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合集下载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它包括通货膨胀控制、经济增长、就业率、利率稳定等多个方面。

首先,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是通货膨胀控制。

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下降并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以确保物价稳定, 保障公民的购买力不受损害。

稳定的物价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消费和企业的投资决策,并维护了人民币的信誉和国家的经济形象。

其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二是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要素,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经济整体实力。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调节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在经济衰退时,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投资和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三是维持就业率稳定。

就业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的基础。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来影响经济活动水平,从而影响就业率。

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就业是货币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减少社会不平等。

此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还包括维持利率稳定。

利率是虹吸资金的成本,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利率,可以影响金融市场、投资和消费行为,从而维护利率稳定。

稳定的利率环境有助于企业规划长期投资和借款策略,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经济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

它包括通货膨胀控制、经济增长、就业率、利率稳定等多个方面。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根据具体的经济环境和需求,灵活调整政策措施,以达到稳健的宏观经济管理和持续的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经济交易 自主性交易 调节性交易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平衡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间的关系
(一)统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1%,可吸纳就业人口130—150万
(二)冲 突 物价与就业 物价与经济增长 物价与国际收支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等
(三)中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观点: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 中国人民银行法:“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
依此促进经济增长”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大关键数据 1.GDP增长6.5 % --7%左右; 2.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3%左右; 3.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 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5. M2控制在13%;
6. 赤字率提高到3%; 7. 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 8.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亿多 ; 9. 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 10.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 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601万套,农村危房改造432 万户。
三种类型的失业 − 非自愿失业 − 摩擦性失业 − 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即通过货币政策减少或降低非自愿失业
(三)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商品与劳务总量的增加,
由总供给变化引起的收入长期增长
2006—2007年,年均经济增长10.7%; 2008年,GDP比上年增8.9%; 2009年,GDP比上年增8.7%,人均GDP突破了 3600美元,已处于迈向中等收入国家的临界线 2010年,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左右。经济总量跃 居世界第二。
2011年,47万亿元,人均GDP达到5500美元 2012年,52万亿元,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 2013年,57万亿元,人均GDP达到6920美元 2014年,64万亿元,人均GDP达到7805美元 2015年,67万亿元,人均GDP达到8375美元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确保国内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维护价格稳定、保障金融稳定和促进贸易平衡。

以下是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详细介绍:首先,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调节经济活动。

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增加投资和消费,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和利率,可以确保资金的充分流动,减少金融机构风险,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其次,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护价格稳定。

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的一种常见现象,但高通胀率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降低人民币的购买力,对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货币政策旨在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控制通货膨胀水平,维护物价稳定,确保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对稳定。

第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障金融稳定。

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经济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通过合理的货币政策,可以平衡金融机构的利润和风险,减少金融危机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保障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促进贸易平衡。

货币政策的调控对于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控汇率水平,货币政策可以调整出口和进口的竞争力,促进贸易平衡。

合理的货币政策旨在稳定人民币汇率,避免过度波动,保持人民币相对稳定的国际竞争力。

这有助于维护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确保货币供应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维护价格稳定、保障金融稳定和促进贸易平衡。

这些目标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为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货币政策在实践中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保证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确保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其主要目标是保持通货膨胀率在适度水平、维护货币和金融稳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首先,通货膨胀控制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

适度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激励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过高的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和购买力下降,进而影响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通货膨胀率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避免通货膨胀的过度或过低。

其次,货币和金融稳定也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一。

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确保金融系统的运转平稳,防止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的发生,保护储户和投资者的利益。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调整、流动性管理等手段来维护金融稳定,确保金融市场的良性运作和财务安全。

此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还包括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的发展趋势是朝着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

货币政策通过稳定物价、降低利率等手段,鼓励消费和投资,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

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的稳定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实现这些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权衡利益,综合考虑。

货币政策制定者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以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并同时考虑其
他因素,如就业、财政状况、外部环境等。

总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确保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维护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稳定,维护货币和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这些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下列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表述

下列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表述

下列关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表述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着香港的整体经济状况、价格水平、金融市场和人民生活等方面,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在实现各个子目标的同时具有相互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对于货币政策执行的成功至关重要。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物价稳定、维护货币稳定、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

其中,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标。

如果通货膨胀率太高,购买力下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消费信心,也会导致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但如果通货紧缩,则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明显负面影响,各个生产部门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失业率会上升,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也会间接影响经济增长。

因此,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稳定物价水平是关键。

同时,保持货币稳定是货币政策的另一个目标。

货币稳定是指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保持货币供给的稳定有利于促进金融市场稳定,维持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和信任。

因此,货币政策的执行需要关注外汇市场和金融市场,合理掌握外汇供给和需求的情况,避免过度干预和贬值。

货币政策需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调整货币供应和政策利率,确保货币供应的稳定性,这对实现其他货币政策子目标也具有积极影响。

除了维持稳定物价和货币供应外,货币政策还需要关注经济增长和就业,这两点是经济中的基本目标。

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率和充分就业是每一个政府的重要责任。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通胀率和货币稳定等目标的实现往往会与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产生一定的牵连和矛盾。

例如,在经济萎靡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政府可能会通过增发货币和调降基准利率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种操作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和货币不稳定的风险,因此货币政策在执行时需要考虑到各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优先考虑最为紧急和最重要的目标。

总的来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和互动。

为了实现各个最终目标,货币政策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和各个子目标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措施,化解各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表述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表述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关系的表述货币政策是指国家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运行的一种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同时保持物价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国际贸易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宏观经济稳定和物价稳定。

宏观经济稳定是指经济增长率、就业率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当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增长率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

当经济增长率高于潜在增长率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来抑制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是指通货膨胀率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控制通货膨胀率。

当通货膨胀率高于目标水平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来抑制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率低于目标水平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如果货币政策只关注宏观经济稳定而忽视物价稳定,通货膨胀率可能会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波动和经济不稳定。

相反,如果货币政策只关注物价稳定而忽视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和国际贸易不平衡。

因此,货币政策需要在宏观经济稳定和物价稳定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稳定。

总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同时保持物价的稳定。

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国际贸易等。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需要在宏观经济稳定和物价稳定之间寻求平衡,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稳定。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中国中央银行或者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包含经济的增长、就业充分、稳定的物价水平、稳定的利率、稳定的汇率、平衡国际收支。

在实践中,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有两种,一是以稳定币为首要基本目标的单一目标;另一个是双重目标,就是稳定货币又兼顾经济的发展。

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预期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央行货币政策制定者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以概括为: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将价格总体水平的变化短期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发生显着或剧烈波动。

充分就业是指将失业率降低到一个社会可以承受的水平。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在没有重大波动或衰退的情况下,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要好。

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最终目标、中期目标和操作目标。

从央行货币政策的历史演变来看,无论是单目标、双目标还是多目标,都离不开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和当时面临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时间。

但是,货币政策要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政策目标不能有偏差、不能波动。

央行虽然不能直接带来这些条件,但可以针对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变量制定不同的政策。

这两种货币政策标准之间经常存在冲突。

这一政策可以实现一个目标,但也使另一个目标更难实现。

经济增长是指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一个时期优于另一个时期,没有大起大落,也没有衰退。

货币政策一般分为以下三种:1.扩张性货币政策。

是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从而扩大信贷支出规模,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2.收紧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从而减少信贷支出和货币供应规模,抑制投资和消费。

3.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货币政策措施方面,要确保货币供应量或利率的稳定。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具体来说,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货币政策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影响经济活动,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积极调控。

一方面,当经济增长较慢时,适宜的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手段刺激经济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当经济增长过快时,也可以通过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过热经济,防止经济泡沫的出现。

其次,保持物价的稳定。

通货膨胀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都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因此保持物价的稳定也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以保持物价的相对稳定。

同时,监测物价指数和通胀预期,及时采取调控措施,防止价格波动过大,维护人民币的购买力。

再次,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

金融体系的稳定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不仅需要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还需要监测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

为此,货币政策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监控,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我国货币政策还需要考虑就业和收入分配的问题。

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调控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就业和收入水平,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因素。

货币政策既要保持经济增长所需的活力和动力,又要关注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好平衡。

总之,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保持物价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安全。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等手段,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金融体系安全等方面进行调控,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发展。

同时,货币政策还要考虑就业和收入分配等社会因素,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良好平衡。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ppt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

9第九章-货币政策(货币金融学(蒋先玲编著)第3版ppt课件可编辑)精选全文
观测货币政策的效力并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在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 标之间插入的一些过渡性指标。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一)中介目标的含义及其选择标准
2、选择标准 可测性:便于观察、分析和监测;能够迅速获取 可控性:在足够短的时间内接受货币政策工具的影响 相关性:两者之间必须存在密切、稳定和统计数量上的相关性
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明显的波动,也就是要求既要防止物价上涨,又要 防止物价下跌。
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就是将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以防止通货膨胀。从各国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来看,一般要求物 价上涨率应控制在5%以下,以2%~3%为宜。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容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参加工作者, 都能在较合理的条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机理 中央银行变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途径发挥作用: ①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余额,从而调控其信用规模。 ②通过影响存款乘数,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存款准备金制度
2.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中最猛烈的工具之一,其政策效果表现在: ①通过货币乘数来影响货币供给量,即使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 动; ②即使法定准备金率不变,也会限制了存款机构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③即使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如提 高法定准备金率将冻结一部分超额准备金。
货币供应量代表了一定时期的有效需求总量和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对最 终目标有直接影响,由此其与最终目标直接相关。
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三)远期中介目标

第12章货币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12章货币政策习题及答案

第15 章货币政策一、本章重点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而最终要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

最终目标有稳定币值、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等。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分析包括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稳定币值与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关系、稳定币值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关系。

2. 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

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三类。

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即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等。

3. 货币政策中间指标的选择标准有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等。

中间指标有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供给量、利率。

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确定货币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到实现最终目标所经过的一系列过程。

西方主要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包括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 货币政策的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包括内部时滞、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又可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又可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二、难点释疑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的相互关系包括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说明,即物价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此涨彼消的关系。

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从长期来看具有一致性,从短期来看理论界有不同看法,政府多倾向于利用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二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同时实现。

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具有一定的矛盾性,经济增长率高可能会带来国际收支的逆差。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通常认为具有一致性,经济增长率越高越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
1、稳定物价:央行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目标就是稳定市场的物价,物价的稳定实际上也能够带来货币价值的稳定;
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指的是保证市场中的劳动者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
3、经济增长: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是为了维持国民生产总值的以合适的速度增长;
4、平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的平衡对一个国家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以上便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四个目标。

货币政策简介
货币政策也被称为金融政策,其英文名是Monetary policy,指的是中央银行为了打到某种经济目的而制定的与货币相关的政策。

国家会依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制定货币的“紧”、“松”或“适度”的政策。

货币政策由国家的税收和支出组成,由中央银行执行。

制定货币政策一般有四个目标,但是这四个目标的同时实现十分困难,并且其中某个目标的实现,经常会阻碍另一个目标的发展,因此,各国在研究货币政策的同时,也在研究缓和这四个目标矛盾的方法。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货币政策有三大构成要素即:①货币政策工具;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③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而最终达到的宏观经济目标1、稳定物价——首要目标抑制通货膨胀,避免通货紧缩,保持币值稳定和物价稳定稳定货币购买力,使一般物价水平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发展速度加快、结构优化与效率提高三者之间的统一3、充分就业不仅包括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即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可以找到一个有报酬的工作,还包括其他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用失业率来衡量。

4、平衡国际收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

*设置中介指标的作用:表明货币政策的实施进度为央行提供一个追踪监测的指标便于央行随时调整*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应该具有如下四个特征:①可测性②可控性③相关性④抗干扰性*根据中介指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其分为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政策目标)1.操作目标近期中介指标,是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的变量,是货币政策信号的首次传递者经常采用的操作目标(1)基础货币(2)存款准备金(3)短期利率2.中间目标远期中介指标,是操作目标的直接作用对象,是货币政策信号的二次传递者,直接作用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主要的中间目标:(1)货币供应量(2)长期利率(3)银行信贷规模(4)汇率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信贷规模和现金发行货币供应量利率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

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

名词解释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在金融领域采取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包括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所采取的控制和调节等措施。

货币政策目标有三类:一是稳定物价总水平;二是促进充分就业;三是保持经济增长。

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近年来把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首要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有多种,常用的主要有: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直接信用管制和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的内容: 1、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既包括保持币值稳定,又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平衡。

2、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在每次操作中选择的目标。

通常有:准备金、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反映中央银行操作意图的、用以观察政策效果和金融动向的各种参数。

4、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希望借助货币政策来实现的最终目的。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它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二是从中央银行的操作意图看,它包括:①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调整②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③对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货币政策的手段和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OMO):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等形式,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2、直接信用管制:即政府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或投资活动,不论金额大小,都加以严格限制,主要包括利率管制、流动性比率管制、贷款规模控制和设立窗口指导等。

3、调整法定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供应的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的调整是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的比例关系来实现的。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希望借助货币政策来实现的最终目的。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它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个方面。

二是从中央银行的操作意图看,它包括:①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和调整②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③对利率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

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价格水平,平衡国际收支,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首先,货币政策的目标之一是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

货币市场的稳定对经济运行至关重要,它对金融市场、资本流动以及货币信用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维持货币市场稳定意味着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匹配,以避免通胀或通缩的发生。

其次,货币政策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通过运用货币政策,政府可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影响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来刺激或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

货币政策的第三个目标是稳定价格水平。

通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而通缩则是物价普遍下降。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价格的稳定,以保持消费者购买力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稳定的价格水平能够提高消费者信心,促进长期投资和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的第四个目标是平衡国际收支。

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对经济稳定和财政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水平来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

一个稳定的国际收支有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外部市场的稳定。

最后,货币政策的目标还包括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和影响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在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货币市场的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价格水平,平衡国际收支,以及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通过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政府可以有效地控制和引导经济运行,提高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第12章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

第12章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
通过影响操作指标和中介指标,达到货币政策最 终目标的过程。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根据凯恩斯的分析,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会影响 到货币供应量M的增加或减少,并引起利率r的下降或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三)公开市场业务 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及特点
公开市场是指各类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中 央银行证券或私人票据等)自由议价,其交易量 和交易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
公开市场业务则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 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 备金,用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 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M↑→Ps↑→V↑→D↓→C↑→Y↑ 式中:V代表金融资产的价值;C代表耐用消费
品支出;D代表财务困难的可能性;其他符号含 义同前。
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效果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恒久性收入”是决定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而不是 凯恩斯提出的三种需求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由于“恒 久性收入”的稳定性,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稳定的,对 利率变动就不敏感,所以货币供应量对总收入影响很 大。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
央银行日常调控的工具; (2)存款准备金对各类银行和不同存款的种类
影响不一致,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 使超额准备率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优惠利率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消费者信用控制 4.不动产信用控制
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1.信用分配 2.直接干预 3.流动性比率 4.利率最高限额
四、间接信用控制 1.道义劝告 2.窗口指导
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
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
中 央 运用 银 行
❖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
❖ 法定准备金率最大的优点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强有力,并 且效果明显、收效迅速 。
❖ 局限性:(1)缺乏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 币供给的工具。(2)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 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 (3)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 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 握。
❖ 局限性:(1)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 (2)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 (3)再贴现 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 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阻止商业银行向 中央银行再贴现。
(三)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 公开买
卖各种政府证券如国库券、国债等以控制货 币供应
量及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 (1)通过改变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而 起作用。
(二)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三)信贷配给传导机制
1.银行借贷渠道论 R↓→MS↓→D↓→L↓→I↓→Y↓ 2.资产负债表渠道论 R↓→M↓→r↑→NCF↓,P↓→资产状况恶化 →L↓→I↓→Y↓
(四)汇率传导机制
M s r e NX Y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传统体制下的直接传导机制


基准
央 银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作 目
础备 货金





汇利货
具率率币目 Nhomakorabea供




国充经币

际分济值

收就增稳

支业长定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1.币值稳定(物价稳定) 2.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信贷计划指标 现金计划指标
与国民经济实物计划衔接平衡 保证完成财政收支计划、物资 供应计划、国际收支计划
我国货币政策的直接传导机制
❖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
❖ 第一,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 负相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提高)将使货币乘数 增大(减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系统信用 扩张能力增强(减弱),货币供应量增加(减少)。
❖ 第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当中央银行降低(提高)法 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在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和准备金 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超额准备金增加(减少),从而银行 的可贷资金增加(减少),信贷规模扩张(收缩)。两方 面作用的结果均使市场利率降低(提高),从而刺激(抑 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
学习要点
❖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货币政策目标 的构成;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 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了解选择性信用 工具和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了解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 货币政策时滞。
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
❖ 2.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
❖ 优越性:①主动性;②灵活性;③可逆转性 ; ④精确性。
❖ 局限性:公开市场业务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 的金融市场,市场规模足够大、交易活跃, 且品种繁多,使中央银行能够利用这一市场 迅速灵活地吞吐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必须具 有强大的、足以干预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 融势力;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一个 极端的例子是,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


改变
介 实现

工货


具币




货币政策传递过程
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1.相关性 2.可测性 3.可控性 4.抗干扰性 5.适应性
三、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指标 (一)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
1.准备金 2.基础货币 (二)可供选择的工具目标 1.货币供给量 2.利率
四、中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
❖ 另一个层次是银行因借款成本提高,出于 盈利动机,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相应提高, 客户借款的借款成本也随之提高,客户对 信贷资金的需求减少,使银行信用规模收 缩,货币供应量随之减少。
❖ 3.再贴现政策的效果
❖ 有效性:(1)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 款人作用。 (2)再贴现政策通过对贴现 对象的选择、对贴现票据的规定,可以起 到一定的结构调整作用。(3)再贴现政策 作用缓和,可以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利率传导机制
1.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准备金→货币利率→ 货 币 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累积过程)一般物 价水R M s r I E Y 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动
3.托宾的q理论
M s i ps q I Y
(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 整再贴
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 供应和
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 政策。 1.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 二是规定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票据
❖ 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 如提高贴现率,这对货币供应量有两个层 次的影响,一个层次是因为商业银行借入 同量货币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使借款成本提 高,银行便会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数量, 这就使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减少,如 货币乘数不变,则货币供应量减少。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 过规 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 行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货币乘数,借以控 制商 业银行信贷规模及其构成,间接地控制货币供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 (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 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