的个性特征,例如关于乐观 (optimistic)个性等方面的研究。积极心理学家认为乐观 会使人有比较好的主观感受[7];Taylor[8]等人发现, 乐观信 念能够保护人们免除疾病,对于感染 AIDS 的人,乐观者 更可能寻找良好的健康行为与社会支持,其病理症状更晚 出现,生存期也更长。同时积极心理学也特别强调积极的 人格品质的研究,例如爱、宽恕、同情、幽默、意志、自 信、自尊、适应等,积极心理学家认为拥有积极品质的人 也能更好的体验生活的意义,更好的发挥潜力,拥有更加 美好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并促进社会的发 展。总之,站在积极的角度来研究人格的发展成为积极心 理学人格观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二、人格: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话题 (一)主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格观 关于人格的思想一直蕴藏于心理学思想之中而未形成 一种独立而确切的理论。主流心理学形成之后,人格依旧 是一个极为抽象和模糊的概念,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人格 的本质理解莫衷一是,但主流心理学在人格的某些认识上 也达成共识,他们认为:(1)人格是人所特有的。区别于 他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人格是区别 于一切的“非人”的一种标志;(2)坚信人格具有个体 性,即每个人拥有其自身的、独特的人格特质组合,使之 有别于他人而成为独特的主体;(3)人格具有稳定性,这 种稳定性可导致行为表现的规律性;(4)人格具有内在统 一性,即人是一个由不同的人格特质所组成的、有组织的 结构体。50、60 年代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人格也有自己独 特的见解:(1)相信人是向“善”的,即人会一直向着积 极的方向发展变化,始终能追求“自我实现”;(2)人性 能够不断的自我成长,即只要为个体提供一个适当的成长 与自我实现的环境与机会,人就不断地向着健康的方向发 展;(3)人性是自主的,能进行自我选择的,即人是生活 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可克服现实生活中 的种种限制,发展和完善自我。 相比之下我们发现,人本主义的人格观是对主流心理 学人格观的继承与发展,它既承认主流心理学的关于人格 是人所特有的、具有组织性和结构性的特性,同时又认为 人性向善并具有成长性,这是对主流心理学的人格观的一 种发展,是一种较新的人格观。当然也有批评者认为,人 本主义人格观过于夸大人的能动性和自我选择性,忽视了 心理与行为的社会制约性,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一种个人主 义的唯我论。 (二)积极心理学全新的人格观 人格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受到了积极 心理学家关注。首先积极心理学家坚信人格优势会渗透于 个体的整个生活空间,对人产生长期的影响,所以他们特 别重视关于积极人格特征的研究。例如 Hillson 和 Marie 的 研 究 区 分 了 积 极 的 人 格 特 征 和 消 极 的 人 格 特 征[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